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只有医生知道!2读后感10篇
日期:2018-07-23 05:54: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只有医生知道!2读后感10篇

  《只有医生知道!2》是一本由张羽著作,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308,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只有医生知道!2》读后感(一):爱自己,会爱自己

  看过第一本,了解了什么是宫外孕及其可怕之处,怀孕分娩各种可能出现状况医院对应的处理手法流程等等。正在看第二本,继续妇产科的那些事,通过一个个生动的故事案例将怀孕、避孕、人流生产等等诸多“难言之隐”讲得清清楚楚,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推荐女性朋友好看看,当然,也请妇女友好看看,大家好才是真的好嘛。

  张羽大夫文风幽默,虽然讲的都是“难言之隐”,但都以医学托底,让人受益颇多。有时候无意中讲一些医学知识也可以让人茅塞顿开,比如书里第二章第九节提到我们东方人多有乳糖不耐症,所以喝牛奶不易吸收,很容易腹胀气、腹泻、腹痛,一下解决了我困惑已久的一个问题:喝咖啡经常腹部胀气,难受要命。此前网上查了许久,包括知乎上都没有一个靠谱解答,网上那些大夫回复都认为肠胃有问题,实在小题大做了一点。

  何谓乳糖不耐?就是身体分解乳糖的酶比较少,或者不活跃,导致对牛奶中的乳糖很难完全分解,导致部分乳糖被结肠菌群酵解成乳酸、氢气、甲烷和二氧化碳,这就是腹胀气的原因;乳酸刺激肠壁,增加肠蠕动而出现腹泻,偶尔还可能诱发肠痉挛出现肠绞痛。所以,凡是喝完牛奶、含大量牛奶的饮品出现腹胀、腹泻、腹痛症状的,其实你们的肠胃并没有毛病,只是乳糖不耐而已。解决办法也很简单,不要空腹喝,先吃一点谷物馒头饼干什么的,再喝牛奶,或者牛奶最后喝,当然,也不要喝得太急,这样就可以减缓症状,如果嫌麻烦,直接就改喝豆浆吧,这个适合我们体质,不会有麻烦。

  这是我无意中得到的收获,每个人关注不同,受益不同,但关爱自己,保护自己是基本。张大夫身处中国最好的医院,长期奋战在妇科一线,见到的病例、伤害比一般妇科医生多许多,感触也多很多,那些语重心长的规劝,值得认真对待。正如书中讲的,如果不爱惜自己,即使能遇到一个好大夫,可能会手到病除,但真正的痛苦也只有自己经历(比如写刮宫那段看的我头皮发麻,回想有个朋友就曾经历过,说苦不堪言,再也不想生娃了),更何况能否遇到好大夫就看自己的造化了(呀,我又负能量了,嘻嘻)。

  我们这代人,甚至2,3代人都生活在一个发展断层,基础生理常识和医学知识都没普及到位,往往无知无畏,或者依靠网络一知半解,但却从未真正了解自己的身体,所以有空看看这套书吧,让只有医生知道的,我们也能了解一些,就像宣传语说的一样:“让女性懂得爱护并且知道如何爱护自己,真正掌控自己的身体、命运和生活的方向,不再受到无谓的伤害。”

  :刚才上豆瓣,无意中发现张大夫已经推出《只有医生知道3》了,但和前面两本不是一个出版社,请大家自己查看吧,O(∩_∩)O哈哈~

  《只有医生知道!2》读后感(二):白大褂、母亲普通人

  毫无意外的,这本《只有医生知道2》延续了和第一本相同阅读快感,让人读起来就没办法放下。说老实话,看到这本书出第二本的时候还是有点诧异的,因为第一本里面“我”已经成长到了2012年,作为以自我为真实载体的“小说”,它应该已经没有什么可延展性了,于是怀着这份好奇心,我打开了这第二本“小说”。

  原来,时光又回到了当年备受“照顾”的小医生时代人们总是对曾经懵懂无知却又勇敢无畏的自己充满怀念羡慕甚至欣慰之情,但对“我”来说,那段时光应该满是感激之情。若不是遇上这些嘴比刀子尖,心比豆腐软的前辈医生,“我”一定不会成为比现在的“我”更好的医生。

  医生穿着白大褂,总是行色匆匆少言寡语,对于病人来说,是冷漠高不可攀存在。然而,医生也是人。“我”、琳琳、钱老姐……这些人的嬉笑怒骂喜怒哀乐,在一笔一划间勾勒出更加鲜活的作为人的医生形象。当未婚先孕、已婚不孕,这些她们每天接触陌生而又熟悉的经历发生在她们身上时,她们的想法心情做法……其实和普通人一样的单纯,对朋友也是一样的两肋插刀。这本书,再一次让普通人走近医生的世界,更加理解她们,包容她们。

