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停在新西兰刚刚好》读后感10篇
日期:2018-08-18 04:47:01 作者:文章吧 阅读:

《停在新西兰刚刚好》读后感10篇

  《停在新西兰刚刚好》是一本由巴道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296图书,本书定价:36.00元,页数:2013-3,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停在新西兰刚刚好》读后感(一):幸福,就在你想去的方向

  前段时间看过一期江西卫视的《深度观察节目,以女赛车手张岩的转行为题引出了人生职业选择问题。张岩,原山东电视台财经频道主持人拥有一份令人羡慕的职业,但她却为了心中的梦想,背着父母悄悄转行,做了一名职业赛车手,并且一直瞒了几年之久。非常幸运的是,她获得了成功,成为我国唯一具有漂移驾照的女赛车手。

  几位嘉宾围绕她的这一选择展开了激烈争论,争论的焦点在于她到底应不应该这样做。支持她的人,认为人就应该大胆追求梦想,勇敢的迈出第一步,不能瞻前顾后;而反对她的人,则认为她的这种行为太过鲁莽,非常危险,如果没有一定的经济基础保障就决不能贸然行事——她是侥幸成功了,如果不成功呢?明天的面包到哪里找?因此她不应该成为年轻人榜样,也根本不值得效仿。

  当时我就很为张岩的勇气所折服,自愧弗如,她才是真正有大智慧的人——能够放得开、放得下。与她同样有勇气和智慧的还有巴道。她的新书《停在新西兰刚刚好》记录了她在26岁那年误打误撞在新西兰共计15个月的打工度假之旅。书中那些颇具异域风情描写以及非常有趣的打工经历读起来自然别具风味,也很有意思,但却并没有能够吸引我,而真正让我印象深刻,心生感慨的,是她在“引子”中对自己出发前那种状况的记录,那里有她迈出第一步的勇气。

  联系到刚刚看过那期节目,让我对人生颇多感慨。其实,我们每个人生活中都有很多想法计划,对自己的人生有一定的规划期许,但最终都是手拿鸡肋,为当下所困,为他人所困,为自己所困,前怕狼后怕虎,从事着自己并不喜欢工作,不敢迈出第一步,最终成为计划中的巨人行动上的矮子,自己后悔莫及。可以说,大多数人之所以平庸,就是因为少了张岩和巴道这种为追逐自己的理想义无返顾放手一搏的勇气,这种放弃当下各种牵绊决绝与果断,这种哪怕一败涂地也再所不惜的毅然决然的行动。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只有兴趣爱好才是我们行动的最大的、不竭动力。与其在等待和观望中蹉跎,在无聊无奈中耗费自己的生命,还不如趁着年轻为梦想去放手一搏,置之死地而后生,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去成为自己想成为的那个人。而且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也只有在从事自己真心想干的工作的时候,我们才会越干越有动力,更容易从中找到乐趣。而一旦这种正向激励机制形成,就更容易取得成功,得到自我满足,更有可能活出自己生命精彩,活出真实的自己,也必然距离幸福越来越近。

  如果人生就是一次旅行,为什么不选择自己想要的那条线路呢?真的,幸福,就在你想去的那个方向,只要你大胆的去追求,勇敢的迈出第一步,它就已经触手可及——这就是巴道这本书给我的启示

  《停在新西兰刚刚好》读后感(二):停下来,遇见最美的自己

  江山/文

  随遇而安青春荡漾着自由自在灵魂始终保持在路上的那种状态,或许孤独却总有收获,有时寂寞却不时有惊喜出现。旅行,一种生活态度,而青春就是这种态度的最好归宿,伴着时光消褪斑斓的世界栖息在另一处,多年之后拿来回忆和墓志铭

