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格拉斯医生》读后感10篇
日期:2018-09-09 04:50:01 作者:文章吧 阅读:

《格拉斯医生》读后感10篇

  《格拉斯医生》是一本由(瑞典)雅尔玛尔·瑟德尔贝里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24.00元,页数:212,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格拉斯医生》读后感(一):大爱

  南京五台山先锋有得卖的,我是第一个辣手摧书的,拆封的,嘿嘿。。。。。。

  “去年冬天,我有一只有条纹的公猫,在春天来临的时候,它跑走了。”

  而doktor glas 的春天似是永远不会来了,我们自以为是的春天也许是白驹过隙。

  她/他的脸颊红晕苍白,都与我无关,她/他从来都不是我的。

  生活就这样与我擦肩而过

  我真是太差劲了,竟是生生地把 doktor glas 搞得跟情爱小说似的。

  《格拉斯医生》读后感(二):格拉斯医生

  好喜欢书中所描写的斯德哥尔摩,北欧风格景色真是太干净了。

  格拉斯医生这个人物的结局不禁让我想到,所谓的“爱”到底是什么。不能说格拉斯对于少女未能以恋爱或者婚姻形式表现出来的感情不是“爱”。或许,男女之间的爱情本来就是两性相吸这最原始本能。我不禁想,生活中的“爱情”似乎掺杂了太多的杂质,但人们却要假装那是爱情。

  我不知作者对于格拉斯这个人物是褒是贬,单从这个故事的结局,格拉斯以为解救少女于水深火热之中,给了她自由,然而并没有料想到雷奇这个人的巨大反转。我想,这是不是作者在暗示着读者,为爱杀生这样的事不能做。

  《格拉斯医生》读后感(三):格拉斯医生

  世上满是人的生命,但对于远处的,陌生的,看不见的人,没人会对他们有一星半点真正的关心,也许例外的只是几个明显过于可笑慈善家.人在行动上显示了这一点,世上所有的政府和议会都显示了这一点.

  还有职责,一个多么绝好的掩蔽,人想避免做一件必得做的事情时,就可以爬到它的后面.

  是的,年月推进,生活从我身边走过.我服务于我的使命,人们带着病痛来看我,各种各样的,我尽我所能帮他们,有些康复,有些死了,他们中的大多数则带着他们的病一起继续生活.我并不创造奇迹,有那么一个,又一个,我帮不上什么的,就从我这儿转而求助自然法师和吹牛的人,然后康复了.我想,让阿门觉得我是尽责谨慎的医生,很快我就成了典型家庭医生,有丰富经验,沉稳而让人信赖.人们也许不会那么信赖我,假如他们知道我在夜里睡得有多糟.

  人们让我学会以为,上帝愿意是这样的,上帝的旨意总和我们自己的相悖.

  您是否认为我现在的恋爱是罪?这不仅仅是快乐,或许更多是苦闷,但您是否以为那是罪呢?如果那是罪,那我所拥有的一切全是罪,因为我不能在我所有的一切中找到比这更好,更有价值的.

  人希望被爱,若没有,那么被崇拜,没有被崇拜,那么被畏惧,没有被畏惧,那么被仇恨和蔑视,人想给他人注入某种感情,灵魂害怕真空,不顾一切代价,它向往接触.

  如果人要进入婚姻,也许正相反,鸿沟过大是幸运.假如鸿沟小了,我或许会被诱惑着去尝试填充这沟壑,而那永远不会有一个好下场.

  我但愿我有一个可信赖的朋友,一个朋友,我可以商量的,但我一个都没有,即使我有,不管怎么说,人能向朋友询问的总是有限.

  我一直都有些孤独,我背负我的孤独人群里,就像蜗牛背它的房屋.对有些人来说,孤独并不是他们偶然卷入的环境,而是一个性特性.而这,我想它只能加深我的孤独,不管发生什么,不管事情是转好还是转坏.对我来说,惩罚只能是终身陷落在孤独的监狱.

  真相就像太阳,它的价值在于我们是否和它有一个合适距离.

