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谍课:万无一失的杀手》是一本由弗·福赛斯著作,同心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2.00元,页数:275,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间谍课:万无一失的杀手》读后感(一):满满的CSI即视感
《万无一失的杀手》由十个小短篇组成,每一个故事都有不同的悬念和绝妙结局。个人最喜爱的是《特权》和《用作证词》两个短篇,都是十足的小人物逆袭故事。前者大快人心,后者则有些让人心惊。
《用作证词》是本书的倒数第二篇,读到一半时就产生了这样的感觉——这就是CSI嘛!故事以看似毫不相干的“强制拆迁”为由头(是的,原来英国人也搞这套),迅速引出壁炉里的女尸。屋主作为板上钉钉的第一嫌疑人,经过一番像模像样的审讯、诱供、调查之后又忽而摆脱了嫌疑。读这样的故事就像是读者和作者之间的竞赛,当最后的结局浮出水面,还是会让读者心有不甘:可恶,到底还是被骗了。这样的剧情线在如今虽然早已不算惊世骇俗,但在热衷犯罪片和悬疑小说如我的人看来,终究是百看不厌的。
福赛斯对于小人物的刻画入木三分——汉利警长身为一介片儿警,身形魁梧、干练负责,同情弱者的同时对真相的追求也不屈不饶。这样的人物怎么看怎么像是英雄式的主角脸,可他在一个干巴瘦弱好像分分钟要断气的小老头的畏缩、沉默和狡黠面前,最终竟被耍得团团转。这多少有些愚蠢和讽刺。在作者的书中,小人物们总是蔫搭搭、软趴趴,你却永远不知道他们卑微的手里握着什么样的牌。
相比之下,还是作者笔下贫民窟里那群伪善又爱瞧热闹的小老百姓更让人感到亲切——一群八卦邻里,平日里尖酸刻薄落井下石,关键时刻却爱站出来指指点点——仔细想来,你是否也觉得有点眼熟呢。
《间谍课:万无一失的杀手》读后感(二):接任务时不要不看内容!!
《万无一失的杀手》明明是一个悲伤的故事,为什么读到结尾的我忍不住“噗”了呢……
你从NPC那里接到了任务:杀掉某个人。当然,一个普通的任务,没什么新鲜的,这种任务你已经做过很多遍,不需要关心这个NPC在唠叨什么,不需要知道剧情是啥,杀人拿经验报酬。于是,你来到任务地点,一枪崩掉了目标,毫无悬念。咦?怎么又冒出来个人?管他了,杀掉吧。
“砰!”
任务失败……
WTF!
这本短篇集只能用“惊喜连连”来描述。与代表作《豺狼的日子》不同,在《万无一失的杀手》中,福赛斯处处加入“反传统间谍小说”的梗,拿间谍小说中常会见到的桥段开玩笑。如果是已经读过福赛斯其他作品的读者,一定会格外感受到这本书的有趣之处,读到结尾时能够感受到,写下这种结局的福赛斯露出了得意的会心一笑。
抹消一切痕迹,仿佛拥有魔术般凭空出现,将目标击杀后又凭空消失。将世界上所有人都怀疑一遍,也不会想到是自己。——这是身为杀手应当追求的自我修养。为了达到这种“万无一失”的境界,必须不惜一切代价来布置计划和临机应变。嗯嗯,按照一般论来说确实是这样没错啦,但是如果搞错了主线任务的目标的话,后果就大条了!
《间谍课:万无一失的杀手》读后感(三):阅后随记
第一个故事搞笑;第二个故事黑爱尔兰人;《倒霉的人》故事背景作为伏笔,什么爱尔兰共和军、禁酒等等。一出完美的黑色幽默;《敲诈》最好看的短篇,伏笔埋下去,读到的时候感觉似乎是伏笔,但又不能确信。直到故事结束才恍然大悟。懦弱的老爷子一下子转变为狡猾的爆炸案制造者,还逃过了追查。这种反转真是令人大呼过瘾;《谨慎的人》教会了怎么钻漏洞和避税;《特权》一说法律是强权和代理人的特权,一点也不为过;《天职》只是一段偶遇,爱尔兰的近代历史故事讲了很多。和英国就是一段剪不断理还乱的过往;《诈骗》很早就猜到了结局,似乎是因为国内这样的伎俩太小儿科了;《用作证词》尸体的存在是一种巧合么;《鱼王》悬念和精彩的描述在和鱼搏斗。原来钓鱼也是这么有乐趣。
这本短篇集仿佛是一本爱尔兰民间小说集。
《间谍课:万无一失的杀手》读后感(四):编辑手记:二十一世纪我们为什么还要读福赛斯?当然是因为真的很好看啊!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短篇集《间谍课:万无一失的杀手》由十个短篇组成,每一则故事都深具福赛斯的特点,起承转合里埋入弹眼落睛的意外、诡计与巧合,让人总也猜不到故事的结局。
就拿书名的这篇小说《万无一失的杀手》来说,故事梗概大致是这样的:伦敦富豪桑德森要啥有啥,他脑子好,做事谨慎,只要他想得到,就没有得不到的东西。这一次,他想得到的是一个他为之倾倒的女人(女神),他又开始按自己一贯的行动模式行事,想靠谋略、靠脑子,当然也要靠大把的钞票来得到她。他展开研究和调查,找到一个前雇佣军人休斯先生。休斯的描写,会让人想起福赛斯《间谍课:豺狼的日子》里的杀手豺狼,但桑德森先生却只是想通过他,来找到更合适的人选。堪比杀手豺狼的休斯先生推荐的人,那肯定是一位真正万无一失、不留痕迹的杀手中的杀手!然后,故事的扭转……竟然在全文的最后一句!
