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盲眼钟表匠经典读后感10篇
日期:2018-06-28 04:50: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

盲眼钟表匠经典读后感10篇

  《盲眼钟表匠》是一本由理查德·道金斯 (Richard Dawkins)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8.00元,页数:356,特精心网络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盲眼钟表匠》读后感(一):盲眼钟表匠选择的演化

  从小接受历史生物教育的我们,相信对“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一金句绝对陌生,直到今天,当我们讨论达尔文进化论的时候,依然是用到“天择”和“适者”这两个词。

  记得小时候阅读本科杂志时,一本正经介绍进化论已死,因为达尔文学说无法解释恐龙的灭绝,如此强大的恐龙为何无法被天择?时隔多年,我依然清晰的记得那篇文章对我的冲击,从小被教育成无神论的我们,需要有一个理论支撑人类是从哪里来的”这样的论点。如果达尔文是错的,那什么才是对的?

  上中学大学时候的我,说实话我有时候依然无法直白的把达尔文理论与科学相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读完一系列著作后,回过头想想,我们无法百分百的接受演化论(演化远远比进化要贴切),因为它所揭示的一切让你无法接受,让你明白人之所以成为今天这样,并不是这样有多牛逼,并不是人定胜天,而是一个漫长复杂的被多种因素影响过程。我们并不是进化成了今天这个样子,而是演化,基因提供突变,演化在一个长时间维度发挥作用

  正如作者而言:

  演化是个逐步、渐变的过程,每一步骤相对于前一步骤都非常简单,跨出去全凭机缘,但是整串连续步骤却不是个随机过程。

  我们的大脑演化出意识,会对风险机会主观评价, 评量的依据就是寿命

  虽然任何染色体上的任何基因在任何时候都可能突变,突变对于身体的影响却受到胚胎发育过程的严苛限制

  字字珠玑,诚然,演化论无法证明一切,但它是唯一一个最能在各个面相上靠近真实的理论,或许它是不完备的,但绝对不能说是完全错误的。就如同发现量子物理的今天,我们当然不能因此否定牛顿力学,而是更完备的为其加上“在宏观层面上”的前缀而让其更准确。

  永远不要轻易的否定一个存在多年拥有相关证据的理论,演化的目的,就是活着然后生更多的后代,把自己的基因洒向星辰大海

  《盲眼钟表匠》读后感(二):物种演化与反人类。

  能够读到这本书,实在是读者之福。道金斯的这部论著,可算是达尔文进化论的导读本与注释的混合物。除了生物学外,道金斯在物理、化学数学,乃至计算机编程等领域都有着深厚的造诣。为了不致令看客感到乏味,行文叙事都尽量浅显易懂,以呵护畅销书惯坏了的读者。

  物种演化是一个漫长芜杂的过程。人类受限于寿命过短以及有效样本(即化石)的缺失,导致直到今天我们仍然无法给出生命起源与演化的完满图表。短寿的人类在面对所谓超自然现象时,由于找不到合理的推算来解释,由此派生了两个出口:一个出口指向神祇创世的宗教解释,另一个则是被现代文明接受的物种演化。

  演化是个动辄以数万年为单位的漫长过程,其中奥妙对人类这一新物种而言,不啻于过客匆忙中瞥到的一幕奇景。我们必须要坦承,所谓的物种基因突变,实际上很有可能是因为化石断代,或没有办法亲眼目睹演化过程所致。比如比目鱼长在同一侧的双眼;蝙蝠、鲸豚类及个别鸟类的“回声定位技能;非洲电鱼的“电流定位”;非洲行军蚁誓死守护蚁后的基因约柜;取13年或17年质数为孵化周期的周期蝉;视网膜复杂的设计。我们无法解释在这些相对智能低下的物种身上,何以会出现如此令人难以置信精确生存技能。在生命演化的漫漫长路上,必然有一股无形的力量规则指引方向。就如同我们无法解释宇宙里的众多现象一样。这股力量或规则,就是天择。

  生命从诞生的第一天起,就是一场没有终点的军备竞赛。生命究竟会演化成何种形态,并且能够存续多久?正如生命的诞生一样,是无法提前预设参数和目标值的。既然生命不是一场有预谋蓝图谱写,我们就必须接受环境是造就生命的最大功臣。物种演化是一个累进变化的漫长过程,为了生存与繁殖物种只得被动的作出调整,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生存环境。生存环境造就盲眼的钟表匠,这应该是能够被普遍接受的观点

