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三十岁,开间幸福小店》是一本由梁龙蜀著作,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241,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二三十岁,开间幸福小店》读后感(一):成都.印象.梦——读《二三十岁,开间幸福小店》
文/飞熊
“成都,是一个你来过就不想离开的地方”。这个句子来自很多年前的一个城市宣传片,导演张艺谋。那个时候,我在成都上大学,生活简单自在。几年后,我离开了那里,再也没回去过,到今年已经整整十个年头了。可成都的某些印象已经深深印入到我的心里,无论如何也再也抹不去,图不掉了。麻将、茶馆,春熙路上的人群;校园里的年轻教师,很可能就是个名声在外的小说作家;大学内外那些书店,最前沿的或者最古旧的;自然还有那各种各样的美食……在一般人眼里,这里也有着一种慢吞吞的生活节奏;在我眼里,这里还有很多的文艺气息。当初,在川师的讲堂上,听作家何大草讲麦家没成名时的故事,地下的天空,麦家、何大草还有一群文人作家在成都的聚会……
川大附近也很多好吃的,而作者的咖啡店“17幸福8”就在川大附近。我试着去遥想那个小店,想象那个比我小不了几岁的店主,想象走入那个小店时,扑面而来的温馨气氛。开个小店,是多少喜欢文艺的小伙伴的共同的梦想。在成都开个小店,更是没梦中的美梦。手里拿着这本装帧都很温馨的小书,随意翻翻,我发现一张明信片,是作者在小店里的笑容;还有一张,是一只可爱的小猫。
在百度搜索框输入作者的名字,梁龙蜀,会有一段文字版访谈和一段视频。文字版访谈,是小龙女在学校期间,担任公益项目负责人;而视频标题写着,防艾志愿者梁龙蜀,这条路一走就是九年。在这里,有一个有社会责任的人,一个关爱他人的人。这样的一个人,开了一个小小的咖啡馆。在这本小书里,作者用极其感性的文字,记录小店从开业到运营的点点滴滴,但这书绝是本简单的开店指南!
那些发生在小店里的故事,温馨动人有的甚至还有点离奇。小店的开店基金来自一个没见过几次面的网友;在小店缺乏人手的时候,先进店的客人,为后进店的客人端杯递盏的服务……在作者细腻的文笔描写下,这些故事就像一股清风,叫我们原本躁动的心慢慢安静了下来。
像之前看过那本讲二十个日本咖啡馆的小册子一样,这样书绝不是开店指南!这样的小册子,告诉我们那些我们在梦里偶尔遇到的温馨故事,这样的小册子告诉我们慢慢体会中的温馨人生。
《二三十岁,开间幸福小店》读后感(二):如果早些遇到你
这是我看的第一本励志(或者说是创业?)方面的书,于是没法跟其他的书做横向对比。
说到这儿应该自曝一下身份,我是店里的熟客,也见证过其他小店一步一步做起来。
如果你认真的想要有一家自己的店,强烈推荐这本看起来很文艺其实很实用的执行手册。这简直就是老板娘本人作为智囊在手把手进行开店指导,她打破了小少女们的幻想,又给脚踏实地的女汉子们在乱麻里指了一条明路。每一个章节的结构都是:理论指导——老板娘从哪些故事里总结出这些经验的(here comes my story)——表格。翻到第一张表格我是很意外的,不过这些对已经在着手设计自己小店的同学理清思路静下心来非常有帮助。如果期待文艺的写作风格那您就歇了吧,培训师老板娘这会儿附体的是另外一个人格。把自己的经历和建议天衣无缝得揉在一起是文学的事儿,现在说的是人生计划和赤果果的生意经,这位思路清晰理智爆棚的小熊猫麻麻好像就坐在你面前,你遇到的各种问题她都兵来将挡水来土屯,小少女表示这个时候只有抱老板娘大腿的份儿了。