  我喜欢巴道的文字,亦如她留给我们的故事一般美丽宽阔,透着地气儿,带着灵动去往世界的那个角落。或在新西兰当一回彻彻底底的伪农民,或是感受老乔治的生活哲学,更或者与心对话,来一次与佛学亲密接触。不论倦花与飞鸟,不管牧场与牛羊,我们不再是“本本分分”的“土著人”,毕竟黑夜给了我们黑色眼睛,我们要用它来寻找新一代人光明。或许这对于父辈眼中称其为叛逆,但当他们也读过这样一本书时,终会后悔自己的青春竟然如此苍白无力。

  所以旅行,要鼓足勇气,给别人一个机会成全自己。

  一张机票,它会带我们去任何想去的地方,并记录下整个被时光打碎的忐忑思绪。沿空的风景如画,像孙大圣的筋斗云一般奇特与张狂。随手一指停在新西兰,开始手足无措的一天。

  一份工作,会使我们的旅行成为一种更为准确的生活,感受不同文化思索一样的人生点滴发现存在价值。比起烧钱的游玩,更加值得绘就青春纪念册的头版与头条

  一群人,蜂拥而来,这就是旅行的意义。我们会看到丰富表情,不同肤色脸颊,在生活中不断翻篇儿的情绪。巴道的工友凯瑟琳,日本室友们,马克斯和玛丽那对毛利姐妹,每一位新西兰人,每一个我们眼中的路人,他们都带着自己的故事生活着,用自己的双手实现着自己想要的梦想。

  每一天,对于旅行生活中的人来说都是一场盛大的“婚礼”,充满惊喜与渴望,无法预知接下来还会发生怎样的事情,感动还是沮丧,五味杂陈如拳打镇关西那般精彩,终集结成最后的幸福与满足,美美地提起笔来回忆

  这就是青春中的我们,比生活多了些刺激,比旅行多了份现实一语道破天机完整解读了巴道15个月的行程。她不仅为我们想去未去的人们实现了一个梦想,更是重新诠释了旅行的态度和意义,不是纯粹的生活,也不是简单的旅行,因为在我们停下脚步的时候,遇见了最美的自己。

  《停在新西兰刚刚好》读后感(三):新“游牧一族”的行旅

  所谓游牧民族,就是那些逐水草而居,以马(或骆驼、驯鹿)为主要迁徙工具的民族。比如我国历史上北方地区曾生活过的一些强大牧民族——匈奴、鲜卑、契丹、蒙古……他们擅长骑射,往来如风,长期困扰农耕民族。同样,在世界各国也都存在着类似的民族(欧洲的蛮族,印度的高地民族),他们天性自由,不受土地约束,在大天大地之间纵横。不过,自从工业革命之后,世界上已经基本不存在纯粹的游牧民族了。然而,这并不意味着类似生活方式结束,从年轻人中诞生了一个新的群体——新游牧一族。

  巴道所著的《停在新西兰刚刚好》是一本属于“新游牧一族”的书。所谓新游牧一族,就是一边打工,一边旅游的人,他们走到哪里,就把哪里视作自己工作的地方(同样,工作的地方即旅游处)。这和都市里那些赚了钱去走马观花的旅游一趟,然后带着旅游的浮空感继续工作的人完全不同。他们打工的目的不是赚钱,而是尽可能多的看看这个世界。就像古老的游牧民族一样,他们走到哪里,哪里就是他们的国界,他们没有故乡,也从来不会有乡愁,因为此处即吾乡。马蹄之下,就是上天赐予他们的土地。所以,他们到全世界去征服和开拓,这才有了成吉思汗的传说

  巴道是一个女孩,甚至只是一个刚刚才通过雅思考试女孩。她并不急着去找工作,也没有把自己早点嫁了的想法,她只是在一个朋友处听到了“打工度假签证”,因此便决定这么做。她像寻常时候一样把这件事告诉了父母,然后像寻常出行一样去了新西兰,之后她发现一切比她想象的还要意外——一种令人惊喜的意外。

