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被叫做“皇帝”的男人 : 勒布朗•詹姆斯传》是一本由张佳玮著作,金城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90,页数:268,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那个被叫做“皇帝”的男人 : 勒布朗•詹姆斯传》读后感(一):张公子的自序
这本书的写作历程有些奇怪:它的写作时间分为两段,它的主人公在这段时间里经历了命运的巨大变化,而我对此主人公的观感,也在这期间发生了许多变化。
2010年春天,我开始想写勒布朗•詹姆斯的故事时,他是克里夫兰骑士的23号,一个看上去很早熟、正在人生巅峰的天才球员。他从贫民出身,为家乡球队作战,天纵奇才,技术全面,似乎有无尽的可能,少年时即被称为帝王,被允诺了无穷的未来。但在2010年夏天,他做了一些让人困惑不已,甚至令人反感的“决定”。然后,2011年夏天,他跌进了命运的深渊。他本该成为英雄,但在那时节,在大半个世界眼里,他更像是个懦夫。
但也是在那个夏天,在低谷之中,他似乎终于克服了自己性格里的弱点,慢慢的变成了另一个人物。他重新承当起一切,然后,在2012年夏天,他完成了自我救赎,而在2013年夏天,他创造了历史。
人是无法完全了解另一个人的,我们所能做的,也无非引述一个故事,然后猜测他的内心想法。勒布朗•詹姆斯是个非常难以猜测的人:他过早的被媒体笼罩,模糊了他的形象;他的性格,与他的外貌、他的篮球技巧风格,并不那么类似;他是天之骄子,但在许多时刻,命运的交叉点,他所做的决定,却让人觉得,他的性格,实在是篮球史上最值得细细推敲的存在。
这并不是一个“少年如何击败周遭敌人,最后封神”的故事。这更像是一个人,如何在世界的围观与谈论声中,从一个被允诺了未来的男孩,经历犹豫、败北、自我怀疑、膨胀、冷静、低谷之后,成为男人,亲手夺取一切并且承当一切的故事。众所周知,成为一个伟大的篮球手,与世上绝大多数伟大成就类似,需要的非只是技艺与天分,还有时间与心。
人是无法完全了解另一个人的,哪怕我们看遍了他所有的比赛,听过了他所有的访谈,对他的每个肢体语言分析到极致,也无法完全猜透勒布朗•詹姆斯在想什么。但如果把时间拉得足够长,你站得足够远,看清楚他在一段漫长时间里做的挣扎与选择,那么对他的心,他的成长,他一路的战斗,多少能猜到一些。说到底,最好的编剧莫过于命运。体育运动当然永远无法与史诗战争或日常生活并论,但人类的犹豫、自我怀疑、决绝、对抗、喜与悲,却始终如一。
这就是勒布朗•詹姆斯的故事。
张佳玮
写于2013年总决赛后
《那个被叫做“皇帝”的男人 : 勒布朗•詹姆斯传》读后感(二):另一种英雄
不得不说这本书写的非常一般,曾经在知乎上看过涨工资的很多文章,这本书应该是相对来说比较烂的一本。
张的短篇,引经据典,词风华丽,天马行空,纵横开阖,一篇文章下来行云流水一般,畅汗淋漓非常过瘾。但是这本书给人的感觉更多的是这是一本流水账,数据占据了很大一部分篇幅。对于看篮球很长时间的人来说,一点都提不起兴趣,从数据看伟大来说大O和张大帅可能更好看。所以涨工资写短篇文章尚可,像这种传记真的把握不了那种大局。总的来说,这本书更适合拆成一篇一篇的在杂志上开个专栏。
另外就是结尾,这本书写于2013年,热火淘汰雷霆获得总冠军,詹姆斯的新一个巅峰。
如果结局如此,故事将如此美好,然后现实的耳光永远是最响亮的:
2013年热火击败马刺连续两年蝉联总冠军
2014年马刺卷土重来吊打热火。
2014年后詹姆斯出走热火回到骑士,热火三巨头解体,詹姆斯与凯文勒夫,欧文组成新的三巨头,再一次被扣上叛徒的帽子
2015年骑士再进总决赛2:4输给勇士
说下我对詹姆斯的个人评价:
首先我是科密,从08年开始。
其次,我讨厌各种球星之间的比较
类似与:
詹姆斯与科比谁更强啊
科比与乔丹谁更强啊
kk与詹姆斯谁更帅啊(这TM不是废话吗)
无聊之极,仿佛是小孩子子啊互相炫耀自己家新买的电视机有多么的好看。所以我说
单场拿不了100分就别说自己会得分 !!!!
