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吻我》是一本由【英】洛蒂•莫高琪著作,百花洲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页数:336,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先吻我》读后感(一):黑色之中的黯然
《先吻我》
文/崔朔玮
一部好的小说,总能带给人很多思考,能带给人更多的对自己本身生活的关注,当然,我说的这些只是我读完这部小说之后,是我的感觉。通读完此书之后,如果不是身临其境的感觉,就不会突然对互联网多一层灰色的敬畏。就像书的封皮后面的一句话那样“别相信你在网上读到的任何东西,除此之外,我想还包括这就话”,我不知道这句话说的到底是搞笑一点,还是作者给了我们最终的一种判断,而这种判断也只有你在读完这本小说之后,自己心里面最终想到的那个感叹。
对于我来说,这本书带给我第一个感觉,就是书的包装,封面设计的很巧妙,黑红配比凸显惊悚诡异,在塑封之下我还以为是两个书腰,没想到拆开之后是一张纸,黑底红色的占满整个书封面的kiss,多少都有点符合悬疑小说的感觉。看完这本书突然我觉得自己应该和网络保持一点距离,也许我是对这本书着迷太深。但生活中处处离不开互联网,人们已经不像从前那样相信彼此了,可是每个人心中还都留存着人性本有的善良。在读的过程中我也有很多的困惑,如何做的事情也许有悖伦理,比如说帮助一个人死亡,有时候又觉得为什么主人公对自己母亲的去世为什么那么淡定?有时候又觉得,小说之中,主人公的自我独白多少都有点精神方面的疾病的感觉。 所以很多的时候有些压抑。网络就在那里,我们进入这样一个时代,现实与虚拟交错,人性与人情交错,突然觉得离开了现实所谓的爱情不过是自己的一厢情愿,苔丝就是这样一个女人,充满了悲剧。网络又是非常险恶的,永远看不清,躲在一张华丽的面孔之后的真实情况,艾德里安,因为其建立了红药网站,而且经常大谈哲学等深奥的大道理,在那样一个空间让人们很尊敬,后来却发现是个取人钱财帮人自杀的人,在伦理上如何,在社会道义上又如何,牵扯到很多很多的问题。
其实陷阱早就在那里了,我们要做的就是经常反问自己,经常提醒自己。貌似我们就在一个到处是陷阱的社会,也许是因为网络的存在,或者一直都存在那些心中藏有罪恶的一群人。对于小说来说,我对这本书肃然起敬,无论是在写作方式上,还是在剧情的描述上,都可以点赞。最后还有一个问题,这到底是小说,还是在传达给我们一个真实的世界?
2014.03.09
《先吻我》读后感(二):网络时代我们能相信什么?
先吻我(kiss me first),这三个字出现在雷拉假扮苔丝与康恩电子邮件联系的时候,康恩说:“喂,记住——先吻我”,这三个字的出处,雷拉经过谷歌查证后,“谷歌告诉我”,是《公主新娘》里面讲的一句俚语“如你所愿,先吻我,我爱你”,但是后来雷拉喜欢上康恩后,本想着让康恩喜欢上自己,那么他就会减少对苔丝的想念,于是在酒吧里自己预设了一出偶遇戏,带着这本《公主新娘》作为暗号,但是雷拉最后发现,原来康恩没有读过这本书,真的是莫大的讽刺。而最后当雷拉作出莫大的勇气去找康恩说明自己假扮苔丝助她自杀的时候,雷拉却发现康恩之前说的离婚是假的,此时还跟自己的妻子相敬如宾呢,而康恩对于之前“盲目地热恋”的电子邮件却一概否认,这让原本动了心的雷拉彻底心碎了。在“谷歌告诉我”喂养成人的雷拉经历了这样一场惊悚悬疑的情节,其实对于“惊悚悬疑”倒还是说不上,不过通过网络助人自杀的情节倒让我想起了任达华的《心战》,也是2013年作品,也是打着“惊悚悬疑”的口号,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处,都是经历了亲人的病痛最后自行结束了他们的生命,任达华结束了妻子的生命,而雷拉结束了妈妈的生命,说是用吗啡,然后开始了网络上面的助人自杀之路,也都是被人所控制了。
