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我和阅读谈恋爱读后感精选10篇
日期:2018-08-03 04:45:01 作者:文章吧 阅读:

我和阅读谈恋爱读后感精选10篇

  《我和阅读谈恋爱》是一本由(日)新井一二三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26,页数:139,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我和阅读谈恋爱》读后感(一):最好的恋爱对象

  读此书之前并不认识作者完全是被书名吸引了。这样的吸引也并不特别,很日常,若是换个人再写一本与阅读恋爱,我还会拿起来读,并一口气读完。毕竟对于一个很长时间没谈恋爱,时常用阅读来解决独处时光的人来说,读如此的书本身就是自我认同的一种方式

  阅读确实最好的恋爱对象,不仅有独立的小宇宙又是自我的映射;随叫随到,还不用负责;可以同时恋好几个,也可以长情的拿出老书来重读;除了偶尔搬家借出弄丢的,基本上不存在背叛忧虑

  而在类型繁多书籍中,此类书又大概是最好的恋爱对向了。

  此类书便是讲述他人的阅读笔记书评专栏文章等等。为什么这么说呢?观点明确的专业论著,论文集是太过锋芒毕露的一言堂,“父亲”的形象太过强烈小说和一些诗歌呢,提供的意向意境远大叙述者,给你一个肆意遨游的温暖世界的,大概是过分的“母亲”形象吧;而传记历史作品,则让我们拥有一个俯视的视角,多少伟大卑微都可以平静的一揽而尽,那是“儿子女儿”。这样的分类固然粗鄙,毕竟我们也有良师益友罗素,也有喋喋不休的昆德拉,还有形形色色诗人和私小说。但是姑且分个类的话,一起来看看别人的随笔散文最不存在权利的对位关系,是理想的“情人”形象。而那些言辞犀利的书评呢?就当是少女闺蜜基友不带恶意抱怨吧,相爱相杀。

  除此之外,这也只是一本平淡的专栏文章合集,学问比不上maling老师,文思也不及洁尘等人,语言的美更是赶不上北岛的时间的玫瑰的。作者毕竟只是位母语是日语的异乡人,也好在是日本人,用中文写也是日本人的味道,又是日本人的故事,让人很平静。若是日本建筑师的软文,我会觉得不够味儿;但是日本文人,则刚刚好。

  最好的恋爱, 正如此书第一章节标题《周日上午的好时光》的同名短文说的那样,周日起来喝着咖啡读读《朝日》和《每日》的阅读版书评。

  《我和阅读谈恋爱》读后感(二):用简体中文写作的吗?

  基本上是一本书评合集,在评价一本书的过程中,联系了作者、创作环境、出版社、作者的其他书、对作者有影响的作者等等,基本全是日文书,有一些熟悉的,比如《海边卡夫卡》(60万字,上下两册,厚重已极),大多数是不太熟悉的,没有怎么翻译介绍大陆的。

  一个人日本人,可以这样淡淡幽幽地用中文写作(而且可能是简体中文),实属难能可贵。阅读,作者认为是生活中密不可分的一组成部分。作者提出和唐诺类似问题,即文字力量新鲜度。世界变化太快,文字也许跟不上解释现实人们追求读图、读影像、读声音意义载体,文字因其复杂度高,自成为辨识度精确认知系统,相对于其他媒介来说,只有文字系统可以让使用思考地更深刻、辨析地更彻底,写作更会逼使人思考,融会贯通,达到更高的境界。写作者明显地经由写作行为本身区别与其他人,成为一个变动不居、不断前进的自更新个体。讲得夸张一点,写作塑造了人。

  李敖亦曾与书中谈到写的必要性,读的目的是写,要用读逼写。汪丁丁每天平均产出5000字(自己讲的,看他的课堂讲义可推断其所言不虚),日日坚持成果不菲。契而不舍,金石可镂。以后要采用更积极方法,将阅读看作写作的催化剂,读一段,来感觉了,或有感想了,或要批判了,就赶快下笔写,以达成一个input-output循环