场均不能三双就别比全面!!!!
拿不到11个总冠军就别说自己带过队!!!!
各有各的喜好,何必呢
再说詹姆斯,09年我曾经很看好两个人,詹姆斯和霍华德。但是两个人让我都让我失望了。
首先是詹姆斯,我虽然不喜欢他,但不否定这是名伟大的球员,有着令所有人都嫉妒的天赋,仿佛这个人生来就是为了篮球而存在的;然而2010年哪个决定让我真真正正地失望了。诚如涨工资所说,勒布朗不欠克里兰夫一丝一毫,相反克里兰夫亏欠这位状元太多。每一年球队补强,每一年都要靠着詹姆斯一个人带着打。老实说克里兰夫人让这位天才背负了太多太多,离开并不算背叛,詹姆斯对克里兰夫人,对骑士真的是仁至义尽了。
但是他当年的那个决定却毁了所有。
在传统的职业体育观中,无论勒布朗选纽约还是其实,都是可以接受的。选骑士,他选择了忠诚和留守,克里夫兰人就会遗忘他对其他球队曾经的暧昧。也许他会成为终生无冠的悲剧英雄,但在他的家乡俄亥俄,人们将他奉为神。选纽约,他选择了荣耀和野心。那时他是个商业的、金钱的枭雄,一个大野心家。大家可以嘲笑一顿他商业,过两年,假设能拿个冠军,大家也会承认“商业归商业,至少他还算一代枭雄。”如果去公牛,世界会急着说他是乔丹真正的接班人。 可是,他去了热队。勒布朗·詹姆斯,25岁半,两度常规赛MVP,选择了逃避挑战,选择了去别人的城市。缺乏竞争是职业体育最痛恨的事。 因此,按照NBA传统的道德观点,勒布朗做了一个最没出息的决定
他本来可以像加内特一样昂着头像一个英雄一样在这个城市的祝福中离开
但他只能背负着叛徒的骂名夹着尾巴仓皇逃离。
James,You have failed this city!
直到2011年总决赛。
热火对小牛,第五场,热火2:3落后小牛。下半场小牛一直在压着热火打,尽管分差不大却给人一种令人窒息的压迫感。最后10分分差热火输了。看着詹姆斯低着头默默走回更衣室,我心突然猛得抽了一下。不知不觉,詹姆斯已经进入联盟八年了,整整八年,如果说詹姆斯离开骑士的方式辜负整座城市,那么骑士又何尝不是辜负了詹姆斯整整七年的大好时光呢。
我真正释怀詹姆斯是在我知道clearlove之后。
clearlove,在被骂为叛徒的一年内用11个国内冠军加1个世界冠军为自己正了名。当我理解了厂长因为不满队友消极的职业态度而离开WE,我也就渐渐理解了詹姆斯离开骑士。
如何评价詹姆斯:
他是一个英雄,但是却不符合我们的审美。我们所认同的是乔丹,米勒,科比,麦蒂那样的孤胆英雄,人们希望看到的是麦蒂的35秒13分,米勒9秒8分这样的荔湾狂澜的壮举。然而詹姆斯从来都不是这样的英雄,他更愿意以一个团队的形式赢球而不是一个人单挑一个球队。
最后一点小细节:
詹姆斯崇拜乔丹
科比也崇拜乔丹
詹姆斯选择的第一个球鞋商是耐克,因为乔丹代表着耐克
科比的第一个球鞋商是阿迪,他想像乔丹一样一个人代表一个品牌
詹姆斯选择退役23号,因为他认为签单的伟大值得任何尊敬
科比选择24号,因为24=23+1
最后的最后,彩蛋
2014热火2:4输于勇士,勇士教练,史蒂夫 科尔
《那个被叫做“皇帝”的男人 : 勒布朗•詹姆斯传》读后感(三):到深识,只差一场相遇。
多年之前。
我不能故作释然地看着你。
即使只有背影。
你说过,
你不会是永远的败者,
我相信,
所以如今。
十年。
比我们口中哼唱过的那首十年来得感人。
远没有见到一场雨那般容易。
我曾不能理解你为什么拼命挣扎着离开那座城,
而你说过,你不愿在囚牢里面踽踽独行,
没有人能够理解,
那就作罢。
低谷,那就默默生长,
枝蔓会慢慢蜿蜒,
什么,你说我已经死了?
