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虚构的犹太民族》读后感10篇
日期:2018-09-10 04:58:01 作者:文章吧 阅读:

《虚构的犹太民族》读后感10篇

  《虚构的犹太民族》是一本由[以]施罗默·桑德著作,三辉图书/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00元,页数:444,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虚构的犹太民族》读后感(一):可怜作者

  一个经历二战的外籍犹太人写这样一本书来否认事实,这也只有死后才能知道自己的可怜~ 不过这个著作从另一方面来再次验证了《圣经》的精确程度。早在作者的曾爷爷都还没出生时《圣经》就预言了人会凭自己的智慧藐视神的真实存在。在哥林多前书一章二十一节里。人,最可怜的是不知道自己可怜~

  《虚构的犹太民族》读后感(二):虚构的犹太民族笔记

  作者是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历史学授,犹太人。他的勇气——或者说是备受争议之处——在于对《托拉》提出了质疑和挑战:从历史文献考古发现来看,并没有发生犹太人被强行驱离他们的“应许之地”,没有任何迹象遗迹证明有“出埃及记”,甚至就连“上帝的选民”们都不一定有巴勒斯坦人的血统更接近于犹太人。历史的吊诡还在于,即便遭受了深重种族迫害,现在的犹太复国主义者们仍在以种族来划分公民成分,推动与其他民族的分离。因此,基于神话和历史混合的史学,在经过意识形态的催化后,将各种记忆聚成了表征想象的、虚构中的犹太世界

  《虚构的犹太民族》读后感(三):当你凝视深渊时,深渊也在凝视你

  犹太人是历史上最受种族主义之害的民族,但今天最种族主义的民族是犹太人。人越憎恨什么就会越像什么,这可能是一条公理。

  ☆ ☆ ☆

  的确如作者论证的,犹太民族的概念是被生造出来的,但世界上的很多民族,事实上是当今绝大多数民族,都是在19世纪生造出来的(“只有罗马尼亚人才知道罗马尼亚在哪里。只有历史学家才知道保加利亚在哪里。只有塞尔维亚历史学家才知道塞尔维亚在哪里。”),这不能构成批评他们的理由

  “反正民族的概念是被生造的,你们的争斗有意义”,这种话本身更没有意义。不管生造也好,怎么来的也好,既然世界上的这些“族群”自认是一个个民族,有着如私有财产一般的天然疆界,那么,不管是分裂也好,反分裂也好,战争也好,都应该在这个既成事实下讨论问题、采取行动。大家都一样,谁也别怨谁。哪个共同体又不是想像出来的呢?

  真正的问题是:犹太人认为自己是“天选之民”,因此肆无忌惮地采取了很多种族主义政策,这些政策放到别的国家早该被国际社会批判体无完肤了(和以色列最像的可能是南非白人政权),但以色列有纳粹大屠杀这个政治正确顶着。如果有谁敢批判,以色列就会喊:这是大屠杀的前兆吗?他是纳粹的同路人吗?作者本人也被这样说过。

  这根本是在消费大屠杀,后人消费前人伤疤争权夺利的事太多了。但不管消费什么,总有一天是会消费完的,等消费完了该怎么办呢?

  “……然而,在大量想像力的帮助下,一度能够创造出以色列社会的历史神话,现在则成为了助长激起其毁灭可能性强大力量。”(p363)

  《虚构的犹太民族》读后感(四):虚构的民族

  作者在第一章就提出了的对“民族”概念的质疑。

  虽然作者本身是对犹太民族的质疑。但这个质疑是根本的,不仅是对犹太民族,对任何相信自己长流在时间之河的民族都要面对这样的质疑。当意识到现代民族的历史构建是整个现代世界集体意识形成的一部分时,平日里常用的“民族”二字顿时扑朔迷离起来。

  构成民族的是什么?

  民族的概念是什么?

  我们的祖先是否真的符合我们的想象?

  我们赖以生活土地是否真如我们想象般理所应当的供我们生存?

