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刘强东:注定震惊世界的读后感10篇
日期:2022-04-07 03:34:13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刘强东:注定震惊世界的读后感10篇

  《刘强东:注定震惊世界》是一本由尹锋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20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刘强东:注定震惊世界》读后感(一):励志又一本

  第一本在图书馆看完的书。

  有些打鸡血励志,这大概是很多传记类书籍都有的。

  值得一读。

  《刘强东:注定震惊世界》读后感(二):很不错的书,最近大HOT

  一本超好看的成功创业励志图书。从摆摊中关村到被迫关闭所有的实体店进入电子商务,再到全国最大的B2C电子商务巨头,刘强东是如何炼成的?

  京东商城以“正品、低价”为旗帜,公司规模获得了爆炸式增长,得到风险投资家的青睐,今日资本注资京东 1000 万美元,在资本的推动下,京东商城的销售额由 2006 年的 8000 万元蹿升至 2007 年的 3.6 亿元,年增长 350%。

  《刘强东:注定震惊世界》读后感(三):很一般的一本书

  本书基于刘强东写作,那就针对刘强东说一些我看过后的看法吧。

  大学时认识的一个成功老板告诉我“坚持做正确事”,刘强东就正是这么做的。别人都在卖假货、水货的时候,他保证是正品,还给顾客免费的维修服务。别人都反对他做自营物流的时候,他坚持做了,如今京东最为人津津乐道的就是他物流超快的速度了。这一切建立在刘强东超前的战略思考能力上。

  江湖风云变幻,纷争从未停止过,坚持做正确事,把握好方向才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看好京东的发展!

  《刘强东:注定震惊世界》读后感(四):拟汉魏五古品评三大图书电商

  其一 亚马逊

  电商鼎足分 独爱亚马逊

  虽亦常删单 且喜包装精

  方方黄纸箱 鼓鼓小气囊

  开箱把书视 真真好品相

  外资为背景 服务擅胜场

  奈何活动少 价格使心伤

  平心论市场 逊哥是方向

  其二 渣当

  电商有奇鸟 众呼为渣当

  本是老前辈 沦为小流氓

  书到品相差 换货且奔忙

  偶尔捡大漏 删你没商量

  口惠实不至 无人肯捧场

  早已成笑柄 至今不思量

  不去李国庆 渣当定灭亡

  其三 京东

  京东暴发户 老板刘东强

  六一八一役 江湖常传扬

  价格为大棒 搅乱旧市场

  杖毙李国庆 逊哥避锋芒

  满减加用卷 促销夜未央

  让利于读者 实有大考量

  惟愿上市前 疯狂多几场

  《刘强东:注定震惊世界》读后感(五):对于成功人士,我们最应该关注的不是辉煌的结果,而是成长过程

  这本书总体感觉很一般

  首先,因为我觉得对于一个成功人士,书写太多关于辉煌成就的事是没有太大意义的,相对而言,能对我们有帮助的是了解他是怎么做到这么成功的。

  其次,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最重要的是思考方式和行为模式的成长、养成,这些也是一个人的做事习惯。人与人之间能力是没有多大区别,区别在于思考方式的不同。

  最后,这本书关于刘强东早年(母亲的培养、初中、高中、大学)的成长经历描写的非常之少,网上有篇刘强东发小李江的采访都比这本书描写的多。早年把思考方式和行为方式养成了,中年仅仅是按照这个思考方式和行为方式在做事,这个时候的改变有,但已经不大了。

  所以,我觉得更多的应该关注刘强东的成长过程,至于他后来在商业上的英勇抉择,在商业上的真正为用户考虑,在面对问题时的永不退缩,等等等等,都是他早年思考/行为方式习惯的外在表现而已。关注外在表现,就像关注一个问题的结果,而不是关注一个问题的起因、过程,这就有点本末倒置了。

  所以,我对这本书的总体感觉是,一般。

  《刘强东:注定震惊世界》读后感(六):打败淘宝的,不是微信就是京东

  马云是过去式,刘强东是未来式!

  京东策略:正品,低价,为客户服务

  京东打败淘宝的绝招:物流直供!——你能再慢点吗?