  最终,我开始怀疑,也许我们并不是被预期着去懂得生活的.所有试图解释理解激情,所有对真理追逐,也许是一个迷津?我们赞美太阳,因为我们正巧生活在和太阳恰好的,对我们健康的距离里,几百万英里的接近或遥远,我们都会烧死或冻僵,假如和真理的关系是和太阳的关系一个样呢?

  她永远也不会是我的,永不.我从没给她的脸颊带来红晕,也不是我,现在让这脸颊如此苍白.她永不会穿午夜的街灯,带着心头的焦虑,递一封信给我.

  生活从我身边走过.

  《格拉斯医生》读后感(四):格拉斯医生-书摘-

  一个小王子将要远足。人们问他,王子是要骑马还是乘船?他回答说:我想骑着马乘船。

  我们想要一切,想成为一切。我们想要知道一切幸福欲望,和一切磨难深度。我们要行动者的激情,也要旁观者平静。我们既向往沙漠的沉寂也向往古罗马广场喧嚣。在同一次里,我们希望是孤独者思想群众声音,我们希望同时旋律与和声。同一次!这怎么可能

  “我想骑着马乘船”

  人们总是明智地遵从习惯。对那些不会很深地影响我们自己的事,也许我们遵从习惯是对的。我何必为了个如今仍被看作犯罪,将来早晚会被所有的文明接受观念去做个烈士呢?

  人希望被爱,若没有,那么被崇拜,没有被崇拜,那么被畏惧,没有被畏惧,那么被仇恨和蔑视。人想给他人注入某种感情。灵魂害怕真空,不顾一切代价,它向往接触。

  仲夏夜,明亮蓝色的夜。从童年青年,我记得你是一年中最轻柔、最迷醉、最空灵的夜,为何现在是如此沉闷和焦虑?

  他相信肉的纵欲无度,也相信灵的不可救药的孤独。

  事情总有两面。但人绝对不会舒服,如果总是睁大眼睛看这两面,最终你总得选一面

  命运,不是选择的,而是得到的。

  拖了很长一段时间后我才重新能感到,我是个男人,世上还有种生物女人,但我是僵硬的。不管怎么说,现在的我已一度感受过那金色火焰上迸发的火花,就更不能忍受镀金的爱了。

  《格拉斯医生》读后感(五):【马悦然:《格拉斯医生》序言

  序《格拉斯医生》

  马悦然(瑞典)

  雅尔玛尔•瑟德尔贝里是瑞典二十世纪优秀作家之一。他的文学著作不算很多:四部长篇小说,五部短篇小说集和三部戏剧。现在献给中国读者的发表于1905年的小说《格拉斯医生》是他最有代表性的著作。

  雅尔玛尔•瑟德尔贝里的写作风格让我联想到我最佩服的中国现代作家沈从文。两位作家虽然背景、生活经验与所选的文学题材方面区别很大,但是他们有一种相同之处:他们俩会用画家敏捷的手笔描写山水全景之后,像用照相机的变焦镜头一样集中于某种琐事——生物,人或者自然中的动静——让所叙述现实反映内心状态

  除了斯德林堡(Strindberg)之外,瑟德尔贝里算是瑞典文学界描写瑞典首都斯德格尔摩的大师。他是一个爱漫步城市中的人。像主人翁格拉斯医生一样,他住在首都的中心,离皇家公园很近。这美丽的公园西边有皇家歌剧院,东边有皇家话剧院和大饭店,对着河流那边的皇宫。公园西北角有一家卖水的小铺子(康有为先生1904年访问斯德哥尔摩的时候,常在那小铺子喝杯水)。那小铺子作为小说中很戏剧性活动所发生的地点

  这篇短短的序言中我不愿意向读者披露小说中的戏剧性的过程。《格拉斯医生》一发表就引起很热烈争议。不少影响力很强的评论家批评作者牵涉到性和谋杀的描写,认为作者像小说的主人翁一样缺乏道德感。

