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长夜》读后感10篇
日期:2018-07-10 04:05: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长夜》读后感10篇

  《长夜》是一本由[英]阿加莎· 克里斯蒂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240,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长夜》读后感(一):压抑的长夜

  阅读时候喜欢先草草地读一遍,然后再慢慢品一下,除了那些在第一遍阅读里发现精彩句子之外往往还会有新的发现,新的体会。长夜读罢,有一种“又是一个迟明白自己心意男人”的感觉

  初读时,总感觉以第一人称叙事的“我”说话虽偶尔闪着智慧(仅在第一部前两章有过连续的感慨),开始故事叙述却并不那么出彩,以至于读罢前三四章我放下书有几个小时没有继续读,但之后情节逐渐紧凑,后半部分更是悬念频出,分外吸引人。真相出来的那一刻我的心头涌上了愤怒。在之后却感到无尽的悲哀男主性格他的家庭因素母亲的性格在一定程度影响了他,以至于他的真实性格虽自由独特却乖张,这也暗中带他走进了长夜。 “你看起来像是爱上我了。”看到这句话的时候我跟男主一样感到莫名其妙,虽然现在想来他可能有点惶恐心情,我希望再次阅读的时候能够找到女主这样说的缘由。 “有的人生来就被长夜围绕。”

  开头几章我还被迈克骗了,我以为他是一个单纯的、生性自由、有自己独特想法并在某些方面和我相同的男人。真是没那么简单

  《长夜》读后感(二):漫漫长夜无尽期,欲想回头终不复

  读罢此书,久久萦绕于耳畔的便是一个傍晚,艾丽弹着西班牙老吉他,低声轻吟的那首古老的英国歌谣

  人生有喜悦,也有悲怜。

  看透了这一点,

  才能安然走过世间

  每一个夜晚,每一个清晨,

  有人生来就为不幸伤神。

  每一个清晨,每一个夜晚,

  有人生来就被幸福拥抱

  有人生来就被幸福拥抱,

  有人生来就被长夜围绕。

  如水夜晚,甜美曲调中饱含了不为人知忧伤 ,贯穿全书民谣如同一条线,向读者暗示命运走向和无法挽回的失去,书中的“我”一步步向深渊走去, 直至走进漫漫长夜,endless night,或许原版更能表达这种绝望悲伤迷茫情感作为一个有野心却不求上进的人,“我”渴望逃离,渴望改变,但如挚友桑托尼克斯言,“我”走错了路,“该死的傻瓜,你为什么不走另外一条路?”,“人往往不知道一生当中真正重要时刻—直到为时已晚”,“我”在欲望本性驱使逐渐迷失了自己,到最后明白过来,想回头时,却再也来不及了。

  她抬头看到了我。

  “为什么这样看着我,迈克?”

  “怎样?”

  “你这样看我,就像你曾爱过我一样......”

  这可以说是书中艾丽和迈克独处时最深入的一次对话了,深入到对方灵魂,足以让迈克在漫漫长夜中反复思及,悔不当初。他曾经可以快乐,也有选择机会——可是他与它依旧擦身而过。艾丽和迈克作为本书的主人公,如同两极,艾丽单纯善良,明白自己“生来就被幸福拥抱”,和迈克的相处中,她尝试改变迈克,磨平阶层差距,让迈克不要为阶层的卑微难过自薄,然而这终究没有什么作用——尤其当一个从不了解自己想要什么的年轻人屈从于自己的野心并为之义无反顾时;迈克英俊潇洒,唯一不足就是家境贫寒,然而这在天真的艾丽眼中又算什么呢?于是,看似热情似火的英俊少年静谧偏僻的吉普赛庄邂逅美丽温婉富家少女,本该谱写一段浪漫爱情故事,“我们会一直幸福地生活在一起,直到永远”,但幸福得来从来不易,就像贯穿全书的那首歌谣,有人生来就被幸福拥抱,那么又是谁,生来就被长夜围绕?艾丽说,你为什么这样看着我,就像你曾爱过我一样,我心中一惊,显然,开头往往注定了结局,这是个很容易猜到结局的故事,相比艾丽也早早看到了结局,她的问,她的回答,如同这贯穿全书的歌谣,充满了宿命般的无奈与悲伤。

  这注定不仅仅是一段简单的爱情,尽管看到了结局,我依然为过程小小的伤心的一把,若非篇幅限制,写成长篇的话,相信又会是一部令人黯然神伤之作。在这不算长的110千字中,爱情、阴谋发展都略显仓促作者无疑用倍速的方式还原了一幅让人叹息,略带讽刺的人生画卷,在其中,我们看到了命运的作弄:也许曾经渴望得到的并非真正害怕失去的——如格丽塔之于迈克;也有失去了始知珍惜的——如艾丽之于迈克。这是有关背叛的故事,也是一个人历尽人生最大失去之后的忏悔——尽管,一切已经太迟,唯余漫漫长夜。

