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们的语言是威士忌》是一本由[日]村上春树著作,上海译文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3.00元,页数:10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如果我们的语言是威士忌》读后感(一):呓语,或者没有任何痕迹的话语:《村上春树随笔集》
村上春树是怎么流行起来的?
从早期的《挪威的森林》、《寻羊冒险记》、《世界尽头与冷酷仙境》……
到最近几年的《1Q84》、《没有色彩的多崎作和他的巡礼之年》。
文字组合起来,绝对不是随随便便的。
但是如果阅读上海译文出版社在2012年出版的一套七本《村上春树随笔集》,就让人完全不能相信,原来这也是他。
这一套作品集中包括了:
《爵士群英谱》、《爵士群英谱2》、《象厂喜剧》、《夜半蜘蛛猴》、《假如我们的语言是威士忌》、《羊男的圣诞节》、《朗格汉岛的午后》。
总体来看,这一套作品虽然是村上春树发表的随笔,而且搭配了以和田诚、安西水丸,佐佐木MAKI等知名漫画家的作品,但无论如何都会让读者心生疑惑:
村上春树可以写得这么随便吗?
除了《爵士群英谱1、2》之外,有的是村上编写的奇幻故事,比如《羊男的圣诞节》、《夜半蜘蛛猴》;有的是村上记录自己的生活,比如《格朗汉岛的午后》、《象厂喜剧》;还有记录他和太太两个人的旅行,探访苏格兰的威士忌酒厂的作品,《假如我们的语言是威士忌》。
搭配上三位漫画家简单到幼稚的插画,虽然相得益彰,但是让人有点莫名其妙。
但是从这些作品中,我们知道了以下三个信息:
村上是一个不可不扣的爵士迷。实际上从上个世纪50-60年代开始风靡世界的爵士乐,最初是黑人音乐,并主要存在于酒馆,经过一次又一次地改良,爵士乐不再那么挑耳朵,而且成为很多酒吧的背景音乐。村上也正是从日本酒馆打工开始,慢慢喜欢上爵士的。不知道你敢不敢尝试一下爵士并喜欢这种音乐呢?
村上没有孩子。
村上喜欢跑步。
这些都是在村上的文字的字里行间透露出来的。
大概也只剩下轻飘飘、完全不费力气就可以阅读的文字了吧?
但如果不是村上写的,还有几个人会读呢?
或许我可以称之为村上的呓语。
最后忍不住要讲,如果你是村上迷,或许这篇文字真的不对你的胃口。
请原谅我。
-------------------------------------------
《如果我们的语言是威士忌》读后感(二):如果我们的语言是威士忌。
“村上春树携夫人游览苏格兰和爱尔兰,品尝世界顶级威士忌。配夫人亲手拍摄四十幅旅行彩照。”
虽然村上的小说很有名,但若想要真正了解其人,还是要读他的随笔。我越来越觉得,在这世上,村上春树仍是少有的,除上帝以外不会给我带来孤独感的存在。不知,我是否能遇到如村上一般的人。
艾莱岛的威士忌按“有怪味”排列如下:
1.阿德别格(二十年)
2.拉格布林(十六年)
3.拉佛洛伊格(十五年)
4.卡里拉(十五年)
5.鲍摩尔(十五年)
6.布鲁易克拉迪(十年)
7.布纳哈本(十二年)
“我所以喜欢造威士忌,是因为这活计很浪漫,等我现在酿造的威士忌拿到世上的时候,有可能我已不在这个人世了,但那东西是我酿造的,你不认为这很妙?”