  人类做为这颗星球的所谓主宰者,无时不刻不以主人乃至创始者的眼光俯视世界根据生命树原则,所有物种最终都会回溯到同一个母体。换言之不论有多少分支,整个生命世界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都是近亲。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观点。但在这一整套体系里,人类似乎成为了演化理论出错的唯一失败案例假设天择果真在默默推动着生命演化,那么人类这一变数则在竭尽全力破坏演化体系。不管在哪个时代,人类都渴望成为世界的主宰。那么,这个结果也是天择想要的么?遗憾的是道金斯没有提及,个人感觉这个问题可能不会比回答“生命由何而来”来得轻松大师既然都没敢多说,我也就不再展开了。

  《盲眼钟表匠》读后感(三):奇妙大自然,归功盲眼钟表匠?

  当科学家终于发现,蝙蝠是利用回声法定位飞行时,人类利用类似方法进行敌情侦探尝试才刚刚开始

  1940年,一场专家云集的会议上,美国动物学家格里芬和他的同学加隆博什首次宣布发现了蝙蝠飞行的秘密。一位科学家激动地抓住加隆博什的肩膀:“雷达和声纳是最机密军事技术!蝙蝠怎么可能懂!”

  不仅仅是蝙蝠的“雷达”,蜘蛛编制结构精密的网,蜜蜂建筑的正六边形的巢,还有其它小到分子结构、大到自然现象的种种奇观,无不冲击着人们认知边界

  不过,在英国皇家学会会士理查德·道金斯看来,蝙蝠的“超能力”,不过是“自然选择”这个盲眼钟表匠的随手之作。

  1859年,达尔文用“自然选择”来解释物种起源与生物演化。作为达尔文思想的继承者,道金斯在《物种起源》出版了一个多世纪之后,选择用更为平俗的语言阐述这一问题。这就是与《自私的基因》并称为“道金斯经典”的另一部作品——《盲眼钟表匠》。

  道金斯没忘记神学家培里出名的论断:“上帝就是设计这一切的钟表匠!”不过,他来了个大逆转:哪里有什么万能的钟表匠!如果有,也只能是个“盲眼钟表匠”——他的作品绝不重复,却不专门“设计”什么图样;他的作品复杂至极,眼中却没有目标。

  钟表匠的名字就是“自然选择”。

  这一颠覆性的说法,听上去很难理解,正如我们难以想象盖楼没有图纸一样。道金斯认为,钟表匠的双目失明意味着他制作钟表时的无意识。这种无意识并不等同于偶然。否则,恐怕等到地球毁灭也不会有什么复杂的生物出现。因为这种任意组合搭配成功概率很小。我们想想自己一次就蒙对六位银行卡密码可能性就明白了:每个数位都有10种填法,这就已经有100万种结果了!

  那么,这个钟表匠是如何在无意识中,创造神奇的一切呢?道金斯的观点就是将看起来复杂到不可能的事分解成一系列可能的小组件,而这些小组件之间一系列的中间步骤,则是有可能的。生物演化,就是这一系列的小组件累积选择的过程。

  或许随便拿张纸来画画,更能解释清楚。你可以先画出一条垂直短线,然后这条短线分出两条枝杈,接下来每条枝杈又各自分出新的两条枝杈,以此类推。只需要几步,短线就会变成树冠的形状

  如果给短线的每次分裂添点儿不同,比如加入一项变化条件——就像生物在演化过程中会因控制发育的基因发生变化而带来微小差异一样——那么它经过几个“世代”之后的模样就会让你完全认不出来。

  在画第一条短线的时候,你完全不知道最后是什么结果;你设计什么完整的蓝图了么?似乎也没有。你正为若干步骤之后得到的图形惊讶,殊不知自己其实已经扮演了盲眼钟表匠的角色:没有整体设计,没有最终结果,但却得到了出乎意料的复杂结果。