  新游牧一族绝非拿高薪有钱人,恰恰相反,他们大多是胸怀大志囊中羞涩的年轻人。不过,囊中羞涩不要紧要紧的是他们依旧充满激情,敢想敢干。他们一方面努力寻找每一个工作的机会,另一方面精打细算,把钱都花到该花的地方。巴道曾与沁颖(上海女孩)、琼如(台湾女孩)、康妮(马拉西亚女孩)在旅途相识,彼此惺惺相惜称赞对方果敢坚强实际上,在新游牧一族的群体里,女性绝对是一道靓丽风景线。之后,这几个姑娘去了奥克兰,而且还玩了一阵子赌场。幸好,她们并没有把自己输掉。可见,这个姑娘不简单,有那么一股子“侠女”味道

  离开奥克兰,巴道是如何旅游和生活的呢?你不会想到,她在新西兰的农场收拾草莓,并和一群工友生活在一起,既有来自瓦努阿图的男孩yan,也有同胞和其他亚裔男女,在这里她经历了护照受难”,当然也体味到了“假期工人”的苦与乐。

  巴道从农场出来自然是完成了“炼狱”修行,此后一路转战新西兰东岸,进入工厂品味当地人的佛教中心……就这样,她在新西兰生活了十五个月。就像她说的,我们习惯了闷头往前冲,即使迟疑,也不敢在滚滚人流中停留片刻。因为人人都在大踏步向前进,生怕一停留就输了。其实,我们应该停下来,欣赏一下周边世界的美。

  巴道告诉我们,有时候停下来,你会发现新的生活,它不是那么急躁慌忙的。

  停下来吧,做一个新游牧一族。

  《停在新西兰刚刚好》读后感(四):新西兰WHV,我看行!

  去年秋天了解到新西兰WHV这个新鲜玩艺。昨天下午在市图书馆偶遇这本书的时候,打算回来了解下详情。昨天晚上发现:今年已经来不及申请了,雅思还没考。今早中国网友就把新西兰移民局的网站刷爆了!

  2008年第一批吃到螃蟹的人此时肯定在偷着乐呢!当时申请那是一个轻松今非昔比啊!当然,好处是如今天朝少年已经积累了相当丰富的WH经验,新西兰WHV的书一本一本地出版。这本只是其中之一,是不是最早/好,不得而知

  国内的风景还没看完呢,就想跑出去瞅瞅。最想去的就是新西兰,多少是因为《魔戒》的缘故,那草、那山、那水、那天空。但愿新西兰不像丽江那样让我失望想当年要去丽江是因为《一米阳光》!可是今日彻底商业化的丽江已经粉碎了我的梦想。出行要趁早啊!

  喜欢张杨在推荐序里的那句话:“这种孤独和自由的感觉,是一个人旅行最重要的收获。它(旅行)让我的心野了,我在城市中再也待不住了,我的心总是向往着那些充满神奇的土地。”是的,只要出发了,就不想停下来。因为走得越远越明白:后面肯定还会有更好的风景。年轻真好,拥有说走就走的勇气。30岁,对WHV来说是一道坎。看来我得尽快合计合计,不要等自己“过期”了才追悔莫及

  新西兰移民局WHV链接附上。加油,骚年!

  http://www.immigration.govt.nz/migrant/stream/work/workingholiday/chinawhs.htm

  《停在新西兰刚刚好》读后感(五):离开,是为了回来

  The travel is over,but not the journey

  这是《停在新西兰刚刚好》写在最后的话,旅行结束,旅程未了!

  碰巧这两个月经常随便走走,旅程未了,似乎在提醒我些什么。

  “时间一长,过日子平常心就会踢走当初的兴奋,记录下来的就越来越少,也越来越粗糙,更少有心情真正记录下什么。。。。。“似乎我们的生活本就是一场“旅行”,可是这场旅行的主角,却不是我们,而是我们周遭的一切,我们关注东西也不是自身。当某天开始,我们关注的不再是周遭的物质美景对于我们也只是映衬,当我们身上的毛孔可以打开接受身边的信息,当我们真正成为旅行的主角,旅行才真正的开始。或者有一日我们可以很容易地控制自己,随时吸收生活中的养分,不需要借助外力达到自省,旅行就会总结了。当我们走出去并更好地回来时,接下来的旅程就变得更有趣了,这时候,旅行反倒成了生活的一部分而已,因为旅程上我地已经学会很好地控制自己了,我们已经能很好睇从身边吸收需要的养分。

