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想得美的读后感10篇
日期:2018-07-09 04:27: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想得美的读后感10篇

  《想得美》是一本由韩寒著作,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219,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想得美》读后感(一):为什么“一个”让我心动

  三本书,三次在上海的签售,场场排起了长龙,长龙中每次都有我的身影

  “一个”,看似简单的App,赢得那么多读者的心,起初或许是全民岳父“韩寒主编”带来的热度,但慢慢地,她在茫茫人海与茫茫app中,树立了属于自己一面旗帜,静静地搁在那,安宁温柔朦胧静美

  每天晚上10点,不由自主地拿起手机疲惫身心找到了栖息的港湾,倚在床头品味一字一句

  quot;Big Data is like teenage sex: Everyone talks about it, nobody really knows how to do it, everyone thinks everyone else is doing it, so everyone claims they are doing it too."

  这虽然是一个段子,但真切反映出当今社会纷乱浮躁盲目跟风;每个人看似忙碌内心实则空虚

  小的时候,跟小伙伴们跳格子、丢沙包、跳皮筋、踢毽子(PS. 我是男的^_^)、踢瓶盖、踢自制的纸球、玩自制的游戏棋。如今呢?

  从前,因为联系不易,所以倍感珍惜,一年三五封信,足以让彼此心连心

  如今,拿起手机,三秒之内便可以跟在世界各个角落的人联系上,但一年又一年,我们忘记了多少朋友,忘记了多少曾经欢笑约定

  这是为什么,“一个”能这么让我心动。

  夜深人静,我只想拿出信纸,提起笔,情感流淌,心有所依。

  一个就够了。

  《想得美》读后感(二):生活不是比狗血

  起初是觉得这本装帧可爱,随手翻开一个故事,一口气读完。大过年的,谁还管它深不深刻,有没有道理春晚都那样了,还看了半天,总不会更差。果断买回家。

  大部分都是随笔,不是小说,有难得的“不精彩”,一本书下来,没有蓝色生死恋,甚至连个富二代都没有。

  比如有一个故事,讲一对男女女生毕业时两人就结婚了,租了个危房住,后来过了两年,搬了个好点儿的地方,再后来女生研究生毕业了,两个人要去一个新的城市生活。没有大吵大闹...没有第三者插足...没有任何翻转...

  还有一个故事,讲一个不太一样的人,会和街上行骗乞讨的小女孩聊天,最后把人家聊哭,很多年之后,这个不太一样的人也变成了一个“普通人”。

  最有画面感的情节可能是暖小团写她刚来北京时,租一个特别破的房子,特想找一个北京男朋友,觉得有归属感结果第一次去男生家里,就听他妈妈厨房里说:怎么找了一个外地的?

  要是我没记错,就有一个故事里面,有人得癌症了。还不是个爱情故事。而且可悲的是,你只需活到30岁,就发现,身边有个人得绝症,一点儿不新鲜。不是你你就偷着乐吧。

  上一次买类似的书,恐怕还是什么《左手倒影右手年华》《梦里花落知多少》之类。(当然,你可以说韩寒编的书和郭敬明的书怎么能一样呢。的确也不一样,我就这么一分......)那时我还上中学,同为双子座感觉遇到了知音

  那时我还给女孩情书呢。那时还不知道住在隔壁寝室的、最好的哥们儿喜欢男的呢。

  转眼认识17年了。当年“相好”的女孩儿,早已经在天津结婚,朋友圈里的女儿照片可爱的要命。那个最好的哥们儿在澳门工作,上班时笔挺的要命,空闲时就踢踢球,偶尔参加个马拉松

  过年时,三个人聚。一开始,我们决定要像“大人”一样,不要总是谈感情啊,七七八八的,要说点有意义事儿,比如以后想干点什么啊。可是后来不知道怎么的,就又滑向了日常生活,男女之事和男男之事,蝇营狗苟不亦乐乎深入下去,就各自说一些不足在朋友圈道的迷茫苦闷。真是比那种十几个人装得比朋友圈过得还好的聚会强多了。

