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大哥》的读后感10篇
日期:2022-03-13 14:36:15 来源:文章吧 阅读:

《大哥》的读后感10篇

  《大哥》是一本由Priest著作,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32.00,页数:257,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大哥》读后感(一):好看

  首先我是一个不喜欢看非爱情类故事的人,可《大哥》从头到尾看下来,不仅看完了,而且看得非常爽。

  大是朋友一直推荐的作者,初读的时候看了一下,大部分篇幅很长,所以选了这本稍短的(原谅我作为一名非忠粉的乱七八糟的选择)。但一开始看,就被吸引了。

  一开头怎么说呢,这种又长又没有强情节的剧情,说真的如果不是P大的笔力和字里行间的幽默,谁来写我都是看不下去的,但P大就是写得非常有意思。也说不上什么文笔优美寓意深刻什么的,就是让你想一直看下去。但是这点也恰好证明了作者的写作水平已经高得很平稳了,通篇下来毫无造作之感,她对文字的动作是信手撵来的。

  其次, P大对人物的刻画极其生动,每个人都在不经意间被她描写出了某些极符合他们身份地位性格特点的言论。比如我最喜欢她对宋老太的描述,尤其传神。举个例:

  “她就这么起五更爬半夜,竟然还能兼顾家里孩子们的一日三餐,还能精神矍铄地和邻居那个恶老太每天大战三百回合,相互问候生殖器地骂战一通。”

  “这两个老货掐出了风格掐出了水平,嘴里蹦出来的脏话让魏谦这个职业流氓都听不下去。

  这时宋老太和恶老太就会一致对外。

  宋老太骂:“小/逼孩子!”

  恶老太骂:“大逼胖子!”

  就这一个片断描写,就能让你觉得:这位作者的笔力、观察力之深。淡淡几笔,可描绘出来的,就是一个没什么学问的邻家老太太的形象。

  写得真好!

  《大哥》读后感(二):大哥:是沉重的责任,也是前行的力量

  最近《镇魂》大火,一个没忍住,我也成了“镇魂女鬼”的其中一员,每天对着巍澜cp的cut就能乐呵一整天。

  追了剧,原著自然也不能放过。我平时不怎么看耽美,唯二看过的两本是《默读》和《犯罪心理学》(后一本甚至因为太长没坚持到结尾),看完了《镇魂》,发现耽美并不是那么难接受(或者是说P大的写法对我胃口,全书有剧情有逻辑),索性趁着这股劲头开始看《大哥》。

  《大哥》是P大饱受好评的作品,从8分+的豆瓣评分中即可略知一二。

  之前有作者朋友给我推荐,推荐语是:有点严肃文学的意思。

  读到一半,好吧我承认,确实很有纯文学的意思了,写实性很强。

  这种写实性体现在主人公的“惨”和“虐”。无父无母的魏谦初中毕业,想继续念书却因学费望而却步,他尚且要养活自己不说,还有一个尚不懂事的妹妹,还捡到了半大小子魏之远,生活处境可谓雪上加霜。

  魏谦初为少年,还不是一个结结实实的大人,但他没有选择,他必须为两个小孩撑起一个家。

  我读的是网络版,并不清楚上下两册的分隔节点在哪,但我大致可以猜到。

  如果说小说前半部分主要的叙述语言是“魏谦怎么怎么样”,那么在后半部分,这种语言有意无意就变成了“魏之远怎么怎么样”,视角的转换主要是从魏谦跟着熊英俊进藏开始。从这个情节开始,由于魏谦的缺席,但故事仍在原地发生,因此这段时间的主角就是魏之远了。

  在之前的故事里,魏之远给我的感觉就是:一个隐忍的小大人。因为幼年的遭遇,他很早就学会了察言观色,看魏谦的脸色行事,他知道该在什么时候与小宝玩闹,该在什么时候偷偷关心大哥。

  而在魏谦不在的日子里,魏之远通过那个冷库报仇情节,在我心里成功进化成了冷酷的天才这一形象。魏谦当年想做而没做到的事情,由他做成了,甚至,做得不动声色,毫无破绽。就这个情节而言,魏之远对于自己的心理解读是:

那就是他二十多年来萦绕不去的噩梦,那种深邃到了骨血里的无力感。他所做的一切都是在补偿自己幼年时代的无力感,那使得他变得处心积虑、机关算尽,甚至到了极致,就做到了谋杀的地步。

