文章吧手机版
一到三十就回忆读后感10篇
日期:2018-09-22 03:24:01 作者:文章吧 阅读:

一到三十就回忆读后感10篇

  《一到三十就回忆》是一本由孙睿著作,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230,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一到三十就回忆》读后感(一):有点失望

  睿哥最近这两本书都有错别字啊,这本尤其多,而且好多以前的文章啊,看到内容简介里说是首部杂文集,那我想问《长大不成人》又算什么。。。其实这就是《长大不成人》的再版然后加了点儿内容吧-_-

  抱歉,你的评论太短了

  《一到三十就回忆》读后感(二):写在而立之前

  在上海书城看到《一到三十就回忆》,鬼使神差的从书架上拿下,一口气读完,前半本是回忆部分,后半本是随笔部分。同是80后读来的回忆,没有感伤,只有会心微笑

  寒假暑假里的那些事儿,让人想起假期的作业本,到了开学前的时候开始疯狂追赶,每日编造天气情况。过年的七零八碎闻到旧时放鞭炮年味,揉眼保健操的课间,做体操片段,大队长中队长的袖标,吃着粮票岁月都让人沉浸在回忆里。

  翻完,离而立又近一步。

  《一到三十就回忆》读后感(三):八零后之间还是有差距

  第一篇还是不错的,写了很多80后的回忆,但是作为87的孩子,还是有很多无法体会的,作者文笔还是颇为真实以及幽默的,属于别人都笑了,他特淡定那种,然后时不时冒出一两句很哲理的话,感觉像是漏出来的,但再看一眼这句句子就觉得作者还挺那啥。

  有几篇看得我就一个劲在那里傻笑,但是笑过算过,今天已经不记得讲了些啥了。之后几篇有些真心是在凑字数稿费啊!

  不过我还是坐在图书馆,从头至尾感受了一下作者的幽默和思想

  适合无聊时和作者一起回忆当年,或者贴切地说看他回忆过去的时候,自己也乐呵一下

  《一到三十就回忆》读后感(四):八零后之间还是有差距的

  第一篇还是不错的,写了很多80后的回忆,但是作为87的孩子,还是有很多无法体会的,作者的文笔还是颇为真实以及幽默的,属于别人都笑了,他特淡定那种,然后时不时冒出一两句很哲理的话,感觉像是漏出来的,但再看一眼这句句子就觉得作者还挺那啥。

  有几篇看得我就一个劲在那里傻笑,但是笑过算过,今天已经不记得讲了些啥了。之后几篇有些真心是在凑字数赚稿费啊!

  不过我还是坐在图书馆,从头至尾感受了一下作者的幽默和思想。

  适合无聊时和作者一起回忆当年,或者贴切地说看他回忆过去的时候,自己也乐呵一下

  《一到三十就回忆》读后感(五):观点

  每篇都不长,都是作者的随笔

  书中有一个关于结婚的观点,因为自己是女生,所以不喜欢,哈

  但又不是所有的人都和我一样

  所以,无所谓

  想看就看,不想看就不看,又没人逼你,也没有人让你都同意作者的观点

  买书那件事,看过之后,

  我更能理解老公

  因为老公曾经买书也是

  只要网站活动

  就疯狂地购买

  刚开始觉得他神经

  觉得没有必要买那么多

  因为他买了几千块钱的书

  他的解释是,这又不会过期,放那慢慢看,而且现在便宜

  《一到三十就回忆》读后感(六):三十而立,告别草样年华青涩

  在图书馆无意翻到这本书,看到是草样年华的作者写的,好奇心作祟我就拿来瞅瞅。如果说睿哥写草样年华时孤独彷徨,对生活感到迷茫的话,那么写这本书时心态已经较为平和,找到了人生方向乐趣

  这本杂文书读来于我心有戚戚焉。文字幽默风趣,内容又不失智慧。虽然我是89,作者是80,但在某些经历认识上却难得一见相同。我一般读的书分两种,一在我读来很有感觉,内容理解起来没有难度,而且往往还能产生共鸣;二在我读来似懂非懂,但确实很有用,内容高深,也就是所谓的干货。睿哥的书显然是第一种。这本书我读得很轻松很开心,也很有收获

