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浮生如梦》经典读后感10篇
日期:2018-08-29 04:04:02 作者:文章吧 阅读:

《浮生如梦》经典读后感10篇

  《浮生如梦》是一本由梁实秋 著 / 齐白石 画著作,台海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80元,页数:320,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浮生如梦》读后感(一):于细微处显真知灼见---评梁实秋《浮生如梦》

  “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晋代陶渊明的这首诗,道出了不少现代人向往生活恬静悠然,岁月静好。特别面对当今社会的纷纷扰扰,每天被各种各样事情占去了原本属于自己时间。已经很久没有机会静下来歇一歇,来审视自己的内心或者探索自己的生活价值

  应对纷扰的社会如何保持初心?如何通过观察发现生活的美好?我们每一个人都练就成了自己的心灵治疗师,通过自我修复,在当今社会获得一丝丝的希翼。而梁实秋先生的这本散文集《浮生如梦》,则通过另外一种方式,对我们进行了心灵的治疗。谈生活、谈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谈饮食谈人生,这些我们看来如此平淡无奇话题经过梁实秋先生那细腻风趣笔墨,不但引经据典,而且博古通今。细细详读竟然让人眼前一亮,莞尔一笑。梁实秋先生所谈到的这些话题,就好像生活中的“柴米油盐酱醋茶”,虽然普通但是只要细细品味,会发现别有一番风味在心头。正是如此的洞察力敏锐心思,让我们的心灵得到别样净化升华

  《浮生如梦》收录了梁实秋先生的《雅舍》、《谈话的艺术》、《馋》、《北平的冬天》、《想我的母亲》等等58篇经典散文同时该书精选了32幅国画大师齐白石的作品作为插画,与梁实秋先生的文章遥相呼应

《浮生如梦》

  作为以一人之力花费30余年将莎士比亚作品翻译成集,甚至晚年花费7年时间编写了一部全面的《英国文学史》,梁实秋先生在华语文坛享誉盛名,是著名的散文家、学者文学评论家、翻译家。而他在1940年至1986年之间写成的数百篇关于日常主题的散文,更是让他获得了文学家声誉

  散文集《浮生如梦》通过58篇描述日常生活的散文,从生活、社交、饮食、人生四个主题出发,向我们展现了梁实秋先生对于生活的淡然,人与人之间的阔达,对饮食的喜好,对人生的热爱。这种处世之道,不多不少,对于我们在这个繁杂世界产生一样感悟

  例如他在《散步》一文写到:“我的一根手杖,因为在地面摩擦的关系,已较当初短了寸余。手杖有时亦可作为武器,聊备不时之需,因为在街上散步者不仅是人,还有狗。”。让人觉得忍俊不禁,这个老人家也太可爱了。

  还有《请客》:“有人请客宽发笺帖,心想总有几位心领谢谢,万想不到人人惠然肯来,而且还有一位特别要好带来一个七八岁的小宝宝主人慌忙添座,客人谦让“孩子坐我腿上!””。这种情节,既让人觉得熟悉,也刻画恰如其分,把请客的窘态尽显。

  另外《我的暑假是怎样过的》一文,说起自己的小孩放暑假待在家里:“在我这一方面,生活也大受干扰,好像是有一群流亡学生侵入住宅,吃起东西来像一队蝗虫,谈天说笑像是一塘青蛙,”。看完不自觉开始对号入座

  细读这些朴实仿如闲里无事话家常的文章足够可以看出来,梁实秋先生的心态正面的,是积极的。于细微处显真知灼见,言语睿智幽默。他不仅仅在描述这些话题,也在通过这些话题引导喜欢文章的读者,生活也许会让人看到很多的不足和感到不安,但是保持一份积极向上的心态,无论遇到怎么的烦心事,内心都需要平和以及宽容

  这种“雅”的境界,不知道是否每一个人都可以达到?

