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迪密恩的觉醒》是一本由(美)丹·西蒙斯著作,吉林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82.00元,页数:784,特精心从网络上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安迪密恩的觉醒》读后感(一):海伯利安四部曲-让我用简单的语言记录一下
海伯利安:七个朝圣者要去海伯利安,讲了六个故事,为什么不是七个故事,因为一个人失踪了。海伯利安有个伯劳怪。
海伯利安的陨落:环网跟驱逐者打仗,七个朝圣者继续打伯劳怪,最后发现内核才是最大的敌人,借用人类神经组织,用十字形延续人类的生命,执行官就把环网毁了。
安迪密恩:几百年后…朝圣者里面女侦探的女儿伊妮亚从伯劳的老窝光阴冢走出来,诗人派了个叫安迪密恩的人去接她;同时宗教老大派一个神父捉女孩。他们游历了几个星球之后来到地球。
安迪密恩的觉醒:安迪密恩离开地球,之后又和女孩重逢,期间内核、宗教组织圣神、驱逐者在互相斗同时找伊妮亚,她号称弥赛亚,喝了她的血就可以解除十字形还能进入虚空,伊妮亚的死让宇宙顿悟人还是要有一死才能无敌。最后安迪密恩在地球跟伊妮亚生活两年结婚生子。
《安迪密恩的觉醒》读后感(二):这tm的注定是一个充满怨念的书评
真是多年没被一本书虐成这样,把多年不开电脑写东西的我给炸出来了。如果说海伯利安是一首荡气回肠的长诗,那么安迪密恩就是一出拙劣的爱情冒险。
这tm男主角还是史上最弱鸡最没特色的一个主人公(如果说射不出也算一种特色的话)。连官方都自带吐槽说劳尔算tm是个保镖?每次不是伊妮娅帮他一把就是劳伯从天而降把他俩救了。这tm才发现他的存在意义就是马丁叔叔的一双眼啊。明明续集的主题是爱,男女主角爱得如此没有西皮感,让我觉得伊妮娅会爱上劳尔完全是因为她预见到将来她会爱上他,这是一出什么鬼命中注定我爱你。
能聆听生者的语言,能聆听死者的语言,跨一步还能去任何坐标,想想也觉得tm可怕。然而全宇宙的人们都趋之若鹜的喝下圣酒,我仿佛看到了另一种变异的十字形崇拜----messiah崇拜。在盲目崇拜这一点,千年之后的人和中世纪的信徒并没有什么区别。
《安迪密恩的觉醒》读后感(三):从何处来,往何处去。是追随,还是创造。海伯利安,你的答案只是这样
是否每一个问题都会有答案?是否每一段经历都是结果的必然?比如说,唐僧取经的九九八十一难,到底是为了度化还是试炼。再比如说,姜子牙的封神台上神魔同道鸡犬升天,弘扬的到底是征服还是臣服。
感觉问题实在太多了,找不到答案于是心存迷茫,大约海伯利安是一本可以读读的有趣的书。因为它会告诉你,任何问题的答案其实都没啥意义。所以,有没有答案,其实也是没有关系的。既然没有关系,要不要答案那就更无关紧要了。王菲好像也有一首歌唱过类似的意思,若没有答案,有何必寻找问题。
花了差不多一个礼拜的碎片时间,把海伯利安四本书读完,最后简直如同被神鬼迷惑一般陷入其中而无法脱身。那种听别人讲故事的立场,那种窥探回忆录的感觉,谈不上有趣,但是却牢牢捉住人不放。就好像海伯利安那被诅咒的时间冢,捕捉了每一个人彼此游离的命运,然后交织成了一个笼罩宇宙洪荒的巨网。就好像是一个巨大的星系,各个主要的星星都在各自运转,彼此之间甚至可能间隔无数个光年。但是,他们就是一个星座。
隐忍的领事,迷茫的学者,疯狂的诗人,决绝的战士,怯懦的神父,执着的侦探,还有神秘的圣者。他们的命运千差万别并且彼此间隔何止无数个光年。但是他们都坐上了一条船,从不同的时间节点加入了这场朝圣之旅。不,应该是开启了一场文明或传承的裂变。
于是,第二个问题先来了。对于神,那个启发了生命诞生以及承担着最初的开化和教导功能的名词,以及它所承载的,某种信仰吗。或许吧。那个创造了人的东西,应该对他持有怎样的态度。是追随,还是换一个角度,创造被人所用的神?
开天辟地的神话里,人是被神创造的。到了末法时代,技术流成为了文明行进的核心推动力。神还有什么用?祈祷?忏悔?告解?叛逆的科学家们发现了它的另一种价值,就是参考。
人工智能产生了。当人工智能从它们,变成了他们之后。人类做过的事情,他们也想试试……
第一个问题开始浮现。当我们已经获得了神的能力。那么被神创造的我们,到底从什么地方来,又将去到哪里?数万年前投射到地球上的身影,那些远的超乎想象的星系。还是比未来更远的时间界限,然后绕回当下?