  《一到三十就回忆》读后感(七):看不到未来,至少还有过去

  选一本书读之前,不看评论,不看简介,也不看分数,第一眼吸引我的只有封面了吧。看着书名和超级马里奥,就知道,满满都是八零年代的回忆,不过这部分内容书中并不多,所以,更像作者所说,一本随笔和杂集吧。

  记得之前看过老猫的关于童年回忆的书,差不多一个意思。虽说除了让部分读者引起些共鸣,其他也没什么了,3个小时就能看完的内容。说到“共鸣”,最喜欢的一篇是关于作者买书。因为每个写作者、每个喜欢看书的人,对于购书的过程都有很深刻的体会。比如我,家里囤的书至少十分之九没看,可即使如此,每个礼拜每个月还是会再买上一些,除了“剁手”就是愧疚。当看到作者说,你就当皇帝老婆就好了,瞬间就释然了。。。

  怎么说呢,还是挺喜欢的,至少不会晦涩难懂字里行间透着一点小幽默。打发时间休息或者不开心时可以阅读

  《一到三十就回忆》读后感(八):没诚意

  仅比较《长大不成人》和《一到三十就回忆》的目录,筛选出的不同题目如下

  《长大不成人》(10/42)

  《黄金甲》落败奥斯卡让中国电影重燃希望

  和老人小孩一起游戏

  看高考和作文

  没文化苦旅

  男人的17、27、72

  女人的17、27、72

  如果曹雪芹同志他还活着

  我在电影学院监考

  新词典

  一天早上

  《一到三十就回忆》(12/44)

  一到三十就回忆/002

  过年的零七八碎/014

  吃的家长里短/021

  很黄很暴力的《葫芦兄弟》/028

  摇不起来只好滚/035

  寒暑假里的那些事儿/056

  习惯/062

  拒绝标准答案/066

  “80后”该做的事儿/069

  致世界杯书/072

  作家狗子/145

  性教育家贾平凹/156

  32篇相同,看完了再筛内容……看在重排了版的面子上还是能多给一星……

  《一到三十就回忆》读后感(九):用回忆来温暖你我

  用回忆来温暖你我

  王传言

  《一到三十就回忆》是新锐作家孙睿的首部杂文集,站在三十而立的门槛上,承载着起承转合意义,本书无疑可以与怀旧和温暖挂钩,同时在这个渐趋浮躁世界里慢慢地用回忆来温暖你我内心情愫,勾起你我对于流逝岁月的无限怀念,拍拍身上的尘土,振作疲惫精神,重新踏上温馨前程之路。

  每个人都是一本书,每个人的回忆都不可替代。但在近乎“集体遗忘”的年代里,回忆变得如此稀少珍贵哲人说,怀旧说明人已经老了。同样,回忆也说明人已经老了。在三十岁的年纪上,过去的一切不成熟的经历,从年少轻狂到青涩年华,友情初恋、《葫芦兄弟》、《雪山飞狐》这些或者只属于“80后”集体回忆库中的元素需要再次被提起,在回忆的间隙里,渐渐流淌出的股股暖流在温暖我心。

  本书分作三辑:一到三十就回忆、一些事儿和另一些事儿。几乎囊括了作者经历年月点点滴滴。其实,如此回忆之作重要的不在于窥视作者自身的观感,更在于引发相似人群和相同群体的集体回忆,关于过年、关于吃、关于音乐、关于电影、关于足球、关于女人……这无数的事件在观看作者观点的同时颇具有感同身受或者身临其境效果,让很多人都有如此感慨:这样的描述当年你我也曾经有过。