  作为读者的我,觉得小远的举动也不妨认为是他对魏谦的一种效仿(当然了,魏谦并没有到谋杀的地步),前文里有细节提到,小远不爱跑步,听到哥读书的时候拿过长跑名次,半个月后就拿回了长跑一等奖的奖状。可以说,有意无意地,魏之远在向魏谦看齐,他想成为像魏谦一样的人。而做到这件事,在他心里,是他在向“像大哥一样有用”迈进了一步。

  就我自己而言,可能更偏爱小说的前半部。前半部写的是底层少年的奋斗,从打手到黑拳,少年魏谦的隐忍和机智都令人动容。后半部时魏谦的生活轨迹已经发生改变,他要处理的不再是物质,而是情感。商战部分和俩兄弟的拉锯战其实都非常不错,小远的真心是实打实的,但主要我不是一个耽美爱好者,大约故事本身,而不是情感,更戳中我吧。

  《大哥》读后感(三):像狗一样活着,但是没关系啊,起码我们努力的活着

  听说默读影视化bl改成了bg,恶心!仅此纪念曾经瞎了的狗眼!!!

  这本小说小时候真是一个时代的印记,虽然家家穷的叮当响,但是邻里相亲相熟而又互助,因为写的太过于贴近于生活,就像开文写的那些苦难,就像是满满的生活过的讽刺。就像经历过饥饿的人你知道那种滋味,但是没经历过的,再描述他也感觉不到。经历过贫困的人知道那种痛苦,那甚至不是痛苦,而是家族的原罪。

  ‘大哥’确实倒霉,碰到了这么个倒霉的妈,他妈最大的特点就是不仅活的不好,还不懂得怎么去好好活着,她的自暴自弃挽留不了她的命运,反而更加糟糕。这种人生活里太常见,常见到总是每一个人的一小段生活的缩影。你惧怕你的未来,你看不到任何星点希望,所以你放逐自我,可是这样完全解决不了你的任何痛苦,只能加深你的烦恼。

  文中大哥一句话深有好触“明明像狗一样活着,却在想着to be or not to be”的问题。我记得有一年,我也说过这句话。难过到极点的我拉着好朋友喝酒,我却无法说出来一句话,也无法哭出一滴眼泪,我只能笑着说,我活得跟狗一样。于是我就被朋友骂了,她说我不也是,我好好的,怎么你就惨了?丫的文艺风矫情!确实朋友的家境比我还惨,父亲常年要治病,她赚的钱怎么都填不满。起码,我来去匆匆,虽然一穷二白,起码没有这么大负债。人家都如此努力的乐观的活着,我怎么就能被负面情绪左右。然后我明白,你自己不努力克服心里的痛苦,不去直面生活,直面恐惧,没人能帮你,不要没事顾影自怜,谁比谁更惨。不能把生活活的风生水起,就把哭的生活活成笑的。

  文的前半部分,看的人又虐又难过,那种真实感摆在眼前,让人心痛大哥这个小小的娃,用自己的小身板支撑着整个家。他毒舌却内心柔软,聪明却不世故,竭尽全力的照顾家里的每一个人。弟弟这个捡来的流浪娃拥有高智商的金手指,却因为小时候的经历对人疏远,礼貌却难以交心。奶奶虽然开始的时候尖酸刻薄可是当她理解大哥并且心疼她以后,做出的一系列事情却让人无比感动,要不是奶奶,大哥也不会回归正途,可能还是个放弃了自己人生的不入流的小痞子,最后知道自己年老体病就自己选择默默消失,不给家里人带来一点负担。至于小妹妹,她的烦人给人留下了很大的印象,就是身边各种熊孩子的缩影,负责制造麻烦,家里人给她收拾烂摊子,只有长大了才懂事。这故事亲情写的很感人,大哥对家里人的,家里人对大哥的。大概能忆起的亲人的影子那种平凡的真实感才是最感人的吧。

  文看完以后,暗夜里亲人的身影一一划过,妹妹,爸妈,弟弟,生命中曾经支撑过自己的温馨回忆扑面而来,看吧,你肯定不是一无所有。就算人生再不美好也不能放弃好好活着的勇气。乐观一些,勤劳一些,善良一些,努力一些,果断一些~~

