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蝙蝠侠:缄默的读后感10篇
日期:2018-09-02 04:13:02 作者:文章吧 阅读:

蝙蝠侠:缄默的读后感10篇

  《蝙蝠侠:缄默》是一本由[美]杰夫·洛布著作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元,页数:320,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蝙蝠侠:缄默》读后感(一):吐点槽

  原版和汉化版都撸过好几遍,今天终于到手了纸质版,漫画大开彩页和电脑上看的差别,就好比IMAX电影手机上看的差别一样。。hush这个鼎鼎有名故事,看DC看蝙蝠侠的或多或少都接触过。画面繁杂,故事很复杂人物丰富,推理很非线性,第一次看的时候才刚跳坑,还是英文原版,基本没理清这个故事。现在看了一遍又一遍,bug却也越读越多了。

  1.反派hush,这哥们怒气这么大到底是为啥?就因为他爸爸没让自己父母挂掉?然后自己没法继承遗产了?还是一直羡慕嫉妒bruce的生活?没道理啊,从书中看两人家境应该都处于富裕,而hush在小时候还一直表现出很diao很有个性青少年形象。用不用为了新推出一个反派,背景编这么琐碎有不合逻辑啊?

  2.最后起底的时候告诉我们,虽然知道了hush的真实面目,但是研制计划的幕僚是小绿。小绿你啥时候智商这么出挑了呢?原来也没觉得你破坏力那么强大啊。。

  3.双面到底是什么样的角色啊。。一开始帮个绷带是放烟雾弹,可是后来又当好人,还救了杯面,这个设定简直。。没有意义

  4.hush最令人津津乐道的就是,基本所有知名反派都出来打了个酱油。。按照剧本都是小绿按照每个人需求,把他们引出来加以利用的。没人觉得这个难度非常非常大吗?别的不说,团长招呼就任你摆布拉?还担当了一个基本没啥用,纯粹在哪儿挨揍的角色。按照剧本,应该是想惹怒蝙蝠侠,让他突破底线。可是全程团长都在叫别打啦别打啦~按照他的性格,难道不是会说,啊小蝙蝠我就喜欢你揍我。这样子的吗?唯一亮点躺在地上IM INNOCENT。

  5.二桶复活,正式出镜。我记得lost days还是under the hood里面有交代,一开始桶哥是正版的,后来打着打着换成山寨clay了。。光看hush根本没有一点交代吧。就是桶哥打了个酱油,结果是假的。逗你玩。

  6.猫女啊。。突然就和老爷组成西皮了。这时候四少在哪儿?本来都要定关系了,就因为一句hush,和该死的老爷多疑脾气,BG拜拜。。

  7.没人觉得这本里面的三少性格有点跳?

  8.dickie bird出来打酱油是干啥的?当情感专家?嗯,对,就是这样。。

  同学看我在看这本,说自己一直接受不了美漫,还质疑,为什么超级英雄都要内裤外穿,而且穿超紧身衣呢?我想了想夜翼的翘臀,无言以对

  《蝙蝠侠:缄默》读后感(二):一次集体的狂欢

  一口气看完这本《蝙蝠侠:缄默》,为要不要上来写上一段评论,颇纠结了一番。

  不是因为书本身——书做得很好,从画面、情节,到翻译、装帧——而是因为我是否有资格写一段评论?

  我对漫画研究不多,不论美漫还是日漫什么漫,统统看得很少。如果不是对诺兰拍的蝙蝠侠三部曲推崇备至,估计我很难翻开一本类似的漫画书。虽然很过瘾地看完了,也由衷地觉得心灵得到了一次洗礼,但依旧犹豫我是否有资格来“评论”一下这本书——因为我似乎不是这个“圈子”里的,甚至不是一个漫画迷。我是因为喜欢电影才决定看漫画,这种情况在一个真正的“圈里”人看来,是不是有点动机不纯?

