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讲个笑话,你可别哭啊》是一本由囧叔著作,中国华侨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80元,页数:20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我讲个笑话,你可别哭啊》读后感(一):让我来不正经地给你讲个正经的故事
第一次看见这本书的时候,还是在大学,究竟是大几,只能按照出版日期定位了,所以,应该是大三。当时只是被标题吸引了,随手翻了翻,翻到的是那篇《被替代的雷震子》(有误的话,请见谅),于是就把它收进了自己的背包中——当然是买的!!——本来并不是为了自己看的,是给老妈当床头读物的——感觉年龄层差不多,且老妈也是个爱读之人。老妈自是喜不自胜,又有书看了,美滋滋地拿走了。过了几天,我去问老妈读书的体会,老妈抛过来三个大字“不正经”。我耸肩。
这本书就这么“消失在人海了”,直到一年之后。那时,我在闹书荒,什么可看的都没有。漫天飞着各种励志,奋斗,你要与这个世界温暖相拥,且愿你被这个世界温柔相待;真是看着就一个头四个大,对着我的Kindle,相看两相厌的时候,忽然在促销的界面上又一次看到了它——《我讲个笑话,你可别哭啊》,想起了老妈的那句“不正经”。不然,买来看看?反正也没什么好看的了,为什么不试试呢?
跟着,我就用了不到半天的时间,从头看到了尾,当然上课的时候,我也在看,虽然有点对不起在讲台上“大开大合”地讲着课的老教授(这么看,其实我也很不正经)。看完了最后一个字,发现老妈总结得恰到好处。“不正经”。真的很“不正经”。从头看到了尾,并没有什么刻骨铭心,也没有什么悲天悯人;一个个小故事,满纸跑着京片子,但是看着,却是异常的舒服。
“不正经”的方式,“不正经的”语气,“不正经”的作者,他在“不正经”地讲着“很正经”的故事;也许关乎人生,也许没有;也许关乎生活,也许也没有,读着书的时候,你总会找到一些有趣的悖论,但又不是很沉重,十分轻松。
也许生活本来就是“不正经”的,“我们都是普通人,即便我们中的一些有着神乎其技的异能在身,也只是在“特别普通”和“普普通通”之间画一些模模糊糊的线而已。”务实的生活,在于对平淡的甘之如饴。我们也许会这样,也会那样,会经历大风大浪,也有可能经历狂风骤雨,但这一切都会过去,一切都归于平淡。你在一切都平淡之时,以“不正经”的方式,平静地将你所经历的说出来,供他人以娱乐消遣,这是真正的有勇气之人。
《我讲个笑话,你可别哭啊》读后感(二):给书名点个赞
在超市逛,听到身边的人在打电话,说"出来打个分手炮啊”,心里正暗想此等牛人一定要结识一下,一回头却发现讲电话的人虽语气嬉笑实则满脸都是泪,众生皆苦。
呵呵,我讲个笑话,你可别哭啊!!!
看得进的故事,都是自己的影子。不知道多久以后,再回头看看这个段子,我还会不会记得某些故事。
卓越大促销的时候买的这本。貌似最近很火,奇妙先看完这本书,给了个一分钟书评。我当时看了一半,觉得有点标题党,就小拍了一下砖。现在看完,后悔了,故事越到后来越合标题,是越来越好了,也越来越无奈了,喜欢这样的带点逆转,带点现实的超现实。
好像没有什么可以透露的情节,记得后几篇的故事,和吃面那篇的语言。回头去翻吃面那篇,却忘了为什么,大概是“孤独上的优越感”吧。
本想写长篇大论的,突然又写不下去。结尾吧,用奇妙一分钟书评的万能金句:这是一本好书,推荐一下。【噗,天下皆好书,哈哈哈哈哈哈哈】
上一篇“《论犹太文化》:探寻扎克伯格裸捐$450亿的原因”发布之后,没想到居然被惊为天人的卉师姐转发到她的微信群里。美貌与智慧并存的卉师姐一直是我的偶像(之一),能得她的些许褒奖,让我激动不已——尽管那篇文章最终也不过百余点击。
在微信群里一通胡侃之后,我开始想,这一年我已经、正在和即将阅读的39本书,是否每一本都值得推荐呢?答案肯定是否定的。这些用当当app下载的电子书,能入我“法眼”,主要还是它们便宜,有时候赶上限免,一分钱不花。这样得来的书,精品的可能性大大降低。
