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鲸之旅2》是一本由粲然著作,译林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8,页数:23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骑鲸之旅1》当时在书店简单翻了一遍,很打动我,从宏观上讲了如何读绘本,以及微观上对每本共读绘本的具体描述,和其他介绍绘本的书籍相比,还从书中读出作者浓浓的爱意,外加了很多相关的育儿理念,让我受益匪浅,绘本的介绍也可以作为参考,于是又买了一本留存。
儿子过了两岁,果断又买了《骑鲸之旅2》,外加介绍是演读、涂鸦和手工,更是如我心意,带着大大的希望去读,结果很是失望,完全不如第一本那么打动我。通篇条理不是很清晰,没有分类,东扯西拉,演读、涂鸦和手工哪方面都不是说得很深入,从中得不到很好的指导,最重要的是书的词藻太过华丽了,读起来很累,不是育儿书的那种通俗易懂的简单轻松文字,有些部分感觉更像是一篇散文,也许作者投入的感情太深,这本书更像是她个人的亲子共读日记,我不是很喜欢。我更喜欢的还是汪培珽和尹建莉的书,也富有温情娓娓道来,却让人受益匪浅。
听其它妈妈推荐关注了粲然的微博,最近正在找什么适合孩子看的绘本。看了她的文章还别人的介绍感觉很有必要看看骑鲸之旅2。
与其说这是一本怎么教你读绘的书,还不如一个妈妈自己和孩子的一段成长经历。无论是绘本还手工,还是游戏,都是父母传递自己的爱给孩子的工具和手段。只是孩子天生喜欢故事,这种方式能够更好的让我们了解他们,也让他们体会我们对他们的爱。
最喜欢她在里面写的一句话“那些埋藏在孩子心中,一经喷发即势不可档的力量由何而生?来源于我们永无止歇的爱和耐心”
书里推荐的绘本,确实有一定的借鉴意义,但更多的是看粲然做为妈妈怎么跟孩子互动,怎么在孩子旁边支持他,让他颤颤巍巍,自己寻找自己的成长路。而我们需要做的是深入的观察自己的孩子,了解自己孩子的需求,选择适合自己孩子的绘本。
从这本书看到一个温暖的妈妈和一个幸福的孩子。
读骑鲸之旅1的时候,很被打动,跟着她买了好些绘本。不过,我自己本来也喜欢看书,也喜欢给孩子买绘本。
读到2的时候,忽然了悟,这就是一对文艺女青年的妈和娃。这两本书呈现的美好情况,并不等于是真实的、全面的情况,而是他们眼里和笔下的。
我得承认,文艺青年是一种特别的物种(鉴于米尼是男生,去掉那个女字),哪怕跟他们吃一模一样的饭,喝一模一样的水,过一模一样的生活,他们感受到的滋味也和我等俗人不一样。
这种认识不带贬义,但有助于让我认识到,鉴于我本人在文艺女青年,以及其他很多方面的不足够美好,即使我对本书亦步亦趋,我和儿子之间也达不到这样的效果。
我不算是文艺女青年,但我无疑有点神经、敏感、想得太多。其实书还是好看的,文笔不错。但也别辜负作者,把书当成横扫一切战无不胜的带娃阅读的权威宝典。
《骑鲸之旅2》读后感(四):2-3岁的孩子是一个神秘的宝库