  1998-2001年,代理刻录机,垄断中关村80%

  2001-2005年,从代理到零售

  2005年-,从店商到电商

  代理商只有死路一条,只有两条出路,一个向上走,成为分销商,一个往下走,成为零售商;

  分销商是整个流通产业链的资金和物流平台,能带来的价值很小,没资格赚钱;

  国美,跳过分销,直接拿货,实现零供对接,降低进货价格,零售价格有优势!——家电卖场模式;

  非典造就了京东

  京东拍卖场

  不动别人的奶酪,自己没饭吃

  销售收入2004年京东1500万,2005年3000万,2006年8000万,2007年3.6亿,2008年13亿

  坚称绝不做物流的马云开始做菜鸟物流

  物流是电商的核心竞争力

  电子商务必须是“重”的,PPG的轻公司就失败了,“重”在品牌,“重”在产品,“重”在服务;“重”在配送体系;

  京东是平台模式,平台零售商必须追求成本更低,厂家有钱赚,消费者有实惠,你才有价值;

  凡客诚品是垂直零售商,必须追求高利润,提升品牌诉求

  电子商务的核心价值是低成本和高效率

  集贸式,渠道成本30-50%,运营周期60-90天

  大卖场式,渠道成本30-50%,运营周期40-60天

  连锁店式,渠道成本12-20%,运营周期30-60天

  电子商务式,渠道成本6-15%,运营周期7-30天

  没有自己用户的电子商务公司是没有价值的!

  《刘强东:注定震惊世界》读后感(七):认识电商,归于自身

  这本书介绍了刘强东及其京东的成长过程,从开始创业起步到现在越做越大的趋势,通篇字里行间里以及题目里无不充满作者大跃进式的吹捧,搞得京东像是上帝救世主一般来拯救电商行业一般,如果从整个电商行业的角度来分析,这本书在描述京东时用了很多“最好”来形容,未免不失恰当。当然看书还是要看精华的,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嘛,如果忽略作者鸡血式的吹捧和神化京东的因素,并且对电商感兴趣还是可以读一下的。读这本书的时候就有一个很强烈的意识:想起以前学企业管理课的时候老师老在讲什么市场、渠道、细分的东西,在观念里就有了如果你想做好零售和市场,第一步就是要市场定位,找好细分市场,不能让自己的市场和别人冲突,否则作为后来者很难得居上的,也就有了现在想做很多事情,有很多创业的想法,但是一考虑到市场的占有和成熟度,总是不了了之。看了这本书,对我这个既有的保守观念有很强的的颠覆。其中有一句话因其不少思考,不动别人的奶酪,自己吃什么。现在不管你做什么,或者你想起来要做什么,如果你去看一下现在行业的状况,就会发现,一定是很多人在做的,要么已经是一个成熟的行业,要么是正在趋于成熟的行业。这样看的话,没有什么细分行业而言,如果想找一块没人做过的处女地,除非你早出生十年来做现在别人做的事情。一味的找细分市场,而不敢再别人做着的方面发力,现在看来有逃避的因素,诸如京东之类的电商,亦或其他的企业,细分和差异的必然的,但是对于硬性指标,比如质量、服务、成本、物流、信息系统必须没有折扣、不能含糊,对于企业这样的非个体,如果你是在做一项事业,而不是把企业当成短暂的赚钱机器的话,还是要修炼好内功的,毕竟发展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京东15年,亚马逊10年蛰伏,套用一句俗话来说“发展要可持续”自杀式的必然会死掉的。后来必须居上,弱肉强食,对于个体和非个体来说,这是必须被意识到并且逐渐被践行的存在之道。

  《刘强东:注定震惊世界》读后感(八):注定震惊世界!

  看完东哥传纪,内心必然澎湃不已。

  电子看京东,图书看当当,服饰看凡客,母婴看红孩。。。。同样是从垂直电商开始的,为什么京东可以傲视群雄,熬到最后?