  如果重新开始又会是怎样呢?迈克如此想,我也如此想。故事的开始就是结局,如果这样,那么或许一切可以改变,可惜可叹的是,究竟哪里才是开始,这个问题,也如同最初那个错误的开始一样,一同消逝在漫漫长夜中了。

  《长夜》读后感(三):关于威廉·布莱克的诗和可能的剧透

  只是一个可能的想法……

  编辑的时候做了点功课研究威廉·布莱克那首诗。除了《长夜》里引用的“有的人生来XXX,有的人生来XXX”这部分,以及大家更为熟悉的那个“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国”的开头,其实这首诗还有不少值得玩味的地方

  尤其是里面有这么一段:

  The wanton boy that kills the fly

  hall feel the spider's enmity.

  He who torments the chafer's sprite

  Weaves a bower in endless night.

  这一段里也有endless night这个题目。而且这一段的内容和整本书的情节高度吻合。

  摘一下徐淳刚先生的译本里的这一段:

  嬉杀昆虫男孩儿

  将招惹蜘蛛敌意

  折磨金龟子的少年

  在无尽的夜晚织网

  我感觉“织网”有点不准确,因为bower是“凉亭”的意思,虽然weave是编织,但怎么也没法翻译成织网。有另一个版本译为“编织阴蓬”,也有点莫名其妙的感觉。或许这里的weave取“围绕、穿梭”的含义,译为“在无尽的夜晚徘徊于凉亭中”?(凉亭很有可能暗示书里的“愚者之地”)

  总之,这段讲的肯定是一个淘气(或者说残忍)的少年,折磨飞虫(fly、chafer),然后受到惩罚的故事。

  而在《长夜》中,艾丽唱完这首歌之后,接着唱的就是威廉·布莱克另一首关于飞虫的诗。

  Little Fly

  Thy summer's play,

  My thoughtless hand

  Has brush'd away.

  Am not I

  A fly like thee?

  Or art not thou

  A man like me?

  For I dance

  And drink & sing;

  Till some blind hand

  hall brush my wing.

  If thought is life

  And strength & breath;

  And the want

  Of thought is death;

  Then am I

  A happy fly,

  If I live,

  Or if I die.

  小小的飞虫,

  夏日游戏

  我不经意的手,

  将你拂走。

  也许我也是,

  像你一样的飞虫。

  不知你是否,

  如我一般,也在人世逗留。

  我终日舞蹈,没有烦忧

  我夜夜笙歌一醉方休

  直到,某只鲁莽的手,

  也拂过我翅膀的时候。

  若思想生命一样,

  是呼吸,也是力量

  那缺乏思想,

  便如同死亡。

  所以我,

  一只快乐的飞虫。

  无所谓活着,

  或是已到了,生命尽头。

  所以我觉得,艾丽自比飞虫,这一段应该就是阿婆有意安排的剧透吧?刚刚好出现小说正中间的位置

  这样的话,似乎可以说明艾丽自始至终都是知道一切的呢……

  《长夜》读后感(四):【不算伏线的伏线整理纯泄底评】长夜多浪漫,纵也有点不惯

  1967年。

  标志第三时期结束的《最后一击》出版已经过去十年,奎因的逻辑时代正式结束,两兄弟正在忙着策划MM杂志

  卡尔正在写一本叫《月之阴》的书,这本书会在第二年出版,结束菲尔博士系列

  大洋彼岸的日本,正属于松本清张的社会派时代,推协奖颁到了第20届。一个叫森村诚一的人快要出道了。

  欧美黄金时代已经是过去式,就连雷蒙德钱德勒的硬汉侦探也早就和读者漫长地告别了。

  这个时候,阿婆却还在写她老土的,传统的,一成不变却变着法子要创新的古典推理小说。四十多年前,叩开黄金时代大门人中,也有她一份。

  坚持写了这么多年推理小说,该有的创新也早就创光了,梗也卖完了,一个年轻女作家也变成了人们口中的“阿婆”,剩下的,似乎只有得心应手人物刻画经验,和越酿越老道的人性探索感情描写

  于是,被很多人誉为“阿婆写作生涯晚期最好的作品”的《长夜》就诞生了,非常阿婆式的古典乡村爱情与阴谋,卖点是情感,亮点是人物,动机诡计没动脑子想,整个儿照搬早中期两本里程碑的作品,就当致敬自己也好,缅怀时光也罢。这本不算推理的小说,反而使那两个让她名扬天下的诡计和名垂青史的动机更加纯粹

  作品本身,我第一次看的时候只是为诡计震惊,为艾丽哀叹,骂迈克傻逼。时隔多年之后,因为翻译的缘故,在字里行间找到了很多迈克作为第一人称留下的暗示和线索。只是跟那本同样诡计的书一样,一笔带过或者轻描淡写处理了最关键部分而已。

