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来狂人》是一本由斯蒂芬·茨威格著作,出版的图书,本书定价:,页数:,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陷入爱情中的人,都会对所爱之人不自觉地付出,急她所急,想她所想,痛她所痛,这是自然而然产生的责任感,天冷嘱咐她加衣,天晚嘱咐她早睡。《马来狂人》中,同样有爱的责任,但这份责任不只是无足轻重的叮嘱,而是要面对的沉甸甸的现实。
——· 关于作者 ·——
《马来狂人》(又译作《热带癫狂症患者》)的作者是奥地利作家斯蒂芬·茨威格,他笔下的主人公大多不是完美的,但却能做出一些普通人不敢想象的壮举。这大概是因为茨威格一生中,常常接触那些酒鬼、赌徒,并从他们的劣迹斑斑中,看得到一丝常人没有的、卓越的、关于人性的光芒。
——· 本书金句 ·——
1.如果我要求您抓住我,把我扔到船外面去,行吗?好意和助人的界限就到此为止。
2.她的傲慢引起了我的反抗,唤醒了一切受压抑的、隐蔽的、凶狠的东西。
3.一想到轻率地丧失了宝贵的时间,想到我愚蠢的轻浮行为把任何及时挽救的希望都化为泡影了,我是多么痛苦。
一、为什么一个贪慕金钱的医生,甘愿放弃高昂的酬劳,也想霸占患者的身体?
被派遣到殖民地的医生,在森林、灌木丛和沼泽地的环境中工作了8年。在那个连续几个星期的雨季,没有人来看望过他,更没有哪个欧洲人来过。思念和抑郁使他狂躁,使他不得不对着地图幻想着怎样旅游,才不至于让这漫长的时间过于空虚。
这天,门外传来急促的敲门声,医生的男孩和女仆指手画脚地表达:一位太太、一位女士、一位白人。一个白人女人要来造访!医生又好奇又兴奋,他匆忙地整理了下衣服,走向前厅。
只见女人一边看着楼上的书籍,一边叨叨絮絮地假装漫不经心地说着些不痛不痒的话,女人说自己没什么病,只是有些女人都会有的毛病,比如有时候会晕倒,经常性地恶心。医生明白了,这个女人有求于他,却没有开口,他提出为女人检查一下,却得到女人冰冷强硬的答复:“不!没有这个必要!我对我自己的情况有十足的把握!”
医生很不适应这个女人,他非常清楚这个女人所求何事,他接触过很多女人,她们都是不好意思地恳求、又流泪又发誓地请求医生,但是这个女人态度如此强硬,使医生感到自己要屈服于她的意志。一股羞辱感油然而生。
他作为一个有身份地位的医生,一个受人尊敬的医生,一个连副总督都认可的医生,怎么能容忍一个女人对他如此嚣张。她向医生下达了命令,为她做一件法律禁止的事情,并给他一大笔钱作为报酬,要求他快速离开。
医生不愿意就这样妥协了,从来没有人这样对他有恃无恐地提要求,女人竟然不愿意求他!他对女人产生了恨意,他想要报复,他产生了一个恶毒的欲望,他要这个女人赤身躶体地委身求他!
女人逃走了,然而在这个小地方,医生很快就知道了关于女人的全部信息,她是出身名门的英国人,家在政府所在的城市,要乘坐8个小时的火车才能到达。她的丈夫是非常富有的商人,在美国呆了五个月了。她三个月的身孕印证了医生的猜测,然而,还有三天时间,她丈夫乘坐的轮船就要到达了,这意味着医生只有三天的时间去帮助女人。
等到医生焦虑地乘坐火车抵达女人家时,女人派仆人拒绝了医生的来访。时间如此宝贵,这关系到女人的生死。医生也明白,自己莽撞发疯地追逐吓坏了她。此刻,医生除了懊恼自己的愚蠢行为,便开始想办法如何去帮助女人,他匆忙跑去自己曾经救治过的副总督那儿,要求他马上把自己调到这座城市工作,副总督自然没有这个权利,但他邀请医生参加省里举办的招待会,这让医生眼前一亮,如此他就可以和女人见上一面,向她表达自己愿意帮助的意愿。
一想到挽救女人的希望将化为泡影,医生痛恨起了自己。他开始抽出信纸,以卑微地姿态,写下他请求原谅和信任的话语,并请求允许自己在这最后致命的时刻能帮助她。末了,他在信尾绝决地写下:“我恭候您表示宽恕的只言片语,如果七点以前得不到回信,我就开枪自杀!”