  头一位翻译瑟德尔贝里的著作的是对北欧文学非常感兴趣的沈雁冰先生即著名作家茅盾先生。他早在1921年在《小说月报》第十二卷第七号就已发表名为《印第安墨水画》的一篇很短的短篇小说。这篇很动人作品让我想到法国作家莫泊桑(Maupassant)的短篇小说《羊脂球》(“Boulede suif”)。沈雁冰用几句话描写作者的特性:“他是一个壮硕矮小五十来岁的人,没有出奇动人的容貌动作,但他的思想却非常奇怪:他不信道德,进步,不朽,以及上帝。他的见解,可用他书中一个人物所说的两句话概括起来:‘我相信肉的纵欲无度,也相信灵的不可救药的孤独’。——瑟德尔贝里的妙处就在他的眼光是确实无伪的,他有从微事中发挥大道理本事,他的描写手法是纯全的自然主义。日常生活内遇见的种种小事,一到他的笔下,就没有一件是太平淡了或太肤浅了,他都可以借这一件事来深深地表现出他所见的人生毫无意义。他的悲观,他的否定一切,诚然是从他的孤僻自私的见解出来的——他的脾气是既不喜活动又不能慷慨的,但是他的悲观主义很能为热中的人下一个当头棒喝,这是他对于现代思想界的贡献。”

  著名的翻译家伍蠡甫翻译了瑟德尔贝里的另一篇名为《扫烟囱者的老婆》的短篇小说,发表在《瑞典短篇小说集》(上海:商务印书馆,1935年)。这两篇译文是通过第三种语言——可能是英文转译的。我阅读王晔女史由瑞典文直译成中文的稿子的时候,好像听到作者借给格拉斯医生的嗓音。王晔女史承担一个认真的翻译家的双方面的责任:对原文作者的责任与对自己的读者的责任。我认为王晔女史的译文《格拉斯医生》是中瑞文学翻译历史上的一个很重要里程碑

  [2012年5月23日]

  《格拉斯医生》读后感(六):“冷血”医生

  这是一本典型的西方文人小说,里面有很多沉思、反省情节冲突不少,但都发生在一个经过高级训练大脑里。与此最相似的是法国作家贝尔纳诺斯的《乡村牧师日记》,同样是运用内心独白写成的日记体小说,一个是单身医生,一个是单身牧师。主角职业原因介入到别人的家庭事务中,他们遵从信仰行事,却使事实朝无法控制方向转变

  作者雅尔玛尔·瑟德尔贝里(1869-1941)是瑞典著名的小说家诗人评论家和戏剧家,他喜欢描写那些忧郁失恋的人,并让他们在斯德哥尔摩大街上游荡。瑞典人将他与贝尔曼、斯特林堡一起称为伟大的斯德哥尔摩描写者。他的小说处女作《错觉》发表于1895年,《格拉斯医生》(1905)是他最受赞誉的作品,使他在世界范围广为人知。他还有一个著名的戏剧《格特鲁德》,此剧以给他很大影响的女友角色原型

  《格拉斯医生》的故事主体是一个谋杀案:格拉斯医生爱上了牧师妻子海尔嘉,但海尔嘉另有一位年轻的情夫;她无法在这桩宗教婚姻中脱身,感叹自己“生来就是被蹂躏”。为了解除她的痛苦,格拉斯医生私自毒杀了年老的牧师。故事同时牵扯到道德、宗教和法律,像三棱镜一样使生活呈现多彩的光带,真理和正义互相交错。

  格拉斯医生为人孤僻,城府极深,他厌恶虚伪,以杀人为拯救手段;他拒绝为那些明知是蠢事还要去做的人提供帮助——比如不做堕胎手术(当时的瑞典,堕胎属非法,他不愿为别人的过失承担风险,这是他身上比较冷酷的一面)。这种不宽容性格,使他尤其憎恨那些虚伪的不劳而获者。他的“正义感”太强,所以才会依据良知”去杀人。

  格拉斯医生依“良知”杀人,牧师则按宗教的教理强奸妻子,他们所行的“恶事”都有其“正当动机,这样的故事在世界各地仍然随处上演,与通常普法栏目播放的故事没什么不同,现在已是一个道德凌驾于法律的老话题。法律也许能够给予公正的裁决,但不能杜绝一个善良成年人犯下同样可恶罪行

