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心机重重读后感10篇
日期:2018-07-19 05:31: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心机重重读后感10篇

  《心机重重》是一本由王小枪著作,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268,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心机重重》读后感(一):王小枪对谈韩浩月:用谍战的筐,装一个爱情故事

  http://topic.qq.com/a/20131230/011994.htm

  编者按:近日,一本谍战题材、名为《心机重重》的长篇小说正式出版,作家王小枪在这本书中描写了一个极端年代里的中年男人罗西北,面临着极端婚姻环境中的极端考验。在他的周围,除了骨肉至亲的儿子,身为中共地下情报人员的男主人公周围的所有人,包括他的妻子岳父岳母邻居朋友上司、同僚以及下属,甚至在他家门口几年如一日卖早点小贩与每天接送他上下班的黄包车夫,竟然都是军统特务。与他同床共枕七年的妻子的一个不经意细节,推翻了这一列多米诺骨牌般的秘密

  做为两年前收视率红极一时、曾力压同时期播出的《甄嬛传》、获得全国收视冠军的谍战题材电视剧《密使》的编剧,在编剧稿酬日益水涨船高的当下,王小枪为什么在两年后推出的不是另一部电视剧,而是一部小说?小说和影视剧本的创作到底有多少区别类型写作的利与弊究竟是什么?

  鉴于此,腾讯文学特邀知名评论人韩浩月与作家王小枪进行了一席对话,就谍战小说、文学、写作、类型故事中国影视圈等话题畅所欲言,其中不乏尖锐大胆意见观点

  越是编剧,越要多写小说

  韩浩月:好像现在出书,在封面或封底上印一些名人推荐,已经成了潮流

  王小枪:其实我看过一个数据调查,说越是印着名人推荐的书,读者越烦。我在买书的时候一样。这次是出版社的需求,所以找了几个朋友来写,尽量不做腰封,希望别影响销量

  韩浩月:你挺在乎销量的?

  王小枪:我是开玩笑的。销量这种事情,其实跟我没什么关系。多年前我去北京台录一期《悦读会》的节目,碰到了作家苏小懒,没上场的时候我问她,出多少本书了?她说惭愧,才两本。接着问我,你呢?我说八本。然后我问她,卖得怎么样?她更惭愧了,说不好不好,第二本才刚刚卖了不到二十万册,接着她又问我,你呢?我说我都没法回答了,其实我八本书加起来,也没卖过二十万册。

  韩浩月:按照我以前的说法,作家只分为三类:畅销书作家、非畅销书作家和没出过书的作家。写作这条路也是金字塔,大部分人都是在底层的。其实你在几年前已经可以通过写剧本挣起码比写小说多很多的钱了,为什么还在坚持写小说?据我所知,小说的版税已经屡创新低了。

  王小枪:如果按写作时间算,可能比不上一个地级市文联上班的工资。之所以写小说,有两个原因,一个是两年前就开过头,挖了个坑,一直没写完,老觉得有点可惜,老想着说也就十几万字,写吧写吧,就把它写完了。再一个就是小说可以当剧本大纲看,也能避免别人抄袭。

  韩浩月:也就是说,当成写电视剧或者电影的练手?

  王小枪:也不能这么说。它还是有一种别样的创作乐趣。没有约束,没有人对你指手画脚。写起来的感觉也和剧本不一样。应该说,写小说对写剧本更有帮助。

  韩浩月:比如?

  王小枪:比如对白结构,很多方面都有。

  韩浩月:按照一般的看法,如果有机会,还是要写剧本,谁还写小说啊。

  王小枪:其实剧本也没那么好写说实话。一个大纲可能就会改五遍,分集大纲再改五遍,到了剧本阶段,五十万字的全稿,说推翻就推翻,写多了真是会吐的。小说才十几万字,抽空就写了,我觉得这不冲突。越是编剧,越得写小说。一个是能练练功夫,另外,缓缓那股子被折磨劲儿也好啊。

  韩浩月:小说和影视剧本的创作最大的区别是什么?哪个更难?