然后佩服老板娘的勇气。在店里窝了一年多,很长一段时间觉得摸不到17幸福8的气质,看完书才晓得老板娘那个时候自己都不知道这个店会成什么样,简直是让我们这一票人带到沟里去了。
同时,这本书勾起了很多的回忆。想起店里没人的下午Yoyo窝在窗边的沙发上,想起小爱第一次做“预见幸福”喷奶油的时候自己还要向后躲开一步,过了一个暑假店里忽然出现了好多新同学然后各种自助和热闹就开始了。有一晚我们在沙发上围着一盏灯读同一本书,小熊猫闻到我包里有红豆面包就趴在包上不走了——你不认识小熊猫?快去买书吧附送猫神大人的明信片哦~
遇见17幸福8是在夏天。多想早些遇到你们,在10年12月推开那扇虚掩的门。
《二三十岁,开间幸福小店》读后感(三):网友掏钱让你开店,当然是间幸福小店了
从图书馆借了一本,全书文字造作,一堆“亲爱的”、“呵呵”、废话连篇,还扯出项目管理,搞个成都本地的需求调研,结果就找了全国的26个朋友,还是发邮件来做调查问卷,这样的调查问卷有参考价值么
全书废话很多,不一一详述,最雷人的莫过于“怎样弄到启动资金”一节,先是说有个人投资和合伙两种方式,然后作者又说自己没钱,又要求掌握决定权,所以找不到合适的合伙人,看到此时,心想那作者如何筹集到资金的呢,往下一看,天雷滚滚:
一个有钱的网友,见过一面,网上聊过N次,姓名不详,年龄不详,职业不、身份不详,居然知道作者想开咖啡店就全部投资了,而且不干涉日常经营,不急于收回投资资金,简而言之就是给你十几万自己玩去,作者问其为什么愿意投资,回答“喜欢帮助年轻人去实现梦想”
还有个搞笑的,你的预算12万2900咋算出来的,前面说房租(店面成本)一年84000(还不算转让费),两页纸一翻,计算总预算的时候,店面成本就变成了38400元,这突然减少的近5万元咋减少的?
作者在汇总预算后,发出感叹“怎么样,想开一家店,也没有想象中那么夸张需要那么多钱吧”,我看到这里不禁感叹:的确不多,几页纸翻过去,将近1/4的成本就不见了,更何况有土豪无偿提供资金供你玩,当然是间幸福小店了!!!
《二三十岁,开间幸福小店》读后感(四):谈谈不喜欢的和喜欢的
工作以后便很少看费脑子的书,最近迷上了美食类。现实太忙碌,大脑太辛苦。
于我来说,书非买不能读也,所以每次就翻翻,真看上喜欢的,那是一定要买回家去读。而我翻到这本书,刚好是中间讲开咖啡馆资金安排的这一部分,很吸引我。
买回来读了前一半,大多都是谈梦想、幸福、生活这一类东西,典型心理鸡汤。排版很糟糕,花里胡哨的。作者行文大概就是抒情——讲经历——抒情这样的节奏。
如果说我是个贫乏的人,这本书的心灵鸡汤也没有把我喂饱。如果说我是个有梦想的人,这本书也没想让我去开一家咖啡店。整体来说,倒想一篇不怎么高明的软文。
如果仅仅是以上,我就打两星了。
所幸最后有一段作者自己在咖啡馆之前的经历,如何在北京生存、做公益,如何努力。尝过苦涩才品出甜蜜。
我觉得把整本书都拉回来了,为这一段加一星吧。
《二三十岁,开间幸福小店》读后感(五):本文作者:一次是以“梁龙蜀实习单位领导的身份”,介绍她去了北京最大的都市报。一次是“抱着IPAD两小时终于导航到了她的小店”。
人生总有那么些人,不是你的亲人,也不是你的好朋友,甚至你忘了你们是怎么认识的,但他(她)却总在某个时刻突然出现一下,鼓励你一下,然后消失,然后又在某个时刻出现,再鼓励你一下,然后又消失。 梁龙蜀对于我,就是这样的一个银。虽然我曾经是她的领导和老师。 严格地说,梁龙蜀的这本书,真心不是一本教人如何开店的指南。 似乎可以这么说:在所有开咖啡店的人里,梁龙蜀是最会写字的,而在所有会写字的人里,梁龙蜀是最有勇气自己开咖啡店的。 这其实就足够了。 如果你二三十岁,如果你还怀揣着梦想,你会像17幸福8的老板娘那样,开个小店,做一个敢想还敢做的人吗? 