  《浮生如梦》读后感(二):闻所闻而来

  “冰心说:一个人应当像一朵花,不论男人或是女人。花有色、香、味,人有才、情、趣,三者缺一,便不能做人家的一个好朋友我的朋友之中,男人中只有实秋最像一朵花。”

  初识梁实秋的作品是有次在弟家聚会,待到傍晚客人慢慢消散时,女儿表姐玩得意犹未尽,不肯回家,因住得近便留下来晚些走,侄女房间有一个不高的书架,上面堆积了好些书,一本名叫《雅品小舍》的书映入眼帘作者是梁实秋,这也是第一次初识梁实秋,当时因其它事情没有阅读到他的作品,心中对他的雅舍幕名有些牵挂

  近日有幸读到《浮身如梦》梁实秋的这本书,细细品尝,文中点点滴滴如同甘露沁入心灵。这篇文章起这个标题,是因为特别喜欢书中“沉默”的这篇文章。

  作家梁实秋(1903-1987)从小生活在一个大家庭,14-22岁在清华念读,他空余时间大量阅读,广泛涉猎,文字不断浸染,他的知识一点点积累厚重。郭沫若赞扬他的文章:如在沉黑的夜里见到的明星,如在蒸热的天气饮杯清水……

  《浮生如梦》这本书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部份:

  【1】生活.悠然现南山

  “雅舍”这篇小品中读到了梁实秋笔下真实生活写照,雅舍虽有老鼠蚊子下雨天也会漏雨,但有一几一椅一榻,酣睡写读,均已有着,亦不复他求。

  文章言语生动观察及为细致,如文中梁实秋写到雅舍:才一合眼,鼠子便自由活动,或搬核桃地板上顺坡而下,或吸灯油而推翻烛台;如雅舍的蚊子之盛之猖獗,满屋里磕头碰脑的全是蚊子。

  他在“麻将”一文中独到见解,文中没有明确说明打麻将不好,但读完这一篇文章后,感同身受,有让人自觉退出麻将活动的心里。

  文章“下棋”这篇感受到了不一样的梁实秋,他谈到下棋要有争论,要揣摩对方的心里,梁实秋在这篇中睿智的想法,什么涵养、观棋不语,在下棋时都可以没有,只需真诚表达下棋时的感受就好。

  【2】社交.往来无白丁

  书中“沉默”一文梁实秋谈到一位朋友来探望他,一直静静的坐着,不讲一句话, 梁实秋也学着朋友沉默,两人静静的共处一室内,直到最后朋友离开时也没有说上一句话,此时梁实秋想到东晋时期钟会仰慕嵇康,他带朋友一起拜见嵇康。到了以后,嵇康只故专心打铁,没有理他们。钟会与他的朋友起身离开时,嵇康问:“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钟会答:“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

  书中引用大量的历史故事,让人温习了经典,陶醉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

  文中“小声些”,如实的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象,是一直存在的社会现象。想到了一朋友她们全家去日本旅行,晚间回到休息处,她与她女儿在休息房间内大谈所见所闻,她老公则告诉她们说话声一定要小些,别影响到他人休息。

  梁实秋文字有时幽默生动,如他在“请客”这篇文章中谈到眼睛生在眉毛上边的官场中人,吃不饱饿不死的教书匠,一身铜臭的大腹贾,小头锐面的浮华少年,如是在一个桌上吃饭,便像是鸡兔同笼......故而请客要分类,不能鱼龙混杂

  【3】人生.浮华如梦

  这部份记录了梁实秋的从小到大再到皤皤老人的生活片段,看到了他的生活态度。书中最后以一篇《想念我的母亲》作为最后章节,想到季羡林在自己已是一位要搀扶的老人还去母亲的坟头跪拜......

  本书以生活态度人际关系主导,以生活的时间为顺序,向我们展现了一位幽默博学并有着浓浓生活气息的梁实秋,他思维缜密,善于观察,有着丰厚文化底蕴

  文中通过作家自己对于文字的驾驭能力,让读者从字里行间感受到作者所传替的真实情感,给人带来愉悦同时又散发着一股芳香,使人流连忘返

  在喧嚣城市中,停下匆忙脚步,喝上一杯茶,读上梁实秋的这本《浮生如梦》,让浮躁的心灵沉静下来。

  《浮生如梦》读后感(三):活在旧梦里的人——梁实秋《浮生如梦》读札

  经典作家旧作再版,向来比新人新作的出版更为复杂。特别是像梁实秋、胡适等作家,胡适还好说,有许多文论体随笔,可常出常新。而梁实秋不同,虽然他早年也曾参与论战,但设计文艺主张理论性文字较之胡适而言少之又少。我读梁实秋,同许多读者一样,大抵是从《雅舍小品》开始,后来又陆续翻到《雅舍贪吃》等等集子,知道梁实秋先生的确是个名副其实的生活家,拿当下的话来讲,是一等一的吃货

