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又见他》是一本由陈麒凌著作,中国华侨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9.80,页数:352,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这世上没有任何一种爱是不费吹灰的,
兜完这个圈,
抵达同一个站点。
你我何其有幸。
有人说,这世界上的每一次相遇都是注定,倘若真的如此,那么能够看到《回首又见他》,必定是一种缘分。
小说讲述了广州Z大金融系一个宿舍里四个女孩的成长故事。从校园趣事到职场奋斗,从四人之间真挚的友情到每个人的爱情,从当初的懵懂与冲动到成熟后的自省与冷静,每一段故事,每一个人物,作者都刻画得饱满生动,入木三分。
女孩们从不懂爱情、不懂人生,到遭遇各色男子之后悟出爱的真谛、寻找到自己的位置的过程,正如作者所言“我们走了许多的路,有时只是为了遇见最初的爱与最初的自己,相逢的人终会相逢,这是年华迟到的回信。”
其实,我是个从来不看言情小说的人,记得最后一次读言情,还是在大学的宿舍里,随手翻看老四从书屋租来的书,现在连名字都忘记了。所以,当看到浅黄色的封面上一枝繁花,一位佳人,还有那大名鼎鼎的平鑫涛、琼瑶影视集团的字样时,心里还多少有些怀疑。然而,书的内容没有令人失望,单单只是人物出场时那寥寥几笔,就把读者带入了麦蓝所在的世界。接着,就让大智若愚的麦蓝引领着读者走进了大学校门,认识了赵恩美、梁晓棠、闻静、戈葭,开始了嬉笑怒骂、爱恨情仇、轰轰烈烈的大学生活……这里不得不吐槽一下主要人物的名字,恩美、闻静、戈葭绝对是标准的言情小说,就连出场的几位男性名字也是俞滨、唐逸洲、翟经纬、秦至臻等等,充满了浓郁的言情气息。不过,好故事终究是好故事。正如麦蓝的平和笃定,波澜不惊,小说娓娓道来,行云流水,无论节奏还是情感起伏都把控得当,即使后半部进入职场,也没有断裂与疏离感。四个女孩依旧紧密相连、相互扶持,在爱情与生活之中寻找着属于自己的幸福原点。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起半年之前读过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同样是青春爱情,校园人生,但相形之下,感觉《致》的功力还是略微浅了些。能让不读言情的人看过之后都感叹写得好,这才是一个成熟作家的魔力。经历了人生的风雨,看过了山顶的风景,懂得思辨,知道自省,作家如此,读者亦如是。
在成长的路上,没有什么比想明白一件事更让人豁然开朗的,人生只有一次,尽兴得照着自己的想法生活,你觉得快乐而有价值,这就是全部的意义,这就是你的成功。
《回首又见他》并非教热衷感情故事的女孩们跳进爱情的海洋里尽情游泳,而是要告诉女孩们如何才能风景都看透,做最真的自己。这才是真正的好言情,好小说。当然,好小说总是有个好结局,但作者却卖了个关子,说结局还是“进行时”……
“奶奶的,你不知道好故事都不拍续集的嘛!不过,陈老师和他们不一样,一定能让我们都有个更精彩的未来!可不要让我们等太久啊!”合上书本的时候,那个直来直去、热烈张扬的戈葭忽然跳出来大声说,惹得我笑了好久好久。
流年里,那些无法遗忘的遇见
文/Sofia
陈麒凌的这本长篇小说《回首又见他》我是一口气读完的,欲罢不能。
读时,脑海里充盈着一种亲切的熟悉感,那个年代,那些人,那些事。
流年匆匆。
《回首又见他》故事开篇于1998年,几个女生刚刚考上大学的时候。那一年,我也考上了大学。与故事里的女孩所不同的是:她们南下,我北上;她们计算着货币,我默记着法条;而她们又比我年长了几岁。