  但本书并非一本普法书。格拉斯医生安然逃脱惩罚,海尔嘉却得到了报应——被他的情夫抛弃,那位卡萨诺瓦式的美少年与一位聪明富家小姐订了婚;格拉斯医生看到海尔嘉受此打击而苍白的脸,感到自己完全无能为力。生活又一次与他擦肩而过,这本书又像一首优美的叙事歌谣,结尾处的忧伤仿佛能吟唱一千年。

  作者瑟德尔贝里的思想明显受叔本华和尼采的影响,叔本华的名言“人生就是痛苦”,海尔嘉说“生来就是被蹂躏”。整本小说也像叔本华的美文,清辙的生活哲学像甘泉在岩石间潺潺流淌,甘美怡人却又带着深沉的悲观主义。格拉斯医生对斯德哥尔摩进行细致的审视,他研究各类人物的精神状态和生活方式,不断地观察、假想、推断。他对伪善绝不宽容态度则是尼采那种狂热精英意识产物

  关于欲望和人类繁衍,格拉斯医生说到:“……为何我们人类生命延续、欲望的平息……不能采取一种高贵而美丽的行为方式,像那高贵的感官快乐?一种能在教堂举行的行为,在众人的眼前和在黑暗中及独处时一样?或是在玫瑰亭,在阳光注视上,在合唱团的赞美歌里,在婚礼宾客舞蹈中?”

  这个问题击中了人类文明的靶心,它牵扯到道德禁忌这个宗教和伦理学的源头。但是能回答它的不是宗教、也不是哲学,而是一颗极度敏感和无比高尚心灵,但这颗心似乎还没有出现,否则将产生一种与以往完全不同价值观。本书的故事也不会以悲剧的方式发生。

  本书还曾被看成是意识流小说的先驱,它比乔伊斯、普鲁斯特和伍尔夫的小说都有早发表十几年,格拉斯医生喜欢边与人交谈,边品断对话者的人格和精神状态,一边听一边在从心里默默地抛出一串看法。非常生动地描述了内心那股不停流动的意识。格拉斯医生说:“我信仰肉体的欲望和灵魂中不能治愈的孤独”,他信仰这些变动不居的东西,这本书的内容就像一个个美丽的旋涡。

  已刊2012年10月27日《新京报》

  《格拉斯医生》读后感(七):【王晔:瑟德尔贝里的斯德哥尔摩 节选】

  王晔:瑟德尔贝里的斯德哥尔摩 节选

  “生活是一场梦”——这本是他母亲常挂在嘴边的俗语,梦与生活的交错对于他——瑞典作家雅尔玛尔•瑟德尔贝里来说,似乎既是人生的体验,也是文本的书写。

  瑟德尔贝里的小说常写梦境,也常谈论梦之人生,比如《格拉斯医生》里就有这样的话:

  我的生活已经越来越像一场梦。也许它从来就不是什么别的。也许我一直在做梦,梦见我是一个医生,我的名字是格拉斯,有一个牧师叫格雷高瑞尤斯。任何时刻我都能醒来,发现我是一名街道清扫员或者大主教,或者一个学校男孩,或者一只狗,——我知道什么呢?

  少年瑟德尔贝里在同学的眼里,是在老师到来前,坐在板凳上自言自语的,与众不同的男生——板凳上的做梦人。后来在短篇小说《关于永恒的梦》中,瑟德尔贝里说:

  我活着的这个生命是一个黑暗的让人费解的梦。有一天我将醒来到另一场梦里,那里会有现实,我将继续地苏醒,到第三和第四个梦里,在每一个梦里,都有一个比前此梦中更接近的真相。

  然而,瑟德尔贝里到底有些什么具体的梦呢。在早年的笔记中,他这么写:若有人问一个中学刚毕业的年轻人,想成为什么?可别回答要当作家。那样人会扭了头、闭了嘴。可以答律师、画家、音乐家。这些职业能在高校学习;还在求学期,已在社会中得到了可坐的一小块木板,或已算得上个人物。但那想成为作家的,在被知晓和出名前,是上帝和众人嘲笑的对象。因此,在全部的修学岁月里,他得在门上挂个假冒标志,让自己忙些能让别人投以尊敬的事。