  我不知道自己想的对不对,但是,对于用户体验的执着,是一个很大的因素。哪里影响了用户体验,就改善哪里,看似简单的思路,却不是人人都能做到的。以下总结几点自己的觉得有意义的

  1.提高用户的重复浏览量—东哥采用的是一种秒购的方法,大致的意思就是把滞销的商品放在网上,让用户自己来出价格,谁高就是谁的,这样用户有空就会点进来看看,看看有没自己想要的商品,这就是利用了人性中爱占便宜的心态,但是京东具体的实施方案没看懂,求指教。

  2.聚焦用户——东哥的这个方案让我豁然开朗,挺有意思的,就是选好自己的目标客户,不是所有的客户都要成为自己的目标客户,因为有的群体假如不适合京东的服务体系,如果想硬来进,不仅损害真正的目标客户的利益,自身利益也不一定能提升,更重要的,无法建立好制度,比如有的客户不想下楼,那这些客户就可以排除,我们只服务可以下楼的,如果又想服务上楼又想下楼的,那这个制度必然发生冲突,就会导致效率降低,得不偿失。

  3、战略和战术——一个公司要有自己的发展计划,即为战略,而所请的高管就是实施战术实现战略。有了明确的战略,就可以适当的放权给下属了。对于高管的管理,没钱就是股权。有钱,最好也是股权。

  4、建立核心的差异性

  总结,模拟东哥在战术方面的思考方式,就是做一门生意,什么对用户最重要,卖刻录机时,让客户会用懂用,做商场时,让用户体验好,找到什么最重要之后,就是对阻碍这些的事情进行拔根式的解决。就是对症下药,这个药,还不能因为别人说不行就不去尝试了,懂得去坚持。

  在控股权方面的坚持,也是希望自己的在一线的经验,可以继续有效的提高用户体验。

  在战略方面,有待研究。

  《刘强东:注定震惊世界》读后感(九):前三分之一和后三分之一都可以看一下,但中间的全是宣传稿。

  做一些重点内容摘要

  1、我原来以为“京东商城”的京东两字是因为在河北燕郊或廊坊一带发展起来的,原来不是,是他初恋“龚小京”和“刘强东”名字中各取一字;

  2、他是程序员出身,上大学时就开始学编程;

  3、刘小时就有商业头脑;

  4、刘上大三时当选了人大学生会副主席;

  5、刘在大学期间就有各种小型商业实践,有的成功有的失败;

  6、刘在大学期间学习了编程,并对外接项目,赚了20万;

  7、刘目标感比较强,当发现目标不切实际时,可以比较快地调整目标;(所谓的影响圈,而不是关注圈)

  8、刘开饭店把钱赔光了。赔的原因“据说"与他监管意识太差有关。对人好而监管不足,只想感化。

  9,刘毕业后加入日本传销公司,对日本的精细化管理有所感触;

  10,传销公司破产后,刘去中关村租了摊位。因为他花2个月认真研究了当时中关村的商业模式,发现当时商户都在“炒货”。并发现炒货的负面问题就是慢,从来想出一个着力点:解决慢的问题。做一种配件的巨型分销商。除了专注,还有就是送货快,并懂得主动宣传。另外,程序员出身的他,做了自己的ERP,有很大的优势。在当时普通的“撇油策略”背景下,快速发展了起来。(如果是白热化竞争背景,相信他也做不起来)

  11,刘通过培训,配套软件等 ,做增值服务来提高竞争力;并不断在商品宣传中强调自己的诚信可靠性;(当时有欺诈背景)

  12,2000-2001,市场环境恶化。原因可能是互联网泡沫,(但我想暴利行业竞争者增多也是一个原因),毛利率骤降。刘强东开始思考PC硬件的商业生态。分析后认为“分销公司在整个流通产业链中能够带来的价值很小,实际上就是一个资金和物流平台。它没有资格去赚更多的钱”。所以决定放弃做分销。从此决定做零售。当时的榜样是国美。(国美当也是创新企业,直接从厂家进货零售)

  13,刘强东有很强的事业心,注意细节,关注用户体验;

  14,卖场开了不久遇到非典,货物积压,只能做网销。刚刚转型的京东遇到困难。这时正好发现网销这条渠道。

  15,网销对搜狐论坛等外部论坛讲没有共同利益,所以宣传贴被删。所以刘决定做自己的论坛。

  16,非典过去,电商收入增速很快。公司想正经点做电商,但是面临一个不大不小的抉择。刘志向更大,所以决定不做易趣,要做独立的平台。

  17,京东商城上线后,刘重视用户与市场,会亲自当客服和查看用户评论。为了解决图片过美不真实的做了晒单功能。

  18,刘掌握着线上线下两个业务,所以他一直在做比较。最终认为,线上效率更高。更有竞争力。所以最终再次转型。集中精力做线上。但是当时线上虽然增长快,但是比例还是很小。份额的90%,利润的95%来自线下。