和1相比,整本书的结构性更差了。从章节来看,这本书已经不完全是和阅读绘本有关了,可能这和2-3岁的孩子遇到了更多的成长问题导致的吧。在这个阶段,孩子变得更加敏感,更加好奇,又开始面临着和父母分离以及第一次进行社交的挑战,不仅仅是孩子无所适从,父母也往往不知道如何去帮助孩子。很同意作者的一句话,不能在孩子发生问题的时候,指望一本绘本能起到药到病除的神奇作用。更多的还是要靠父母的仔细观察,耐心沟通,平等交流才能从孩子那里获取一些答案。对于其中孩子的分离焦虑症那段,尤其是感同身受。这一本看起来没有推荐多少绘本,其实仔细的捋捋,也提到了100多本,如果全部买齐,也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1.7号梦工厂 2.DK幼儿百科全书之第一套头脑体操书 3.阿尔菲出走记 4.阿罗有枝彩色笔 5.安迪和狮子 6.安野光雅的七堂绘画课 7.巴巴爸爸系列 8.宝船 9.本吉坐船去旅行 10.变变变 11.变成了木屐 12.憋不住,憋不住,快要憋不住了 13.不会唱歌的小鸟 14.不一样的卡梅拉 15.布罗卡街童话故事集 16.创造性思维和基于艺术的学习 17.吹牛大王历险记 18.聪明的乌龟 19.大卫不可以 20.第一次上街买东西 21.多湖辉 22.鳄鱼怕怕牙医怕怕 23.菲菲生气了 24.风到哪里去了 25.疯狂星期二 26.跟在后面的蝴蝶 27.公文式教育丛书 28.骨头 29.怪怪园的怪老师 30.孩子是如何学习的 31.海底的秘密 32.海浪 33.和英童书爱与成长系列 34.慧心巧手游戏书 35.京剧猫武松打武 36.开车出发系列 37.看图说话我是小小故事家 38.可爱的身体 39.流浪狗之歌 40.罗伯生气了 41.萝斯勇闯尖叫屋 42.忙忙碌碌找工作 43.梅瑟迈尔大噩梦系列 44.米米说不 45.你从哪颗星星来 46.女巫温妮 47.欧诺的家 48.佩泽提诺 49.蒲公英。英语拼读王 50.奇妙洞洞书系列之我会数一数 51.汽车嘟嘟嘟系类 52.强强的月亮 53.巧克力天使 54.青蛙费罗格的成长故事 55.青蛙与男孩 56.去年的树 57.全都是爱好朋友 58.让路给小鸭子 59.热闹的幼儿园 60.森林里的躲猫猫大王 61.神奇的水彩 62.生气的亚瑟 63.视觉大发现: 64.数字在哪里 65.拴牛的山茶树 66.隧道 67.童画家 68.玩具船去航行 69.玩美大王手工游戏书 70.我的秘密阁楼 71.我们要去捉熊 72.我一直一直朝前走 73.武松打虎 74.误闯幼儿园 75.西顿动物记会本版 76.夏日的一天 77.乡村的春天,山里的春天 78.小安娜和长叔叔 79.小黑鱼 80.小狐狸阿权 81.小狐狸买手套 82.小浣熊阿奇亚 83.小巧手游戏书 84.小球听民乐 85.小塞尔采蓝莓 86.小夜熊 87.野兽出没的地方 88.一起去航海 89.影子 90.幼儿能力开发训练丛书 91.月亮的味道 92.找朋友
93.爱哭鬼小隼 94.爱丽丝漫游奇境 95.布罗卡街童话故事集 96.狗和精灵的童话 97.黑暗中的轻轻一吻 98.霍比特人 99.金钥匙 100.快乐王子 101.蓝熊船长的13条半命 102.绿山墙的安妮 103.那份温暖永不散去 104.恰佩克童话 105.人体使用手册 106.时时少年时 107.鼠族 108.天蓝色的彼岸 109.兔之眼 110.小鹿斑比 111.小野人和长毛象 112.远山淡影 113.愿望潘趣酒 114.真怕你是个乖孩子 115.最美最美的中国童话
《骑鲸之旅2》读后感(五):曙光照亮航道
曙光照亮航道
——《骑鲸之旅》2
《骑鲸之旅》第二部有个悦人眼目的封面,第一眼见到它,每个人都会微微一喜吧?——咦,上一册封面上那头横冲直撞的小鲸鱼竟然转过身来,微微歪着脑袋,面对我们笑了,一幅信心满满的顽皮样子!