  但凡爱吃、懂生活的人都是情感细腻的那一群,否则怎么会从酸甜苦辣咸五味之中尝出他人所未察觉的滋味,还能与生活哲思相牵涉。据传,金圣叹死前所说最后一句是:“豆干与花生米同嚼,有火腿味。”或许真假有待考证,但披以老饕外衣,实则哲人本质足可彰显,若不是参透生死悲欢,遍尝人生五味,怎会于死前说这番话。

  话题还是拉回这本集子,翻开目录一扫,大致可以知道这是梁实秋散文小品的精选本,综合了“雅舍”系列文章与其怀旧忆昔的众多篇什。何为“雅舍”,它是抗战爆发后梁实秋蛰居大后方重庆北碚的一处居所。当时的文人有许多都在陪都重庆、上海以及香港等地,再有就是到了革命圣地延安,或者是在去延安的路上,萧军、丁玲都是后者。梁实秋是浙江人,重庆的潮湿想必是适应的,但估计是吃不了辣,因为在这本集子里尚未看到关于火锅的文字。可以说,自1920年代的文学革命和文学论战后,大多数文人都为了所谓“主义”争得不可开交,成了“重利轻别离”之辈,这里的“利”指的是政治权力。梁实秋更重别离,《浮生若梦》里不少追忆友人亲人的文字,大多写得深情款款。不知为何,读《想我的母亲》,我竟不禁将其与归有光的《项脊轩志》以及沈复的《浮生六记》勾连了起来,述及童年时代母亲对自己的爱,梁实秋着墨拿捏极为到位,所写之事,无不让人动容,也无一件不让人想到自己的父母不仅如此,更多的是一种物是人非、生死两隔之感,在此意义上,梁实秋的散文的确在最大程度上继承了明清小品的余脉。

  梁实秋写过一篇《浮生如梦》,想必许多文青的QQ签名抑或微信昵称都是与之类似的文字,但读完这本集子,才让人真正对这几个字有了新的感悟。这也是将此散文集定名为此原因吧。

  《浮生如梦》读后感(四):大师笔下的人生

  大师的作品我们读过不少,上学时诸如老舍的《猫》、《济南的冬天》……又比如朱自清的《背影》,再比如叶圣陶的《爬山虎的脚》、《荷花》,散文给了我们生活增添了许多温润味道。上学的时候,还曾在老师课时埋头抄写课文,只因觉得那些文字在美。散文的魅力,就在于能将生活中常见小事,说出味道来,让你随意翻开一页,都欲罢不能,能将平平淡淡日子过成诗一般。

  工作后生活渐渐忙碌,上班、带娃、自我提升,一个普通人深陷在生活的漩涡里,抖音、微信公众号铺天盖地信息让你很难去觉察生活的味道。各式各样的人生赢家成功公式让我们变得愈发焦虑,被日子的车轮辗压着,已经没有力气去拨弄身边的细节。好在总有一些人在努力留住观察生活的能力,将大师们笔下的生活重新展现在我们面前。翻开《浮生如梦》,平日里因忙碌的生活而浮躁的心也随着阅读的深入渐渐平静下来。

  浮生如梦,书如其名,全书恰如其分地表达着作者梁实秋对生活的探索之心。从居住的雅舍到玩麻将,从下棋写字到旅行,那时候人们的生活也在梁实秋的笔下鲜活起来。

梁实秋 ,原名梁治华,字实秋。祖籍浙江杭县,1903年1月6日出生于北京内务部街20号,一看这地方就知道梁家是有些背景的。笔名子佳、秋郎、程淑等。算起来,梁实秋家境殷实,他的父亲梁咸熙是清朝秀才,同文馆英文班第一班学生,当时在北京做官。作为父亲特别器重的儿子,他在1923年8月赴美留学,不负重望取得哈佛大学文学硕士学位。从他文中所谈的一些生活也能看出,梁实秋在北京的生活,在普通人之上,不为生活所累,才能写出在文坛留名的作品来。他的作品也很有意思,既谈生活小事,也谈价值观,作为一个接受西方教育的学者,他的古文运用也是十分流畅的。

