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狩猎》是一本由李达著作,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283,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狩猎》读后感(一):审视自我,回归真性
20号收到小宝的QQ留言,说是《狩猎》出版在即,征集大家的书评。看到这条消息,非常激动,因为书评一般都是名家、大家才有资格写的。像我这样平平凡凡的人哪有资格写啊,想都不敢想。于是乎就应了下来。可是当摆案起笔时才真的冷静下来,该如何说呢。
这些年,诡秘、灵异、神怪、盗墓、探险等等等等,颠覆人们原有的世界观的书籍,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可是值得大家欣赏,念念不忘却是寥寥无几。也许是因为我比较喜欢历史探秘的原因,所以对有历史背景,或者上从历史上某个节点开始的内容比较好奇。
第一次结缘老鱼,是他的《黄河古道》系列。因为长江、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千百年来奔流不息,承载的历史、隐藏的真相如浩瀚星海,所以对此类型的书也就拿来看看。因为此前看过《黄河鬼棺》,感觉内容没什么新颖,也就是硬着头皮看了起来。在这期间,又接触到了老鱼的《揭秘封尘了80年的军方档案》,说实话这本书是我的最爱。因为涉及的内容,可以说完全是标新立异的。神秘的秦岭,是我中华的龙脊所在。自古就是帝王的陵墓,所以隐藏的秘密也是很多很多的。可是老鱼的速度太慢了,在等待的过程中,又接触到了《狩猎》。
说实话,第一次看到这个名字的时候,根本来看的意思都没有。感觉也不会有什么意思,狩猎还有什么好写的啊,无非是深山老林、珍奇异兽般的冒险罢了。因为我是居士,所以万事看缘分,讲究随缘。就那么一次不经意的触碰,就好像潘多拉打开魔盒一样,就再也关不上了。
我有幸成为最早拿到老鱼《狩猎》最终修订版的几个人之一,真的感谢老鱼的信任,也得以让我在第一时间,可以过足瘾。全文二十多万字,可谓是工程巨大。但读起来,没有啰嗦、凑字数的感觉。整个脉络有形,一条主线贯穿全文,绝对的引人入胜,渐入佳境。
单单从最初的预告就可以看出,这绝不对普通的灵异事件。而是真是发生在我们身边,千百年来一直传承的东西。大家都知道,这些年老的东西、老的传统,都逐渐被高速发展的科技取代了。只能在极其偏远、极其落后的角落还有些踪迹。对于我们这些80后,甚至是90后、00后的孩子们来说,都如果上古传说般遥远、神秘,而又是那么期待了解真相。
《狩猎1:阴山狼城》中涉及到了一些传统的野外生存模式,看起来感觉很新鲜,有一种马上去体验一番的冲动。虽然在进入狼城之前,老鱼也加入一些悬疑色彩,故事淡淡的。但是我感觉真的是恰到好处,如同暴风雨到来前的平静。给人娓娓道来的感觉,所有的平静就是为了凸显最后群狼英勇献身的那一刻。
阴山狼群,在那一刻已经不再是动物,就好像是我们亲爱的战友。真的如山魈所说,“狼的世界里只有朋友和敌人”。最终时刻,面对恶魔的重生,狼和人组成了统一战线,协同作战。
说实话,如果不是为了写这篇评论,我是真的不忍心再去企及那一刻。年迈、伤残的老狼为了种族的延续,宁愿献身。这一刻,我彷佛看到的不是狼,而是我的战友。为了保存队伍的体力,不做无谓的牺牲,宁愿放弃自己残缺的身躯,去换取最后的胜利。看到这,我全身的血液都似乎凝固了,凝固在队友们英勇献身的那一刻。死亡,是可怕的,是任何人、动物都不愿意轻易触碰的。可是在大义面前,毫不犹豫的舍弃生命,是多么的可敬啊!