只是,这些差异都无法抹去那种亲切的熟悉的感觉,因为在这些流光的韶华里,演绎在生活的舞台上的,来来回回,遇见的总是相似的人。
赵恩美这样的姑娘,虽然世俗得乏味、精明的可怕,却也最容易得到世俗女人的幸福与圆满。她的人生是一眼可以看到头的那种,虽然不曾品尝过焚心以火的爱恨滋味,却也没有大风大浪,一切都按部就班地按照计划进行着,人生中唯一的不完美大概就是没有自己的孩子。赵恩美的未雨绸缪到什么境地呢?举一个例子来说明。得知倾城倾国、有抢他人男友老公历史的老同学来访,赵恩美便早早打发自己老公出门,连个潜在的风险都不留。
闻静的疯狂感性与赵恩美的极端理性恰形成一个鲜明的对比。闻静是为爱而生的扑火飞蛾,她可以为了一个已经变心的男人低到尘埃里,委曲求全,她可以为自己所爱的男人背井离乡、远走西北,去过琐碎乏味的柴米油盐的老夫老妻的生活,她也可以为了中意的男人拆散自己的家庭,孤身带着幼女再次远走他乡,去追求捉摸不定的未来。爱情,是闻静的生命。没有了爱情的闻静,只是一束枯萎的路边野花;拥有爱情的闻静,犹如怒放的玫瑰,哪怕前途坎坷,哪怕未来不定,但是有爱,她就有勇气,放弃一切也在所不惜。
在对爱情的执着上,戈葭与闻静比较相似,她们都是爱情的勇者。只不过,闻静是天生的情痴情种,而戈葭则是后天的自由发展。
在他人的眼中,戈葭就是一个高高在上的公主,她倾国倾城国色天香、她生而富贵坐拥权势,世俗女子渴望的遥不可及的梦想,戈葭与生俱来。戈葭在父亲的庇护下自由而任性地生长着,她什么都不缺,她只缺少母爱。爱,这个字,对戈葭来说,有千金重。她固执地以她想要的方式去爱他人,包括父亲、包括好友、包括恋人。在戈葭的世界里,没有什么是非对错,有的,只是她的爱恨情仇——哪怕对方并不需要也承受不了她的爱恨方式。她气走了父亲的女友、伤害了最好的朋友、逼走了深爱的男友。而最终,她因为爱而获得了新生,成全了自己。
在成长的道路上,谁都会遇见梁晓棠这样的人。梁晓棠出身在社会的底层,却有一颗执着地不择手段不惜一切往上爬的心。梁晓棠这样的人,或许你会鄙视她、唾弃她,但是她的身上却也有了一份命运的无奈和悲剧。一个人,总得拿自己所有的去换自己所没有的。她是只有一条身子走江湖的亡命之徒,纵然她身上穿着Prada、手上拎着Hermès,却始终掩饰不住那个没有底气的灵魂。
作者最厚爱的是麦蓝。抛开那些天才往事,麦蓝就是一个涉世未深的纯真姑娘的模样,期冀着一种与世无争的生活。看见麦蓝,我会想到年轻时的自己,那些傻傻的天真和单纯。但是作者不甘心让麦蓝的人生就这样与世无争地平淡下去,她最爱麦蓝,她给了麦蓝一个天才的金融头脑。大二的麦蓝30分钟内就能写个证券市场的投资分析,大四的麦蓝只需学习个三天三夜便可以获得金融技能大赛的最佳选手奖。
只是,天才也会被埋没的。
人们常说,你是什么样的人,你就会遇见什么样的人。
但是,一场错误的遇见,也会将你从天堂拉入地狱。你遇见什么样的人,他也会将你变成什么样的人。
初恋的麦蓝遇见了翟经纬。翟经纬身在宝山却不识宝,他说麦蓝是个傻瓜。戈葭说,被最爱的人一遍又一遍骂作傻子,就算是天才迟早也会变成傻子的。麦蓝就在这一句又一句的“傻子”中失去了自己的灵性,泯然了光芒。只是,这样的委曲求全也不能留住深爱的男人。翟经纬对成功有了强烈的渴望,为了成功他可以舍弃一切。翟经纬抛弃了麦蓝,却也给了麦蓝一个走出牢笼的机缘。
戈文宇是识宝的人,他带麦蓝入行,他鼓励麦蓝长成参天大树。只是,戈文宇和麦蓝的遇见,却多了几分遗憾的味道。他欣赏她,他不会泯灭她的灵性,他会让她见识到高处的风景,只是,当她拥有了他能够给她的那些东西时,他拿什么来让她爱他?
戈文宇只能给麦蓝一个田园派的休闲,俞滨却可以给麦蓝一个栖息灵魂的港湾。何去何从,麦蓝会为谁停下自己的脚步吗?