  散了之后,我就一个人又去书店逛了一会儿。就看到了这本《想得美》。回到家,他闷在那屋打牌,我在这屋看。我一边看,一边想,这不就是我们经历过的那些故事吗,甚至还没有我的狗血呢。

  我高三复习和这个哥们儿出柜时他还特别淡定地告诉我他也喜欢男生但是只喜欢老的呢。

  我喜欢的第一个男生还在高三时和班主任谈恋爱然后班主任还找我吃饭我把啤酒干了放了狠话甩头就走了呢。

  我还在南半球对一个男孩一见钟情然后第二天到了机场又回来放弃了之后的行程一而再再而三回到他的城市接他下班结果竹篮打水呢。

  我还被误诊了一个终生不治的病然后吃了三年药后来告诉我是寄生虫呢。

  可是生活不是比狗血呀。狗血的事情多了去了。我比不过你们。

  如今,我从当年一个特别爱看郭敬明的人,变成一个特别受不了他的人。可是我还是看了“一个”的合集啊,而且偷偷告诉你噢,我一直很喜欢安妮宝贝呢。我是一个既喜欢高华也喜欢安妮宝贝的人,竟然不冲突,真的不冲突。我还在地震灾区采访了一周不洗澡不洗头结束之后连夜回到成都杀到酒吧结果没有艳遇呢,不冲突。

  人长大了,想哭还有泪,想醉就能喝,想睡还能硬,想是福气。但对别人,渐渐学着不着急鼓掌吐唾沫了。

  可有些时候,更加斩钉截铁了。比如拿着知识当金链子的人。比如看到对服务员特别没礼貌的人。比如一次我和一个date在吃饭,谈到之前去大学里做一些同志方面活动,他说:“你做人这么高调啊。”秒软。怎么说来着,起码你看得上的事儿他不能看不上。

  安妮宝贝说:“这个时代,若有人想诚实谈谈自己,不免会被认为自恋或狭隘,反而奇怪的很。谈论浮夸的与自己无关的事物,作出与外界万物其乐无穷壮,安全热闹。”

  我们谈论自己一点都不少,只是大多不诚实。不信你看看朋友圈。

  当然,每天都在不停地诚实地谈论自己的人也是很无聊,是衰老。何伟不是说了吗:“离开家离开你的家庭,离开你熟悉的日常,离开你舒适社交圈。花时间跟与你不同的人在一起。学着去观察思考描述其他人,而不仅仅只是写你自己。”

  安妮宝贝这句和何伟这句也不冲突啊。一点不冲突。就希望生活折腾你时,可以淡定从容;hold不住的时候,有人接纳你的脆弱;缓过来了呢,就再去折腾折腾;实在折腾不动了,也别怨恨自己,多大点事儿啊。

  祝你祝我猴年多干事儿、少吹牛。

  《想得美》读后感(三):有生之年狭路相逢,终不能幸免

  想得美,one一个的第三本系列书。

  前两天跟朋友笑说,我居然默默成了one一个的脑残粉,很高兴见到你,去你家玩好吗,到这本,顺提还有一本女王乔安。

  想起之前在宁波的签售会,手里抱着8本书,排了近一个小时到对。我手臂酸到不行。我还记得那时是小饭还是咸蛋黄问了我一句,你干嘛买那么多本,不累吗?我笑说,这不是支持你们嘛。

  起初下载one一个,是因为韩寒。韩寒是陪我长大的人,他帅吗,不帅。他酷吗,不酷。他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少年,现在长成一个普普通通的男人。但是他有他的思想,因为有闪闪发亮的他的文字,他很帅,很酷,很性感

  但是后来爱上one一个却是另外一番光景

  我是没有文字阅读就会死的人,one一个经常拯救了一个在溺水边缘的人。

  其实我买这几本书很亏,为什么呢,因为我每一天晚上睡觉前都会读one一个,所以每一篇都看过,每一篇都记得,这已经成了我的生活习惯,难以改变

  但是,捧起纸质版的书,再读起来,还是会被湿润眼眶

  有两篇文章让我眼里有点湿。

  一篇是大冰的乖,摸摸头

  另一篇是陶立夏的,记不得文章名字了,最后一句是,你是个猪吗?

