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八行书读后感10篇
日期:2018-09-22 03:22:01 作者:文章吧 阅读:

八行书读后感10篇

  《八行书》是一本由安妮宝贝著作,新世界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0.00元,页数:230,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八行书》读后感(一):作家都有点小诡异

  1、冲安妮买的这本。但没看到日本作者呢。

  2、除了安妮的,其它的人都很好读。有点篇似乎有点哆嗦。

  3、作家真的不一样。想的不一样。女作家故事简单流露思考。作家的故事都诡异。

  4、咳嗽睡不着的时候,很快就看完了。

  5、思考就思考,可惜没有解决办法底层人的生活,怎么办。

  6、似乎更喜欢女作家的感觉

  7、有一篇关于青春少女描写出神入化感觉到位。

  《八行书》读后感(二):八行书无可传,唯有用心看。

  《八行书》一个很文很吸引人的书名封面语:唯有我一人逃脱来报信给你,亦是一下子吸引了我,更不用提安妮宝贝、麦家、莫言、张悦然等再熟悉不过的文学大家的名字不同的人,不同的笔杆,不同的体悟,不同的文字,以上文学大家的文字更有各自的不同。厚厚的一本书,像是一盘带有诸多经典歌曲的磁碟,禁不住让人一次次地回放,最终验证一句话:“经典书总是能让人回味无穷。”八行书就是这么一本书,翻开书页感受文字的魅力夜深人静时,咖啡馆独坐时,乘车远行时,我们不妨带上她.........

  《八行书》读后感(三):好书啊 好书

  一曲肝肠断 天涯何处觅知音

  一曲肝肠断 天涯何处觅知音啊

  一曲肝肠断 天涯何处觅知音啊

  一曲肝肠断 天涯何处觅知音啊

  一曲肝肠断 天涯何处觅知音啊

  一曲肝肠断 天涯何处觅知音啊

  一曲肝肠断 天涯何处觅知音啊

  一曲肝肠断 天涯何处觅知音啊

  一曲肝肠断 天涯何处觅知音啊

  一曲肝肠断 天涯何处觅知音啊

  一曲肝肠断 天涯何处觅知音啊

  一曲肝肠断 天涯何处觅知音啊

  一曲肝肠断 天涯何处觅知音啊

  一曲肝肠断 天涯何处觅知音啊

  《八行书》读后感(四):喜欢小诗样的文字

  新书架上面摆放着《八行书》,看装饰以为是一本史书或者古代文学评论,因为装帧设计古老的。

  细看才发现,有安妮宝贝和张悦然的文字。

  我把喜欢的文字放上来让大家慢慢品读

  内容放送 O(∩_∩)O~

  恋爱华美形式。是一次奢侈的偶然路见的烟花大会。你怎么能够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能够遇见这盛会?而当你经过的时候,它刚好在你头顶爆发。有些人也许从来没有遇见过,也从来没有想象过。有些人遇见过多次,也知道它是什么样子。无非这些区别而已。

  孤僻的,沉闷的,生硬的,发暗的感情,才是真正手工定制奢侈品

  ——安妮宝贝,五个短章

  我一直想写写姐姐,她十七岁时的样子。她是普天下所有男孩的姐姐,也曾面目姣好,身形窈窕。我看见她从远古的地方走来,穿着布衣或锦衫,她的发髻旁也会插着一朵白色栀子花吗?她走在不拘哪个朝代街道上,总有男人目光落在她的身上。才十七岁,胸脯饱满屁股也是翘翘的。

  男人的目光就落在这些部位上。

  这些男人,多年前也曾做过弟弟的;多年前,当他们的姐姐也在十七岁的时候,他们是看不到这些的;他们非但看不到,还不允许别的男人看到;他们常常告诫自己的姐姐:不要这样,不要那样。

  ——魏微 ,姐姐

  宝来的事情让我们沉默了很长时间。那一天树叶光秃,枝头一丝风都没有,初冬的阳光无边无际。下午起来后米箩陡然有了兴致,一个人上上下下好几趟,把屋顶扫了,桌子板凳都搬上去,收拾停当让我和行健一起捉黑A。每个人都想把气氛调动起来,但几句话之后复又沉默着抓牌了。满手的扑克牌,一张张往外出,谁都不知道黑桃A去了哪一家。没了宝来,猜不出来了。一直打下去,直到所有牌都出完了也没看见黑桃A。