  之后的章节,作者从神话、历史以及现代科学角度进行对“犹太民族”这一概念的形成与发展至今进行了阐述,对公众印象中的犹太民族及其相关概念进行了反驳。不仅是历史是任人打扮小姑娘自然科学也在意识形态指挥棒下起舞,第二次世界大战受害者一转眼便成为中东混乱至今的中心

  而犹太复国主义者在全世界积极营造的形象和概念在作者的质疑和论证下充满了矛盾建立在这些概念之上的以色列也宛若筑于流沙之上,其本极具争议的所作所为,在作者的叙述下就再无无立足之地

  面对加沙动荡中国读者眼中大多是一个概念、一个数字,是没有切肤之痛的。对以色列的理解也往往是隔雾看花,拥有“圣城”,科技农业发达流浪民族等种种印象。而缺乏话语权的巴勒斯坦人隐匿在犹太的阴影之下,纵然动荡却难以引起关注。而作者身为以色列特拉维夫大学历史学教授深入解读犹太历史的形成与发展,质疑犹太民族概念本身,令人惊叹,佩服万分。

  .S.该书大量运用波折号,不符合中文语序,严重影响阅读体验

  《虚构的犹太民族》读后感(五):犹太民族是被硬造出来的?

  前室友留下来未读完的书,抱着帮她读完的心开始读,才几页就知道为啥她读完第一章就放弃了,追溯很久远的历史太多,对圣经和圣经旧约的一知半解,还有生硬翻译,都给阅读带来了巨大障碍,但硬读下来越发有趣

  几个比价有趣的点:

  知识分子“篡改”历史;

  政治对考古学和生物学介入

  本身以种地为生“重视土地”、且即使被其他国家/文化入侵,入侵者移走当地居民反而要花更重大成本(且无论什么教,只要配合政府百姓好处甜头,百姓自然归属,而后有新的甜/苦头也可能进行倒戈,这本来就是非常符合人类认知的一件事儿,反而仿佛给了“流散”以某种事实层面上的肯定),综合上述二者考虑也许”大流散“只是一个骗局

  卡扎尔的记忆是如何被两次(苏联和以色列复国主义)磨灭(这一段是最精彩的,直接飚出俄罗斯意第绪语犹太人是古卡扎尔王国potential高层或更广泛的社会阶层改宗犹太教,更呼应上文提到的大流散之骗局的可能性);

  高压的社会达尔文气候如何促发了想象的民族之形成,

  今天犹太“宗教”很大意义上失去了精神”归属,反而成为一种身份标签般的存在,和国家这个暴力机构紧密的联系在了一起,导致在以色列的非犹太人非常尴尬处境,再加之巴勒斯坦的民族起义,让以色列势必只能成为一个“犹太”的国家而非更加能实现高级民主,对每个公民都更加公平的“以色列国”;

  以色列现在输入的人口低于移出的人口,而对“犹太”民族性的坚持很大程度上因为靠那些在它地享受着真正的奶与蜜,富裕着“流散”的“犹太”人们支持,而这一问题就更加导致了“以色列国”之认同的不可能。

  一边看一边觉得一身冷汗,且有一种无解的难受

  《虚构的犹太民族》读后感(六):一本好书,不过翻译可以改进

  总的来说译者还是很认真的。不过由于对相关领域不够熟悉(这从译者背景介绍可以看出来),所以有些专业术语不够准确,特别是和学界通行的译法不一致。随手举两个例子,如《古犹太史》的作者Flavius Josephus,作者译为“约瑟夫斯”,但中文学习惯上将此人译为“尤素福”。(p.47)伊斯兰教出现之前的阿拉伯时代作者译为“无知的时代”,但中文学界的通行惯例则是译为“蒙昧时代”。(p.200)像这类做法虽然不够专业,但也算不上什么大错;并且对大多数专有名词作者都标出了英文原文,所以对于读者来说,也不至构成多大障碍。不过,这里面有一个问题是比较大的,在此很有必要指出来。