  母亲,是一个伟大词汇,她用十月怀胎后的阵痛让生命诞生。母亲,更是一个坚韧的词汇,不曾了解过的人无法知道,哪怕是怀孕,也要经历种种磨难。从精子和卵子相遇的那一刻开始,母亲就已经开始面对痛苦的可能。一旦受精卵不能准确地回到子宫腔,就会变成宫外孕,成为定时炸弹,随时爆发淋漓鲜血,带走母亲的生命。好不容易,受精卵乖乖回到了子宫,如果它在子宫的疤痕上着陆,等待母亲的可能就是子宫破裂,摘除子宫,从此不再是完整女人的命运。好不容易孩子正常长大了,分娩的时候也可能会因为各种各样的问题,威胁母亲的生命。孩子顺利生下来,慢慢长大了,母亲可能又会被盆腔炎、子宫脱垂等等各式各样病症困扰……都说生命的诞生不容易,可是除了母亲,又有多少人能体会每一个母亲的艰辛苦痛?这本书,继续让子女们懂得母亲的伟大与艰辛。

  “我”在书里说,遇到极品好医生和极品坏医生的几率就像那条高斯分布的概率曲线一样,分别属于最左和最右端,都是小概率事件。对于每一个患者来说,更希望好医生多一些,再多一些。我相信每一位医生曾经就怀抱着“救死扶伤”这样崇高信仰,但是层出不穷政策环境等等各方面压力,迫使他们渐渐走向了不同的道路。医患关系从来就不只是单方面努力就能解决的。如果作为患者的我们能多信赖一点,多体谅一点,也许有些正处于分岔路口的“小医生”就能走向好医生的崎岖小路

  从医生到患者,从患者到医生,其实每个人都是七情六欲的普通人。普通人就应该先照顾好自己,然后学着体谅别人。

  《只有医生知道!2》读后感(三):医病的信息不对称和基本的人文关怀

  身体是个复杂高能的系统。中西医理论庞大多枝,最基本的医学常识也要够一般人学上几年,专科更要多年的身心付出和持续的实践才能略谙其道。而,身体时刻陪伴我们,医生并不时刻在我们左右。我们理应对自己的身体、对异性的身体、对医院和医生有个基本的了解和认识

  医生这个行业是重经验的。与其说是,张羽大夫通过此记录妇科每天都在上演的一幕幕和具体病例,向大家介绍了女性身体常识和妇科常规病、对应常规疗法,不如说全书贯穿了医生和患者应持有的基本的、科学的、正确态度和做法,从而引发读者对自己的身体、对看病、对医生、对生命有所思考,从而有所行动,或者说,需要应对时保证一个基本正确科学的行动。

  女人需要翻一翻,有个全面认识和日常注意

  男人需要看一看,有个基本了解和对异性以及母亲的关怀。

  《只有医生知道!2》读后感(四):女人更需知道!

  2012年看了《只有医生知道!1》,2014年又把《只有医生知道!2》看完,没有让读者失望,依旧是熟悉的风趣幽默的笔调阐述想象中会很枯燥无味的医学知识。穿插着一些故事请假,同事怀孕流产怀孕流产,自己因为工作繁忙一直无暇估计自己的怀孕生活,还有不断去协和看病的不够爱惜自己的女同胞们,很贴近生活,虽然自己目前还没遇到过那些大大小小的妇科问题,可是提前学习一下,多了解一下女性自身需要好好保护的地方,不管是怀孕生产,还是平时的关爱自己,都是很有必要的。非常推荐!

  《只有医生知道!2》读后感(五):比1更精彩

  张羽的干梆节脆让我觉得她是个实在人,而《只有医生知道》里也足以证明了这点,很多医学的陷阱她是毫不犹豫地给昭告天下,让读过的人至少不会再上那样的当。她之所以敢这样,我想,一是因为她本身就是实在人一个,二是因为她身处天不怕地不怕的协和。

  就说关于“宫颈糜烂”的那一章吧。我的工作单位也属于卫生系统,虽然不如医生药师那么明白吧,但一些医学知识还是多少了解点儿。但即便如此,我也一直对“宫颈糜烂不加重视就会发生癌变”深信不疑。所以,我一直关注这块儿的健康,听到医生的“宫颈光滑色泽好”之类的断语便会长舒一口气。可是,张羽却在书中告诉我们,宫颈癌与宫颈糜烂无关,而是跟一种细菌感染有关。我们要做的并不是宫颈是否发生糜烂的检查而是要检验一下是否感染了那种细菌……完全颠覆我曾经非常肯定事情喜忧参半