  《浮生如梦》全书分为三大模块,分别是《生活·悠然见南山》、《社交·往来无白丁》和《饮食·但爱鲈鱼美》。谈论的都是生活中的细节,比如《厨房》、《喝茶》、《酸梅汤与糖葫芦》、《童年生活》、《中年》、《老年》等等,初看标题平淡无奇,完全不似如今文章的标题,一个赛一个夺人眼球语不惊人死不休款,但细细读下来特别有意思

  比如他写《我的暑假是怎样过的》:“时英文作文教师喜欢出的作文题目之一,便是“我的暑假是怎样过的”。记得当时抓耳挠腮,搜索枯肠,窘困万状,但仍不能不凑出几百字塞责交卷。小孩子的暑假还有什么新鲜的过法?总不外吃喝玩乐。”看完宛尔一笑,原来近百年前的学生也逃不过这样一个枯燥的题目,近百年的前的学生暑假也一样过得“胸无大志”呀。不过可能因为梁实秋实境优越,才能让他在战火纷飞的年代,也能过着一如既往安稳生活。

  再比如梁实秋谈《代沟》:“代沟是翻译过来的一个比较新的名词,但这个东西是我们古已有之的。自从人有老少之分,老一代与少一代之间就有一道沟,可能是难以飞渡的深沟天堑,也可能是一步迈过的小渎阴沟,总之是其间有个界限。沟这边的人看沟那边的人不顺眼,沟那边的人看沟这边的人不像话,也许吹胡子瞪眼,也许拍桌子卷袖子,也许口出恶声,也许真个的闹出命案,看双方的气质和修养而定。”还真是那么回事,代沟这事并不在我们这代人中才有,是自古已有的。只是现在代沟更多的在家庭伦理剧里的鸡飞狗跳、微信公众号文章上最直白的网络语言体现,而当时则是用更风趣的文字来表达。读起来十分有意思。

  梁实秋有一篇很著名的文章《骂人的艺术》,讲到“但是,骂人是一种高深的学问,不是人人都可以随便试的。有因为骂人挨嘴巴的,有因为骂人吃官司的,有因为骂人反被人骂的,这都是不会骂人的缘故。今以研究所得,公诸同好,或可为骂人时之一助乎?”,还用一到十的十个小标题描述了骂人时的技术要点和思维逻辑,如今再也没见到这样有意思的、逻辑缜密又文笔精练的文章了。

《浮生如梦》里的配图,是我国国画大师齐白石作品,一共精选了32幅。齐白石的画笔墨雄浑滋,色彩浓艳明快,造型简练生动,意境淳厚朴实。这与梁实秋的文字相映成趣。两位大师生活时代相近,编者选取齐白石大师的画,也正是因为画里就有梁实秋的文章,两位大师在艺术的世界里遥相呼应

  浮生如梦,文学大师的作品里字里行间都写着“雅趣”二字,而他本人也用一生在践行这两个字,全书共58篇散文,在不经意间温润你我的心。

  《浮生如梦》读后感(五):想知道梁实秋先生的朋友圈长什么样吗?打开《浮生如梦》一探究竟

  梁实秋先生我想大家并不陌生,他是中国著名的散文家、学者、文学批评家、翻译家。华人世界第一个研究莎士比亚的权威,被誉为“一代文宗”。他的散文平实简练,质朴幽默,平淡之处见奇崛,以幽默闲适的风格,讲出一针见血的哲理真知,值得一读再读。

  昨日拿到梁先生的书《浮生如梦》,翻开第一页就被吸引了。齐白石老人的画与梁先生的文字完美的结合,展示了先生的思想与生活态度。正如现在很火的朋友圈个人品牌打造,图文组合,展现个人魅力和个人名牌。

  打开书,就呈现出这般独特的写作形式,让我对这本书的好感有加深了几分。看完书的第一部分对梁先生的介绍的图文,我已被梁先生的个人魅力所吸引。正如你加了一个新朋友的微信,首先打开他的朋友圈,了解一下他是怎样一个人。而本书的结构,正是按照现代人社交的这种逻辑,通过文字和图片来传达自己的生活态度、生活状况,让我对作者有了一个很好的了解,这比干巴巴的作者简介有趣生动多了。