  第一次看的读者当然不会对这些若有似无的暗示有任何怀疑,这边整理出来也只是好玩而已。好像翻译的时候发现了彩蛋,想和大家分享

  所以,以下部分,务必请读完新星版《长夜》后再看。

  12:……我还在植物园待过一阵子,多多少少了解了一些花的知识

  ——阿婆是公认的下毒高手,她有38本长篇小说使用毒药。本作中迈克使用的毒药是“花房采来的蜂毒”,配合艾丽的过敏和心脏问题,一剂致命。关于他为什么有这种植实践学上的知识,在这里已经交代过了。当然,熟悉阿婆的读者,看到植物、花,一般就要留个心眼了。

  23:……这期间我还得去欧洲大陆跑两次,一次法国,一次德国。当我在汉堡时,事情有了变化

  ——在汉堡的时候,迈克遇到了格里塔,诞生了整个阴谋。所以这里说的“变化”,读者以为是“心血来潮辞职”,其实是“计划的第一步,有目的地辞职”。这里的模棱两可一笔带过,手法和那本同样诡计的名作一样。在后面迈克也说了,“因为这件事——当然还有其他一些事——我才得以准时参加拍卖会。”这个破折号非常重要,要不是“事情有了变化”,他说不定早就把参加拍卖会的事情抛到九霄云外去了。而正是因为“事情有了变化”,才让他不惜辞职也要参加拍卖会。想到这里,这件“事情”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了吧。

  44:“根本不是。”我说,“这只是计划的一部分,我计划的一部分!”

  ——这是迈克跟妈妈的对话,妈妈说到他的工作稳定时,迈克急吼吼地说出了这么一番话,差点要把整个计划全盘托出。迈克反复提到,他是很在乎妈妈的感受的,所以妈妈在这边酸溜溜地说他工作不好时,他的回答是他有“一个计划”,而且,他很有野心。妈妈非常了解迈克,直接看穿了“是一个坏姑娘把你套牢了。(P45)”这句话非常真实到位准确一针见血,所以被说中的迈克气急败坏,摔门而出(P46)。初次读到这一章的读者,肯定认为,妈妈和迈克谈论的对象是艾丽,其实,看完整本书后再阅读这一章,你会发现,他们谈论的对象,始终都是格里塔。

  56:“他说‘顾特曼小姐,你总是知道你想要什么’,他说,‘你总会去到你想去的地方,因为这是你自己选择的道路,但是迈克,’他说,‘可能走上了一条歧路,他还没有成熟到真正了解自己要什么’。”

  ——另一位像妈妈一样能很了解迈克内心的人物,桑托尼克斯,也来这边反复地暗示艾丽和迈克,让他们都不要做傻事。这个提醒比妈妈的提醒更加直接暴力,就差没有戳穿事情真相。但是读者依然不知道,以为桑托尼克斯是个疯疯癫癫家伙

  84:“……你之前说你从没见过格里塔•安德森?”

  “是的,如我所说,我还从没见过她呢。”

  “好奇怪,真的太奇怪了。”

  ——利平科特先生直接怀疑迈克话语的真实性,没有证据他是不会反复说“奇怪”的。整个阴谋的拼图已经拼上了,简直一块都不差,但为什么我们还是没发现真相呢?

  92:我走向她们坐着的地方,希望能以一种自然、友好地方式和她们打招呼,但还是忍不住有点小尴尬,我可不是什么都会演。

  ——迈克太萌了,直接就告诉读者了,我可不是什么都会演!!!迈克在叙述过程中,真的没有故意欺瞒读者,他只是没说关键的点,而这些心理活动描写,他也写得很真实,如果之前对利平科特先生的话有保留意见,怀疑迈克和格里塔早从来没见过的真实性,那么这里的心理活动描写就很露骨了其实。后面还有“我想我的语气有点开玩笑的性质,而非真正高兴的态度,我说:‘很高兴终于见到你了,格里塔。’”救命,迈克真的一点都不会骗人!

  135:“你和格里塔的关系让我很担心。她比你强大,你知道的。”

  ——又是良心建筑家桑托尼克斯的语录。什么都不说了,他明着暗着已经劝了迈克好几次了。连临死前最后一句话还在说这个!

