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妹》是一本由马家辉 / 林美枝著作,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 36.00,页数:299,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小妹》读后感(一):喜欢就好!
虽是专栏的集结成册,很多人也不太喜欢觉得没啥故事性,专栏独立成章等等。
但看着他的文字,我总是有种难以言喻的舒服跟感动。于日常琐碎的念念碎中,体验父女、母女、夫妻一家三孝口之间的温暖岁月。
“瘾是好的,是重要的。‘人无癖,不可交’,小小的渴求,替生命增添了沉稳的乐趣,否则,容易翻船。”
“人生有许多事情,毕竟自娱者多,娱人者少。”
“你去远方升学,他在原地读书,日后的天涯海角,今天在如火花前见证了短暂的无常,这是人生的第一课,黯然哀伤。深刻生命经验的第一位导师,通常是我们的初恋情人。”
“山中一日人间千载,重回浴场之外已经不知今世何世。”
。。。。。。
在一个美好的周日下午,我读完了《小妹》,这样的文字看的时候很愉悦,合上Kindle,心中依旧弥漫着幸福感。这种文字是我喜欢的,不高深莫测,不埋伏重重。似是漫不经心,却又幽默有趣,娓娓道来世间最本能的爱——女儿情。
马家辉是我喜欢的《锵锵三人行》嘉宾,他每每在节目里总能讲出一些有趣的段子。也看过他主持龙应台的读者会,现场气氛很好,倒是龙先生相比下有点保守的学者气,他这个成天混学院的人却一副话不正经的腔调逗得大家频频大笑。看锵锵知道,马博士对婚姻制度深恶痛绝,称其扼杀人性之类的。实际上呢,他是婚姻制度的践行者,他的妻子同样从事文字工作,育有一女现已经成年,20出头。这么一个在书堆里长大的姑娘,是什么样的一位姑娘呢?文字世界里天马行空,嬉笑怒骂的马博士又是怎样对这位小情人摊手投降的呢?这本书都有细细的述说。一个个小小的故事串接起来的一本书,从美国那个漫天飞舞白雪的雪地里打滚的小女孩,到对音乐剧和中世纪历史着迷的facebook青年。只是同作为一名妻子,看到马教授在文字里频频对女儿示爱,小女孩,大女孩的叫着女儿,而妻子只能得到一个“身边的人”的称呼,在全书里似是隐形人,不免凄凉感。老情人在小情人面前已经不值一提了?当然这是玩笑话,其实书名《小妹》即是母亲的小名。
我喜欢读马家辉的文字,因为它很轻松,他文艺但是不沉重。哪怕是讲到和女儿一起在欧洲的时候,女儿在牛津的老学院里染上了罕见的病毒得了急性肺炎,当父母的应该是急坏了,但是在他说来,并没有要让读者一起惊心动魄,倒是说女儿这次生病,连书也不看,可见是真的病倒了。在困境中依旧能戏谑两句,这也许就是他最希望女儿获得的品质——乐观。
这位小马雯可见也是个爱书如命的姑娘,在她还一两岁的时候,父亲的文字就可以看出这一点,咬书撕书是那一阶段最大的乐趣,撕书无数,最后找到某本经济类杂志,从硬度,图片色彩,开本等方面都非常让小姑娘满意。为此马博士还准备写感谢信给编辑部。毕竟一本杂志挽救了书房许多的书。中间识字的那些年似乎跳过了,小女孩变成了一个爱阅读的大女孩。且偏爱的是父亲口中的蟹字洋文,而不爱读中文书,父亲深感女儿失去了中文一块瑰宝,甚至把金庸的《鹿鼎记》搬出来威逼利诱的让女儿读,从小说开始爱上读中文,结果还是失败告终。
这样一个与书为乐的家庭,一个步履不停的家庭,两位从冰天雪地的美国得知将有一个与他们相关的生命来到地球,而在这之后的20年里,他们都在一步一步的教会,引导这个生命,去探索她自己的人生。小生命深深的受着他们的影响,而他们的人生也因为这小生命更加丰盈。
《小妹》读后感(三):我要等她问我,是不是这样的啊
《小妹》
作者:馬家輝/林美枝
出版社:花千樹
出版年:2013-7
页数:247
我是在去重庆的路上,无意中随手读到的此书。马家辉编于2013年,这一年他的女儿开始读大学了,他夫妇俩收集新文旧作,出版了这本父女情深的书。
正应了我的重庆之行,送儿子去大学。
马家辉说:“成为大学生”既是年轻人的关键成长阶段,亦是其父其母的关键责任完成,从今而后,都是大人了,双方皆须学习平等相处,努力完成两代之间的好缘分,而这书,遂成缘分起始的关键见证,于琐碎日常的文字痕迹里,让大家看见也记得,某年某月某时候,我们曾有好心情。
这样的书,不需要人人去读,读了也不需要思考什么,只要会心的体会一下,便足矣。
夫妇俩从女儿的咿呀学语写起,都是一些生活小事的短文,絮絮叨叨的温情,贴合每一个做父母的心,贴合我这次重庆之行的心。
“孩子的成长,她不会记住那一年的风与雪。所以,我要不停地记下,我要等她问我,是不是这样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