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斯林的葬礼》是一本由霍达著作,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0元,页数:60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一):一本过于娇情的小说
谈不上好吧,一开始吸引我的,是带有神秘色彩的书名,以及茅盾文学奖的光环。看完之后,不过是一本言情小说罢了,而且还是一本过于娇情的小说。主人翁韩子奇的心理描述太少了,非常不认可韩子奇跟玉儿的恋情,把爱情奉为神物,把道德与良知弃于一边,居然还声称这些是纯洁的爱情是不被俗世人所理解的美好事物;
像天上的明月一样
爱情总被人向往
看似遥不可及却可以无时无刻伴着你
面对爱情
你是否会义无反顾
你是否还有义无反顾的勇气
当然,你已经没有了
你不敢爱,也不敢恨
在乎的太多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三):宁可玉碎不为瓦全
高中的时候看的。那时候纯得一塌糊涂,相信爱情,相信理想,相信一切美好的东西都应该去勇敢追求,所以很是喜欢这本书,甚至连本人的英文名字都来自于这本书。
:现在的状态是觉得穆斯林实在是很奇怪的群体!(这是接触了好几个国外的穆斯林后的感慨,不包含国内的穆斯林)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四):穆斯林的葬礼
《穆斯林的葬礼》,霍达著,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2012年6月第2版。作者是穆斯林,应对玉器行了解很深,故有关情节很细腻真实。布局宏大,结构独特,情节略单薄,似受到结构限制,如韩子奇和梁君壁在两条线描述中性格不够统一。有很深的时代印记,符合80年代行文风格与习惯,描写和抒情稍多,人物则不够立体。若当年读来感觉应更好。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五):前半部分写的挺好
平心而论这本书关于玉器的部分的描写还是很吸引人的,使我有去博物馆的冲动,后面有关言情方面的心理描写则显得很做作,然而我最不能忍受的就是那段乱伦之恋,也许可以用女权主义来解释梁冰玉的言行,但毕竟牵强,尤其是当破坏的是自己姐姐的家庭后,还回到姐姐家,是真的想家还是回来自取其辱的,估计作者写这一段文字的原因,自己都没搞清楚,看来所谓的“矛盾文学奖”作品也就是这么一会事。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六):一本让我泪流满面的书
读这本书的时候,我在等一个电话。和书中故事的结局一样,那是一个关于死亡的电话。也许正是自己所谓伤悲的心绪,我流着泪读完了这本书。小说皇皇50余万字,可以说前部分是正常的按部就班。可是,自从新月开始生病,到最后的死亡,不能不说感人至深。也许在书中我看到的更多的是关于爱与死的部分,而作为一种信仰的穆斯林,却也在时时刻刻的规范着故事的发展,与其它要素相得益彰。我给90分,推荐。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七):简评《穆斯林的葬礼》
简单说几点 1.我就是那种明知剧情狗血琼瑶也会痛哭流涕的幼稚小文青; 2.结构精巧,叙事和语言相比于同时代同类型小说出色,但依然有负茅盾文学奖的桂冠,有负这么长的篇幅; 3.情感炽烈,汹涌澎湃,但依然驾驭不了大历史背景下一个家族的兴衰的宏大叙事。欲效红楼,而乏曹公之才。野心之作,抱憾结语。 4.韩子奇这个人物性格转变真的好突兀啊,刚才还好好得七尺男儿,驰骋商界,怎么转眼一章过去就变成妻管严了?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八):别拿”爱情“当幌子
其实“韩太太”一出场,我便已经猜测她大约也是一个可怜的女人,毕竟没有一个女生会天生如此暴戾。
小说三分之一处,已经隐约猜测到新月是韩子奇和梁冰玉的孩子,而韩太太大应该就是被自己的丈夫和妹妹背叛。
没错,我说是背叛。两个人拿着爱情当幌子,就可以这样肆无忌惮的不顾礼法、不顾责任去伤害别人吗?
且不说被两个至亲的人背叛,梁君壁会是如何的痛心疾首,更别提要如何让这个女人去面对他们的孩子新月了。
恕我不能理解这种”高尚“的”爱情“!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九):矫情
很多人都推荐这本书,所以买来看了。在没看之前我对它充满了期待,但是后来的失望不是一般的。矫情,太矫情,很多情节都莫名其妙的,最让我受不了的就是,韩子奇因为战争跑去国外,因为老婆不愿意走,就把老婆和儿子丢下,这点我真的不明白,是个男人也不是这种决定吧。给个还行的评价是因为在制玉、葬礼等方面的描写还不错,至于文字的矫情真让人有点受不了。我只能说这本书只适合那个年代。
《穆斯林的葬礼》读后感(十):感受老韩的感受
看到新月的离去,作为父亲,尽管在作者重点描写爱情,但我却体味着老韩的心,泪流满面。
不同人读此文章,会有不同的侧重点,会以不同的主人公的角度去感受情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