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地理学与生活(插图第11版)读后感10篇
日期:2018-08-05 04:56:01 作者:文章吧 阅读:

地理学与生活(插图第11版)读后感10篇

  《地理学与生活插图第11版)》是一本由[美]阿瑟·格蒂斯(Arthur Getis) / 朱迪丝·格蒂著作世界图书出版公司·后浪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88.00元,页数:634,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地理学与生活(插图第11版)》读后感(一):“竖起招军旗,自有吃粮人”——本书前言途径

  在电影梦幻之地》(Field of Dreams)中,凯文·科斯特纳(Kevin Costner)所扮演的角色要在艾奥瓦州他的玉米地里建造一个棒球场激励他建造这个球场的信息,就是“竖起招军旗,自有吃粮人”。1975 年,当我们第一次想到要着手编写《地理学与生活》一书的时候,同样的愿望也在鼓舞着我们。那时美国和加拿大没有几所大学的地理系为学生开设这样一门通论课——就是试图使学生全面了解学科课程。相反,大多数地理系分别开设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或文化地理学的课程。我们意识到大多数学生只修一门大学地理学课程,只有一本地理学教科书,于是想编写一本涵盖地理学家研究各种专题课本。当然,我们的愿望是使本书能够令人信服确定并能满足很多地理系开设本学科总论性入门课程的需要,现在梦想已经成真。

  途径

  我们的目的精确清晰地讲授有关地理学的基本性质、它所面临的知识上的挑战,以及各分科之间逻辑上的相互联系。即使学生们不再进一步学习地理学课程,我们也感到十分宽慰。因为他们业已接触到本学科丰富广博内容,并且作为一个有教养成年人为了完成当前和未来任务掌握了新的洞察力理解力。有些学生可能机会而且有兴趣进一步选修地理学课程。我们认为,本书会让他们清楚地了解地理学各分科的内容与研究范围,强调地理学一元化的主题,并为进一步在感兴趣的领域学习打下基础

  全书内容围绕本学科四大研究传统安排。第1章向学生介绍在长期以来的地理学思想与著作中形成的四个系统性的传统:地球科学传统、文化—环境传统、区位传统和区域分析传统。本书四篇中每一篇都集中论述这些地理学观点的一个方面。前三篇中每一篇专门介绍地理学的分支学科,每个分支学科都归入其所属的传统中。例如,气象气候学研究归入地球科学传统部分人口地理学归入文化—环境传统之内;城市地理学包括在区位观点中。而区域分析传统——区域地理传统——则单独成为最后一章,利用前述三种传统和主题,并通过相互参照进行综合。第1章(第24页)对本书结构提出了较全面的阐述。

  当然,由于每个传统都有许多重点和主题,我们为一个论题安排的任务可能并不适合每个读者。有些分支学科在逻辑上可能归附于不止一个公认的传统。书中每一部分前的简介都给出了我们对各章安排的理由

  一本好的教科书的组织必须有足够灵活性,使教师适应该课程的课时与主题的限制。虽然本书按一个短学期或长学期 设计,但如果教师将它用作某些专题的出发点,或者用作补充读物课堂计划的补充,本书也可用作全年的地理学导论。

  此外,本书各章相对独立,无需按顺序讲授。各“传统”的安排可以酌情减少,各章也可重新安排,以适应教师首选的或者认为学生最有兴趣的重点和顺序。课程的形式应该完全反映教师和课本共同的贡献,而不仅只是遵从课本的指示

  《地理学与生活(插图第11版)》读后感(二):地理学的四个传统

  William D. Pattison (帕蒂森):地理学的四个传统(1964年)

  一、空间传统

  二、区域研究传统

  三、人-地关系传统

  四、地球科学传统

  什么是“地理学”,想一句话说完,很难,也是很无效。不同的地理学者,对于什么是地理学,会有不同的看法

  喜欢一元观点的中国人,似乎总是想一句话把它说完,但从听者来看,不知道说了什么,或者就是难记死了。如果从多元角度来理解地理学,不愧是破解这个难题的一个好办法。从地理学传统来看,正是多元观点的必然