  三个人一起找,桌子底下、板凳底下、衣服兜里、屋顶上,所有地方都找了,就是没找到黑桃A。见了鬼了。行健和米箩狐疑地看我。我双手一摊,哗的泪流满面,好像我等这些眼泪已经等了很久了。我决定立刻下去给家里打电话

  还在酒吧斜对面的那家报亭,阳光晒得报纸杂志的页角卷起来。我对着电话说:“我想回去念书。”

  ——屋顶上

  当我将那个孩子生出来的时候,身体空荡荡的。杜仲就像消失在地平线上的一艘帆船,载着他的故事走向茫茫大海

  医生将紫薯色的婴儿包裹起来。他做得很吃力,因为他重得好似铅球。是个男孩。他们抱过来给我看。我鼓起勇气看了他一眼。

  他忽然张开嘴巴哭起来。我分明看到,他光滑口腔正中,立着两颗糯米大小的门牙,闪着狡黠光芒

  ——张悦然, 一千零一个个夜晚

  《八行书》读后感(五):情缠

  《八行书》里面的八个故事,因为长时间没有接触这一类的书籍,又因为最近实在忙得没有多余的时间来细细品味。所以,不能在书评中对每一篇文章细细道来。没有认真看过的文章我也就不啰嗦了,有一篇文章却认真看了——魏微的《姐姐》。姐弟两人的成长,由稚嫩成熟经历的那种情感变化。我虽然没有亲近兄弟,但是最近却因为豆瓣的一个贴而有感而发

  自古以来,无论东西方,联姻都是希望在家族之内。除了血统纯正之外,我想大概是因为日久生情吧。名门望族之间的女子异性了解少得可怜,唯一的接触可能就是表兄弟之类的亲戚。与其将自己的一生托付给素未谋面的男子,不如嫁给让自己春心萌动的人。男女之事,永远都是模糊而又隐现的,都说日久生情,可是如今却因为这层血缘关系能动情,或者是动情了却只能压制。就我个人而言,我觉得爱情久了就转为亲情,是一种相濡以沫相守,没有了年少轻狂冲动,没有了如此的浪漫,那种强烈爱恋转为了一种温情的相守,只要能这样,握着你的手,静静的坐着,什么都不说也是好的。如此感悟,全因一个贴,姐姐与表弟,本来开始是抱着好玩心态去看的,可是看到后来,却莫名的生出悲凉,这样的身份究竟是什么,是爱情还是亲情?曾今问过楼主,可是又有谁能说得清楚,久了,到底是什么情不清楚,只知道在安静的时候会不由地想起对方

  看了《姐姐》后,觉得似乎又明白了一点。我本为女子,又没有关要好的表兄弟,所以这种感情真的不清楚。看了文章之后,原来男孩子在小的时候就有这种保护感啊,姐姐是如此的神圣,一夜之间姐姐由一个黄毛丫头变为一个窈窕淑女,虽然不懂究竟危险具体内容是什么,但是在危险来临之前就会自动为姐姐清除障碍,那种发自内心感应,那种莫名的正义成人感让弟弟成了一个男人,那种懵懂痴情将在他的人生里究竟占据多久,我不知道。可能有一天他突然意识到,姐姐终究是要离开,这个从他懂事起就觉得理所当然家庭总会有人离开,同时也有新的人进来。某一天,他会不承认年少时候的护花使命;某一天他有了自己喜欢的人;某一天,姐姐这个只属于他的名词可能有了许多其他的词语来冠名这个从小熟悉的人,而姐姐这个词也终究淡去……我看完了文章,只是突然更加想知道,那个贴里面的男人究竟是长大了,还是依旧当着那个护花的弟弟?当然,我不介意血缘,因为一开始就说了,喜欢是因为这个能让我开心安心的人,而不是因为其他的什么,但是如果这仅仅是一个没有长大的充满童稚的懵懂地痴情,那万一哪一天突然的成长,就如同姐姐一夜之间的蜕变,那,以后如何是好……