  《我和阅读谈恋爱》读后感(三):好好相恋

  “我寂寞时候,身边总有一本书,我最开心的时候,身边总有一本书,我最难过的时候身边总有一本书,我最高兴的时候,身边总有一本书,我最孤单的时候,身边总有一本书,我最幸福的时候,有人和我分享一本书”这是作者的开篇,我想也是每个喜爱阅读人的心声

  作者将阅读比作成为和作家的谈恋爱。不同的书,不同的阶段热爱程度不同。每本书,每个作家,都有他可爱地方,可以是奇诡的风格,可以有舒缓的文字,可以有巧妙布局,更可存在无尽的人生哲理。每一次的恋爱过程都是愉快的相处,而恋情结束后,也可以自如的挥手告别。

  书中的每一篇文章都清丽可人,文字很浅显自然,让人阅读起来十分舒服。“每当有人问我喜欢看什么样的书,我都觉得稍微尴尬,因为对我来说,阅读如恋爱,跟一个作家打得火热的时候,好像全世界只有他能理解我似的,然而,过些日子总会遇到别的更新鲜的对象,这个时候前任情人非受冷落不可,好在对方并不知道我曾经热爱过它,也不知道如今我变了心。”

  书中的文章不仅限于对书或是作者的评价,还有很多作者的小故事,小八卦以及日本现在文学现状。作者在《故事与场所》一文中写道:“生长在日本,又从小喜爱阅读,我无论身在何处,都自动寻找文学的足迹,有虚构的故事,投影于现实场所,才令人觉得脚下的地基坚固可靠。”其实对于每位读书人又何尝不是这样,到了陌生城市,看到书店或是有文化地标的地方,或是哪本书中曾经描绘过的地方,就会感觉格外的亲切,就像是寻到了多年未见的老友,又像是到达了梦里的地方。

  作者对日本的书评家,也有一定的品评“书评家如厨师材料一定要好,但手艺一样重要,否则做不出美味来,相对我,这样的书迷而言,好看的书评跟一流餐厅的大菜一样,看着不禁馋涎欲滴,丸谷才一好比是老字号食肆的大厨师,有他在,其他厨子也不敢偷工减料,炒出来的菜肴都有水平。”书中抄录的沼野充义评《海边的卡夫卡》:“《海边的卡夫卡》,有时令捧腹大笑,有时美丽得如天仙下凡,同村上其他作品一样潇洒,和黄瓜一样酷,跟,卡夫卡一样神秘情节发展,可以说已达到炉火纯青境地,虽说是上下两册的大作,但是一开始,看就有意思的不容易停顿保证一口气能看到最后,最要紧的事,这是让人感动的故事。”读了这样的书评,想不掏腰包买书都困难

  这是一本非常简短的小书,全书总共135页。但读完此书,感觉像是谈了一场清新而又有异国情调的恋爱。今生今世与书相恋,是一件多么美好事情

  《我和阅读谈恋爱》读后感(四):阅闭一二三

  这本书的作者是个日本作家,但是这本书却是作者完全用中文完成的。

  每次提到一本书,我总是要先谈他的手感和设计,这本书的手感一级棒,摸起来仿如在抚少女的玉肌(笑)。设计嘛,封面朴素,封皮摘下后是棕色带点拉丝的硬皮,我形容的不大好,但是就是这种简素让人爱不释手

  说起内容,自然得是作者的家常便菜,几乎都是介绍日本文人,有生有熟。往往咱们中国人热捧的几个大作家,在日本本土反而“不受待见”,比如村上春树

  这本书从书名就能看出来,自然也是跟读书脱不了干系,也是一本介绍书的书。可惜日文小说我没读过多少,除了源氏物语,就只读过几本推理小说罢了。

  读书笔记间当然也有作者的人生感悟,读来很合我心意,大概这个时代年青人的烦恼都是无国界的吧。

  从前人生活道路没有多少选择,但是社会环境使他们自然的成熟了。今天我们的生活道路选择可多,然而成熟为大人却很不容易。成熟的定义会很多,其中一个就是达到“知足者常乐”的境地罢。

  os:这是本书最后一段话,摘录在此。想随便聊聊“成熟”,最近无聊复习电视剧,看过千万遍的《还珠格格》自然不能落下,看着满屏的弹幕,其中一句话让我印象深刻——小时候喜欢燕子无理取闹,现在却喜欢皇后和容嬷嬷,那是因为我们都长大了。可能略跑题,就只是今晚的随想罢了。

