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单车之恋》是一本由(美)莎拉·迪森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365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2013-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夏日单车之恋》读后感(一):单车之旅
今天是我大二下学期开始的第一天,早以远离我难忘的高中时代。一个小时前,我读完了这本书。合上书的那一刻,心里有种难以言述的喜悦,仿佛自己也经历了奥登的那个夏天似的。
我在想,如果我在高中毕业后的那个暑假看了这本书,我的生活是不是会有所不同。奥登在那个夏天找回了她过去所缺失的东西,收获了友情、爱情,与家人的关系也开始了新的定义。而我在处于成长期的迷茫中,似乎也从这本书里得到了一些指引。
『你只能尽量继续过自己的生活,但正如伊利所说的那样,结局还是一样,不管是多好的故事,有多少页的句子,最后还是会写到最后那个字。』一切事物都会有结束的那天,就算是太阳,也会有能量燃尽的一天,对于无法改变的事,除了选择接受,看起来似乎并没有更好的办法。
伊利因为挚友的意外丧生放弃了最爱的单车和学业,奥登在过去十几年的人生中专注于学业而缺失了很多本应经历的乐趣,还有奥登的父亲、母亲和哥哥,海蒂还有玛吉,里面的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苦恼或缺失的那部分,而最终,在这个夏天的末尾,每个人的生活都变得更好。奥登开始的时候自视为最聪明的人,她厌恶粉红色,觉得玛吉对服装外表的谈论毫无意义,也不会违背父母的意见去做事,在尝试新鲜事物时失败就不再尝试第二次 。而夏天结束时,她已经开始欣赏玛吉,了解到女生间的相处模式,对父母表达自己的意愿,勇于尝试新鲜事物,并且开始认识到与伊利经历的探索之旅对于她的意义。
作者对于青少年的心理把握得非常好,在很多地方,我都看到了我自己的影子。人生本来就应该有很多的可能性,很多的尝试若是非要思考它的意义反而显得无趣,看完这本书,最大的收获应该就是它给了我多一份的勇气,去开始第二次尝试的机会。
昨天买了一辆二手自行车,绿色的,我给它取名叫绿儿(づ◡ど),骑着它在马路上穿行的时候,真的感觉超级棒,阳光很好,微风也很好,一切都很美好。
不得不说,这真的是一本考验人毅力的书。文章没有大起大落,但是页数却十分地多,总结两个字,琐碎。我觉得这本书是叨叨的,但是这是我没看完它的片面之词。
实质,不然,这是一本细致入微的书,以至于主人公奥登的转变都让你觉得很顺其自然、不突兀,这本书不故意去强调情节,整体给人一种很轻松的调调。奥登从遵循母亲的顽固派——认为那些喜欢粉红色、喜欢逛街、爱好玩耍的女人是“没有头脑”的,转变为走出母亲的阴影,通过自己实践,否定母亲的观点。有了姐妹淘之间的情谊,并且结交也一个男朋友伊利。也正因为她的转变,那个一直困扰她的,父母的离婚这个问题也慢慢地着手解决。
而当我看到最后,伊利准备继续上U大,并且修了许多学分来补上前一年的课程。两人在咖啡店中,和之前一样喝着咖啡。只是,都改变了。
《夏日单车之恋》读后感(三):A Romantic Goodbye
好多年没读过这种轻松的少女小说。六一那天去图书馆找书,在书架上偶然看到这本,也许是单车两个字先吸引了正沉迷骑行的我。夏日,单车,恋情,分开或者组合,都在宣告这本小说的轻甜浪漫。而我,紧绷地严肃太久了。
莎拉迪森的小说虽说都带着一点青春派的甜腻,但也不失细腻和立体。这本书里也有一些值得玩味的细节:大学教授母亲在男研究生学生面前展示女性魅力,奥登不悦,却又继承了这种能力,在之后的异性关系里本能地运用;奥登不得不一点一点承认父亲对家庭责任的冷漠;看起来妖娆甜腻的继母,原来也曾有过如母亲一般严肃高冷的过去;关心bling bling饰品的导购小姐居然是拥有深厚文学功底的名牌大学录取生;不靠谱的哥哥的环游世界之旅原来只是为了去尽情做一回小孩,然后回归现实做一名最最靠谱的大人……虽然作者写得轻巧,一笔带过,但慢慢揭开人性复杂的面纱的感觉依然十分带感。
但最打动我的还是这一段:
“‘但你在爸妈面前永远都是小孩。’他答道,‘除非他们的行为变成小孩一样,否则你是没机会当大人的,你了解我的意思吗?’