人生就是这样一路走一路丢的过程,那些亲情、那些友情、那些爱情,就在时光的洪流中被冲散了,多年后,也许会重逢也许不会。
这一路,我们笑过、哭过、爱过、恨过、乐过、痛过。
这一场场的遇见,其意义不仅仅是让我们经历人生的酸甜苦辣、世间的炎凉百态,更让我们明白,不能因为这一口吃到的甘蔗是苦的便否定先前的甜味,生命因为这一场场的遇见而丰满,而我们也终将因此成为现在的自己。
《回首又见他》读后感(三):情不重,不生娑婆
窗外刮起大风,吹得树叶沙沙作响,小路灯昏黄闪烁的光下树影婆娑,于这个五月的风凉的夜晚里稍显落寞惆怅。我看了看手机,嗯,凌晨一点。这一刻,全世界都属于孤独,而我属于这本书。 我合上《回首又见他》的时候,脑袋已然开始发胀。有人说演员演戏是——入戏、抽离、再入戏、再抽离……并不断如此反复的过程。看这本书的时候,我分辨不清那到底是书里的情节,还是发生我身边的故事。文字,将我的喜悲打碎去点缀夜空,然而它们尚未来得及璀璨就又化作了流星坠入深蓝海底。 读陈麒凌的文字是不能急,不能快的,唯有定定心心才能将这清淡的文字存入心里。《回首又见他》里的故事是没有悬念的,是平铺直叙的,从有着“懵懂病”的主人公麦蓝上大学开始,逐次铺开了四个性格迥异的女孩在青春里各自的爱恨纠缠。麦蓝是一片青苔,亿万年来安静地覆盖着地表,却拥有我们想象不到的重生力量和生存韧性。戈葭是一株蓝石莲,美丽得叫我们无法将视线从她身上移开,却不像鲜花那般会轻易枯萎凋零。闻静是守望爱情的绿萝,遇水即活的生命之花。赵恩美则是常春藤,传统而美好。她们用不同的方式各自忍耐慢热而疼痛的成长,却殊途同归地脱变成为内心坚韧的女子。 这绝不是《小时代》,陈麒凌笔下没有纸醉金迷,没有浮夸做作,没有复杂不清的人物关系,也没有带着明媚忧伤的青春哲理。《回首又见他》写得很地道,用一碗喷香的清粥,就搞定了所有挑剔的味蕾。比如全文最令我动容的不是姑娘们疼痛的成长,而是老班长俞滨淡淡的那句“你忙你的,我等得起”。 俞滨何其简单的八个字却模糊了时空的界线,打通了我的泪腺,让我看到坐在麦蓝面前的男人依旧是那个傻傻等待女孩留长头发的痴情少年。只是此刻,他的眼神里除了一往情深,还多了份不可撼动执着,这竟叫我读来肃然起敬。我忘了在哪里听过——爱情与疾病一样折磨人,但它是一种尊严。 只是关于爱情,不是每个人都有那样的运气遇上一个甘于守候自己的人,也不是每个人在回首时都有那样的运气发觉还有人在等。陈麒凌温柔地给了麦蓝这样的幸运,也就给了我们读者一个关于引航员的湛蓝色的爱情梦想。 故事终究是留了白,在麦蓝没有言明的微笑里,是她终于变得纤细敏锐的情感,也是她见识过高山,便知道了高山,便不再向往高山的风轻云淡。不过这确实是个治愈而暖心的结局,只是我细细读来心中又难免生出些无奈。因为对于麦蓝定义下的成功,那种忠于自由的状态,即便被读懂了,又能有多少人提得起多少勇气去实现呢?幸而我不是一个爱钻牛角尖的人,所以权且将它放下,耐心等待时间给出答案吧。 生命就是一个圆,却容易破裂缺损。而青春,像天边飘来的上帝恩赐,成长和快乐都将在这里完成,然后被细细缝在生命的伤口上,帮助我们重获完整,愈加坚强。即便见识过晴天霹雳,我们也情愿祝那些伤害我们的人岁月安好。 无意间翻到自己从前摘录的一句佛语:情不重不生娑婆,爱不深不堕轮回。于是我禁不住对着这本《回首又见他》再来一阵感叹。说到底,我们都是凡人,我们注定情欲深重,不然为何会生到这个娑婆世界呢?倘若不情深,倘若不是对这个世界爱得深沉,我们又怎会穷尽一生去爱去追寻,无惧这一路上到底受过多少伤,吃过多少苦? 童年钟爱过的麦芽糖在成为漂亮的图案前,没人会去关心糖块需要在火焰上忍受多少煎熬,才能熔化原来的形状。也许真的只有等一切风平浪静、尘埃落定,等麦芽糖变成坚硬美丽的图案,我们才会特别温柔地对待这嘴里的清甜,亦或是有心情去小心问过那金色的糖浆是否也会喊疼。
