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步兵攻击》的读后感10篇
日期:2018-07-18 04:25: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步兵攻击》的读后感10篇

  《步兵攻击》是一本由埃尔温·隆美尔著作时代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00元,页数:328,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步兵攻击》读后感(一):随便写写

  这本书的名字叫攻击。的确,作者在书中有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篇幅在讲攻击。攻击时他攻击,防守时也要攻击,前进时他在攻击,撤退前他还要攻击。二战时英军将领评价隆美尔“他总是攻击,以至于常常使我们忘了我们才是占优势的一方,我们才应该攻击。”从书中看的出,在他还是个下级军官时候,他这种进攻进攻再进攻的风格已经成形了,书中经常出现桥段就是作者占领了一处阵地然后自问:“这时,我该防守,还是该继续进攻。”接着马上自答:“要进攻,防守不符合我的风格。”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一个桥段是他手下的一个排长不听命令擅自进攻坏了大局,作者竟还是先赞扬了他一下:“虽然他的主动精神值得赞扬,但是……”隆美尔的风格是主动进攻,强调先发制人可能认为与只会听令行事,僵硬死守相比,过于主动以致冒进不算可怕,所以他对这个擅自进攻的属下比较客气,如果换上曾国藩这种强调稳打稳扎,畏冒进如虎的上司,这个排长恐怕要永世不得翻身了。是个人就有优点缺点,如果他的优点正好是上司看重的品质,缺点正好是上司眼中容易修正的瑕疵,那就幸运至极了。

  当然,作为一代名将,哪怕是尚未成熟的一代名将,隆美尔也不可能不顾实际情况瞎进攻。他多次作出的大胆进攻决定,都是建立在对双方战力,以及战场形势的准确判断之上的。进攻成功自然战果辉煌失败(这是免不了的),也有自信全身而退。在一次对意军的二次进攻中,由于机枪部队没有充分理解作者的命令误击友军导致整个行动失败,作者险些被俘,但得益于意军虚弱战斗意志,作者最终反败为胜。我相信,正是因为了解到意军的虚弱战意,作者才作出如此冒险的进攻决定,当然,事实总有出乎我们预料的可能,这是做决定必然要承担的风险,我们能做的只有尽量减小而不可能完全规避。所以,即使是最虚弱的敌人,作者仍拿出十二分的小心来警戒,侦察,筹划,真可谓狮子搏兔,不过也有老虎打盹的时候,作者在书中提到,有一次他进攻顺利,得意忘形,孤身一人策马狂奔,迎面撞上一队罗马尼亚人,还好我们的作者足够戏精,装作一幅背后有千军万马样子,再加上先前德军的战力确实吓倒了对手,竟真的仅凭一根舌头成功劝服对方到指定地点投降。对方答应后,作者故作镇定慢慢回马撤退,约摸着走远了才拍马狂奔。

  也许是受了那次“成功表演”的启发,在对阵意大利人的时候,作者领着手下表演数次,俘敌无数,最厉害的一次领着几个人俘虏了一千多人,气的对方军官吃不下饭。不过奇招用多了容易玩儿脱,最后一仗时作者故伎重施,被敌军识破,差点被俘。

  说起意大利人,还真是搞笑。以前常听人说起二战时意大利人如何呆萌,我还不大相信,看了这本书后我信了,原来意大利人一战时就卖起萌了。作者向后包抄意军,沿途的意军不是呆若木鸡然后投降,就是一枪不放掉头就跑,实际上作者的小股队伍真的不能给他们造成太大麻烦,最大的麻烦反而来自乱窜的马匹,这些马之所以乱窜,就是因为意军跳的太慌!作者都忍不住吐槽:“什么样的部队能做到这样?”作者这一路也不是没有遇到障碍,有一段路上意军丢了太多武器,绕过它们花了作者不少功夫