  《大哥》读后感(四):生活给了我们苦难,而我们要做的就是打破它。

  刚看完总觉得大哥和小远在一起有一点突兀,总感觉不到火候,但是又认真的想了一下大哥的性格,不管他爱不爱小远,只要小远那么偏执的喜欢他,他们总会在一起的。就好像他两次都问“哥是不是对你不好”。一个在苦难中被逼迫长大的人,十几岁开始,一直肩负着养活老老少少的任务,他看起来毒舌冷硬刻薄,把自己伪装到已经无所不能,不怕这个世界,所做的一切也都是为了养家糊口。但看似那么狠心的人却也会收养一个流浪儿,无论生活多么艰难,也都没有再放弃这个孩子,从让小孩进家门的那天,已经把他当作了自己的责任。他很多时候想的都是对别人好,如何让弟弟妹妹过上更好的生活,可以不上学,也可以不要命。在小远对他表现别样的感情时候,他是不能接受的,这是他养大的孩子啊。可是,过了四年,那个小孩一如既往的喜欢他,他私心里觉得不能再对小孩不好。另一方面也是因为他母亲的缘故吧,他面对女人的时候总会有心理障碍。 小远呢,因为年幼时候的被收养被抛弃甚至流浪的经历,早慧的孩子心思敏感,无时无刻都害怕再次被抛弃,过早的学会察言观色,甚至于刻意去讨好人,心思也很重。他对大哥,怎没说呢,有很大一方面也属于依赖吧,心理上的依赖。

  《大哥》读后感(五):两家苦逼受的自述——论杀破狼与大哥的适配度

  先看过杀破狼,又去看大哥,虽然的确吸引人,但情节和人物设置的高度吻合也是让我不停汗颜的……于是来了一篇丧心病狂吃饱了撑的的比对……

  顾大帅:我跟我捡来的便宜儿子谈恋爱了

  魏大哥:我跟我捡来的病娇弟弟在一起了

  顾:我是从西北边陲小镇的狼群的利爪下把我家攻救下来的

  魏:我是从胡同口垃圾堆边儿上发狂野狗的獠牙下把我家攻救下来的,虽然我当时没想救,一切纯属意外

  顾:我从小父母双亡

  魏:我打小没见过我爹,我妈后来也死了

  顾:我是在战场拼杀的大将军

  魏:我是在商场沉浮的大boss

  顾:我戎马一生,只为收拾这破烂山河,家国天下

  魏:我呕心沥血,只为撑起捉襟见肘风雨飘摇的穷困一家

  顾:我幼时身中奇毒,眼睛耳朵都不好使,却被后爹做派的亲爹硬生生摔打成能打抗打的伪残疾人,后来父母双亡,17岁子承父业,披挂上阵,从此开始了独挑大梁国运的艰难旅途

  魏:我自小没见过我爹,妈是个特殊工作者,我整日受其虐待差点没死,后来她好歹改嫁过上正常生活,不成想这短命后爹死得突然,我妈就重操旧业并且沾染上毒品,没多久就嗝屁了,留下个嗷嗷待哺的妹妹,我那时候15岁,从此开始了独自一人养家糊口的艰难旅途

  顾:我内心恨着我那心狠手辣活牲口似的老爹

  魏:我内心恨着我那浑浑噩噩阴晴不定不负责任的妈

  顾:我不仅蛊毒缠身,经年的劳命奔波和战场拼杀还积累了一身伤病,人前却还能装着光风霁月

  魏:我混黑道那几年天天伤痕累累,被砍过几刀还手脚骨折过,后来工作狂跑项目累到得肺炎,在弟妹面前却仍旧装着一副外强中干的威严模样

  顾:我身边有个过命的弟兄和得力的下属,有时候也算半个保姆,他叫沈易,我叫他“沈老妈子”,因为他嘴碎又唠叨,唾沫星子满天飞,烦人得要紧

  顾:我年复一年枕戈待旦戎马为生殚精竭虑抛头颅洒热血,风里来,雨里去,只为守着这寸寸疆土,没什么童年,也没体会过家人的柔情温暖,这么样貌秀美正值大好年华的“西北一枝花”就一直光棍着,成日里跟一群老少兵痞子厮混

  魏:我天天为这个千疮百孔屋漏偏逢连夜雨的家劳累奔波,加上童年时期母亲留下的阴影挥之不去有重度恐女倾向,性格阴郁一副棺材板脸色,一来二去连个女朋友都没有

  顾:我日子过得憋屈啊,侍奉了两代阳奉阴违生性多疑的傻叉皇帝

  魏:我过得憋屈啊,我怎么养了这么一个坑哥二百五的妹妹,本以为弟弟又乖巧又懂事,谁知道这个才是真正冤家债主

  顾:我从童年起就没过过舒坦日子,后来山河将倾,国库空虚,敌寇虎视眈眈,西北有蛮人,东海有倭寇,南边是心怀不轨的洋人,我不得已整日用药吊着身体,四方奔波,一身病骨,几次死里逃生,这辈子是操心受累的命

