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路上没有你,也会好好走下去读后感10篇
日期:2018-09-02 04:56:01 作者:文章吧 阅读:

路上没有你,也会好好走下去读后感10篇

  《路上没有你,也会好好走下去》是一本由崔甲秀著作,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277,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路上没有你,也会好好走下去》读后感(一):在路上诠释孤独

  在路上诠释孤独

  拿到这本《路上没有你,也会好好走下去》,还没有翻看,就看到媒体群里的群友在Q上发言,“一个人行走,会走得更快:两个人行走,会走得更远。”我知道这是他看到书名后,以自己判断给出的诠释,想来倒也有他的见地。看着这两行字,我认真思索了好一会儿,然后,根据自己的经验分析,又仿佛觉得这并不是一个正确答案,正如崔甲秀在书中也曾提到,为什么所有的恋人一起外出旅行后就一定会分手,这是一个无解的问题,如果你想从别人的故事里寻求答案,那只能陪着别人一起伤神。而这个话题显然不是这本书要讨论主题

  在读这本书之前,琅勃拉邦于我只是个印象模糊地名,我只知道它是属于老挝的一个地区。已经记不清在那本小说里读到过关于它的描写。那里有着茂密的、遮天蔽日森林闷热的、潮湿气候和漫天飞舞的蝇蚁蚊蚋。当然在那部小说中,这让人不是的一切都不过时发生在这片神秘土地上的旷日持久的游击战的拙劣伴奏。那么,现实中的,作者看到的琅勃拉邦是什么样子呢?它是老挝第二大城市,总人口数不过4万,而市内的常住民更不足八千。就是这样一座宁静的,所有生源不过是摩托车和小型货车引擎发出声音的城市,却让崔甲秀留下了梦一般的记忆。我便十分好奇了,想着要循着他的字迹图片到这个奇异的梦里去走一遭。

  这些日子倒也看了几本旅游类的书籍感觉它是一本比较特立独行的。旅游景点是书籍的介绍重点,当然应该拿出大量的章节配合。于是,书中有了比如“雨中的小岛,星期四的琅勃拉邦”,“琅勃拉邦的独家记忆——胡同随想”,“ 琅勃拉邦的独家记忆——窗之随想”。可是,翻看数的目录,更多的是一些感性的,有关心之体验名字,只一瞬,便被它们吸引了。我斜倚在床头,就着昏黄的灯光,泛着很有质感树叶,跟着作者开始了一场孤独的身心灵体验之旅。

  作者在书中屡次提到,不管是来自欧洲、亚洲的游客来到琅勃拉邦都有一个共同的心愿,就是希望能够在这里待得长久一些,再长久一些,更有痴迷干脆放弃曾经生活,在这个节奏缓慢,没有任何奢求地方停留下来。而吸引他们的神髓竟然是这里自然纯真质朴的生活方式和人与人之间的友好关系。作者在“塞拜迪”一节中这样写道,“我曾到过各种各样的地方旅行,但不曾听到过比塞拜迪更加温暖词语。没有丝毫的敌意,憎恶与欲念,只是纯淳的一句:塞拜迪。琅勃拉邦的一天以塞拜迪开场又以塞拜迪闭幕。”而这样的纯淳问候,让作者想到,世间人们都是需要备有好的问候温暖着的群居动物。而对于孤独的旅人来说,这不啻为一剂温和的疗伤之药。尽管有独自在小胡同里作画的塔姆对着对面的塔说:“我们每个人都是孤独的。我们吃饭时孤独,唱歌时孤独,饮酒、阅读恋爱、旅行,旅行的途中决定不再返航,可最终还是回到了原点,都是孤独的:花开是孤独,江水汇入大海是孤独,树上冒出花蕾蜥蜴折断尾巴,河蚌孕育珍珠信号灯变幻闪烁,最后一点牙膏费力地挤出,一切都是孤独。”他的话语是有着些许禅意的,这应该跟琅勃拉邦浓重宗教气息有关。这里有着数量众多的寺院,女人和孩子们虔诚嗡地叩拜祈祷,在那声声祈祷里,生命时光纹理清晰可辨。因此,敏感的人会更透彻地领略人生的要义。可是“生命的形态,该是惊叹号而不是问号,不是吗?”作者便如此设定了自己的轨迹,所以,在他的行走里,时光总是美好痕迹,孤独只是一味让人惊艳的调剂品。

  尤其喜欢在他镜头出现的那些或凝眸静思,或侧脸微笑,活坐在石阶上沙沙书写,或独自骑着脚踏车将斑驳的光影留在身后的沙弥们,他们可能只有“两套僧衣,四本书,一双鞋,一双筷子”。但是,因为他们常怀一颗感恩之心,却过着丰沛充足的每一日。

  崔甲秀和琅勃拉邦说再见了,正如他所说,这里有的一切在我们原本生活的地方一样不缺,我们缺少的只是以一种平和充盈的心境感知,感知周遭一切平和、美好的事物。我缓缓地合上书页告诉自己,那么重新诠释,从现在开始吧!