安迪密恩里给出了一个非常有趣的说法,那就是被记得的将来。所以时间同样是一站好像地铁一样的线路,你可以从第一站坐到第三站,同样可以从第三站坐回到第一站,和新的旅伴分享第三站的景象。
佛家说,因果循环。既然是循环,那么到底是先产生了因,还是说结果已经注定不过倒逼因罢了……
海伯利安不仅仅在提问,更是在琢磨,宗教和科学的微妙相处。当云门文偃禅师的人格被人工智能复刻之后,以无比宽宏的智慧给出一连串的谜语的时候,其实他自己同样身陷迷茫。尽管人工智能已经强大到可以主宰人类的世界们运动的方向,可是那种已经和宇宙星象同步的思考和生命节律,如果内核也是生命的话,依旧对未知的一切心存惶恐,视之如同毒蛇猛兽。
安迪密恩的觉醒却给云门的悟华丽丽的一个大耳刮子。是的,好大的一个,啪啪啪啪啪的响。
伊妮娅身上的神性和人性,充满了耶稣式的殉难精神,同样也洋溢着一个孩子的矛盾和私心。其实她似乎有一点滥用能力的嫌疑,但是没有关系,大局没有被影响,人物也越显可爱,结局也算皆大欢喜,蝴蝶效应也没有发生,挺好的。
所以,宗教和科学从头到尾都是一回事,多样性的启蒙,殊途同归的碰撞,灵魂与肢体的和谐,大公和自私的平衡,正邪的摇摆,天使和魔鬼的共生,从未停止粘联——或可称为量子纠缠。
那么最后,十字形的脱落,内核输了吗?还是只是这个段落,人类也掌握了人工智能控制时间空间的能力,稍稍反击?
所以,下一个和济慈有关的名字,会是什么呢?
《安迪密恩的觉醒》读后感(四):大神你陨落吧——可笑的中国因素+灌水王挖坑王+照猫画虎之作——评安迪两部
大神你陨落吧——可笑的中国因素+灌水王挖坑王+照猫画虎之作——评安迪两部
这真是同一作者吗?
============第1部 神作
虽然元素类似,但是点石成金。如神父的求死,十字的联系,还有学者的恋女无奈和献子拷问
____虽然有点不明白瑞秋、shrink和上校是怎么的糊涂账(莫非是三角?不然shrink激动什么?)
============第2部,坑无数,填无数,整体宏大,细节拖沓。还算不错
============第3部,尼尔斯骑鹅(流水帐)+终结者,再没其他了。
可是人家骑鹅好歹介绍瑞士风景,文笔优美,那个寰宇行有什么?还以为借机会介绍各个世界的巨变呢。。你这时候惜墨干什么!
最恶心的是希伯伦和阿拉伯世界的空巢之谜就不描写了。光灌水不浇花的吗。(——第4部也没直接解释,不过可以脑补成内核打包运动。)
============第4部,除去解密因素,是最烂的一部。
最不能忍受的还出现了bug无数。
那个傻傻的打手男主,冒生命危险跑来跑去是干什么?小神婆不会瞬移搞定吗(bug1 )?
天山更是垃圾中的垃圾。
天山那些滑雪滑翔的场景,写来干嘛?学杰克伦敦还是什么生命的呼唤?可是没有任何生存意义,那是想显示作者会玩很多运动吗?还是买一送一,送运动指南?
ok,如果这是老二冒生命险是为了心上人吧,小神婆反而主动要去?
她到底要去干嘛???有人看明白没?(bug2)
结果终结者在布达拉宫居然听主教的话,不杀人,但是后来突然把主教什么全杀光了,大逆转,why?全杀光,而且你中熊猫烧香了吗(bug 3)
劳尔独战尼弥斯居然还胜了。当人家终结者是纸糊的吗?(bug 4)
我还一直想是不是指挥飞船喷终结者一下呢
(话说小神婆不是瞬移吗?那时候干嘛不动?连整个飞船都可以一下子搞到乌有乡去(bug 5),莫非小神婆想干掉打手男,再找一个?)
不跟劳尔说清楚孩子的事?——这个我倒猜出来了。(还是说受刺激的人发狂|发功快一些?)或者猜测同上
那个和狮虎生个耶稣出来的逻辑性还强些(其实真的是好点子啊!)。
后来小神婆变身个受虐狂,我也看不出干嘛要死(bug 6)???
