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拿破仑传读后感10篇
日期:2022-04-07 03:32:14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拿破仑传读后感10篇

  《拿破仑传》是一本由埃米尔•路德维希著作,中华书局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51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拿破仑传》读后感(一):伟大的凡人——《拿破仑传》

  梁启超在为李鸿章作传的时候,把英雄人物分为造时势的英雄和时势所造的英雄两类,并认为李鸿章属于后者。那么,拿破仑就必然属于前者了。

  但伟人也是人。

  沙皇说有他在的地方总能出现奇迹,但他却不能在每个地方都出现。所以虽然他打了一个又一个胜仗,但他却不能,也没有其他人能帮助他长久的维持胜利的局面。当他年岁渐长,病痛越来越重的时候,他也会像一个平凡人一样衰老,不能每次都带来奇迹,才会有后来的莫斯科、莱比锡和滑铁卢。

  他思虑敏捷、精力过人,但也不可能一手抓住所有的事情,所以当他掌权后,就算明知道富歇之流阴险狡诈、没安好心,也只能将重要部门交给他们,也许他认为他能够掌控他们,但事实证明,这些豺狼和狐狸是掌控不了的。

  他是一个科西嘉破落贵族的后代,旧贵族是根本瞧不起他的,所以对他这样的人能够骑在他们头上,甚至剥夺了他们的贵族身份,恨得咬牙切齿,千方百计阻挠,传统势力太强大,拿破仑不可能在短时间之内战胜它。事实上,要直到很多年后,在共和与君主制来回争夺多次后,法国才真正完成了推翻旧制度建立新制度的目标。

  也因为他是一个科西嘉人,他身上有着根深蒂固的科西嘉人的家族传统,他没法摆脱家庭观念的束缚,要为每一个家庭成员作出他认为合适的安排,谆谆教诲他们,又宽容和放纵他们,而他们却并没有为他带来任何益处,反而是不停的捅娄子、拖后腿。并且他们认为这一切都是天经地义,而不会觉得自己有什么不对,于是就像一个中国的古老家庭一样,拿破仑就是那个任劳任怨的父亲,而他的兄弟和妹妹们,就是那些不孝之子,最终,这个大家庭也只能走向灭亡。

  拿破仑充在感情上很单纯,他总是以极大的热情去表达他的感情,并且总以为对方也会抱有与他同样的热情,但实际上他的热情所换来的只有无数的欺骗与背叛。看到他写给他的两位皇后、兄弟和妹妹们的那些真诚而又感情炽烈的信的时候,仿佛可以看到收信的人读信之后随手一扔的样子和他们脸上不屑和鄙夷的神情,使人不禁想,这个人真可怜。

  《拿破仑传》读后感(二):做一颗彗星,燃烧自己,照亮地球《拿破仑传》

  这本德国人EmilLudvig写的拿破仑传记据说是拿破仑传的经典版本,国内几个不同译本都以此为原本。作者写过很多知名人物的传记,文笔应该很棒,我看的这个版本是从德文直接翻译的。

  全书519页,分岛、溪、江、海、岩5章,按时间顺序介绍了拿破仑的幼年、崛起、称帝、退位及卷土重来和最后的圣赫勒拿岛的日子。关于对拿破仑的分析和一生总结,在最后的一章《岩》部分较多,非常精辟,值得反复阅读。

  所有看这本传记的人都会发现它不同于一般的人物传记,即有关英雄内心描写很多,而史实性的记载篇幅非常少。很多地方是不错的文学创作。这种体裁是不错的创新,而且难度应该非常的大,因为这需要对人物心理进行揣摩和再创作,不过想详尽了解历史的人可能要参考书后的年表。另外,可惜的是未对拿破仑的致胜战术与因素进行细致分析。

  一些摘录:

  “只有强才是善的,弱意味着恶。”

  “伟大的目标只有通过谨慎和智谋才能达到。从胜利到失败只有一步之遥。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对重大事件起决定作用的往往只是些细枝末节。”

  “一开始就知道自己要去向何方的人,往往走不远。”

  根本停不下来:“像我这个白手起家的布衣,焉能有片刻的停顿?我这样的人被迫不断地往上攀登,攀登,一旦中止攀登,将注定要毁灭?”