那我是否还应该每本书写点什么?答案肯定是肯定的。一则,否则我就无法完成39篇读书笔记,难以给自己一个交代——作为一位强迫症患者,这真是不可接受的结果。二则,再烂的书也都有其出版发行的理由——作为水瓶座的文中(vs文青),我还是比较善于发现别人优点的。
而且,浩浩荡荡的书海里,被我下载的电子书也多多少少是自己挑选过的,就算不是精品,也不至于次品到那种地步。自己选的书,含着泪也要看完并且写点什么。
例如这本《我讲个笑话,你可别哭啊》。
作者取了一个很恶搞的名字:囧叔。我当然不会这么称呼他,毕竟,1980年出生的他比我小了几岁。我尚且赖着不肯被归为“大叔”行列,怎么肯叫一位后生为叔呢。当然,我估计也进不了“大叔”行列。据说,大叔是高帅富进化到中年的专用代称;男屌丝到了中年之后只配被叫做师傅。我不愿沦为师傅,所以,一直称自己是“同学”。
我也不知道“囧”字是什么时候流行起来的,但总体而言透露着一种恶搞的意味。所以,囧叔写的书,当然很恶搞。
作者在他的自序里很直白地说,他是属于“意识流”的。维基百科说:“意识流文学泛指注重描绘人物意识流动状态的文学作品,既包括清醒的意识,更包括无意识、梦幻意识和语言前意识。”我本来对“意识流”有点似懂非懂,看完这个解释,反而更加糊涂了。
但不管什么流,看这本书还是比较轻松的。卉姐姐问我:你怎么提高阅读效率的。她一定没看过这本书。这本书翻篇儿就行,压根儿无需仔细阅读。豆瓣的介绍说:《我讲个笑话,你可别哭啊》是一本适合在除葬礼以外的任何场合阅读的随笔集。我没觉得。利用上下班的地铁时间,3天总共大约4个小时,我读完了,也没觉得需要笑出来。所以,如果你怕参加葬礼时无聊,大可带上一本。
但在没哭之余,我却从中看到了一个江湖。一个身边的江湖。
作者他爹在城管队的日子,对小商小贩在威严中带着容忍,不“赶尽杀绝”,是一种江湖;
哥们媳妇漫不经心的一份炒饼,秒杀厨艺大师的万般做作,是一种江湖;
咖啡馆里的各色人生,是一种江湖;
甚至,人才中心管档案的前台小姑娘,在高人一等姿态下的颐指气使,也是江湖;
当然还有餐馆服务员刘五洲,学得一手魔术杂耍绝学,只为在最后的生死抽签中将生的机会留给哥哥,更是一种江湖;
毋庸说大江大海兄弟。那种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如果还有梁山,一定有他们两把椅子。有了梁山,不是江湖又是什么?
……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
这本《我讲个笑话,你可别哭啊》是磨铁图书的产品。说起磨铁,其实我跟他们老板沈浩波还算有点渊源,因为我们有一个共同的好朋友,所以算得上是远房同学,并且因此曾经一起吃过一次饭。这个渊源确实太浅薄了。只是,我们这位共同的好友跟我讲过很多关于老沈的陈年往事,让我印象颇深。老沈是北师大中文系的,自称诗人。我曾经关注过一段时间他的微博,但后来取关了。因为,我觉得写诗是很私人的事情。我也写诗,我觉得如果不是出自最私密的情感,这样诗歌是没有力量的;而私密的情感又不足为外人道。所以,写了诗拿出来发表也罢了,但让所有人指指点点,而且对于不同看法还会闹得脸红脖子粗,我实在无法承认这是“诗人”。
老沈的磨铁做得相当不错,很有点江湖地位。除了他,我还知道另一个远房同学也是做图书的。这位是本校国际政治系的年兄,大学时候跟我们宿舍的老二关系很铁,据说毕业之后没有找工作,直接顺着大四时候帮人折腾盗版书的路子,自己搞起了“出版事业”,也有点风生水起。只是,大学毕业之后就没再见过他。
说起国政系,他们毕业生的路子之野,估计仅次于社会学吧。刘强东就是社会学的。但国政系最近一直在走上坡路。前不久在微博上看到一位朋友推荐人大国政的一位副教授,对于经济金融问题的分析和见解之深,超越了人大的经济和金融专业。对于这个说法,我赞同一半:我自己也认识一位人大国政的师兄副教授,在纽约聊过,他的经济金融见解确实让我非常敬佩;不赞同的一半是,我是经济金融专业的,我不行,但我的嫡系师兄师妹们有很多很行的。不蒸馒头争口气。
写了这么多,突然觉得我是不是也有点意识流的意思了?Well, let it be.