  王小枪:最大的区别就是写小说不需要制片人导演点头,自己满意就行。写小说需要打开自己的内心,写剧本没有那么艰难,只要技术够了,能洞悉世事即可。从这个角度上看,可能小说更难一点。

  韩浩月:能否用一句话介绍一下你的新作品,《心机重重》。

  王小枪:就是一个地下党员,潜伏在沦陷区七年,娶了老婆生了孩子,都快忘了自己任务。有一天,他老婆忽然和他提出离婚,还要带走孩子,他一查,才知道他的老婆、岳父、岳母、邻居、同事、朋友……都是军统特务,故事就从这儿开始了。好像不止一句话了。

  韩浩月:我知道这是你出版的第十本书了。你以前写过爱情小说、医院题材的随笔、推理探案,甚至歪批搞笑名著,为什么不照着一个题材,钻研进去,而是不停变换题材?

  王小枪:这是我的一个失误。如果回到十年前,我肯定就照着一种类型写到底了。这个道理我是这几年才知道的。可惜有点迟了。你看石康,只写爱情,麦家则一直写谍战。这样坚持的话,商业成功可能性会更大。

  韩浩月:你觉得类型化写作的利与弊是什么?

  王小枪:利会更多一些,坚持下去,你会成为是这个题材和行业专家弊端是别人会认为你只会写同一个题材的,如果想转身或者改变就得付出代价。比如罗琳,写完《哈利波特》,写了一部暗黑题材,结果没人捧场,包括之前的粉丝都一样。

  韩浩月:有没有准备要写的下一部小说?是什么题材?

  王小枪:是一个抗战期间,两个小人物的故事。但也不是军事,和战争无关,战争只是时代背景。是个黑色幽默题材的小说。

  中国电影和电视剧的谍战类型

  韩浩月:问一个和主题没关系问题,你看《小时代》了吗?

  王小枪:没有。

  韩浩月:为什么?你看电影会不会受到评论或者影评干扰

  王小枪:或多或少,但不会受干扰。不看《小时代》是因为对这个题材不感兴趣,不是别的原因。

  韩浩月:你最喜欢看的影片类型是什么?

  王小枪:喜剧片,谍战片,悬疑的这些都喜欢。

  韩浩月:谍战戏在被控制播出数量之前,一直是电视剧市场的主要题材。但是好像电影市场上不是很多。

  王小枪:比例不是很大。能记起来的无非也就是《风声》、《听风者》那么几部。其实谍战类型的电影是有市场的,我记得有一组数据,是十年来中国电影票房的总榜和分榜,《风声》和《听风者》这两部电影的票房都很靠前,而且当年是击败了《哈利波特》等一系列的强敌的。

  韩浩月:说到底谍战戏还是一个类型片。

  王小枪:对,和公路片、西部片、惊悚片都一样。都是类型片。

  韩浩月:为什么观众会去看谍战电影?

  王小枪:在故事层面上,谍战电影是最具有悬念的一种类型,讲故事的时候,小孩子都爱听有悬念的故事。

  韩浩月:电视剧呢?好像中国观众都很喜欢看谍战戏。

  王小枪:其实谍战戏的前身是涉案剧。因为涉案剧不让在黄金档播了,很多公司就开始转做谍战戏。这两种题材的作品,是有很多相通因素的。而且因为政策的原因,现在的家庭戏太多了,观众都看烦了,出一部谍战戏,大家就都会去看。起码新鲜。素吃多了,吃点肉。

  韩浩月:你觉得国内的谍战戏,做得最好的是哪一部?

  王小枪:在剧本层面上,我觉得技术方面最好的是《潜伏》,从人文情怀来讲,最好的是《悬崖》。

  韩浩月:你创作的谍战电视剧《密使》在两年前播出的时候,曾经击败了同档的《甄嬛传》,等《密使》播完了,后者才排到全国第一,这是个很好的成绩。后来为什么没有再写同类型的?