  离开,只是为了更好的回来。我很喜欢这本书最后关于旅行的描述更喜欢这句话,无论我们是不是专业行家,旅行始终会有终结,但是,对于人生来说,对于一直在为自己的梦想而奋斗的人来说,旅程是不会结束的。当我们做到上面那样时,我们就可更好地回来~~~这本书让我知道,旅行并不一定走到一个陌生的城市,并不一定要跟青旅的人漫无目的地畅聊,并不一定要看到什么,被什么震撼。而是要回归,回归到自己身上。对啊,似乎我很久没有这种回归了,没有跟自己说说话了~~~

  现在看这本书真是刚刚好!

  《停在新西兰刚刚好》读后感(六):在旅行中感受生活本来的样子

  首先对本书的装帧点赞,书封清新明丽同时排版印刷也都非常好,书中配图或平实写意,与文字相得益彰,不愧是出自一个电影人的视角,这一切都让人带着愉悦的心情开始读这本书。

  ◇关于旅行

  “不像纯粹的生活,也绝不是简单的旅行。”

  “比生活多了份刺激,比旅行多了份现实。”

  最初吸引我的是本书的文案,对这两句话的印象则更为深刻。看过太多旅行相关书籍,其中二十岁出头的年轻人所作不在少数,却多侧重旅行的美好浪漫更有甚者只着眼于逃避现实生活的紧张节奏或是邂逅一场艳遇之类云云,不接地气,也带给很多年轻人动不动就休学辞职去旅行的坏影响(这种影响在豆瓣上的效应随处可见),旅行归来,生活还是原来的样子,自己也还是原来的样子。

  “要旅行,也要养活自己。”巴道的旅行打工让人眼前一亮,读来也心觉沉稳现实。这段误打误撞开始的新西兰打工之旅,让巴道自己获益匪浅,也让读者在旁观她经历的同时对旅行有了更多更现实的思考

  旅行有浪漫有美好,也有危险有孤独,旅行的意义绝不仅仅在于观赏沿途美丽的新鲜的风景,更在于在这段旅途中,自己是否有收获,是否得到成长,是否对生活对理想有了新的更通透的感悟。

  ◇关于打工

  从沃克沃思的草莓厂(想对简单粗放像一个小作坊)到黑斯廷斯的苹果厂(机械化生产的较规范的工厂),再到蒂普基的奇异果厂(大型工厂,规范有序福利好),到莫图伊卡那个打工者最梦寐以求的海鲜厂,这是巴道在新西兰最主要的打工地,在找工作这方面,如其所言,巴道确实是非常幸运的。

  仔细观察不难发现,全都是工厂,也多是简单的体力活。在国内,这大概是会为人所不耻的吧。然而这却是十分普通而正常的工作,在与工友相处与各处房东舍友相处的过程中,的确能够学到生活中许多为人处事的道理。而巴道与这些人的相处,也让我打心底里喜欢这个独立坚强,自尊自爱同时又温和友善的姑娘。

  同时巴道关于做体力活的益处的感悟,我也十分赞同。就像寺庙里的小和尚一定要在做了很久的体力活之后才开始学习佛法,古人所云之『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对任何领域的学习、成功而言,想必都是十分重要的。

  ◇关于生活

  我很喜欢巴道所展现的新西兰的生活方式。尽管也许不够富足,也有着许多不尽人意之处。然而,『他们选择了自己想要的生活,而大多数生活在北京、上海这些大城市的人,只是被生活选择。』

  能有选择的生活,已是十分幸福。大多时候在生活中,我们连选择都没有。只是被拥挤的人群推搡着往前走,往高处走,你不想走都不行。你想走的慢一点也不行。这才是悲剧性所在。