  “幸运之神有如娼妓。”

  “如果无法在世间留下一丝存在的痕迹,那不如永不出生。”

  “对于我这样的人来说,一百万人的性命不过是一粒尘埃。”

  他喜欢骂人,因为“通过他们的反应,我能摸清他们的灵魂。”

  “从伟大到可笑只有一步之遥。”

  “我的一生都在用双肩背负着世界。这项工作实在有点累人。”

  “一个帝王如果被民众称为好人,他的统治就是失败的。”

  “我没有时间象其他人那样为爱情而烦恼。。。人类的所有行为均出自两种动机:趋利和避害。相信我,爱情既愚蠢又盲目。。。多愁善感那是女人的事!男人们应该心如铁石,意志坚定,否则就不要搞战争和政治。”

  对其生前身后名的关注让拿破仑极其重视宣传的重要性,拉拢文人与科学家。

  拿破仑给世界留下了什么?《拿破仑法典》至今仍在法国被施行;荣誉军团;教育制度;欧盟;“天鹅绒手套里的铁拳”;照亮全世界无数热血青年的光辉梦想,一个毕生都在不断超越的伟大榜样(这本书对理解法国人有很大的好处)。这也是个终生忠于欧洲的人,如果他晚年去了美国会如何?

  拿破仑年轻时看过什么书?读书无用论

  拿破仑一生爱读书。年轻时爱读;30岁当了法国一把手、忙于带兵打仗、治理国家,可能读书时间少了;被流放以后在非常艰苦的圣赫勒拿岛上建了个几千本书的图书馆。他出身在科西嘉岛的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因为幼时贫穷,他在军校倍受冷眼,自尊心很强的他把时间花在了读书上(插一句,贵族出身,童年没落,这样的经历你联想到了谁?):古希腊的哲学、普鲁塔克的《名人传》等等,都让他对古代的英雄憧憬不已,发誓要在历史上留下自己的痕迹,象一颗彗星一样,燃烧自己,照亮全世界。偏偏这又是一个杰出的头脑,有着常人难以想象的智商,因此,他读的地理、历史书籍,让他对日后将要征服的欧洲国家有了充分的了解;数学(他是法兰西学院院士、证明了拿破仑三角形)、法律、哲学为他日后的统治欧洲做好了准备,然而,他读的那些亚历山大、恺撒的充满浪漫主义的事迹与命运,给他留下了深深的烙印,跟他以后短短20年内就把欧洲搞了个底朝天的耀世辉煌与悲剧性的坠落应该有很大关系。读书,是多么有害啊!

  以下是书中对他的年少发奋读书时的记录。那年他16岁:

  各种书籍都在发出呐喊。阅读就像呼吸一样不必付钱。在读完了租书店里的书后,他还可以偶尔用省下的两个法郎买本新书。虽然隔壁房间打台球的声音很烦人,因为他住在一家咖啡馆里,但搬家比这更烦人。在生活习惯方面他比较保守,不喜欢变化。

  我们是否已经听到,他在囚禁他和他那非凡想象的黑暗洞穴里,咣当咣当地试图挣脱锁链?我们是否看到他一脸苍白,以仇恨的目光瞪着军中那些春风得意的好色之徒?

  《拿破仑传》读后感(三):孤独和不凡,都是拿破仑与命运的交易

  快陪他到终点时抑制不住大哭。

  中华书局这本译作507页,507页的篇幅就写满了一个伟人从生到死的人生旅程啊。

  也许正是这些普通和特别矛盾的完美融合成就了他吧。也注定了极为不凡又极为孤独的一生。

  他人生最后的六年时光被困在圣赫勒拿岛里,一个贫瘠又荒凉的孤岛。这个孤岛恰好是他最后的写照:甚至失去了妻子的忠贞和儿子的养育权利,失去了几乎所有忠心的陪伴,好像所有辉煌都是300年前的事情,他太委屈,也太孤独了。

  不过想起来,孤独早已不是最后的事情,从他追求的伊始他早就如是,命运豪赠他的天赋令他无幸脱离孤独,因而兄弟姐妹不曾理解他,战友臣下不断背叛他,这些都是,都是他应当为了“历史要他去做”所付出的代价啊。因而他死后,法国铭记了他,历史也铭记了他,这是他用一生孤独与命运作出的交易。