《回首又见他》读后感(四):请勇敢的做你自己
两天时间算得上手不释卷的看完了这本小说。第一感觉就如口中含了一只麦蓝的桂花榄一样,口味清爽,满嘴余香。作者的笔触也是淡淡的,不论是悲还是喜,善或者恶,微微讽刺还是赞扬,都如麦蓝的话语一般,平平淡淡,波澜不惊,所以在书中遇到再大的不平事,我也仿佛平静了心态。
书中围绕着一个寝室的四个女生,她们的亲情、友情、爱情,同学是特殊的缘分,外力造就了她们的缘分,而投缘让她们走到了一起,从一开始的误会丛生,到后来的肝胆相照,那份友情是让人动容的,内向的麦蓝可以为了闻静痛哭、追打男生,闻静也可以在麦蓝悲痛欲绝的时候,抛下老公孩子扑向老友,敢爱敢恨的戈葭为了麦蓝而去做了让两人绝交的“坏事”.....当恩美和闻静半夜到天台寻找麦蓝的时候,心中感动,青春时的爱情很美,青春时的友情何尝不甘甜呢?因为那是浸润了彼此最美好时光的友情,所以格外珍惜,就如闻静所说,“这是我最年轻、最美、最快乐的4年,这4年有Z大的紫荆花和小红楼,有北门夜市的珠江水和牛丸粉,有又笑又哭又吵的802,有你们!”。
其实作者最想说的还是爱情吧,爱情有改变人的本领。纵然麦蓝有天赋本领,戈葭有傲人的本钱,闻静和恩美也不失聪慧,她们还是遇到爱情路上的坎坷,麦蓝和闻静可算得上遇人不淑,看到麦蓝大着肚子还要出去做贷前调查,看到闻静做完流产之后的故作坚强,不是不心痛的,她们就像曾经或者现在的自己,不知道自己要寻找什么,也不知道自己适合什么,她们就像疲惫的旅人在路上寻找一点微光,然后就紧抱不放,没想到那是一颗萤火虫,可能随时熄灭你最后的希望。每一场失败的爱情都像劫后余生,或许只有女人才能挺得过那些每一步都如走在刀尖上的悲伤,但是每一场悲痛之后都能带来成长与坚强,闻静可以之后学会了给自己留一条后路,麦蓝也在手指颤抖和泪流满面之后,坚定的选择了自己的方向。
她们两人的故事中我最不愿的情节就是两个人为了爱人而改变自己,她们可以为爱受委屈,为爱改变自己曾经的坚持,诚然人不能永远不改变,但是改变之后的她们真的变得更好了吗?闻静在一个小城市,蓬头垢面的生活,而麦蓝为了家庭,强迫自己做不愿意做的事情,眼睛都失去了光彩,灵魂差点被出卖。这些为爱情所做的牺牲,多么不值,多么让爱她们的人痛惜!也许有人会说唐逸洲不会珍惜闻静,翟经纬不会带眼识人,其实不是,他们根本不是在一条道路上的人,虽然在路上萍水相逢,心绪悸动,但是他们不是同一类人,根本不懂欣赏她们的优点,不同的脚步,不同的方向始终会将他们带离彼此的轨道。所以这样的别离没有痛惜,只能在离别前互道一声珍重吧。
看到这些女孩子的爱情故事很感慨,曾经我们也是做了多少傻事,曾经多么不爱惜自己,曾经为了爱情委屈自己,麦蓝说过“难道我们不是宝贝吗?”,希望看过这本小书的女生看完之后都会更加深爱自己,寻找更契合自己灵魂以及气息的伴侣,生活就如大浪淘沙,会淘掉所有不适合我们的东西,包括性格和伴侣,不论如何,请当自己是自己的宝贝,请勇敢做你自己。
《回首又见他》读后感(五):记得当时我们年纪小
记得当时年纪小
你爱谈天我爱笑
有一回并肩坐在桃树下
风在树梢鸟在叫
不知怎么睡着了
梦里花落知多少
看这本书,应该这么看。“我在小小的书斋里,焚起一炉香,袅袅的一缕烟线笔直地上升,一直戳到顶棚,好像屋里的空气是绝对的静止,我的呼吸都没有搅动出一点波澜似的。”
也许嘴里在嚼一颗麦蓝爱的橄榄,便更好了。