  《路上没有你,也会好好走下去》读后感(二):墙

  墙

  大概是在前年的同一时间段,我分别以门和窗为题写了篇幅不长的随笔。心里想着接下来该写写墙了,这些看似最普通、最生活化的单字,在我看来有着最直白通透的禅意。可是,忘了当时因为什么原因,竟突然搁了笔。而我整天面对的那堵墙,也慢慢从亮丽的雪白色过渡成了浅淡的灰白色。我开始有些担心,随着时间推移,我还会不会有关注它,也许太过熟悉结果只能是漠视,而这种态度又通用于对人、对物、对情感

  昨晚,实在没有兴趣对着手头上的几本新出版的民国历史书,便再次拿起《路上没有你,也会好好走下去》,想着印象里第一次读时,书中写到一个僧侣曾经有过一段关于面对一堵墙的智慧文字。在这样的并不清凉的秋夜里,想着心情浮躁的自己也只有品咂着这样沉静的文字才能让心境逐渐舒缓下来。

  翻到那段文字的前页,在淡果绿色墙壁上,一只灰绿色的壁虎趴在那里一动不动。我仔细地观察着它的几只细瘦短小的爪子,它们安静而敏感地抓着墙面,那条等同于甚至超出身长的尾巴闲适地自然下垂。此刻,它彷如一位潜心修行的智者,面对一堵墙。我忽然生出一个念头,它是怎样给出萦绕于我脑际的问题的答案呢?还是不要纠缠于此了。看看坎帝寇是怎么说的吧,“人们遇见它时会做出不同举动。有些人选择翻过去,有些人会绕过去,有些人干脆把墙拆掉,有些人则在墙上涂鸦,还有些人会把墙筑得更高。要是你,你怎么做?”

  面对这个突如其来的问题,本书作者崔甲秀没有给出一个貌似合理的答案。与此同时,我的大脑迅速思考着,但是,一时间我也无能为力。这个假设因为没有那种真实的逼仄感存在,没有能够催发我的应急反应能力。因此,我只好继续读着那个留着络腮胡的僧侣给出的答案, “时别过脸去可不是办法没出息人才会那样做。之后应该试着首先要意识到墙的存在,遇到墙碰撞墙壁,感受它的力量,在之后呢,翻过墙,再绕过墙根。接着在墙上涂鸦,然后再把它刷洗干净。这才是面对一面墙该有的智慧。”

  这个答案是出乎我意料之外的。因为他给出的不是一个单一选项。首先碰撞它,感受它的力量是每一个怀有好奇心,充满活力的人想要尝试的。因为当他面对自己不熟悉的环境或者事物, 有思想、有冲劲的人都渴望着能够凭借自己的能力去揭开某个奥秘,最起码也要找到那把诱人钥匙。接下来的翻墙和绕过墙根在我看来,就是大家依赖各自的主观能动性采取的进一步行动。至于涂鸦,则要追溯到较高层面精神需求了。这一行为究竟有多少人会去做,我的心里着实没有底。但是想着那个友善的僧侣既然提出了,便有着他的慈悲心和劝诫意,故而欣然领受下来。这果真是一桩值得人们反复思量并不断实践的智慧。

  读至此处,我掩了那本装帧精美的书籍,就着昏黄的、让人温暖的灯光朝着那堵未曾的白墙看过去。想着明天早晨,我要抽出三两分钟实践去碰触一下墙壁,感受它传递给我的那份朴拙和质感。

  《路上没有你,也会好好走下去》读后感(三):值得一读

  一本不错的书~书里面的每一张插图都让人印象深刻,和文字也很搭。书中其实有各种各样的主题:寻找心灵净土、精神治愈、追寻信仰等等,文字闲散优美,读起来让人感觉舒心,适合在午后的阳光下慢慢品读~