  听说他死时平和而安详,想必他精明的头脑也认为,这是公平而合理的交易吧。

  《拿破仑传》读后感(四):歷史的締造者和記錄者

  歷史的締造者、紀錄者。他不僅依靠自己的能力追求個人理想,同時傳中也處處透露出他刻意要讓自己名垂青史的意圖,比如他經常跟藝術、文學和媒體等人士交流,去前線也帶著他們,極力拉攏他們,時時考慮自己的榮譽以及後人會如何評價,在聖赫勒拿島通過自己的口述糾正自己的歷史。當然,這種刻意缺並不讓我感到反感。所以他是在創造歷史而且他自己對此也非常清楚,他大量的書信以及行軍作戰紀錄都是歷史的第一手資料,所以他也正是這段歷史的紀錄者。

  機遇與能力。法國大革命給了拿破侖機遇,同時拿破侖也在為自己創造機遇。拿破侖有一個良好的習慣,那就是積累,不斷學文章,這對他掌握語言的藝術有著重要的作用,讓他成為戰場上出色的談判專家,以致我想他臨終前條理清晰的口述都與這個息息相關。拿破侖對數學和歷史有著狂熱的愛戀,前者讓他成為出色的炮兵中尉,當然這只是他的第一步,後者則深刻地影響了他的理想,他在征服歐洲各國的時候都有古羅馬帝國擴展路線的影子。

  統一的歐洲的遠大藍圖。我一直有一個疑問是為什麼歐洲不能像中國一樣統一,如果歐洲是一個統一體,那它至少比現在高效強大得多。毫無疑問,拿破侖走在了歷史的前列,但他想得更遠,遠得有點不切實際,他要佔有遙遠的印度殖民地,而他在歐洲捅下的窟窿都還沒補好。雖然沒實現這一願望,他卻給世界人民留下了豐富的財富,水利、船塢、碼頭和大道等,當然還有不得不提的拿破侖法典,為歐洲立法留下典範。

  我覺得拿破侖他的錯誤而且是致命錯誤在於他提用了自己的近親,平時沒少讓他操心,困難時也沒伸出援手,甚至落井下石,在整書唯一感受到他們的手足之情的時候是他回憶一家人還在科西嘉歡聚的時候。另一個錯誤是太心軟了,太容易寬恕,從無情的約瑟芬到刺殺自己的小青年,甚至塔列朗和富歇兩個叛徒都還一直留在身邊,何況其他背叛他的將領,真是不可思議。或者,是因為他已經樹敵太多,已經沒人可用了?還有個錯誤是加冕,他一直不承認加冕是錯誤的,我認為有一點道理,他要實現自己的遠大藍圖就必須集權才能更高效地支持戰爭,但法國是受民主思潮影響的國家,他們容不下路易,同樣也容不下他,雖然表面上人們追隨他,因為他不斷滿足者巴黎人的虛榮心,可一旦戰敗,不可避免地被民眾唾棄,人們只在需要的時候才需要他啊,想到文中可笑的一小段「拿破侖登陸後到首都的二十天裡,新聞界竭盡所能,發布了如下要聞:魔鬼已經逃出流放之島。科西嘉惡狼登陸戛納。猛虎在蓋浦出現,已被包圍,亡命徒逃入深山。明天,拿破侖將直逼巴黎。陛下重新入住楓丹白露」,稱帝後反而處處給自己設限了,不在如建功立業時的他那樣果斷了。

  還有不得不提的是拿破侖的母親萊蒂齊亞,一位非常聰慧的女性,對這一切都有預見性,她努力撮合一家人齊心協力,總是叨念的一句「但願這些能長久」,她不像拿破侖的兄弟姊妹那樣揮霍無度,她非常節儉,她要把省下的錢留給以後的兒子,誠然,拿破侖在厄爾巴島的時候就收到了母親的這筆愛。母親最大的心願是孩子能安心下來,卻從不阻撓他追逐夢想,在厄爾巴島的時光估計是這麼多年她最安心的時候了。

  一代偉人,經歷太多坎坷,太多背叛,在聖赫勒拿島的他曾經有過兩次被救的機會都被他拒絕了,他決定留在這裡度過餘生。英國希望他死在這裡,島上條件惡劣異常,受到島上總督的非人對待,但他依然受到駐島英軍的敬仰,他最後的時光留給了為人們口述還原自己的歷史,在他最後的一年他還搭建了小花園,最後他死了,葬在島上的一個小山洞,直到奧爾良王朝時才被接回去,但依舊沒有實現他希望葬在塞納河畔的希冀,看到巴黎九十萬民眾冒著暴雪迎接拿破侖遺體時真的感動異常。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拿破仑传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