  本书分出的四个传统是一种;上面帕蒂森的看法,是另外一种。各种观点之间,有很多重叠,也有一定的分歧,看到了世界的多彩。

  这本大学教材,已经把当代地理学最主要的研究领域都拿出来了,值得一读。特别是地理学对公共政策作用,很有启发。中国的地理教科书,肯定不会这么来写的。

  《地理学与生活(插图第11版)》读后感(三):地理学的传承、发展应用

  (黄华)

  由格蒂斯(Getis)等三位作者编著的《地理学与生活》(Introduction to Geography),是 西方较为流行的一本地理学教科书,人们常用其中两位作者 Getis & Getis 的名字来指称该书。

  地理学是一门既古老年轻的科学,本书内容充分反映了这个特点:全书分为四篇,均以 “传统”贯穿——自然科学传统、文化—环境传统、区位分析(或空间)传统和区域分析传统。传统,反映了地理学古老的一面。而在各章节里,又详述了现代地理学理论实践的发展和应用,反映了其年轻的一面。因此,译者认为,本书的主旨是阐述地理学的传承、发展与应用。

  无论中外,地理学通常被定义为对地球表面描述,就是对面积、人口、山川、物产的记述。我国古代,更把地理和风水混为一谈,把看风水的从业者尊称为风水先生

  近代科学的发展,使地理学的研究内容从对自然的描述逐渐变成了对自然的解释,进而提出合理利用、改造保护方法

  西方国家的地理学,在20世纪经历了从衰落到复兴过程,20世纪70年代以来,甚至发生革命性的改变。以美国地理学为例,在研究领域开拓、方法论、地理技术电脑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地理表述方法等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地理学从业人员数量在校学生人数、在美国教育法中的地位、地理学会会员人数等方面,都在不同程度上超过许多学科的发展。

  对于这种变化,美国国家研究院、地学—环境与资源委员会、地球科学与资源局和重新发 现地理学委员会共同编辑出版了一本总结性著作《重新发现地理学——与科学和社会关联》(中译本由学苑出版社 2002 年出版)。

  饶有兴趣的是钱学森先生对地理学的关注,他的学术领域本来与地理学风马牛不相及,却对地理学一往情深,并对地理学的发展寄予厚望。他在现代人类知识体系的 11 个门类中,将地理科学归结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桥梁科学;在五大开放复杂巨系统中,把地理系 统排在星系系统与社会系统之间;在社会总体设计部下设四大建设中,将地理建设与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并列。钱学森把地理科学看作是举足轻重的科学体系。钱学森从哲学高度,从人类知识体系的高度,从复杂性系统科学的理论框架中,从社会总体设计工程的实践出发,把地理学提升到为国民经济服务的科学,因此,地理科学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近百年来,世界人口、科学技术生产力迅猛发展,在改善人类的生活质量健康水平同时,也带来了资源紧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严重问题,人类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人口— 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问题成为政界和科技界的热门话题。读者面前的这本著作就涉及这些问题的方方面面相信读者会从中获得必要的科学知识和启发。

  《地理学与生活(插图第11版)》读后感(四):世界:一部地理

  正如《世界:一部历史一样,这本书是作为国外的教科书被翻译过来的,这部六百多页的大部头地理书却不是一本中学的教科书,而是大学的,所以有心人(特别是作为中学生的读者)可以将这本书与国内的中学地理教材(以下评论依照人教版)进行一定比较,得出一些有意思的看法和结论(但不能依据这个来评判这本书的优劣)。

  在绪论部分,作者用相当的章节描述了地理学的功用、研究对象和一些基本观念,明确说明了地理学不是只是背城市名、弄清几个之最的问题(有相当的人爱显摆这个)。

  本书分四编,即地球科学传统、文化-环境传统、区位传统、区域分析传统四部分。在自然科学方面,相对于国内的教材,缺少行星地球部分,却多了土壤的部分;在气候方面的命名和一些说法和国内的稍有不同。当然,时代在发展,再先进的教科书也会一定程度上落后于时代。(本书的落后问题可能是版本或者是出版所消耗时间决定的)本书中关于核能发展现状的描述,并没有包括去年的日本大地震之后的福岛核电站事故所带来的连锁反应,故核能发展现状,还应该参考当前的新闻作为补充。本书中还有代表了美国当地特色的选区划分所带来的地理问题,政治地理学部分也可以和国内教材形成奇妙的补充。还有第四产业和第五产业的概念