  143:她紧紧握住妈妈的双手,妈妈看着她,然后越过她肩膀,严厉地看向格里塔。“我明白了,”她自言自语,“我明白了。”

  ——联系第六章迈克和妈妈的对话,妈妈这次是来确认的。格里塔明显也感受到了迈克妈妈名侦探一般的眼光,所以她“走的时候,还扭头看了我母亲一眼,眼神里有点惊恐”。

  妈妈、桑托尼克斯、利平科特先生、迈克自己,通过不同的人说的话,这个阴谋已经可以被拼凑出来了。而艾丽,因为那句“你这样看着我,就像你爱过我”还有“小小的飞虫”歌,也早就表明了自己是知道真相的。只是她心里还有期待和相信,期待自己的温柔和生活的美好可以感化迈克,相信爱情和人性力量会让迈克改邪归正,但现实给了她无情残酷的一击。

  而迈克,最后终于醒悟格里塔什么的一点都不重要,黎婆婆作为帮凶,对她的描写也就是几次恐吓,反而一直在试图阻挠他计划的妈妈、桑托尼克斯、利平科特先生却着墨很多,说明他心里真正想要的——就像桑托尼克斯所说——其实知道,又其实不知道。直到追悔莫及。

  如果没有迈克最后的醒悟,这本书就停留在一个阴谋故事的程度,而有了醒悟,整个阿婆式的“人性记录”才得以完整。

  最后,希望大家能喜欢这个哀伤的爱情故事。

  阅读体验上,所有的好都是阿婆的功劳,所有的不好译者承担一半责任。

  《长夜》读后感(五):《长夜》,漫漫

  是在一个朋友的推荐下,去看了阿婆的《无尽长夜》,看完也是深夜了,熄了床上的小台灯,就那么静静地躺了好一会儿,感觉所有思绪在脑中心中都静止了,只觉得没有比沉默更能表达我的心情的了,却也固执地想写点什么,如今,重读《长夜》,在这个深夜写下点点思绪,算是给这份固执的一个答复吧!

  ——姑且算作题记

  “你这样看我,就像你爱过我一样......”

  初读的时候,潜意识中我是多么希望艾丽自始至终都没能看穿些什么,总希望那样一个善良,美丽的姑娘,至死都应该活在幸福中。后来,却慢慢释怀,桑托尼克斯说的对,艾丽与迈克不同,她知道自己要什么,即使看穿了但她还是做出了这样的选择,这何尝不是幸福?是否如那首关于飞虫的诗歌所言“......所以我,一只快乐的飞虫。无所谓活着,或是,已到了,生命尽头。”

  “有人生来就被幸福拥抱,有人生来就被长夜围绕。”

  也许,正如迈克所说的,艾丽是生来就被幸福拥抱的,他却是生来就被长夜围绕的。妈妈的手,桑托尼克斯的手,好像还有艾丽的手,这些手总是在迈克的生活中若隐若现,总想把迈克拉回到正确的道路上来,努力地想让他看清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只是迈克迷失了。只有当迈克看到艾丽依旧站在那棵树下不是看着他,只是看着他的方向,好像在等待他的出现,脸上洋溢着幸福的时候,他才知道也许失去的才是他最想要的,只是太晚了。他也看到曾经企图将他拉回正轨的那些手是多么用力,只是他茫然不知。

  我本以为,忧伤来自艾丽,叹息来自迈克,如今却觉得,艾丽无论知道或不知道真相都是幸福的,而忧伤和叹息都是为了迈克,是啊,真是个傻瓜,明明可以有另一条路可以选择的!

  这长夜,有那么多说不尽的忧伤,道不完的叹息,对于迈克,注定漫漫。

  这长夜,是阿婆有一个人性的大坑,对于我,同样漫漫。

  《长夜》读后感(六):细评《长夜》

  昨天看完了此书,最后的结局确实让人唏嘘不已,《长夜》的故事有《罗杰疑案》和《尼罗河上的惨案》的痕迹,尽管如此,我还是被彻彻底底地震撼到了,阿加莎不愧为推理小说女王,她的叙述性诡计运用的实在太精巧了,往往让人直到读完了,才恍然大悟其细节之处的微妙。

  我阅读的是新星出版社的《长夜》,下面我将根据此书作个详细的感想抒发,对书中的细节作个简短的分析。

  1、开头往往就是结局

  这是本书开篇的第一句话,当时初翻此书的我对这句话还只是懵懵懂懂,现在我隐约明白了。

  现在回想起来,其实阿加莎早就反复提过了,迈克是个贪图财富的人,他渴望有座豪宅,有个美丽的姑娘,但是他从来不去规划自己的人生,他要自由地闯荡世界,这也是他母亲最担忧和不满的,无奈,母亲并没有劝得动他。当然,我并不是说,迈克想要闯世界的想法不对,但只要细看,他闯世界的行为本身是盲目的,他什么活都去干,可都干不长,没有明确的目标,也没有坚持的毅力,这样的人一辈子都是自由舒心的,但却不会拥有想要的财富。

  “开头往往就是结局”。这也印证了迈克的人生,就是因为他看上了吉普赛庄,看上了心术不正的格丽塔,他贪婪的本性,就注定了他的人生必然走向弯路。书中有明确写了迈克的价值观,他不想像别人一样拼命奋斗,直到中年的时候才盼到财富,他想要年轻的时候就享受到财富给他带来的快乐,换句话说,他想要走捷径。

  简而言之,什么样的人,也就拥有什么样的人生,所以,阿加莎用一句哲学的话语概括,“开头往往就是结局。”