  《我和阅读谈恋爱》读后感(五):读出恋爱的感觉

  书名散发着文青卖萌的气息,若非是认识的作家,我恐怕无论如何是不会有兴趣翻阅的。这已经是我读的第三本新井一二三的作品,我已经强调过她的背景以及文笔风格,这次就可以省略了。书名以及封面的设计,很能体现作者这部作品的主题以及风格。一来说明她热爱阅读,感受到的乐趣与恋爱无异,二来说明正说明她的生活心态非常年轻,年轻不轻的她居然还能写出这样的小文青书名。

  日本文学界有两位大作家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一是川端康成,二是大江健三郎。但他们在日本本国受到的评价却迥异殊途。川端康成备受推崇,得奖的消息举国欢庆,相反,大江健三郎却饱受争议,有人认为他的作品并不出色,有人认为他是借着翻译而获奖,不能体现本国文学之精髓原因其中之一,作者认为是随着国际间文化交流的加深,日本读者接触面广,二是由于对西方的崇拜热潮已经退却,有了自己的想法。与大江健三郎同样在日本本土文学界遭到冷落的还有村上春树,村上在国际文学界颇受好评,而他也被认为是最后可能摘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第三位日本作家。这一点,与我国就很不一样了,莫言是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第一人,他现在可是红得不得了,但也许因为他是“第一个”吧。

  濑户内寂听,日本文坛常青欧巴桑。年轻时私生活开放,她本人也说过去的自己太过沉溺于男色,写了几部色欲小说,被称为“子宫作家”。可是,51岁时她突然削发为僧,断了所有男性关系认真过著信仰生活。她开办的“寂庵”成了全日本伤心女性的麦加。七十多岁的时候着手,重译日本文学巨作《源氏物语》,另一方面她也写了不少佛教书籍。她把生命活得这么精彩纷呈实在让人佩服!我在网上书店只找到她的几本书,其中一本还冠上了“安妮宝贝极力推荐”的字样,个人以为就她的生平背景,已经足够让书本大卖,这个推荐比起来,实在有点画蛇添足了。

  川上弘美,三十六岁才正式踏上文坛的美女作家。她的作品我读过两本,《老师的提包》和《踏蛇》,前者是讲述师生之间的忘年恋,情感朴实感情看似平淡却蕴含着激情,把年长的男子之所以吸引轻熟女特征写得非常到位,那位老师的形象我至今还很深。《踏蛇》是她获得芥川奖,这个奖是颁给纯文学新人作家的一个奖项,这部作品是超现实小说,很有聊斋味道,蛇精入住到主人公的家里,故事围绕人蛇之间的相处和抗争,暗喻人际之间对抗,蛇精所表现出来的性格特征,其实也就是大千世界人性丑陋一面。不仅佩服,36岁才出道,比村上春树还晚了6年,作品在日本文学界占据一席,实在厉害

  因为新井一二三是本身也是一位女作家的缘故吧,她特别在书中三个板块安置了“少女的书架“,介绍了不少日本女作者。这本书更像是书评,她从女性读者角度,从中文写作的角度,介绍日本作家和作品,我想这都是很有意思的。由于是外文书籍,就像梁文道的《弱水三千》,很多书都没有中文版,根本读不到,不过通过她的介绍,倒是了解了不少鲜为人知的日本文学界的事情,很有趣

