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玫瑰的性别》经典读后感10篇
日期:2018-07-19 05:12: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玫瑰的性别》经典读后感10篇

  《玫瑰性别》是一本由[英]韦斯利•史戴西著作,重庆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8.00元,页数:439,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玫瑰的性别》读后感(一):构思不错写作翻译一般

  看完以后,总结就几点:

  1、构思挺好的,线索繁杂,读到快完差不多就能明白rose的身世语言描写比较清晰明白;

  2、整本书非常致力于描写各种细节,但感觉有时没有重点,有些语段还是过分堆砌、啰嗦,有些语段也感觉莫名其妙的增添情节,比如最后部分,不知他们为何要去运动场山庄找那些坏亲戚辩论,其中竟然还描写到主角开口说话之前跳了一段芭蕾……

  3、译者在翻译的时候完全没有意译的感觉,没有删减或解释不必要的、令中国读者难以理解的部分,而是照本宣科,有时读了一大段都不知道讲这些有什么意义,不仅作者没有修改好文章,译者也没有修改好,导致我这个读者看起来觉得语句难懂感情难以产生共鸣

  《玫瑰的性别》读后感(二):性别的发现和探寻

  小时候,我一直觉得性别是很明确的事:非男即女。长大后才知道,世界是多彩的,这世界上有很多人为性别纠结,不管是客观原因还是主观原因。这次看英国作家韦斯利•史戴西的《玫瑰的性别》更是借助一个有点类似青蛙王子,然后变回青蛙最后又变成王子的悲喜交集故事给我们展示主人公玫瑰在性别上的自我发现和探寻,从而完成性格上的成长完善

  故事很长,四百多页,综合小说中能够吸引人眼球的各个元素历史悠久的古堡和代代相传的伯爵,身世成谜的弃婴,麻雀凤凰桥段变成青蛙变王子,血统的追踪,身世的追查,各种无巧不成书的巧合,凑成了一个完成的故事:一个被流浪少年随意抛掷在垃圾堆婴儿青春洛欧伯爵领养。因为对妹妹追思,使得他无视婴儿的性别,一直把他当女儿养大。随着孩子越长越大,男性特征越来越明显,伯爵本来就病弱的身体终于承受不住,撒手人寰。伯爵的病故给了早就对洛欧山庄的垂涎已久的亲戚以可乘之机,霸占了古堡。长大后婴儿玫瑰被赶出洛欧山庄。

  洛欧在对自己性别的挣扎失去父亲伤痛无礼亲戚的欺压下不堪重负离家出走。在经历了系列事件和对自我性别的思考后,他终于能够正视自己的性别,在家人和朋友的帮助下查出了自己的身世。原来,他才是洛欧山庄的正统的继承人。鸠占鹊巢的霸道亲戚被赶走,昔日的玫瑰伯爵回到洛欧山庄,书中的每个人也都找到了自己最后的使命归宿

  因为没看过原著,所以只能通过译文来理解书中比较古典的韵味。那些诗歌在书中既体现时间特点,也推动着情节向前发展。小婴儿就是在行吟歌手法罗的歌声中来到垃圾堆的,也是在垃圾堆旁遇到了他的养父青春洛欧伯爵。从一开始就被认定为女婴,小婴儿的性别就被强制定为女性女孩衣服,女孩的颜色,女孩的玩伴,女孩的礼仪。在他还没有产生性意识之前,他觉得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快乐地和仆人家儿女玩耍。变化始于玩伴史蒂芬,他穿上了代表男孩子性别的长裤,而玫瑰则和史蒂芬的姐姐莎拉一样穿裙子