  所幸自己还年轻,所面对的未来也都还有无数种可能。巴道说,『旅行不过是条路径,因为走出去,是为了刚好地回来。』很喜欢这句话,生活亦是如此。心怀理想,心有方向,如今所遇坎坷也好,如今所走弯路也罢,或是必不可少的妥协,都是为了想要抵达的远方。

  都不能忘了,自己最需要也最想要的生活,是什么样子。

  《停在新西兰刚刚好》读后感(七):停在新西兰刚刚好

  一直都对新西兰充满了好奇,自然的美景与神秘的中土世界都深深的吸引了我,所以一直想亲身去体验一次新西兰。然而无意中看到了这本书,本着对新西兰的向往就买下了这本书。但是读了这本书之后发现内容跟我想象的大不相同,这既不是一本攻略,也没有我期待已久的希望看到对新西兰的美景,美食与特色的描述,更多的是讲述了作者以打工度假身份在新西兰的亲身经历与感悟。然而从作者的感悟中我也得到了很多的启发,联想到自己从毕业开始的第一份工作的时候,也是对这里充满了新鲜感,到后来逐渐觉得厌倦。在这里工作了一年多,我学到了很多,也想过很多,开始想明白自己想要过的生活,这是以前在学校的生活所不同的,最终选择离职,我不觉得是一种逃避,毕竟当初在这里工作并不是因为兴趣,然而却获得了意外的收获,既然有所成长,对这里也失去新鲜感,所以也没必要在这里耗时间,要敢于踏出新的一步,

  第二点感悟,我们无法站在自己的角度去评价别人的生活是好还是差,那时别人所选择的,或许他们过得就是他们只要的生活。

  《停在新西兰刚刚好》读后感(八):为什么敢打工旅行

  你敢打工旅行吗

  这只是我的一个愿望,但是我不敢

  因为我的年纪

  因为我的家庭

  因为太多外在的条件

  所以勇于打工旅行的人

  一定有暂时不用照顾的父母

  一定有不需要用来换取生活费的工作

  这是我的苦衷

  应该也是大多数人的苦衷

  所以我们只能选择在空闲时间的短期旅行

  但是也要考虑到

  为什么在新西兰可以打工旅行

  因为在那里

  无论你从事怎样的工作

  你都和所有人一样

  不会因为工作的不同而备受歧视

  另外

  更要注意的是

  打工旅行都是20出头的年轻人

  想一想自己的年纪

  如何生活

  真的是一道严峻的考题

  那么

  你呢?

  《停在新西兰刚刚好》读后感(九):要旅行也要养活自己

  到新西兰去旅行,可以一边打工一边旅行,真好!《停在新西兰刚刚好》是巴道到新西兰旅行的经历。这样的一种旅行方式为那些没有多少钱,却可以实现旅行愿望的人提供了很好的平台。便读这本书边设想,儿子长大了,他是不是也可以用这样的方式出去走走,长长见识,让那颗长不大的心变得更现实,更耐磨呢?读完后,立刻给儿子推荐,让他也读。

  一个小女生,用坚实的脚步走出属于自己的人生路,很是佩服。更让我佩服的是她写下了自己的旅行的经历,而且出书了。虽然如今出书已经不是什么新鲜的事情,但文字所表达的内容读者却更为挑剔,出可以出,卖不卖得出去那就是另外一回事了。此书很真实,作者从打算出发,到出发,到新西兰的一切都真实地再现了自己。嗷嗷新的新人在新西兰遇到了那么多不同国籍的同样的背包客,他们互相关照,一起生活,有的虽然仅有几天,但陌生的熟悉人留着作者的记忆中,回忆起来倍感温馨。在新西兰,她到草莓园、苹果园、海鲜工程等地打工,她的护照丢了,办理护照的艰辛,买车办理过户的容易,自己准备吃食的过程,一件件,一桩桩都被作者用文字记录下来,这不就是人生的财富吗?