  有少量小bug,无论是作者还是译者造成的,在此吐槽下吧。采用伊泰普水电站作为世界最大水电站的说法。将hegira(通译希吉拉,旧译徙志)译为圣徙。Aztec译为阿芝台克(通译阿兹特克)。

  另外不得不说,这本书的地图比较精致,是国内教材的地图比不上的。

  《地理学与生活(插图第11版)》读后感(五):不看这本书都不知道原来地理有这么丰富而广博的内容

  比英汉大词典还厚,而且还大一圈,认真看的话需要一年左右吧!随便翻了翻,翻了半年。整合了地理学各分支学科,不光讲知识点,也联系实际生活做了分析和介绍,并且联系时政、历史、人文风情方便记忆

  扣一星是因为翻译有的地方有点小生涩,另外希望能够做一个全彩版,不过可能会贵的没边吧!美国大学再版11次的经典教材,看完才发现可能教学思维不一样,教材和教材真心不一样,不看《地理学与生活(插图第11版)》都不知道原来地理有这么丰富而广博的内容。

  最近被柴静那个纪录片吸引的人可以看看最后那几章,我就是看了那个,有很多不明白的地方,然后翻出这本查资料的。最后那几章重点讲了环境污染的成因,治理什么的,对人体有害天气现象、城市土地利用模式、城市形态的变化、城市垃圾危险废物处理等与我们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均有涉及。对多种常见的环境污染都做了详细解读

  《地理学与生活(插图第11版)》的开篇精确而清晰地讲授有关地理学的基本性质、它所面临的知识上的挑战,以及各分科之间逻辑上的相互联系。独特专栏紧密追踪公共政策,将地理学与现实话题紧密结合。每一个知识点都附有实例,发掘热点话题的地理特点,综合分析时政问题。并且以地理学知识审视环境与气候变化对历史影响

  建议高三学生在报志愿之前可以看看《地理学与生活(插图第11版)》,可以清楚地了解地理学各分科的内容与研究范围,通过地理学的知识,以地理学为点,通过无数的线涉及了各行各业,并为进一步在感兴趣的领域学习打下基础。

  旅行者可以从旅游的角度看《地理学与生活(插图第11版)》从冰川遗迹、大峡谷壮丽景观城堡教堂的人文风情,掌握自然与人文地理,学会深度旅行。

  《地理学与生活(插图第11版)》全书内容围绕本学科四大研究传统安排。第1 章向学生介绍在长期以来的地理学思想与著作中形成的四个系统性的传统:地球科学传统、文化—环境传统、区位传统和区域分析传统。本书四篇中每一篇都集中论述这些地理学观点的一个方面。前三篇中每一篇专门介绍地理学的分支学科,每个分支学科都归入其所属的传统中。例如,气象气候学研究归入地球科学传统部分;人口地理学归入文化—环境传统之内;城市地理学包括在区位观点中。而区域分析传统——区域地理传统——则单独成为最后一章,利用前述三种传统和主题,并通过相互参照进行综合。

  可以给小一点的孩子百科全书看,了解地震暴雨、季风、山洪等等自然灾害是如何形成,才能做好应对准备

  《地理学与生活(插图第11版)》读后感(六):我与地理学的故事

  一直以来,对有关于地理的东西都十分感兴趣,高中时候总是对地理课情有独钟。上了大学似乎离地理远了,闲暇时也就看看地图聊以慰藉。在图书馆,满满几架的地理科学书籍,我一个人文学专业的学生,总爱来这逗留未免有些奇怪。可总有些东西,你是满怀好奇心,由此,我便借了这本备受好评的《地理学与生活》。

