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路庄的惨剧》是一本由(日)横沟正史著作,南海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25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迷路庄的惨剧》读后感(一):迷路庄的惨剧
建于富士山山脚下广阔原野之上的名琅庄,遍布机关地道,因此得到了“迷路庄”的别称。二十年前,名琅庄内曾发生轰动一时的血案,独臂凶手至今不知去向。金田一受豪宅现任主人之邀,前去揭开凶手去向之谜。不料惨案再次发生,在迷宫般的宅内,众人开始追逐凶手的踪迹。
读到《迷路庄的惨剧》时,我感觉很累,系列作品往往套路相似,以相似的行文构思写出25部各有不同的作品,横沟先生可谓创作力惊人。虽然我对这一系列表现出的抱怨多于好感,但我还是没有弃书,至于原因,是我太过沉迷于书中营造的恐怖气氛。连续读下来确实非常疲惫,隔三差五偶读一本,应该是更好的选择。
《迷路庄的惨剧》读后感(二):再读金田一系列
第一次阅读横沟正史的小说还是在高中,一晃已十多年。当年得珠海出版社引进一套《金田一探案集》,有《女王蜂》、《八墓村》、《狱门岛》、《恶魔吹着笛子来》等。当时对日系推理小说知之甚少,翻看此系列小说的简介后,立马被里面的情节吸引。对当时的学生族来说,购买这样一本图书还是颇有压力,省吃俭用买下了《女王蜂》,其余几本都是在书店蹭阅完。
横沟正史是继乱步后又一位对日本推理有重要影响的本格派作家。其小说设定的背景往往能给人很大想象的空间。昭和时代、战后的日本,相对封闭的村镇,诸如《八墓村》、《狱门岛》等,流传着古代的传说、在开化的年代仍然保留着传统风俗,这样的环境下能上演着童谣杀人,家族恩怨情仇等。小说中有体现日本的传统文化、人文,也反映了战后的矛盾社会。
《迷路庄的惨剧》讲述的是一位明治权臣古馆伯爵建造的名琅庄内发生的案件。内藏机关暗道的庄园在20年前曾发生一起惨剧,伯爵之子一人听信儿子辰人的挑拨,以为续弦加奈子与青年尾形静马有染,砍下尾形左手臂,独臂青年失踪,一人夫妇倒在血泊中。在案件发生20年之际,名琅庄现任主人邀请金田一来到庄园,还有昔日与前庄园主人、与此庄园有各种关联的人士出席,但在有神秘独臂人出现的恐怖氛围下,陆续发生了杀人事件。
破案解谜,涉及到不在场证明、密室杀人。每次说到密室杀人的话题,总要回顾一下乱步的理论讲义。此案中的密室杀人手法就跟万年小学生中常提到的手法一样。
在人物塑造方面,横沟正史笔下的侦探金田一耕助,外表很普通,身材矮小,穿着裙裤、鸟窝头、说话结巴、一结巴就抓头发、头屑纷飞,简直就是形象邋遢。被老狸子警察轻视,却展现出侦探才能,思维缜密,追根究底,爱憎分明,理性又感性。
金田一在案件结束后再次来到名琅庄,道出对辰人被害的疑点,道出真正杀害辰人的凶手时,却对着以为会被伏法的凶手说,自己不是警察,只是要解惑案件中的疑点,但并没有义务告诉警察。当然如果对象不是这样一位人物,如果不是理解对方深埋几十年的冤屈怨念,不是感于对方护主的心意,估计故事也就不会这样完结了。也许正如有不少侦探小说中所提到的,侦探也有“自己心目中的正义”吧。
不得不说说这部小说中的女性。发觉乱步和横沟正史都喜欢塑造恶女形象,这部里面两位主要角色的女性仿佛带着老女和若女能面剧,一个是外表端庄美丽,内心却阴暗扭曲,十分歹毒。另一位则让人捉摸不透。
最终尘归尘,土归土,算计的恶人得到了因果报应,当年的冤屈者得以正名,名琅庄结束多年萦绕的阴霾,继续矗立在富士山山脚下。
《迷路庄的惨剧》读后感(三):集大成之作
说起过去知道的金田一,其中并不包括这部,名字有点陌生。但入手时看到宣传语上写的“集大成之作”,立刻添了兴趣。
首先是豪宅和富人,这是横沟小说里最常见的元素。纵观金田一探案集,贵族或有钱人表面看似光鲜,实际却过着难以示人的肮脏生活,这样的情节常常出现,而且被刻画得让人过目难忘。