  2、迈克根本不了解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记得这句话在书中不止出现过一次,这是迈克的妈妈和好友桑托尼克斯反复对他说的话,但当时的迈克一味被心中的欲望冲昏头脑,根本不理解这句劝诫的含义。

  作为对比,桑托尼克斯对艾丽说她很明白自己想要什么,但迈克却不知道。

  艾丽想要什么,她是很明确的,她很明确她爱的是迈克,所以尽管她知道迈克不爱她,但她还是选择依从心里最真切的愿望。其实就她的聪明而言,她不可能不知道事情的最终发展方向会是如何,但对于迈克,她仍然选择相信,不去提防他,也不猜忌,所以,在这种程度上说,她的死亡是必然的。

  因此,迈克才说,艾丽生来就被幸福拥抱,这句话的含义并不是指她多富有,而是她永远都保持着一颗赤子之心,她温柔善良,真诚,宽容,而且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一旦确定,就可以做到义无反顾,艾丽是幸福的。

  书中有一段提过,艾丽很奇怪为什么桑托尼克斯不说她很可怜。当然,艾丽指的是她爱上了一个不爱她的迈克,书中也经常说到,迈克说她是个可怜的富家千金,而艾丽从来都很认同这句话,看来是这个含义。但站在桑托尼克斯的角度来说,艾丽并不可怜,如前所述,她很幸福。

  而迈克,他被贪婪的本性冲昏了头脑,尽管旁人都提醒他,劝诫他,但他从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以致最后造成永不可弥补的遗憾,这个代价是惨痛的。

  3、迈克很生气艾丽私自去看望他妈妈

  这里的动机很明显了,阿加莎在这地方设了很大的伏笔。因为之前迈克曾写信告诉了妈妈自己结婚了,而且娶的还是个富家千金,而妈妈的回信却是祝他幸福。说明妈妈并不反对这门婚事。那迈克的生气是不是就没有理由了呢?我们在之前一直认为,迈克是担心妈妈给艾丽难堪,但事实上这个因素并不存在。那么,我们可以认为,迈克的生气不仅仅是因为艾丽瞒着他,而是因为别的理由。

  这个理由就是,迈克一直都知道,妈妈是这个世界上最了解他的人,所以他害怕见她。(其实,我刚开始就很不懂,为什么迈克会因为妈妈了解他,而感到难为情,不去见她,现在我懂了,迈克应该一直以来就为自己生来的邪恶感到惭愧,但又无法控制心中的欲望,所以总是在逃避现实,直到越走越远,无法回头)而艾丽,迈克担心妈妈多嘴,告诉了艾丽这段婚姻的实情,如果真是这样,迈克的计划不就泡汤了吗?迈克当然害怕,所以他很生气艾丽私自去看望妈妈。他当时的紧张惧怕情绪可想而知。

  4、乐极生悲

  这是费尔伯特少校在迈克谋杀艾丽当天对他说过的话。

  拍卖会当天,迈克异常兴奋,费尔伯特少校似乎看出了某种端倪。乐极生悲,我当时看到这里,粗浅的理解是,这一秒迈克因为买了艾丽最喜欢的礼物而相当高兴,下一秒,艾丽就死亡了,所以迈克会乐极生悲,这是个预示。

  但,只要通读全书,就发现这种理解是错误的。费尔伯特少校其实一开始就在相处中了解了迈克这个人的本性,他看到迈克这天这么兴奋,已然有种不祥的预感,或许他会谋害艾丽。所以,乐极生悲,真正的含义,我想,大概是,他在警告迈克,此时你为自己杀害了艾丽而感到很兴奋,殊不知你是在扼杀了自己一生的幸福啊!

  书中有句话很显然可以看出,费尔伯特少校发现了迈克的谋杀。当他们两人发现了艾丽的尸体时,迈克问他艾丽是不是死了?费尔伯特说,是的,没必要再假装了。

  简短的一句话,现在看来,却是多么惊人。这句话既可以表示劝慰迈克接受艾丽已死的惨痛事实,也可以表示他戳穿了迈克的图谋。

  5、就像你爱过我一样

  这句话是艾丽在弹吉他时说的,当我读到最后,迈克想起这句话,才震撼地明白,原来聪明的艾丽早已发现迈克并不爱她。

  她是怎么知道的?