  魏:我自生下来就没过过一天安生日子,童年时每天脑子萦绕着要不要在饭里下老鼠药跟自己老妈同归于尽,后来她死了我没钱养家只好辍学,跟着流氓混黑道做过两年打手,去广州打过黑拳,跟着进藏商队倒腾过药材,好几次都是九死一生小命差点折在上头

  顾:我命苦啊,我一个人畜无害的恐同直男居然丧权辱国割地赔款的被自己干儿子掰弯了?天理何在

  魏:我命苦啊,我一个虽然对女人有阴影但自认并不是变态的恐同直男竟然不断对自己的病娇弟弟降低底线。我把他当弟弟,这小兔崽子居然特么想睡我?

  顾:我家攻是个从小让人猜不出心思浑身是刺儿的倒霉孩子,入了佛门出去闯荡了四年,回来就气质大变,长成一副顶天立地的样子了,而且……呃……攻气十足,软硬不吃,让人无计可施

  魏:哎巧了,我家特么也是

  顾:我们的故事里有一个和尚,他叫了然,不过我叫他“秃驴”,我不信佛,也讨厌和尚。就是他,拐走了我儿子,不过长庚的一身戾气好像是的确被佛门洗净的

  魏:我们的故事里,也有一个半路出家的假和尚,他叫老熊,老婆死了就住进郊区破庙里搞什么清修,兼职卖门票忽悠人,有时候偷偷开个荤,不过小远就是受了他的点拨才开始变的心境开阔

  (==真是没有和尚创造一个和尚也要上)

  顾:等到战事已尽,四海清平的时候,我就撂挑子不做将军,跟我的小长庚一起归隐江南岁月静好啦

  魏:仇恨尽消,风波已定之后,我就退隐江湖不做老板,回大学读研做助教,跟我的小远没羞没臊地幸福生活下去啦

  ……

  先写到这里,攻方面,性格和经历也高度相似就懒得提了,毕竟本人是个受控,且皮皮也颇有此嫌疑_(:_」∠)_

  想说一说《大哥》。

  大概皮皮更擅长写不正常世界观的题材,杀破狼借着架空和奇幻可以尽情挥洒,有些情节也不会觉得违和。但对于大哥这种现代现实向题材来说,有些处理就显得较为戏剧化和粗糙,关于兄弟两个在社会底层拼杀的一些情节描述都较为简略很多都是几笔带过,尤其是胖子带着大狗搜尸体和魏之远设计谋杀强奸犯的过程经不起推敲逻辑漏洞太多描写也很空洞。但想起杀破狼里权谋算计和纵横捭阖我就开始热血沸腾觉得十分有趣了。

  皮皮简直太会刻画人心描绘众生了,太会把握人情世故,所有大大小小的角色都在她手上像灵活的扯线木偶在舞台上淋漓尽致地表演,角色的每一个心态变化的节点和力度都掌握得恰到好处,细腻十分,读的过程中忍不住痛快到拍桌子,想哭又想笑,人物血肉丰满活灵活现的。总觉得很奇怪为什么皮皮有这样的功力,是自身经历还是在阅读中积累起来的智慧?

  两本书惹得我几欲泪崩的地方竟然都来自于和尚。

  《杀破狼》里,长庚让了然去大义灭亲截杀了痴,了然在兵荒马乱的战火中痛哭,好一句“未知苦处,不信神佛”;还有临渊阁的暗语“倘若天下安乐,我等愿渔樵耕读,江湖浪迹;倘若盛世将倾,深渊在侧,我辈当万死以赴!”;还有长庚临走时低声一笑“假和尚”。

  《大哥》里,则是老熊对魏谦说的,在遇险时冥冥之中与亡妻的对话,最后收尾两句“生者与死者,总会殊途同归。能求仁得仁,已是大幸”

  补充一句,皮皮经济学金融学知识用的真专业,服气,不愧交大数学经济本科双学位,以及港大金融硕士学位_(:_」∠)_

  向女神致敬,你永远是我的星辰(。ì _ í。)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大哥》的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