村上说那里的生牡蛎如同苏格兰人的脾气,偏咸、爽口,往牡蛎上浇纯麦芽威士忌一起咽下去,这让从不喜欢吃海鲜的我都想尝试一番。正所谓好酒不远行,吃生牡蛎也要特地去一趟那小岛才好。“人生是如此简单,而又是这般辉煌。”
“既有岁月使之得到的,又有岁月使之失却的。蒸发有其增加的东西,也有减少的东西。终究不过是个性差异而已。”
在艾莱岛,葬礼上他们也喝威士忌,墓地的埋葬完毕后,人们把威士忌一饮而尽,好温暖身体。喝罢,大家把酒杯用力摔在石头上,威士忌酒瓶打碎了,什么也不留下,这是规矩。
到了爱尔兰,当地人都是半对半地兑水喝威士忌,苏格兰的艾莱岛也是如此。
读过这本书之后,想了解一下威士忌是如何酿造的,还有几个想要了解的方面:彼得塞尔金(美国钢琴家、格伦古尔德(加拿大钢琴家)、《哥德堡变奏曲》、塞隆纽斯蒙克(美国爵士乐钢琴手)、约翰科尔特兰(美国爵士乐萨克斯管手)、莎士比亚戏剧、海明威、凯尔特语、爱尔兰黑啤、英格丽褒曼、莫琳奥赫拉、劳伦贝考尔、苏格兰作家伊安麦基尔巴尼的小说《托尼贝伊奇写的东西》、杰姆逊、特拉莫尔露
村上说每次在什么地方喝到一些酒,他总能想起那座爱尔兰小镇上各式各样的酒馆,那里融洽的气氛和人们的面影,于是再次感到旅行是多么美好。旅行带给我们只能留在心里的,因为比什么都宝贵的东西,带给我们即使当时察觉不到,但事后也会领悟的东西。
愿也能遇到如村上一般的人,和我,和一只猫,一起安安静静的生活。
如果我们的语言是威士忌。
《如果我们的语言是威士忌》读后感(三):我们的语言是威士忌了
昨晚第一次喝了威士忌,山崎单一麦芽12年威士忌。当我给杯子里倒了一点的时候,被惊艳到了,突然想到很久以前看过的一个电视剧中男子琥珀色的眼睛。其实看瓶子就可以猜到大致是什么颜色,虽然瓶子并非无色,但我向来不喜欢这种猜测和判断,而是喜欢一种东西自己出现,对我的感觉最直接的冲击,另外的情况才会去想象。
今天再次翻看《假如我们的语言是威士忌》,看到书中说:“水在威士忌中缓缓旋转,清澈的水和动人的琥珀色液体描绘出了由比重带来的流畅纹路,稍顷融为一体。那一瞬间真是美妙。”可我已经完全忘记了曾经读到过威士忌是琥珀色,觉得遗忘得很好,因此才有酒液和玻璃杯冲击时的惊艳。
那是春天的时候,旅行前选择了《长日留痕》,临走前又给包里塞进去《假如我们的语言是威士忌》,在飞厦门的空中看完了这本书。我觉得每一次凭直觉选的书一定没错,这本书给这次旅途增加了一些醉意。当我在空中看到恢弘的落日,看到阳光在水田里就像金子一样流淌的倒影,就有了酒不醉人人自醉的沉醉。
村上春树说这是一本“散发威士忌味儿的旅行小书”,如果读后若能产生“啊,是啊,真想一个人跑去远处什么地方,喝一口那里的美味威士忌”那样的心情,作为作者就喜出望外了。他说:如果我们的语言是威士忌,当然就不必费此操办了,只要我默默递出酒杯,您接过静静送入喉咙即可,非常简单非常准确。然而遗憾的是,我们居住在语言终究是语言,也只能是语言的世界里,我们只能将所有事物置换成另一种不带酒意的东西才能表达出来,我们只能生活在这一局限之中。不过也有有例外——我们的语言有时候会在稍纵即逝的幸福瞬间变成威士忌,而我们——至少我——总是梦见那一瞬间:如果我们的语言是威士忌……
虽然我没有喝过威士忌,也因为身体的原因不敢轻易去喝烈酒,但我知道我的潜力,和我的喜爱肯定都是烈酒。我总是喜欢在文字中去寻找美食的滋味,还有酒的醇香。但我知道,只有去体会了,才会有深切的感受,仅仅是想象并不行。即使你能够理解,也没法体会。
我想,只有烈酒才有那种“甘冽”的感觉,那两个我喜欢的字。每次看到烈酒被描述的时候,我就感觉似乎酒液在嘴巴里可以像冰块一样晶莹剔透的固体那样碰撞似的,然后像海水和火焰的相逢一样地消失,只留下一份浓烈的,就像爱情一样的感觉。又美丽又难以承受,让人既害怕又向往,然后欲罢不能。
我想着,有一天我要买一瓶威士忌,但是哪一天呢,我也不知道,或许会一直存在于向往中吧。昨天偶然地得到一瓶威士忌,并且是听说不错。首先是色泽,然后是香味给我惊喜。第一次尝试,不加水不加冰也可以接受,当那种甘冽的感觉在唇齿间碰撞的时候,我知道以前的直觉和想象都是对的。