  而在回忆文章《第一步》中,他自述并非出生于和文学有联系的家庭:“父亲在其他方面是人可期望的最好的父亲,但他对文学一丁点儿兴趣也没有。我母亲有个小小的笔迹本,她在上头填了些老诗人的韵文……”母亲看到他涂写的文字哭了。自传体小说《马汀•别克的青春》给出了哭泣的理由,母亲哭着说:我知道,我懂不了多少,但我总看得懂,写这些,你不可能成为什么。

  除了怀抱一个无法诉说的文学梦,瑟德尔贝里对自己的长相一度很不自信,对自己是否有艺术天赋更加怀疑。这从小说《格拉斯医生》的一段陈述中可见端倪:

  “……从艺术中我学会了向往在古老的佛罗伦萨布满鲜花的草地上徜徉,在荷马的海波里摇摆……唉,听任我自己可怜的双眼看世界,它们能看到什么呢,如果只剩下它们自己,而没有了这些成百成千的老师和朋友,那已代替我们歌唱和思考过的人。年轻时,我常常想:被允许跟随。能够跟随。哪怕只一次,能奉献出什么,而不只是接受。这是那么荒凉,总是孤独地行走,带着个不孕育果实的灵魂,不知怎么做去感觉自己是个什么,意味着什么,或对自己有一点尊重。”

  大多数人在这方面并无太多要求。但“我”不是这样,这让“我”痛苦了很久:

  “我自然不可能成为诗人。我看不到任何一个他人还不曾看见和描摹了形状的东西。当然我认识几个作家和艺术家……他们只是耳朵、眼睛和手。我嫉妒他们。并不是说我想放弃我的意愿来得到他们的图景,我只想外带地得到他们的眼睛和耳朵。有时当我看见他们中的一个静坐着,走了神,注视远处的空白,我自个儿想,也许正是这个瞬间,他看到了此前还没有人见过的,很快他就会迫使成千的其他人来看,我也就混杂在其他人里。他们……到底制造了什么,老实说我不理解——还不能理解!——但我知道并能预见,假如他们只在某一天被认知和出名,那我也会理解和崇拜他们……而诗人本人,真是他们书写了时代的法规的吗?……我宁愿说他们是时代弹奏的乐器,风在风鸣琴里歌唱。而我是什么呢?甚至连那也不是。我没有自己的眼睛。用我自己的眼睛,我几乎不能看见那边桌上的酒和萝卜。我用斯特林堡的眼睛看它们,想着他年轻时在斯塔麦斯塔勒饭店用的易消化晚餐;而在刚才,划船的人穿了条纹针织衫划过运河,有那么一瞬,对我而言,似乎莫泊桑的阴影在他们面前匆匆掠过。”

  这言论是苛刻、过激的,又是可理解的,一个渴望也成为被风吹动的风鸣琴的人,仰望文艺巨匠,难免绝望和痛苦。即便是天才,当他无法向他人和自己证明自己是什么时,那丑小鸭的怀抱远比生而为一只普通鸭子的,要复杂和苦闷。

  好在瑟德尔贝里没放弃作家梦,甚至可以说发展顺利,出生于1869年的他,曾在乌普莎拉大学读书,很快辍学。1891和1892年间应聘到南方斯科南省的克丽斯琴城作文化记者,同期开始为全国数一数二的大报《瑞典日报》写文学和戏剧评论。1895年以小说《错觉》登上文坛。1898年出版短篇小说集《故事集》。1901年出版自传体小说《马汀•别克的青春》。1905年出版的《格拉斯医生》被认为是伟大杰作。1906年发表三幕剧《娅特露德》。瑟德尔贝里的最后一部小说是1912年出版的《严肃的游戏》。