《我讲个笑话,你可别哭啊》读后感(四):这本书值得读
写书评的时候,我还没有把书看全了,只看到了兔儿爷那里。好久没有那么轻松又那么快速地看一本讲人生的书了,很讶异的同时也学到了很多。之前没有听说过囧叔其人,这本书算是跟他打了个照面。看到后来,竟然有一种在读冯骥才先生的《俗世奇人》的感觉。这话并不是在夸大,书里的故事都是在写【我】遇到的人,以及那些人经历的事情,却很少有视角的限制,从中可以看出囧叔在自序里的那段引用蒲松龄的句子到底是一件很有智慧的事情。
一开始会选择买这本书,就是因为这本书的书名,看似很没有逻辑的一句话,细细想来却意味悠长,不自觉地就买来了,多亏买的值。我很反感的是那些在宣传里讲得天花乱坠,结果翻开来看却坚持不到第四页的书,有种深深的上当受骗了的感觉。不过囧叔看来是个实在人,他没有跟我任何的失望,他用一种来自北方的类似粗砾一般的语言,写了这些感动人心的细腻的故事,粗看下来,作者的语言五大三粗,带有拉家常一般的诙谐,然而细细读之后,才会觉得其中包含着的细腻的人情味,难以磨灭。
《我讲个笑话,你可别哭啊》读后感(五):让我想起大黑和二黑
大黑和二黑是一对兄弟,大黑很壮,是个大老粗。二黑很瘦小,是个小白脸。两兄弟论外貌体格上,没有一点相似之处。唯一一样的,是那除了名的暴脾气和到初中就止步的学历文凭。
两兄弟经常打架,和街上的混混都有来往。
但是他们对我却很好。
有一次,我被我爹打得团团转的时候,是二黑过来“救”我的。而大哥可是经常买吃的给我。
如果以学校的标准来说,他们肯定是坏孩子。但是对我来说他们都是好的邻居家大哥哥。
我记得有一次二黑好像在外面惹了什么大祸。他爹气得不行,家里能摔得都摔了,最后我以为二黑会一走了之,没想到他却跪在他母亲前面,说“对不起”。
我跟大黑的关系比较好,但是却对二黑印象最深。
大黑么,到现在还在讨老婆,经常和我一起喝酒。经常告诉我男生们的事情。
二黑么,虽然有一点皮肤病,但是个人的魅力无可抵挡,有个死心塌地的女友跑到他们家里非他不要。
总之,我给你讲个笑话,你可不要哭啊这本书让我想起了他们兄弟两。但是事情又隔了许久,没办法具体讲起一件事情。只能零零散散说些感受。
《我讲个笑话,你可别哭啊》读后感(六):我讲个笑话,你可别哭啊
《我讲个笑话,你可别哭啊》,冏叔著,中国华侨出版社,2013年7月第1版。
书掂在手里轻,读得也快。快餐类的书,却大有可读之处。嬉笑怒骂的背后,是对社会现象与人性的理解。专事打苍蝇的大妈能说出“杀心”这样的话来。普通的警察说道,“要尊重你不懂的人。”
作者与我等大约是同时代的人,看得出必是读武侠、听评书之辈。因此,书中人物个个看起来如武林中人,当然,是他写得个个象武林人物。
《我讲个笑话,你可别哭啊》读后感(七):大家都应该多格物致知
滔滔不绝 絮絮叨叨
作者称之为意识流
.
讲的是小人物的故事
或悲或喜
像是操着京片儿极其能侃的大哥
但是在书中
这位大哥扮演的
.
做一个聆听者
才更有智慧
大哥会这么描述这句话
会引用杨绛先生的
格物致知
.