你想要证实?
那不是一个假新闻,只是时间要推延很多年。
如果我正在万丈深渊,
而你恰好与我相识,
那么,请不要突然地走开。
你有没有看见,
这里会下一场很大的雨。
雨要漫过屋檐。
或许还会填满我们心中的沟壑,
带走昨日的阴霾。
不会错过。
追梦少年,
已经被告知没有回头的路。
光阴的故事,
会带走包括记忆在内的一切。
长夜若无眠,
再吟几首短诗,熬过春天。
没有人能躲过指责,
但可以选择沉默。
亭台亭榭,不论想要如何改变,
最后。
什么结局其实不重要,
因为这个词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
一切源于相遇,
不愿活在等待中,
也不愿被时光销声匿迹。
只缺一场相遇,
你手举着一把伞,而我有淋雨之心。
此时我们正年轻,
有人爱谈天,有人爱笑。
不知细水长流,能否觅得所谓山中少年。
不知梦里花落,悠悠已去多年,
何时挽起了长袖。
何时再见了再见。
《那个被叫做“皇帝”的男人 : 勒布朗•詹姆斯传》读后感(四):关于书及作者本人
这是跟不愿透露姓名的@张先生 互相勉励读书的第一本,也是张先生送我豆瓣阅读卷买的书,以上。
《那个被叫做“皇帝”的男人》,怎么说呢,严格意义上来说,这并不是一本传记。这本书,大部分的笔墨都局限在了篮球场以内,各种数据罗列,赛场分析,以及篮球场同行关于勒布朗表现的点评。熟悉张公子的朋友应该清楚,这就是他在虎扑,在知乎,在微信公众号上些篮球评论的一贯写法。而传记中最重要的部分——人物生平,日常,专业领域外的生活,没有。所以严格意义上来说,这应该更像是某位球星半个生涯(因为勒布朗还没退役)以时间线串起来的篮球评论流水账,而不是传记。
生平也不完全没有吧,一小部分——譬如第一章,就是勒布朗的童年往事,便是生平本身。可是,即使是这部分,也是来源于各大杂志八卦报纸的花边角料——真假不明,加以引用,甚至2010韦斯特与詹姆斯母亲的花边也有——虽然我也能多多少少理解啦,毕竟不是传记本人访谈下的正规传记,但这种花边消息源本来就是有目的性的,放在传记上,显得特别不真实。
整本书的写作思路可以总结如下:先是一整个赛季的大概展望,赛季形势分析,队伍分析,未来展望,引用联盟各处来源不明的消息源夸奖勒布朗来取悦读者——说来好笑的是这也是张公子一贯以来对麦克布朗的点评,然后在其中嵌入重点比赛,重点赛场赛前氛围渲染,突出境遇多么艰难,多么需要不破不立,而后便是勒布朗的力挽狂澜,前后鲜明对比,于是观众就爽了。不仅是单赛季如此,甚至生涯也是如此——譬如09-10,10-11赛季的折戟,为了凸显2012夺冠赛季的王者荣耀,这两个赛季就就各种逃兵各种懦夫的形象。这种写作思路下,很容易因为为了整本书节奏的通常,而写出与事实不符的情境——在我看来,09-10,10-11便是属于“过了”的情境。
这也是在我看来,整本书最大的缺点——为了氛围为了节奏,挑选了与事实有出入的情境。
这么罗列从03赛季,到12赛季,便是这本书的全部。
我自己是勒布朗的球迷,从勒布朗高中最后一年开始关注他,这也是我会想读这本书的原因。但整本书读完,张公子并没有让我更深刻的了解勒布朗。他谈论的东西,我都在报纸杂志上看到过,张公子只是把他整理起来了。
再说说张公子本人吧,我以前订阅过张公子的豆瓣九点,看公子写的美食专栏,觉得有趣。张公子上虎扑,我也是知道的,张公子初期是勒布朗的球迷,但后来成了马刺的球迷,这点在书里多多少少也有点看得出来。
在我看来,这点也是致命的——但写作者对传记主有感情判断的时候,选素材,写文字的时候,就很容易因为感情的干扰,出现偏差,按感情的倾向选择素材!