  克丽斯琴城在斯德哥尔摩人瑟德尔贝里看来,是个街上的一只猫也能被人弄清出处的逼仄地方。1892年2月,在给友人的信中写道: 在这儿我有些孤独。你明白的,人自然也会觉得孤独,在家里自己的旧房间里,在和好友一起坐着洗芬兰浴时。但我向你保证,人觉得格外孤独,当人是一个人的时候。

  瑟德尔贝里是容易觉得孤独的,他在从童年到老年的肖像中看来大多郁郁寡欢。这也许多少来自于“灵魂想孕育果实”的焦虑。除了受作家梦驱使,也关乎另一个果实,另一个梦——爱的梦想。

  《格拉斯医生》读后感(八):呈现赤裸、诚实的灵魂

  对于中国读者来说,瑟德尔贝里是一个陌生的名字;但在瑞典,他与斯特林堡、拉格洛夫并称为“仍然活在当代的作家”,享誉欧洲。2002年,斯德哥尔摩的作家中心评选斯德哥尔摩读物,他的《格拉斯医生》成为首选,高于斯特林堡的名作《红房子》。《格拉斯医生》有何魅力赢得这一荣誉,我们不妨来读一下这部作品。 《格拉斯医生》是一部用第一人称写成的日记体小说。33岁的格拉斯医生还没尝过女人的滋味,青春岁月纯洁而早夭的初恋给他留下了苦涩的回忆。工作中接触到的病人也让他了解了世俗的虚伪。忙完一天的工作后,灯下写日记是他排遣心灵的孤独、审视自己的灵魂的唯一寄托。格拉斯医生无意中卷入了牧师一家的生活,年轻美貌的牧师妻子海尔嘉受不了老朽伪善的丈夫肉体上精神上的折磨,变得郁郁寡欢,向医生倾诉自己的痛苦,并袒露了自己另有情人的隐衷。格拉斯医生对她由怜生爱,结果违反了职业操守,先是欺骗牧师以帮助其妻避免与之同房,然后铤而走险,琢磨如何不留痕迹地谋杀牧师…… 小说体现了作者表面冷峻却内含激情的写作风格,日记中细腻而复杂的潜意识与心理描写被公认为意识流写作的先驱。晚上,格拉斯医生在桥上散步时遇见牧师,他表面上客气地应酬,心里却在诅咒他,巴不得他早死,因为牧师正折磨着他年轻漂亮的妻子的生命;海尔嘉向格拉斯医生控诉牧师凡事拿上帝来说话,变着法儿折磨她,医生义愤填膺,差点说出自己心中的念头:“当心,牧师!我答应了这小女人的,这有着明亮丝绸般头发的女人花,我会保护她抗拒你。你给我小心,你的命在我手里……”这些细致的心理描写充满了内在的张力,让男主人公对牧师的鄙视、愤怒和对海尔嘉的同情、怜爱跃然纸上,为格拉斯决定帮助海尔嘉提供了行动的依据。然而,当格拉斯医生费尽心机,以健康为由欺骗牧师与妻子不要同房,却发现只是暂时延缓了海尔嘉的痛苦,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他意识到:“我只移动了一点她那小脚下最肮脏的尘土。但是她的路也一定艰难,那一定是如此。世界对那些爱的人并不仁慈。”已经深深爱上海尔嘉的格拉斯医生决心孤注一掷,除掉牧师。小说用意识流的手法记录了格拉斯医生两次谋杀牧师的梦:一次是给牧师做手术时巧妙地把他杀了;一次是格拉斯害怕承担杀人的罪责,想去咨询同事,却发现海尔嘉披着黑色的面纱一丝不挂地站在半黑的角落里,用恐惧和悲哀的眼神看着医生,从而促使医生向牧师痛下杀手。格拉斯医生还设想了用氢化钾药丸毒杀牧师的可能性。最终一个偶然的机会,在饮料店里,格拉斯医生以“消食片”的名义,欺骗牧师吃下毒药丸,导致牧师心脏病发作,一命归西。 《格拉斯医生》的故事发生在斯德哥尔摩,大饭店、克拉拉教堂、瓦萨桥、斯特朗姆河、饮料店,这些富于斯德哥尔摩风情的场所为人物提供了活动背景。