  最近学习新媒体,对朋友圈颇有研究,梁先生若是在今日,一定是朋友圈运营高手。他的文字不仅描述了他的思想,还写他的生活、他的社交观、美食、对人生的感悟。这是一个好的朋友圈该具备的元素。

  想知道梁实秋先生的朋友圈长什么样吗?打开《浮生如梦》一探究竟:

  一、梁先生的生活观

  1、散步

  他在《散步》一文中写道:“我从前沿着淡水河边,走到萤桥,现在顺着一条马路,走到土桥,天天如是,仍然觉得目不暇接。朝露未干时,有蚯蚓,大蜗牛,在路边蠕动,没有人伤害它们,在这时候这些小小的生物可以和我们和平共处。也常见有被碾毙的田鸡野鼠横尸路上,令人触目惊心,生死无常。河边蹲锯着三三两两浣衣女,态度并不清闲,她们的背上兜着垂头瞌睡的小孩子。田畦间伫立着几个庄稼汉,大概是刚拔完萝卜摘过菜。是农家苦,还是农家乐,不太好说。就是从巷弄里面穿行,无意中听到人家里的喁喁絮语,有时也能令人忍俊不禁。”

  他在散步中的这种闲散自由的状态让人心生羡慕,这些场景在他的文字下变得栩栩如生,仿若就在眼前。一个人是否幸福,体现在他对这个世界的观察之细。他能看到被一般人忽视的这些生活场景,而正是这些生活场景组成了生活。现代人太过浮躁,往往不能体察身边的这种生活小细节。

  2、旅行

  他对旅行的看法更是独特,他在《旅行》中写道“旅行是一种逃避——逃避人间的丑恶。”是啊,现在想想,有时候我们去旅行不就是为了逃避生活的压力,想要暂时告别这个丑陋的人间嘛。

  他对旅友的选择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客厅里的好朋友不见得即是旅行的好伴侣,理想的伴侣须具备许多条件,不能太脏,也不能有洁癖,不能太洁癖也不能太话痨。要有说有笑,有静有动。这样的伴侣可遇不可求。看完这个旅友选择的标准,我应该会选择一次独自一人去旅行。去感受一下一个人旅行的愉悦,可以不顾忌别人,随心所欲的做自己,在旅行中遇见自己。

  二、梁先生的社交观

  看完梁先生的社交观,我受益匪浅。也值得我们反思。

  1、谦让

  他说“谦让仿佛是一种美德,但若想在眼前的实际生活里寻一个具体的例证确不容易。”是啊,回想生活中的种种,有多少人是真心谦让的,在酒席间,大家对座位的谦让,在我看来也是一种不必要的谦让,吃饭的时候并不会因为你坐在哪个位置而影响你吃饭,这往往是一种等级阶层的区别,而并非是真正的谦让。而在公交车上的这种谦让的品德又变得罕见。

  因而有了先生的这一看法:“一般人处事的一个道理:可以无需让的时候,则无妨谦让一番,于人无利,于己无损;在该让的时候,则不谦让,以免损己;在应该不让的时候,则必定谦让,于己有利,于人无损”。这是我们值得思考的问题。

  2、请客

  梁先生在书中提到,由经手人员报销的宴会,只能算是一种病狂或是罪孽。

  这让我想起我的一位领导,她是我很敬重和佩服的一位领导。她现在虽已不再带领我们,但她的德行一直是我前行路上的指南。她这个人接受别人的帮助必要用行动来回报,她不会因为你是她的下属,而觉得你的所做的事就是理所当然。

  请客是她常有的事,平日加班,她就会买一些小甜点给大家,逢年过节,总想为我们想点节目或送点应景的小礼物。出去旅行也会给我们带点手信,年末聚餐她也总是自掏腰包请我们吃饭,有人建议她可报销,但她会觉得不好意思,她觉得这样就成了工作性质,原本是想让大家开心,聊点工作之外的事,交流一下彼此的想法,并非要把它当成工作,不然也就失去了请客的意义。

  三、梁先生的美食观

  梁先生对“馋”的解读:“人之最馋的时候是在想吃一样东西而又不可得的那一段期间。”“人之犯馋,是在温饱之余,眼看着、回想起或是谈论到某一美味,喉头像是有馋虫搔抓作痒,只好干咽唾沫。”