  意军这么衰的原因有二,一是太重视享受,作者和法国人,罗马尼亚人打仗的时候总是挨饿受冻,缺吃少穿,自从打了意大利人,真是没有吃的,没有喝的,自有敌人送上前。士兵因为睡觉,因为取暖,因为纳凉被奇袭部队俘虏可以理解,可有一伙意大利人竟因为洗澡被俘,想想一群意大利士兵手无寸铁,光着身子,排着长队被敌人押出堡垒,我可耻地笑了。其实,意军的战力不弱,只是战意太差,这是它看起来衰的第二个,也是最重要的原因。作者也提到和他对阵的意大利人有好多战前在德国工作,是一群“精神德国人”,喊着“德国万岁”投降对他们来说没一点道德压力,他们也相信德军能优待自己,反观法军,由于法德世仇,哪怕弹尽粮绝,让法国人投降德军还得费一番周折(我说的是一战的情形)。意大利人认真起来也是很可怕的,作者在书中也赞扬过意军在某些战场上表现完美

  区分战意与战力能解释很多看似怪异问题。国军内战初期猛如下山虎,后期软如哈巴狗,有力无意。同样一批人,在国军那边一溃千里,加入我军能在半岛上单挑全世界,有力有意,同样是我军,79年打越南时表现大不如前,有意乏力。意大利人因为缺“意”所以叫意,想要大”利“,却还是因为缺“意”所以显无“力”更无”利“。

  这是一本回忆录,但却是一本教科书式的回忆录。作者在选取素材时首先考虑的是这段经历对战场实践有怎样的意义。作者在一战战场上经历过几次肉搏战,肉搏战是直面死神的血腥厮杀,应当让人记忆深刻,成为回忆录中的重要材料。但作者对肉搏战的经历总是一笔带过,惟一的一次详写还是用调侃口吻讲自己试图拼刺刀但被一枪撂倒的事。在这一段叙述中他反复讲自己如何擅长拼刺,如何不惧肉搏,于是打光子弹后他装上了刺刀,他扑了上去,对方打了一枪,他像条狗似的被拖到后方,在医院病床上他领悟到:“近距离白刃战中,胜利永远只属于弹夹里多一颗子弹的人。”显然是考虑到白刃战越来越低的地位,作者才略去成功详写失败,详写的还是枪弹造成的失败,意在告诫军人拼刺刀是下下策,逞血气之勇捅个刺刀见红杀退敌人的事很罕见战争常态是火炮机枪配合下的冲锋,所以作者总是不厌其烦地详述自己如何配置火力,有是还要画幅图出来。这样的描写看起来枯燥琐碎但却是决胜战场的关键

  不过个别地方作者还是夹了一点私货的。作者受过几次近卫军团的气,找到一处修道院作营地,被近卫军团赶了出来;碰见个近卫军营长,作者出于礼貌向他汇报工作,他竟得寸进尺指挥作者手下的部队,作者拒绝后他就冷嘲热讽,说这样的战斗只有他们近卫军才能胜任,于是禁止作者战斗,想必是打了”保护弱者“的旗号。后来近卫军进攻失利撤退,作者不无得意地说:“他们沿着我们符腾堡山地营开辟的道路撤下来,遇到了之前被我部俘虏的1500名意军战俘,而我们负责看护的只有几名士兵而已。” 口气明显有“大仇得报”的快意

  战争是残酷的。当作者第一次踏上战场时,眼前是明媚的阳光,身边是昂扬的士兵,最后一战,风雪漫天,冰霜满地,作者带着烈士遗体回到后方,真可谓“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归,雨雪霏霏。“ 但铁血的军人来不及品读悲伤,烈士的丰碑时刻提醒他们:“一旦袓国需要,就决不能让人民失望。”

