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天启读后感10篇
日期:2022-05-13 15:27:00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天启读后感10篇

  《天启》是一本由A.J.Alex / Yan One著作,DEW WHY NOT/一言堂私制书集出版的手工书图书,本书定价:50,页数:41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天启》读后感(一):天启死循环解读(11月16日更新)

  【天启死循环解读】

  在飞机上,一个乘务员小姐宣布旅客要做一个游戏。飞机上持有最多信用卡的旅客将赢得一瓶香槟,结果一个男子以12张信用卡取胜。第二个游戏要求旅客们猜出机组成员年龄的总和,另一个男子给出128岁的答案,拿走了第二瓶香槟。在第二个游戏过程中,天气情况开始恶劣起来,“系安全带”的指示灯亮了起来,但几乎没有人注意到,而乘务员们忙着通过对讲机说着笑话,更是一点没有察觉。飞机到达终点时,机上每个人都觉得这次旅途实在太愉快了,没人注意到他们刚才在生死关头转悠了一圈——我们也许正是这样一群旅客,在《天启死循环》表面那个荒诞故事中,忽视了作者所要表述的真实。

  本书从1999年起笔,2007完成初稿,直到2014年才得以与YAN ONE重修发行。在逐字逐句誊抄,反复阅读文本之后,发现如果仅是泛泛读过《天启死循环》中的故事,你并不会认为它是一本极其精彩的书,它的足够精彩相当一部分有赖于故事埋藏着的无数暗线和作者的言外之意。这些暗线和言外之意是作者没有在书中加以任何诠释的。如何发现,则要全凭读者的细心与思考了。

  《天启死循环》不仅是一本异化过的作者自传或一个空想故事,其中更因为它的暗线而奇巧,也因为镶嵌着更深层,更多元化的隐喻而闪耀。这些隐喻并没有太影响天启中的故事线。读者大可当做一个有点奇怪的后启示录科幻故事来读。但仅只是这样未免有些可惜。如果想要探索更多,对故事的暗线,以及对这些言外之意的解读则显得非常必需,也是怎样都不为过的。每个层次,每个领域的人都能因为他们的知识结构而各自领会到他们能领会到的东西,这正是这本《天启死循环》值得称奇的地方。

  ————————————

  *《自闭者眼中的世界》:

  *《天启、死循环、假性死循环、及其标志》:

  *《天启|死循环》中的神学悖论:

  *《Q&A:天启暗线与暗喻解密问答》:

  *《天启|死循环》中预言般的现世巧合:

  *《天启|死循环》的故事你真的读懂了吗?——天启故事正序(严重剧透,未通读者慎入):

  *《天启|死循环》中的易经与卦:

  *《天启|死循环》中A.J.Alex留下的唱片线索和故事人物原型;

  *《天启|死循环》中的中国政治隐喻。

  (COMING SOON)

  《天启》读后感(二):《天启|死循环》发行后记

  【天启|死循环发行后记】

  ——YAN ONE

  1.A.J.Alex的手稿初稿用他能在旅途中找到的各种纸张笔墨写就,拿到的时候已经污糟了一部分,有乱七八糟的注脚和涂鸦不说,手稿也没有首段空格,连标点符号的运用都是混乱的。我在07年誊抄过前几章到电脑上,还要先点较句读(就是先暂时把语气停顿点出来)。

  《天启|死循环》初稿手稿有一种形式美,不知道是不是有意为之。它整体呈现方块状,分段空一行,配的诗文也有固定的形状。就好像他一边写作,一边用文字画画似的。这一点我们通过努力,正式出版的纸制书基本保留了原味。曾有人让我们直接发行手稿,无论从经济还是从技术上考虑都很不现实。何况手稿并不是定稿,之后还做了大量修改。最终DEW WHY NOT一言堂选用特殊排版,也使用了铅印方式排版,也算是对其手稿风格的一种折衷。

  2.A.J.Alex在《天启死循环》中的语言很奇特。他的视角奇怪,有时会用一些肤浅可笑的文本素材来讲深刻的问题,又会用貌似严肃的文本来制造荒谬感。《天启死循环》旁征博引或别有所指的文字极多,且不加以解释。本来实体书想做批注,但A.J.Alex说,希望读者自己去查阅这些语句,因为一方面可以形成一种知识的发散性,在查阅这些知识点的过程中,读者会获得更多信息。另一方面,这些关键语句有好几种不同的解释方式。每一种诠释方式都有它的意义。DEW WHY NOT一言堂在抄录这本书的时候,有很多费解的地方,不得不停下来一一查阅资料,这也花费了大量时间。