  也许是利平科特先生用那张报纸上的照片告诉她的,假设如此,那么家中的那两名仆人也有可能是利平科特为了堤防迈克加害艾丽所设置的眼线,艾丽对迈克提到过这两名奇怪的仆人,我想,艾丽提的目的也是在暗示迈克不要做出什么举动。

  又或许,是艾丽自己察觉到的,一个人爱不爱自己,其实只要细心观察,再加上朝夕相处,是可以发现的,聪明的艾丽不可能察觉不到。但她仍选择飞蛾扑火。

  关于利平科特到底有没有把照片给艾丽看,我无法确定。因为书中反复提过,艾丽身边的人都不是什么好人,也许,利平科特早就发现了,但他没有告诉艾丽,直到艾丽死后,利平科特从迈克手里拿到财产处理权,他才告诉迈克他知道这件事,迈克也曾经说过,他不知道利平科特温和的背后到底在想什么,他能够把自己的真实想法隐藏得很深,或许他寄给迈克照片的举动,是在提醒迈克他有把柄在自己手里,方便利平科特自己索取更多利益,他是在威胁迈克。

  这样一想,艾丽确实很可怜,她身边从来就是些不怀好意的人。

  6、长夜

  引用书中的话,“长夜,意味着黑暗,意味着身处其中就不会被看到。我可以看见死者,但死者看不见我,尽管我还活着。他们看不见我,是因为我不在那里,深爱着艾丽的男人并不在那里,他已经把自己置身于长夜之中。除了漫漫长夜,她什么都看不到。”

  这是阿加莎对“长夜”所作的解释,这其中蕴含的感情很是凄凉。艾丽所能看到的永远都会是那个深爱着她的“好”的男人,在一排枞树下的她始终对着那样的他微笑。艾丽是幸福的,因为她爱他,并且包容他,相信他,艾丽是生来就被幸福拥抱的人。

  迈克,他已经把自己置身于长夜的黑暗之中,艾丽的视线无法触碰到他,充满罪恶的他只有无尽的孤独与绝望。

  他生来就被长夜围绕……

  人往往不知道一生当中真正重要的时刻,直到为时已晚。

  直至最后,他后悔了,他明白了吉普赛庄和格丽塔对他来说都没有任何意义,唯有艾丽。突然想起艾丽弹吉他时那甜蜜又忧伤的神情,她心里其实既幸福,又痛苦吧。

  本来,迈克是可以和艾丽幸福地生活下去的,那时的他得到了房子,也得到了美丽善良的姑娘,可是却因为一念之差,所有的东西顷刻之间成为了一场幻灭。如今的他只剩下不可挽回的永恒的悔恨。过去,他一直在赌,他以为他能够操纵所有人的心,以为他能够成功欺骗艾丽,以为他的阴谋会以完美的姿态谢幕,尽管他表面上是赢了,但这场赌局的代价太惨烈了。

  阿加莎写这本书是带着深厚的人文关怀的,我在读此书时一直感受到这一点,我很佩服她对年轻人心理观察的体贴入微,而且她的观点也非常具有代表性,即使是在现在,年轻人不肯拼搏,只想着一步登天的狂妄心理不乏少数。所以,《长夜》是对年轻人最好的劝诫。

  最后,我有一个问题是想不通的,为什么迈克会说只有杀掉格丽塔才是安全的呢?格丽塔为什么会不安全?

  难道仅仅表示,他担心格丽塔有一天会把他的罪恶公诸于众吗?我个人认为不是,因为格丽塔和迈克同坐一条船上,她不会去揭发迈克。

  难道迈克是担心格丽塔的野心太大,有一天会设法吞掉迈克继承的财产?以格丽塔的精明能干程度来说,也许有这个可能。

  又或是,他恨格丽塔,埋怨她,如果不是她的计谋,他不会杀了艾丽,让自己深处于长夜之中无可自拔,他生气地把一切罪责安到格丽塔头上,他悲凉地以为,只要杀了格丽塔,他就仿佛除掉了他身上的罪恶,格丽塔在他心里只不过是个罪恶惩戒的替身罢了。

  《长夜》读后感(七):一次蹩脚的谋杀及一部悲伤的爱情故事

  幸福之路在你面前,你却选择了另外一条。

  以推理的角度去看,这部作品只能算是乏善可陈,我甚至不知道除凶手之外的其他人还可能犯罪。然而阿婆想要告诉我们的却并非如此——人往往不知道一生中最重要的时刻,直到为时已晚。整部作品宁静而舒缓,没有普通推理小说的跌宕起伏,甚至发现死者的时候的描述也是平铺直叙。文字处处透露着爱意,但从作品中迈克的言谈举止却看不出来他有多么的爱女主角,就像艾丽所说:干嘛那么看我,就好像你曾经爱过我似的。是的,在那之前确实不曾爱过,也不曾珍惜,这也为整部作品定下了一个基调:直到失去,才会知道自己真正爱谁。

  作品中的迈克是不幸的,两个人在一起的时候,千方百计想要杀掉对方。直到艾丽目光所及之处再也没有自己,才发现她是心中所爱,却已为时已晚。每一个夜晚,每一个清晨,有些人生来就被长夜缠绕,正如迈克,他的悲伤或许早已注定,因为嗜血的人不配拥有爱情。而这,也终将是部悲伤的爱情故事。