  书里面指出了多数现代犹太人的祖先,其实是来自于一个生活于南俄草原的、改宗犹太教的古代人群:卡扎尔人(Khazars)——其实按照当地民族发音习惯,也可译为“哈扎尔”。如蒙古帝国首都喀拉和林,有的书上也作哈拉和林。这个卡扎尔人的王国的最高统治者叫做“卡根”,相信大多数读者看到这里,都会和我起初一样感到非常陌生,不知道这个“卡根”究竟是什么来历,由此恐怕也就很难搞清楚古代卡扎尔人究竟是一群什么样的人。但是,如果我告诉大家,这个莫名其妙的“卡根”其实就是一个中国人非常熟悉的、当时亚欧草原上非常流行统治名号“可汗”的话,相信大家都会恍然大悟

  书中把这个“卡根”的英文也标出来了,可以看到它有两个拼法:Kagan(p.230)和Khakan(p.231)。前者来自于一位亚美尼亚的基督教主教,后者则来自于阿拉伯哈里发的使者。这倒不难理解,同样的单词,在不同的民族那里,由于发音的差异,往往会有一些小的拼写差别。“可汗”这个词也是如此。例如,大名鼎鼎的成吉思汗,其名号的蒙古语发音的拼写是“Tchinggis Kaghan”;而其英文的拼写则是“Gengis Khan”。Khan(汗)是“可汗”的简称,后者的英文正式拼写是Khaghan。至此也就不难明白,无论是Kagan还是Khakan,都是可汗一词的不同拼写。

  另外,还可以举出一个最直接的旁证来,那就是咱们国家史学界的老前辈、已故的北大教授张芝联所主编的《世界历史地图册》中的标示。大家可以找到这本书(我手头的是中国地图出版社2002年版),翻到第52页“7-9世纪的阿拉伯帝国”和第55页“10-11世纪的基辅罗斯”,看一下这两张地图:在位于里海和黑海之间、高加索以北的顿河与伏尔加河流域,都清楚的标着一个国家“哈扎尔汗国”。好了,相信到这里就不用我多解释了。这个哈扎尔(或“卡扎尔”)人的国家是一个“汗国”,而一个汗国的统治者呢,当然绝不可能是别的什么,而只可能是可汗了。

  其实,从卡扎尔人的族属上,也不难理解这点。书中指出,卡扎尔人是突厥人或匈奴—保加尔人的部落联盟,不管是前者还是后者,都属于广义上的突厥种族。尽管王国境内也包括了大量其他族群,但其统治集团应属突厥。卡扎尔王国是在公元8世纪后开始皈依犹太教的,而其国在此之前就早已存在了。当时,正是他们东方的同胞崛起于蒙古高原,横行于中国土地上的时候。既然无论是早先的突厥汗国还是其后的回纥(他们和哈扎尔人一样,亦属广义上的突厥人)汗国,都是可汗统治的国度,那么可以想象,他们在亚欧草原西部的同胞的统治者当然也只可能是可汗,而绝非什么莫名其妙的卡根。

  《虚构的犹太民族》读后感(七):认为是虚构的虚构

  犹太人根本就不是一个民族,他过去两千年的兴衰和流浪史,全都是有人出于某种目的虚构出来的。--核心观点

  作者:勇气和洞察力,被称为以色列的敌人

  同情没有以色列身份的巴勒斯坦人,无法忍受以色列法律强加的虚构的民族特性,和自诩上帝选民俱乐部成员坚定自己彻底消解犹太性。

  一,是犹太人的圣经(旧约圣经),让我们误以为,犹太人是一个民族。

  描述了犹太人起源于哪里,早年做过什么,怎样辉煌,怎样衰落,后来又怎样被流放,一条线下来都很清楚,只要有这一段清晰的历史为证,犹太人是一个民族就毫无疑问

  但是,写历史的是后人,多少都有讲故事性质不可避免带上一些虚构。

  早期犹太人知识普及率低,行动缓慢,听命于领导者。并不知道自己是一个民族。因为信同样的宗教,犹太教。犹太教职员有文化,在民众宣传我们的观念,是一个共同体,信仰同一个上帝。

  民族,就是对其祖先的共同缪见,和对其邻人的共同厌恶所连接在一起的一群人。都是事后制造的概念,为了让一群人产生情感纽带,让一群人觉得和别人来自同一个祖先而产生的归属感,进而愿意留在这个群体里并为他效力

  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虚构?