  《八行书》读后感(六):《八行书》行云流水看经典

  《八行书》行云流水看经典 作者:珰湖2012-04-10 22:13:10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可以引人入胜欣赏到诸多名人作家的经典之作。古有唐诗宋词,今有现代文学经典集锦。而毫无疑问的是,我此刻手捧的《八行书》绝对是属于一本非常值得收藏阅读名家精品选集。名为《八行书》,实为八大著名的当代中国作家参与其中的作品精粹

  作为一本新书,我其实在咋一看到之时便早已深深地被它所吸引。第一印象中,此书的封面设计首先以其精美和耐看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尽管封面并不华丽夺目,但是朴素黄色底色之上绘以国画般的八多姿态各异的花朵。这并非简单意义描述,这其实是配上了书中八位不同作者的姓名。让读者一目了然地了解到此书知名作者之多,文章内容之精彩简洁明了之下却以最为直观特色揭示了本书的内容独特性。而紧随其后的相关作者简介中,我们更可以了解到书中各位作者的成名之作。正可谓此书集百家之所长,展各自不同精华风骚,耐人思量,耐人回味

  卷首语“唯有我一人逃脱来报信给你”很是独特地带领着读者进入《八行书》的内中详情事实上,我更将此话变通地理解成了“唯有《八行书》汇聚八大名展现各自精彩”。说真的,此书里面的内容不愧是相当地充实丰富。从最为简洁的安妮宝贝的五个短章;到随后葛亮的“他,她”汇总;到再其后“姐姐”一文诉说着姐弟身份之下弟弟见证姐姐成长之下的的独特心理;到再然后的“屋顶上”描绘有关离开读书,品尝社会之味后的回归;到再然后的“父亲树”,让我感受着每一代人们对下一代期望-----

  不可否认的是在如此小小的一本书中里面,我们可以读到最为充实不过的精彩篇章。何为精彩?个人对此的定义便是小小的故事之下作者早已经不知不觉地把有关的情感,内容,寓意隐藏于其中。如果你不去看的话,你根本无法知晓;如果你不去品的话,你根本无法感知;如果你不去琢磨的话,你根本无法获知话里有话的收获性。

  很是感叹书中的各位作家们,他们以自己的充满才情文笔为读者们勾勒下了一个个的动人篇章。很多的场景也许就曾经发生在你我的身旁;很多的故事也许就曾经触动着你我的心弦;很多的深意也许就曾经撩拨着你我的内心,我们感知着其中的触动却无法真正道明其中的缘由。不过,在这本《八行书》书中,却是一个截然不同神奇天地。那一个个的小篇章便是最为实在和直接不过的推动力引领着我们进入原本感知却无法言语真相

  是啊!行云流水般的日子,我们总是在不知不觉中度过。与其浑浑噩噩,毫无目的地生活,倒不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领略着《八行书》行文的华丽精彩,评析《八行书》展现的文字魅力;感悟《八行书》揭示的弦外有音;追索着《八行书》的独特报信。这是一部个人认为非常值得珍藏精神财富。读其书,想其事,品其味,赏其髓!

  《八行书》读后感(七):八行书何处寄

  ——木木勺

  有一句俏皮话叫水壶里煮饺子——有货倒不出。心里头万千思绪,颇多感悟,可就是表达不出。等看到人家的文章,才恍然大悟——哎呀,我想说的就是这话。

  谁都会经历过、听到过很多事情,感情、体悟每个人都有,可文字作品却不是谁都能写得出来的。只有饱含感情的、又熟谙表述的文字才能感染我们。所以我们需要深入人心的作家。

  而浓烈的感情也必定要倾诉吐露,感情丰富的作家们就像是一座座炽热火山,如果不喷发出来,就会郁积在内,坐立不安。你想,装着饺子的茶壶也是难过的。

  有这样一本书,集合了八位中国青年作家的文章,叫《八行书》,是中日青年作家作品精粹。封面的字是莫言写的,他在序里高度表扬了青年作家。八行书的意思书信,最温柔的文字就是书信。因为要对心中挂念的人倾诉思绪,必定是有感而发,言之有物,意切情真。