不知道有多少妈妈会像我一样,觉得这个封面设计得真是巧妙。正如粲然在这本书的封面上所提示的,孩子两岁之后,“漫无目的的共同嬉游不知何时已进入真正的航道”。从前那个变幻不定、无从了解的“火星生物”,忽然开始面对你、表达他自己了。你可能会终于松口气,感觉育儿生活真的“上了航道”。但与此同时,他们活动量惊人,强烈复杂的自我意识正在形成,让你的每一天都更加充满挑战。从这时起,人生这场骑鲸之旅已经告别港口,驶入了宽阔的海域,那里更美更自由,风浪也更大更猛烈。作妈妈的,进入育儿的第二年,真是说不尽有几许欣然、几许困惑。而阅读这一部《骑鲸之旅》,让我觉得如同有一位领航者带路,在我与我的小鲸鱼穿越风浪时,为我们拨开迷雾。
相比上一部,《骑鲸之旅》2的主题已从亲子共读拓展开来,囊括了游戏、涂鸦、手工、演绎等各方面内容,还有针对孩子行为问题、情绪处理等方面的分析处理,读起来如同打开一个豪华礼盒,丰富得让人不好意思。但是,它远远不止于此,如果把它当作“绘本购买指南”、“亲子游戏一百种”之类的“教养宝典”来读,就真的是买椟还珠了。因为,这是一部真正的爱之书、灵魂之书,每篇文章都包含着粲然对自己心灵所做的“近乎严厉的修行”,以期“用最自由的心奋力相爱,来遇见孩子无拘无束的灵魂”。
在我看来,《骑鲸之旅》2完全是一部粲然认真写下的人生功课,细致地记录了引领孩子构建心灵过程中的一切点滴得失。我当然从中找到了很多应对问题的法门,比如用“演读”带领孩子融入绘本中的世界、通过共情示范让孩子走出对抗情绪、如何在游戏或手工中规避常见的成人认知障碍等等。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技术活,我毫不怀疑每个人都可以从书中找到称手的工具,但我最珍贵的获得,却并非这些,而是这些法门背后深远的用心——让我们更努力些吧,把小鲸鱼推出泳池,送进大海。正如书中所言,“把他们带到万千法门之前,让他们自由感知其中所得。”
做到这一点并不容易,成为妈妈的我们,每个人都是背负着重重的知行障碍,一路跌跌撞撞地走来。孩子的到来固然唤起我们内心从未有过的爱,但爱着孩子的每一天,我们都必须与自己博斗,一次次抛下痼习,省察自己,全身心去理解孩子、护持孩子。在这本书的每一篇文章中,都可以看到粲然在这些方面所做出的巨大努力,正是她的努力,照亮了我们的航道,令我们能够带着信心等待着,“在这心灵的骑鲸之旅中移步换景,陡遇激流,听着彼此‘怦怦怦’的心跳和欢呼,穿越峡谷,穿越雨天璎珞一般的胜景,冲出去,映入眼帘的成长海岸如此广袤深远,超乎想象。”
我喜欢粲然在书中对两岁后的亲子共读所用的一个比喻:曙光微露,前路渐明。其实这一比喻同样可以运用到母子人生之旅的任何方面,那照亮前路的曙光,就是爱。唯有在爱的照耀下,粲然才能那样深刻地体察到孩子成长中每一个细致的瞬间,犹如阳光体察了草木生发出的每片嫩叶。但在这整整一部书中,粲然更多着墨的地方并不在于爱给孩子带来的福利,而在提醒我们,爱,首先是对自己的磨砺。就像纪伯伦在《论爱》中写的那样:“他舂打你使你赤裸,他筛分你使你脱壳,他磨碾你直至洁白,他揉搓你直至柔韧。”唯有每一天都这样磨砺着自己,你的爱才不至于被私欲、妄想和世俗左右,才能真正推动着自己和孩子,一起进入成长的航道。