  如果把万千生物比作钟表的话,那么生物钟表的制作与设计就是自然选择在渐进的演化阶段完成的。在这漫长的演化阶段,每一个步骤相对于前一步骤都非常简单,但整串的连续步骤却并非纯粹偶然。你在画线时加入的变化条件,如果交由自然选择,就变成一种生存与生殖的选择标准。或许你会在分叉时添上一点弧度,这样可以得到一朵美丽的花,但自然选择才不管作品美不美,繁衍下去就是王道。北极熊如果长了一身色彩艳丽的毛,那它肯定会暴露在白茫茫的冰川上,还没接近猎物就被发觉,结果自己被活活饿扁。

  所以,哪怕你有天下第一美的基因,但只要活不下去,基因也就无从遗传。反之,能存活的基因也通常是让身体有存活本钱的基因。这些活下来的基因经过一代又一代的变异和再筛选相继至今,才终于演化出一个大千世界。正如道金斯说:“生命的本质巨大尺度渺小机会。”

  “钟表匠”真的“目盲”吗?看看这个依然在繁衍的大自然,答案就在其中。

  (时间:2014-07-30 05:08:24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周菁 责任编辑:郑泽川)

  《盲眼钟表匠》读后感(四):天择是盲目的钟表匠

  神创论认为世界是由上帝有目的地设计和创造出来的,自然神学长期以来统治着生物领域的进化论观点,本书的书名就是取自著名的“钟表匠理论”,当我们在大街上看到一块石头,我们会认为它原本就在那里,如果把石头换成手表,那么我们理所应当地认为它是由钟表匠制造出来的,而不可能凭空出现,既然如此,能否把石头用整个生物界代替,并存在着一个设计万物法则的“匠”——上帝。

  乍看起来,这个推论似乎很有说服力,一切复杂的、精细表现背后必有促使其实现的动因。蒙蒂菲奥里主教在他的《神的可能性》一书中阐述了他对演化的解释,他认为自然选择是随机的、无意义的,这一错误的观点导致他无法相信达尔文的理论,有意思的是他运用了一系列“我就是不能相信”的论证,在阅读本书之前,我也持有这种脆弱的论证方式,只不过得出的结果截然相反,我不能相信这样复杂的设计是有意识引导成果,如果说亚当•斯密运用“看不见的手”这一隐喻来说明一种由个人行为非故意的结果导致的追求利益社会模式,那么我相信生物演化同样遵循着这一规律,即这是没有目的的行为累积起来的结果。

  这本科普读物深入浅出,道金斯首先引入将复杂的机器和生物机器混为一谈的钟表匠理论,从哲学角度和实际例子着手,反证其中的错误观点,也让我对达尔文的进化论有了更深的理解。在我看来,这一理论的关键之处在于演化是一个非随机的无目的累积过程,“非随机”一方面是由于这是大自然本身的运作方式,看起来巧夺天工、刻意为之的现象是长期演变的结果,用道金斯的话来说,这是从混沌中“筛”出的简单秩序。以形状奇特的石笋和石钟乳为例,它们就是水中的碳酸氢钙发生反应,长期沉积的结果。另一方面生物器官是“累积”选择的产物,它不是每次完成再另起炉灶的“单选择”,而是一个试错的过程,在得到反馈后复制过去的成功,再进行新的尝试,不断累积。进化过程中的变异虽是随机的,但选择和复制却是累积起来的结果。演化即使在长期来看仿佛往某个目标前进,其实质还是不问未来的微小变化。

  除了对进化论的阐释外,道金斯关于天择的一些思考也很有意思,演化往往是由于生态环境的变化,“适者生存”可以概括为生物的进化过程,于是军备竞赛在异种及同种成员中展开,有趣的是不对称的军备竞赛,成败双方的影响是不一样的,从而造就复杂精妙的生物系统。“适应”这个主题不仅覆盖生物领域,更能延伸到社会和商业环境。竞争、适应、生存,我们无法感受到生物器官长期的演变过程,但我们生活的社会同样也符合这个机制,而且更为密集残酷。道金斯的解释清晰而富有激情,《盲眼钟表匠》用丰富翔实的例子让普罗大众切实地理解了达尔文的进化论,颇有可读性。

  《盲眼钟表匠》读后感(五):概念先行

  一本概念先行的作品。

  首先说作者,理查德道金斯可以称为达尔文的门下走狗了,从上个世纪60年代就是达尔文坚定的捍卫者。又是一位激情系列选手,我猜原文应该很有感染力,不若一般的科普读物那般无趣。