  日本和我国同属东亚文化圈,我们之间的文化交流由来已久双方的文化通过交流也融进了各自的文化领域,所以我对日本文学也是颇为喜爱,比如村上春树就是我心醉不已的作家。我们在政治角上非常不喜欢这个国家,但也确实无法否认这个民族具有一些令人钦佩特点,比如在教育这方面,日本早就普及教育,而且对其重视程度是我们难以望其项背。以书中提及国立市立图书馆为例,这些图书馆不只是面对本地居民开放,而且就算你是旅客也无任欢迎。图书馆还专门为儿童安排了一个“图画书的时间“,为时大约半个钟头,按年龄阶段详细划分,有两岁以上的,四到五岁的,请本地区小朋友来听故事,或者是儿童书的朗读。关是这一点,足以体现政府对儿童教育的重视程度。

  不知道是不是审美疲劳,来到第三本让我读新井的热情减退不少,因此也发现了很多她的写作问题,很多句子读起来不太通顺,用词不恰当,好几次我都以为是印刷错误,要重读几次才明白,也许是语法问题,毕竟让一个日本作家用中文写作,还是有难度的。

  《我和阅读谈恋爱》读后感(六):新井一二三的私人书单

  最初知道新井一二三,是因为《独立,从一个人旅行开始》这本书。书名中的“独立”和“旅行”字眼,都很吸引我,而且书中的文字轻松,内容流畅,再加上作者的名字“新井一二三”很有趣,就这样记住了这位作者。最近买书时,看到了新井一二三的《我和阅读谈恋爱》。我也是一个经常和阅读“谈恋爱”的人,有时候是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的热恋,有时候是难以为继却又不舍丢弃的苦恋。看到这样的书名,很好奇新井一二三是怎样和阅读谈恋爱的,便毫不犹豫买下这本书。

  先来说说作者吧。她是日本东京人,由于早年在中国有学习、生活以及旅行经历,所以能够用中文进行创作。用她的话来说,是“用中文创作,写时差一小时的日本种种”。这种创作形式的优势显而易见,便是直接用中文表达出作者自己的真实意图,略去了译者翻译的过程。想想自己,学了十几年英语,到写作文时还是只能用最简单的句型和最常用的词语。再看看新井一二三,文字自然流畅,用词用句也绝不拘泥于我所谓的常用类型,除去极个别的语法错误,真的很难看出她的母语并非汉语。光从这一点上,就很佩服她了。

  再来说说这本书。《我和阅读谈恋爱》是新井一二三的书评文集。她说,“我跟书本、作家的关系是很私人的。目前跟哪位作家最亲密,我不好意思开口说,因为说不定五分钟以后会遇到新的热爱对象。”所以与其说这是一本严肃的书评锦集,不如说这是一本暴露出作者个人喜好的私人书单。书中讲述了30多位日本作者及他们的故事,涉及各类书籍70多本。

  诸如村上春树、大江健三郎、夏目漱石等人们耳熟能详的作者及作品的书评自然必不可少。而且透过作者的笔触,人们能看到以前并不知晓的事情。比如国际上名气很大的村上春树和大江健三郎,在日本文坛却并不吃香。村上春树著作《海边的卡夫卡》问世之际,《朝日新闻》采访了三位评论家,其中两位都全盘否定了该著作的文学价值,简直贬低得一无是处。而大江健三郎也面临着同样的处境,当他因“开辟了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文学的新道路”而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时,日本文化界竟然广泛流传着“那是翻译者的实力”的闲话。

  书中还有很多人们并不熟悉的作者和作品,主要是因为这部分作品在国内还没有译著。然而这部分书评仍然能够带领我们从小处着眼了解日本的方方面面。如《日本人与抽签》一文,从《抽签将军足利义教》一书,发散到日本人对抽签的迷信与服从,乃至直到现代社会仍在秉承的现象。作者直言生活在日本,经常觉得个人意志被糟蹋,因为开会要决定代表时,不通过讨论而干脆抽签的做法,让她感到日本是个表面超现代、实为原始的社会。

  《我和阅读谈恋爱》读后感(七):我和阅读谈恋爱

  《我和阅读谈恋爱》新井一二三。

  其实就是书评啦。

  虽然风格寡淡,但是信息量蛮够的。

  因为有些书你永远也不可能读,有时候看看别人的书评就够了。

  另外,书里很多内容都很容易就跟中国联系起来,(比如夏目漱石文章从日本教科书里删掉,不由得就想到,鲁迅文章从我国教科书里删除一样啊),果然看日本一定程度上也是在看中国。

