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跑家》是一本由乌青著作,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的302图书,本书定价:29.90元,页数:2012-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逃跑家》读后感(一):韩东对《逃跑家》的推荐
(转自韩东微博)
乌青的《逃跑家》不仅是一本好小说,而且是小说可能的新方向,可惜注意到的人不多。。高级的、低级的都在陈词滥调里讨生活,逐渐变得麻木不仁。。年轻、新鲜、又如此稳定的文字太少了。。起于微末的东西不可小视。。狂欢、宣泄、油滑泛滥,作为矫枉过正也应该读一读这如裸露神经般的敏感。。
《逃跑家》读后感(二):何小竹对《逃跑家》的推荐
何小竹对《逃跑家》的推荐
y 何小竹
中国长篇小说的现状是又不好看又丧失了文学的探索性。《逃跑家》的出版,给我们带来这样一个十分重要的信号,即:让长篇回归文学,也让好看的故事能够在一种新的形式中被讲述出来。许多年前,凯鲁亚克的《在路上》就是这样征服读者的。现在,乌青的《逃跑家》能否征服读者?尽管就其文学性以及故事的好看度,乃至思想的深刻性而言,《逃跑家》并不输于《在路上》。但我的疑惑是,乌青时代的读者能胜过凯鲁亚克时代的读者吗?而我们的文学评论家更是叶公好龙分子,他们对文学的膜拜就像对龙的膜拜一样,但真的龙来了,他们又胆怯了,避开了。虽说有这样的疑惑,我还是要强烈推荐《逃跑家》,理由只有一个,它是一部崭新的,能够让你反观自己活着究竟有什么意义的小说。
《逃跑家》读后感(三):做个无所事事的逃跑家
第一次读乌青的书,对乌青的认识也只是停留在他和韩寒之间的恩怨情仇之上,其实也并没有想过去关注乌青,只是意外的发现了《逃跑家》和封面上的那句话“一生总该有一次没心没肺的逃跑”,而当时自己也正好萌发了一些不合时宜的逃跑的念头,于是就特别期望看看逃跑家里面写着怎样的故事,能不能赋予自己一些逃跑的力量,看了1/3后觉得特别失望,这是什么狗屎,这书就是一个无聊没事干的人随便记一记生活中的流水账而已,是很通俗,可***就是一堆狗屎,甚至连狗屎都不如。可是在读完之后,我心里有一种感觉,作者写的很随意,可是我总是感觉他想告诉我一些东西,但是我领悟不出来,但是我真切的觉得应该是有些东西的。
一直以为青春就应该往外跑,不应该这么耗着,但看完逃跑家发现似乎外面的世界并非想象中的精彩。看完之后越发迷茫了。
《逃跑家》读后感(四):在当当看到的一个评论
这本书非常的糟糕
jkmjiang
购买于2012-09-11 21:03:12
发表于2012-09-23 14:21:25
完全不知所云的一本书。讲述了一个精神分裂的神奇幻想。除了作者的自言自语,其他完全不知道在干神马。起码和书目无关。如果你书名改成《如何了解精神病人》,我还能接受。还有书商你推介书不能不顾书的内容乱说啊!