对于从来没读过福赛斯的人来说,这本短篇集没有宏达的战争或政治背景(福赛斯最擅长的就是建立复杂但精彩的现实世界背景,然后编织一个妙得不得了的故事),刚好适合那些想读读看福赛斯的人。而对于读过福赛斯的人,我只想说三个字:你懂的。
男生看福赛斯,可以感受当英雄时那种无所不能、脑袋灵光得不得了的快感。而妹子们其实也同样适合看福赛斯。要具体罗列理由,我可以洋洋洒洒再写一万字!不过碍于篇幅限制,我只想说这些:首先,福赛斯几十年前就开始写小说了,等你读到他的小说,就会感觉到:啊,美剧!是的,福赛斯的小说里有如今美剧里最擅长的挖坑、填坑、埋伏笔的格局。而如今《神探夏洛克》《汉尼拔》《疑犯追踪》里常用的“官方逼死同人”的伎俩,其实福赛斯老早就开始用了!福赛斯是哪国人?英国人!英国人最擅长的是什么?吐槽、谈天气和搅基啊!福赛斯喜欢写退役军人的深厚友谊,写“以眼还眼,以牙还牙”的英雄主义,当然,他的每本书里也肯定会有基佬!甚至有时候,会让人有种错觉:福老师,你是不是不写一个基佬进去就不舒服啊!?那些钟爱《疑犯追踪》(小编也是POI死忠)的妹子们,不要犹豫,先读读看这本《间谍课:万无一失的杀手》,感受一下福老师的编故事技巧,然后,勇敢地拿起《间谍课:复仇者》吧!之前出版过的福赛斯的长篇小说里,这一本最基了!
弗•福赛斯红了那么那么多年,绝对不是偶然。而二十一世纪我们为什么还要读福赛斯?当然是因为真的很好看啊!
《间谍课:万无一失的杀手》读后感(五):不是所有计划好的都能成功
特别喜欢第一个故事。于是写了个小剧透。
1
一位万无一失的杀手,本着万无一失的专业精神却偏偏干了一件雇主万有一失的任务。这个故事说明任务的完成在很大程度上都是概率事件,总会有意料之外的事情发生破坏最初的计划。所谓的“从渴望到决心到设想到计划到执行,只有严密的逻辑和精确的步骤,而这些事情最终总能获得成功”的认识,只是一种在概率上可能性比较大的事件,并不是“总能获得成功”。技术和计划层面的谨慎无法消除意外带来的影响。
2
富豪马克•桑德森邂逅并爱上了萨默斯夫人,但是萨默斯夫人与她的丈夫“至死不渝”。为了得到她,桑德森雇佣了一名万无一失的杀手杀死她的丈夫。杀手完成任务的同时也阴差阳错地杀死了萨默斯夫人本人。
故事本身并不复杂曲折,过程纯粹就是展示专业的技术流,高潮与惊奇出现在结尾,预料之中,想象之外。真正的故事分为两个部分:桑德森如何寻找杀手与杀手卡尔维如何行动。
寻找杀手的这一过程中,桑德森是通过一个英国的雇佣军找到卡尔维的。他以化名租借了一座寓所,用这个化名和寓所地址委托私人侦探调查萨默斯夫人。通过调查他得到一条关键的信息:每天下午三点到四点萨默斯夫人必定去海边游泳,而萨默斯先生要在房间内作研究。桑德森开始寻找杀手。他乔装打扮,通过图书馆的文献资料和另一个雇佣军找到了一个名为休斯的英国杀手。但桑德森并不是雇佣他杀人,而是委托他寻找一名国外的杀手,因为桑德森并不希望杀手会和他及英国有任何联系。于是卡尔维被休斯介绍给了桑德森。
卡尔维接受了杀死萨默斯先生的任务。任务本身并不麻烦,问题是如何将枪械安全地带进西班牙。杀手用卡尔维和自己的真名预定了巴伦西亚一座宾馆的两个房间,并把枪密封在一本厚重的西班牙历史书里邮寄到那座宾馆。他计划将装枪的包裹邮寄给那个“卡尔维”,然后用自己的真名来领取。行动过程中,卡尔维顺利的领到了包裹,在机场盗窃了一辆车找到萨默斯夫妇的居所,轻松地杀死了萨默斯先生,但此时意外发生了……
杀手回到英国与雇主碰面了。
“别担心,先生,”他安慰说,“事情办得万无一失,我把她也杀了。”
《间谍课:万无一失的杀手》读后感(六):爱尔兰为什么没有蛇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在《间谍课:万无一失的杀手》里,有这样一个短小的故事,叫作《爱尔兰没有蛇》。故事的主人公是个远赴爱尔兰念书的印度小伙儿。为了筹集学费,小伙子跑去建筑工地打零工,没想到却被工头欺负。为了维护印度人的脸面和自己的尊严,他求神拜佛,最后从印度偷运了一条毒蛇到爱尔兰实行他的报复行动……
爱尔兰的蛇,就是这么来的。(骗你的!