  《长夜》读后感(八):邪恶的贪念,让所有美好成为了永远的遗憾

  2015年6月27日读完,共11万字。

  在阿婆生命的最后一段时间,似乎她笔下的案情不再那么犀利和富有创造性。《长夜》中,这位古稀老人用一个看似波澜不惊的爱情故事,带给了读者无限的凄凉和遗憾。当一个人的内心被邪恶侵袭,留给他的,只能是在长夜中的无尽悔恨。

  生活在社会底层的穷小子迈克·罗杰斯与继承了大笔遗产、富可敌国的美国人艾丽在吉卜赛庄邂逅,他们相爱,结婚。于是,迈克得到了由著名建筑师重新设计的吉卜赛庄——那是迈克心中梦寐以求的伊甸园。虽然这段感情必然会受到艾丽家人的重重阻拦,但这抵挡不住他们冲破桎梏的决心。可是,吉卜赛庄却是当地人口中受了诅咒的场所。他们开始并不相信,直到有一天,艾丽骑马出去,却再也没有回来……

  这段爱情故事从一开始便弥漫着淡淡的忧伤,可无可言状的悔恨。正如阿婆所说,“人往往不知道一生当中真正重要的时刻——直到为时已晚。”小说前大半部分似乎是爱情故事,没有案情,没有尸体, 有的是这段有些虚幻的爱情。艾丽说,“我只想有个朋友聊聊天,能和他一起幻想一些事情,你不知道这种感觉多美妙。”幻想——我们在一起的时光,越来越多地以那种方式度过,有时候是我,更多的时候是艾丽。她会说:“幻想一下,我们已经买下了吉卜赛庄,现在正在那里盖一栋房子。”……“还有一位妈妈靠自己的双手辛劳工作,就为了让自己的儿子过的体面。她省吃俭用,攒下每一分钱,而儿子却不负责任地浪费一次次机会,还把所有家当都压在一匹赛马身上——这些艾丽都不会了解。” 如此的不务正业,往往会成为悲剧的开端。

  小说的故事情节在如今看来不算新颖,小说悬念也不算大,但这个讲述了邪恶是如何影响三个年轻人的故事仍然可以给人共鸣,并能在年轻人耳畔敲响警钟。

  剧透分割线

  ——————————

  “我”(迈克·罗杰斯)在吉卜赛庄与年轻貌美且继承了大笔遗产的美国女孩艾丽(芬妮娜·顾特曼)相遇,很快两人便坠入爱河并且结婚。美丽的吉卜赛庄却是传言遭受了诅咒的住所,许多擅自进入的人都会在事故中受伤。两人并不相信这些谣言,他们让建筑师桑托尼克斯重新设计建造了庄园,便住了进去。艾丽还让她的随从,总能很好地为她安排一切的女孩格丽塔·安德森也住了进来——虽然迈克很看不惯格丽塔,还为此吵了架。

  此后,他们的爱情之路果然经历了很多的坎坷:艾丽继母寇拉的不满,艾丽监护人兼财产受托人安德鲁·利平科特的调查……然而,他们遭遇更多的,还是身边人或有心或无意的警告——先是疯疯癫癫的吉普赛人黎婆婆“一定要懂得躲避危险,你一定要懂得保护自己”的警告,随后又用奇怪的手势把得到的硬币又塞回艾丽的手里。 随后迈克妈妈“是一个坏姑娘把你套牢了嘛?”的质疑,然后又是桑托尼克斯“但是迈克,可能走上了一条歧路,他还没有成熟到真正了解自己想要什么”的质疑,以及利平科特听见迈克否认见过格丽塔时“太奇怪了”的疑问……

  如此多的人似乎比迈克更懂得他自己,可是迈克仍然坚持着自我,直到……

  在迈克跟费尔伯特少校参加完一次拍卖会回家后,发现艾丽倒在了骑马的路上,永远地死去了。

  很多人认为艾丽是骑马时马儿受到惊吓跌落而亡的。迈克赴美国处理完后事,回到吉卜赛庄,格丽塔在等着他。原来,他们早在德国就已经相识,便已经开始预谋让迈克和艾丽结婚,随后除掉艾丽来获取巨额遗产。“我有一种奇怪的感觉,什么地方有问题。这些都是我日思夜想的——我的房子,还有格丽塔——别的我都不想要了。但是她还不满足,我可以看出来,她才刚刚开始,刚刚开始想要一切,刚刚开始明白自己可以获得一切。我突然有一种残酷的预感,不禁颤抖起来。”

  人的贪念是无穷的。迈克在昏昏沉沉中杀死了格丽塔,继续享受着杀人的快感。 直到医生和少校赶来——原来,格丽塔和迈克将艾丽预防过敏的药偷换成了花房用的杀黄蜂的药,他们的好朋友克劳迪娅误食了以后死去被发现有氰化物的味道,而愚者之地有克劳迪娅的指纹和打火机——他们就是在那里灌装了毒药,并且不小心掉落了一些被克劳迪娅捡来了。而利平科特手上,有一张德国汉堡的街拍图,里面迈克和格丽塔手牵着手在行走,被人无意中拍了下来。

  三个年轻人在邪恶的影响下损命。他们或许曾经真的相爱过,却因为迈克和格丽塔的贪念,让一切美好都变成了永恒的遗憾。

  《长夜》读后感(九):长夜有尽,幸福永恒

  我们为什么爱“阿婆”?