  本书有意思的内容(大部分为书评):

  1.民族、国家其实都是幻想的产物,至少在近代以前是未曾存在的。

  2.妻子受压迫的家庭,丈夫也是受压迫的。除非妻子得到解放,否则丈夫也不会得到解放。

  3.随着人口老龄化,如今每五个日本家庭当中至少有一个痴呆老人。隔壁老先生和楼下老太太,基本上还很健康,但是好像慢慢往另一个世界移动去。

  4.在经济不景气的文学界,村上春树一个人获得了大众支持。这么一来,大家要一起打出头鸟了。村上的处境叫人同情:在日本文坛,他向来很孤立。

  5.文学散步也许可以说是日本的国民性娱乐活动。

  6.她认为日本的性歧视,最突出地表现在男性社会里弥漫的恋童癖。偶像该拥有“幼女的智力和初中生的肉体”。以这标准来看,成年女性简直是废物,如何残酷对待都行。

  7.居住在大都会的女性们,无论如何挣扎都只能越来越疲倦。

  8.在日本,父亲的文学事业一般都由女儿继承。

  9.中国历史小说受欢迎,主要因为对日本人而言,中国是既亲切又疏远的国土。过去一千几百年,一直受中国文化影响的结果,广大日本人对中国史相当熟悉了。

  《我和阅读谈恋爱》读后感(八):跟着小说游日本

  现在的旅行方式有很多种:我们可以跟着美食家去旅行,吃遍东南西北;我们也可以跟着音乐家畅游维也纳;我们还可以跟着动漫去旅行,在东京旅行的你,有没有找到动画电影《我的名字》场景的真实场景呢。一般而言,从文学的角度来看待一件事情,往往是一种提高逼格的方式。没有一个读者不希望与心目中的大文豪们来个近距离接触,为什么没有旅行家带着我们走走作家们在小说中提到的地方,或是作家们在现实生活中常去的地方?看完《我和阅读谈恋爱》这本书以后,我发现“跟着小说游日本”是一个不错的旅行方式。

  我想坐上火车,在武藏小金井站下车,向北走到玉川上水小金井桥附近的森林,在国木田独步与恋人信子约会的那条小路上走走。我想去四国的山林,那儿是大江健三郎的故乡,选一棵大树,在树下休息十分钟,看看老年的自己会不会来到我身边。我还想去东京西郊的国立市,光顾在多摩信用金库后边的ROJINA茶房,山口瞳在世时,和太太每天下午必须来这家店里转转。

  1968年,川端康成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这个好消息让日本全国沉醉在欢喜与兴奋中。1994年,大江健三郎获得诺奖时,日本人对诺奖的热情冷却了很多,文学界有传言大江的获奖大部分原因是翻译者的功劳,2012年,我国作家莫言获诺奖时,社会上也有一样的传言。新井一二三发现,如今的文学创作已沦落为社会边缘上的艺术活动,关心文学的人非常少了。文学本来就是吃饱了饭的贵族们倒腾出来的娱乐方式,在现娱乐活动如此丰富的现代社会里,人们可以找到很多种方式来让自己开心,阅读文学作品耗时耗力,已经不是目前最好的娱乐方式了。所以,文学的边缘化可能就是时代的趋势。新井不是一个悲观的人,她认为崩溃会是创造的开始,我也是这样认为的。

  《我和阅读谈恋爱》读后感(九):新井一二三的书房私话

  时下某个作家如果突然火了,出版社就恨不得作家能够日产万字,自然也就会费力去整理作家以前的文字,七拼八凑的一本书很快就又问世了。新井一二三的这本《我和阅读谈恋爱》大概就是这样整合出来的吧,比如其中《星期日早上的乐趣》明显是村上春树《海边的卡夫卡》那部小说刚出版的时候写就的。