那些小人物
大多是善良的
闪耀着人性的光辉
只是这个社会
快乐无忧地过一辈子
实在是不易
.
多少小狡猾
多少小确幸
多少小算计
多少小市井
.
哎
能把点滴梳理
可以为师矣
《我讲个笑话,你可别哭啊》读后感(八):不如意事常八九,无人可以语
第一次看到这本书是在手机移动发的信息里推荐的,初看到这本书名,我一直以为这是一本比较幽默的书,看起来能让人变得有趣,以至于后来我一直将它记在纸上,记在心里。但却没有记住作者。
值得说明的是,这本书是我初到单位第一本看完的书,也是第一本用kindle看完的书,这是值得纪念的,因为这开启了我的读书模式,我的阅读之旅,希望将来能够由着kindle来陪我度过在单位目前看来枯燥乏味,前途渺茫的时光,让我在将来有机会离开时不至于脑子一片空白,与社会脱节。这里还要一提上段所说的作者,我一直以为这本书是个日本人写的,不成想是一个名叫“囧叔”的中国人写的,在下载这本书时,我还和朋友说到是日本人写的,想象到他在给我推送这本书时对我的鄙视之情。不过想来自己真的是胸无点墨,只知道自己专业上的知识,还学不精通。
说了这么多,还没有说到正题,说实话,我为什么首先选择这本书开始读,确实是希望他能给我带来些许的快乐,驱散走一些郁闷的情绪,但是,内容却让我有些失望,此内容非彼内容,书中内容没有搞笑幽默的情节,反而在看似有意思的情节中透露出淡淡的悲伤。作者写这本书将它分为三部分,在心中,在路上,在身边。分别在各个板块中写了他生活中遇到的小人物的人生百态,其实没有百态,基本上感觉大部分故事里的小人物都挂掉了,让人看的比较难受。
在各个篇章中都有一篇我记忆深刻和欣赏的内容,在心中里爷爷的塔吊,看到了作者对爷爷的思念,借爷爷所做的小物件儿来表达感情,温馨中有着淡淡的悲伤,联想到我目前的状态,想到父母奔波乏累的身影,而自己目前半监禁的状态,着实的心情不爽。
在路上里的快手刘五洲,特别普通的一个小人物,家庭不幸,与哥哥同时得了重病,对于家庭不富裕的他们,无疑雪上加霜,为了给谁治病,两兄弟竟然吵起架来。最终刘五洲回到北京继续工作,先赚钱,在谈其他,但是该故事前段写到刘五洲一直在秘密练就特殊手艺,给所有人的错觉是他想保命,治病,结果在最后与大哥打赌抓阄时输掉赌约,结束生命,正如囧叔所说刘五洲同乡那样,如果把刘五洲想的那么卑劣,我们真的是白活了。一个小人物在生死关头面前能够有此觉悟,这种牺牲,不得不是我们现代人所需要学习的品质。
在身边里的兔爷儿,这篇文章虽然没有人死,全篇只有兔爷儿从一个程序员变成一个专门养兔子的,为了追寻内心的安逸,远离喧嚣,为自己工作,这种生活状态着实令人羡慕。就像作者在文末负手看窗外风景所幻想的那样,追寻自由,追寻自己内心的想法,但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并不是所有人能走出这一步,对于我而言,感受也尤为深刻,考虑到各个方面的影响与因素,使得我不能随自己心愿离开这个浑浑噩噩的地方,内心之苦楚只有自己知道......
总结一下,对于刚刚开始阅读的我,生怕书籍的枯燥,但这本书虽然没有波澜起伏,没有高潮(可能这是一本短篇随记的合集所造成),但我还是在几天之内把它读完了,而且觉得还不错,能写些东西,上边的这些文字,可能也与自己的心情有关,对于略带悲伤的文字能够产生些许共鸣,但不管怎么说,读完了,还是很不错的,不仅是书不错,我也不错,嘿嘿!