  玫瑰隐约觉得这里有什么不对,可到底是哪里不对,幼小的他还弄不明白,可又不好问任何一个人。父亲压根就不承认他是男孩母亲处于对父亲的担心和对性别的理念,不予解释。所以,玫瑰一直穿着女孩的衣服在两性之间挣扎。他能意识到渐渐长大的身体在生理心理上产生的变化。他觉得苦恼。父亲还在的时候,他不能说自己是男孩;父亲死了,他可以宣布自己是男人了,却忽然发现,一旦他穿上代表男性的服装,他就再也无法正常地思考。他不知道该怎么办了,不知道自己到底是男人还是女人。再加上霸道无礼的亲戚更是认为男人穿女装是不符礼法的,是一种类疯子行为。玫瑰彻底失去了对性别的认知。他沉迷于一本叫做《变形记》的书,努力从中找出男女两性可以完美结合一体理想状态。但一直不得其法。直到他经历了一系列的人生变故后,他终于从性别困惑中走出来,不再戴面纱,不再对自己的性别躲躲闪闪,他大方承认自己的性别,勇敢以裙装示人,不觉得羞耻,不觉得不自在,也因此勇敢地找到了自己的真爱。故事就在玫瑰的心理成长和蜕变中推进和演变,直至故事的完美结局

  书中细腻敏感的心理描写,详细地告诉我们玫瑰在各个成长阶段中对于性别的理解和苦恼。作者用玫瑰的心理独白描写出了玫瑰在性别上的挣扎和思考,用隐喻的方式写出了主人公看到的周围的景物,借助神话故事阐述了两种性别的特征和交融。更增添了故事的真实性和主人公情感的立体性。这虽然让故事显得冗长,却也是必不可少的。

  主人公对性别的发现和探寻的过程乃至性别的最后确立在书中起着非常重要作用,它是主人公玫瑰的成长历程,也是他性格塑造的过程,同时是他在一系列人生变故中的蜕变和成长。读者也在阅读的过程中看到了性别的多样性以及玫瑰周围的人对待性别的态度。我想,每个人在读完这个故事后,不仅是看了一个曲折生动的故事,也看到了一个关于自我成长的故事,以及爱人和被爱的幸福

  《玫瑰的性别》读后感(三):两种性别在同一个身体里的共存共生

  生理性别是男性的孩子若是被当做女孩来养,穿的服饰、行为举止价值取向都以女性的标准引导,那么这个男孩子长大之后将会怎样?自我认识将是女性还是男性呢?我不知道大家是否思考过这个问题,但是这个问题在我读书的时候曾经造访过我的脑袋,可却从来没有想明白过。这次读了《玫瑰的性别》,我对这个问题有了点概念方向,因为这本书就是以这样的事件作为背景出发点叙述了一系列以此展开的曲折故事。

  男主是一个被遗弃的婴儿,阴差阳错地被一个贵族捡到,为了作为对自己亡妹的怀念延续,贵族将男婴命名为玫瑰,并且罔顾孩子的性别将其当做女孩抚养,可随着时间的推移,玫瑰的性别问题最终还是无可避免地暴露出来了。之前阅读的书籍从来也没有像《玫瑰的性别》这样,赤裸讨论和思考性别问题,所以在我看到本书介绍的时候,不禁被此书的视角吸引,整个阅读过程都夹带着难以置信惊讶。故事内容丰富家族争斗爱情友情以及主人公自我分裂与最终统一,那些不幸的事造成了男主的性别分裂(生理与心理),同样也是这些不幸,让经历过的男主最终找到了和谐的统一。

  我记得以前在看心理学书籍的时候看到过一种说法,性别分生理性别和心理性别,心理性别是当事人对自己性别的认同,可以和生理性别分开存在。有性别认知错乱的人在儿童期不会出现什么特别的大问题,但是到了发育的青春期,问题就开始凸显了,与同性(自认为的)的不同,与异性趋同,会逐渐造成认知紊乱。书中的玫瑰在面临这样的尴尬时所表现的出来的惊奇茫然不知所措,包括一些小心翼翼地自我探寻,作者都给予了充分细腻的描写。在读至玫瑰得知自己性别的真相时,我相信读者一定能感受到玫瑰生活中的天崩地陷和他(她)感受到的宛如自己人生的颠覆。

  玫瑰是他(她)父亲偏执得几近疯狂的情感寄托,是母亲对孜孜不倦研究理论试验品,他(她)别无选择,可是,作者还是仁慈的,在玫瑰的身边安排忠心耿耿朋友和帮助他逐渐认识和接受自己性别的爱人。有了他们的支持,玫瑰的生活和心理获得了重建,性别的差异不再成为烦恼,慢慢在他的体内共存共生。