不由得还是联想到现实生活中,人的邪恶远远超过了动物。有的时候感觉动物似乎更真诚,只要你对它好,它就对你好,到死都会信任着你。可是人呢!
真的如同谷爷所说——这个世界上最可怕的,并不是山魈、野猪群、土蜂子、毒雾,而是人心。
《狩猎》读后感(二):真心喜欢莽莽的大兴安岭,雪夜在原始森林中狩猎的感觉
“现在,我还记得那些孤独而温暖的夜晚,寒风呼啸,大雪铺天盖地,月亮明晃晃挂在天上,红通通的火炉,烤红薯混着松木、白酒的香气,姥爷瓮声瓮气地讲述着大山深处的故事。 他说:“老林子里,啥邪乎玩意儿都有,山魈 、毒蜂子、野鸡脖子、白草耙子,但是最可怕的,还是人。”
——《狩猎:阴山狼城》
《狩猎》读后感(三):还你一个猎人梦
每一个成熟男人心底都有一个猎人梦,梦想着自己拿着猎枪与猛兽斗智斗勇,一起奔跑在没有尽头的深山老林,感受着那份狂野,感受作为男人的那份担当。
看完《狩猎1:阴山狼城》,这个梦被唤醒了,仿佛自己就是主人公小七,在“关东姥爷”的要求下跟着东家一起进山,在未知的大兴安岭与寒冷、毒虫、野狼抗争。
我用了半天时间就看完了这本书的试读本,看的时候书里的情节都一幕一幕的出现在脑子里,一群眼睛泛着绿光的狼围攻你,两人高的熊瞎子张着血盆大口向你扑来,深不见底的深渊以及前面不知道会出现什么的黑漆漆的山洞,一幅幅画面像过电影一样在脑子里闪现。这大概就是文字最大的魅力之一吧,它留给你充分的想象空间,可以加入自己的理解。
书已经看完,梦还继续……
《狩猎》读后感(四):中国的印第安纳·琼斯在哪里
在盗墓题材滥觞之后,读到狩猎,同样是中国式探险小说,却翻炒出新味道、新感觉。
这也是最近其他阅读带来的认识,传统中国的信仰,并非儒释道三家而已,民间对山林湖海的认识,有太多的传说和理论,那些神秘不可知又或者可知而被湮没的故事,遇到残留在我们集体记忆中的碎片,其风韵、深度,颇耐人寻味。
于是联想到了印第安纳·琼斯系列电影,一个考古学家和风俗学家的冒险。如果解构其叙事要素,可以总结为历史传说、异国风情、寻找宝物的冒险、正当无私的寻宝理由、寻宝朋友、寻宝竞争对手等几个要素。这些叙事要素交织下,展开了一幅异域风情图卷、人性的激烈碰撞和紧张精彩的寻宝旅程。
不难发现,从鬼吹灯、盗墓笔记到狩猎,都是在塑造中国的印第安纳·琼斯。剩下的问题就是解决故事好看的问题。
以前了解的李达非常醉心传统民俗文化,虽然讲的是新故事,他更喜欢的是与读者分享背后的层层底蕴。在狩猎中,你仍能感受到他对传统文化的痴迷,但也会惊喜地发现,李达更会讲故事了,小说的线索、节奏、人物设计,都更娴熟,阅读感受更流畅愉悦。我睡前翻开此书,却意外地全书读完才在凌晨入睡。
但是正如悬疑片爱好者最enjoy的部分是解谜,一个好的探险小说也应该处理好放出悬疑、推进悬疑、解释悬疑的节奏。读者最希望在阅读过程中,通过作者透露的蛛丝马迹逐渐抽丝拨茧,一窥背后全貌。这就要求,这个背景本身,就必须在人物、关系等方面自我周延、符合逻辑;必须对一路设置的悬念有强大的解释力。同时,在阅读中,悬念需要发展,需要在一个时刻让读者分享合理性解释。如果你从在很长时间内都没有对悬念的解释,又或者最后使用狗血如鬼神作祟、外星人介入等无解释力、无预先铺垫的答案,都会被读者不满。这也是为什么我放弃跟美剧《迷失》。
所以在我看来,最好的探险小说往往是兼顾设置悬疑和解开谜底能力的小说。《狩猎》在这方面的表现令人遗憾。
当然也有可能作者想把解谜放在后面几部书,但这就等于在第一部书就剥夺了读者对探险小说的重要享受点,那么这种安排是否合适?