不过,在现实里,所有爱尔兰人都会告诉你“爱尔兰没有蛇”,为什么呢?
“因为圣帕特里克。”公元五世纪,圣帕特里克来到爱尔兰,为当地人带来了基督教。据说在他的说服教育下,整个爱尔兰岛的蛇都集结到莫赫悬崖,然后集体跳进了海里。
不过,这个故事不太可信。《国家地理杂志》就曾刊登文章讨论过这个话题。
爱尔兰虽然确实是全世界寥寥几个印第安纳•琼斯(他最怕的动物就是蛇)和其他怕蛇之人可以放心造访的地方之一,但蛇绝对不是被圣帕特里克逐出爱尔兰的。
“都柏林爱尔兰国家博物馆的自然历史馆长尼格・摩纳根(Nigel Monaghan)告诉《国家地理杂志》:爱尔兰没有蛇,跟这位圣人毫无关系。摩纳根仔细搜遍了大批化石收藏与其他爱尔兰动物的相关记载,结果找不到任何爱尔兰曾经有过蛇的证据。
“‘爱尔兰史上从来不曾疑似有过蛇。圣帕特里克根本没有蛇可以驱逐。’摩纳根说。”
蛇八成没办法跑到爱尔兰。大部分科学家都指向最近一次冰期,在那次冰期于 1 万年前结束之前,爱尔兰都冷到让爬虫类无法生存。而冰期结束后,由于四面海洋环绕,蛇可能也没办法来到这座翡翠岛上。
冰帽与长毛象一旦往北方退去,蛇也跟着重返北欧与西欧,甚至散播到北极圈。但数千年来,爱尔兰始终不曾有蛇存在。反之,英国在直到6500年前都还有陆桥跟欧洲大陆相连,因此有三种蛇:有毒蝮蛇、草蛇与滑蛇。但摩纳根指出,由于冰川融化、海面上升的缘故,爱尔兰与英国之间的陆桥早了2000年就被海水淹没。
在海洋成为无法越过的屏障之前,有些动物就先抵达了爱尔兰,包括棕熊、野猪和山猫。“但蛇从来没成功过,”他说,“爱尔兰没有蛇的原因很简单:它们去不了,因为当时的气候不适合它们过去。”
身在爱尔兰的人如果想找条蛇来驱逐,可能得用无脚蜥(slow worm)将就一下了。这是一种非原生的蛇蜥,经常被误认为是小蛇。在福赛斯的《爱尔兰没有蛇》中,故事里的其他人第一次看到蛇,也都以为只是无脚蜥,根本没当回事,结果……
这个物种第一次被记录到是在1970年代早期,根据爱尔兰国家公园与野生动物服务处的说法,它们应该是在1960年代被人刻意引进西爱尔兰的。
现在的爱尔兰,肯定是有蛇的——当然,不是福赛斯笔下的印度年轻人带过去的。最有可能的来源是被饲主弃养的宠物蛇,虽然它们不会受到欢迎。
“对存在已久的动物群落而言,任何外来物种都有可能带来危险,”摩纳根解释,“由于爱尔兰是孤立的岛屿,任何从外面引进的物种都非常容易影响当地群落,不管用意多好、或是受到什么样的误导。”而要消灭这类不受欢迎的生物,也不会像圣帕特里克传说中的那么简单。
“我不想彻底破坏圣帕特里克的神话,”卡克普济克说,“我希望能保留一部分传奇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