如果和狮虎生个耶稣,倒是说的通,因为要用自己的死亡刺激小耶稣救世(不过连儿子都算计,那也就。。。)。
结果不是,就是爱爱爱, 哈哈,就只剩下爱爱了
总之,这两部灌水无数,挖坑无数,我觉得减减肥还不够一本的量。
可笑的中国元素,把西藏当作中国的代名词,又狂拼日本元素。最终几个诗人算对了,但是佛道名山作全夹在喇嘛名义下,更是不伦不类。
============螺旋之子
这是从星际迷航偷来的吗?
什么bug神逻辑?
为了人家的自动机器要搭上真个种族6%的灭绝机会的,也能活下来?
概率告诉我们这种事情遇上10次,这个种族就只剩下一半机会了!
更过分的是,因为流浪汉住到自家院子,自家的自动吸尘器把草窝端了,就要集体自杀?
天知道这么高素质的民族不知道会遇到多少自杀的机会啊,还居然能比太阳还活得长!
真是小神婆保佑。不对,她不是不该死的时候死了吗。
难道大神是想说,想死的偏不让它死?
那么,大神,你陨落吧
《安迪密恩的觉醒》读后感(五):随感
第四部看到疑似ntr情节,特别纠结,感觉胸口堵着一块石头。而且开篇就提到伊妮娅在最后会死去,心里当时也挺难受,于是花了一个通宵的时间扫完了第三部和第四部。感觉三四在叙事上没有一二有条理性,大多数是跟着伊的想法的脚步改变而改变,而且人物角度转换的特别快,有时候让人感觉正读到高潮呢,突然就没了,特别吊人胃口。但是,在另一方面,三四在情感,在人性,在对智能生命进化,在对智能生命之间的关系的探讨多于一二,提供了诸多框架和假设,对智能生命进化的多样性予以肯定。同时也对前三部的一些问题和疑惑进行了回答。安迪密恩的觉醒,同时也是其他所有智能进化生命的觉醒。由于特别想知道一年十一个月一星期六小时,伊究竟和谁在一起,后半部相当一部分细节在困乏中都忽略了,但是看到最后伊是和劳尔在一起,内心还是松了一口气。虽然只有一年十一个月一星期六小时,却是永远。
什么时候会遇到一份真正属于我的爱情呢?
感觉三四并没有第一部写得好,但,为什么代入感更强一点呢
《安迪密恩的觉醒》读后感(六):这是借用了海伯利安所有设定的另外一部作品
后两部在情节性上来说是不如前两部的,因此一些支撑主线的构思和设定就被展开的较为详细——当然,一些非常棒的构思——但是故事性相对就削弱了。
开篇的设定仍是有史诗风格的:在陨落之后,十字形与教会统治了世界,然而预言说一个女孩将颠覆这一切。
然而不管作者怎样做哲学思辨,他心中大概也还是深植着另一种十字形,这个故事最后还是走向了男女主角冒险和相爱的路上,但受限于种种因素,人物刻画毕竟浅了许多,所以哪怕是用了一整卷来讲述他们的冒险,两人的爱也好像不得不发生一样强行的发生了。
国外有有意思的评论说安迪密恩/觉醒可以看作是借用了海伯利安所有设定的另外一部作品,事实上后两部中不论在明在暗,担纲的仍是第一部的七人,世界观上也没什么新的展开,前两部中探讨的一些意味深长的哲学命题,在续作中没有安排合适的情节作进一步的阐发,反而拐了个弯,走起了玄之又玄的钢丝。
我觉得,海伯利安最初想讲的,是作者引在第二部前言的这段话:
“上帝会不会跟他所创之物玩一个意味深长的游戏?任何创造者,即使是一个缺乏远见的人,会不会跟他所创之物玩一个一位深长的游戏?”
当然,为作为系列的续作来讲,能将前作大部分的悬念和谜团都一一回收,让读者感到有始有终,就已经做到不过不失。当然有诸多遗憾之处,或者对作者的解释满不满意,那就是千人千面的事了。
总之,海伯利安/陨落是大师的作品,安迪密恩/觉醒是优秀的作品。
-----一些碎碎念的分割线--------
1.作为宏大叙事的系列作品来讲,开放式和封闭式的结局哪种更好?如果是我,宁愿让安迪密恩永远留在猫箱内。
2.从情节来看,书名的翻译还是“觉醒”更准确,以前有译名“安迪密恩的崛起”,不太对。
3.伯劳的形象还是喜欢美亚这个封面的多一点。
http://www.amazon.com/The-Hyperion-Cantos-4-Book-Bundle-ebook/dp/B00JTZF124
现在这个就跟铁皮罐头人似的,内核品味也太差了,就设计成这样?
4.有很多迷还是没解开,或者说,解释不够彻底,比如第二部李亨特最后看见的从传送门进来的人是谁?为什么伊妮娅要学建筑?为什么选择安迪密恩和德索亚?迷宫究竟是怎么回事......?