  我之所以说《只有医生知道2》比1还要精彩,是因为在2中,张羽更多的笔触放在了与女人健康切实相关的事情上,譬如说怀孕、譬如说生产、譬如说阴道流血等等常见问题。张羽的语言仍然是幽默开朗的,似乎随着她阅历增长,她的文笔也更为张扬自信

  作为没学过医的普通人,我们进到医院就会对医生视若神明,无条件信任他们才是我们能够看好病的希望,我们对医生言听计从,不敢想她开的方案里面是否有不该有的猫腻。张羽可不吃这套,她虽然在书中多次提到医患关系,提到医生的委屈,但她还是会不假思索地说出医院的很多内幕实情。她并非正襟危坐慷慨陈词,而是用一个个我们似乎也并不会感到陌生的故事,告诉你我们的行为究竟有多少是必要的又有多少是无谓甚至上当受骗的。所以,张羽一定是个有良心的医生,而《只有医生知道》也一定是本有良心的书!

  张羽说话虽然有点儿冲,但说的都是实事实话。女人的每个阶段该做怎样的检查,该怎样保重自己的身体,遇到什么样的问题该做怎样的处理等等,她都一股脑地告诉你,遇到这样的医生,除了念阿弥陀佛,你还能干啥。尽管我们普通人进协和比较难(这点张羽也并不讳言,甚至做了若干解释),但有了这本书,我们就可以得到协和知名医生的手把手指导,至少我们学会了怎样来认识和保护自己的身体,这就是很值得庆幸的事了。

  不知道张羽还会不会出《只有医生知道3》,如果出,想必比2又要更接地气了吧,期待下……

  《只有医生知道!2》读后感(六):滚床单的常识

  滚床单的常识

  偷爱警/文

  与时俱进,切合实际来讲,女孩蜕变成女人的时候,思想上波动起伏蛮大的,不在保守封闭,对滚床单、月抛、***好像司空见惯了,传统与保守之间的平衡,在悄无声息的发生变化。某些院校大学生,甚至为了iphone、ipad、名牌包包高级服饰,跟陌生男,约会、滚床单,别去说什么粗鲁庸俗的话,来鄙视,这种社会现象,有一样学一样的上流社会,实际并不“上流”,“上流”不正“下流”歪,不“下流”反倒被划分到脑残、弱智的行列。某女学生说,金钱交易的月抛,是卖淫。倒不如来实实在在的礼物,使月抛看起来有点格调

  推开手术室的门,女人没有抱怨,没有吵闹,没有眼泪。她们知道将要面对的是什么结果,当冰冷的手术刀,在宫腔内剜掉那个淫欲的种子。女人除了瑟瑟发抖,坠入谷底的寂寞感,找不到任何情感外衣,门外没有爱人陪伴,没有丈夫陪伴,有的,只是一串付款数字,等待确认,签单。滚床单的性福是短暂的鱼水之欢,是情到深处的闪爱点点。而刹那间的烟火,并不是生命的终点,也不爱的全部,不过是生命里停靠的一个小站。或许多年后,女人只有唏嘘不已,却不曾后悔,但毕竟体内的那伤疤,埋在了身体里,痛只能说给深夜里的自己。

  张羽带着她的新作与读者面试,相比较而言,张羽的第二部书,比第一部更有针对性设计内容更加专业和具体。女人的身体结构,生理构造,调理身体,自我检查的小常识。

  张羽在协和妇产科工作多年,通过她耳濡目染,亲生经历的事情,为我们描述了一个个活生生的“好孕”事件。女人如果不懂的爱惜自己的身体,不懂得保养自己的身体,终有一天,疾病会挟持“好孕”气。各种忍痛割爱选择,会接踵而至的摆在女人的面前,男人不会承担女人的痛苦,甜言蜜语许可缓解女人的隐痛,但毕竟,刀疤落在女人的身上,男人能做的,除了耍嘴皮子,做不了其他的。如果说某一天,男人觉得玩腻了,甩甩手说“三条腿的蛤蟆难找,两条腿的女人还不好找么。”甩掉受伤的女人,勾搭新猎物,到时候,女人只能自认倒霉,面临腹背受敌的煎熬。

  女性身体是潘多拉魔盒,打开它,有意外惊喜、有邪恶魔力。意外怀孕是婚前性行为,最头疼的问题,避孕措施不利,一味追求水乳交融的性福感。不期而遇的“好孕”气。会影响情感的发展,影响两个人的未来生活。