  其中魏微的《姐姐》,最让我喜欢。弟弟调皮捣蛋不肯明说的一心维护秘密的小算计,十七岁的姐姐,犹如夏天明亮的阳光,势不可挡。就算是雨天,也不凄苦,还有那人的伞。

  《姐姐》似乎是说一对姐弟,又似乎是说了所有的姐弟。有趣活泼讲述里,又有淡淡的忧伤。长大,这件孩子们总是盼望的事,并不是和当初期待想象的一样美好

  当长大的弟弟开始琢磨怎么对付女孩身边的弟弟,他是否会想起很多年前的自己呢。

  葛亮的《德律风》讲了一个小保安和声讯台阿姐的故事。两个孤单可怜的渺小生命,生存在城市的夜晚里,他们该如何遇见,如何相互理解,是否能相互呵护陪伴着走下去呢?这样的兴趣我最感兴趣,故事好像刚开了头,戛然而止意犹未尽

  徐则臣的《在屋顶上》,一群少年,白天在屋顶上打扑克喝啤酒,晚上去写办证的广告。他们当中最愚笨的那个,总是笑嘻嘻的去买啤酒的人,痴痴的挂念着坐在窗子前的短发女生。不知道明天会怎样,也没仔细想过目前的欢喜悲伤,少年,一念之间。

  李浩的《父亲树》关注农村忠厚朴实的笃诚越来越被游手好闲的奸猾所取代,魔幻叙述里的无可奈何。麦家的《又杀了人》好像是一个囚犯的悔过书,写山民的强悍仇杀,有点不能理解。除了刻画眼神之外,写得有点散漫。

  张悦然的《一千零一个夜晚》一贯持续着她纤细瑟缩的疼痛,她总是太关注身体的的感觉,她故事里的人物都有点疯癫一样的偏执,穿了苦难的外衣,咏叹世间的无趣、悲凉,和世人的冷漠、愚痴。我历来不喜欢这样的文字,既然世界都已经这么糟糕了,何必再详加刻画呢?我一直认为文学应该是造梦的,而不是冷硬的。

  《五个短章》并不是故事,只是梦呓一般的几篇,自言自语,每个句子都像是格言警句,放在一起就很混乱。毕竟写东西不是作画,可以让人摸不清头脑。

  因而,《五个短章》在我看来就像鲁迅眼里的雷峰塔——并不见佳。

  总体来说,是一本值得读的好书。

  《八行书》读后感(八):或如春阳三尺,或仿若秋意无限。

  《八行书》是包括安妮宝贝、张悦然、葛亮、徐则臣、麦家、魏微、崔曼莉、李浩在内的八位中国的青年小说家所写的短篇。

  顺势看完,原来畅销的安妮宝贝和张悦然的文字并无太大惊喜,倒是葛亮的《德律风》和徐则臣的《屋顶上》更有人文关怀一些。他们将笔触伸入到那些从乡下进入都市的小青年身上。依然给予他们拙朴的灵魂,然而无一不是在都市的风雨中迅速就夭折了。《德律风》有温情但温情淡淡,戛然而止。《屋顶上》给了一个读书改变命运的希望却在现在看来也不过是隔靴搔痒。对于乡下人乌托邦的想象显然还停留在传统的当代文学对乡土的印象中。也跟他们自身并无乡土经验不无关系。

  倒是李浩的《父亲树》虽略有魔幻却无比现实地展现了当下乡土的困境。弟弟的经历就像是乡土在改革这些年的洗礼中所长出来的毒瘤一样。溃烂但无可奈何。

  这个故事淡漠甚至有点冷酷。所谓尊严有的时候会可笑地成为一种借口。在乡村,所谓的尊严和价值这些豪迈的字眼并不是如想象中那样,人的经历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之下宛如荒诞。

  那棵父亲树几许寄托,如弟弟这样的人是无法变成一棵树。甚至将周围的树都身染疾病。若是微微一点希望在于父亲树虽被弟弟在旁引得病变纷纷,却最终依旧可以结实而茁壮。

  《姐姐》通篇文章中闪现出一种温情。少女情怀和一个小男孩朦胧的男女意识、对姐姐无法言说的情结及当时光静止在少年时,那种泛滥着莫名保护欲的撒泼感和终于成长后的的释然表现的非常充分。成长之思,有着纯净的春日味道。