最后,说了这么多不好的,为什么还是打了三星呢——因为张公子记忆力,索引能力确实好,记下了太多太多细节。更重要的是,身为一个詹密,看到这本——主要还是吹我詹的书,还是感觉很爽的。
当然啦,这也是一篇有感情偏颇的书,所以点无用吧。。
《那个被叫做“皇帝”的男人 : 勒布朗•詹姆斯传》读后感(五):NBA在这个时代的标杆
以詹姆斯的地位和影响力,他的传记只要是挂名篮球作家标签的人都会抢着写。
当然张佳玮这本书还是写太早了,但也不能怪他,毕竟2016年夏天发生的故事太过drama,以至于像他这样时常拥有未卜先知能力的篮球评论员兼作家也无法预料。
所以时间来到2017年,我们会更加坚信詹姆斯在未来很多年内会持续他的高光。
话说回来,这本书写得不怎么样,它基本浓缩和重现了LBJ那些个重要的人生瞬间。对于熟悉LBJ的人,这些记忆点并不陌生,阅读时那些经典的赛场画面、不堪回首的争议事件都会不停的闪现,高中时期就享誉天下,耐克7年9000万的天价合同,25p6r9a的NBA华丽首秀,奥本山包揽最后25分的壮举,压哨绝杀魔术重新定义克利夫兰的The shot:回想LBJ的前几个赛季,瞠目结舌的打怪升级,却又是天之骄子的理所当然。
两次举足轻重的个人“决定”,两个影响NBA历史进程的转折点。2010年,决定1:迈阿密,兄弟情、总冠军;2014年,决定2:克利夫兰,回家、救赎。
下面,重点说下LBJ这个人。
相比于乔丹、科比的年代,“这一代的球员更加早熟而聪慧,价值观现实,胜利、冠军、大合同才是首要”,而LBJ无疑是这一代球员中各方面的标杆。
球场上,懂得用完美的高低阶数据在大数据时代里最直观地呈现他的强大,懂得用不断追逐总冠军的奖杯来最大化地加成他在未来篮球名人堂中的历史地位,甚至还懂得用韬光养晦的“养生篮球”来为关键比赛蓄力及延长运动寿命;
球场下,懂得用现代化的商业团队运作来变现个人超高的影响力,懂得用互联网社交媒体的威力来凝聚自己的商业价值,懂得用技高一筹的情商来维护球员关系、结交商界名流和营造公众形象。
可以说,LBJ的职业生涯牵涉了太多的利益,他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得太好,计划得太精确了。
你是黑是粉,任由评说,但或许,这就是LBJ的宿命。
《那个被叫做“皇帝”的男人 : 勒布朗•詹姆斯传》读后感(六):这不是篮球之神的故事,这是个天赋与时代斗争、磕绊与成长的故事
买这本书完全是冲着张公子的名头去的,毕竟本人长期混迹的虎扑、知乎上张公子都是大牛的存在,其笔下的文字读了不少,也不免受了很大影响。
书中的主人公勒布朗詹姆斯,其人、其经历完全是没有模版可遵循的。他伴随着这个时代而来,从高中时就得到了巨大的媒体关注度,以至在他尚未进入总决赛时,他的自称、媒体对他报道的力度以及球迷对他的关注度,仿佛他已经拿了好几个冠军一般,这提前加冕的皇帝称号实在让他承受了许多,人们都认为——他是詹姆斯,他本该做到如何如何,却往往忘记他进入nba时只有十八岁,也不过是个孩子。决定之后,媒体风向忽变,以及不断被提及的传球——事实上那些传球里大多是团队至上的理念深深扎根于脑海罢了。11年的失利让人们看清了些,他不是神,也许我们对他期许太多了——超过乔丹,拿下很多冠军,关键时刻在包夹下完成绝杀,他会迷失自己,因为他遭受的一切,他所经受的这个信息时代给他造成的无法想象的巨大负面影响已经几乎将他压垮了。所幸的是,他没有倒下便不再爬起,在热火的后三年,人们见证了他的成长,冠军拿到,媒体口风也开始转变。