  王小枪:写了,只是还没有播出,一个电视剧的运作周期会很长,不可控的因素太多了。

  未来最能吸引读者和观众的五种类型小说

  韩浩月:你觉得中国读者最喜欢读的小说类型是什么?

  王小枪:现在读者的口味受到网络文学的影响越来越大。不管是盗墓,还是穿越,或者是捉鬼和耽美,总体来说,网络文学是走在最前沿的。就是说网络文学的某种题材火了,那么过几年,影视相关题材也会火,传统出版物也会跟着有人做。

  韩浩月:电影呢?观众最可能喜欢什么类型的电影,也和这个有关吗?

  王小枪:喜剧和爱情这些题材肯定会永远受人喜欢。其它的我没研究,但我觉得谍战(包括悬疑类)肯定会占有一席之地

  韩浩月:其实郭敬明( 微博)的成功是有道理的。他吃透了他要迎合或者说讨好的那些读者,他知道那些人,无论读者还是观众(这两种人群其实重合度很高),他们到底想要什么。

  王小枪:从商业上来讲,他是个成功者,而且他身上有很多东西应该学习。想做一个男女通吃、南北通吃、各个年龄段通吃的小说是不可能的,难度太大了,中国只有一个金庸。连曹雪芹都不会那么多人喜欢,你看《甄嬛传》那么火,很多男观众都不看。所以找好自己的定位和自己读者的定位就行了,这个思路是对的。

  韩浩月:和你聊过几次都能感觉到,无论编剧还是小说,你都觉得写作技巧非常重要,你的技巧是什么?

  王小枪:这得单独案例进行分析。但总体来说,技巧都不是天生的,都是后天学习训练的,看别人的东西,然后不停练习。这需要大量地阅读和反复地分析与不停地写。举个例子说,同样一个说我爱你的故事,方式有一万种。你见过男人女人说我爱你的,但技巧高明的人会写出一个你从来没有见过的方式,比如他说这句话的时候,自己已经死了,是通过别人的嘴来告诉这个女人的。如此等等。

  韩浩月:《心机重重》这本书,用这些技巧了吗?

  王小枪:没有。如果有时间我会目的、有针对性、针对市场写一本小说,做个实验。其实只要做好了数据分析,把握性还是会有的。之前我们写的书都不畅销,除去那些营销宣传的因素之外,本质上还是故事不吸引人。在大众趣味这方面,《知音》都比很多作者做得好。

  韩浩月:你知道这些,但还是没有去做。

  王小枪:一方面是我知道这道理的时间比较晚,没时间投入地去试验一次。另外,大多数时候写作是一种爱好,和喝酒、下棋或者钓鱼是一样的。你愿意趴在桌上写东西,别人愿意去酒吧消遣,本质上没区别。我见过很多县市级作协或文联或纯粹业余作家身份的人,他们只是热情喜好,没打算通过这个成功。

  韩浩月:影视剧上,这种技巧是尤为重要的。你看《泰囧》,就是严格按照好莱坞的叙事结构,一场戏一场戏的抠,最后成功了。

  王小枪:没错。技巧是武器,如果经常训练,哪怕活儿不好,也比空手的强。比如说这些年受人推崇的罗伯特·麦基的《故事》,里面也有类似的训练和模式可以借鉴

  韩浩月:罗伯特·麦基的第一、第二次来华,你都参与了?感受如何?

  王小枪:我是以主办方工作人员的身份参加的,当然我也全程听课,感觉上,他的课都是干货有用,但不是对所有人都有用。对有写作基础经验的人会更有用。

  韩浩月:你是怎么走上剧本写作这条路的?有过老师,还是完全自己摸爬滚打自学的?

  王小枪:教我写剧本的是作家石康。我跟着他学了三年。也是他把我带进这个圈子里来的,我写的第一部电视剧的导演是他介绍的一个朋友,唐大年

  韩浩月:在写作上,想过拿奖吗?