  最终的大逆转是读者喜闻乐见的,也是作者为阅读得有些郁郁的读者准备礼物,玫瑰带着自己已经接受和适应的双重性别,以自己独特的方式平和地生活,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玫瑰伯爵。

  《玫瑰的性别》是一本突破寻常视角的书籍,相信一定会给读者带来不少阅读冲击享受

  《玫瑰的性别》读后感(四):男男女女 社会不只两种性别

  很多人小时候会问爸爸妈妈“我是从哪来的?”,爸爸妈妈就会敷衍道“垃圾桶捡到的”。很少有人会问“我是男生女生?”。还用问吗,那穿花裙扎小辫,拉屎尿尿都得蹲着的就是女孩子。皮来皮去,尿尿比远的光头小子们就是男孩子。在幼年时,靠着这些浅薄的生理区分理解男女之别,到了成年,这种观念潜移默化,根生蒂固,渐渐体会和扮演着社会之中的男女角色

  可是如果有的男孩子就要慢声细语女子姿态呢,有的女孩子又要调皮捣蛋的一骨子男孩气呢。不说小时候被父母换性别女当男,男当女错养的事(小时候常见,长大了多数掰正了),就说现在的异装癖,同性之恋,变性手术等等都渐渐被大众接受了,现如今人们越来越自主,不拘泥于生理性别,敢于选择自己的社会性别。如果玫瑰,生在我朝我代会不会好点?!突然这么想好肤浅,人家不是二选一,人家是二合一。。

  玫瑰,男孩。弃婴,被洛欧山庄里一心思恋妹妹的乔佛里伯爵捡拾,当做女孩抚养。思想超脱的母亲送给他最好的礼物:男孩和女孩是塑造出来的,不是生出来的。而小玫瑰则天真的以为,他将被塑造出来,成为最完整可爱与独特的小孩,成为成功大人

  可是随着不断的成长,与被设定的“女孩子”角色越来越不同,与女性启蒙的姐姐莎拉身形迥异,长胡子,时而昂起头的公鸡,对运动的天生喜爱,让玫瑰发现了自己的真正生理性别,秘密也藏不住,无法继承洛欧山庄,和母亲一起被驱逐。

  大段大段的心里描写和细节铺垫,让玫瑰这段经历如同地狱,涅槃般的矛盾痛苦展之眼前。最终涅槃重生,不在乎性别之分,世人偏见,就做一个穿长裙谈吐柔雅的男性吧。

  其实这本书比我说的要精彩的多。它是一部欧洲没落贵族风的华丽大片,又全篇充满着哲思追寻上帝之心的复古文艺。说它是部线索暗布跌宕剧情悬疑片又不为过,还有性别之谜中对性的探索,有几篇还是重口味情色的。

  对有着羊皮纸,鹅毛笔,写诗唱歌的高雅的欧洲神秘庄园贵族有兴趣的,那就非读不可啦。

  《玫瑰的性别》读后感(五):猜猜我是男是女

  还记得很小很小的时候,我就已经能分辨男生和女生了,那是一个非常纯真年代,男生一直是男生,女生也一直是女生。直到近几年中国开始改革开放,一些压抑许久的观念也慢慢被释放了出来,最后导致了男生不一定是男生,女生也很有可能是男生。

  所以在看这本《玫瑰的性别》的时候,看到主人公玫瑰对于成长阶段中关于性别的挣扎和思考的时候,很神奇的是我居然完全可以理解。当然这里不是说我自己可男可女,而是不论是娘炮还是女汉子,在生活中都可以发现他们的身影

  有这样一种男人,他们从娘胎中生出来的时候就与众不同,他们不只说话嗲行为娘,还一双兰花指跟跟翘天上。如果不是尿尿的时候是站着,我根本就无法知道他们居然是男的。他们也很喜欢混在女人堆里,并顺利成了她们所谓的“闺蜜”。他们今天陪这个逛个街购个物,明天陪那个谈美容聊心得,简直就是女人中的女人。你要是敢取笑他们,他们就跟你卖萌撒娇,实在让人无法直视。