  3.A.J.Alex在《天启死循环》中安插的人物关系明线少,暗线多,构思巧妙。非常符合第一人称叙事的风格,作者从第一视角出发,并没有做出全知全能的姿态,只是说着他经历到和想到的事。对错是非,如何理解则都交给读者判断或揣摩。当读者赞同或否定作者的经历与想法时,你会发现读者的思想也能成为这本书的一部分。

  同时《天启死循环》的隐喻也极为丰富,甚至可以讲它表面那层故事是为了隐喻才存在的。这方面有些像猫城记、铁皮鼓这类小说。这类小说的隐喻大多在于政治,而天启的隐喻在各方各面。人名、数字、语句皆别有所指。从政治、时事到神学、哲学。更有甚者,他还在文中安排了许多加黑字样,这些字眼罗列起来又可以单独成文,类似预言。这让《天启死循环》变得书中有书,即使看懂了表面全文,也需要一些时间去琢磨这些或明或暗的线索和它们背后的意思。作为发行与编写者,必须彻底了解这些,才不至于有所讹误。

  4.《天启》的笔触非常奇怪。这本书是第一人称,作为他的朋友,有时候读起来会会心一笑,因为的确有相当一部分是在写他和身边人的真人真事,只不过这个自传被异化了,并被当做初级载体而承载了相当多的想法。他的文笔有时很童话,有时别有所指,有时愚钝,有时又很有韵律感,读起来难免觉得荒诞费解。

  我俩一同修改时并没有对这种风格进行修正,反而加强了。因为这种行文是独属于他的。其中他强烈要求我修改其中“强盗”的部分。由于我俩行文风格不同,我写完后,又和他花了大量时间对其进行修改,以尽可能地配合原文风格。

  5.《天启|死循环》中穿插的诗歌大多出自A.J.Alex在Empylver时期就完成的八首配乐诗歌集《苦旅》。因为某些原因,它一直作为demo的形式存在,没能得以正式发行。A.J.Alex在这本诗歌集中以一个苦旅者的身份讲述旅途中的神秘见闻,比如关于旅途幽光的《鬼火》,动物变人的《谐谑曲》,狼人巫术的《新月天仙子》,磁场记录幽灵的《古战场》等。是一张充满神秘,荒诞与悲观的阴暗乐集。

  6.《天启死循环》因为文中敏感处太多,在07年被多家出版社拒绝发行,手稿A.J.Alex束之高阁,多年以后又丢失了一部分。所以我只好成立一言堂私制书籍来发行它,并和他一起对这些内容进行补缀,同时对全文进行修改。这种补缀和修改一共进行了十多次。这也是拖慢进度的原因。

  《天启》的故事初看起来混乱,奇怪。A.J.Alex在修改时做的不是加法,而是减法,对于小说而言,减法最不好做。《天启》初稿有三十万字,后来写为五十万字,等他全部修剪完,成为二十万字,但我敢说,如果把天启中暗含着的所有信息注解出来,需要三四倍于此的文字。天启的奇特之处正在于它没有明写出来的部分。但假如有人真正读懂了它暗含着的所有隐喻,毫无疑问,这必是一本精彩的书。

  书籍而言,文无第一,只是接受度的问题。无论奇特,古奥,怪诞或反成熟文笔而行其道的稚语,还是绝非刻意而能为的个人风格。这种书也正是DEW WHY NOT一言堂所致力的发行方向。

  此外,我们在一言堂小站将会开展关于《天启》的解读。读者若有费解之处,可以留言,我们会尽力解答。

  《天启》读后感(三):说说装b和牛b之间的纠缠不清

  对于a.j.alex这个神秘的人物,或许是中国最神秘的小众音乐人,他的种种传说,最后你会发现基本都是来自一个叫做yang one的年轻人口中或者文中,我几乎收藏了这个音乐人所有的能国内买到的专辑,据杨一先生说,国外还发行了不少,我就不得而知了。

  从杨一的口中,我得知,a.j.alex是一个有轻度自闭的音乐天才,这在音乐中也的确有所隐现,我一直觉得这个年轻男孩的神秘感给他的音乐加了不少分,这几年出的专辑开始往纯音乐即兴的方向来,在小资眼里,可能是现在最为流行,最为有深度的表现了,从80年代玩金属朋克,到后摇民谣爵士电子,即兴可能代表着最为高深的音乐表达形式,这也代表歌迷的素质最高,至少看起来如此。