http://comm.dangdang.com/member/myreviewdetail.php?review_id=30809471
(该读者给本书打分是一颗星)
《逃跑家》读后感(五):如果流浪被叫做逃跑,那么逃跑就是流浪
开始第一章我觉得作者很絮叨,完全没有文学的感觉。第一章完全是宜家支撑着我读下去,我就像看看这哥们在宜家干了什么,那时候还有乐队演出,还有鸡球饭(这几个字都直接打不出来),还好索性,丁西拌终于在第二章时候去太原啦!还见到了一块巨大的蜻蜓石。6.22
先凑字数,如果能读完这本书的话,哇哈哈。
开始第一章我觉得作者很絮叨,完全没有文学的感觉。第一章完全是宜家支撑着我读下去,我就像看看这哥们在宜家干了什么,那时候还有乐队演出,还有鸡球饭(这几个字都直接打不出来),还好索性,丁西拌终于在第二章时候去太原啦!6.22开始第一章我觉得作者很絮叨,完全没有文学的感觉。第一章完全是宜家支撑着我读下去,我就像看看这哥们在宜家干了什么,那时候还有乐队演出,还有鸡球饭(这几个字都直接打不出来),还好索性,丁西拌终于在第二章时候去太原啦!6.22开始第一章我觉得作者很絮叨,完全没有文学的感觉。第一章完全是宜家支撑着我读下去,我就像看看这哥们在宜家干了什么,那时候还有乐队演出,还有鸡球饭(这几个字都直接打不出来),还好索性,丁西拌终于在第二章时候去太原啦!6.22
《逃跑家》读后感(六):不知所谓
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喜欢看流水账,至少我不是其中那一个。《逃跑家》这本所谓的长篇小说,在我看来,就是一本用所谓的意识流手法写就的流水账。
作为一本小说,我想其首要的功能,就是讲故事。而作为一本面向市场让读者阅读的小说,其最起码要做的,就是让读者看明白。许是我的阅读能力过于低下,说实话,我打一开始就没看明白书里所要表达的是个什么意思。在我差点摔书而去,但考虑到毕竟作者码完了这么一本书也挺辛苦,为了表示咱的尊重,我不得不硬着头皮将书看完。结果——我仍然不知所谓。
应该说,这本书的包装宣传语,要远远好过其内容,当初我也是被宣传语吸引,从而对这本书产生向往的。“一生中总该会有一次没心没肺的逃跑。”说的多好呀!多么蛊惑人心呀!结果呢?是挺没心没肺的。吃喝拉撒的流水账式生活,用文字一一罗列出来;从A到B,中间穿插几个性情古怪的人物;再构建一个似是而非的悬疑秘密……我想不会有比这更简单的写作手法了。
也许有人会说,要的就是这个范儿。对不起,我这大俗人还真没有那么高的艺术欣赏水平。当然了,萝卜青菜,各有所爱,我不喜欢这种直白得让人忍不住吐槽的表现手法,不代表没有人喜欢。存在即是合理的,一本小说,出版了,即是有其意义的。只是作为万千读者中的一个,我希望出版社在选题的时候,能否更加大众化一些呢?
《逃跑家》读后感(七):不看也罢——读乌青·《逃跑家》
这是一个戮心的盛世,这是一本虐心的书,它让我想起《等待戈多》,但这就是一个三十多岁的大叔对所谓“逃跑”与“颓废人生”的真实感悟吗?我看到的只是性的随意、生活的空虚还有话语的唠叨。
不百度不知道,2012年乌青同学火过一把是因为他的“废话诗”,当然你也可以说,于丹老师的心灵鸡汤不也卖得好好的,但是我想告诉你,二十一、二岁应该是人生中最美好的年华——包括那一场突如其来的迷惘、颓废、冲动、甚至于逃跑与承担,都是我们成长的见证,所以我们没有必要跟随作者的笔调,去毁掉这么一种人生历程的向往或者回忆。
人生固然需要一次没心没肺的逃跑,毕竟颓废与荒唐是年轻人才有的特权与天赋。但我不觉得这一本毫无嚼劲的书可以带给自己什么。我们不需要把阅读的时间浪费在冗长的叙述与病态的文字游戏当中,至少不应该是文字上毫无意义的流转与跳跃。
或许我能猜度作者的态度:至少我们曾经走在路上。朋友曾说旅藏途中随处可见想得到心灵平静甚至救赎的人——譬如郁达夫笔下东渡扶桑的留日学生,譬如叶圣陶笔下在难中的潘先生,譬如曾经年少的我们放纵过自己的肉体和情绪——哪怕离开西藏之后仍得重归于生活的平淡与工作的劳碌,一路上的奔走能让我们的心灵在面对困苦与欲望的时候不至于瞬间失重与臃肿。
《逃跑家》读后感(八):打个电话吧
是乌青吗
你谁呀
那你是秋厚布、丁西拌、路易还是陈本柴?