简言之,这不是一个神的故事,这是一个具有可能是篮球史上屈指可数身体天赋的家伙,在一个正在发生巨变的时代,经受着媒体和信息时代种种的狂轰乱炸,在面对着整个世界的异己价值观时,坚持自我、成长、不断变得强大,并依然走向伟大的故事。
《那个被叫做“皇帝”的男人 : 勒布朗•詹姆斯传》读后感(七):「外围写作」
刚好看了杨毅写的《姚明传》,可以作为对比。多了对具体战术的分析,能看到「球队体系中的运动员」,这一点很棒;
但这种「外围写作」(我自己编的词),除了比赛视频之外,素材都是经过编辑的二手材料,在这个基础之上,对人物性格、驱动力的分析能够自圆其说,但在有的地方难免缺乏细节支撑,表现力和说服力有天然的缺陷。
后面感觉很白,大块的重复段落、数据、文字复盘,像流水线生产的赛事回顾。
我最期待的是「联盟里的运动员」吧。围绕这些球场上的天才们运转的一整套系统:选秀,训练体系,教练团队,球员、经纪人、广告商转播商、联盟(资方)之间的博弈,都是很少写到但又非常有趣的地方~
《那个被叫做“皇帝”的男人 : 勒布朗•詹姆斯传》读后感(八):其实我觉得这不能算是一本传记
其实我觉得这不能算是一本传记。
一个篮球明星的传记,当然应该有对比赛的记述和评论,但不该有这么多。所以这本书更像是对詹姆斯12年之前职业生涯的概括,大量的对比赛过程的描写,对战术的分析,是的,更像是球评,而不是詹姆斯的传记。
作者不是一个适合写传记的人,或者说,他掌握的资源,不足以写一本传记,写成这样的”技术统计“已经很不错。记得多年以前,看过一本乔丹的传记,是一个美国的记者写的,他与乔丹相处了很长时间,他们私底下有很多的交流,所以他可以从一个不同于一般球迷的角度,来记录乔丹球场外的样子。
反观这本书,记录的最多的,恰恰是詹姆斯在球场上的状态。比赛录像、技术统计、接受采访说的话,一个球迷用点心都可以找到,张公子当然可以把这些内容用非凡的文采组织起来,形成一本书。但这却不足以成为传记。
《那个被叫做“皇帝”的男人 : 勒布朗•詹姆斯传》读后感(九):《勒布朗·詹姆斯传》——阿克伦少年的救赎之旅
作为小说家或散文家的张佳玮,坦白说我并不熟悉,正如我对韩寒、郭敬明、张悦然等人同样感到陌生——张佳玮和他们一样,都是从“新概念作文大赛”中脱颖而出的新生代写作者。不是没有尝试过阅读他们的文学作品,但不知为何,总是没有耐心读下去。原因多半应该在自己身上,或许是我跟这个时代脱节了。
但作为篮球写手的张佳玮或“信陵公子”这个名号,对身为篮球媒体从业者的我来说,自是再熟悉不过。还记得05、06年左右,第一次接触到他写篮球的文字,顿时眼界大开、惊为天人。他笔下的篮球世界,天马行空,纵横开阖,才情恣肆,洋洋洒洒,各种文化典故烂熟于心,而又能对各种篮球段子信手拈来。在当时仍懵懂初开的中文篮球报道中,他自成一派的写作风格很容易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后来接触到美国专栏作家比尔-西蒙斯(Bill Simmons)的文章,那种精灵鬼马的俏皮、话里有话的机锋和旁征博引的写作手法,都与张佳玮的文字有异曲同工之妙。所不同的只是,西蒙斯的文字更有种贱兮兮的感觉,更加“毒舌”,而张佳玮的文章更多一分风流缊藉,虽也有调笑揶揄,但大多只为博君一粲,并不怎么恶毒。后来才知道“西有西蒙斯,东有张公子”的说法,不禁会心一笑。