读完了这本小说,原本以为是爱情小说,后来发现不是,而是一部反思网路的消失,作者旨在探讨网络时代是怎样改变我们的现实生活与身份认同的,作者有意地引用了道格拉斯•亚当斯的一句话,“别相信你在网上读到的任何东西,除此之外,我想还包括这句话”,于是小说里面,在网络上的东西就变得岌岌可危了,表面是那么地完美,可背后却那么的黑暗。例如本以为艾德里安是个非常厉害的人,因为其建立了红药网站,而且经常大谈哲学等深奥的大道理,自然让人肃然起敬,后来却发现是个取人钱财帮人自杀的人;而爱情也是一样的,苔丝一辈子可谓是豪情万丈啊,天生忧郁却开放,把握不住自己的情绪,所以选择了自杀,但是不想伤害父母以及朋友,所以想让雷拉帮助其扮演她的生活。雷拉自以为是件助人为乐的事情,但是我却觉得雷拉满口的人权人权,确实一个不懂生活的人,她迷失在网络里,才会帮助别人完成这样的“任务”,她在和苔丝相互网络联系和通电的过程中,了解了她那么多的生活信息之后,她却没有阻拦她,也没有半丝的同情,就连苔丝最后要求通过视频看下雷拉,她也没有满足她的要求,她是那么地冷漠。直到雷拉收到了康恩发给苔丝的电子邮件,她才渐渐地回归到现实的生活来,不过社会现实也是那么地残酷的,康恩背着妻子偷情,而像雷拉用吗啡送走了母亲,说给了旅途中的朋友听,最后也被警察带走了。
雷拉最后回归到了生活,我们也是希望她能在姜提的罗哩罗嗦之下消失掉她身上的忧郁,于是我倒是觉得她参加到现实生活中后,生活是更加快乐了。我们的心智不能被迷失,也应该坚持自我的底线,而不是随波逐流,盲目听信。不管“先吻我”是怎样的一句话,我像对于不同的人,它有不同的意义,我们不能只盯着利用它的人,而没有看到真正运用它的人。
y当当特约评论员 江焕明
《先吻我》读后感(三):如影随形的谜局
如影随形的谜局
出版或转载敬请联系 电话 15238141947
“按沈从文的说法,文学,是用文字很恰当地记录下来的人事,必须把现实和梦两种成分相混合,用语言文字好好装饰,剪裁,处理的极其恰当,方可望成为一个小说。”洛蒂·莫高琪的《先吻我》正是向着这个方向进行着顽强的超越。
洛蒂·莫高琪《先吻我》这篇小说在不断揭开真相的同时,也在无意中掩盖着一些事实,这形成了这篇小说独有的风味和旋律,如影随形的谜局到处都是:
首先,关于4月14日苔丝的“消失日”,苔丝以什么方式“消失”?爬进一个小小的山洞,服用安眠药和伏特加,夕阳的光线洒在她脸上;出现在伦敦最高的建筑物上,优雅地一跳,头朝下,像个游泳者; 走进动物园把手伸进装满毒蝎子的池子里,一头栽倒在地上;苔丝也可能溺水身亡,西班牙新闻网站有消息说干涸的河床上暴露出一具女性骨骼;苔丝有可能是阿瓦·鲁特,虽然阿瓦·鲁特的资料仍然空白,但雷拉依旧是他唯一的好友。也许她决定不自杀了,她在新生活里安定下来了……
其次,苔丝和艾德里安都进过泽兰特精神病诊所,艾德里安还被媒体说成是“自恋崇拜者”,也就是反社会的人格缺陷患者,而且作为叙述者的德拉也承认自己有这种倾向,这种病被定义为“一种诱导性模式,漠视或者违反他人的权利”,“是一种欺骗,表现为不停滴说谎,用化名,或者为了个人的利益和快乐去欺诈别人”。
再次,艾德里安因为他的理性吸引、感染着叙述者的德拉,被讽刺的是,艾德里安从此以后“消失”了,德拉再也对他没任何兴趣了;可是对于苔丝的前男友康恩,德拉始终无法自拔深陷其中,就像康恩说过的我爱你,实际上他并不爱一样;看来人们说的并不总是她们的真实想法。
解构主义学者德·曼认为,尽管文本一般总有一个主要结构确定文本的意义,但是文本中一定含有一个亚结构,对此进行颠覆,也就是说,文本是自我解构的。
现实和梦的结合打破了小说原有的壁垒状态,从横向上延展了小说家表现的领域,使小说具有了原小说的味道;悬疑和生命探索赋予了小说哲理的思考,从纵的坐标轴上进一步拓展了现代人类生存的精神两难困境。