  书中有这样一段话“治病,以救人为主,用药为辅,能用药的地方不用针,能用针的地方,不动手术。”伤害对于任何人来讲,都是痛苦的,从身上取肉,不管是好肉坏肉,那种心理压力,切肤之痛,想必都能感受到一点儿,伤害降低到最小,当然是最好的。但医院里,任何事情都会发生,某些医生,放弃了职业操守,追逐名利。有些医生,不得已而为之,被职业环境拐带着,走上利诱之路。

  当男人女人滚床滚的热火朝天,千万别忘了套套的好处,否则,再低的概率也是有可能发生。有人养不起孩子,有人为了孩子,一尸两命。一开篇,好姐妹琳琳,就以极低的概率,中枪倒地。既不想丢掉工作,又不想引发轰动效应,只能缓兵之计,自我保守治疗。

  某些女人,虽说就是做个人流,但女人身体遭受的伤害可不小,未成形的小生命,就这样被剥夺了生存的权力,是不是和杀人犯没什么区别?张羽提出了一个很严重的社会现象。爱,被冲动淡化,爱,被虚浮的欲望吞噬。

  在第一部里面,张羽含蓄的描写了简单的医学常识和社会观点。而这部书,通过精准的医学术语,详细的医学常识,读者会因此,加深了解妇科疾病的常识。做女人不容易,尤其在满足性福之后,要承担一定的风险,忍受意外的发生。所以说,女人要懂得保养保护好身体,握住滚床单的本钱,才能越滚越健康。

  《只有医生知道!2》读后感(七):不止是治病的医疗知识书

  感触很多,心中千言,下笔时却不知该说些什么了。

  书中介绍健康知识集中在孕产这块,或者该说是“非正常”的孕产

  :人流,没有剖腹产必要时非要剖腹产,以及不孕。大概看下来这

  三方面是主线吧,又穿插着很多小知识。

  比如在各种避孕方式的介绍和比较,其中说明了一些副作用但也强

  调是小概率事件,像避孕药就是在一些特定生活习惯的条件下才会

  容易引起的疾病,避孕药的作用也远不止“避孕”这么简单;比如

  越来越常见的疤痕妊娠;比如“化疗”并非听着那么吓人;比如确

  有不孕的现象要男女双方一起检查。

  中间还穿插了谨防黑心医疗机构过度治疗、手艺再高也要避免私自

  进行手术以及营养学也要重视起来等等。对关爱女性真的很实用。

  最后想说一句,看到于康老师出现在这书里感到好亲切啊,哈哈。

  其实最有感慨的,是职业道德意识,两个原则“不要伤害”和“管

  好手中的手术刀”,以及不要因为自己的科研成果不小心伤害到患

  者的利益。永远不会成为大牛不会站在聚光灯前的钱老姐很可爱。

  还有就是患者也要尊重医生的专业和劳动,不要太以自我为中心,

  生病的身体和心理固然难过,可是毕竟整个医疗资源不是给你一家

  用的,医生不是手到病除神仙,平时不好好了解健康知识保养爱惜

  身体,病了就急吼吼凶巴巴一定要住上院开刀就好,这是不现实的

  ,也必然激化矛盾。

  总之不管是医生还是病人,不管为了什么而有交集的各种人,在相

  处中希望大家都能怀着道德的心,互相尊重和体谅。(好吧,最后

  的总结真的很幼稚。)

  《只有医生知道!2》读后感(八):女孩要学会保护自己

  今天9月1号,是全国大中小学开学的日子,昨天和前天的新闻里和往年一样,家长为了让孩子赶上9月1日的开学日,提前催产或剖宫产,为了自己所谓为了孩子不输在起跑线上的私心。这本书里,张医生专门也专门就这个问题做了分析,提前剖宫产的孩子,以后患病的风险是正常足月分娩的小孩的4倍,各方面的免疫力和身体素质都相对较差,这些心急的父母不知道是否知道这些风险。

  女孩子从生理属性上,会有初潮、生育、避孕、绝经等几道关,每一次蜕变的过程都会有各种各样的意外与风险,医学本身随着科技的进步在不断的进步,但疾病永远有自身多变的特性,永远超前于人类已掌握的医学技术,永远有病人死在医学技术无法克服的难题上。张羽医生的这本书,更多的是理清很多知识女性对于自身身体的有所了解,但又不全面的知识误差。关于避孕、关于生育,关于破腹产,关于各种妇科疾病,都有详细的介绍。