这本书的文风,让我想起了台湾作家萧丽红小说《千江有水千江月》,萧丽红的叙述充满了台湾民俗的瑰丽与趣味,陈麒凌的文笔则有着江西民俗的朴实。
小说好似一首青春诗歌,明朗、清雅、高洁。在这首歌里,有麦蓝古典又含蓄的恋情;有戈葭狂妄而肆意的爱情,有闻静一味付出的爱情,有恩美步步为营,细水长流的爱情。作者将这个时代逐渐失去的纯然恋歌,悠悠地低吟了一遍。
其实刚看这小说的时候,以为作者是台湾的,因为文风是像极了萧丽红,故事则有点琼瑶早期还没矫情那会的校园率真,总觉得是台湾味的。后来才发现作者是内地作家。
陈麒凌曾经这么说过:“沈从文有一句话我很喜欢,我的心太杂乱,只有写作可以消耗。写作对我来说也是这样,与其说是人生某一阶段的总结,不如说是一种日常的生活方式。”
所以陈塑造了一个那么恬静的麦蓝,麦蓝这样的女子是独特的,不争不抢,最爱的是擦地板。却又极其聪明,她在别人的簇拥下,怂恿下,登上了高处,却发现,自己最爱的还是躺在老屋地板上发呆的日子。
但是这样的麦蓝,却爱上了一个天天读成功学的保险经纪,注定是一场悲剧。
最爱的男人,为了钱,攀上自己的好友,自己的孩子又流产了,本来该是可以去死的事情,她也不过是淡淡的让它过去吧。
四个女孩的故事, 陈以平淡而细腻的笔触,一一讲述,看的时候,仿佛看到了平凡真实的自己。曾经我们以为爱情是闻静说的触电的感觉,渐渐长大,才知道,爱情没那么简单。 世间何来那么多白头到老。 世间何来那么多永不分离。 世间何来那么多生死相随。 世间何来那么多山盟海誓。
《回首又见他》读后感(六):理想世界中的她们
小说里的四个主人公个性鲜明,没有不喜欢哪一个,只有更喜欢哪一个。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每一个都值得爱。
闻静,一个可以为爱生为爱死的姑娘,爱情就是她的一切。所谓有情饮水饱,大概说的就是这样吧。没有好与坏,只是这样的生活太过虚幻,脱离了现实的爱情好像走的总是不那么顺畅,不那么长远。
恩美,现实的女生,有人会说她功利,有人会说她算计,但有时我想,那只是作为一个学生的幼稚的想法吧……在这个复杂的社会里,在这个现实的社会里,在这个浮夸的社会里,想要一个稳定的生活有错吗,设计好自己的人生有错吗,设计自己叫规划,设计他人叫算计,那恩美更多的只是在规划自己而已,有什么不对呢?虽没有激情澎湃过,却亦没有撕心裂肺过,这样的平淡也不失为一种幸福,淡淡的,温暖的。其实恩美的生活已经是大部分女生所毕生追求的,安稳的生活,安分的老公,可爱的孩子,一生如此,足矣。
戈葭,敢爱敢恨的女生,直爽可爱的女生。正如书中所说,既已拥有太过美丽的外表,就总是要以粗鲁的言语和行为来表现自己的与众不同。其实戈葭很真诚,也很可爱。她活的很真实,是大部分小女生向往的样子。只不过这是一个太过理想化的人物,美得一塌糊涂,漂亮的超凡脱俗,还有个富有的老爸,最后还找了个有理想有志向的真性情男子。脱离现实的她美的那么不真实。
麦蓝,作者最喜欢的女孩,最用心的女孩,同样很可爱的女孩。一个聪明到极致却拥有一颗平常心的女孩,这样的女孩太难得,这样的人太难得。我们总是拼命的渴望成功,总是拼命的想爬到山顶,俯视群雄,可高处不胜寒,平平淡淡才是真。只是真正站到了高处的人,又有几个舍得放弃山顶,回归平淡呢。麦蓝就是这样一个甘于回归平淡的人,守着自己的小窝,擦着自己的地板,她就拥有了全世界,不需要太多,知足常乐。
小说很好看,只是写的很小说,美得不真实。人物的性格很鲜明,但鲜明的另一层意思其实也是不够丰满。这样的开头,这样的性格,早已注定了每个人的结局。自然,就少了些小说该有的悬念。鲜明的人物刻画让读者少了些共鸣,简单的人物形象让读者少了些代入感。不过,这些都不影响这本书成为一本好看的小说。当然,也并不妨碍我自己的回忆。