张公子以文学起步,但近年来工作重点逐渐转移到球评领域,产量较初涉篮球时期大幅提升,不经意间有了副作用。对饕餮食客来说,珍馐佳肴吃得多了,久而久之难免食而无味。看客也是一样,张公子动辄下笔万言,一支笔如手术刀般将比赛拆解到纤微毕现,似曾相识的包袱接踵而来,往往也会引起审美疲劳。就我个人而言,由于工作和生活节奏日益加快,在有限的时间内,在阅读上越来越倾向于语言平实但言之有物的文章,对一篇文章能够提供的可用信息量更为上心,对文章本身的华丽程度和作者的文笔、风格反而不太在意。就这样,张公子的文章慢慢就读得少了。
但是,对那些未曾接触过张公子妙笔的朋友,以及对篮球写作感兴趣的朋友,他的文章仍然值得我奔走鼓吹。虽然“篮球写作”在中文世界里几乎是一个可以被忽略不计的小众项目,根本不登大雅之堂,对很多方家大牛来说不值一哂,自然也不可能有什么与之相关的理论著述,但倘若真有人有心就此主题著书立说,张公子的文章想必应能占据很大篇幅。最简单也最根本的原因是——他太与众不同。他的文字辨识度极高,只需要读上几句,你就能断然料定作者非他莫属。他的风格实在太独树一帜,而且门槛高企,几乎无法复制。
宝岛畅销书作家九把刀的博客上有这样一个签名:“社会学+漫画+武侠小说+周星驰+杜琪峰+X+Y=网络小说经典制造机:九把刀”。仿照这种公式,如果要再造一个张公子,你必须得有深厚的幼功,自小就在古典诗词中浸淫熏陶,最好对几部传统评书滚瓜烂熟,还得对金庸武侠文化了如指掌,饱读略萨、纳博科夫、卡夫卡等西方经典作家的代表著作,再经过长时间、高质量的写作训练,最后添加一两勺流行文化做调料,才能炮制出独属于张公子的那抹风骚韵味。各种元素齐聚一人,何其难哉!这也是这么多年来,球评界也只出了一个张公子的原因所在。
有些好奇的朋友可能会问,你说得这么神乎,有没有什么办法能快速感受张公子的锦绣文章?其实,拉拉杂杂地说了这么多,正是因为有感而发。最近,张公子出版了新作《勒布朗·詹姆斯传》,试读若干章节,他笔下那种熟悉的气息便扑面而来。倘若有心进入他笔下的NBA世界,这本书就是一座再合适不过的桥梁。就写作风格而言,你想看曲径通幽,你想看峰回路转,你想看起承转合,你想看草蛇灰线,这本书里全有。
在这本书的自序中,张公子如是写道:“这并不是一个‘少年如何击败周遭敌人,最后封神’的故事。这更像是一个人,如何在世界的围观与谈论声中,从一个被允诺了未来的男孩,经历犹豫、败北、自我怀疑、膨胀、冷静、低谷之后,成为男人,亲手夺取一切并且承当一切的故事。”显而易见,张公子对这本书有着自己的野心,他试图从编年体式的史海钩沉中跳脱出来,将焦点汇聚在詹姆斯一路走来所经历的人性挣扎上,着重营造“个人vs世界”的对抗感,把一个被神化的超级球星还原成一个有弱点、有缺陷但仍然可爱可敬的正常人。
跟每一个出没在风口浪尖的精英人物一样,詹姆斯身上从来不缺少争议和攻讦。不管是有心还是无意,他自己也在为各种非议源源不断地提供着原料。他的第一个季后赛绝杀疑似走步,他在比赛的关键时刻总是下意识把球传给队友,他以土生土长的俄亥俄州人身份宣称自己是纽约扬基球迷,他在季后赛输给魔术后拒绝跟对手球员握手,他在最该给力的2010年东部决赛第5战丧失斗志,他把热火的“三巨头”称作是“Heatles”,他号召联盟中所有球员都放弃使用23号,他在加盟热火后的首次总决赛之旅如同梦游……从这个角度来说,詹姆斯作为一个“人”的形象,远远比他作为一个“球员”的形象更为饱满,更具吸引力,也更值得大书特书。从他万花筒般绚烂的篮球故事中发掘放大出人性善恶,的确是一个更引人入胜的创作主题。