  一年的经历,绝非寻常。在家千般好,出门万事难,来到一个陌生的过渡,接触不同的人,那颗不设防的心,因为各种经历而披上层层铠甲,心变了,人自然也就成熟了。人生路上,有我们的贵人,他们在默默地帮助我们,让我们感觉到生活的美好,让我们知道世上好人多。但在人生路上,也有一些为我们制造各种麻烦的人,他们让我们懂得生活是艰难的,我们只是芸芸众生中渺小的一员,他人没有必要都为你服务。生活中还会发生这样或者那样的“意外”,这些意外让我们更加懂得生活并不是一帆风顺,我们要学会适应环境,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心要跟随外界的变化而调整,要学会适应环境,而不是让环境适应我们。

  本书中最后的一章——与心对话,佛教静修中心,不仅让作者懂得生活的简单,生活的可控,更让我们读者懂得,我们都是平凡的人,只要自己能帮助自己,心灵的解药无需千山万水寻找,向内心寻求,自己方能解救自己。

  一次旅行,一次与心灵的对话,一次成长的历程,多好的一次旅行!

  《停在新西兰刚刚好》读后感(十):让梦想照进现实

  让梦想照进现实

  一提到旅行,人们往往怀有许多希冀和向往,似乎旅行总是代表着一种新的生活、新的际遇、新的心情,充满了新鲜的色彩和梦幻的光环。

  但现实中,却也有不少关于旅行的苦恼。如何平衡时间与金钱的关系,使自己能在琐碎的当下勇敢抽身,投奔期盼中的另一座城市或者另一个国度,或许成了许多爱旅行的人最容易遇到的苦恼;是选择完全自主,可以深入了解当地风情却并不一定顺利舒适的自由行,当个真正的背包客,还是选择跟随行程住宿都安排妥当的旅行团,忍受必然的马不停蹄的舟车劳顿,走马观花,这或许又是部分渴望出去走走的人难以抉择的烦恼。

  应该怎么样做,才能使旅行与生存两者兼顾,不必再做为了工作没时间旅行,或者为了旅行舍弃工作这种两难的抉择呢?在旅行目的地通过打工赚取游资,在打工过程及闲暇时间里感受当地的人文、风俗和美景,这才是真正地生活在梦中的另一个城市,真正的体会并懂得那个城市。《停在新西兰刚刚好》为我们提供了实现这个梦想的途径和可能。也是因为读这本书,才让我第一次知道有“打工度假”这种签证。这是一种专门为18~30岁的青年人设置的签证,如你符合签证国要求的条件:如体检合格、英语等级等等,可以拿到较长时间的签证,并允许你在签证国居留期间边度假边打工,用打工的钱“养”旅行。在当地打工,及较长时间的生活,正是我们深入了解、融入一座城市的上佳方法。可惜,目前对中国开放这种签证的只有新西兰这个国家。

  一开始读这本书时,真心极羡慕巴道有这样的勇气和能力。外表看起来娇小柔弱26岁小女生,内在却蕴含了这么强大的气场,放下热爱的工作,离开家乡与父母身边,只身一人去往一个陌生的国度,独立坚强地面对无数未知的人与事。或许这就是青春赋予我们最原始也最珍贵的东西吧。越读到书后段就越感到佩服她,独自一人的生活不怕物质上的不丰足,最难以抗拒的是在人生地不熟语言不太通的环境中,遇到困难和挫折时精神上的失落和阴郁,但是巴道没有被打倒。她总是试着与友善的陌生人和平相处,在困境里自我修炼自我成长,以体力战胜长时间的体力工作,以积极的心态战胜大大小小的困难,并于其中汲取经验和养分,不论何时何地都不放弃不迷失,在旅行中时刻追索思考理想¬——她的电影梦的可行性,以及生命、成长的意义,最终达到以打工养旅行,以旅行养身心的美好目标。

  或许,我没有这样的勇气和机会去创造、实现这样的旅行美梦,我渴望并且羡慕巴道,也感谢她分享了这么独特的旅行经验,以及在旅行中对世界与人生的反省与深思。这世界上没有不可能实现的梦想,只是缺少实现梦想的人,所以,我珍惜并感谢这样的人。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停在新西兰刚刚好》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