看到他们毕业,那些冲动的事情,一股暖流充盈心间。想到了自己,想到了自己的大学四年,想到了那些欢笑和泪水。一转眼就毕业了,一转眼就工作了好多年。我们美好的青春就这么一晃而过,那些东西就飘飘渺渺的被装在头脑里,然后被我们叫做记忆,好像存在过,又好像没存在过。
日子一天天过,努力的付出,想像麦蓝一样站到顶端,也想像麦蓝一样,得到后还可以做到急流勇退,全身而退。证明过自己就可以了,拥有过、尝试过就可以了,再多的物质都抵不过自己的一颗心,可没有物质基础下的自由的心又显得那么可笑卑微。拥有一颗安静的心、有一片自己的天地,可以让心在那里自由的驰骋,足矣。刚好,物质基础还可以满足这一切,满足这样的幻想,人生复何求。
《回首又见他》读后感(七):《回首又见他》:你好吗,天气好吗
这是一本有关成长和回忆的书,无比真切、伤感又甜蜜。
从初入大学写起,故事讲述了四个女孩各自分开又相互交织的成长历程。尽管她们性格迥异,但四个女孩却同样在这段时间里学会了等待与爱,找到了各自生活的道路。
就像王怜花在《江湖外史》中反复强调的,“一切归根结底都是道路问题。”对于人生,最重要的或许并非世人期盼的所谓“成功”,而是你选择怎样的道路,用怎样的方式过你的一生。也许每一个还在路上的读者,都容易被像陈麒凌这样的书写者感动。她用一本书的时间,描述了不同模样的人生。麦蓝的聪颖和不争、戈葭的执着和倔强、闻静的忠于浪漫和恩美的按部就班……每一种选择,都拥有各自不同的光彩。
很难想象这是作者陈麒凌的第一部长篇作品。文笔轻快又富于思考,情节出落得从容却颇具张力。或许有人会觉得字里行间渗透的真实有些过于琐碎,但我想这大概正是作者始终坚持的创作态度吧——就像之前读作者的短篇集《一念,半生》,她的叙事总是不温不火,但美好,却会在如水般明澈流淌的文字中悄然铺开,回味悠长。
从创作的角度来看,多线并行的叙述方式也许是创作者们最喜欢,却又很难驾驭的。每个人物都是自己生活的主角,但生活本身却又是一台没有主角的“实验话剧”。创作者的野心是要复刻生活,然后把它上升到值得思索的高度。而对于读者,读故事的时候,他们往往没有做“思考人生”的打算,他们只是想要一个故事,让自己的无趣时光变得有趣。因而出色的创作,首先需要是一个“好故事”。令人愉快的是,陈麒凌要在这本书中讨论成长,讨论“道路问题”,但这些思索却都要发生在读者的“故事之后”。这是一个没有人愿意打断的故事,而当一切暂时尘埃落定,你总能从中看到自己的影子,生发出有关回忆的感动与思索。
因而除开成长,《回首又见他》的另一个主题便是回忆了。有人说,爱回忆的人不快乐。但我们终究不能否认,所谓回忆,是时间馈赠我们最好的礼物。我想,作者自己或许也是个爱回忆的人,所以才能将故事写得鲜活。她没有去尝试陌生的语境,这使得作品的许多情节令人印象深刻。而在另一方面,作者面对记忆时的小心翼翼,也让这些情节格外令人动容。或许我们无法喜欢生活为我们安排的每段故事,但当时光悄悄走过,故事成为回忆,回首又见他时,我们需要心怀感恩,毕竟爱过,毕竟曾经拥有过彼此最好的年华。
过去再美好,我们也不能回到过去了——因此回忆,竟是最低成本的“时光旅行”。你可以在午后,也可以是午夜,一杯红茶或是一杯红酒,单曲循环着蓝调或是爵士,翻开《回首又见他》,静静地,让回忆在心头蔓延。你会发觉,所谓爱,不只是一场独角戏,更是一场自我教育。当你心中的“他”变得清晰时,你或许会亲切地问候——
“你好吗,天气好吗?”