  小学时候,当小伙伴乐此不疲漫画书的时,我却沉迷于一本本地图册。现在想想,我也不懂当时到底爱看的是什么,或者于一个让人啼笑皆非地名,或者于一条来回盘错的河流,亦或者于一段你我分明边界。上了初中,这种的热情亦未曾消减,历史课我最爱的是历史地图册,地理课当然是世界地图册。上课时,每当老师提及一个让全班静默的地名时,我总是内心忐忑,因为我应当是知道的。由于生性腼腆,往往又怯于脱口而出,事后又总是懊悔不已,如此一个出风头的机会又错过了。

  上了大学,对于地理关注少了,可手机还是下了两三个地图软件,总爱是不是看一下。有一段时间,一度怀疑,我的青少年时光,竟花了那么多时间用于看地图,一片徒劳,多浪费呀。直至看完这本书,除了给我碎片化的知识带来一个结构式理论框架外,是让我的内心得到满足。迷茫,怀疑,不都是来自于内心的不满足么,而只有情有独钟,心悦诚服的东西才能让自己内心满足呀。

  或许在浑浑噩噩的年龄,一味的随波逐流是不对的,让自己内心愉悦,让自己心灵满足,才能坚定的走下一步,才能前进之时重拾自信。这就是我与地理学的故事。

  《地理学与生活(插图第11版)》读后感(七):那个特别喜欢我的地理老师怎么样了?

  陆陆续续花了2年时间,才把这本书啃完,纪念一下。

  高中时候就特别喜欢地理课。我总是觉得,地理学综合了文科和理科的一门综合学科(但是当时高考地理是被划分到文科里的),《地理学与生活》的译后中说,钱学森说地理科学是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桥梁科学,真是和我英雄所见略同啊,哈哈哈。

  地理不是一门主科,上课同学们都会讲话开小差,但是我还是会认真听讲做笔记。当时我们的地理老师年轻漂亮,我还记得她姓苏,她讲得课很有趣,(当然也不排除地理本身就很有趣),我就会特别认真。她也觉得我是个认真的好学生,对我特别偏爱。我也会时不时和她讨论一些地理问题,当然,在当时看来,这些问题因为不是语数外的主要学科,我上自习课跑去问她这些问题有点不务正业的意思

  苏老师高三的时候不教我们了,大多数同学和她都变成路人了。在校园里碰见她我还是会和她打招呼,她也会关心地问问我学习生活怎么样,高考有没有把握。

  因为她很漂亮,和一个很有才气的男老师有绯闻,那个男老师的老婆来学校闹事儿,我印象中她哭了,什么地点我忘记了,我甚至都忘记了我是否真的看到她哭了还是只是听说她哭了。当时学校里风言风语,大多数人抱着看热闹的心态。但是我特别想去跟苏老师说,苏老师,别听那些人乱说,总之,当时,我特别想去安慰她。

  后来她好像不教我们了,这位才气男老师也离了婚,和她在一起了,听说她获得了幸福,我突然内心特别为她感到高兴。

  读这本《地理学与生活》,一来本身我想继续读一读有关地理学的内容,二来,也在回想当时苏老师教过我们的地理课,黑板上的地图,南回归线北回归线,放佛还历历在目,又回到了那个青葱的年代。

  说回这本书,它有极强的逻辑性,对训练逻辑思维大有好处。另外,因为是美国教材,它跟苏老师讲的那些地理,几乎是完全不同的角度看世界,更加全面更加丰富。如果有机会,我真想去读个地理学科的硕士。

  我想这就是成长咯。慢慢地学会了更丰富的知识,有更多的经验,却少了那一个年轻漂亮的女老师的谆谆教诲。

  苏老师,你过得怎么样了?愿你始终开心,幸福。也愿你还想得起当年和你讨论地理问题的那个好学生,嘻嘻。

  《地理学与生活(插图第11版)》读后感(八):一本书:打开真实的生活与世界

  大千世界微缩在这本82万字、600多页的大部头。在这本书分为自然、人文、区位和区域分析的四篇(共13个章回)里,东南亚海啸、9·11恐怖袭击、卡特里娜飓风、新加坡和中国的生育政策、大城市中的无家可归者、恶劣的空气质量……这些人所共知的新闻事件被深度解读,引出自然地理学、地理信息科学、人口地理学、城市地理学、经济地理学、政治地理学完整的框架和严谨的概念,充分展示出美国地理学研究者兴趣和成果的丰富多彩、与时俱进。性别平等、宗教传播、服务外包、绿色革命、电子垃圾、能源再生等重大问题在这里都是从地理学的视角加以理解和讨论,不愧为“生活中的地理学”。