  我始终相信美好真诚不顾一切,大团圆结局这些不现实东西

  虽然你跟我说:你想拥有这些吗,哼,想得美

  我会回答:你想让我放弃这些念头吗,哼,想得美

  《想得美》读后感(四):我们可以把这个世界想得美一点点

  ——“很高兴见到你。"

  ——“去你家玩好吗?”

  ——“想得美!”

  [一个]系列第三本依旧是精选集,买来只是为了收藏就是为了收藏而已。

  1.所有的文章中我喜欢阿肆的《预谋邂逅》,同时单曲循环她的歌儿了。

  年少不知情事,羞于齿,暗藏于心,久久。

  大概成年的我们很难体会到那种单纯的喜欢一个人的感觉了,甚至是气泡一般的心动。故事的最后那个“我”在面对他的“告白心情是怎样的,还有后续么,真的很想知道结局呢。总有种怅然若失的感觉。

  可是想到《请回答1997》里的一段话突然又释然了。

  “初恋有什么重要的,现在在你身边的人才重要。

  初恋,每个人的初恋都是刻骨铭心的。

  初恋是一个时期,过去了就过去了,现在开始要给新的时期和新的爱情一个机会。虽然不是初恋的体验纯真,但是要用初恋的创伤成长成熟的你去等待大人的爱,只有等待的人才能去爱,只有等待的人才能在新的机会面奇迹般地认出他/她来。”

  2.《当全世界都叫你怂包的时候》

  标题党爱不作不死的标题。

  所以我果断把这篇文章收藏了。

  真的很喜欢。

  生活不可能像你想象的那么好,也不可能像你想象的那么遭。我觉得人的脆弱和坚强都超乎自己的想象。有时候你可能脆弱的泪流满面,有时候你又发现自己竟咬牙走了一段很长的路。

  真的,自己千万不能否定自己的一切,更不能否定自己的优点

  3.《无法隐居的人》

  说实话我也会有像文章里面说到的那样,一个人隐居一段时间想法。就算在家挺尸断掉所有与外界的联系,减肥听歌看书发呆运动电影什么的都好,就想一个人待一段时间,至少一个月。

  以前试过换了手机号不告诉别人不登陆聊天软件,就那样连半个月没过就耐不住寂寞找朋友玩去了。

  好像越来越不能习惯一个人安静的时间和空间,好像感觉融入群体才是入流。

  等到静下来心里又是多么渴望有一段属于自己的时光

  对隐居的向往不光是想一个人待着也会想通过在这隐居期间使自身改变一些。

  说实在的,隐居倒真是一种对现实的逃避

  没有梭罗那种境界,没有禅宗佛理那种思想觉悟,说到底还是俗人一个。

  以上三篇是我个人比较喜欢的三篇。不知道为什么不把《纪念我的地铁长腿》和《迷茫先生》收录进去,那也是比较赞的文呐。

  当然写的好的太多了。

  像这种电子杂志APP,把文艺与科技结合真是很赞的创意,尤其是[一个]的形式简约内涵不从众,独树一帜

  情绪不高的时候心烦的时候看看[一个],看看文章感性一下,看看那些问题的神回复又能乐呵一下,每天都能获得一点小愉快,真是蛮不错

  我想我们是可以把这个世界想得美一点点得,而且不只一点点。

  :很感谢导演韩寒在被小野溜街的空闲出了书弄了那么赞的书名

  最近多了项娱乐活动,看韩导的微博评论,情到深处自然黑!