  该作者最广为人知的一本书是《自私的基因》也是一本概念先行的作品,里面只是堆彻了一些基本的基因的概念,但是真正说到控制具体行为的基因时却又语焉不详,所以在这本书里作者更多的目的是宣扬一种表面利他的利己主义行为,基因只是假借的一个最基本的概念,而并非真的要去论证基因本身的自私性。

  作者怀着同样的目的写了这本书,其意图不是真的厘清进化论的内容细节,或者论证实际的进化过程,事实上,对于进化的起源、进化的过程,作者也仅仅只能提出一些未经确认的设想,他更多的目的是去对抗一些既有的错误认知,宣扬一些概念,让我们跳脱出现有的框架去理解万物的进程。

  近年来很多社科类的书似乎都是如此,一次次迭代,一次次颠覆,其实,并没有新奇的事情,更多的是对于我们习以为常之事另一个角度的奇妙理解,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学到的不是一些知识或概念,而是一种思维方式,而这才是最大的收获。

  待完善。

  《盲眼钟表匠》读后感(六):珍宝在文字间

  读道金斯的书,总能不经意间学到一些新知识,开拓眼界。

  最初看他的《自私的基因》,获益最大的是他提出的Meme的概念。这个词国内有翻译成“觅母”的,也有翻译成“模因”的,各具特色,可以互换使用。

  这本《盲眼钟表匠》,是从第八章开始看的。不想到又学到一招。就是正反馈原理。

  负反馈比较常见,属于一种稳定形态,比如书里边讲道德瓦特调节阀门,根据温度和火焰大小,调整阀门的开关。保持恒温和匀速。

  正反馈少见些,属于一种不稳定状态。最常见的就是爆炸。比如核爆炸。再比如争吵、军备竞赛。属于一种逐渐升级的状态。

  这一章就是利用正反馈,很好地解释了雄孔雀美丽的长尾巴的原因。

  说白了,雌孔雀的口味基因和雄孔雀的长尾基因是相伴而行,成对出现的。长长尾巴的雄孔雀身体里有长尾基因,也有喜欢长尾巴的基因;同样,喜欢长尾巴的雌孔雀,身体里也同时有两种基因。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也说不好。但作者举得一个例子让人醍醐灌顶。一个男人有长丁丁,这长丁丁基因不仅遗传给儿子,也会遗传给女儿哦,只不过在女儿那里不表现。但在他外孙那里会继续遗传,并显现出来。

  正反馈在社会和文化里边也有类似的例子。比如唱片的流行,只要达到“流行临界点”,就会越来越流行。所以,有的唱片公司会暗地里派人去购买自己旗下歌星的唱片,拉到“临界点”,然后正反馈就会把销量自动拉高。因为我们买唱片,看到就是“十大流行”,往往不管实际好听不好听。

  还有语言正反馈。比如从“影星”到“明星”,再到“巨星”,“超级巨星”,用词的升级;或者chef到head chef用词的升级。都是体现。

  正反馈原理应该有更大的应用,属于专门的学科。这我还没来得及查找。先写下来。

  有读者认为,道金斯的书道理很简单,其实没必要写那么多。我却认为,他的见识,往往不限于书的主题。所谓珍宝在文字间,需要大家仔细检索。

  末了对翻译说几句。翻译明显太过用力,有些地方强自“文化腔”了,导致有凝滞感。

  没想到译者是台湾人,我印象中台湾翻译的书,一般古文功底都比较好,典雅流畅。估计是新人,少了老人的古文功底。

  《盲眼钟表匠》读后感(七):你从哪里来,我的朋友

  人类的终极疑问,我们在四五岁时就经常问,抛开任何哲学上的思考,“我从哪里来?”其实每个父母解释起来都有些费劲,不管是垃圾堆捡来,还是厕所淘来,或者是隔壁二大妈三姨的小叔子那里抱来的,都很费一番思量吧?

