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给无神论者》是一本由(英)阿兰·德波顿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0.00元,页数:312页,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写给无神论者》读后感(一):飞快读完,飞快书评
这本书写的不错,但我看得飞快,所以学到的也有限,我觉得它揭示宗教在有意满足人们的某些诉求,并认为试图在反对宗教的同时否定这些诉求的做法是不明智的。
《写给无神论者》读后感(二):拿来主义
这本书很符合我的胃口,我不想过多的了解宗教,但是我对宗教的智慧很是欣赏。这本书正好满足了我的要求,并没有什么深奥的宗教教义之类和繁琐的宗教故事罗列,他更主要的是考察宗教和普通的文化教育之间关注的不同点,看到表象之后宗教运行的逻辑!
大爱这本书!
《写给无神论者》读后感(三):懒得想标题
对处于困惘、缺失信仰、急切渴求在世俗之中寻求生命答案的无神论者而言,这是一本值得开卷的书。神是否存在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宗教能够绵延数百数千年,并且在当世仍然具有广泛的影响力,必然有其值得深思之处。另一点,如何借鉴宗教理念指导生活,也值得深思。 读了一半,观点于我而言,无十分新颖之处,随弃之。
曾经粗浅的认为宗教只是古人对自然现象的认知“偷懒”的产物,然而读罢本书,方知宗教在当今依然具有无可取代的意义。其中最重要的,个人认为,是能够帮助人们更好的认识自我。
本书是对宗教在现世的意义最实用主义的阐述,建议与音乐剧《摩门经》(The Book of Mormon),纪录片《宗教的荒谬》(Religulous)共同读看。
《写给无神论者》读后感(五):磕绊的收获
这不是一本让人读起来酣畅淋漓的书
也不是一本引人入胜的书
阿兰·德波顿的书从来不是
它不会让你手不释卷
你会觉得心满意足
收获从来不是轻易就可以获得的
这不是一本娱乐大脑的书
这是一本滋养思想的书
《写给无神论者》读后感(六):迷失的无神论者
阿兰·德波顿的书总是能十分深刻地关照到人性的某些方面。在被科学乐观主义和盛行的商业生态蒙蔽住双眼的同时,人们的基本精神及情感需求其实并没有发生什么变化,但宗教影响力的退潮却让很多人失去了曾经的依靠。德波顿从智慧、群体、和善、教育等十个角度将宗教对于个人心灵救赎的优势一一列举及分析,相信即使每一个自觉够理性、无需被别人教导该如何去生活的人也一定能从中有所收获。
《写给无神论者》读后感(七):无处安放的情感
开头精彩中间几个章节略显啰嗦,对宗教有更多的了解后再来看这本书效果应该会更好。 生活在世界上无神论者最多的国家,我所知的绝大多数无神论者对宗教的态度只有鄙夷而实际上自身对宗教没有任何了解,宗教信仰与迷信被他们划上等号,殊不知历经千年洗礼的宗教中包含了多少智慧。 其实在某种程度上我羡慕有宗教信仰的人。 在这个上帝已死的时代,那几千年来人类寄托在宗教信仰上的强烈情感,哀伤,痛苦,疑惑,孤独,绝望,作为一个无神论者,该何处安放?
《写给无神论者》读后感(八):看过了,依然是无神论者
该书透露出德波顿一贯的反思,作为一个无神论者质疑自己的无神论,对其他无神论者很有启迪。宗教对宇宙世界的理解或许是有些偏颇主观的,但是它给予信徒的信仰力量却是可贵的。国内的主流媒体天天都在宣传“幸福感”、“正能量”,用那些“感动中国”来煽情,或许能短时间地刺激老百姓,鼓励大家向善,但是这种行为都是脆弱的,一个老人碰瓷就能打碎大家的善良。其实宗教或者更广泛意义的信仰才是幸福、积极的必要条件,没有信仰的人是不可能幸福、开心的。当然,信仰金钱这些物质主义跟信仰宗教之类的精神还是要区别对待的,前者只能导致世风日下,后者或许能重建人们的良心。
《写给无神论者》并不是主张“有神论”还是“无神论”,作者的核心思想是:如何满足人们心中关于归属感、宁静、和善、安全感等心灵层面的诉求,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无神论者可以不相信宗教中关于“神”的信仰,但作为一种成功的解决心灵需求的“系统性工程”,宗教在这方面有着许多可供借鉴的做法,这是世俗的教育、艺术、建筑、心理学等领域无法比拟的。
阿兰.德波顿的《写给无神论者》,一如他以往的作品,立意清晰,才思敏捷,能发现很多世人经常忽视的道理,让人信服。
但我一直觉得阿兰.德波顿写的东西,入理有余,但趣味不足,你得耐着性子读。结果,你即使道理明白了,却难以在心中留下生动的记忆,无法在很长时间后依然不经意间回味、会心、感慨。
《写给无神论者》读后感(十):宗教抚慰人心
近几年特别想寻找一个宗教皈依,给自己的心灵找一个依靠,不知道这样的目的对不对。把宗萨钦哲仁波切的几本书反复看了几遍,觉得这样发愿并不好,应该是以追求证悟的目的。可心这不系之舟,总是易风雨飘摇,难以安稳,以前我总是用读书来获取心灵的踏实。总听人讲,信仰的力量,所以特别愿意亲近宗教,想汲取一些东西。
读这本《写给无神论者》无疑让我更加了解宗教,作者把几个信众最多的宗教横向对比描述,让人直观的看见其教义之下的深层面的东西。我特别喜欢关于教育的一章,对于教育,我其实有很多困惑,我们学习的东西,所谓知识跟智慧是否有区别?像这类问题经常会困惑我,读这本书让我的疑问离答案近了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