  王小枪:谁没想过呢?事实上,我在大概六年前,获得过赵树林文学奖的文学新人奖提名,但是没获奖。如果可以,我希望我的奖项是在小说上。

  中国电影当下最缺的是类型故事

  韩浩月:我们再聊聊电影吧。据我所知,你担任过几部大片的剧本策划

  王小枪:对,但我没写过电影的剧本,只能从观众,最多策划的角度聊聊。

  韩浩月:中国的电影界很奇怪,好口碑不一定有好票房,好票房不见得有好口碑。

  王小枪:好像很多国家都这样。我很喜欢像《耳朵大有福》和《卡拉是条狗》这类电影,但大部分人好像注定不太会喜欢。他们更喜欢私人订制》和《非诚勿扰》。

  韩浩月:怎么看待现在的中国电影?

  王小枪:中国电影当下最缺的就是类型故事。很多人都喜欢跟风,《失恋33天》火了,大家都去做小妞电影。《致青春》火了,大家就去拍青春片。《画皮》火了,又一堆拍狐妖的。敢于尝试、吃螃蟹的人有点少。类型片那么多,可以多试试

  韩浩月:你最喜欢哪一部谍战类型的电影?

  王小枪:《罪孽》。描写以色列特工的,三十年的情仇。很好看

  韩浩月:国内的呢?

  王小枪:国内的本来就不多。《风声》算是非常好的一部。

  韩浩月:你为什么这么偏爱谍战题材?

  王小枪:个人喜好吧。而且这种题材的人物命运都很极端,好看。

  韩浩月:写谍战类型的故事,搜集的真实资料,和虚构架空的创作,各占比多少?

  王小枪:资料是写作之前的准备,真写起来,大多都是虚构的。

  韩浩月:罗西北(《心机重重》中的主人公)这样的人,周围全都是军统的特务,潜伏多年盯着他,甚至包括他的妻子,这样的情况,在真实历史上是否真的存在?

  王小枪:不多,起码我没查到。但有类似的,我采访过不少特工家属,他们说很多人都是在一个地方终老,到死都保守着自己的秘密。这个其实真是很不容易。让人震撼的不是007,而是那种邻居老赵、司机小刘,那种普通人身上隐藏的巨大秘密、信仰和情感。

  韩浩月:写作这种情节性很强的小说,在创作的方式上,和其它题材的有什么不一样?

  王小枪:得写个大纲。不管发展出来多少支线,无论多么千丝万缕,故事得一直按着最早当初的设计走。设计好结局了,那一切细节和情节都是为结局服务。草蛇灰线,都得提前铺好,哪怕是个大概也最好能有。

  韩浩月:这本小说如果改编成电影,你觉得应该是哪种风格?谍战逻辑丝丝入扣的写实?还是突出爱情,就像侯小强的推荐语,“用谍战的筐,装一个爱情故事”?

  王小枪:还是人物为主,用情节戏的手法写一个人物传记。爱情是作料。

  韩浩月:文学圈里面有个不成文的说法是“作家写不下去了就去干编剧”。好像编剧就低人一等。

  王小枪:我记得石康说过,说哪儿有利益,聪明人就会往哪儿走。如果把写作当成工作的话,工作天生就是要获得利益的。

  《心机重重》读后感(二):相信生活的美好,接受现实的荒诞

  生活中充满了谎言,但对于每个具有正常理智的人来说,遭受欺骗都是一件极其痛苦的事情。而如果这个欺骗你的人又是自己一直以来最信任的、最亲近的,那么,这种痛苦可能又会增加数倍——比如,男人无意间发现自己的头上多了顶绿头巾,初时肯定是怒气冲天,那么之后呢?