  但我斗胆稍加研究发现,蝙蝠侠,即使是在美国漫画界也不是专属于哪个作者的,而是五花八门,各有诠释。所谓精神不倒,具象万千。这让我稍微宽慰了一些,试着说服自己:诺兰虽然是电影导演,但他也不外乎是用电影这种语言对蝙蝠侠进行的另外一种诠释——而且,显然,在这些年里他的三部曲影响了很多像我一样的观众

  这样说来,蝙蝠侠成为一个符号,众多画家作家、导演、演员对他进行无数次地演绎,成了一次集体的狂欢。

  就像这本书里的情节,除了封面上的蝙蝠侠和缄默,双方各种正反派像走花灯一样轮番出现,几乎囊括了蝙蝠侠历史上所有的主要角色(不知道这么说对不对)。我甚至看到了超人绿灯侠……而且,你能体会到,每个角色——即使是一个不太重要配角——在出现的时候都是以其最具特点方式出场,动作对白……似乎每句话背后都有一个典故,过瘾之余,让我觉得有某种喘不上气来的感觉。以至于看完这本书,我好像只看到了一座超级冰山一角,“蝙蝠侠文化”几个字扑面而来……

  所以说,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这本书也是蝙蝠侠系列人物的一次集体的狂欢。用某种形式把这众多的人物串起来,不觉拖沓,每个人都在恪守着自己的原则,承担着自己的责任,遵循着自己的宿命……

  正当我为书中众多人物的出身感到迷糊时——毕竟如果只看诺兰的电影,你估计也就知道稻草人、双面人、小丑、贝恩、影武者联盟、猫女、罗宾——我发现书的末尾有一个长长的人物介绍,把涉及的正反派人物的来龙去脉进行了介绍,由此串联出了许多其他情节,对我这种“菜鸟级”读者大有益处。——当然,我相信,即使你是一个“骨灰级”漫迷,浏览一遍这段人物介绍,同样能在回忆中获得快感。此为本书一大亮点!

  是狂欢,反而起了个名字叫缄默(HUSH),玩儿深沉的第一反派居然过了半本书还没正式露面,到末尾都未明示反派的真实身份,这次的HUSH真是百分百地“缄默”了一回。这就是文学作品跟影视作品的区别

  我也想加入狂欢。

  另:补充一点,关于本书的翻译。我看到评论有人对书的翻译提出质疑,说翻译像机器,以至于译者本人还出来澄清。我想说的是,翻译本身就是一把双刃剑,如果在一定水平之上,好与坏是见仁见智。对于一个有“原版洁癖”的偏执型“骨灰级”漫迷来说,也许最好的方式就是买原版图书,看原汁原味的。就像你看美国电影同样可以看原声、不加字幕一样。平心而论,这本书的翻译,在我看来没有什么不顺畅地方,更没有看不懂的地方,通过很多翻译的细节也能体会到译者的良苦用心。译者Roller本人应该就是一骨灰级漫迷——于是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一个骨灰级漫迷有时很难轻易满足另一个骨灰级漫迷。呵呵!

  《蝙蝠侠:缄默》读后感(三):装帧与翻译

  精良的书本质量和全彩页的超尺寸表现完全是超出预期的大满足。让我不由得联想到美国汽车霸道质量。真是连一本书都能透露出来的美式风格。之前一直诟病价格问题在拿到书本的时候就变成了绝对物有所值。不过对开本的死敌永远都是跨页,哪怕这样的大尺寸图书也无法避免。更何况美漫是那么热衷于跨页。

  而全彩的问题是印刷气味太过刺鼻,这也是一个没办法回避的问题。

  相对图书质量,漫画的翻译和排版实在是让人不敢恭维,某些对话读起来都像是机器人在对话,哪怕没有原本都能感觉出来那种google翻译式的生硬

  我甚至一度认为是我对美式漫画的不适应,以及美漫在故事漫画中过于风格化而忽略了流畅度的问题。(他更像是一部电影的脚本而非漫画)

  可当我完全不阅读文字只浏览漫画时,漫画本身的流畅感就毫无疑问体现出来了。

  所以整本漫画读起来比较憋屈,到了中段实在忍不住只能是根据剧情需要跳着看。虽谈不上糊涂。但确实别扭

  至于漫画中所谓的侦探情节,真的大叔连柯南都比这个高级点。反派太明显,一出来都不好意思说是他了。这么故弄玄虚的蝙蝠侠居然没死还活了这么久你们真的好意思吗?