《盗墓笔记》已传有公司在筹备拍摄好莱坞电影,却迟迟未有新消息传出。我想从小说到大片之间,差的可能就是悬念的处理。现在的探险小说都看重铺排诡异气氛、悬念,对强大解释力、内容合理性却不甚关注。我认为,处理好这些问题的探险小说,才最容易畅销和商业化。
另,指环王作者设置的龙与地下城(Dungeons & Dragons、D&D)规则,使其作品成为现代严肃奇幻文学模式的奠基者,可见背景规则的重要性。
中国的探险小说能有发展,也必须兼顾奇幻和严肃。那么,中国的印第安纳·琼斯在哪里?
《狩猎》读后感(五):很棒的一部书
在20世纪60年代末的一天,一支神秘的勘探队。逆着夕阳缓缓开进了满屯子,他们在屯子停留不就之后,就拿着一份介绍信在老支书带领下颤巍巍的敲开了谷爷家的大门,要求谷爷带领他们去刹龙岭,在看到勘探队长没有眼珠子的脸以后,谷爷毅然出山,带领他们走进了大兴安岭的深处,而之后谷爷满身是血带着一副刻在背上的地图和30年后这几个刻在手上的字跌跌撞撞的回来了,谁想到30年后会发生什么,这本狩猎的作者李达,外号一只鱼的传说笔下作品有三部,《狩猎》《档案》《黄河》,每一部都让人难辨真假,经常有读者在贴吧发帖询问书里面记载的事情是真是假,作为一个从不看小说的人,在看了李达出品的书籍之后,才喜欢看小说,而且只看这几部,《狩猎》和另外两部作品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坑”这也是作者写作的风格,每每看到精彩的地方,就戛然而止,每当你以为想清楚了书中的一切,看到后面才发觉则不过是一大盘棋,自己还是被套在了里面《狩猎》也是这种风格,即使是网上仅有的章节,也会让人有恨不得一次性看完的想法,可惜找来找去也就那么些,所以,这本书是非常值得期待的。
《狩猎》读后感(六):引狼入室
嗷呜~狼来了!
如果可以用三个标点符号形容《狩猎》,那么,我觉得分别是?!和……
《狩猎》一书,开篇便勾勒出一个原滋原味深山密林气息,紧接着借谷爷这个老猎人引出三十年之后这个场景,并巧妙的留下了诸多疑问,譬如这些不似活人的士兵究竟是何方妖邪?他们有何目的?怎么就离奇失踪了?他们去了哪里?谷爷用命换回来的地图究竟是什么?嘎子去哪了?谷爷为什么绝口不提,还安排自己的两个女儿远嫁外地自己却守在山上并封枪?还没等作者逐一消化这些“?”,而这时场景自然的转换,三十年后,和前文上下呼应,狩猎的主角是一个规行矩步、谨慎小心的皮货店掌柜,却也经历了一些离奇古怪的事情,孔老八介绍的猎人为什么会离奇死亡,他肚子里指肚大小的蛇牙为什么会惊动关东姥爷的出山,密林深处,究竟隐藏着什么不可告人的秘密?于是,我们便上瘾般忍不住继续往下读,拍案惊奇之外,故事往往会戛然而止,并一环接着一环,留下更多的疑问,只教人欲罢不能,好似整颗心都钻了进去,扛着枪,带着干粮孤身踏上了狩猎之行……
而作者的对《狩猎》一书的行文修辞堪称神来之笔,详略得当、叙议结合、正面描写,侧面烘托以及人物性格特色更是运用得神乎其神,从而妙趣横生又耸人听闻。
说到贯穿此书的主题,我个人觉得有两条线,分为一明一暗,明线自然是对深山老林的探险狩猎,也就是围绕作者诸多的伏笔悬疑进行铺述,而暗线则是对人性的把握和解剖,你以为野兽出没的山最险吗?不,你记得,空山最险。因为进山的人不知道这山中都藏着些什么;你以为砒霜蛇蝎最毒吗?不,人心最毒。虽然试读字数有限,但凭直觉六感,文章最后,打败你的不是天真,而是人心!关于对各类人物心术不正,互相勾心斗角、尔虞我诈、阳奉阴违的描写,会如跗骨之疽,贯穿通文,直让人后背生凉,头皮发麻,其精彩度不亚于未知的阴山狼城、老林深处。
届时你还会相信,这仅仅是一本小说吗?