  我首先表明我对a.j.alex先生的几位尊重,事实上,他的音乐也的确让我由衷敬佩,但是我想说的是这么牛逼的人,现在在一个装逼严重的人,也就是杨一先生的笼罩下。

  翻阅网上所有的a.j.alex的文章资料和介绍,都是杨一先生所写,我惊叹于杨一先生有如此的文采和想象力,东拉西扯,东拼词凑,牵强附会至极,让我最震惊的莫过于近期a.j.alex的画作的解读,这幅画作到底好坏暂且不谈,我只想说说杨一先生如何解释这幅画到底牛逼到何处,杨先生如下解释:

  这幅画的牛逼程度不亚于蒙娜丽莎带给他的震撼,为什么呢?如果你把这幅画从特定角度来折叠,对称复制,会出现很多不同的画,有的像一个人的面孔,这实在是太牛逼了!!!!!!

  我先无语三分钟,然后我用ps把一副莫奈的画也用这种办法选取一个画作片段,然后复制对称,也特么的是一个人脸,我随便选了一个画,只要找好角度,都能做到这点?

  当我把我ps好的图案发给杨先生时候,杨先生对我说,你不懂!!!

  在杨先生的眼中,可能a.j.alex是神,所以,他能用各种办法解读出a.j.alex的书作《天启死循环》中的各种神一样的预言,大家可以随便翻阅看看,估计在他看来这本书的牛逼程度,不亚于《推背图》或者《圣经》,看了杨先生的解读,我觉得他的解读比原书牛逼多了。

  这对组合,在牛逼和装逼之间纠缠不清,有时候,我也很难分清,不过最近一次杨先生给我发快递,发了2次都是有问题,不是发错快递就是盘面划的严重不能读出来的时候,我还没有说什么,杨先生首先提出:你怎么这么多毛病,最后发一次,别再找我!然后,就把我从他的QQ好友删掉了,好吧。

  最后一次收到盘,两张碟对着摆放在一起,没有任何保护措施,盘面上都是划痕和胶,算了,就这样吧。

  《天启》读后感(四):关于AJ的小说的杂想

  好画家也会画烂画,无名之辈也会出杰作。不仅是说不应太信奉大师,更是说应该看一个人做的事,而不是他的名气。但现在的中国人都是只看名气的,大凡都缺乏独立的审美。哦不,大多人是连审美也没有的。现在是,即使有好的演出也没有好的观众。这是很可悲的。

  这样说是突然又想起AJ的小说,我不知道能不能把他的小说归为科幻,但你可以把它当科幻来看。他的故事颇有科幻黄金时代的风范,它们的内核是相似的,那种宏观的视野,对“人何为人”和“世界何为世界”的好奇和探索,就如那些星辰的故事也许没有答案,但他会抛出好的问题。“我们是谁,我们在做什么,我们要去哪里”。好的问题是这些永恒的未解之谜的变形。不是那些设定绚丽的模式化惊奇故事,而是关于瑰丽的奇思妙想,鬼魅独创的氛围,善的内在。我看他的小说,有些章节,就是会读得毛骨悚然,我只有在读那些最好的小说时才会这样。我确信他是好的,但他无名,那些舞台啊喝彩啊转发量什么的,属于名气和圈子,他总不在其中。他甚至比不过那些写同人的人受欢迎。即使他比别人都更深入地去理解世界,他也跟这个世代的喧哗与取宠无关,有几个人才有资格这么说,才愿这么做:既无露过面,也无讲过话,无事迹流传,除了作品就只有作品,所以去推他的小说很是艰难。

  不管哪一个人的粉丝都认为自己喜欢的是“那个人”,而不是“那个人的名气”,或者承认是“那个人的名气使我更爱他”。真实的情况难以分辨,自己骗自己最好骗。

  你看,这里就有一个例子,如果能撇开名气的影响,又有多少人愿意细细品读他书写的传奇呢?又有多少人能感受到那份壮丽的美呢。

  《天启》读后感(五):《天启死循环》,《解体概要》与《真探》

  因为喜欢<真探>(因为总觉得RUST跟AJ有某种同通之处),所以去看了<解体概要>这本书...有些思想能与<天启>相合

  quot;自杀不正是出于一种更极端的救赎愿望吗?虚无难道就配不上永恒吗?孤独的人没必要跟宇宙开战,他是向他自己发出最后通牒,他以一种无可比拟的行为,绝对地做了自己"from《解体概要》

  quot;没人能预先知道自己的下场,自杀者除外...这些勇士.他们抓住自己深恶痛绝的恐惧与绝望.不惜与之同归于尽。解决了人的自杀问题,就解决了所有问题."