  《想得美》读后感(五):对不起,这于我而言就是一本故事会

  估计看到这个标题又喜爱这本书的人都要明里或暗里朝我扔鸡蛋西红柿甚至吐口水了(如有需要随意,但最好下手能轻点)。我既不是文艺小清新,也并非文学大咖,写不出深度,打不了鸡血。这算是我第一篇所谓正儿八经书评,因为我算是这把年纪了第一次看这种类型的书,却有种被安利了的感觉。

  这本书我是花了六块大洋买的Kindle版,当时在豆瓣上看到评分较高(书评都没看),西西弗也是一直放在重点推介的陈列架上。我不质疑韩寒的写作水平作为他的同龄人,他的成就是大家有目共睹的。但是对于本书所宣称的“新文学最强战队”,我不得不对此打上一个大大的“?”:如果不是出自文章本身的问题,就肯定是我的年龄情商已经匹配不了它的高度了(我一般看科幻小说和推理小说居多,再不然就是各种励志书和知乎文章,还有小黄(bao)漫画)。

  我仅仅只看了其中三篇文章:其中《南极姑娘》和《去我的90年代》看了几页就没再继续下去;唯一看完的就是是《世上所有的坚持,都是因为热爱》。所以我的评(tu)论(cao)也就仅只针对这三篇而已。

  《南极姑娘》:当我看到一脸傲娇的南极企鹅与憨厚实在的北极熊相遇,还互帮互助最后“同居”时,我便打住了。在我看来,南极与北极生物品种的相遇并不算得上是新梗,他们就同各种言情小说里的屌丝男VS白富美、地球人撞上外星人一样,极端的邂逅势必会出现意外的融合,并在各种磨合中滋生出暧昧的情愫,即使最终的离别也会留下美好的回忆和心动的想念。我是这么想的,所以没看中间过程就直接跳结尾了,貌似猜中了???

  《世上所有的坚持,都是因为热爱》:我看完它是因为一方面它篇幅较短,一方面它所描述的成都是我待过5年之久的熟悉之地。但是我仍难以理解它里面所体现的爱情,女主角之所以结婚不是因为对方是有钱人门当户对么?一个人可以随意跟别人取消婚约、随意在分手后跟对方藕断丝连见面就来上一发,可以想分手就分手说结婚就结婚,三观真的确定没问题吗???男主角人生最大的坚持就是找够钱然后用钱去把女主角给砸到手吗???他的事业、他的人生、甚至于会受他生活所影响的父母双亲,都无法成为他真正的热爱吗?我难以想象他们最终会拥有童话般的浪漫结局,因为他们的感情是建立在如此不靠谱的一对大胸上(好吧,请恕我人老心态比较传统保守)。

  《去我的90年代》:貌似又是讲述一个关于童年时期朦胧情感的故事,我翻看了前几页就结束了。原因在于我6岁的时候还只是一个会跟一群男孩子玩闹、打架、到处瞎捣鼓折腾的臭屁孩。我不会崇拜大男孩,因为我比较享受自个当头头的感觉;我也不会喜欢大男孩,因为我讨厌他们捏我的脸。总的来说,在那个年龄阶段,我压根就不存在什么情感萌芽,内心深处唯一的判定标准就是对方好不好玩。

  写到这,之所以说这本书于我而言就是一本故事会,并非因为它的文笔粗糙、内容低俗,只是由于在我每看一个故事时,内心平淡得几无任何起伏。它过于单纯、过于完美,就如同欣赏身处另一个平行世界他人的故事。它唤不醒我的回忆、激不起我的想念,自然也就勾不走我的心。

  《想得美》读后感(六):【书摘】想得美

  其实作为企鹅,我们也有自己的苦恼呀。群居生活虽然听起来热闹又有趣,但是成天和一群跟你长得一模一样的东西待在一起,做着一样的事情,难免也会找不到自己的存在感呀。

  怎么说?