  你不知道的约定

  我要与你再次到这里旅行。

  清晨,我们去寺院祷告

  然后披着薄雾散步。

  我们坐在咖啡馆里,

  啜饮着咖啡观望江水涛涛。

  炙热的阳光下,

  我要用我的双手为你遮挡;

  下雨时,我们一起跑向树下。

  夜里,为你洗脚,

  为你哼唱催眠曲。

  我会预订你喜欢的雅致餐厅

  餐厅的老板也要预订。

  他会用煦暖的微笑迎接我们。

  这是我与你的约定。

  我为你,悄悄许下的约定。

  《路上没有你,也会好好走下去》读后感(四):觅寻人生之旅——《路上没有你,也会好好走下去》

  书籍如美味,我总认为,美食需有意境和心情方可品其味,看书亦是如此。我迟迟未有打开这本书,只是为寻了好时机来读它。譬如,某个细雨绵绵的午后,某家安静闲逸的咖啡馆,或是某扇沿街几净的窗旁。总之,起码也要有了合适场所惬意的心境。

  其实,读完它,我才知道自己的错处。既是美味又何需天花乱坠修饰?书籍本身便是一种意境。投其之中,心驰神往

  于是,从某个不经意间掀开的第一页,从某个星期四的雨天起,我们渐渐远离了机器的轰鸣和都市喧嚣,开始游历在琅勃拉邦的上空。你开始想象山清水秀的怡人风光?还是叹为观止人类文明?都不是。有这样一个地方,逛遍它仅需三十分钟,读懂它却或许要穷尽一生。它是时间停驻时搭建的梦之城,只有如作者般领悟生活之人才能描绘出它的轮廓,体味出旅行的真正涵意。

  鸣唱的草虫,沙地上的脚印,寺院的钟声,胡同里各式各样的窗,害羞而虔诚的小沙弥,卡朋特老夫妇温暖的手势……书中以微小的事物,细腻唯美语言栩栩如生相片,琅勃拉邦式的片段完美诠释了人世间平凡而又为之动容的生活。

  然而,“这里是老挝,别名,梦”。是的,由此你看到的不是一本旅行随笔或札记,而是一次心路历程。用旅行者眼光看琅勃拉邦,用眼里的琅勃拉邦思量人生。它让读它的人们一同沉静下来,浸在梦的河床接受洗礼

  “在觉得人生无趣的当口,天边升起一颗星。

  我用罗盘定位,向着它航行。

  人生中一定存在着某种方式的伏笔暗示

  它们就藏在星的下方。

  最后抵达的,

  是大团圆式的完美结局,还是背影凄凉的收场,

  这些都不重要

  为收获连缀着人生的爱与意志

  需要付出艰辛努力

  我要改变生活的面貌,所以我在全力奔跑。

  重新出发的理由,很充分。”

  这就是琅勃拉邦的意义,旅行的意义,生活的真谛。将我们变得睿智的不是冒险而是经历,不是谛听真理,而是亲身体验。关于人生解答总是散落在世间,藏匿在某个角落等待我们去发现

  这一站,琅勃拉邦,梦开始的地方,就让作者带着我们一同去体悟。

  《路上没有你,也会好好走下去》读后感(五):买否

  我 觉 得 定 价

  太

  贵

  了

  这说我还没看,但是这系统还必须的选择评价,所以我选了一个中庸的,部代表本人观点

  《路上没有你,也会好好走下去》读后感(六):我们都去琅勃拉——《路上没有你,也会好好走下去》读后

  我们都去琅勃拉——《路上没有你,也会好好走下去》读后

  爱情如此短暂,而遗忘却那么长,或许我也需要去一趟琅勃拉邦,热带的阳光为我疗伤,在美丽的小小的舒适的地方住着,听寺院里的晨钟,在咖啡馆发呆,在胡同里茫无目的地游荡,再经历几次迷路,或者从这里出发,在老挝难走的山路上颠簸。也许会有人请我喝一杯老挝啤酒吧,在大理喝过,非常喜欢,没有人跟我聊天也没关系,只要微笑就好了

  有很多寺院的地方让人心安,琅勃拉邦好像就是这样的地方。就在寺院旁边找家客栈住下,兴之所至随便逛逛。身未动心已远,在这样的地方,不需要攻略事实上旅行靠的是缘分,所谓攻略大概也是与未知相遇的前奏吧。小小的只有8000人的地方,是外来者桃花源,真想马上就成了大惊小怪的琅勃拉行人,告诉每一个朋友:“这里真是太赞了,要来呀,现在就来,我们一起在街上发呆哦”,“我在咖啡馆写明信片”,然后听朋友们的各种嫉妒羡慕,人生快乐莫过于此。