  19世纪后半叶,犹太精英认为,必须结束没有土地没有国家的日子不然必定被灭亡,他们开展犹太复国主义运动动员全世界犹太人,一起找一个地方,建立一个国家。找在了巴勒斯坦地区根据旧约,叫犹地亚。回归祖先土地旗号名正言顺,引起共识和情感。

  被流放的概念,是虚构的。罗马人从未流放过被征服的民众:原因①当时的生产力不足,流放人口和劳动力,统治者无利可图。②没有流放需要的大型卡车货车和战舰。③犹太战争的历史资料有很多疑点,数据很多夸大。

  目的是为了证明犹太人对巴勒斯坦地区有历史权利,证明他们的回归是名正言顺的。找到依据和国际支持。

  犹太教是存在的,信了宗教就成了犹太人。当年的犹太人没有被驱赶到其他地方,但是为了生存,他们的一些人信了其他的宗教,当时基督教兴起,改信了基督教,后来伊斯兰占领巴勒斯坦,犹太人得到了更为宽裕对待,巴勒斯坦人大规模改信了伊斯兰教。--这个观点让很多人无法在情感上接受

  巴勒斯坦人的口语中,保留了大量的圣经术语,他们和古代犹太人有些很大的联系,巴勒斯坦人才是这些祖先合理合法后代。然而事实恰恰相反,犹太复国主义无视巴勒斯坦,仅仅强调自己的回归。以色列建国,彻底牺牲了巴勒斯坦的利益,巴勒斯坦被占领,绝大部分巴勒斯坦人是二等公民,官方也不提存在巴勒斯坦人。以色列是在殖民巴勒斯坦人的基础上建立的。

  三,那些来到巴勒斯坦的殖民者是犹太人,但并不是犹太祖先的后裔,他们来自别的地方。

  住在巴勒斯坦的犹太人,曾经放弃了犹太教,改信了伊斯兰教,而住在别处的人,也可以皈依犹太教,成为犹太人。今天犹太教不传教,但是以前不是,会去传教,有强迫意味,不服从会被驱逐,犹太人的存在是传教的结果,犹太教传教的传统持续到公元四世纪早期才停止。

  不要高估古代人的流动性,没有便利的交通,不会轻易放弃家园,会倾向于选择皈依一个宗教得到稳定的生活。回归故土的犹太人,就是犹太教传教的结果。主要来源是东欧,东欧犹太人语言统一,无障碍交流,形成一个共同体。人口持续增长,分布地点集中,拥有地区影响力,数量大。东亚拉扎尔接受犹太教为官方教,后来流落在东欧,差一点形成民族。希特勒纳粹形成,被打破了形成民族。

  犹太复国主义运动,把一个虚构的故事变成了事实,建立了意识形态,殖民巴勒斯坦,无视巴勒斯坦人,在全世界宣扬一个古老民族回归故土的信念。其实这个民族完全子虚乌有,只是一些信仰犹太教,曾经放弃,改变,其他人加入信仰,范围不停变化的民族。

  作者说:以色列应该放弃牢牢把握的犹太性,让巴勒斯坦人也对以色列产生感情。占领和冲突之后的矛盾,需要矛盾双方用理性和智慧解决。不用贬低和取消以色列的成果,只需要他敞开胸怀。写书的动力是心中的不平,巴勒斯坦不被成为平等的公民,很难找到摆脱自卑的途径。

  但是以色列保守派不会认可。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虚构的犹太民族》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