但是,实话实说,张公子的这一写作初衷似乎在书中并没有得到充分体现。全书共有6章,标题分别是:“天才”、“初入NBA”、“巨星”、“剧变”、“抉择”、“霸业”。顾名思义,每个章节分别对应于詹姆斯的前NBA时期、泛新秀时期、MVP时期、骑士生涯末期、热火生涯初期和双冠王时期。这种基本以时间为序的章节设置有利有弊,一方面便于用户直观掌握詹姆斯的职业生涯脉络,但另一方面冲淡了戏剧化的矛盾设计,将詹姆斯的各种“犹豫、败北、自我怀疑、膨胀”等冲淡在了各个章节,很难形成合力。种种对詹姆斯的人格形成有重要线索的矛盾冲突,往往刚刚略有着墨便不得不浅尝辄止,读起来似乎略显磕磕绊绊,不够过瘾。另外,对詹姆斯的公众形象有致命性打击的“决定”事件,本应被大张旗鼓浓墨重彩,但在书中只有两节,仅用寥寥数笔便匆匆带过。若能适当增加篇幅,对当时各方的利益诉求、詹姆斯的心路变幻、民众的疯狂反应、后续的种种灾难等环节做更多讲述,或许更能帮助读者体会到当时的剑拔弩张,更能对詹姆斯的自我救赎感同身受。
或许是囿于出版周期所限,此书实际上对刚刚结束的2012-13赛季几乎未做涉及。全书只在全书开篇时用詹姆斯夺取第二冠之后的言论当作引子,在詹姆斯与杜兰特的总决赛对抗、“皇帝”最终打破总冠军诅咒时达到高潮,想要看上赛季卫冕风云的朋友们可能会略感失望。另外,全书的后半部分,自第53节起,内容或许更多来自张公子为某论坛所撰的看球笔记,笔墨更多集中在对比赛过程一球一分锱铢必较的细节回顾上,对当事人心理变化的刻画略嫌不够,客观上也很难烘托出“人性救赎”这个预定的写作主题。
当然,这些挑剔都属于鸡蛋里面挑骨头。而且,正所谓瑕不掩瑜,在当下的中文篮球书籍市场上,这本《勒布朗-詹姆斯传》仍然是一本不可多得的优秀读本。至少,张公子清晰地描绘出“皇帝”职业生涯中的重要画面,准确地捕捉到各大关键节点,詹姆斯的球迷们完全可以拿着这本书“按图索骥”,方便快捷地直达自己想要查询的某一个历史时刻。与此同时,张公子的文字魔力确保了阅读快感,能让读者一口气从头读到尾而不觉得厌倦,这在习惯粗制滥造、拼拼凑凑的中文篮球书籍中也是不可多得的。
最后,忍不住想说上几句与书籍内容无关的闲话。这本《勒布朗-詹姆斯传》由“金城出版社”出版,也许是我粗陋寡闻,这好像是该出版社名下的第一本NBA书籍。我对“金城出版社”的印象,来自于他们印行出版的一系列与书有关的小众书籍,比如《书店之美》(第1、2季)、《独立书店,你好》(第1、2、3季)、《电影遇见书》、《如此书房》、《带一本书去未来》等,全都投我所好,每本书都成了我案头的心爱之物。一般来说,一个热爱书籍到了“恋物癖”程度的出版社,制作出来的书籍质量基本可以得到保证。这本《勒布朗-詹姆斯传》正是如此,从纸张、印刷、版式、字体字号字距、装帧、校对到包装,无不经过精心处理,书中配发的上百张高清图片显然也经过细心筛选,相比同类书籍明显领先好几条街,某种程度上或许代表了国内此类书籍的最高设计水平。或许,高质量的文字加最顶尖的制作水平,正是他们为这本书定价为49.9元的底气所在。
贵吗?看你自己怎么想。
=====关于《鱼乐NBA》=====
扫描二维码,或搜索微信号:yulenba,收听《鱼乐NBA》微信。
《鱼乐NBA》是一个专注报道NBA的微信公众账号,由腾讯NBA负责人黄祎个人运营。所谓“鱼乐”,娱乐是也。以小文章、小故事、小评论为主,属于阿鱼对NBA的个人观察,不怎么深刻,只希望简单、纯粹、有趣、好玩。
工作繁忙,不一定每天都发,但会尽力更新。已发布的文章,汇总整理在阿鱼的个人博客(http://ayu.qzone.qq.com)上。
黄祎(yi),绰号阿鱼,喜欢读书、音乐和数码产品。不是什么蜜,也不当什么黑,只相信一句话:球品即人品。
欢迎转载,但请注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