  因为她是那么轻盈巧致。举重若轻的谋篇布局,优雅的英式古典推理,总是抛给读者一个个谜团,开门见山,掷地有声,正义必将昭然,邪恶终将获惩。

  因为她像阳光一样热爱着生活。马普尔小姐总是喝着热可可,挥动着毛衣针,在跟村里的老伙伴们的家长里短中解开一个个谜题。“全欧洲最有名的侦探”波罗是一个有洁癖的胖子,鹅蛋一样的圆脑袋上有两撇波罗本人精心修剪的八字胡,走起路来像企鹅一样碎碎款款,还有路人皆知的他对花草茶的执念,这大概是专属比利时人的优雅吧。

  就像《死亡约会》的最后,波罗给小朋友说了潘多拉的故事,当潘多拉被从盒子里放出来之后,除了灾祸、疾病、死亡,一起来到世间的还有希望。最后总有希望,“阿婆”的故事这么告诉我们。

  而《无尽长夜》并不是一本典型的“阿婆”小说。

  就像小说开头迈克尔所说,这是一个爱情故事。从来没有哪一本“阿婆”小说,页数过半才出现受害者,也从来没有哪一本“阿婆”小说,徐徐道来的并非如何寻找证据、揭露凶手。

  《无尽长夜》被很多人誉为“阿婆写作生涯晚期最好的作品”,在这里动机、诡计、推理已经炉火纯青,与以往不同的是对人物的深层塑造,对人性之幽深微妙的探索,以及对感情的描画。

  支撑起小说的有两个暗谜,一是艾丽究竟知不知道迈克尔其实并不爱他,二是迈克尔究竟爱的是格雷塔还是艾丽。对应着小说中引用自威廉布莱克的诗句,“有的人生而为幸福拥抱,有的人生而被长夜环绕”。

  因为那句“你这样看着我,就像你爱过我”,艾丽表明了自己对迈克尔本性和真相的洞察。但是她爱迈克,她和他在一起很幸福,她知道自己要的是什么,所以她不逃开,也不拆穿,继续享受和迈克在一起的甜蜜当下。

  而迈克尔从来不知道自己真正想要什么。他臣服于心中巨大而新鲜的欲望,年轻的身体里有许多像心跳一样剧烈的冲动呼之欲出。念头走得比步伐快,他却不知道究竟会被这些未加斟酌的计划带向何方。他已经拥有了世间的全部美好:爱他的美丽妻子、财富、梦想中的居所,却始终无法控制自己的欲望,从而亲手断送了这一切,深陷无尽的长夜。

  “长夜,意味着黑暗,意味着身处其中就不会被看到。我可以看见死者,但死者看不见我,尽管我还活着。他们看不见我,是因为我不在那里,深爱着艾丽的男人并不在那里,他已经把自己置身于长夜之中。除了漫漫长夜,她什么都看不到。”

  “人往往不知道一生当中真正重要的时刻——直到为时已晚。”

  “阿婆”书中已道出全题。

  《无尽长夜》带给我们的是无尽的追索,追索生命中那些无法把握的良辰,追索那些无法重现的美景。在无尽的长夜中,迈克尔将面对无尽追悔。

  惟愿长夜有尽,幸福永恒。

  《长夜》读后感(十):一切的开始 一切的终结

  “这就是一切的开始,正是从这时起,才有了后来所有的事。”

  动机如《尼罗河》,人称似《罗杰》,“爱情小说内核”,却充斥了超乎想象可怖的唏嘘悲伤。

  “你怎么这样看着我?就好像你爱过我一样……”

  开头往往就是结局。

  “所以我,一只快乐的飞虫。无所谓活着,或是已到了,生命尽头。”

  全盘的筹划,飞蛾扑火的爱情,一步一步消散在长夜漫漫,再也不见曙光泛白的黎明。

  “有人生来就被幸福拥抱,有人生来就被长夜围绕。”

  被幸福拥抱的,心甘情愿没入夜的祈望;被长夜环绕的,终究难逃命运张开的深渊巨网。

  “这便是故事的结局。那故事是从哪里开始的呢?我得好好想想……”

  是伦敦的金斯顿街,还是魅惑的汉堡,或是故乡结冰的水塘?

  .s.近年看过的最为心恸的小说,阅毕的整个午后心头压抑似夺取呼吸。强烈警告传奇(或者说文学?),切勿代入。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长夜》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