  你有没有对哪一种食物会有这种馋相?我对安徽芜湖的衢记老鸭汤有这种感觉,到现在想起来还会流口水。老鸦肥而不腻,汤汁清口鲜美,搭配当地的锅巴真是人间美味。当时正是怀孕5个月,我为了吃到这正宗的老鸭汤,驱车一小时跑了50公里路解馋。

  四、梁先生的人生观

  他在《退休》中写道:理想的退休生活就是真正的退休,完全摆脱赖以糊口的职务,做自己衷心所愿意做的事。我想我的退休生活应该也是这样,做真正喜欢的事情,而不用担心生存问题。按自己的本心去写作、去画画,而不是为了迎合大众的口味,写一些大家喜欢看的。

  《浮生如梦》一书收纳了梁实秋先生58篇散文和齐白石老人32幅传世名画,图文合璧,完美的诠释了梁实秋先生的朋友圈。昨夜,我忍不住绘制了梁先生的朋友圈。

  《浮生如梦》读后感(六):有心人,生活处处皆学问

  时光匆匆,暮然回首,人生不过梦一场。有些人,糊里糊涂过完一生,走到生命的尽头才发觉枉此一生。而有些人,且行且珍惜,认真过好每一寸时光。就比如梁实秋大师,即便是简单的吃喝拉撒睡,在他眼里,也是颇有学问。而这些学问,在大师的文章《浮生如梦》里,变得通俗易懂。

  《浮生如梦》的作者梁实秋。梁实秋,原名梁治华,字实秋,中国著名散文家、学者、文学批评家、翻译家。华人世界第一个研究莎士比亚的权威,被誉为“一代宗师”。

  《浮生如梦》共收录的58篇经典散文。开头部分,是齐白石的字画,总共三十二幅,每一幅都特别生动有趣,笔画简练,内涵丰富。每一幅画配上注解,配上几句梁实秋的经典语句,品读起来意味深长。结合齐白石的画看梁实秋的文章,另有一番风味,好画配好文,给文章增色不少。

  《浮生如梦》的内容由四部分组成,一、生活.悠然见南山。二、社交.往来无白丁。三、饮食.但爱鲈鱼美。四、人生.浮生如梦。

  第一部分,关于生活,收录了《雅舍》《读书》《麻将》《下棋》等描写日常的散文,字里行间感受到作者的随意而安、知足常乐和幽默风趣。就比如在《读书》篇中,作者说如果图书都能做成“显微胶片”纳入腹中,或者放映在脑子里,则书房就成为不必要了。在《麻将》篇中,作者不会打麻将自称“四窍已通其三”的人物——一窍不通。

  第二部分,关于社交,收录了《谦让》《送礼》《为什么不说实话》《谈话的艺术》《谈友谊》等篇目,主要写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相处,社交处处都充满学问,无论是送礼还是谈话亦或是骂人,都有学问。以送礼为例,如果生日时个个都送蛋糕,那过生日的主人还得发愁如何处理收来的蛋糕。如果是送一件贵重物品,但是小房间却容不下,也是件烦恼的事。礼物如果送得不对,礼物就成为收礼者的负担。所以梁实秋大师说,送礼,应该投其所好。

  关于人与与之间的交往,梁实秋在《旁若无人》中引用了叔本华的寓言,让人们时刻提醒自己:这世上除了自己还有别人,人形的豪猪既不止我一个,最好是把自己大大小小的刺毛收敛一下,不必像孔雀开屏似的把自己的刺毛都尽量地伸张。

  第三部分,关于饮食。收录了《馋》《吃相》《饮酒》《豆汁儿》等17篇散文,这么大篇幅来写关于吃的,足见梁老对吃的偏好,放到选择也可以称得上一个“吃货”。

  第四部分,关于人生。此部分共收录了《记得当时年纪小》《童年生活》《中年》《老年》《想我的母亲》等10篇小散文。梁实秋从年幼写到退休,书写着对人生的感悟。生老病死本是自然规律,但是真的到了中年、老年的时候,心中还是免不了怅然。而人,在合适的年龄做合适的事,就是好的状态。

  梁老喜欢用典,《浮生如梦》收录的篇目很多都引经据典,这些经典都有注释,细看注释部分也有不少收获。

  《浮生如梦》写的都是生活日常之事,每一篇章就如同一个个小故事一样具有吸引力,看完能了解一些以前不曾了解的某些地方的风土人情。而作者幽默风趣的表达,则让人读来轻松愉快、妙趣横生,越品越有味。