  你想啊,为了合群,大家在吃饭的时候你也得吃饭,大家在睡觉的时候你也得睡觉,即使是游泳这么自由的事情,我们都要排着队一个个往水里跳,我觉得这实在是太愚蠢了。

  旅行就是一群人去到另一群人活腻了的地方体验生活。

  亢奋绝对是做一件事最初的原动力。

  我们现在所经历的迷茫和窘境,其实应归咎于过去不愿面对的改变或多年来不曾根治的恶习,如果因为做一件事而无法坚持,那么到了二十多岁需要对外界承担一份责任时,就欠自己一个交代。

  其实钱也是有味道的,是一种经过无数人转手却不会沾染任何人本身气味,冷漠而肮脏的味道,有这种味道的还有麻将牌。

  你要坚持你的想法,因为我们是少数,所以更要坚持。

  我不喜欢别人说“我是对你好”这句话。这种时候,我就在心里想,无非是为自私找了一个好听的托词。

  职业是职业,事业是事业,没必要把职业升迁和事业成就混为一谈,也没必要把一份工作当唯一的轴心,别把工作和生活硬搞成对立面,兼顾温饱没有错,可一辈子被一份工作栓死,那也太无趣了吧...

  反正在这个世界挣来的银子,少爷懒得拿到那个世界去花。

  有些话,年轻的时候羞于启齿,等到想说的时候,已是人近中年,且隔万重山水。

  女人替男人出来担事的时候,眼神里那个傲娇劲儿,根本不是在认错,是一种飞蛾在火堆里烧得噼里啪啦的快感。还有反被爱人推脱和指责之后那份无奈,像被剧烈疼痛燃烧过后的灰烬,却被人轻巧地吹一口气,就散在风里。

  这就是女人,说来可笑呢,爱一个人时,吸进去那么多勇气,最后吐出来的却都是叹息。

  谁也别同情谁,还是咱古人说得好,贱人都是成对的。

  不拿已有的去换未知,真的,就这样挺好。

  做事如果只奔目的去,就没什么意思了。红灯须硬闯,马路要横穿。很多事情你也许做不到,但一定要去想。你看这世界如此奇伟,大厦如此高俊,使这一切成为可能的,都是在心里闯过无数次红灯的人。

  可是,即使是他们,活在这个世界上,依然要遵从万物运行的法则。

  尽量少拆穿人家,如果只为证明自己的存在与高明就拆穿别人,反而不高明了。给别人留余地也是给自己留余地。

  需求与细节的取舍问题:百分之九十的人看不见需求部分哪里可以动刀。百分之十的人觉得这样动刀太猛了,不敢动。一个需求问题可以派生出一万个细节问题。绝大多数人宁愿动一万次小刀都不肯动一次大刀一是因为动大刀要冒着全盘推翻的危险,二是因为他不知道动大刀该从哪里下手。

  你的逼格高到脸上了吧hhh

  我想生活总是这样,坏一点,好一点,再坏一点,再好一点,好好坏坏之中,人变得坚韧起来。就这样,不至于好到哪里去,也不至于坏到哪里去。时间继续往前走,日子继续往前过。在反复折腾中,对于人生的各种境遇,世态炎凉,人情冷暖,都有了丰厚的体会。领受属于我生命的独一份,并去过好它就可以了。

  你知道离婚带着孩子的女人代表什么吗?代表在剧本还没动笔时就知道会有一个烂结局,代表没一天从清晨醒来就开始变得像是回忆,代表看不到任何希望,任你再满腔热血轰轰烈烈,也不过是下一秒在倒计时上画掉的红X...