我突然明白,我真的只是个小孩。同时也了解到为什么我哥会出国这么久,隔着一大片海洋,只靠一条电话线维系家人的关系。我们家跟别人家相反,必须要离开家才能当一个真正的小孩。”
成长是找回失去的一切,或者承认失去。
浪漫的少女小说里,主角总是可以幸运地做到前者——更让人心理失衡的是,往往还是通过一场浪漫邂逅,收获一枚帅气贴心的男孩子来帮助她。于是满足未了心愿的这一段成长,被装点上了朦胧清新的色彩——比如美少女奥登在夏日沙滩的夜晚遇到了独行侠比利,然后开启了一场深夜咖啡店之旅。
在我的少女时期,我常因此被误导,以为自己的成长也会是如此浪漫而幸运,不论如何辗转躲避、恣意妄为,未了的心愿总能被读取、然后被实现,就好像圆规在手,从原点出发,总能不偏不倚用完美弧度画一个圆。直到稀里糊涂竭尽全力搞砸了我的青春,才明白,啊,面对未被实现的愿望,我们的确可以选择不屈不挠地找回“失去的一切”——只是如果不是足够幸运,那往往会让我们陷入诅咒而不自知;适合更广大普通人,尤其是运气总是不够好如我的,大概还是承认失去,哀伤失去,用自己的方式好好告别,然后move on。
这也算是一个romantic goodbye了吧。
《夏日单车之恋》读后感(四):teenage dream
打开你的青春,里面藏了些什么?
一个人因烦恼而独自发呆到失眠,最甜腻的阳光下那一张张可人的笑脸,与父母争执不休后充满委屈的冷战,偷偷藏在心中的那些纯净的情绪,不知天高地厚的顽皮的梦想……欢乐、忧伤、失落、孤独、勇敢、委屈、梦想……青春的盒子里,只轻轻打开一个小口,便流淌出最丰富的生命精华。青春总是我们说不尽道不明的珍宝,也难怪,以青春为主题创作出的各式作品简直就是一座物种丰富、层次鲜明的大森林。而我喜欢这本书的原因就是,它是这片森林之中的一棵参天大树,粗壮挺拔的树干和绿如油的阔叶是这座森林的典型代表。
这是一部美国式的青春成长小说。一个因家庭而封闭内心的少女来到父亲与继母的家庭中度暑假,却被这里曾被自己认为格格不入的继母与同龄的孩子而改变。他要探索青春该有的面目,重新找回本该拥有的多彩青春。莎拉迪森在其中加入了爱情、友情、亲情这一美国式文艺作品中最热衷探讨的元素,围绕着女主人公奥登的暑假生活铺展开来。述尽了一个深受家庭影响的非典型社交缺乏的“乖乖”少女的人生烦恼。奥登经历了由封闭走向开放的过程,这让她重新明白了生活、爱情、责任、勇气……模糊懵懂的青春爱情、励志主题、动感刺激的单车、还有满足青春荷尔蒙需求的沙滩与舞会。齐活儿,一场青春盛宴浓墨重彩地开始了。
在亚马逊网站上,很多人对这部小说表达了失望之情。他们大多是作者莎拉迪森的忠实读者。他们认为这本书不过是莎拉迪森惯用的创作流水线上出产的一部平庸之作。可是青春不就是如此的简单嘛。在这部书中,我很喜欢莎拉迪森的叙事节奏与方式。一切按照奥登生活流的线性叙事,通过几个人物的出场与对话来交代过去的背景与故事。家庭线、爱情线作为最重要的辅助穿插其中,语言运用直白流畅,修饰简洁恰当。虽然人物并不饱满,但读起来轻松自在,情感层次鲜明。不过,我必须承认,残酷青春在主题变现上更具深度,更加立体,更有冲击感。不过,我仅仅想在繁杂的生活中做做我的青春梦。It makes me feel like living on a teenage dream.
青春的呈现方式多种多样,《阳光灿烂的日子》里的情怀这里没有,《刀子与刀子》里的挥霍放纵这里没有,《蓝色大门》中的小清新与亚文化这里同样没有。这就是一部美好到不那么真实的春梦,令人甜蜜酣睡。是的,它只是快速消费品,而非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