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心理学2》是一本由【加】皮尔斯·斯蒂尔著作,浙江人民出版的232图书,本书定价:39.99元,页数:2012-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这本书在很多方面超过之前的那本《拖延心理学》。一鼓作气读下来,总有被当头棒喝的感觉,心中的迷惑困顿也得到了相当的纾解,对自己的一些自己都难以理解的行为、冲动在作者的跨学科的综合手段帮助下有了全新的认识。人终归要正视自己,接纳自己,拖沓也好,冲动也好,都不是绝症,坚信会有与自己和解的路径,会有更平和幸福的心境。
《拖延心理学2》读后感(三):如果读懂了,拖延症的问题便解决了
本书的逻辑要比《拖延心理学》更加的优秀,不同之处在于并没有把重心放在拖延症的产生原因上,而是将重点放在拖延症可能导致的后果,并且如何去改善之上,各有互补,如果书友们深受拖延症所累,看这两本便足够了,融合了绝大部分市面上书籍的要点内容和其他大神分享的干货内容,满分推荐。
《拖延心理学2》读后感(四):这本书在实际自我提升和教学中,操作性没有第一本强!
听着窗外的雨声,读完了这本书,我认为要战胜拖延,这本书可操作性不强。Anyway,这本书可以作为第一本书的补充。这本书在实际自我提升和教学中,操作性没有第一本强!没有列出如果是一个拖延者,我该怎么以一个具体的行动来走出第一步。本书一开始就要人采取行动,拖延者会很抗拒。
这本书在实际自我提升和教学中,操作性没有第一本强!
这本书在实际自我提升和教学中,操作性没有第一本强!
这本书在实际自我提升和教学中,操作性没有第一本强!
《拖延心理学2》读后感(五):书摘
易冲动的人会发现,提前做工作计划很困难,甚至在工作开始之后也难以计划,他们也很容易分心.于是,拖延,就无可避免地到来了
冲动以及人格物质中的责任感低、自控能力低和容易分心,都是拖延的核心所在
做事不经大脑的人,那些无法控制情绪的人,那些任由冲动做事的人,都是拖延的人
《拖延心理学2》读后感(六):就一工具书,照做,试了你会有自己的发现
战拖是很多人的生活课题。摆上了头条,撤下,过些日子会继续摆上头条。
研究系统性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难题,还是取巧行动,个人觉得都可行。
这本书可以归为取巧一类。
期望、价值和分心,是作者归纳的三个议题,这三点本就是拖延认知的三个主题。相应的,作者为每个议题归纳了几个小方法。这些个方法的操作性还不错,不过因为简单,一般人会忽略掉。他会而去寻求更“系统性”、更“完整”的。
于我来说,承认自己拖延而杜绝过于乐观,设定合理有效的分阶段目标并准确描述让自己动起来,设定合适的环境、奖励避免分心让自己专注于眼前事,做到这三点已经很了不得了。作者在这三点上都讲到了各自的方法。
说点题外话,过于系统,追求身心合一的法子,呵呵,应该不适合“战拖”这件事。那需要渐修,那是灵修的套路,那本来让你在“拖延”,远离了当下事。
因为本身是个巨拖延的人,所以一下子就被书架上的这本书吸引了。 开篇就引用马克吐温风趣幽默的句子:别把事情拖到明天,你可以拖到后天嘛。想改改自己的拖拉机属性,于是更加兴奋地接着往下读。 书主要分为两个部分:拖延的代价以及如何战胜拖延。 本书还列出了拖延方程式 (期望×价值感)/(冲动×推迟) 它告诉我拖延是人类根深蒂固的本性,是人类进化的一种副产品,不是我一个人才有的问题。弗洛伊德将人的内心冲突比作马匹和骑手,马匹代表随心所欲的欲望,骑手是理性和常识。而且我们的潜意识是一个复杂得多的过程,受大脑的前额叶皮层和边缘系统的内部互动影响。 亚里士多德在《尼各马可伦理学》中大量论述“意志薄弱”(“akrasia”). 我们应该意识到:拖延不是我们的错,但无论如何,我们都要处理好和它的关系。 因为我们拖延付出的代价确实是很大的,个人和社会同时承担着后果。 战胜拖延的方法 1、调整期望法 基于现实的乐观主义:成功螺旋法、感同身受胜利法、愿望实现法 2、重新设定价值法 尤其觉得设置目标的方式很有影响,大多数人可能是:不要怎么怎么样-回避型目标,其实更有效的是设立希望达成的成就-趋近型目标 3驯服冲动法 我收获到的新名词:习得性 习得性无助、习得性成就,既然我可以曾经因为挫折而质疑自己的能力,那我同样可以改变自己,建立起一种对自己能力的相信。 还了解到“有成果的拖延”,即在拖延过程中你做了不那么紧要但对结果也会起到一定作用的事情,算是一种安慰了吧,缓慢的改变,总比无所事事要好。 重度拖延症患者想着 改变在一点一点发生呢
《拖延心理学2》读后感(八):这本书讲什么?是怎么样的?
本书归类
心理学,拖延主题
-------------------------------分隔线------------------------------------------------
本书想解决的问题?
解决人们的拖延问题...
-------------------------------分隔线------------------------------------------------
本书的结构
---拖延
------------------定义,
------------------类型,
------------------原因
------------------后果..
--拖延的治疗
------------------从价值入手
------------------从冲动入手
------------------从期待入手
-------------------------------分隔线------------------------------------------------
优点,
1.根据案例分析出拖延的因素,很具有参考意义,并且提供一些小方法(技巧)治疗.