  最后,和最初的印象一样,蝙蝠侠果然是顶级的傲娇男,明明是三好学生,却一天到晚的喊“我是坏人!坏到骨头里!”

  当你为自己制定了“不杀”的准则后,就已经决定了你乖乖虎的性格了。不是除了从内裤到跑车都刷成黑漆加上喜欢后半夜行动就能是黑暗英雄的了。

  娃,黑暗英雄不是这么当的。

  《蝙蝠侠:缄默》读后感(四):给你一千个湿吻

  “很好。要是我们的作品大卖,我会给每个人来一个深深的压下腰的湿吻。”

  哦,它当然会大卖,它理应大卖。而且我要给引进这本的出版方一千个湿吻。

  当我拿到实体书的时候,我庆幸当初选择买下它,厚实的书本,全方位胜过价格上百的原版书,不管是印刷还是装帧都非常出色,这点买过原版的都会发现。亚马逊评价为蝙蝠侠“迄今为止最好的引进版”毫不夸张。可以看得出世图非常用心。在如今这个印刷品价格日渐走高的时期是非常难得的。附赠的5张小书签也很精致

  比一般书本略大的尺寸和铜版纸使得吉姆•李华丽的画面更加栩栩如生,这本的画面之美甚至超过专门的画册

  “谁配得上我的王牌呢?”

  “吉姆•李。这个年纪轻轻,单行本销量却超过史上任何一个漫画家家伙。”

  只要你看美漫,你一定知道吉姆•李,美漫中最顶尖的画手之一。并不是所有的画师都能将写实和美感融合恰到好处,吉姆•李做到了。《蝙蝠侠》的销量在他担任画师的《缄默》上市以后一路走高。在他担任近期连载的NEW52《正义联盟》的画师时期,正联的销量一直也居于第一位。

  这就是吉姆•李绘画魅力。而在这本《缄默》里,他画面的力量展现到了极致,以至于DC再次出版了《缄默》的铅笔稿精装本。

  如同众多的美漫一样,当你翻开一本美漫实体书,在你面前的将不再是图文搭配,欧美特有的分镜和表现手法使得所有的场景鲜活如生。看完最后一页就像经历了一场电影长跑。这是在电子屏幕或是黑白漫画里都无法得到的体验

  我不得不说,翻译是非常到位的,很好的还原了英文的情感色彩,至于书本结尾处猫女所说的“Hush”,我支持译者所翻译的“缄默”,这才解释了蝙蝠侠在听到这个词之后的反应,我想译者在翻译时肯定也是思量再三,翻译成“嘘”无法衔接剧情,虽然这点加注释可以解决,但是蝙蝠侠的反应才是此处剧情的重点

  我几乎用了一整个白天的时间看完了这本书,因为内容充实,画面太过美丽,每句对白都耐人寻味,每一个心理活动都是理解剧情的关键点,注解和对出场人物的介绍都非常用心,即使是第一次看美漫也能很好地理解。

  这是一本值得反复看上好几次的书。

  另外,拿到书的读者们一定不要错过杰夫•洛布的序言和吉姆•李的后记,非常有趣

  《蝙蝠侠:缄默》读后感(五):嘘,这是黑暗骑士秘密

  我们再来说说内容。

  在蝙蝠侠几十年的连载过程中,我们看尽了各种各样的故事,在我们以为剧情已经山穷水尽的时候,编剧们总能让你大吃一惊,杰夫•洛布就是这样的编剧,他的《漫长的万圣节》精彩无比,而这次的《缄默》也一样。不到最后一刻你永远想不到主谋是谁。直到翻完你才惊呼“什么?”

