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生缘》是一本由张爱玲著作,北京出版社出版集团,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60元,页数:34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半生缘》读后感(一):奈何情深缘浅
兜兜转转,半生之后才终于释怀当年的误会,最终也因此错过此生。
奈何,情深缘浅!
看了几部张爱玲小说,总是觉得张爱玲小说中的女主爱情路坎坷,命运凄凉,多少有点表现女性命运和爱情中消极和不得意。相比,我更爱钱钟书的围城,语言精练,带着更多理性视野谈爱情和婚姻。
《半生缘》读后感(二):所谓半生缘,实乃性格注定
初中时断断续续的看过电视剧,那时候造作的觉得天公不作美,感叹世均跟曼帧这种悲剧式恋爱才是最好的,正正的荡气回肠。这几天重新把小说看了遍,只觉得:他们一个懦弱,一个天真,注定悲剧!所谓半生缘,本不由天,实乃性格注定。
人越长大思想越复杂,愿都不忘初心勇敢寻找心中所爱,你简单,世界便还你简单!
他和曼桢认识,已经是多年前的事了,算起来倒已经有十四年了——真吓人一跳!马上使他连带地觉得自己老了许多。日子过得真快,尤其对于中年以后的人,十年八年都好像是指顾间的事。可是对于年轻人,三年五载就可以是一生一世。他和曼桢从认识到分手,不过几年的工夫,这几年里面却经过这么许多事情,仿佛把生老病死一切的哀乐都经历到了。
《半生缘》读后感(四):缘起缘灭
在各自度过大半生后
有的只是遗憾与凄凉
明明相爱却无法相守
不知道是上天在故意安排
还是上辈子造的孽
要这辈子来承受
没有人会意料到将来的事
唯有此刻的珍惜
《半生缘》读后感(五):半生缘,说是半生,其实也是一辈子了。
眼眶湿的,从天还亮着不知不觉看到天黑,刚开始还吃着零食,后来就不吃了,心疼曼桢,还记得她和沈世均恋爱时玩笑着说最喜欢宝石粉做的戒指,那样纯真的小儿女模样。到最后几页都不忍看,怕她没有给沈世均说自己的事,又觉得说了还能怎么样呢…张爱玲写得真好,像锋利的刀子割着心,流出血只看着美,一时半会的,都忘了疼。看完也只能长叹一声。
《半生缘》读后感(六):命中注定
最近在看张爱玲的小说,<半生缘>是我很喜欢的一本,喜欢曼桢的勇敢,自然。不知道为什么,张爱玲小说中的男主角总是懦弱而无担当的,看过她的<小团圆>,这本带着点自传色彩的小说,大抵明白了,或许,在她眼中,男人总是自负而不会忠于一个女人的。
曾经不只一次恨过世钧,为什么不继续寻找曼桢,把事情问清楚,为什么要那么轻率地和翠芝结婚,不留一点机会给相爱的两个人。
人生若只如初见,终究只是美好的愿望罢了。只是为曼桢可惜,回不去的痛,或许只有命中注定可以解释了。
《半生缘》读后感(七):就这么一辈子
几乎没几本书,会让我看完之后这么难受,看过的悲剧也不少,但真的没这么压抑的,作为张爱玲的粉丝,读张爱玲的书,总是会操纵自己的情绪。半生缘,曾经的《十八春》,阴差阳错的命运,最后却谁也怪不得,每个人都很苦命,曾经是讨厌曼璐的,最后却觉得所有人都好可怜。曼桢和世钧苦,曼璐也苦呢,翠芝和叔惠又何尝不是,就这么过下去,就成了一辈子,真的就是人生了吗?
《半生缘》读后感(八):幸好那个时代已经远去
还是喜欢张爱玲起的《惘然记》这个名字,张爱玲大部分书中的男主角都是这副样子,身上有着大多数男人都有的弱点,懦弱,太容易不信任,爱情只占他们生活的一小部分,即使不是曼贞,也会差不多人走入婚姻,正如没有了萧红的萧军能结婚生子活到八十多岁,那段支撑女人生活全部的爱情,在男人而言,大抵是往后生活太过平淡时拿出来偶尔回味的调味剂罢了。看到曼贞被囚禁的时候哭了,感觉太过绝望,觉得曼贞从那以后的生命就结束了,那个充满希望独立美好的曼贞便已死去了。回味起来,不禁感慨,幸好那个时代已经结束,那个如此轻视女性感受已经结束,再也不会有哪个妈妈姐姐被迂腐的思想毒害至此,再也不会有曼贞受到这样的迫害。
《半生缘》读后感(九):还好有人惦念。
张爱玲的笔体被现在的王安忆继承了,她和同时代的钱钟书风格如出一辙,两个字大写的——“世故”。有点受不了举手投足都必须要带些意思,出现的人物即使老实性格的,也都被挖掘(我们习惯叫抠嗤)得心事重重,无病呻吟。之前读过一本合辑《倾城之恋》也没看出个所以然,普普通通的小人物普普通通的事,到底怎么倾的城,以后会更主动排斥这类的东西。
——以上是读到三分之一时记下的。
再往后,翻了天。
一部叹为观止的大悲剧,生本不易,更撒不开手。压抑,围困,拖延时间,无寄托。直至见光还被排在了最后,能拿持住情绪覆雨翻云,实在老到。
多数苦怨,甚至伤害更深刻的,越往后,越不足为道,道理像炒菜出锅前大火收汁。
至于希望,天数也。
《半生缘》读后感(十):半生,缘不浅
“是她说的,我们回不去了。”这句话是曼帧说给世钧听的,也同样适用于翠芝与叔惠。
看到这里的时候,什么感叹人生苦短啊,变化无常啊,物是人非啊,什么感情都涌现到了心头,我没有体悟过,属于“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少年,但是在张爱玲的笔下,我却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这份无奈,真实的可怕。
有人说他们半生缘浅,要不然为什么翠芝和叔惠明明互有感觉,从寺庙那次游玩回来后再无见面之缘?为什么世钧明明有可以解救曼帧的最后时机,但他们却永远的错过了?(在这我不由得吐槽一句,话说世钧绝对是个自说自话的大木头,不好好确认事实就随意猜测)
我却说他们半生缘不浅,要不然为什么新年年初世钧和叔惠到小店吃饭正好遇上曼帧?为什么世钧邀叔惠去南京游玩会遇上翠芝?太巧太巧了吧,是缘分让这份巧合成真的吗?
这份缘,只有作者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