  我总在想,我喜欢他这件事,可能会因为时间而改变,因为有了更喜欢的男生而改变,但绝不会因为他不喜欢我而改变。

  那些残缺的笨拙的努力的但始终平凡的配角,都是被爱打磨后的产物。

  梨恩突然看到了同样的一群人,他们假借施善者的爱的名义,曾经向生命里迎面走来的陌生人门,不计得失地兜售自己的热情和赞美,却故意留给身边那些亲近的人冷漠和指责。比起那些明枪暗箭的侵略者,他们才更像是情感世界里真正的暴徒,狂躁愤怒,丑陋至极。

  王家卫的电影里说,其实爱情是有时间性的,认识得太早或太晚都是不行的,如果我在另一个时间或空间认识她,这个结局或许会不一样。

  你为未来对象设下许多标准,但最后与你牵手的往往是标准之外的那个。遇见他时,他的长相体重,有没有身骑白马是不是才高八斗都不重要了,因为,他不是你喜欢的那种人,却是你喜欢的那个人。

  世上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

  《想得美》读后感(七):如何能成为作家?

  每一个爱书的人多多少少都会有成为作家的心结——让自己的思想如行云流水般化作一个一个字符~最好这些字符能如音乐般动听,当然最最好的是你的文字能否给你带来一定的财富,这样,你就可以如三毛那样浪迹天涯,以文为生。

  当个自由的职业者——多么动听的词汇啊。

  说实在话,我也经常做这样的白日梦。梦做久了,就会突然问自己:怎样才能成为作家?怎样才能写出自己都会”哇“一生的文字。

  首先我给自己的定义是文笔一定要好。如果你的文字杂乱文章、语无伦次,谁还乐意看啊~那怎样才能妙笔生花、出口成章呢?首先你要看过很多很多的书,蓝后不断的写啊写啊。。想到这点,我不禁胸口一紧张。对于自小就浸淫在《小学奥数》、《黄冈模拟试题》、《三年高考五年模拟》的人来说,起跑线就输了啊~

  其次我的定义是一定要有思想——思想是怎么养成的?多读多想。读这个我就不再阐述了,多想——好吧,现在更多想的是如何在口袋里的钱再鼓一点、明天的股票再涨一点、要不要考个公务员换个轻松一点的工作啊~这么一想,当作家是无望了。

  只有这篇书评跟《想得美》有什么关系,其实一点关系也没有,只是看到里面的一些文章,突然又勾起了写作的欲望而已。

  《想得美》读后感(八):可能是废话的写两句

  第1季:《很高兴见到你》

  第2季:《去你家玩好吗》

  第3季:《想得美》

  第一本是在711买早点的时候顺道买的,

  第二本看的是同事的书,

  第三本今天网购到手了,

  总感觉三句话连起来特别好笑,

  ——很高兴见到你

  ——去你家玩好吗

  ——想得美

  很期待第四集呢,

  我实在是个写评论写的不好的人,

  从大学时候的文化评论到当时的电影赏析,电视节目评论都写的一塌糊涂吧,精彩评论什么的真的从来和我都没什么关系啊。

  好吧,每天早上都会在可能拥挤的公车上草草读完前一天的one的内容,而且我也实在不是什么马克党,很多喜欢的篇章读过了,也不会随时的收藏,似乎买本书留在家里,只是为了有那么个能不用翻手机随时随地翻出来看看刚好和我胃口的闲书。

  废话说的差不多了,继续看书去了。

  《想得美》读后感(九):纸制app

  在我们的小破图书馆这本书的装帧设计还是蛮吸引人的,然后上网搜了一下,原来这是第三季,和前两季的名字在一起可以组合成一段有趣的对话呢,

  “很高兴见到你”

  “去你家玩好吗”

  “想得美”

  随着年龄增长我已经不怎么看青春小文了,比起以前看过的那些小说,捧着一段可以感同身受的话如获至宝,现在更愿意到天涯看看撕逼直播文,好嚼好咽不费神。

  就比如吧,这本书我更喜欢类似 世界上所有坚持,九月十三,北京北京 这种文,看起来不像小说,像老朋友在和你讲故事,你只管听,不用去多想。

  其实呀,文章和电影一样,都不会是生活,真正的生活不好看,所以这本书对我来说就和任何一条长微博一样,杀时间罢了。

  《想得美》读后感(十):一年前手写的书评,读着有趣,想码出来分享一下.