《狩猎》读后感(七):真真假假
老老实实在笑当铺里打工的小七,因卖皮子的猎人被一颗大蛇牙意外的杀死在大兴安岭而卷入了一场充满谎言深不见底的事件中,被神一般存在的“关东老爷”指名要随东家一起进山,这一切都让他摸不着头脑。这一路上,小七虽然知道东家和白朗有秘密,却坚信他们不会害他,但被东家推入深渊的一刹那他才明白,他只不过是个诱饵,不过如此。赵大瞎子是对他好,但也不会将事实告诉他,他想走进了一个大迷宫,进去容易,却怎么也出不来了。
所谓的信任,在阴谋下都是假象,真实是什么他怎么也想不明白。“越是对你好的人越是打你越狠的人”,这难道就是所谓的真相么?
太多问题想不通,小七在这真真假假的世界中能得知那份真相吗?盼望着作者下一步会给我们一个答案。
《狩猎》读后感(八):《狩猎1:阴山狼城》人兽之猎
生活在繁华的大都市,匆匆忙忙的脚部之下多了紧张繁忙,少了对自然的拥抱和了解。因为接触得不多,所以更是在空闲之时勾起我某些的期盼和蠢蠢欲动。山野之中,鸟语花香,蛇虫动物,回归自然,河中垂钓,林中狩猎,好不怡然自得,充满诱惑。
对于这等生活的期盼,让我对回归自然的话题很是心动。但是一部最新推出的悬疑推理小说《狩猎1:阴山狼城》很是震撼人心地上演了一段别样的狩猎故事。精妙的题目设置,暗示了故事发生的地点和事件的重心,更揭开了一章令人热血沸腾的狩猎篇章。阅读这部作品,我们或许更应该首先认清作品的重心所在:丛林沥胆、强人求生,丰富奇特的文化!庞大的江湖,刺穿时空的恩怨,在人兽之间激荡不止!