很荣幸,我在这本书中能出现两次。一次是以“梁龙蜀实习单位领导的身份”,介绍她去了北京最大的都市报。一次是“抱着IPAD两小时终于导航到了她的小店”。 梁龙蜀当初离开北京的时候,请我吃了顿饭。她说要加入逃离北上广的大军,回到四川,回到妈妈的身边。 那时的我,也在考虑离开体制内比较舒适的环境去创业。一个比你小很多的小姑娘,敢于放弃北京最好媒体的工作,大胆将自己置身于各种不确定中,需要怎样的勇气。 再后来的某天,突然就在别人的微博里发现了她在成都开店的消息,互粉,假装以过来人的身份向她表示鼓励,在微博里看着她的店一天一天变化。 再后来,一次去成都的机会,为了给她一个惊喜,我拿着IPAD一路导航找到了她的店。 一个并不起眼的地方,一堆满是生意人商贩气息的楼里,一个曾经做过公益讲师、媒体记者的小姑娘,经营着一个充满幸福味道的小咖啡店。也是在那次,见识到了新客人给老客人服务的珍贵景象。 曲终人散打烊后,梁龙蜀麻利地洗着杯具,收拾着凌乱的小店,讲述着各种布置的用意和来历,还讲述着如何面对各种竞争的壮烈故事。 一个亲力亲为的小店老板,一个要为现金流日思夜想、但依旧有底线有节操的女商人,一个把所有的艰难装在内心深处、依旧能让所有的客人们感受幸福的小梦想家,就在我的耳边噼里啪啦讲了很久。 也是在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才知道,后来,为了维持小店的现金流,她那时不得不用她出去讲课的收入来补贴小店的正常运营。 而在结束这次临时拜访后不久,我也正式结束了十年的体制内生涯,勇敢滴走入了创业的行列。 这本书里,弥漫着一股乐观而积极的气息,这是每一个创业者、也是每一个对生活依旧有热情的人所应该必备的气场。 所以,你可以不喜欢梁龙蜀教给你的开店秘笈,但是,你必须喜欢梁龙蜀这个人,必须喜欢她带给你的乐观和积极。 将来我儿子长大了,这本书,我也会让他看,而且,也会带他到17幸福8去看看,让他也做一个敢想敢做的真汉子。
《二三十岁,开间幸福小店》读后感(六):父老乡亲如相问,就说我在开淘宝
这几天一回去家里就被我折腾的跟战场一样,虽然新买的相机我还没搞清楚各个功能该如何使用,但是我等不及想看到我的小店货品全上架的样子,只好带着小妮子(我家尼康的小名,哈哈)赶鸭子上架的开工了。装修店铺,拍照,发布商品等等,没我想象的那么难,也没我想象的那么简单。从有想法到真正实施,再慢慢改进,这种感觉印证了几年前有人告诉我的一句话:你亲手经营起来的东西,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样,除了投入了时间,更多的还有感情。其实我还不知道跟“自己的孩子一样是什么样”,不过那种微妙的,让人觉得欣喜的情绪,开始一点一点的感染了我自己。
我肯定也担心过,你说全淘宝有那么多家店,我这个穷乡僻壤小坷垃样的铺子,搞不好一巴掌扇过来就滚去火焰山了。可是,难道因为害怕失败就直接放弃了吗?人还不是都会死,又都眼巴巴的拼命活着呢!这道理还不是都一样的。
其实我设想过千万遍,实体店多么好,何况我对亲手装潢也饶有兴致。可我不是俗嘛,实体店的投资是我现在所不能承受的。赤裸裸的现实逼迫我的只好先从淘宝店开始练练手。
店铺地址:http://wlb-beautifullife.taobao.com
店铺名称:王老板的优品店
店主旺旺:四季妙歌
店铺主营:GXG,peacebird和Jack & Jones正品折扣男装
你们去看看就知道我的技术有多烂,虽然已经细细雕琢,但依旧是上不了台面。金碧辉煌是要靠money来支撑的。丑媳妇早晚是要见公婆,择日不如撞日,就这么羞答答的掀起盖头来吧!