叙事风格新趋向,审美转向现代主义,从客观走向主观,在反抗工业文明中形成的以幻灭感、唯我主义、非理性为核心的审美观念得以认可和表现。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就是一个明显的例证。
《先吻我》小说故事内容的时间长度跨越了10多年,甚至更长一些,而文本时间只有短短的9天,加上遗漏掉的一天——也就是8月24日,文本时间恰好也是10天,10多年的真实生活概述与10多天的文本虚拟叙述在看似矛盾的罅隙里显现出某种一致与和谐。
每一章节的日记,采用倒叙、插叙和补叙的手法,悬疑的利剑高悬在读者的头顶,盘桓不走,循环往复,自然而然陷入到了破解、化解的叙述者设定的圈套中……正像蚕蛹结茧一样越想挣脱越纠缠得越厉害。
《先吻我》从叙事内容看,在信息化时代人对网络的依赖越来越严重,人的异化主题发生了新的趋向——沉溺网络和游戏,造成亲情和人际交流的疏离、唯我主义、非理性等新障碍、新问题,这和《追忆似水年华》是一致的。
从叙述方式看,小说叙述次序的变换造成故事情调、节奏等方面的改变,紧凑刺激的情节一直贯穿始终,悬疑无处不在,小说展现出雾一般的迷局,叙事的审美意识形态和文体风格在改变和适应中保持着张弛有度的契合一致。
关于女性主义文本
女性是人类社会最核心的组成部分之一,女性的生活命运心灵世界是人类社会永远言说不尽的文化话题。数千年来,对于女性的言说从未间断过,因而这一话题古老而常新。
《先吻我》,女性主义文本是毫无疑问的。用弗洛伊德的理论来解释的话,苔丝、德拉和康恩(艾德里安)可以分别看做是本我、自我和超我,或者说是意识、前意识和潜意识的关系。正是站在女性的立场上,小说叙述者德拉这样表达:“我想我已经开始接受这个观念,生活不是白与黑,不是每个问题都有答案,有些地带将永远是灰色,不过那也不是什么坏事。”
在相当漫长的历史时期,女性的身份是被社会和文化环境规定的,这种规定性有其合理的一面,但是由于男权话语的强制性,使得女性始终永远处于第二性的位置,这种第二性的文化身份使得许多女性产生了严重被压迫、被歧视的心里感觉。
女性写作是受过一定文化教育训练的女性,基于个人对自然、社会、人生的认识探索期待梦想而产生的自然的写作方式,由于性别的差异性,这种写作带有女性的气息和风格。体现着人类精神的另一个深广的领域是人类文学写作中值得珍视的部分。
随着阅读的深入,不自觉你会深陷其中无法自拔,探究和体验好像会迅速从你身上突然地窜出来不受控制一样,让人费解、破解的同时,领悟到对生命这一问题哲理般的体验和参悟。
《先吻我》读后感(四):网络时代我们能相信什么?
先吻我(kiss me first),这三个字出现在雷拉假扮苔丝与康恩电子邮件联系的时候,康恩说:“喂,记住——先吻我”,这三个字的出处,雷拉经过谷歌查证后,“谷歌告诉我”,是《公主新娘》里面讲的一句俚语“如你所愿,先吻我,我爱你”,但是后来雷拉喜欢上康恩后,本想着让康恩喜欢上自己,那么他就会减少对苔丝的想念,于是在酒吧里自己预设了一出偶遇戏,带着这本《公主新娘》作为暗号,但是雷拉最后发现,原来康恩没有读过这本书,真的是莫大的讽刺。而最后当雷拉作出莫大的勇气去找康恩说明自己假扮苔丝助她自杀的时候,雷拉却发现康恩之前说的离婚是假的,此时还跟自己的妻子相敬如宾呢,而康恩对于之前“盲目地热恋”的电子邮件却一概否认,这让原本动了心的雷拉彻底心碎了。在“谷歌告诉我”喂养成人的雷拉经历了这样一场惊悚悬疑的情节,其实对于“惊悚悬疑”倒还是说不上,不过通过网络助人自杀的情节倒让我想起了任达华的《心战》,也是2013年作品,也是打着“惊悚悬疑”的口号,两者有异曲同工之处,都是经历了亲人的病痛最后自行结束了他们的生命,任达华结束了妻子的生命,而雷拉结束了妈妈的生命,说是用吗啡,然后开始了网络上面的助人自杀之路,也都是被人所控制了。