门外响起了轻轻地急急地敲门声,是跟随女人身边的男孩,他的眼睛充满了恐惧和慌张,“快来!”男孩说,医生紧跟着男孩,飞快地坐上了楼下等待的小马车。马车离开了欧洲人住宅区,冲进了嘈杂拥挤的华人住宅区,跑进狭窄的巷子里,那是鸦片烟管、妓院、贼窝充斥的地方。
走进阴暗的屋子里,那张肮脏的草垫上,躺着一个痛得抽搐的人,那是让他情不自已的女人。女人一直在拒绝他的帮助,本以为她会有什么更好的办法来救自己,没想到她害怕把事情张扬出去,害怕医生更胜过害怕死亡,情愿听凭随便遇到的脏老太婆,就把自己给糟蹋了,也不愿意信任医生。
医生只需要过了验尸这一关,就能把女人的棺材和秘密一起盖棺了。他面对的第一个对手是当地市里的医生,同时也是女人的私人医生,私人医生明确表示要验明死亡的原因。两人开始了一番较量,德国医生威胁着,如果私人医生愿意在证书上签名,说明死亡是由某个偶然因素引起的,他就愿意离开这个国家,或者开枪自杀,前提是要看到棺材埋到地下,没有人再能追究这个案子。
然而等他上船时,却看到了一架起重机,在吊着什么,那是长方形的、黑色的东西,那是女人的棺材!她跟着他上了船,就像医生从前跟踪她一样,让人心生恐惧。她的丈夫也在那儿,要护送她的遗体回英国,重新验尸。
在轮船到达那不勒斯港口时,为了避免游客们的不安,水手们在夜深人静时将女人的棺材沿着船舷梯子放到小木船上,医生纵身一跃,压断了舷梯,和沉重的铅质棺材一起,沉入了海底。
医生对女人最后的责任终于完成了。
撰 稿:夏末
讲 述:阿成
绘 图:洛思思
- END -
我读完发觉与《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颇像,或许是茨威格的特点。 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一个陌生男人的讲述。两个悲剧。 读到中间时,发觉两个女生有些相近,一个抱着倔强的爱赴死,一个抱着倔强的尊严。读完全篇,我发觉,《马来狂人》中的大夫更与这陌生女人相象,这大夫用生命死死守护夫人的秘密,他俩的人生 心理是多么的相像啊,一生最充沛旺盛的精力,一生最宝贵的生命,都献祭给一个陌生的人。都是近乎宗教的没来由的奉献。 我现在读了两篇茨威格的小说。这两篇的整体风格都有种解密的风格。在叙述中娓娓道来,紧紧抓住读者的好奇心,他的文笔也确实适合这样来写,我称之为 细腻的激情。就这两篇小说来看,我觉得这本集子的序里高估了茨威格。但我转念一想,就这两则故事来说,绝望的悲剧,茨威格确实写的摄人心魄。如果不按这样写,如果不是茨威格来写的话,肯定不会这样好。
《马来狂人》读后感(三):慎独
看到大家一致好评女主灵魂高尚,完全不能理解。何为正确的行事标准?你说婚姻中的男女,一方对另一方不负责任或者做不道德的事情,那么这个另一方就有权利去寻找更合适的人(偷情。有些人觉得这是寻找灵魂的真爱)。打个比方,你看我们走红绿灯,当然,在市区我们应该严格的按照红绿灯来行车,但在郊外,如果了无踪迹,大家都觉得闯过去也成。当然,对于这个准则问题,不管“外界有人”与否,我们是不是都应该严格的遵守?这个回答是肯定的。除了社会默认的准则外,有些东西就需要按照自己的个人道德要求去行事了。虽说这个个人道德标准在随时变化,很难把握,毕竟人都是社会动物,很容易受周边的环境影响的。这个就需要自己后续去多读书、读好书了。对于这个红绿灯的问题,有人的时候大部分人伪装的很好,没人的时候就瞎闯。其实外面有人与否,我们都应该做到。很多东西其实都跟别人没关系,关键是自己的内心。婚姻同理。本人还觉得女主不仅道德层面不够高尚,还特别虚荣。为了个上层社会的头衔,竟然全然不在乎自己的生命。真是滑稽。
ᝰ马来狂人
其实究竟医生对太太是不是爱情,我觉得很难下一个明确的判断。若说是爱,医生是怎样爱上太太的呢?只是因为太太灵魂里的不屈与骄傲吗?若说不是爱,那医生着了魔一般想要帮太太、最后为了帮太太保守秘密而放弃生命是为了什么呢?而太太对年轻小军官是不是爱情呢?小军官仅仅是婚姻不幸福和身处异国他乡的郁郁生活的一个出口吗?她怀孕了也不肯告诉小军官而选择自己去承担后果究竟是因为骨子里的高傲还是出于对小军官无私的爱呢?
与《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主人公一样,他们是这样疯狂又高傲,冷淡又狂热。不管你是否认同这两则故事中主人公爱的方式,却不得不说你的心在阅读中完全被牢牢地抓住了,那种激荡心灵的内心感受伴着一种特别感同身受的绝望就深深侵染在字里行间,穿透读者的眼,直达内心。
有人说医生和太太都是高贵的灵魂,有人则对太太背叛婚姻、对医生患了“马来狂”一般用生命去帮她嗤之以鼻。其实哪种理解都无对错,就像《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中的主人公“她”,爱情就是容易让人迷醉其中,有时候深陷其中,就算是“疯狂”了,也常常不自知。至于她们的高傲是否是“灵魂”的高贵,就看读者自己的理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