忙活了一阵子之后发现有本叫《23岁开间幸福小店》的小说,作者的际遇跟我出奇的相似。都是23岁,都有一个不着边的梦想,都有一个叫大熊猫先生的股东。不同的是,她已经成功了,而我才刚刚开始。不管怎么样,都是一种经历。创业就是一个坑,我想我注定要深陷进其中,无法自拔~
王淘宝
2013.4.10
《二三十岁,开间幸福小店》读后感(七):梦想使用说明书
一直以来,我都有一个习惯,就是去到任何一个城市总要去泡泡当地的咖啡馆,点一杯咖啡,翻一本书,一个下午就那样消磨过去了。泡咖啡馆的时光,在我看来都是最好的时光。渐渐地,只要一忙碌起来,就养成了每天喝一杯咖啡的习惯。好像如果没有一杯咖啡,我的一天就没有开始;如果没有翻几页书,我这一周就忐忑不安;如果没有已经完成和正在计划的远行,我这一年就变得不那么重要了。
我觉得我的人生理想就是:走很多地方,喝很多咖啡,看很多书。曾几何时,我又开始有了一个开一家咖啡馆的梦想。因为有一家兼卖咖啡的百货店,我可以名正言顺做很多事。开店还可以认识有趣的陌生人。比如偶尔出差来杭州戴着墨镜的歌星影星,某天他/她忍不住好奇进店一探时,我请他/她喝了一杯咖啡。比如失去联系多年依旧想念的故友,比如在网路上因为一张照片而交流过的陌生人,比如买走一张明信片的产品设计师……各种人才,各种际遇,相当有趣。
几年前,我曾在杂志里做过关于我所在的城市杭州的独立咖啡馆研究命题。走访了杭州当时几乎是全部的个人独立经营的小咖啡馆,采访每一个开店人,听他们讲述自己的圆梦故事,也真切地了解到了要在杭州这样一个高房价寸土寸金的之地开店玩理想的困难,或者说现实根本不允许一个普通家境的年轻人抱有这样的美梦。在这之后的这些年里,很多店关了,又有很多店开了起来,城市就在这些咖啡馆的新生与没落中日益变迁。可是无论如何,即便知道这是一条铤而走险的路,却依然阻挡不了人们去尝试与冒险。这就是梦想的魔力。
因此,当收到这本书的时候,内心是窃喜的,有一种将梦想重新捧在手里的温暖。原来这么多年来,这个梦从未消失。应该有很多女生都会有这样的一个梦吧,但很多时候,面对现实的残酷与艰辛,我们又都退却了。然后,梦就真的只是一个梦了。
书中给了我们一个实现梦想的可能性,它不再是遥远而不切实际,而变得可以一步一个脚印去达到的目标。这是一本极其实用的书,可以理解成是一本“梦想使用说明书”。这也让我想起了之前读过的另一本书《就想开间小小咖啡馆》,两本书有异曲同工之处。谢谢它们,总是不忘提醒我:梦想是活生生在眼前的,没错。
咖啡馆里总有许多动人的故事。例如韩剧的《咖啡王子一号店》、台湾的《第36个故事》、侯孝贤的《咖啡时光》……一间咖啡馆,代表一种个人风格,一类生活方式,同时也代表了一座城市的可能性。我一直觉得每个城市的咖啡馆如同旅人的家,它应该是予人温暖,是令人心安的所在。一家店可以点燃属于自己的那一盏小小的梦想之灯,悉心守护着自己的店铺,也让它照亮更多人的那一条实现之路。一座城市永远的不会老,因为每天都有人正奔向灿烂的青春。
最后我想说的其实是,虽然这愿望还很渺茫,但只要胸中有店,就有了。
《二三十岁,开间幸福小店》读后感(八):开店指南一本
本书我就略微翻阅了一下,比较佩服作者(梁龙蜀)的胆识和项目管理的能力,裸辞后按部就班地经营自己的梦想。除去很多小清新对梦想清单的罗列与描述之外,我认为可以参考的信息如下:
1.关于经营咖啡厅的项目管理。整个项目列出总目标及产出,分解目标及产出,列出 分目标、产出;规定时间节点,明确每一个时间阶段的要点及步骤,分析能风险及应对,指定负责人,了解可用外部资源,其他情况备注。完全利用项目管理来完成梦想,很好!