  《缄默》可谓蝙蝠侠史上最华丽的狂欢之一,几乎所有蝙蝠侠的老对头都出现了,当然也几乎包括了蝙蝠侠所有的朋友亲人,甚至触到了他一生的痛——第二任罗宾——杰森•托德。当然,还有那一副能闪瞎众人钢铁之躯。蝙蝠侠的大事件,怎能少了蝙蝠侠的童子军呢。

  如果你想了解蝙蝠侠,去看漫画吧,不管是电影还是动画都只能表达蝙蝠侠复杂性格中的一面。你看着他在荧幕上用着黑科技打倒一个又一个罪犯,如此轻而易举。而只有回到漫画里,你才能体会,他的每一步,走得是多么艰辛

  《缄默》的开头,他用了1分13秒几乎完成任务,精密的计算精准战斗。而我们已经习惯了他像对待蠢猪一样放到了壮得像牛的坏蛋们。我们关心他如何打倒喽喽吗?

  不,我们关心的是黑暗骑士本身。

  而《缄默》可以称得上是蝙蝠侠的“私密案件”,这不关乎拯救歌谭,而是关乎蝙蝠侠本身,他的情感,他的底线,他的爱,他的恨。蝙蝠侠的形象在大众心理一直有个模糊定位,但在漫画里却并不是每次都能像这次一样运用得如此恰到好处

  杰夫•洛布了解蝙蝠侠,他将故事深入到蝙蝠侠的内心深处,将他推到边缘挑战他的理智。蝙蝠侠几乎要越界了,他几乎要动摇了。

  然后和蔼的戈登局长开枪打掉了蝙蝠侠头上的一个小角:“我不在乎小丑还会毁掉多少人的生活,我不会让他毁掉你的生活。”

  在《缄默》里,我们会看到蝙蝠侠的朋友和亲人是如何以自己的方式爱着他,他们是如何让英勇的黑暗骑士像个乖乖听话小孩、变成初次恋爱少年

  在每一处对白和心理活动的短短语句中,你都能透视到蝙蝠侠和对方的关系,他对对方的看法,他们之间的感情深刻又耐人寻味。

  然而这次,帮助蝙蝠侠的不仅仅是朋友亲人们,甚至有他的对头。

  当然,我们的黑暗骑士大人处理感情问题的时候一贯地令人着急,不管是对朋友还是对敌人。然而他依然一如既往地令人疯狂。

  哦,人人都爱蝙蝠侠,如果你不爱他,那是因为你不够了解他。

  请让我成为歌谭恶役的一员。

  《蝙蝠侠:缄默》读后感(六):不可以不看

  这里对必看理由进行简单罗列:

  1、国内可以买到世图引进的、价格公道的、包装精良的中文版,虽然有人对翻译嚼了舌头,但其实没那么多毛病。当然啦,最后一句猫女的“hush”翻译成“缄默”,还是应该按“嘘——”来,然后注明此即彼就好;

  2、剧情和画面珠联璧合、交相辉映、拍案叫绝、惊为天人……就算对蝙蝠侠本人没有什么情感,作为一部短篇来看,都是强力推荐的。[本人对Jim Lee及其助手造就的的画面简直有跪拜一千字的冲动,赶紧打住];

  3、角色走马灯。对于新手来说,跟高谭英雄一家、阿克汉姆病友们和星球日报混个脸熟真是极好的;

  4、最魅力四射的猫女啊……硬朗英俊的布鲁斯啊……OK enough…

  5、超蝙习以为常的(划掉)绵绵情意(划掉)战友深情:

  uperman: Always the DETECTIVE.

  atman: Ever the BOY SCOUT.

  uperman: Thank you. Now, more than ever, I know I give the ring to the right person.

  这段的翻译也相当动人:

  -永远的侦探。

  -不变的童子军。

  [本人表情→(¯﹃¯)] ;

  6、这本是承接《红头罩:迷失岁月》的,所以,对于一个杰森粉来说,虽然他其实一面都没露,但经典的白毛形象业已深入人心,并且我们愈发知道:熊孩子回来闹腾了……

  7、好像一直没说剧情。剧情除了把角色都扯一遍,就是那种好莱坞动作悬疑片看多了的感觉;不熟悉背景的话,对谜底大概压根无从猜起;按照短篇惯例,新加的角色肯定要竖某种flag,前面洗得再白都是骗你的嘛……所以整盘骗局没那么复杂,单个单个的情节倒是颇为有趣;

  8、总之,借用作者之语说:这是一本“放在茶几上一定很好看”的书!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蝙蝠侠:缄默的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