3.作者考虑到了,如果患者严重到连他的书都看不完怎么办?...所以全书语言显浅,有趣味.全书重点几乎全部"加粗加黑"..(本人一口气看玩)
缺点.
1,由于是翻译者或许是首次写书,我个人对于本书的排版,不喜欢..希望能照顾所有点,结果反而没有重点了.
2,太薄了.
-------------------------------分隔线------------------------------------------------
为何要写本书评?
《拖延心理学2》读后感(九):《拖延心理学2》化被动的拖延心理为主动的积极行动
我们人人都知道拖拖拉拉的坏习惯并不好。然而,很多的人们尽管明知自己的错误却无法真正地得到攻克。这是为什么呢?从专业的角度而言,也许这就是我们一些人们的拖延心理在作祟。尽管这已经成为了一种病态的习惯,但是我们却并不是如此轻而易举地攻克。这个时候,我们更需要要找寻些有关的破解妙招来攻克发生在自己身上的这个问题了。
《拖延心理学》系列丛书无疑是我们的一味对症下药的良方。读过前期的1,领略到了敢于向与生俱来的行为顽症宣战的勇气。而在这部《拖延心理学2》中,我们更能够品读到的是用拖延方程式战胜与生俱来的行为顽症。具体而言,我们可以归纳为是化被动的拖延心理为主动的积极行动。
古有诗云:“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需惜少年时。有花堪折直需折,莫待无花空折枝。“透过此诗,我们其实可以清晰地明了拖延所带给我们人生的危害。既然有了如此的认知,我们更应该加快更正的脚步和行动。尽管拖延是一个人行为的拖延状态描述,但是书中却将抽象的拖延化简为直观的公式,娓娓道来相关的破解之招。书中通过相关的拖延行为报告,有关的拖延类型阐述,拖延因素分析破解着相关引起人们拖延的心理。既然找到了问题的所在,那就意味着拖延的人们并非真正的无药可救。相反地,明确了问题带领着我们找寻着攻克的方向和方法。在本书中,我们可以收获一个完整的拖延分析。上下两部分的组合,代价和攻克方法的介绍---启发着书外的拖延者们客服拖延的决心和动力。全书的后记更是一个圆满的收尾,让我们共同加入拖延总动员的团队之中。
《拖延心理学2》一书形象,深刻地告知着我们如何化被动的拖延心理为主动的积极行动。读完此书,我感触颇深。尽管自己不是一个很拖拉的人,但是在某些方面还是有些欠缺和不足。以往自己或许并没有太多的意识或者觉悟,但是此刻的我却深感改正拖延的迫切性和紧迫性。一个人想要取得成功必须要改正自己身上的缺点和不足。而拖延这个心理上的毛病其实时刻会影响着个人攀登上成功的捷径。既然是心病,自然需要心药医。而《拖延心理学2》无疑是一本直截了当告知着我下一步何去何从的方向。告别拖延,走向进步。这便是此书真正给我所带来的深刻教育意义所在了。
《拖延心理学2》读后感(十):一张一驰,文武之道,有时拖拖更健康!
《拖延心理学》出第1部的时候我没看,不过身边有些朋友大呼有用,诸如“我终于知道自己问题在哪儿了~我以后再也不会有类似问题了~”之类的话在读过的朋友嘴里传唱。其实大家都知道,过个2、3个月自己又回到原来的状态。真正的原因是“有时做事慢一些没什么不好,而且我们已经习惯了这种慢的方式,生活还不够赶吗??”
我本人没什么所谓“拖延的习惯”,有时这反而是问题所在,以前老板常跟我说:“大志,建议你反应慢一些,等一等再开口,迟一下再做出决定再动手不晚,不着急!”明白“慢点儿有时更好之后”,我反而进步更快。
一张一弛才是文武之道,这理儿老辈人早就过了。
出第2部的时,我想看看,一来印证下自己的想法,二来看看有什么“真能”提高效率的方法。结果如我所想,书里没提什么“仙丹方法”(其实也根本不会有,否则就是读者对一本几十块的书要求太高),同时也介绍了几个可以“提高”效率的方法。客观地说有用,比如书里介绍的三种方法:成功螺旋法、感同身受法和愿望实现法。
成功螺旋法,即小处道点、着手,关注一点一滴的进步,将艰巨的任务拆分成小块。慢慢形成反馈,让自己充满信息。之前备考时有个同学说要2周之内背4K研究生英语单词,结果就是2周之后不但会的单词没有过百还严重打击了自信。不如就一天背一个虽然小,但是可以积累自己的信心。
感同身受法,即潜意识激励自己。书里建议看部励志电影或者读些励志传记,跟成功学一个路子。不得不说,在极度消沉的时候此法有用,至少可以让自己再次燃起重新战斗的勇气。想起来了,美国讲成功学那哥们叫“安东尼•罗宾”,别人是不是成功了不知道,这哥们最后靠卖书很成功了是真的。
第三个方法叫愿望实现法,就先假设自己已经“成了”,然后再往这个方法努力。总之结果想得越是真切,最终成功的可能性也就越大。使劲儿想,努力想吧……当然,别忘记去干哈!这才是真正重要的。
本文最后还是想再强调一下,有时拖下不是什么坏事情。虽然书里一些观念对我们有用,但是仍然需要知道“拖拖有时更健康”。具传冷战比较激励时,美国雷达上出现一片导弹,军方认为是苏联发动的核进攻,建议立马反击“用我们的核武器给他们点儿颜色看看……”。如果当年美国总统不拖延大喊“干”,怕是没有当下的和平岁月了。最后” 美国雷达上出现一片”其实是大雁哈!
总之,一张一弛,文武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