你是说那些逃跑家吗
不知道,也许有一天
一星期前我就想给你打电话了,可我总是一上网就先到淘宝逛,逛完了就不想给你打电话了
嗯,大家都很安全,你有淘宝,我有星巴克、宜家、家乐福
不知道,也许有一天
我想先休息一下
别啊,我还想问问寅虎和蒲松龄逃出山东了吗
他在微博上呢,你直接问他啊,不过要小心方叉叉
我现在住杭州了,只知道白素贞的事不知道蒲松龄或者曹雪芹的事
你没事吧
嗯,最后,你怎么没写黑芝麻糊呢,这个好像对你有用,是正能量来的,或者呷······火锅店呢,读者很渴望看到呢,好像那些都是城市的避难所耶,因为大家没地儿可去。
嗯,我忘了,想起来的时候再说吧
哎,只能等下次了,还有,等待是最让人不耐的你知道
有下次就不错了
哦·····
《逃跑家》读后感(九):《逃跑家》人物谱
摸屁股的路易
臀沟露出来的姑娘
在肯德基折飞机的丁西拌
偷麦当劳厕纸的周皮球
非常怕冷的男人秋厚布
有个叫乌青的家伙
宜家的黑毛衣姑娘
蓝莓般声音的若夏
宜家扎俩小辫的姑娘
专门为人类提供一些没啥用但让你觉得很有用的南哥
不喜欢喝水的黄故
补袜子小姐范宁
想出来却买不到票的切叶蜂
想有两个老婆的杜片
石炭风
天天喝粥的加尚
歌神老吴
下棋高手芬芬小姐
少女小欣
小强杀手少残
金季
失散多年的表妹阿毛
王节
左千
老泉
空手道黑带二段牙箍妹
林几
喜欢吃水煮鱼里豆芽的阿玉
小惜小应
刘海
阿昆
虫虫和汤游
大鸟
阿洛伊斯
小采
土砖
小霜
绿衣人
金定
张敦
于代
瘦子胖子
王代
崔子
小寻
三勇哥
程真
石小狮
施瓦辛格和史泰龙
莫夏
刚子
小管
阿凡提
光黑男
丢丢
比尔
女鬼
小雅,小麦哲伦,五百五,大副,小沐
兰杀手
艳遇墙姑娘
华安
小包
小孚姑娘
寅虎
方叉叉
柳泉居士蒲松龄
小芳
盘采
小倩
林绯
白素贞,也可以叫素素或者贞子
陈本柴
按人物出场顺序,排名不分先后
《逃跑家》读后感(十):逃跑家逃生
不知多少人和我一样,再三拿起这本书试着读完但又放下?第一次,怀着好奇,看着封面,让人怅想这所谓的逃跑家,是真的逃跑,逃避,还是去逃生了?打开小说,恍然发现原来是日记体。记着一个无聊男人的生活痕迹,这些日记从2011年1月1日这个有纪念价值的日子开始的有日期的前100篇和后面抛弃日期随意记下来的71篇,到2011年11月11日结束,一共171篇。我只从中读出无聊、无奈、极度无聊的颓废,但这废材居然还有点“思想”,时不时来点伟大的“思考”。。。。。。第一次的阅读让我无比的纳闷,现在想来,我大概看到这小说的第一层皮肤。
因为自觉没看下去,没看懂,于是第二次翻开故事,又瞧。原来是自己那小小的自作理想主义的高尚和伟大在作祟,看到一名如此现实的、真切的和真实的,与生活一丝一毫都较着真的人认认真真过日子的模样,自己先疯傻掉了。人土得掉渣,于是变成人渣。难道作者是在通过主人公一年的神经质生活告诉我们一个分裂人的精神生活?他说,“他不知道他应该去哪儿,应该怎样生活,他设想了他能设想的每一种生活,没有一种可以解决他的痛苦。”
从无聊到忘记时间,从抛弃时间概念到发生意外丢弃身体,再到抖擞精神重拾自我。整个是一逃离又回归的过程,有点没心没肺,有点自大妄想,但其实更多的何尝不是对自己的一份真实的触摸。忍不住咱再俗一点,不妨叫自摸吧,摸心摸肺摸脊梁摸良心。这让人想到《荒野求生》,另一种形式的逃跑。那么,逃跑家呢,何尝不是一种自我的觉醒?
这是我第一次读乌青的小说,乌青这二个字总让人联想一个人被另一个打成乌青的两个黑眼圈的滑稽画面,熊猫如果没有黑眼圈?可以再联想,如果乌青不逃跑?可是他带着我们从无聊开始的生活路上逃跑着,像阿甘一样跑,像罗拉一样跑,甚至像杜拉一样跑。。。----也许我仍然没有读懂,其实我还是在逃避这文字,更是逃避原本的真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