在靠近酒杯的时候,浓烈的感觉会让眼睛轻轻眨一下再睁开,但并没有白酒那种辛辣让人抗拒的不适。白酒一直让我觉得好像就是想把人喝醉撂倒那种,而很多人和白喝酒的架势也是互殴凶狠似的。
品尝了一点,就感觉到它的威力,轻易会醉的。不要喝多,每晚品尝一点点就好。大概和葡萄酒相比我更喜欢这个。想到了村上春树说艾莱威士忌有海风的味道,让人非常向往。我想,我喝葡萄酒的时候会忘记了酒本身,沉浸于一种气氛,而威士忌让人始终知道就是沉醉在它里面。就像爱着的不是爱情,而是确知的那一个人。
艾莱岛风大,宿命般地刮个不停,浓浓的,夹带着海藻味的强烈海风差不多给岛上所有的东西都带来了深刻的烙印,人们称之为“海藻香”。—— 重读到这段文字,突然一种奇妙的感觉,让人向往,又仿佛已经在遥远的地方,享受着孤独的喜悦和不安。想到去年春天在通往林芝的路上,看到暮色中的景色,那种陌生感让我深深感动。
当时我说:这么多年在路上,我终于有了异乡的感觉。所谓异乡,就是能够感动你的美丽的地方。就像人们往往向往的,是或许根本碰触不到的人。看着窗外,体会着那份让心灵震动的异乡感,心中涌动着无法遏止的泪水。觉得就是明天不再真正深入美景观看就离开,也不会觉得遗憾。那些景色,已经在我心里了。有时候,人们需要的不是抵达,而是一场告别。还好天已经黑了,一任泪水静默地滑下脸颊,不需要忍着不哭,也不需要去掩饰。这一段路,就像几年前金沙江边缤纷的喜悦一样,成为此行最难忘的记忆。
接着又读到一段,村上春树说:岛上虽然丰饶美丽,但也有静静的悲哀如海藻味一般挥之不去,不论你喜欢不喜欢。世界上有多少岛屿,就有多少岛上悲哀,旅行当中每每为之感到不可思议。他说:于是我再次感到旅行是多么美好。旅行带给我们只能留在心里的,因此比什么都宝贵的东西,带给我们即使当时觉察不到,但事后也会领悟的东西。如果不是这样,还有谁会旅行呢!
我是一个失乡的人,对异乡的向往,反而是我的乡愁。今后在旅途中,我也会像他们一样,品尝一下当地的酒。即使再难喝,也要尝一下,就像和往事,和未来干杯,和现在。不管是美好的滋味,还是苦涩,都是一种情感的体验,或许都会有所感触吧。这个世界上,不只是甜美的滋味才可以让一个人沉醉,感到幸福。
他说:多数人认为年头越多越好喝,但并非那样。既有岁月使之得到的,也有岁月使之失却的。蒸发有其增加的东西,也有减少的东西。终究不过是个性差异而已。在拉佛洛伊格拿到的小册子上这样写道:“所有工序结束之后,剩下的唯有等待。威士忌需要在橡木桶中由来自大西洋的新鲜冷风吹拂十年才能成熟,不妨称为兄长的”十五年酿“还要等五年,总之岁月漫长,然而值得等待。”
他说:那里融洽的气氛和人们的面影在脑海中复苏过来,威士忌在我手中静静地露出笑容。你说:“我们的语言是威士忌了。”“想想拜伦勋爵也是喝这种酒。多有底蕴。”那么,今晚让我们干杯吧。
《如果我们的语言是威士忌》读后感(四):那些漫无目的又暖洋洋的时光
大学快毕业才逐渐爱上和好友时不时去酒吧小酌,不玩游戏不蹦迪,纯喝酒聊天。微醺时见好就收,互相拥抱各自回家。
逛书店看到这一本,拿着样书问店员是否有新书,店员摇摇头。样书许是被多人拿起又放下,长期摩挲下已然具有旧物独有的神奇魔力,稍显松散半新不旧。
付款捎回家阅读,最近常用的香薰气味是Japanese Plum Bloom。读完后忆起许久前不甚合性格的“太平洋海风”,清爽澄澈点燃后猛嗅才能感知到的甜味或许与此刻更相宜。
一瓶具有岛上特色的威士忌究竟是如何产生的呢?除了艾莱岛得天独厚滋养培育出的原料,最重要的是生活在这的人们的个性和生活样式。艾莱岛养育着居民,人们又以这样一种饱含爱意与深情的方式回馈给土地。仿佛如神谕,威士忌渗入岛上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无论是餐前餐后还是生命的降临或陨落。
而爱尔兰的旅途更像是自我疗愈和放松的过程。同一家店喝同一款酒的老人有怎样的过去在沉思什么显得无关紧要,放松自然的独处状态乃是最令人神往的。