围绕着一个“森林中的江湖”,我们跟随着书中主人公小七的脚步踏上了一段惊恐狩猎之旅。在这里,我们亲历着的是一个充满着诡异而又心惊的遭遇。吃人的山魈、坟包里的毒蜂子、追着人咬的野鸡脖子、铺天盖地的瘴气、几天几夜也散不开的迷雾、能把人活活吸干的白草耙子----如此的诸多自然界中的致命元素,造就出了让书外读者极度压抑,却又欲罢不能的阅读气氛。明知林中有惊险,愈是惊险,愈好奇的阅读心态让我们领略着一幕幕难以想象的恐怖要素。本书的作者在小说的字里行间中时刻秉承借助自然的,又或者是人的恐怖气息,抛出着一个又一个的耐人寻味的包袱来。尽管书写的是狩猎,但是跟随着故事情节的深入,我们其实会在不知不觉中深陷入作者为我们挖掘好的又一个重要陷阱之中:由最初的人涉猎动物,到随后的人走入深林,到再然后的人通过涉猎的全程发现了另外的一个关于人的涉猎。此时此刻,涉猎早已经脱离了原始意义上的打猎过程。假如进一步深入地探讨的话,里面更充斥着人与人之间关于阴谋,欲求,贪念之间的涉猎。全书主题的一再递升,确保着本书寓意的深刻外,更是激发着书外读者层层的联想。由阴山狼城涉猎过渡到了诸多有着潜在话题的阴谋故事----尽管在这部小说1的结尾,我们也并没有真正地猎捕到靶心。但是透过那些个文字和故事内容上的蛛丝马迹,我们却更是在由此及彼地找寻到貌似的突破点而更加迫切地期盼着可以猎捕到猎物。
《狩猎1:阴山狼城》虽然看似貌似在讲述人入林的涉猎活动,但是更在潜藏的文字背后隐晦入了关于人兽之猎。通篇阅读下来,这里的兽其实早已经超脱了我们原本意义上关于动物的定义。有时候,往往动物要比人更具备灵性。小说之中的狼,团结合作,敢于牺牲,信念深厚,仿若有人性。书中的某些人却仅仅只具备了兽的野性,贪婪。人兽之猎究竟围剿着什么,又究竟追索着什么,所有的一切期盼涉猎2的隆重推出。
《狩猎》读后感(九):才不会告诉你我很爱这本书
【黄文敏的真心话(*¯︶¯*)】第一次接触鱼叔的书是在《黄河古道》,因为不喜欢看网络小说所以不知道《黄河古道》其实很受欢迎,同时也不知道有位作者叫李达。当初买这本书只因为觉得内容不错和价钱合理。很难想象我当初如果没有去深圳书城,今天我会怎么样。老实讲,我最近一直在很努力的画画是因为得到鱼叔和鱼丸的鼓励,曾经一度要放弃画画的我现在几乎把画画当做我的梦想。看了黄河古道,真的真的很喜欢白石头,金子寒,黄晓丽,一只鱼的传说。然后发现原来作者一只鱼的传说有开通微博,所以就开始关注作者,事情发展的出乎我的意料了,被作者称赞我一直很有爱,开始受到作者的关注。。。。。。(才不告诉鱼酥我其实很感动,哼!)
【回到正题了>_<】好吧,不胡言乱语了,还是谈回正题狩猎吧。今天有个人在微博诋毁狩猎,不知道为什么我很激动,因为我不会允许有人对我喜欢的作品做出一点点的伤害,于是我开始泼妇骂街了。当然,我没有跟这种幼稚的人做太长久的斗争,即使再不爽,觉得我有必要和神经病计较么o(╯□╰)o,因为我相信狩猎!
我是一个读工科的女生,所以,我有一种残疾叫文字表达感情障碍症。但是,我还是要讲,真的,狩猎,教会了我很多很多的道理。曾经对狩猎没什么特别的感情,但是,(托上辈子修来的福气^o^)我有幸读了这本书,后来,我才觉得狩猎其实。。。。。可以说很神圣吗(词穷T-T)反正就是觉得很了不起啦!
我没有什么文采,我也不会说什么动听的话,也不懂什么大道理,只是觉得狩猎真的改变了我的很多观点,在我没看狩猎之前,如果你跟我说,传统猎人是最爱动物的人,我绝对不会信。但是现在,我却会跟人说“越打你狠的人越爱你,就想打猎一样“。。。。什么时候,这已经成为了我的座右铭?