时光,无论是在午后,还是在深夜,总是宁静的。
《回首又见他》读后感(八):回首已不见,心戚戚然。
陈麒凌的这本长篇小说《回首又见他》我是纠纠缠缠了好几天才看完。最开始平淡的进入,满心不耐烦,到最后的欲罢不能,被这些人这些事的酸甜苦辣感动着哭泣着回忆着。
流年回首已不见。
《回首又见他》讲诉4+1个女生从上大学的时候一直到恋爱工作婚姻的生活,在这些似曾相识的演绎中,总是有那种亲切又熟悉的感觉,来来回回,遇见的总是相似的人。
赵恩美这样的姑娘,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就去追求,当然也是一个极其现实到极点的女人,她最容易得到世俗女人的幸福和圆满。她的人生就是按部就班按照计划进行,这也是我们父母辈希望我们可以照做的路程。找个合适的门当户对的人结婚生子,然后圆满的过完这一生。平淡如水却又滋润。
闻静的感性与赵恩美的理智又是截然不同的对比。她可以为了爱情放弃所有,爱情就是她生活的重心。不管是为了爱情远走他乡,还是为了追求爱情离开不再爱恋的丈夫。没有爱情变没有了闻静,无爱则疯魔。有这样子一群女人,没有爱情就是枯萎的花朵,拥有了爱情就如拥有了全世界,绽放妖娆的美丽。
戈葭最开始的感觉不过是一个被宠坏的小孩,渴望得到母爱。她固执的以为用满身的刺猬刺伤别人可以得到关爱,固执的认为只要是她爱的人,她就有权利用自己的方式去维护对方的爱。哪怕别人不需要,可是她也想这么做,因为她真的是纯粹的爱着这些人,她的父亲,她的朋友,她的恋人。幸好时间给了她最好的方式,爱情找回了她,因为爱情她成全了自己,也终于圆满的得到爱情。
还有个打酱油的梁晓棠,可是我们不能否认,在成长的道路上,我们会遇到在这样子的人,也会有时候成为这样子的人。一个人拿着自己所有的去换自己所有没有的东西,只因为生命被渴望填满。要么走出来成为麦蓝,找回自己最初的心愿。要么就继续沉沦成为一个满身奢华却掩藏不住悲哀寂寞灵魂之人。
觉得作者最喜欢的就是麦蓝,那是隐藏在她心底的最纯真的过往。随意麦蓝与世无争,带着傻傻的天真和单纯,仅仅擦地板悠闲的生活这样子一个简单的想法就可以让她很开心的生活下去。当然生活不是一帆风顺,素以麦蓝遇到了渣男翟经纬,当然不能说两个人没有爱情,不过对于翟经纬来说,成功的迫切想法比爱情重要。所以他抛弃了麦蓝去选择了不同的成功的路。庆幸有一个执着的戈葭让她从这种虚幻的美满中走出来,哪怕结果是惨痛的。可最终麦蓝走出牢笼,被戈文宇这个伯乐发觉出自己最深的美丽,绽放。
戈文宇可以带给麦蓝成长,让她成为更好的人。而大学学长俞滨却可以给麦蓝一个栖息灵魂的港湾,何去何从。你要是麦蓝你会选择谁?
结局是开放性的,留下深思。私心以为,麦蓝这样子一个单纯的女子最终还是会选择俞滨,情投意合,两情相悦,有一个懂你的人。阅过千帆,唯有知心最真。
《回首又见他》读后感(九):还是最初模样
长大与年幼最大的区别便是:失了梦想,少了追求。
每个人都盼望自己的成长,成长要经历千刀万剐,走上烫火的荆棘之路,尔后才能风淡云轻。爱了人,也要规避一切风险,不敢不主动。只有青春年少时才能奋不顾身,撞的头破血流是鲁莽的人才能干的事情。梦想是什么?梦想甚至抵不上站在高处看到的风景。索性,顺应周围人,生活便也千篇一律。
而麦蓝不一样,她还是坚持了自小便喜欢的生活,擦的蹭亮的地板,老家门口寒暄的声音,还有最爱的橄榄,看不完的《园林树木》,以及亲切的麦姨。戈葭敢爱敢恨一如当年,闻静事事明晰也觅得真爱,赵恩美一直平淡日子晃了很多年谁又能说不是一种幸福?