  整本书字里行间透露出作者对生活的热爱,行文之间流露的真情,更让人倍感亲切。最显文化底蕴的是,梁老将大道理寓于小事之中,处处透着处世的大智慧,处处藏着生活的大学问。

  锋芒毕露的人,读读《浮生如梦》,会让你学到一些待人处事的圆融之道,人际关系也会变得更加融洽一些。

  《浮生如梦》读后感(七):编者序:浮生若梦,我付出的却是真情

  1986年,梁实秋先生花了30年功夫呕心沥血完成的译著《莎士比亚全集》终于上市了。在庆功会上,人们连连向梁先生道贺,岂料他看似傲娇实则自嘲地说:“要翻译《莎士比亚全集》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第一,他必须没学问,如果有学问,他就去做研究啦;第二,他必须不是天才,如果是天才,他就去写小说、诗和戏剧了;第三,他必须活得相当久,否则就无法翻译完。很侥幸,这三个条件我都具备,所以我才完成了这部巨著的翻译工作。”梁先生居功不骄,朴实的言语中裹挟着几分令人惊艳的幽默,引来了满堂的笑声和掌声。

  梁实秋,原名梁治华,字实秋,1903年1月6日出生于北京。中国现当代著名的散文家、学者、文学批评家、翻译家,国内第一个研究莎士比亚的权威,更是一位学贯中西的文章大家。他一生笔耕不辍,为我们留下了两千多万字的著作,可谓惊人

《浮生如梦》插图

  梁实秋先生既有扎实的传统国学基础,又具备高超的西方文学造诣,他将欧美文学的率直、严密,汉文学的古朴、凝练,北京方言的亲切、平白、风趣,一起熔炼于笔端,铸就出一种具有鲜活生命力的文字风格。他的散文,多从生活中的细微处着眼,充满着随缘任运的禅学智慧,通俗中更见通透,直指人心,俯拾即是的幽默常常令读者捧读之余,忍俊不禁。

  有人评价说,梁先生的幽默,自然内敛而中正平和。比如:他称打麻将为“上肢运动”、“蛙式游泳”;形容女人多变,“即便是一个小小的别针位置也常变,午前在领扣上,午后就许移到了头发上”、“外国女人的帽子,可以是一根鸡毛,可以是半只铁锅,或者是一个畚箕”;他在《骂人的艺术》中,提及种种“骂法”,但“别人若有某种短处,而在下也正有同病,那么你在骂他的时候,只得割爱”;又比如:有人在影剧院看电影时,常旁若无人地抖动大腿,对这种不守公德的现象,梁实秋写道:“忽然觉得身下坐着的椅子颤动起来,颤动之快慢急徐,恰好令你觉得他讨厌。左右探察震源,忽然又不颤动了。在你刚收起心来继续看电影的时候,颤动又来了。”把如此幽默风趣、毫不居高临下的戏谑,以君子谦谦、温情款款的姿态娓娓道来,尤其引人捧腹。不得不说,这位饮誉四海、学贯中西的大师,对生活有着敏锐而深刻的洞察。

《浮生如梦》内外封面

  这本《浮生如梦》,正是基于梁先生对世间万象的深刻洞察和精准评说,架构而出的阅读谱系。他的幽默,是看透了俗世的小奸小恶,依然保持人性美好纯良的豁达,是随缘喜乐、不宠无惊的从容,更是对人间美好挚爱不舍,一往情深的觉悟。“浮生如梦,我付出的却是真情”,编者在梁先生浩如烟海的文字世界里,拾贝撷英,力求在生活、社交、饮食、人生四方面梳理出一条潜在的文化脉络,以原汁原味的梁氏幽默和通透朴厚的处世深情,打通当代读者的生存焦虑,激发正知正见,体验幸福人生。

  梁先生说,“花看半开,酒饮微醺”的趣味,才是最令人低徊的境界。愿在这如梦的浮世中,有缘打开这本书的读者朋友,亦能在梁先生的文字漪澜里,不觉莞尔似花半开,会心有得如酒微醺。

  午歌

  2018年5月于宁波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浮生如梦》经典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