  其实,对那些还保有探索天性的人来说,地理本应该是门引人入胜的学科(中、美《国家地理》杂志的畅销即是证明),也应是个人基本知识储备的一部分,但拜国内高考指挥棒所赐,中学地理教育萎缩的结果是年轻人对地理留下的印象往往只剩下旋转的地球仪和为数不多的几个中外地名,甚至有些人会以对地理不了解为荣来标榜自己在其它方面的专业性。“百家讲坛”里名师们讲不尽的都是历史和文学,地理学却不堪其“冷”,似乎它只配呆在师范学院教室里,就不可能有足够的魅力登上面向大众的讲台。新华书店里地理书架本就少得可怜,翻翻看,上面仅有几本公路交通图册和旅游指南充数,地理在普通人的生活中似乎已经虚无化了。

  但在这本为美国地理专业大学生提供的通识课教材里我们却发现,美国地理学比我们在中学接受的地理学概念要宽泛得多,可谓“生活无处不地理”,地缘政治、公共政策、城市发展、文化传播都可以成为地理学研究的对象。更让我们大跌眼镜、莫名惊诧的是,与中国正宗地理专业毕业生只能去学校和科研机构求职不同,美国地理学专业学生的出路可谓多矣,不仅可以在各大企业从事市场分析工作,还可以在联邦政府和州政府的土地、气象、林业、交通、城市规划、环保、园林部门做雇员,更不用说房地产评估师和开发研究工作了,这实在让我们替自己培养的地理专业毕业生在这个“最难就业季”艳羡加自怜。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在国内尚不为人知、特别是不为广大中学生和家长所知的“地理信息科学”专业,在美国则相当热门,就业机会指向了联邦政府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各个部门。之所以有这样的云泥之别,皆因书中提到的认识——“地理学非常符合通识教育的目标。它可以使我们成为见多识广的公民,更有能力了解我们的社区、国家和世界所面临的重要问题,并能更好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作为一个多年从事地理教育的地理系毕业生,这段话让我与有荣焉,也许有一天我们的学生和教材也能享受这样的待遇,只不过现在还只能借此书“意淫”一番。

  对专业学习地理的大学生和从事地理研究的人来说,这本书在体系上为大家所熟悉,而内容上则提供了更多翔实新鲜的数据和图表,用生动的案例刷新了传统的概念,其认真恳切做学问的态度则更值得钦佩。稍显遗憾的是,原版中五百多幅精美的彩色照片和图表,在中译本中都变成了黑白灰,希望将来再版时能够推出全真彩的收藏版,再现原著匠心独运的全貌,让所有的读者都能如亲历般浏览亿万年间地球上都发生了什么,流水如何切割大地、冰川又怎样刨蚀出深谷、种族的繁衍生息、跨国公司惊心动魄的激烈竞争……

  翻阅中间或会看到来自中国的图片和实例,很有亲切感。中文版的读者当然会对这些有关中国的内容更感兴趣,但我们更希望看到的是中国也能出现如此翔实地结合自己的国情和实际出版的内容更为丰富的地理教科书,因为在看过了这本美国地理学教材后,相信所有人都能感受到,中国现在所面对的环境保护、资源开发、人口优化、城市管理、产业升级方面的地理问题都远比美国更为棘手、紧迫,我们自己实际上有太多没能如此从容展示的案例和分析,需要一本印刷同样精美的教科书作为永久的表达和记录的载体去世代流传,而不仅仅是在网络上成为短暂的话题后就稍纵即逝、石沉大海。有鉴于此,这本书如果能让手机“拇指一族”了解,在真实的生活里,相比于更新的频度,我们同样无法缺失信息的深度、广度、完整度,则善莫大焉。于生活本身,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孙颖书评,刊于晶报 http://jb.sznews.com/html/2013-08/31/content_2607431.htm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地理学与生活(插图第11版)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