其实长大与成熟最大的区别是:长大会失了梦想,少了追求。而成熟,是看透一切,经历一切,还是坚持要了最初模样。
《回首又见他》读后感(十):回首又见他
回首又见他
——陈麒凌
麦蓝,曾经的,我心中的理想人物模型——单纯、善良却有大智若愚!
很多时候在想,什么样的生活环境和人生经历,造就了这样浩然正气而岿然的稳定心态?一直以为这样的一个角色和特性,只有许三多那稍显木讷的人才会真正拥有。但麦蓝,给了我一个不一样的想象。看完《回首又见他》这让我想到了《鬼谷子的局》中所发生的故事,虽然不曾想孙膑、庞涓、苏秦、张仪那般伟大,但至少在平凡人的生活中麦蓝留给我们很多美好的回忆!在《鬼谷子的局》中,也刚好契合般的主要写了四个徒弟的各种人生、性格、生活、为人哲学等,与此书中的四个人主角戈葭、恩美、闻静、麦蓝似乎在各个方面都有一些相互照应的地方。但不一样的是,孙膑本分老实、善良而执着,在狡猾多端的庞涓面前显得格格不入。而麦蓝本分、老实、善良却好不懦弱,心态健康而沉稳,在梁晓棠这样有心机、品质不完美的人身边,总是看起来让读者感觉不放心而有一种冲动想去保护。
在这个故事中,主要讲述麦蓝、恩美、闻静和戈葭在大学的时候各自之间的学习、生活、爱情的各种故事。这一笔带过间的简单描述,刻画了麦蓝的善良,淳朴和智慧;描述了闻静的善良和懦弱;述说了恩美的简单和自我认识;勾勒出了富二代的戈葭的各种无理取闹和内心弱小的形象。这四个人,各有不同,却又多有相似。他们内心都很弱小,但应对生活的不完美却又有各自的方法。有的人装无所谓去面对那些不想面对的;有的人真心付出却不一定得到回报;有的人清晰认识自我是不愿意去追寻不确定的内心向往;而有的人则还在默默的等待、伺机而动。故事讲述的非常完整,看完整之后的感觉是期望第二部的出现!
很少有人能分清楚我的,和别人的。麦蓝分的很清楚,她重复最多的一句话是“嘴巴在别人身上,而耳朵在我身上”,这样一句看似无关紧要的话,却更加深刻的凸显了一个人的稳定心态。一个刚入大学的女孩子,怎样才能如此稳定沉着的看清楚这件事情呢?在书的开头,麦大舅告诉麦蓝的几句有哲学的话,能够解释这一切:
吃甘蔗,吃一节剥一节,什么时候都不要急;
葫芦娃挂得墙上不挂,要挂在项颈上,没有事不要找事,有事不要怕事;
吃千吃万不如吃饭;
吃饭大使官,天大的事也要吃饱再说;
……
麦蓝虽然不喜欢这些教条,但这些教条在他生活中发挥着巨大作用。麦大舅的人生经验总结出来的这些话,帮得麦蓝很多时候,也让她有机会去发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这本书刻画了一个女子,她的故事、性格和生活习惯让你自然而然的想到了许三多。毕业这么多年,才深深的明白那一句话:机会是给有准备的人。麦蓝不是每一件事情都有准备,但每一件事情他都很单纯、认真的在对待,这是这本书中我最钦佩和感叹的!有些人容易想多了,比如闻静和恩美;想多了的最大一个不好是阻碍你行动,阻止你进一步的去了解事情的真相,更阻挡你了下一步去发现的脚步。当然,麦蓝也不是没有多想,但她的思考很简单,逻辑很清晰,于是每一件事情在她哪儿就变得很简单、很清晰。
人常说:“幸福是简单的,只有简单的人才能得到”。麦蓝用她的故事证明了这一句话,简单但不是傻,单纯但不是迷糊。在追逐幸福的路上,有很多个傻子和呆子获得了他们想要的幸福;也有很多个聪明人在半路上沉沙折戟。人还常说:“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是啊。
《回首又见他》整本书都非常好,故事完整,情节清晰,人物刻画非常合理,是我认为不错的故事之一!这本书的故事,通过各种方式表现的活灵活现,阅读的过程中有一种特别的身临其境的感触。或许是毕业不太久的原因,亦或者是作者写出了心中那个曾经期望的自己的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