《我讲个笑话,你可别哭啊》读后感(九):这是一本可以“笑一笑,十年少”的书~
这本书作者囧叔说,写起来不费劲,我说,读起来更不费劲。读这本书,有种高中时读冯骥才先生《神鞭》的感觉——好玩,有趣,过瘾!翻开一页,读着读着就停不下来了。
这本书分为三个部分——在心中、在路上、在身边,共21篇文章。在心中的8篇文章,主要是写自己及非常亲近的人及对他们的故事的感悟;在路上的7篇文章,主要是写自己所遇到的奇人奇事,趣味的故事中有种杂文中对社会的反思的感觉;在身边的6篇文章,主要是写自己身边的同事及同学间发生的有意思的故事。所有故事,应了那句老话——“嬉笑怒骂皆成文章”!
印象最深的一篇文章是《炒饼》。主人公化名为驸马和公主。驸马是一个做中西餐的高手,且善于讲普通菜肴经。公主平时并不下厨做饭。炒饼事件的导火索是,驸马和公主一同去菜市场买猪肉,驸马看上一块后臀尖,公主发出了一声冷笑。驸马说公主外行。于是,公主买了驸马平时做饭不用的肉、菜、饼。公主从切工、点火、架锅、原料下锅、整理台板上,都落落大方,竟完胜驸马。最后,出锅的炒饼色香味均达到了殿堂级水平。驸马吃了一口,便泣不成声。高手就在身边,从没有放在眼中,当高手出手时,全心全意的佩服已经不足表达那些敬意了。这种小故事,读的时候,能笑出声来,读完后,琢磨一下,又多了些可以细细品味的东西。趣味中夹杂着对人生或社会的一些看法,挺好。
另一篇文章也非常有意思,题目叫做《打苍蝇的上官阿姨》。很显然,这篇文章的主人公就是上官阿姨了。为什么前面还加上“打苍蝇”三个字来形容呢?故事有意思着呢。一家中式快餐店的对面老房子拆迁,各种垃圾太多,苍蝇繁盛起来,在快餐店周围聚集着,老板与苍蝇之间的斗争,失败了。最后,老板请了一位“手艺人”——打苍蝇的手艺人——上官阿姨。说来也怪,快餐店里的苍蝇瞬间骤减。上官阿姨说了句经典的话——“真正厉害的是杀心……打苍蝇打多了,苍蝇不敢近老娘的身”。上官阿姨念完经睁眼大喝一声“近我者死”,苍蝇应声而落,死了。内心很希望这篇文章里的上官阿姨不是虚构出来的。大千世界,从奇人奇事中,也能看到普适的道理——再小的事,钻研久了,也能好玩儿起来。
整本书的叙述风格,谐趣好玩儿。那些故事读完之后,很值得去回味一下。有种让人特别想去见识,甚至想去结识一下的冲动。有的人嫉恶如仇,有的人平淡是真,有的人深藏不露,有的人爱心满满……感觉每个人在我们的人生中都能遇到——他们就在我们身边。需要我们爱生活的心,细心地观察生活,也许也能写出这么有趣的故事呢。
《我讲个笑话,你可别哭啊》读后感(十):朴实的一本青春回忆录
这本书有着一个很语言话的名字。听上去就像是一个上了点年纪但又有些痞里痞气的长辈在跟你说个不太好笑的故事开头一样。
里面零零散散的讲了21个故事。篇幅不一,有的短短几张就看完了,有的则挥了好多笔墨描写。这其中不乏有很多草草结尾的痕迹,但有几篇确实有些个传奇色彩。
站在第一人称的角度描写着过去自己碰到的人、事、物本身就是一件不太客观的事儿,所以出现了一些过度的难以通过想象的文字,就算脱离现实,也是可以理解的,最喜欢其中的《一个人吃面》、《快手刘五洲》两篇。前者描写孤独很到位,一个人的孤独是值得尊重的,不可被人轻易打破。而后者则浓墨重彩的写了一位算是往日聊友的故事,最后死了,却让人会跟着作者角度觉得,他确实是伟大的死了。
里面还有描写很多:比如一些流氓地痞的真情流露、比如同学聚会、再比如家庭纠纷引发的血案等。照这个思路,应该是本大杂烩且适合很多类人品读的,但是,作者显然更偏向于这是自己的一本青春故事。所以,又少了几分大众普及率。
大概豆瓣有一类人都是有这样一种特质:他们平凡的外表下,总有一颗不甘普通的心,他们通过自己的兴趣爱好、自己的不同观点、以及几个酷酷的朋友显示出很不一样的自己。独特存在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