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伤痕读后感10篇
日期:2018-08-28 04:21:01 作者:文章吧 阅读:

伤痕读后感10篇

  《伤痕》是一本由李昆武著作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263,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伤痕》读后感(一):永远也不应该忘记的《伤痕》

  永远也不应该忘记的《伤痕》

  看过了李坤武的《从小李到老李》三册,感觉过瘾漫画就是这样,厚厚的一本,一会就看完了,书中提到李坤武还有两本书,将要在法国出版,一本叫《云中的铁路》一本叫《春芽》,赶紧上当当搜索一下,看看出版了没有,没找到这两本书,却发现了《伤痕》,正好京东有活动,算下来才三折,赶紧买了。

  书一个多小时就看完了,看得心理复杂,书真的不错,讲的是一个真实故事作者画完了《从小李到老李》之后,一次爱人让他别总关在家里画画,出门去转转,他想和老伴一起去湖边,可是爱人还有一大堆家务,爱人就让他自己古玩市场去看看。这是老李的习惯,每周都去古玩市场,我也有这个习惯,以前有一段时间也是每周都去,这一段时间去得少了。

  没想到老伴的一句话,成了这本书的缘起,老李到了古玩市场,忽然听到一阵争吵声,一个买家一个卖家不仅争吵,而且还打了起来,等到被大家拉开以后,小老板老七嘴里还嘟嘟囔囔的,说什么爱国主义的国宝什么的。老李挺好奇的,和老七聊了几句,老七看老李也是个文化人,就把他带到了自己的店里,拿出了他说的宝贝,原来是一幅图,一幅日本人画的侵略中国游戏棋,叫做双六,其实就是中国古代的双陆,棋盘很大,有一张桌子大小,里面每个格子里都画的是侵略中国的过程事件。老李感觉很震惊,想要买下来,老七要两万,老李只能出两千,买不起,可是老七竟然让老李拿走,让他去看三天,也不要押金,就那么拿走,送回来的时候每天按照八十块钱,给二百四就可以了。

  老李拿走了图,带到编辑部,复印下来,翻译过来,原来是甲午年间日本人制作的游戏棋,日本人把侵华战争当作了一场游戏。三天后,老李原物送回,还给了两百八十元,可是老七只收二百,争来争去的,老李告诉老七,自己复印了这张图,而且还复印了好几张,老七看老李很实在,还告诉了老李,说自己的师傅家中还有一批日本人拍的照片,非常多几千张。老李感兴趣了,不过知道自己买不起,老七决定带老李去看看,买上好烟好酒,带上照相机准备翻拍下来。

  老七的师傅把自己的房子卖了,买下的这写照片,现在住在城中村的顶楼,好像是鸽子窝的小房子里,身体不好穷困潦倒,可是却守着这批照片,不卖,怕流失到日本人的手里。

  老七拿出来了照片,原来是日本人出版的全套侵华战争杂志,就是战争纪实,实在是太多了,从早上到晚上,都没拍完,老李累坏了。老李让会日语的编辑,整理这些图片,整理了一个月,才初见眉目。整理好的内容,在这本漫画中都有所展示,这本漫画,里面夹杂了大量的照片,让我们看到了在日本人眼中的这场战争到底是什么样。其中故事的高潮是在照片中发现了当年轰炸昆明的照片和记录,而老李的岳父一家就是在这次轰炸的亲历者,在这次轰炸中,岳父一家失去了三位亲人,岳父也失去了一条腿!

  这些照片真的很珍贵!当老李整理好这些图片以后,消息也传了出去,当老李想要再去寻找老七,和他的师傅的时候,却发现老七已经把店盘给了别人,老七的师傅住的城中村已经动迁了。

  《伤痕》读后感(二):忘却不了的伤痕

  《伤痕》这本书看起来并不像其他书写日军侵华史的图书那么沉重,这有两个原因,一是它是漫画题材,这非常少见,而且还穿插着作者发现照片的奇妙遭遇,第二则是因为它所披露的照片更多的选自朝日新闻社发行的《支那事变画报》。

  这些战事照片有行军作战图,有行军中的士兵,有登上长城乌麻麻的日本兵(就是封面那张),有画满了墙的抗战口号解放宣传漫画,唯独没有任何屠杀的画面,反而还有两张透露着诡异的日本军人对着战亡的中国军人肃穆致敬的照片,我感觉是这张图并不像作者在书中解读的那样,说虽为敌手,但表达的是军人之间对牺牲精神的钦佩与敬意实际上是对日本本国人民所做的公关美军侵略阿富汗也不敢在国内的媒体上堂而皇之的刊登他们虐囚的照片吧,何况这都是血淋淋的杀人事件。

  就像成本华那张照片。这张照片很多网民都不陌生,在07年的时候就在网上特别火,所以也有人去把那段史实挖了出来,那个挽着臂、一脸轻蔑的女战士之后遭遇了什么,在日本人的随军报道完全没有下文,但几十年之后,真相却在一个叫山下弘一的退役日本兵的口中全部显露。