读完了这本小说,原本以为是爱情小说,后来发现不是,而是一部反思网路的消失,作者旨在探讨网络时代是怎样改变我们的现实生活与身份认同的,作者有意地引用了道格拉斯•亚当斯的一句话,“别相信你在网上读到的任何东西,除此之外,我想还包括这句话”,于是小说里面,在网络上的东西就变得岌岌可危了,表面是那么地完美,可背后却那么的黑暗。例如本以为艾德里安是个非常厉害的人,因为其建立了红药网站,而且经常大谈哲学等深奥的大道理,自然让人肃然起敬,后来却发现是个取人钱财帮人自杀的人;而爱情也是一样的,苔丝一辈子可谓是豪情万丈啊,天生忧郁却开放,把握不住自己的情绪,所以选择了自杀,但是不想伤害父母以及朋友,所以想让雷拉帮助其扮演她的生活。雷拉自以为是件助人为乐的事情,但是我却觉得雷拉满口的人权人权,确实一个不懂生活的人,她迷失在网络里,才会帮助别人完成这样的“任务”,她在和苔丝相互网络联系和通电的过程中,了解了她那么多的生活信息之后,她却没有阻拦她,也没有半丝的同情,就连苔丝最后要求通过视频看下雷拉,她也没有满足她的要求,她是那么地冷漠。直到雷拉收到了康恩发给苔丝的电子邮件,她才渐渐地回归到现实的生活来,不过社会现实也是那么地残酷的,康恩背着妻子偷情,而像雷拉用吗啡送走了母亲,说给了旅途中的朋友听,最后也被警察带走了。
雷拉最后回归到了生活,我们也是希望她能在姜提的罗哩罗嗦之下消失掉她身上的忧郁,于是我倒是觉得她参加到现实生活中后,生活是更加快乐了。我们的心智不能被迷失,也应该坚持自我的底线,而不是随波逐流,盲目听信。不管“先吻我”是怎样的一句话,我像对于不同的人,它有不同的意义,我们不能只盯着利用它的人,而没有看到真正运用它的人。
y当当特约评论员 江焕明
《先吻我》读后感(五):先吻我,以生活艰辛的名义
一部勇敢的、深刻的,关于人性的小说,点破了被现实社会讳莫如深的事件——以及因违背这些忌讳所付出的高昂代价。洛蒂•莫高琪的手指触摸到了我们时代的脉博。
通过雷拉这个角色,洛蒂•莫高琪在同情和恐怖之间把握得非常好,既引人入胜又发人深省。《先吻我》是我一直在等待的社会媒体时代的那本智慧型小说。
很羡慕英国的出版环境,一个新人写的书会受到那么多媒体和出版方的关注和热捧。
《先吻我》读后感(六):你的生命谁在作主
(英)洛蒂·莫高琪著《先吻我》的封面,以红黑为主,给人一种强烈的刺激。这种刺激从翻开这本长篇小说的时候,就一直伴随着我。不得不说,小说情节很吸引人,但在夜里读着读着,会产生一种不安的情绪。那些生活中,我们触摸不到的地方,看不见的东西,那些隐晦的角落,不知道会有什么在奔流。
《先吻我》讲述的是和母亲相依为命的少女雷拉,在母亲去世后沉迷网络。在虚拟的世界中,走进了红药丸论坛,由她艾德里安认识了另一个女孩苔丝。苔丝也沉迷网络,而苔丝沉迷网络的原因,就是在寻找一个代替自己的人,然后悄悄地消失,离开这个世界。雷拉成了苔丝最合适的人眩要“变成”苔丝,雷拉就必须了解记录苔丝生活中的点点滴滴,性格中的方方面面。于是,两个人开始深入的交往,雷拉通过邮件,知道了越来越多苔丝的秘密,包括她与母亲的冲突,与情人的来往等等。
苔丝是个特别的女孩,有着一些奇思怪想,和人相处也不例外。比如她和黛碧是很长时间的密友,只是因为有一天她们两个出去散步,黛碧停下来抚摸街边的一只小猫。苔丝认为黛碧的行为是无视她的存在,而这个原因足够终止一段友谊。和男朋友们的分手也有着各种各样的理由。查理是苔丝在2006年相处了6个月的男人。一次去罗马的旅途中,查理在一个机场要求把手提箱用塑料布包起来,这件事成了苔丝抛弃查理的理由。