“旅行带给我们即使当时察觉不到,但事后也会领悟到的东西。”深以为然。
阅读的过程中时常想起和朋友在各种场合吃着甜腻腻点心喝饮料谈天说地的日子,和酒没有交集。想来漫无目的又放松的氛围是相通的。
朋友在电话那头告诉我订了几号的票,稍做休息便约好见面时间。具体有什么活动,从未有过明确目的,常常是没规划的散着步谈谈外地的生活。看到公园或咖啡厅就进去坐坐,如果有轮渡就吹吹风,落脚处常有名胜古迹,听他娓娓道来。突然想到什么又丢出去继续谈谈彼此的想法。无章法又跳脱。
阳光洒在他身上,镀上了不加掩饰的暖意。
平凡的日子因此熠熠生辉。
《如果我们的语言是威士忌》读后感(五):月饮一瓶酒
基本上不太喝酒的我,决定开始每月喝一瓶酒。
曾一度把“总之岁月漫长,然而值得等待”这句话作为签名,出处是村上村树的《如果我们的语言是威士忌》。村上君携妻来到苏格兰和爱尔兰,借助品鉴威士忌体会当地风土人情,遂记下这部展现一方风情的轻松旅记。
1
威士忌自身具备奇特的香气,令懂者痴迷,厌者难耐。不同酒厂所酿威士忌,具有不同风味。
很多人认为威士忌是年头越多越好喝。并非绝对如此。我所爱的那句“总之岁月漫长,然而值得等待”,确是指威士忌在长期蒸发之下,风味愈佳的状态。然而,有岁月使之得到的,又有岁月使之失却的。蒸发有沉积带来,亦有挥发带走。口味,终究不过是个性差异而已。
2
当地生产威士忌的职人们,一年中有六到九个月是无事可做的状态。不仅因为此时水温升高,不易酿酒,还因为如果用水过多,会影响马哈鱼在此季沿河而上。人们靠粉刷墙壁来消磨时光,显得有趣又可爱。他们与自然保持着可贵的和谐关系。
岛上的各酒厂存在着无需言说的竞争关系,但殊途同归的伙伴意识与连带感,让他们富有协作精神。一家酒厂出现故障,其他酒厂会停止运营,赶去帮忙。这是岛上的道义和规矩。“婴儿降生时,人们斟满威士忌举杯庆祝;人死时,大家默默地把酒杯喝空:这就是艾莱岛。”
村上笔下的艾莱岛——人与伏特加,人与人,人与自然之间的天然和谐,如同世外桃源一般令人心驰神往。
3
我的酒量很糟糕,基本上是梅酒300ml的样子,却对各种酒都怀有强烈的好奇,时刻跃跃欲试,喝上一小口就好。前段时间公司包单一麦芽专场,我帮忙写过神之水滴的文案。当时做了很多酒品介绍、同名漫画等功课,却始终未提起“喝一杯”的兴趣。读罢这本游记,终于决定约上朋友去酒吧,轻吐装逼金句——“单一麦芽不加冰,谢谢。”
#全书大大小小的彩色插图,均为村上春树妻子的作品。我看过他的书不多,基本上从几本个人记述的著作中,看得到夫妻二人伉俪情深的样子。非常喜欢这样的人们。
《如果我们的语言是威士忌》读后感(六):当我们喝威士忌时,我们在干什么
先品尝过威士忌,而后知道村上有这样一本书,这种事情很奇妙,当你爱上威士忌的时候,关于它的一切你都渴望了解。
这是一本小册子,实际上只有两篇文章,加上村上妻子的摄影,构成了这本书。说到纯粹阅读文字,花上半小时也就读完了,但当村上在写文章的时候,他可是边闻着海风,边喝威士忌。
我对苏格兰艾莱岛部分感兴趣,大概因为威士忌以苏格兰为盛。我个人也是苏格兰单一麦芽威士忌的爱好者,所以对文中纯麦芽的译法颇不习惯。村上对威士忌味道的描写不算多,我指的是色泽、香味、酒体、口感及余韵之类。村上是作家,又爱好音乐,经常用作家作品和音乐的风格来形容,这让威士忌的味道更增一段优雅。
威士忌是苏格兰的“生命之水”,艾莱岛的单一麦芽威士忌有着浓郁的泥煤味。在大陆,大家都这么称呼,而书里把peat译成泥炭。岛上的威士忌原料麦芽用当地特有的peat烘烤,所以有这番风味。村上用了许多方式表达,我们接地气的说法就是消毒水味儿,大家就能想到这种味道,都说在威士忌海里航行多年的老水手喜欢泥煤味,我喝过阿贝,的确也念念不忘。
但最让人难忘和歆羨的绝对是艾莱岛人们的生活态度。充足的阳光、洁净的泉水,辛勤的劳作,然后就是无忧无虑的饮酒,还有什么更美的日子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