我有多爱狩猎?我不知道。反正我是一直一直的相信着这本书。说真的,真的很喜欢这本书。。。。
通过这本书描述,狼让我恐惧,让我敬佩,让我流泪,狼,是一种神秘的生物,狩猎之后,我爱上了一种叫狼的生物。有时候甚至觉得狼是否比人类更强大?起码狼懂得如何爱护大自然,如何保护大自然,相比我们人类?相信大家心知肚明吧。不然你们以为是什么让这么多动物濒临灭绝?真的,就好像书里说的一样,没有禁止狩猎之前,有听过哪些动物濒临灭绝吗?现在禁止狩猎了,反而更多动物濒临灭绝?为什么呢?《狩猎》会告诉你,李达会告诉你。
《狩猎》给我最深的印象就是主角的人物特色,有时候甚至觉得书中的人物就站在你面前。。。好吧,还是直接告诉你,我曾经为看这本书而不想吃饭,不想睡觉,不想洗澡,反正就是不想离开我的电脑!也许你不会理解。。。。但是真的很爱这本书!
作为有语言残疾的工科女生最后说一句,《狩猎》,是一本好书。
还有还有。。。大兴安岭那种神秘,啊啊啊啊,不知道怎么讲,反正大兴安岭让我很膜拜!一直缠着去过大兴安岭的老师给我讲里面是故事,讲大野猪,讲要十个人才能抱住的大树。。。。。。
《狩猎》读后感(十):那些年,和姥姥姥爷在大山里的故事
今儿的风有点喧嚣,又偏偏遭逢了这本要命的书,让我禁不住回忆起童年时候和姥姥姥爷一起在山里居住的日子。
姥姥姥爷家不是在深山,只一些略为平缓的小山包,坡上种了成片成片的桃子、李子和杏子,还有红彤彤的山里红,枝头俏立着的嘎嘎叫的喜鹊。那是一个不大的小院,包裹在一座小小村子的稠密炊烟里,那盈盈而上蒸腾着的人间烟火,真是让人流连这世间的温情。
在鸡鸭鹅的嘈杂声中,在邻家小孩呼朋引伴的热闹声中,你或许也和我一样,曾经一脸兴致地端着一个小凳儿,坐在姥姥姥爷或者爷爷奶奶的膝前,听他娓娓道来,有名有姓有鼻子有眼的那些不甚古老的传说。
相传故乡的老槐树上住着一家狐仙,每每下午三四点钟日渐西垂的时候,总能从树上传来阵阵炒菜的香气,有时,竟还能听到锅碗瓢盆撞击的声音,以及像是一家老小天伦之乐的欢声笑语。
老槐树边上住的是一户李姓的人家,多年来与狐仙相邻,除了略显怪异些,倒也相安无事。好像真的是两个世界,各不干扰,老死不相往来。
然而,偏偏老李家的小叔不信邪,不顾家里老人的反对偷着摸空儿就把老槐树砍了,砍之前也没有请当地的神婆道士做做法式。
狐仙果然怪罪下来,上了李老头儿的身,哭喊着砍树之前没通知自己一家老小提前搬家,活泼可爱的两只小娃娃就那么生生摔死。于是因果报应,李老头和李老太相继去世,李家兄妹挨个儿疯掉……
姥姥姥爷的故事里,没有大兴安岭的广袤神秘,也没有狩猎麋鹿、猞猁、雪狼、狍子、虎、豹、野猪、黑熊之类的崎岖探险,甚至光一听起来就很像是为了哄小孩儿而杜撰的故事,完全不似《狩猎1:阴山狼城》这般巧布迷局,步步精心。但是却同样有着一种中国人特有的传承的深意。
那些历史不甚悠久的传奇和想像,根深蒂固地扎根于我们的血液之中,深埋在我们每天裸露着的在满是钢筋混凝土气息的雾霾里略显菜色的脸孔之下。现代都市像极了一个吸食人类精气神儿的黑洞,何况周遭还穿行遍布着横行的妖兽。我们在其中迷惘,在其中悲伤,我们迫切地期待着一个聊斋式神话的搭救,我们迫切需要,谁来解救我们早已被禁锢的思想。
我从来不知道这传奇和想象竟有如此重要。只要它在,人生就尚有乐趣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