  这是我继《和喜欢的一切在一起》之后看的韩寒工作室的第二个作品。 其实感觉是差不多的,但会比《和喜欢》更微妙一些。

  其实看过一遍并不知道《想得美》此题与二十篇文有什么联系。但《和喜欢》似乎可以感觉出,里边的文多写实抒情文、往事,透过许多故事共鸣给我大致便是【虽然一路很苦,但毕竟我选我喜欢,苦一点也愿意】。

  而《想得美》文与文间跨度很大,差异大,且有许多略怪诞的小说和故事(小说?)。 比如《杀手的礼物》、《德州扑克》、《南极故事》。

  准确地说是很多文都让我觉得略为怪诞,我知道怪异可能是迎合一些比喻,而正可能是因为比喻有些牵强才感觉怪异。如《南极故事》一只孤单的北极熊遇到活泼的南方姑娘——一只随洋流而来的企鹅。 那不是很奇怪吗? 可顺这想象文中的北极熊与企鹅相拥避风雪,北极熊为企鹅驱寒,企鹅为北极熊打发暗无天日又孤寂的极夜时光。 却是很美好呢【最萌体形差】。也许这种纯粹,作者也是找不到在哪个地域的哪个男女可以描写出来,确实我也找不到,写不出。 可用它们却能写出了,能让人感受。不是说在男女之间找不到,而是在它们的故事间,更能体现,那种感觉,遥远又熟悉,可以若隐若现感觉得到这种故事,一定在哪个地域哪些人在上演。

  对《德州扑克》 印象和感触颇深。 尽管故事离自己生活很远,却感觉不陌生。 说得是“我”在一个赌场所见众生相。 里边的老胡与玛丽的事情,令人叹呐。 赌,是一件不好的事情,却是一个很好的比喻。

  “钱输都输出去了,输给谁都一样”

  “你看,赌博就是个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事, 连输牌的心态也和分手差不多。”

  “你以为我要从‘德州扑克’中跟你总结出个爱情的道理吗? 那是你没看明白。因为爱情这东西,就跟赌博一样,是没有道理可讲的。”

  就如玛丽替了老胡的黑锅当众还要诶老胡逼真得不得了的一耳光。作者比喻太好实在难忘:

  “女人替男人出来担事的时候,眼神里那个骄傲的劲儿,根本不是在认错,是一种飞蛾在火堆里烧的噼里啪啦的快感。....还有反被爱人推脱和指责之后那份无奈,像被剧烈疼痛燃烧过后的灰烬,却被人轻巧地吹一口气,就散在风里”

  “这就是女人, 说来也可笑呢,爱一个人时,吸进去那么多勇气,最后吐出来的却都是叹息。”

  ……《德州扑克》真的是一篇耐人寻味的文章。

  爱情真的像一场赌博啊,盲目、专注 又 漫长。

  非常憎恶赌博。

  对《红灯须硬闯, 马路要横穿》,最难忘的是【人艰不拆】,——作者与我,在朱一发身上学到, “不要去拆穿他人,这并不高明”。

  《我和邵毛毛的日与夜》,羡慕邵毛毛。

  不是因为如此之早就与作者结婚两年了,显得酷,而是因为她和作者的日与夜。生活并不精致, 或是说很不精致。但可以知道 “我”感情从未粗糙过,邵毛毛也是。

  “咦,我们结婚两年了吗?” -“诶,真的是啊,应该买束花的”(我)

  “这么晚了,花店应该关门了吧。” - “总有一束花为我们准备, 试试吧” (我说)

  夜里大部分店都打烊了, 买不到玫瑰了,至少他们最后抱到了一束百合。

  百合也很香啊,而且那么美丽的白。

  26篇,有许多故事,其他大抵印象不深了,有些情节也相当有感,但看过之后,依然忘了。

  From:Dity/ 2016.4.6 结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想得美的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