  当罗西北,这个一直奉命潜伏在保定府的中共地下党员,象是一颗被遗忘的棋子,七年间日渐消磨了意志,甚至淡忘了使命。作为一个间谍,当他有朝一日却突然发现自己同床共枕七年的老婆竟然是个保密局的间谍时,其内心的愤怒可想而知。然而,他来不及也不敢发泄怒火,只能服从使命。他从生活的蛛丝马迹中寻找真相,渐渐发现,自己平静如水的生活从一开始就是保密局保定站站长黄耀所布下的局,他周围的一切,碰到什么人、发生什么事,包括他的老婆武霞,都是被安排好的,就等着他自我暴露,等着他自投罗网——他就是动物园里的熊猫。

  我可能有点不靠谱——这本书吸引我的不是情节,而是罗西北的遭遇,而是它所揭示出来的生活的荒诞。王小枪所讲述的这个故事借用了一个战乱频仍的极端的年代作为背景,那是一个无论什么传奇、离奇、惊奇的事情都可能发生的年代。然而,我相信他的故事,即使抽离了那样一个背景我也仍然相信——我们总是生活在各种各样的局中,总有一些人不择手段,总有一些事不可思议,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什么不可能。

  我知道有这么一个女人,20岁时傍大款生下一个男孩儿,养在保姆家中,后来因大款患绝症两人分手,她又正式嫁给另外一个男人,把这个男人迷得团团转,房、车全都记在她的名下。与此同时,她又借这个男孩儿向大款的家人要钱,竟还屡屡得逞,而现在的丈夫始终都不知道她在外面竟然还有一个儿子!在当下正热播的电视剧《二叔》中,宝珠假装怀孕逼尔志强和自己结了婚,之后又用晓薇与尔志强的儿子来继续了自己的骗局……这些男人……

  与罗西北这个坚定的共产主义者不同,我觉得一般人在看破了生活的谎言与荒诞之后,不免心生悲凉,再也无法相信什么,陷入虚无主义。其实,人生就是一出戏剧,每个人既是导演,又是演员,完全没有必要如此悲伤,如此绝望,总可以找出生命的意义——所以武霞为了儿子可以坦然赴死,所以罗西北为了使命可以再战南京。

  读着读着,就突然想起普希金在被流放南俄敖德萨期间所作的那首脍炙人口的小诗《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假如生活欺骗了你,

  不要忧郁,也不要愤慨。

  不顺心时暂且克制自己,

  相信吧,快乐之日就会到来。

  我们的心儿憧憬着未来;

  现实总是令人悲哀:

  一切都是暂时的,转瞬即逝;

  而那逝去的将变为可爱。

  的确,生活中到处都是荒诞,充满了痛苦与悲伤,但生命本身就是一次冒险,欢乐不会永远被忧伤所掩盖,未来一定是光明而美丽的。不但普希金在遭受流放时这么说,而且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史上杰出的马克思主义思想家、理论家、革命家,被列宁誉为“革命之鹰”的罗莎·卢森堡女士也是这么说的——不管一切如何,你仍然要平静和愉快。生活就是这样,我们也必须接受生活,要勇敢、无畏、含着笑容地——不管一切如何,让我们相信生活的美好,坦然接受现实的荒诞,微笑着拥抱生活。

  《心机重重》读后感(三):别出心裁的谍战小说

  可能是因为女同志的关系,我不喜欢谍战的东西,只看过最出名的《潜伏》和电影《风声》。

  不是我不喜欢斗的东西,而是我一直觉得谍战剧太他妈操蛋的主旋律。

  它宣传和灌输的观念是:人不是目的,理想或信仰才是目的。为了崇高的理想或信仰,人应该勇于牺牲,不怕饱经磨难,抛头颅洒热血也在所不惜。

  那么,什么样的理想或信仰才崇高呢?当然是为人民、为集体啦,为个人、为自己,那叫自私自利,是要被唾弃的。

  那什么才是为人民、为集体呢?这个就不要多问了,解释权在“组织”。组织很先进,已经搞清楚了一切,剩下的只要服从就行了。党性高于一切,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必须强调,这被“高于”的“一切”里,也包括了人性。

  而所有的谍战故事几乎都是这样的将所谓的信仰高于人性,似乎只要目的是正确的,手段恶心点也无所谓。

  但是这本书是个例外,书的主角是罗西北,潜伏在保定七年的地下党员。七年间,他过着最平凡的日子:结婚、生子,在当地一家书局工作。年复一年的平静生活使得他对使命日益淡忘。