《先吻我》这本书涉及我们生活中的很多方面,关于成长,关于反抗,关于背叛,既有人物的描写刻画又有关于生命的责任与权力的追问。在进入苔丝的项目计划前,雷拉和艾德里安有一段关于生命权的探讨。艾德里安是这样对雷拉说的:“它(指生命权)是指我们不仅没有权利阻止那些想结束自己生命的人的行为,实际上我们还有义务帮助他们,如果我们被请求的话。”“但是包含的内容比安乐死更多,这也许不会和自杀本身的实际行动相关联,这么说吧——假设有这么一种情形,你判断某人,他脑子是正常的,请求你帮他用某种方法结束他的生命,这就叫生命权。这是你的义务。”事实真是这样吗?当“网络自杀邪教曝光了”,艾德里安受到追捕,被指控鼓励脆弱的人自杀,给他的追随者洗脑,让他们在网上冒充那些自杀的人,雷拉终于去警察局自首,苔丝的事件也终于浮出水面。苔丝的母亲找到冒充女儿的雷拉,告诉她:“你真的认为一直见不到女儿,我会开心吗?”“你知道,对于她生命的消失,你没有对你所做的事表示任何歉意,对我们所有人。”
在对苔丝生命的参与中,雷拉甚至不自觉地加入个人的意愿,比如在邮件中让苔丝与母亲重修旧好,比如重拾苔丝与康恩的恋情,甚至因此爱上了康恩,不惜暴露在康恩面前。当康恩知道雷拉不是苔丝,所有的隐语都消失了,他拒绝再与雷拉有任何联系。最后雷拉才知道,她一直困惑的苔丝与康恩来往邮件下的“先吻我”,只不过是苔丝在某一背景下说的话,就成了他们之间一个私人的玩笑。
洛蒂·莫高琪的《先吻我》一出版即受到英国读者的青睐,目前已有十多个国家的语言版本。网络时代改变着我们的生活,也让我们有了许多种身份。封底道格拉斯·亚当斯的话引人沉思:别相信你在网上读到的任何东西,除此之外,我想还包括这句话。
《先吻我》读后感(七):步步惊心的完美诠释
《先吻我》在写作方法上灵活、专业,创作的这个故事,情节令人惊奇,两个中心人物跃然纸上——大脑清醒的执着的保护者雷拉,迷人但性格摇摆不定的苔丝。这是一个勇敢的观念上的探索,黑暗、像针尖一样刺痛人心,网络时代是怎样改变我们的现实生活与身份认同的。
《先吻我》读后感(八):内心的世界无法推测
“别相信你在网上读到的任何东西,除此之外,我想还包括这就话”,这是作者的个性签名,不仅把她自己逗笑了,我也笑了。《先吻我》也许自己从小事个乖乖女,再度作者的语言时,总会感觉自己在爸爸妈妈面前是多么乖巧。是反抗,也是毁灭;是噩梦,也是救赎。其实挺同情作者的,生下来从未见过生父,与妈妈相依为命,在妈妈没有去世之前,至少还有一个依赖,至少还有陪伴自己的人,可是妈妈的离去,在这个世界上只剩下自己了。曾在一个日志上看到过一句短文——妈妈平静的办理好姥姥的葬礼后,轻轻地坐在了我的身旁,对我说了一句,孩子,妈妈再也没有妈妈了.......每次想起这个故事,我的心便特别痛。但是,在主人公身上却看不到应该有的悲伤,也或许他把自己隐藏的太深了吧!沉迷网络世界.初读时感觉自己会不会变坏了,但是看完之后,我错了,对于成长中的坎坎坷坷,我们更应该理解,反抗,也或许只有这么做才能释放心中的压抑吧!一点点的探索,最终走进苔丝内心的世界,解开不为人知的秘密。她之所以沉迷与网路世界就是为了找人假扮自己,找到雷拉,只因她是只有她可以代替自己活下去,从而自己可以瞒着所有的亲戚好友,来结束自己的生命。苔丝是可怜的,在妈妈病重期间,慢慢接触到了网络,在网络里,年轻而孤独的雷拉和此刻美丽而脆弱的苔丝相交了,也成为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孤独的时候最渴望别人的安慰,最希望有人能够倾听自己的内心的世界。这是一个隐藏在可怕迷局中的成长故事,惊悚温暖,而且有出乎意料。她穿越虚拟网络世界又击碎现实,想抓住的,不过是真实的爱,这本书其内涵送给我们,送给与网络一起成长的我们。在书的最后,才了解到事实上,其实这是件真实事件作者的祖母,她企图协助他人自杀而被判处9个月的监禁,总之《先吻我》向我们介绍了另一个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