  《盲眼钟表匠》这本书讲的就是生命和隔壁二大妈三姨的小叔子实在没关系的事情,无论是上帝造人还是女娲抟土成人,总还是有些支持者的,18世纪的神学家培里提出了“钟表匠”的观点,他以创造论支持者的身份提出了这个著名的论点:就像手表这样精密、复杂的东西绝不可能无中生有、突然出现一样,对所有的生物而言,其复杂程度远超过手表,必然是经由巧手特意创造出来的。理查德·道金斯就写了这本《盲眼钟表匠》来挑战创造论者的观念,道金斯在书中左右逢源,无论是机械学、地质学、生物学的知识都能够信手拈来,做出生动的反击,当然这个议题本身的太过专业和沉重,还是让普通读者有一点望而生畏,作者对天择说的捍卫是成功的:物种的演化没有特殊目的,大自然是一位手巧的拼凑匠,而不是神乎其技的发明家,如果大自然可以被誉为钟表匠的话,更科学的加一点限定,那它只能是盲眼钟表匠。生命的自然选择终归是无意的,没有什么物主有意为之。好吧,我还从来没用这么多文字解释一篇书名,这书看完也颇有点如释重负。

  “我们的存在,虽然是个明白的试试,却也是个激励心智的谜团;这个谜团不但已有优美的答案,而且在我们的理解范围之内,这是多么令人兴奋的事情” 作者要论证的是“达尔文理论不只在地球上通行,宇宙中凡有生命之处都适用。”这样的论证非常有趣,却是从无任何生命意识的飞机开始的,然后进而用雷达和蝙蝠进行类比,及至灰漆与灰漆的混合……这样一个枯燥的议题能够别开生面也真不容易,当然即便作者如此开动脑筋,我看的仍然有点一头雾水,但作者写作的方法确实很值得学习。

  作者说,他用来写下这本书字句的电脑,内存容量达6.4万个字节(64K),这大概应该是80年代中期的电脑了,现下动辄8G、16G内存的电脑让作者情何以堪呢?一方面说明经典书籍很有生命力,另外一方面国内的科普书籍的译制也需要加快步伐。

  书中有一句话“涉及科学真理的议题,不容虚矫辩词。”由此可知作者一定是一个鹰派科普人。在科学的问题上容不得任何妥协和缓和,这不禁让我想起网上对某个人物的非议,他身上被习惯性地贴着“偏执”的标签。那一点悲凉心中升起,是非对错,容不得半点马虎,我岂不近人情乎,予不得已也!

  “人类的心灵惯用比喻”,“比喻必须小心使用”,作者由此及彼的论证方式,不仅别开生面而且是周密严谨的。我做不成王婆,无从卖瓜,那就权且当个书托,吆喝一两声吧。鉴于所有物种的亲缘关系,生命自然选择的秘密就会被道出:“你从哪里来,我的朋友?”

  《盲眼钟表匠》读后感(八):21世纪,重新演绎进化论

  在中国近代史上,自从林则徐开眼看世界之后,陆续引进了大量的先进技术,但是知道戊戌维新时,国内才诞生了一本造成空前轰动的西学译本——《天演论》。是时争相传阅之景蔚为壮观。胡适、鲁迅等等一批青年都将之是若珍宝。从那以后,物竞天择成为了众所周知的基本论断,而这寥寥数语背后的理论基石却鲜为人知。

  作为21世纪的科学家、科普作家,道金斯教授讲述演化论的方式自然要与时俱进。人类的寿命毕竟没有长到足够洞察生物的进化历程,那么要如何展现“进化”这个抽象的历程呢?道金斯先生采用了一种有趣又直观的方式——计算机程序。这个拥有复制、遗传、突变、选择功能的“演化”程序让一个寒酸的英文小句号在经历29个世代后成为了一个相对复杂的类似昆虫的图案。也许9个基因、29个世代与生物真正的进化历程相比实在微不足道,但也足以见微知著,证明生物进化的起点可以足够简单,生物的进化历程分支众多,也许多回溯几步就能看到另一物种的基因……

  既然进化过程能用程序模拟,DNA序列也可以类比于计算机内存来理解。这样一来,那些看似深奥难懂毫无章法的碱基序列也变得有迹可循。毕竟生物遗传学到现在仍有诸多未解之谜,但我们对计算机的理解却深刻得多。