  作者“崔”是孤单的旅行者,我没办法把孤单想得太美,虽然我常常一个人旅行,但想到有很多人可以分享我的旅程,就觉得很得意。我想崔大概是水相或风向星座的。而我作为一个不折不扣的白羊女,即使孤身一人,也会让心里闹腾腾的,因此我永远写不出伤感的治愈系文字吧,其实从失败中逃跑并不丢人,我想起大理古城哥们,他豆瓣的签名是“在哪里倒下,就在哪里躺下”,比起坊间流行励志话语,这句深得我心,所以就去流浪吧,跟着心,飘到哪里,就躺在那里休息一会儿。

  不是所有地方都适合躺下去,真能隐于热闹地方的,不是骗子就是装逼犯。在都市中,大部分人将梦想卖给现实(虽然大家来的时候都是寻找梦想的)。就像那首歌唱的“都市的柏油路太硬”,人躺下去会烫伤的。在琅勃拉就不一样了,这里的时间与空间显然用了另一种计算方程,因此得出的幸福的答案也不一样。在北京或首尔或东京谈论琅勃拉式的幸福理念是虚伪的,必须亲临此地才可以——这里物质不那么丰盈的人不会被鄙视,一无所有的僧侣受人尊敬,因为他们懂得人生的道理,他们懂得琅勃拉的生存法则,他们是心灵被都市柏油路烫伤者的最佳理疗师,所以那么多人喜欢这里。

  比如,那个在城市里痛苦地想自杀的人,到了这里变得快活起来,真是神奇的地方啊!我想他的旅行肯定不是一帆风顺的,路上应该遇到各种麻烦,包括生了一次差点要命的病。但是这些跟心灵被治愈相比,算什么呢?他为遗忘一段过往来到这里,回去时,他都准备再谈一场恋爱了,哎呀,还有比琅勃拉更励志的地方吗?失恋的失意的失败的人,我们一起去琅勃拉邦看看吧!

  在琅勃拉,各个都是哲学家,这种哲学病好像会传染,来此地的旅行者貌似都成了生活的智者,这也许就是佛教所说的善缘吧。好多仓皇的落魄的迷惘的灵魂都得到安慰和指引,肯定也有抱怨这里生活简陋、地方狭小、感慨白花钱的游客,他们一定觉得自己运气很坏吧,事实上,幸运儿总是比别人多点细腻与感知力。我们都需要好运,需要在疲累的时候稍微停顿休憩,所以就小小忍受一下旅途的不适吧。

  旅行者或流浪者是世俗世界的逃兵,有什么要紧?这个世界的奋斗老中青已经够多了,有勇气逃跑的倒是很少见呢。从“崔”的财产清单来看,有房有车,他应该是一个中产吧,所以他逃离的样子更优雅些,真正的一无所有者,逃跑时难免会寒酸仓蹇吧。

  所以,我决定了,这一阵要好好工作,努力赚钱,早点存够旅费,希望能在明年冬天或后年早春去琅勃拉住一阵子,完全放空自己。瞧,这本号称治愈系的书于我倒成了励志书,其实也可以算是治愈——治好了我的没精打采症。生活总是需要点追求的,我也得偶尔变成生活的智者。

  白羊女真是不可救药的现实主义,人家好端端一本小资的文艺的情感系治愈书,生生被我当励志书用了。旅行,去远方,一个人好好走下去,这一瓢瓢狗血迎风洒来,我的颓废一扫而空,马上原地复活成坚不可摧的无敌金刚。为了一年半后的琅勃拉之约,fighting!

  又ps我希望那里的米粉和面包不要太难吃。

  《路上没有你,也会好好走下去》读后感(七):辽阔天地间的玲珑一隅

  “世界上任何角落都充斥着无聊与疲惫。你长大以后去旅行就知道了。但是,默默背负着这种无聊与疲惫,再坚持一下,再前进一步,也许才是旅行的本质。”合上这本《路上没有你,也会好好走下去》,最大的感动莫过于这句话。这不是一本冷冰冰的旅行指南,而是一部温暖的行走日记。感性的文字,明媚的照片,让人莫名的安心。去地图上没有标记的地方走走,去旅游指南上没有推荐的地方看看。他渴慕温暖,更渴慕流浪。这流浪,是大胆的念想,但不是叛逆。对于崔这样的旅者,我总觉得他们像风一样。没有顾虑,所以幸福。因为总是想念着远方,所以永远无法停下自己的脚步。一个人,孤独着,不安分,对旅行中毒至深。