  书中的内容可能是张医生平日的医学日记的集锦,因此每一篇的主题各自松散,没有严密的逻辑联系,每一篇又都有很多细小的知识散落在故事、病例中的各处。

  像故事一样的书里的人物,有意无意中,张医生似乎更在用好朋友琳琳的例子告诫万千的女性,人生没有彩排,每天都是现场直播,不能回放,更不能重来,生育能力也就一二十年,还是需要牢牢把握时间阶段,年轻的时候想要丁克、想要拼事业,等到真正想要孩子时,身体已经过了育龄期,很难受孕不说,高龄产妇风险也高,孩子的健康也多有担忧。我是我妈36岁自然分娩生下的孩子,这几十年她颇为庆幸和自豪的是我既没傻、也没呆,智商、情商在她看来还比在三十岁时生下的姐姐略高一点。感谢老天的眷顾。

  近来也有好几个过了三十岁的姐姐在努力造人当中,有的还没动静,有的花了好大的力气才怀上,每次家庭聚会见面,她们都会私底下苦口婆心的告诉我,尽快结婚,尽快生孩子,女孩子到了什么年纪就该干什么事,千万不要让自己后悔。和书里最后一句颇为契合,“女人,迈出每一步,都要想好,做出的每一个决定,都要知道代价。”多学习一些医学知识,学会保护自己,除了自己,没有人会比你更爱你自己,哪怕是父母和爱人也不会,只有自己学会爱自己,你才值得被人爱。

  《只有医生知道!2》读后感(九):重新认识。

  用了几天时间看完这两本书,让我长了不少知识开了不少眼界。

  最直观的是我很害怕生孩子了。前年姐姐因为妊娠糖尿病剖宫产,麻药过了以后疼了两天两夜没睡,我当时看到立刻大声嚎叫我有心理阴影了,老姐太痛苦了!看完这本书以后才知道老姐承受的不只有疼痛而已。还有在手术过程中的风险。去年老姐又因为宫外孕进了手术房。我在远方不能体会,看完此书后才知道老姐再次与死神面对面。突然就害怕了。在我看来生子是多么值得庆贺的一件事,也只需痛苦那么一段时间,忍忍也就过去了。谁知道不只是疼痛而已。这期间,孕妇会遭受很大的风险。她是在用生命做母亲。而且在这一方面承受最多的永远是女人,譬如那个未婚的宫外孕小妍。太不划算了,从而我知道要更多地保护自己。

  第二是对医患关系的重新认识。现在从大多数媒体的报道来看医疗实践中“坏”的一方永远是医生。因为医生的错致使病人去杀医等等。首先不能否定在这其中医生一定没错,因为过度医疗的事件的确存在。譬如书中的宫颈糜烂又如”空鼻症“等等。同时也应该看到职业医闹的存在,以及还是有一些负责任的医生。医生与患者首先应该建立一种信任关系才能谈及后来的治疗。我遇到过很多负责任的医生,有的出院后都作为朋友有联系,也遭遇过极品。脸部擦伤可我开了5盒头孢并且从未询问我是否对头孢过敏,开了检验单拍片后拿结果给他看,他竟然以”不是我的专业看不懂“让我拿去找其他医生。从这两本书中,我相信大多数医生少数除外~

  以后要多看点此类书籍,有些病没那些少数医生说的那么恐怖~在一定范围内可以防止过度医疗~

  《只有医生知道!2》读后感(十):把握好自己,再期待别人。

  每每进妇科门诊,你能看到各式各样的女人。有稚气未脱的少女,红着脸拿着单子躲躲闪闪,有时髦的摩登女郎,铛铛铛的高跟鞋声来回穿梭还夹杂着香水味,还有看似病怏怏缩成一团,其实嗓门很大的大妈。但是她们都顶着同样的脸,一张苦大仇深的脸。有些妇科病是你如何注意也无法避免的,但是妇科门诊里,很大一部分都是来人流的。这确实让人比较感叹。

  我同意女人是弱者,尤其是在生理上。但是弱者不能一味祈求他人的保护,首先要学会自我保护。《只有医生知道》看到第二部的结尾真的觉得很伤感。“琳琳对张羽说:如果我第一个孩子没有流掉,他已经读初中了,如果第二个孩子没流掉,也和你女儿一样大了,如果第三个孩子没流掉,也该上幼儿园了。你说我怎么那么傻,怎么知道人心不会变呢,我怎么不知道自己有一天会衰老,还提早衰老呢?”女人真的要好好把握自己,有时候一步错,步步错。而回过头来看,其实一开始真的只是自己一个小小的疏忽。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只有医生知道!2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