  from《天启死循环》

  这是个终极问题。

  《真探》里小马只问了RUST一句:“那你为什么还活着?”RUST回答“因为我没有勇气。”

  而AJ也曾不止一次在自己的音乐里探讨过这个主题。我不知道发生过什么,但他显然对此深思熟虑,且深度理解。

  宗教禁止人们自杀,但拿不出一个有效的理由。

  AJ显然不是任何一种宗教的信徒,他冷淡地观看崇拜,狂热和圣洁。

  RUST不信任何宗教,但他信仰虚无。

  《天启》里,艾恩对AJ说"你什么也不信,你信仰的是虚无。" 但也并不是。

  用西方的智慧解构下去,最终都会面对这个终极问题,而且无解,只能用虚无来解答。

  在《解体概要》里,作者也承认“只有中国才在很久以前便达到了一种精致的智慧,远远地超过了任何哲学:道家在平淡上已经超出了一切思想所能构想的东西——而我们却还按照世代在计算。”

  而AJ,必然地,最后也转向了中国古老的智慧。

  --------------------------------------------

  其他

  虔诚的时代最为擅长血腥的壮举...在神圣危机发作之时,受害者的呻吟恰与陶醉中的呻吟相呼相应...坚定的决心下面竖着一把尖刀;满怀激情的眼睛喻示着凶杀。FROM《解体概要》

  一种满嘴玩笑的智慧总比发作起来的圣洁要柔和些...一切信仰都推行着某种形式的暴政,因为其主导者是些"纯洁的人"而变得尤为恐怖.《解体概要》,

  对应《天启死循环》P275:"它最后只会变成一种圣洁的,纯粹的恶."P289:"不动脑子的是废人.认真想就被障住了.被障住的人一样是废人。"

  《天启》读后感(六):浅谈<天启>里的潜意识

  大卫林奇的电影总让我感到不舒服.他的故事,他的叙述方式,节奏,统统让我感到莫明害怕.

  lt;穆赫兰道>里的女人去拜访一个能解开所有谜的人.一次又一次,故事有了不同的时展,.最后一次打开门是在清晨,牛仔说“美女,该起床了!"床上是早已腐烂的尸体.再也分不清是梦是醒.

  A.J在<天启死循环>里通过别人讲过一个意义不明的故事,带来了同样的惶惑:

  “一个父亲日夜看护在病儿床边。孩子死后,他到隔壁房间去躺下休息。可门开着,他从自己睡觉的房间里看得见隔间孩子的尸体停放在那里,四周立着高烛。一个雇来守灵的老人坐在床边低声祈祷。睡过几个钟点后,父亲梦见孩子站在他的床边,抓着他的胳膊,悄声责备地说……”

  “他说:父亲,你没看见我烧着了吗?”

  “没错,他醒来,注意到邻室闪出火光,跑进去发现守灵的老者睡着了。连同爱子尸体的一只胳膊被倒下的蜡烛烧着了。”

  故事到这里就结束了.是梦还是醒?这是个问题.

  这是对潜意识的描述,没有逻辑可言,你不知道为什么,只能模糊地感到其中的联系,指向令人惊恐的真实

  这种半梦境的描述还出现在第一百四十三章,强盗间的对话:

  “没想到还有树。”

  “树?枯柴似的,一揉就碎了。”

  “用这个生点火吧,好久没怎么烤过火了。”

  “太潮了,生不起火。”

  “我看看。”

  “捂一下说不定能捂干。”

  “试试?”

  “试试。”

  “这天气真像在洗温泉。”

  “嗯,我总做一个梦。”

  “梦见什么?”

  “梦见有人企图叫醒我。”

  “噩梦?”

  “算美梦吧。”

  “为什么?”

  “他说‘醒来吧,这是昨天。’”

  “美好的昨天。”

  “美好的昨天。”

  “捂干了?”

  “捂干了。”

  “试试?”

  “试试。”

  “能点着了。”

  “能点着了。”

  同样是这种松散而不祥的梦呓般的对话.而这之后的一章,就是讲述<不宁>里真实的那个故事.它们之间有联系吗?有,但说不清.就像在未来做昨天的梦,谁也说不清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天启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