  杂文集的风格不如说是更具有散文气息,那些曾经意气风发的岁月,那些曾经指点江山的文字,那些曾经挥斥方遒气势,这些曾经的光辉岁月都已经埋进历史尘埃中,假如不被再次提起或者就永远消逝。在此,要感谢孙睿的及时贡献,让刚刚踏入或者即将踏入三十而立之间的人们有了共鸣的地方,也有了思想的空间。那些感同身受的事件,那些与我心有戚戚焉的情感,连通着时光隧道里不再的痕迹,一股脑儿向你我袭来,恍如昨日重现一般,唯有无限的温暖围绕身边,无论是寒夜里还是青灯下。

  重温旧梦就是破坏旧梦,而回忆的过程往往与怀旧的情愫相连。这样的书籍便是温暖的,怀旧的,回忆的。在工业文明车轮滚滚向前的时候,农业社会质朴无华,童年往事的点点滴滴,少年轻狂的一幕一幕,青年时代突飞猛进无不需要重新捡拾起来。回忆过去不是贪恋,更不是懒惰,而是在不断的生命历程中蓦然回首,看看走过的路程总结所有失去和获得,珍惜所有记忆中的人与事,继续前行,且行且珍惜。

  《一到三十就回忆》读后感(十):《长大不成人》1.5

  连2.0都不能算。

  第一次看孙睿算三年前随便买的《长大不成人》,当时买了很多闲书纯粹消磨高三前无网暑假。风格有刻意模仿韩寒嫌疑 但文笔差很多 打比方生硬 有文过于质的赶脚(但他的小说就顺很多)到底不是中文系科班出身 算不上值得收藏的干貨 但确是极佳的快速阅读材料

  即便如此 我还是喜欢他。不求阳春白雪 下里巴人也有良莠不齐的 他算畅销书里不错的了。

  《为了中国电影请拒绝大片儿》

  主要针对好莱坞大片占领电影院表示不满

  表面好看也是好看 大部分的人就在乎表面好看点到为止罢了。更何况影院对大部分而言是消磨时间享受娱乐的地方 不是去啃艰深品晦涩。更别说有些人醉翁之意不在酒 压根儿就不在乎大银幕放什么的。

  想看电影的自有法子看到他们想看的(小众)电影。

  我想,孙睿之所以在意电影院,不如说是在意票房。为烂片高票房不屑,为小众优质电影乏人问津可惜。大家都明白 票房归票房 电影好坏是另一回事儿。但还是会有人介意。这不~

  《我看畅销书》

  图书市场同一个道理。畅销不畅销是一回事 好坏又是另一回事。说的难听点,只有看过才知道好坏不是么。孙睿一边对曲高和寡学问者表示敬意 一边为当下畅销垃圾局势担忧不已 甚至反省其《我是你儿子》比《草样年华》销量低的原因所在

  既然下定决心为读者负责,不能一味迎合,并也这么做了。那么,好样的 请继续坚持。我理解一个写作者希望作品广受欢迎心情 但“问心无愧”作为前提的话 那就无需纠结了吧。

  我很看不惯所谓“迎合市场”就人为降低档次做法。敢情出版商和作者把“大众口味”当作“低级口味”了?!那么大众口味只能一低再低 看看现在各大网站首页推荐的什么东西。文化产业者本来就肩负引领文化潮流使命 什么好卖就卖什么的做法 就算其它商品可以 但文化产业不可以。可以商业化 但不能向金钱低头。把握分寸在哪里 底线不要一破再破。

  129“原本我以为,写作就是有感而发,可以看作是发泄的一个途径,不必考虑是否有责任感,现在我不这么认为了,我觉得责任感对于写作而言是十分必要的。首先,写作的人在生活中就得是一个有责任感的人,具体到写作上,就是别给文化市场制造垃圾,误导读者的审美,他们已经够没文化的了,别再欺骗他们。其次,才是作品呈现出来的责任感。我对责任感的理解就是:正义勇敢善良。正义,不一定是警察那样。勇敢,不一定是英雄那样;善良,不一定是雷锋那样。”

  纠正一个概念。需要负责的不是写作 是出版。写作就是有感而发 如果还没提笔就已束手缚脚的那多憋得慌啊。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一到三十就回忆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