  直到有一天,妻子无意间的一句话触动了他的敏感神经,他突然意识到——他的生活,并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简单。漫长的潜伏、妻子的出轨、敌人的试探、儿子的失踪……

  罗西北有点像《楚门的世界》里的楚门,他身边的一切都是敌人埋伏好的。

  不过书里最出彩也最为独特的角色是潜伏在西北身边的妻子武霞,国民党的底下工作者,终于难得有了正面形象。武霞是本书中最为像人的人,她爱自己的儿子,甚至为了自己的儿子不惜背叛组织,她对是敌人的丈夫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情感。

  本书的谍战情节其实还是一般般的,桥段都挺旧的。也不出人意外,但因为有了这样的一个类似《史密斯夫妇》的人物关系以及爱子如命的武霞,还是很牵动人心。

  不足之处一个是罗西北在武死后,娶了革命友人潘晓佳,减弱了这段感情的悲壮性。另一个就是对于大反派的黄耀的人物挖掘有些隔靴搔痒。

  但,这仍然是一本很好看的书。

  《心机重重》读后感(四):这么高的评分,果然是刷出来的,作者的确是《心机重重》啊……

  看这本书居然评分这么高,感觉不太正常。

  看了一下五星评分的几个短评作者(像“风暴来了”、“柠檬不是黄色的”、“不正不经哇咔咔”、“奈奈桑”、“林中路”、“糖心心”等人)读过的书,居然都是这几本:《新四军:1943-1945》、《血色曙光 : 华夏文明与汉字的起源》、《王阳明》、《甲骨文是什么》、《中国人的文明与陋习》……

  难道,这都是巧合……过分的巧合那就是必然……作者果然是《心机重重》啊……

  以后果断放弃该作者的书!

  《心机重重》读后感(五):谎容

  每个人都有一张假面,欺骗别人的谎容。

  王小枪的《心机重重》讲述的就是这样一个充满着谎言的故事,每个人都一样,都戴着沉重的面具,说着或多或少的谎言,每一天都在演戏,唱念做打,刀尖行走,过得都是提心吊胆的舞台生活。他们是保定府最优秀的演员。

  在这本书当中,罗西北,在当地的一家书局工作,有着一个贤惠的妻子,当然还有一个刚上小学的儿子,每天过着三点一线的平凡生活。七年,如此平静无波的生活都快让他忘了自己的另一个身份——潜伏于保定的地下党员。

  直到有一天,妻子无意间的一句话触动了他敏感的神经,让他认识到,他的生活也许远没有他印象中的那么简单,妻子的出轨、敌人的试探、儿子的失踪……故事一步步的铺展开来,一个谎言接着另一个谎言,一个陷阱套着另一个陷阱,每天身处于悬崖边上,稍有行差踏错便是万劫不复。

  每晚睡在枕边的人,竟是潜伏在自己身边的特务?多年的邻居,竟也是有着特殊任务潜伏在自己身边的,黄包车车夫、卖报纸的小贩、火烧摊儿的老板……个个行踪可疑,自己身边的一切可能都是敌人的埋伏。

  如何在这场谍战当中,与自己的同志接头,彻底瓦解敌人的部署?等到最后的卸妆时刻,一直无人响应的一级暗号,居然是与自己朝夕相处的那个人。

  整本书情节环环相扣,桥段虽说有些许老旧,当最后的卸妆时刻来临之时,仍旧无比的牵动人心,整本书人物设定最出彩的要算是罗西北的妻子——武霞,一个国民党的地下工作者,同样也是一个爱子至深的母亲,她对于罗西北的感情比较复杂,既有着爱同样也身负着自己的使命。七年的光阴足以让一个青涩懵懂的女孩成长为一个温柔娴淑的别人的妻子,嫁给一个陌生人,生儿育女却有不能交付真心,其中心酸何人能知?

  故事的最后,罗西北完成任务,成功与同志潘晓佳转移,并生活在一起,生活是真正的平静,还是另一个故事的开始?我不得而知。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心机重重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