  《山中日记》淡淡的写到了两个孤独的人相会的几面。以老人的死亡和旅程的终结为故事的终点。风轻云淡却又让人恍若有所思。

  那些终日和孤独为伴的人或许并不曾言说什么,但岁月的力量一方面让他们更加的自持,另一方面也越发让他们陷入自己圈起来的墙中。你永远无法预知身边或偶然或必然遇到的某个人,会对你的一生产生怎样的影响。

  很久没有看过纯文学的小说。

  这些文字流畅,情思跃跃的故事,让我觉得恍惚看到作者或是如春阳三尺,或是故意板起脸来仿若秋意无限。又或是如北方冬天的树木,光秃秃没有一丝情感,然细查之下,却发现即使是根部也还是有着一丝热脉。

  这些70后的青年作家们,正如莫言所说,当使劲的夸奖,捧的越高越好,至于怎么从高空落下是他们自己的事。

  窃笑,有前辈的期许,他们自当奋鞭吧。

  《八行书》读后感(九):年轻作家的集结号

  写在书评前:

  依照往日的阅读顺序,习惯性打开书的扉页阅读前言,是莫言老爷子的致辞。有年轻人称呼他为“老爷子”,说明他老了,莫言说老作家要坚持继续写作,那就要有意地向年轻作家学习,要往死里表扬,往高里表扬。至于他们怎么样从高处爬下来,那是他们自己的事情。是的现如今年轻且优秀的作家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都似乎赶着“出名要趁早”的路子。因为你年轻有才华,表扬你,质疑你,甚至要你拿出写作证据,这样的情况不少见也值得理解。可真正经得大浪淘沙的却所剩无几,《八行书》这样的集结,恰巧是要帮年轻作家立学习榜,也可是想要各取所长,供质疑者品味,对比,算是让你一次领略青年作家的火力。

  文艺温柔第一炮:安妮宝贝

  通常不管你是真文青还是伪文青,倘若不知晓安妮宝贝,那你就还是和文艺青年圈子说再见吧!发行一百本青年作家选集里,99本会把小资最认可的安妮宝贝放在第一个,为增加销货量也好,也为套进小资的心。和之前的写作风格一样,无新意。若你喜欢,则不厌其烦,若你不爱她,则厌恶这种清冽风。

  连接炮弹二三四五六:葛亮,崔曼莉,徐泽成,李浩

  葛亮,应该是这次贡献最多量的,码的字数最多。大致讲了一个进城小伙儿丁小满和声讯台mm的电话情缘,故事如何不做评价,坦白讲我没有读懂这段情谊,或许我麻木了,也不会例行公事地跳一跳了,干脆叫做《电话情缘》如何呢?

  崔曼莉,我不知道用怎么样的词藻来描述看后的心情,这是种日记,这是种平淡,参阅了一种人生态度,得到了人生的肯定,我猜想她想表达这个意思吧,宽恕词乏的我。

  徐则臣,用一个十七岁青年的眼写了一场没有结果的恋爱,结尾倒也没有烂俗,一见钟情结束了,少年愿意继续上学。我不确定作者的心思,也不愿意过多揣测,这也许是青春的滋味,酸酸甜甜!

  李浩,写的是父亲,是兄弟,但我总觉得有种未完待续的感觉。故事刚看上瘾,就戛然而止。多少有些太扫兴了,来不及思考没有句号的文章。

  魏微,笔触显然老道,细腻,将弟弟眼中的姐姐深刻描绘。姐姐从少女到待为人妻,弟弟成长的情感也由此转替,以时间轴为准,一气呵成。初看是写亲情,不过是借鸡下蛋,重点是少年的成长。

  炮弹声七:麦家

  麦家老师的这篇《又杀人了》我有些失望,或许是名声大了期望高了,以为他会让我在整本书里有安慰。不然,故事传奇却不新奇,看不出来是麦老师的手笔。是不是,这次给的稿费数量不行啊,但是低质量不是你的风格噢。