  除了利用计算机,道金斯教授还喜欢用各色生物作为实例来验证补充他的理论。这些实例也是最让人读来莞尔的内容。一方面可以见识到各种古怪生物;另一方面又可以了解它们的进化之路,甚至还有剧情反转的幽默感与顿悟感。比如说到蝙蝠进化出的回声定位能力时,实在难以想象蝙蝠怎么能用变幻莫测的回声实现我们人类的视觉功能。它们是怎样在瞬时之间计算出飞行的距离、速度等等一系列参数,然后转化为空间位置的?于是道金斯先生站在蝙蝠的角度讲了这样一个段子——想象一下站在蝙蝠的角度理解人类的视觉——一群有博士学位的资深蝙蝠学者聚在一起讨论人类这种几乎全聋的生物竟然可以利用太阳光线撞击物体访谈的复杂“反射光”进行定位,定位的准确度几乎可以媲美我们使用的超声波。寒碜的人类竟然会做这种计算!短短一段文字就将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解释得如此有趣而富含深意。是啊,蝙蝠不可能通晓回声之中蕴含的各种计算、理论,它们只是随着环境变化逐渐进化到能够采用这种方式来定位罢了。

  读这种学者的著作,除了折服于他们清晰的逻辑、入木三分的分析之外,还必须佩服他们旁征博引信手拈来的深厚底蕴。不过,道金斯先生引得最多、贯穿整本《盲眼钟表匠》的不是各色学者对演化论的赞颂之语,而是反驳之言。有说上帝是钟表匠,造出了精细的生物的;有质疑演化不是累进过程,而是大跃进式的;有认为天择只有负面力量,并不提供增益的……在这些不断出现的矛盾、质疑中,看似漏洞百出的演化论却逐渐清晰完整起来。科学本来就是在质疑中不断发展的,不是么。这些曾经名噪一时的质疑者发出的疑问也许局限于当时的认知,但是每一个疑问只能帮助我们更好的认识演化论的真谛。提出进化论的达尔文固然值得流芳百世,但是这些疑问也不应该被忽视。它们从反面验证了进化的真实。

  后来,我终于明白,为何独独是《天演论》在近代中国掀起了轩然大波。因为它第一次彻底冲击了笼罩在国人头顶的因果轮回观,第一次让人们意识到世界是不断发展、前进的,对自然界、对国家的政治经济,都是如此。

  《盲眼钟表匠》读后感(九):突变,概率与生生不息的演化

  达尔文的进化论横空出世以来,激起了一波波辩论的浪潮。盲人钟表匠是作者有趣的比喻,对于自然选择的进化理论,被认为充满着众多疑点,人类复杂眼睛的诞生就是众多反对者的首选的攻击对象。作者以盲人钟表匠的道理进行了论述,手表就像人类复杂的眼睛,而盲人匠就是自然的鬼斧神工,在大数定律和概率的作用下,盲人匠不断的把手表做得越来越好,最终完成了精细复杂的作品。试想一下,当人类的眼睛初步形成后,机能不完美的眼睛,在生存和繁衍的被拥有更加完善的同类超越,试想,看不清或者看不远的同类在危机面前会缺乏反应时间,同时无法看见众多获取食物的机会。因此,优秀的基因最终脱颖而出,不断的占领更大的比例,最终演化成我们今天看到的完美复杂的眼睛。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的道理让很多人难以接受,但是,自然界却按照这个规律默默运行。对于各种反对天择进化论的理论和流派,作者给出了一一反驳。

  《盲眼钟表匠》读后感(十):书摘

  有些章节泛读。算是比较系统的了解了达尔文进化论。对复杂的生命体存在给出了数学上可信的解释。应该是历史上对决定论的首次颠覆(牛顿爱因斯坦都属于决定论范畴),量子理论、复杂系统科学都是后来的事情。作者反对的突变论,类似物理学中的相变,没有读过相关著作不了解。还有大灾变,好像没有什么解释,这个应该也纳入进化论范畴中,加上突变论,应该是一个全面的进化论图景。

  神创论是突变论的最终产物。

  从统计学角度来说,生命的本质在广袤的范围内是不可能产生的。不管生命的解释是什么,它都不可能是偶然什么存在的真正解释必然体现偶然的对立面偶然的对立面是非随机的生存。缓慢逐步的累计选择,是生命这个复杂设计存在提出的唯一可行的解释。

  整本书都被偶然性的思想,绝不可能自然出现的秩序、复合体和看来是设计出来的这些奇怪的现象所占据。我们找到了一种驯服偶然,挖出未驯服的偶然的毒牙的方式。意味着有序的设计不是一下子从无到有冒出来的。

  缓慢、逐步累积的自然选择是我们存在的最终解释。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盲眼钟表匠经典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