  《步兵攻击》读后感(二):火线艺术鉴赏

  军事爱好者还是值得看一下的。虽然在1914的一战,隆美尔这个不带冯的普通军官的战术意识,几乎达到现代战争对近距离交战原理全部的理解。完全碾压了还在砍刀时期的罗曼诺夫贵族脑袋,法国将军作战意识的落后迟钝,英国老爷们古板程式化的战争方式。从书中详尽的战斗过程描写,可以看出隆美尔一个对战争充满狂热年轻人。说来有趣,我以前玩突袭这款即时战略游戏时,也记录关卡战役指挥作战过程,很可笑的。诸如在林线建立散兵阵地,在视野开阔布置眼线,隐蔽好自己的火力点,带着心爱的狙击兵渗透敌方防御等等等等,自认而然的会懂得掌握一点战术层面上的有利,也正是战争艺术的有趣之处。能指挥一支连为单位武装是最好的,因为指挥者会亲身参与到每一挺重机枪和迫击炮的火控布置。年轻的隆美尔开始渴望的就是有属于自己的连,随着实战才能的施展,逐渐有了用武之地。有了自己的连队,逐渐控制几个连队协同作战。笔记也从实战第一线逐渐转移到更大格局的指挥。所以一般到了团级指挥,只忙碌与补给,维持战线的整体,反倒失去了对战争最直接的体验。战争是残酷的,但在此书里是没有阐述到的。我看到的是一个狂热的火线指挥官,精通迂回包抄,精确控制火力压制与步兵冲锋的时间差,永远远远的将后背部队抛在身后的帅气身影同时他也是一个极其好运的人,没有死于无谓的流弹之下,所以才能给后世留下“沙漠之狐”的赫赫威名。

  《步兵攻击》读后感(三):兵贵神速

  早就读过电子版,终于看到实体书。

  大胆穿插,出其不意猛烈攻击,连续作战,从意志和火力上压倒对方,迅速突破,打对方一个措手不及,不给对方建立第二道防线的时间。

  这就是隆美尔。

  读隆美尔的书,处处是饥饿寒冷疲劳翻山越岭、猛烈穿插,不给敌人反应的时间,士兵必然要承受这样的代价

  缺少补给就因粮于敌,稍微有一点体力,就迅速渗透。士兵的体力几乎被透支到极限

  那些考虑到士兵缺少弹药、粮食,和过于疲劳,命令士兵暂停进攻的指挥官,表面仁慈,实际上残忍

  因为隆美尔指挥他们突破防线以后,如入无人之境。而那些因循守旧的指挥官则要求他们冒着枪林弹雨,一次次冲击敌人不断修复坚固防线。

  战争是意志的较量,看谁能坚持最后五分钟。

  《步兵攻击》读后感(四):靠前指挥

  素有“沙漠之狐”之称的德国陆军元帅隆美尔,在多年的戎马生涯中,总结出一套独到的作战经验,收到包括巴顿等众多名将的推崇。这其中最重要的一条经验,就是指挥员在战场上要“靠前指挥”。隆美尔认为,指挥员应该具备“骑士风度”,在战场上要亲临前线指挥,以大无畏的精神鼓舞军队士气。所以,每次战斗他总是笔直地站在坦克上大声鼓励士兵前进。隆美尔以这种不可思议的指挥方式和勇敢精神,构建了自己胜利的资本,并在多次危险中挽回败局。

  在以勇气体魄取胜的冷兵器时代,统帅确实需要有冲锋陷阵的胆略,但随着热兵器时代的到来,指挥官更需要具备的才能是在后方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然而,隆美尔反其道而行之,几乎是以创造性的方式,摆脱坐镇指挥的固定模式带领少数参谋人员亲临一线,与前方将士同袍同泽,却多次取得成绩

  从指挥的角度分析可知,不仅仅是勇气造就了隆美尔,这种“靠前指挥”的方式的确具备一定的科学性。战争的规模越大,指挥的层级越多,指挥的流程就会越长,命令从指挥官下达到战斗人员自然就需要更多的时间,而战机却转瞬即逝,因而,行动迟缓的军队必然遭到失败。

  “靠前指挥”的方式不仅在作战指挥上有积极意义,在生活和工作中也是如此。如果能在把握全局的同时,多抽取时间到基层和一线走一走、看一看,必将会让工作受到意想不到效果

  由此可见,“靠前指挥”对我们的工作和生活大有裨益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步兵攻击》的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