  压轴炮弹:张悦然

  如果你快要阅读完整本书,觉得无感,那张悦然可能会有些薄荷味,难怪放在最后,压轴出场。话语,情节设计和一贯相似,但仍让我颇感兴趣。所以,倘若和这本书相爱了,那么张悦然让我有了高潮,我不爱你,也会冲着你的最后一搏而改观对你的爱。

  整本书都是以短篇为主,利用了2个下午的空闲时间就看完了,内容记住的不多。如果这本书是一场考试,答得最好的是张悦然,安妮宝贝发挥正常,麦家严重跳水,魏微,崔曼莉,徐则臣欠火候,葛亮进步最大,李浩没有写完考试卷,带班老师评价完毕。

  《八行书》读后感(十):我读《八行书》

  我读《八行书》

  文蠹鱼

  人间四月天。在这样一个美好的节日里,手执书本浅读,别有一番滋味。北方日渐生暖,无不充满一种和谐的、温暖的、憧憬的希望,再捧读文字,那杂糅的情境就更加不同了!

  书的封面素雅,有古韵,给人一种宁静古朴之感。仿佛是一份悄悄等你开启的礼物。打开它,走进它,油墨的芳香扑鼻而来,微笑、欣喜接踵而至。阅读,好比北方人吃着南方的桑葚,有淡淡的清香在口,还有丝丝的甜,少许的酸。读这本书,就是觉得有这样的绵长悠远与柔和。

  《八行书》,八大作家联袂奉献。就觉得定是一顿大餐,既可以饱眼福,又可以饱口福。用文字慰藉日渐枯槁的灵魂,使灵魂得到滋养。书永远不会和社会脱节,永远是社会的最强音,它更好地体现人们各个时期的一种生存状态。

  莫言说:“只要我们的心还是热的,文学就会永远存在。”这就出现了一批批,一代代前赴后继的佼佼者。从古至今,沉淀下的都是优秀的,只有文章经得起推敲,才算好的文字。身为作家更要对自己的文字负责,切不可搪塞,而这搪塞会将自己毁于一旦。希望热着的心,慎重写好自己的文学作品,对自己,对他人负责。

  我呢,是冲着名气,又跳出这些作家的名气,以陌生人对陌生人来对话。一个写,一个读。写自然有情感投入,读就是解读的过程。万事没有对错,没有好坏,只是世人用自己的尺子来衡量,再得出一个结论,而这个结论也各不一。这就有了阅读人在阅读中的不同体会,真正的读与写,也绝不雷同,都有自己的风格在。

  我是被这些名气人儿吸引,才选择阅读的。但还是有些小遗憾。我喜欢阅读外国作家的文章,喜欢他们的语言与风格;比如爱默生的散文,尼采的《自由与偏见》,卡夫卡的《地洞》,再比如昆德拉的哲理小说《生命不能承受之轻》,等等,等等。国内作家很少具备这种书写的特质,他们的语言是平实的,以叙述、以情结来打动人,风格的不同,不代表每个故事不够精彩。《八行书》这本书,精彩就精彩在故事给人带来的反思,内容上不空洞,也不浮躁,给读者留下自己独立思考的时间去揣摩,去定位。你会轻轻走近,然后带着收获慢慢离开。

  这样一本书融合了60后、70后、80后,而70后的作家多余其他。我呢,也是70后,所以阅读上觉得一些经历都是自己一路走来的一些社会现象,有共鸣。另一特点就是其中几位背景题材都放在了北京。无论散文还是小说,写的都是年代里的事。

  曾经读过叶兆言的《花影》,被他的语言以及入木三分描述的民国叹服,余华的《活着》写的则是又一个时代的悲哀。而在《八行书》里,你也会读到时代的另一种气息。描写内心,描写底层小人物等。他们的忧伤,他们的无奈,他们的感怀,他们的放纵。有温润之感,又有悲抢与彷徨的无助。作家们深入剖析底层人的生存状态,或细腻或丰满,都展现了时代的不同风姿,把世俗的生活,以启迪来使人获益,使阅读者体会到温情与温馨。

  季节的美好不容错过,阅读的享受使人快乐。让这本如桑葚味道的书籍,永久地悠远绵长与柔和下去吧!让我们记住他们的名字: 安妮宝贝、葛亮、巍微、徐则臣、李浩、麦家、崔曼莉、张悦然。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八行书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