在写作手法上,小说将文艺、侦探、心理、意识流等手法融为一体,推动了情节的发展,既有可读性,又具一定的思想深度。然而,由于牵涉到婚外情和医生对病人的谋杀,小说1905年初版时引起了较大的争议。时至今日,这依然是一个绕不开的话题,不过我们可以在一个更开放的环境下进行深入的探讨和思索。格拉斯医生以爱的名义,或者出于主持公道毒杀牧师,但毕竟犯了法。然而,牧师动辄说妻子不愿同房违背了上帝的旨意,从而无法培育后代,是有罪的,借上帝之名,违背妻子的意愿,从肉体和精神上恣意地蹂躏她,剥夺了她对幸福的追求,实际上是一种自私冷酷的行为,暴露出的是虚伪的道德观。那么,格拉斯医生对牧师的谋杀就是对这种虚伪的道德观的抗衡。正如译者在译后记中阐述的那样:“毒杀的精神内涵远比化学行为强大。毒杀更主要的该是一种象征,是对假道德、父权、夫权、来自他人的精神暴力的否定。” 耐人寻味的是,牧师消失了,海尔嘉却没有得到她渴望的幸福。在牧师死后不久,她的情人就攀上一个富家小姐的高枝,无情地抛弃了她。格拉斯医生为自己的心上人做了能做的一切,最终也无法和他心目中的女人花走到一起,只能在暗夜看着海尔嘉将一封信丢进街角的邮筒,脸色像蜡一样的苍白。小说中用诗意的笔法描写了格拉斯两次与女人的接吻,极具象征意味。第一次是青少年时代的仲夏节上,格拉斯与喜欢他的少女纯洁的初吻,但不久少女就落水而死,几乎让他跌入绝望的深渊;第二次,是格拉斯医生设计让牧师与妻子分房了一段时间后,遇到海尔嘉,得知她的状况并没有好转,她还表示不愿跟情人去美国,情愿去死。两人告别时,海尔嘉满足了医生的心愿,让他吻了自己的脸颊,同时轻轻地吻了他的额头,“严肃地,像在仪式中”。两次亲吻,第一次象征了格拉斯青春岁月甜蜜而苦涩的恋爱悲剧,第二次则象征了海尔嘉对格拉斯医生正直印象的回报,但仅此而已,格拉斯医生注定无法收获他梦想中灵肉合一的美丽爱情。就像他在日记中感叹的那样:“也许最终,那最深的幸福是在这幻象里……” 格拉斯医生渴望爱情,害怕孤独,“灵魂害怕真空,不顾一切代价,它向往接触”。但他的寻找是痛苦,甚至是绝望的。因为他有过心灵创伤,更不愿与流俗为伍,在喧嚣的尘世中他是个隅隅独行者,“我一直都有些孤独。我背负我的孤独在人群里,就像蜗牛背它的房屋”。格拉斯医生用日记记下他的孤独,他的爱恋,他的愤恨,他的绝望,乃至谋杀牧师的前前后后,让我们震惊于其惊世骇俗,也感佩他向上帝和世界展示的赤裸、诚实的灵魂,进而探究这其中蕴涵的深层意义。诚如加缪所说:“在人类状况中既存在一种根本性的荒诞,也存在一种严峻性的伟大,这是一切文学的老生常谈,两着巧遇,天然成趣。” 内向深沉的个性、对世俗的厌恶、与社会环境的格格不入是造成格拉斯医生人生悲剧的重要因素。日记中有一处景物描写其实就是格拉斯医生特立独行的象征:“一团紫红色的云,自己独自缓缓地游走,和其他的云朵隔离开来。”小说还有一段意味深长的描写:周六的晚上,教堂的砖塔沐浴在血红的夕阳中,树冠的绿色却是那么地硕大和幽暗,一扇敞开的窗户边,一个男人用长笛吹起了意大利作曲家马斯卡尼的歌剧《乡村骑士》中的间奏曲,柔和忧郁的旋律预示了一场情杀悲剧即将发生。作家通过这段描写明白无误地预言了格拉斯医生的悲剧的无可挽回。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格拉斯医生》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