  但娘炮也不是没得治,俗话说一物降一物。与娘炮相对应的,就是女汉子这个极端物种横空出世。女汉子说话粗鲁行为粗犷,什么老子我cao尼玛你妹,全都是她们口头禅。她们敢于直面彪悍的人生,也敢于直视显瘦的平胸,要不是因为有大姨妈定期到访,她们就没把自己当过女的。同样也正因为这个原因,女汉子的感情注定一片苍白,因为她们不信赖网恋,又鄙视相亲,每次都因被家里人相亲而苦恼不已。

  生理上的男性心理上女性是娘炮,生理上的女性心理上男性是女汉子。如果按照这个分类来看,玫瑰应该属于“娘炮”,但这样分未免就有点粗俗了。因为玫瑰一直在寻找将两性完美结合在一起的状态,而且还勇敢寻觅到了自己的真爱,相信这是现今“娘炮”都没有做到的事情

  玫瑰是汉子,玫瑰也是玫瑰,男女性别共存一体,TA真的做到了!

  《玫瑰的性别》读后感(六):圖書管理員頭頂青天

  性別的探討是這本書的核心,然而我全程關注點都在安諾妮瑪(Anonyma)身上,嗯,我是驕傲的萬年重點錯星人。

  為方便起見我就簡稱她為伍德小姐(哪裡簡了)吧,安·伍德小姐,聽起來多么古樸英倫女教師,是本書我最喜歡的角色。

  伍德小姐讓我又敬佩又羡慕嫉妒恨,她爲了研究瑪麗·戴進了氣場顯然不合的洛歐山莊打工,遇上了員工最害怕的老闆(娘),但是老闆(娘)顯然不咋關注女兒的幼教,索性把她的試用期考核全權委託給兒子,兒子的考核標準則完全看妹妹高不高興,而早慧的朵兒麗蘿莉恰好挺中意這個女教師——於是伍德小姐順利地保全了女教師的工作,為後續的圖書管理員——>圖書館館長之路奠定了基礎。此後的劇情看過書的都知道~~~(喂)從家庭教師變為圖書館館長,多么勵志的轉職道路呵!最最不可思議的是,無論是作為在世的青春洛歐伯爵的妻子,還是作為被驅逐的玫瑰伯爵的養母,伍德小姐從未間斷過她的研究事業,並且還真給她研究出了決定許多人命運的成果——讓我們無視小說追求戲劇化情節的安排吧——簡直是書蟲&圖書管理員的最高境界吶!

  當然伍德小姐不是聖人。她是個脫俗、善良、低調、睿智的女人,但是也因為她的脫俗,對一些事情的理解和做法有一點點缺乏人情味,仔細思考還挺冷漠,不過對我來說其實是她人性里的小趣味。她幾乎沒什麽困難地就接受了青春洛歐伯爵假結婚真收養的計劃,連帶把這個棄嬰(♂)當女孩養大的計劃,只是爲了讓她的好老闆能心安(以及能讓她可以繼續研究歌謠)。在養大小玫瑰的過程中,她還挖掘出實驗的愛好——

  “在她的瑪麗派理論中,我會成為一個教育者,創造男女平等的時代。爲什麽讓生理性別決定人生?我們作為中型角色來到世上,是社會把我們培養成現在的角色。母親認為她害我消沉,理當受譴責,但不是她的作為錯了,而是她的實驗尚未完成。”(p199)

  書裡很少提到伍德小姐以性別錯位方式教養孩子的心理活動,但是不難想像,作為正常人,伍德小姐肯定產生過不止一次內心掙扎(其實也有透露過,不過我懶得翻了……),但是她很快說服了自己,並且說服的理由不止是爲了完成老闆交代的任務,也是爲了她自己的追求——瞬間高大上有沒有——一旦接受了這樣的設定,你也能豁然並且高大上!(你在胡說八道些啥)

  這樣的意圖讓玫瑰難過,一度怨恨她,但伍德小姐仍然很淡定,甚至在玫瑰浪跡天涯回到倫敦之後,還能發現這個了不起的女人仍然保持著自己的步調。玫瑰讓步,他開始轉變為那個照顧的人。

  伍德小姐其實很贏家呢。

  .s史蒂芬·漢密爾頓也是個意外淡定&神奇的角色(還和玫瑰相好過的法蘭希絲結婚了,神奇的跨國婚姻),超喜歡他的~給這部基調晦暗的小說帶來很多光明和溫暖呢!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玫瑰的性别》经典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