  19,刘认为,零售业不是比谁毛利率高,而是比谁效率更高。效率高的会挤垮效率低的。就像沃尔玛会对其它百货公司的挤压。

  20,刘为了快速发展(因为公司不盈利,不快就会死亡),必须以低价赢得绝对的口碑,这样才会形成足以让消费者行动的“利差”。因为与线下分销商产生了冲突。

  21,当时,分别由当当打败了卓越,淘宝打败了易趣。但是淘宝的免费策略也让其在以后想收费时遇到用户心理定势的障碍,加上新的竞争对手的加入。(QQ)。原来计划06年7月收费,结果延后。

  22,京东因注册资本过低(100万)拿不到更多发票,后增资至1000万。

  23,京东资金出现危机,危急之下,饮鸩止渴。但是后因祸得福。

  24,为减少与渠道的冲突,京东尝试提高了价格,通过赠券,送积分来实际降价。

  25,今日资本的徐新发现刘的优点,比如亲近一线消费者等。决定投资潜力股。刘同意,但是吸收别人的教训,注意公司控制权的处理。

  26,签约前,刘对徐“反调查”。

  27,刘注意影响用户忠诚的价格,品质,服务三项。徐关心资金周转率与去库存能力。

  28,因为反馈显示7成投诉是因为物流影响用户满意度,以及快速回收现金的考虑,刘决定自建物流。在当时很多人不理解。

  29,相应信息系统也要强化。

  30,苏宁张近东在较早就关注了电商化运动。但是他分析让了在用户习惯(网购),带宽与网络覆盖,电脑普及,和行业规则方面条件还不具备。所以认为当下重点不在前台,而在后台,即仓储与物流。(注:苏宁2001年6月成立)

  31,2005年初,苏宁网上商城上线。但是至07年,没有搞入太大精力。

  32,2008年,经济形势不好。但是只是高端产品受累,低端增长很快。(我认为是电商化运动抵消了经济影响)

  33,08年末,网单大增,物流能力不足。凡客也同时在扑火。

  34,刘很爱学习,善于从别人的历史中吸引教训。他对全球零售业进行研究,发现很多垂直公司发展不久就会遇到天花板,所以要不停地扩充品类。

  35,为了让用户减少等待焦虑,刘做了查看物流状态的功能。

  36,08年10月,香港金融家梁伯韬“听了刘强东的演讲”,决定投资。

  37,厂家广告费收入,返点收入,信息销售收入,现金再投资,成了京东的新收入来源。

  38,因为租房的不可控,如温度湿度要求等,以及上市需要,部分高管决定增加库房投资。

  39,刘强东在家乡搞呼叫中心,结果房盖好了,发现没人会说普通话,只好到四川去招。

  40,刘强东认为专注,有所取舍很重要。不送货到楼上是因为最初的几件货太重,会影响整体效率。

  41,08-10年,黄光裕入狱。国美选入内斗,电商化进程受阻。

  42,10年11月,京东介入图书业。但之前说了谎,以麻痹当当网。后不断挑逗当当制造新闻,已达到印象绑定的目的。

  43,2011年,淘宝宣布投资200-300亿RMB做物流。但是,数据分析就发现不可能,因为淘宝没资金来源:阿里巴巴盈利能力下降,香港股市融资能力下降。

  44,11年,支付宝关联交易争端。马云名声受影响。

  45,11年,YY事件,淘宝商城声誉受挫。

  46,11年,一淘网因评价抓取,价格抓取出现争端。

  47,刘强东认为,电商人才只是一个传说。

  48,京东高层人才结构以空降兵为主,老员工上升通道受阻。留有隐患。

  49,12年3月,星晨急便资金链断裂,阿里物流受挫。轻模式被证明不适用。因为对加盟商控制力弱,加盟商收到款后,可以克扣挪用。或者加盟商倒闭引发资金问题或客户快件保障问题。

  50,品类不同,规律不同,品类扩张要试错。

  51,京东自营亏损,天猫服务费模式受追捧。京东模仿。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刘强东:注定震惊世界的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