  我喜欢这种细腻的笔触,喜欢书中流淌着的温暖。“存款和豪车不过尔尔,人生数十载,幸福的容量,不过50公升。”简简单单的句子,没有大道理。崔会带你眺望雨中的风景,追寻胡同里的足迹。字里行间,仿佛真的安宁到忘掉一切,与时空融为了一体。

  阅读中,我总是想起大学时和朋友们到云南旅游的情景。世界每天都在变,幸运的是,总有一些固守原貌的地方,比如琅勃拉邦,比如元阳那历经千年的梯田。

  旅游不是背个单反,每到一处就举起来拍一下刻着此处名称的大石碑;旅游不是比着一个其二无比的V字手势,将自己一张疲惫不堪的脸留在画面里,更不是跟着导游把一半的时间都花在购物商场。小孩子坐在破箩筐里就能前摇后摆地玩上一下午,大人们在昂贵的高档会所待上一小时,都觉得索然无味。没有惊喜的环境,再隆重的对待都是无趣。旅行,为的是一份新意。而这份新意,需要的就是崔这样擅于发现的眼睛。毫无疑问,崔是个会旅游的人,或者说,是个会行走的人,所以总能看到旁人看不见的风景。小女孩,僧侣,理发师,猫咪,卖黄瓜的小贩……看看花儿、看看鸟儿、看看孩子们明媚的笑脸……用心感悟,才能奢侈地浪掷浮生半日闲。

  感悟不是小资情调,不是端杯咖啡倚在窗前伤春悲秋。崔的感悟,是将一切都明明白白地摊开在纸页上。根本无须大肆赞美,他的喜怒好恶已然明媚分明。“有人问我是否对抛弃已有的一切感到恐惧。可有什么办法呢?人生就是这样,有时需要押上一切,豪赌一把。”总说人生苦短,要及时行乐。但我们行的却往往是“众人眼中以为乐的乐”,而不是自己真心向往的“乐”。想起以前去九寨,抱着“九寨归来不看水”的宏愿,真到了地方,才发现自然的美景早已消弭在了如织的行人中。反而读到“琅勃拉邦是个宁静的城市,摩托和小型货车几乎是唯一的声源。街道两侧散布着法国殖民时期留下的建筑。”越南的沙巴突然毫无预警地跃入脑海。记忆又一次定格在那个明媚的下午,同行的人都坐进了街边酒吧,我却将时间留在了河边的草地,和两个当地的小姑娘用英文聊天,听她们用竹管吹出的小调,跟她们一起笨手笨脚地编织花环……

  难忘的旅行,到头来难忘的都是那份心境。琅勃拉邦,辽阔天地间的玲珑一隅。被星期四静谧的小雨润泽着的,爱的一方。心中有爱,眼中才有爱。难忘的阅读,是勾起了很多回忆的一次体悟,心思被牵动,袅袅绵延至记忆深处。想起以前自己走过的地方,碰到过的那些匆匆而过,却永远留在了记忆中的旅人。旅途中的崔,体味着内心的愉悦,也揣度他人的快乐。阅读中的我,体味着书中的安宁,更坚定,要出发的心。

  《路上没有你,也会好好走下去》读后感(八):路上没有你,也会好好走下去

  你不知道的约定

  我要与你再次到这里旅行。

  清晨,我们去寺院祷告,

  然后披着薄雾散步。

  我们坐在咖啡馆里,

  啜饮着咖啡观望江水涛涛。

  炙热的阳光下,

  我要用我的双手为你遮挡;

  下雨时,我们一起跑向树下。

  夜里,为你洗脚,

  为你哼唱催眠曲。

  我会预订你喜欢的雅致餐厅。

  餐厅的老板也要预订。

  他会用煦暖的微笑迎接我们。

  这是我与你的约定。

  我为你,悄悄许下的约定。

  当下快节奏的生活,似乎已让人不知不觉间遗失了自己曾决心要追逐的梦想,自己想要的生活。刹那间,惊觉,原来自己离目标越来越远。当初的那份单纯那份淡然那份纯粹的执着也在现实的磨砺下渐渐变得圆滑变得狭隘。可悲的不只是自己,还有现实。

  路上没有你,也会好好走下去。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路上没有你,也会好好走下去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