其次是欲望和女人,不知道横沟对女性到底有多大的仇恨。他笔下很多女人,都是已经性格扭曲到让人瞠目结舌。当然,在金田一探案集里,凶手的性别比例并不算失衡,但对女性凶手的描写,却总是透着一种扭曲的恐怖氛围。
有了以上这两部分,再加上神秘的暗道与机关,让《迷路庄的惨剧》既有推理的乐趣,又有闯关一样的紧张感。说是“集大成之作”,应该不算过分。
也许有人会说横沟笔下的金田一故事千篇一律,总是选择同样的套路。但是一个侦探的塑造,是必须遵循规律的。况且横沟并未一成不变。不如说,他总是在寻找新的题材。用始终如一的原则贯通各不相同的内容,这恐怕正是金田一的形象成功的原因。
《迷路庄的惨剧》读后感(四):这世间有因果报应(但还是要吐槽)
看到貌似不少人觉得这本没有《狱门岛》啊《八墓村》啊或其他某一本好看,但我还挺喜欢这一本的。
一来这本书给我留下很深刻的印象。学生时代曾经也看过金田一系列的其他几本小说,但这本是唯一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虽然这印象并不那么好,是恐惧。密道里凶手手持凶器站在机关门的另一边的画面,给我造成了一定的心理阴影,以致我的学生时代是以这本书作为日本侦探小说阅读的终点的2333,虽然现在再看并不觉得恐怖,但当年带给我的震撼非同小可。
二来这本书对凶手的总结,至少让我这个读者看得非常解气,比起《八墓村》里那位美女杀了那么多人,作者还要借其他人之口来说凶手“可怜”“有原因”这种让我一肚子火的话,在《迷路庄的惨剧》里金田一及各位警官对凶手残忍程度的厌恶让人非常开心。并且凶手恶有恶报,落得个比死在她手下的亡魂更加凄惨的下场,真的大快人心。
三来这本书塑造的正面人物都挺有血有肉,几乎都很讨喜。差不多都是聪明人,且都给人朝气蓬勃的印象,没什么争风吃醋暗地较劲,也没有太作的人物。前六本看完之后让人掩卷叹息,但这一本或许是有这些无论老少都充满活力的人在,看到结尾马车向前方驰去的画面,心里也跟着感受到了劫难过后迎来美好光明生活的欣喜,甚至想关注这一群人往后的生活。虽然不太可能,但希望以后能在金田一系列里再看见这些人。
第四这本书的译者翻译得很好(比《夜行》那位译者真的好太多了),用词恰到好处,也不会有多到让人尴尬的语气词,整本读下来真的非常舒服,感谢译者王玥老师!
然后来吐槽一下。
作者写这部小说的时候是不是花了很长时间?或是中途有停笔?有些地方真的让人很不解啊。
首先是第10页提到昭和二十五年秋天,金田一到达名琅庄。可是第240页又说这起案件是在昭和二十四年???这还给人提前了一年??如果不是作者记错就是译者写错了。
然后是第36页描写天坊邦武“他那脑袋秃得十分彻底,光可鉴人的圆脑袋”,可在地148页描写天坊邦武时又说“脑袋上的稀疏头发”。喂,到底是秃得光可鉴人还是有稀疏头发啊?这两者不一样的吧?我可是从第36页一直脑补一颗灯泡头直到第147页啊!
还有关于鬼石窟里的那口有毒气的被人称为冥途之井的深坑,在第28页慎吾说“要知道那口古井……到了辰人那一代,曾经派人到井底去探过,底下根本没有任何类似人类遗骸的东西。“,于是当时金田一就提出是不是传说跳井了的尾形静马其实没有死?
可是到了第182页,柳町说“昭和五年的事件之后,辰人试图检查这裂隙内部,却以失败告终。而且这裂隙深处似乎沉积着有毒气体。”,并且作者在这接着描写道“也许在这深不见底的黑暗裂隙底部,尾形静马已经变成了一具独臂的白骨”
啊??前面说探查过了没有遗骸,后面又说探查失败,那到底是成功还是失败?有遗骸还是没遗骸?我还以为这后面描写的“黑暗裂隙”大概不是冥途之井,可作者已经对这个裂缝夸赞道“不愧是冥途之井”了,这让我很纳闷。
除了这些不解的地方外,作者的一贯老毛病还是有的,比如热衷描写某些东西,比如说这么残忍的杀人手法是女人才会做。对这个真的想抗议,说起手法残忍,《狱门岛》《夜行》和《恶魔吹着笛子来》里的各位杀人犯先生的手段也非常残忍吧?不要双标啊!
总之这部书有喜欢的地方,也有要吐槽的地方,但不管怎么说,它在我的心目中地位很高,不足的地方远少于优秀的地方,真的非常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