粲然在书的结尾处向大家推荐助力亲子共读书时说:“每一个背负过往,走得迟迟疑疑,惶恐担心,不知道怎么爱孩子才好的年轻父母,都是我。”事实上,每一个这样的父母,都可以成为一个粲然。关键就在于,我们需要静下心来想一想,我们究竟期望给孩子一种什么样的爱。功利如我,也不能免俗地想过,要把孩子培养得美貌与智慧双全,才艺与道德并重什么的。但粲然却在书中说,怀孕时读《地藏经》,暗地里许下愿,一定要让孩子“耳不闻凄苦之声”。“我要尽全力,让我的孩子不需要把时间花费在和家庭与世界的对抗冲突上,他可以发挥自己的全部潜力专注成长。”读到这里,我的耳畔犹如狂风暴雨激鸣怒吼,一时间,我了悟了“发心”的作用——只有最大程度地放低自我,才拿得出最赤诚的爱;也只有这样的爱,才能让孩子获得真正的自由。
教养并无任何形式的成功模式,粲然在书中与我们分享的共读经验也好,父母效能训练也好,不见得全能严丝合缝地运用在自己家里,但是,如果我们能用心听到她在讲述这些经验时,文字里那些不间断的大声呼喊,明白我们所做的一切,最终只是为了“与另一个灵魂相携而行”,曙光就会照亮航道,令我们不断督促着自己朝前走。
《骑鲸之旅2》读后感(六):遵循自然
起先开始,一边看,一边查推荐的绘本,种了不少草,我还以为这就是一本不停推荐绘本的书。但后来发现除了共读还有对孩子成长的一些理解。 其实在某些观点上我还是与作者意见相左的:比如出去上课,我是不会轻易参与到教学中的,这应该是这个场景中的人物关系互动,一是孩子对陌生事物事件的反应及应对,他会有自己的思考和内心的挣扎;二这是老师对孩子发生突发状况如何应对的考量。如果我贸然介入,对双方都未必是好事,当然前提是孩子并没有急切的寻求我的帮助。 还有,处于模仿期的孩子确实会学书里,电视里的行为,无论好坏。比如我们家孩子以前吃饭一直很好,从不挑食。但长大后看了一些所谓良好习惯养成:一个不喜欢吃蔬菜的小猪在好朋友们的多方鼓励下最后喜欢上了蔬菜……然而孩子只习得了“不喜欢吃蔬菜”,他的注意力,关心的点全在这上面了,后面再发生什么都没有多大的影响了。以至于往后吃饭我问他为什么不一起吃了,他会说xxx就是这样的。所以我还是坚持认为在培养方面应该积极正面,为什么暴力题材孩子不能看,就算是最后有英雄拯救了世界,因为对孩子而言看见即习得。
除此之外,这本书看了最让我感动的是作者与孩子的互动,情感的联系,非常非常让人动情,特别是入园分离焦虑症那段时间孩子跟妈妈的对话,以及这副画
这是全书最让我觉得有收获有感想的地方,不得不说,作者对于如何与孩子沟通这方面还是很棒的。
对于什么叫会带孩子,每个人都不同,孩子也都不同,但万变不离其宗的是,遵循自然,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看上去像大道理,但确实如此,别把大人的一些思维想法凌驾于孩子身上!!
《骑鲸之旅2》读后感(七):我多么喜欢这样一步一步,花费心力走过的人生
这不是一本传授育儿经的书,只是一个妈妈陪伴孩子玩耍阅读,并在阅读中收获自己和孩子的成长。育儿是父母的一场修行,看得见孩子的成长,也能感受到身为父母心境地改变。共读是一种让父母孩子心灵共通地很好的方式,让父母和孩子能够看的清对方。我和二宝的共读是从他三个多月的时候开始的,并没有做到每天都读,但是我依然能看到他的一点点变化。尤其在共情这一点上表现的最明显,和他读“谁哭了”时他哽咽着要哭,和他读大卫惹麻烦看到大卫拽猫咪的尾巴,他撇着嘴说:“疼,快放开”。我并没有想通过绘本引导他吃喝拉撒睡方面的行为,因为我相信他有自己成长的速度,我只需要安静陪伴就好。我希望能通过共读,能多一些我们亲密的时光,让他在我的怀里幸福地度过一天又一天。“我多么喜欢这样一步一步,花费心力走过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