  新井一二三是少有的会写汉语文章的日本人,这种独特的身份也就赋予了她直接用中文介绍日本的权利。《我和阅读谈恋爱》里面,作者像介绍情人一样如数家珍地向读者曝露了自己的书架,自己热恋过的作家。她说,书评家如厨师。材料一定要好,但是手艺也一样重要,否则做不出美味来。想来她读书应该是根据时下的热门书评来选择的,也因此这本文集中整理出来的大多是当代日本比较知名的作家,和一些文坛常青树,如夏目漱石和大江健三郎等。所以,这本书如果当做一份日本文学书单来读的话,还是不错的指南。

  书中介绍日本人在上个世界经济大衰退之前对文学和书籍的热爱还是让人印象深刻。比如,2004年以前日本一千元钞票上印的就是夏目漱石的头像;又如,日本比较著名的地区都和文学有关:东京市区的几条著名的散步路都和夏目漱石有关;一提起伊豆就会想到川端康成;说到津轻的时候就会联系到太宰治的故乡;甚至于读谷崎润一郎的《细雪》时,也会让人对兵库县芦屋遐想连篇。作者说,有虚构的故事投影于现实场所,才令人觉得脚下的地基坚固可靠。而在中国,能让人因为文学念念不忘的城市也大概就只有张爱玲笔下解放前的上海,郁达夫曾经写过的北平。不仅是那些难以辨识的城市,还有地铁上消失的读者,都标志着文学的没落。

  另外,对于现今日本的御宅族们热爱的私小说,作者也着墨甚浓。不仅介绍了几个比较知名的私小说作家,还引用水村美苗在《本格小说》中的讨论,解释了私小说出现的原因:

  gt; “ 小说家写自己人生的小说,或者看来如此的小说,在任何语言里都有。而那种小说,无论用哪个语言写,都显然最容易具有‘真实之力量’的。因为个中有一个人的人生本身。因而,无论用什么语言写,小说家都得经常而永远地克服一种诱惑:与其卖自己的文章,宁愿卖自己的人生。何况,我们人类,无例外地,对别人的不幸,比对别人的幸福还感兴趣。所以,小说家得经常而永远地克服的最大诱惑是:想卖自己的不幸。在这种意义上,对小说家来说,最大的不幸是:在他(她)写作的地方,社会上以为,小说家贩卖自己的不幸是文学行为。”

  上面这段话虽然说的是文学作品和作家本身之间的关联,但在人人都是书写者的今天,微博上、朋友圈里晒不幸赢得的“赞”比晒幸福来得多,也是这个观点的另一佐证吧。毕竟这样一个去中心化的时代,人们更多愿意以自己的兴趣爱好来定义自己的属性,找寻自己的归属,这其实也就是私小说,私文学的助推力。

  这是一个“难以成熟的时代”,因为大部分年轻人都更愿意自私任性地活着;也因此,这是一个“动物化的后现代”,人们看不见周遭,失去了公共意识,像只只管满足自己欲求的动物。日本比中国的发展并不早很多,但就是这提前的三十年,让他们成为我们的预言书,而我们似乎也在马不停蹄地奔向他们的现在。

  《我和阅读谈恋爱》读后感(十):日本文学入门指南

  我不认为新井一二三是个一流作家,顶多像是出名的博主。她特别会给书起名字,比如《午后四时的啤酒》、《没有了鲔鱼,没有了黄油》,我就很喜欢这样跟“吃”有关的书名,能抓得住我的眼球。

  这次阴差阳错,鬼使神差地拿了一本《我和阅读谈恋爱》,一时间我根本没兴趣看,差点把书还回去。一次选了这本书作无聊时的读物,后来才发现这本书是一本“日本文学科普读物”,每一小篇散文都在介绍一个作家或作品。对于不了解日本文学的我来说,真是个不错的guide book!!夏目漱石、川端康成、三岛由纪夫……

  这本书最成功的地方是它让我对夏目漱石这个国民作家有了强烈的兴趣。以前也只是在柯南和一千日元中听过、见过,从未深入了解。

  特别要说的是作者是用中文进行写作的,行文之流畅,词汇之准确,都让人怀疑真的是作者写的吗?当然,文中依旧能看出还是有些许错误。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我和阅读谈恋爱读后感精选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