  1938年初,他所在的日军中队进入安徽和县,遭到中国人武装抵抗。后来,他们抓住了抵抗的一些中国人,其中一名是个很漂亮的中国妇女,就是成本华。

  鬼子把成本华连同其他参与抵抗的中国人关押起来(书中的战俘照片正是这段历史)。然后,鬼子们轮奸了成本华。山下弘一、小林勇也参与了这次野兽般的强暴。几天后,鬼子要撤退,他们再次集体强奸了成本华,并把抓住的中国人全部刺杀、枪杀。在枪杀、刺杀中国人时,鬼子把成本华捆绑着,带到现场,让成本华观看他们的杀人表演。杀完几十名中国人后,鬼子们累了,找来几个板凳,靠在和县古老城墙脚下休息。惨淡的阳光照着斑驳的城墙,照着狞笑着的鬼子,照着地上血淋淋的尸体阴森恐怖。鬼子解开成本华身上的绳索,让随军的日本记者给成本华拍照。成本华轻轻活动一下被绑得发麻的双臂,然后,理一理凌乱头发,面朝太阳双手交叉抱在胸前,轻蔑地微笑着从容面对死亡。拍完照,几个鬼子发疯般地把刺刀插进了成本华的身体。(这段摘自http://bbs.tiexue.net/post_1949584_1.html,一篇写成本华的文章,有兴趣的可以看看)

  写在南京大屠杀纪念日前一天。

  《伤痕》读后感(三):故事三星爱国心一星,苦心一星,我给五星

  不能完全说是一本漫画,三分之二都是拍的照片,而且是拍的杂志上刊登的照片。虽然说勿忘国耻,铭记国难是非重要的,但是通过这样简单的以拍照代替故事讲述方式创作,稍微让我有点失望(本来是奔着看看李昆武老师的有一部大作而来的,小李到老李的确不错)。

  顺便普及一下知识,李昆武老师在书中大量采用的照片,其实来源于一本日方杂志,李老师认为这些杂志和照片非常罕见可能会永不见天日必须要拿出来展示,实际未必,杂志叫《支那事变画报》,印量还是相对比较多的,全套一共101本,如果没有记错的话,市价大概全套收集在1万到2万之间。很多古籍市场、文化街、淘宝街、网店、孔夫子都有零星或全套出售,单本买的话几十到一百多不等。

  全书故事三星,为了李老师的爱国之心多加一星,为了李老师希望大家勿忘国耻希望新一代能够看到这些东西的苦心再加一星,五星。

  整本书最后一页让我非常感慨,李老师回去找老七,不见了,老七的师傅也不见了,城中村拆迁了,古玩店也转让了,自然作品和照片也无处可寻了,李老师站在一片白茫茫中,不知走往何处。我们都明白,意欲所指。

  《伤痕》读后感(四):终究落到生活

  先摘书前的书摘记忆是有力量的。有些记忆最终变成智慧,可使我们免于愚蠢偏见凶残懦弱,可使我们免于施暴,也可免于受难。这是很多矢志不忘战争的理由,也是另一些人千方百计想要抹去记忆的原因。

  读此书如旅行。

  最初,跟着和我们一样普通的作者,看他的生活,和我们的一样琐碎,琐碎的日常和琐碎的小幸福。起篇寡淡,在地摊讨价还价,一边偷印地图一边磊落地承认,看个照片还写得像惊险故事,家庭成员时分散刚被集中起来的注意力……终于,《支那征伐双六》的地图出现,日方在中国战时的摄影出现。

  于是,跟着这本书,一起读图。

  我用我的视角来讲:小时候接受爱国主义电影教育里,我的眼睛指挥官一起,运筹帷幄纵横捭阖谈吐敌军灰飞烟灭,挽我中华于悬鼎狂澜。书里的《支那事变画报》的作战地图上,我看见北平,图的重心下沉,有丰台、旧宫、大红门,我的神经陡然紧张起来——那是我家,有我的房子,我的床,我的书柜,我的暖气……然后是日军进城的图片,有石家庄——去过,大同——去过,太原——去过,济南——去过……图片上,宪兵把守,北平地方维持会设在丰泽园,好耳熟,百度一下,在前门,一定路过。情绪复又舒缓,抗战标语反抗战标语,俘虏和被俘,日军年青人在行军、在读报、在看家书、在火化死者、带着骨灰赶路,……他们画报里的照片并不残酷,即使南京大屠杀,使用也仅是战后战场的照片,没有人,只有残余,因着他们要用这画报动员国内,动员国内的捐出自己的亲人,捐出自己的财物。直到日军轰炸昆明一段,引入作者个人的故事,被炸死三位亲人和炸掉一条腿的岳父的故事,瞬间点燃人的恐惧仇恨

  看图的时候想到很多,比如《一九四二》里飞机轰炸下平民军队的躲避和遇难,比如《三联生活周刊》曾经一期封面报道的一句话:第一代国家领导人最大的理想,就是民族解放,国家富强

  写乱了。

  我想说,我的爱国,只能缘于我的生活,我不曾付出努力营造生活,我便不切肤知道守卫它的决心,我不曾以各种形式走过某些地方它便 与我没有相关;我的眼睛,其实被限定跟着述者的眼睛,你若只让我看运筹帷幄之中,我便以为自己亦是大将豪情风范,你若只让我看高高在上的飞机,我便只晓得这新武器漂不漂亮,你若让我的眼睛跟着难民在轰炸和扫射下躲避,我才知道,其实我只是一个平民。

  我想说,顺理成章背后可能藏着惊心动魄。比如那个时代支农、下乡节衣缩食支持国家工业建设和人民军队建设,背后有一个共同的理想:民族独立,国家富强。比如散落的书里的,义肢被拆,因为文革里被怀疑“藏着敌特电台”,比如城中村拆迁,老人和他的照片一起消失,想来是前几年仇和主政时期一项大手笔背后的个人悲欢

  国家太大。大到有时候忘记和我们的生活惜惜相关。借《人民日报》评论部编辑前段时间转引的另一个人的格外出名的一句话:无论中国怎样,请记得:你所站立的地方,就是你的中国;你怎么样,中国便怎么样;你是什么,中国便是什么;你有光明,中国便不会黑暗

  比单讲抗战的记忆有力量。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伤痕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