2.关于幸福调查问卷及幸福调查报告,题目出的很好,就是是不是随机挑选的人太小了。不过作为读者,我们可以自己做一份问卷,认识自己,认识幸福。同事定量的调查问卷之后是定性的访谈性分析。很适合我去做GCDY,学习膜拜之,O(∩_∩)O~
3.关于装修的时间管理,明确装修进度,每一天该落实的事,所有事宜均在掌控之中。
嗯,很喜欢作者追逐自己梦想的勇气,佩服实现梦想的能力,学习之。推荐此书。
《二三十岁,开间幸福小店》读后感(九):那些年,我们追过的梦想
决定读这本书,是看了豆瓣的读书推荐,《二三十岁开间幸福小店》的书名像一只触手一样触到了我内心深处那粒“梦想红疹”,顿感痒了一下。说起经营小店,我想应该是很多人向往的赚钱途径,那种只为自己打工的生活模式至今仍成为很多人的目标,不管是网店还是实体店。尤其是女性,更加渴望成为一位老板娘,仿佛那个称谓已能让自己比一般的上班族多了一份自由。但是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营利,失败的也不计其数,这是后话,暂且不聊。
幸福小店的另一种代名词就是梦想,但很多人却把梦想看得非常遥远,甚至无法触及。而作者“17幸福8”的老板娘做到了。作者带些文青气质,有自己特长的工作才能,有一群与自己兴趣相投的朋友,在她初怀梦想时,得到了一些人的鼓励和帮助,于是,便有了按照她意愿设计开张的咖啡书屋---17幸福8,在闹市区里,给了一群志趣相投的书友们一个慢生活的休闲聚集地,这个小店不仅让自己在经营店铺的同时中体会到酸甜苦辣的滋味,还在小店里认识了很多跟她一样相同爱好,一样怀梦的朋友们。总结下来,作者的生活方式是幸福的,实现梦想后的她更加努力上进地工作和生活,她把这些生活方式和幸福感悟拿来出书分享,她鼓励一些不敢追梦的人并给其信心,给不知如何追梦的人一个“GPS导航仪”,这份分享更是一份梦想使用说明书,这本书适合所有有梦想的人。
看罢了书,心里明白事例仅当参照物即可,参考其在开店的流程和遇到挫折坚韧不败的那份自信。别人已经实现的梦想,我们可不可以去抄袭呢?答案是可以的,但会得到百样种效果。因为每个人的际遇是不一样的,我们在看完书的同时,可以试想自己的梦想还有多遥远,究竟能不能找到开启梦想的按钮?书里首篇也提醒了让自己确定梦想,并认真重拾起。话说梦想,每个人的梦想都不一样,我不会嘲弄别人的梦想,因为我尊重任何有梦想的人,那就如同我对待自己的梦想一样,梦想真的挺遥远的。人不能不实际,因为还必须生活,还得为家人和自己将来作努力,所以带梦的人最终都会先与命运妥协,先安置好自己的生活,能让自己平安地生活在这世上,并且有能力照顾下家人。于是梦想压在心底最深处,但并不代表着,一生就这样过去了,总有一天会爆发出来,我会尝试亲手去拥抱梦想的轮廓,也会亲手去创造与实现梦想,一旦成功,此生无憾事。即便不成,此生也足够,尝试过的人比一直观望中不敢尝试的人强一百倍,后者的幸福度会减少一半,遗憾度倍增。而有些梦想也如泡沫,越大越不实际。量力而行的梦想能实现的机率要大好几倍,有时候,何不先实现一些小梦想,再慢慢地实现大梦想。如热气球般飞越的梦想虽然快速但却没安全感而且容易摔得更伤,人生应该以阶梯向上的行进方式去实现梦想会比较踏实,所以“梦想有风险,追梦需谨慎!”
合上书后,我重温了自己的梦想,并且认真地对自己说,我会重视!会以一种“有些事情现在不做,这辈子都不会做”的心态去实现一些小梦想,还会以“Enjoy My Life”的生活态度去努力实现大梦想,那些年,我们追过的梦想,不曾实现,不曾脱离,不曾忘却,所以,请重视梦想,直至终点!
《二三十岁,开间幸福小店》读后感(十):虽然只读了很小一部分,但是我知道很多话说到我心里了。
也许现在想开咖啡馆是件很俗套的事,是件很难赚钱的事。可是,我也一样,有想开一家自己的小店,只希望自己能把服务做到极致,能让大家觉得生活美好。
我回过头来想,我也跟作者一样,现在虽然在大城市打着工,可是有时候走在上班的路上,坐在公司的班车上,会为自己以后的小店又多了一个新的主意欣喜若狂,会为又想出一句话来做软文而十分满足。
只是我还缺了最后的那个勇气。也许这是人生中最关键的一步吧。
看书没几页,我就心跳加速,头脑充血。也许有一天我会走上这么一条路,但是也许不会像现在坐在电脑面前这么兴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