5.瑞秋的时间线没搞明白
6.驱逐者们到最后也只是打了个酱油,浪费设定
7.领事的斯坦威到最后没再被弹响一次,有点遗憾
《安迪密恩的觉醒》读后感(七):故事谜团已经解的差不多了
故事性方面,个人觉得第三部是四部中最弱的。作为我来说,前两部的谜团并未全部解光,本以为在第三部中能得到进一步的解释,不料主人公换了,诸朝圣者也下落不明,可作者偏偏就捡些无关痛痒的事来吊读者的胃口(当然其中透露了一些凤毛麟爪=_=)。故事拖沓方面,第三本尤为明显,单单讲述解救the one,就用了一半篇幅。冒险旅程中,印象比较深的是海洋世界那块,还有冰雪世界神秘女登场的那一幕,再有就是最后的伯劳和神秘女大决战~~
四部中最喜欢的应该是第二部,人物众多,故事讲的最为痛快,将第一部推向了完美的高潮。
第四部中规中矩,开头很有东方色彩,尤为明显的是天山和五岳的出现,还有达赖喇嘛什么的,叙述上稍有拖沓。但并不过分,并不会让人产生昏昏欲睡的沉闷感觉。其实到此刻,故事谜团已经解的差不多了。大的就是诸如core的秘密,the one和朝圣者的结局。读者如果前几部读地仔细,读这最后一部时,会感觉抽丝剥茧,一块块拼图对号入座。
最后一部印象较深的是对the void which binds的解释。令我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令我明白了第三部开头劳尔写故事时为什么会说自己知道de soya身边发生的事……解释地相当棒~~
《安迪密恩的觉醒》读后感(八):海伯利安与基地
科幻史上最伟大的两个系列——基地和海伯利安——拥有共同的核心:终极社会形态。它们各自的理论——盖娅系统和缔结的虚空——都接近了科学和玄学的边缘。
基地系列以数十个不完全连续的悬疑故事织成了文明一万多年的漫长画卷。海伯利安讲述了两段旅程:朝圣和传道,外加大量的风景描写、诗文、哲学讨论…以及天主教和佛教内容,显得更加史诗,也更需要沉浸和耐心。
要愉♂悦地读完这两套书,至少需要认同并理解一个常识:
当代民主没有比封建帝制/政教合一高到哪去,所谓进步与倒退是在非常微观的角度做出的观察。人性的不变决定了社会形态不会发生质的改变,而野蛮和原始的dna从没变过。
enjoy
以及有些人读不下去就不要强行读了,何必浪费时间恶心自己呢。人还是应当多接触一些自己认知和审美范围以内的东西
《安迪密恩的觉醒》读后感(九):看完
《海伯利安》四本终于看完了,虽然看安迪密恩的觉醒的时候一直觉得后一个故事不如前,但真正看完这个漫长的故事,恢弘的太空史诗,还是忍不住心潮澎湃。
最后一本解答了太多谜题,也给出了太多归宿。其实最打动我的反倒不是里面伊妮娅和安迪密恩的爱情故事,而是人们的选择和命运,人类的命运。最后好几个地方都泪目了,巨树之舰驶往佩森,人们一个个离开,去继续他们注定艰难的使命;卡萨德上校和伯劳沉默的对视,注视着自己永无休止的战斗的未来;地球的回归,和马丁老爷子重新回到地球上时飞船对他的那句“再见”。
故事迎来结局的时候,眼看着这些看了那么久的人们迎来结局的时候,还是最容易不舍的。
也要感谢前面两部,塑造了这个系列里我最喜欢也最敬佩的女性角色,梅伊娜·悦石,十足的铁血强硬派,当之无愧的人类领袖,她当机立断下令摧毁远距离传输门的时候,真的惊到我了。牺牲霸主至今以来的发展,牺牲了数亿人的性命,她要保全的是,是整个人类的未来。这就是领袖的责任,必须要背负的重担,最后她独自面对暴怒的人群,死在他们之中,也算是为自己身上无数人的鲜血赎罪了。
还有保罗·杜雷神父,为了不被十字形夺去心智,把自己绑在特斯拉树上一次次在雷电中被烧毁死亡又重生,意志简直强韧得让人毛骨悚然。
真的特别喜欢书里塑造的这些勇于迎接自己命运的人们。
当然,里面还有许多对于宗教,人类和人工智能各方面的探讨,西蒙斯大神知识面太广想象力也太丰富了,文笔优美得让人窒息(当然也有翻译的功劳),有的地方不说自己能不能想到,光是对着他的描写,都不一定能想象得出来……
最后,敬地球和人类,这个一切起源的地方,和永不屈服的勇敢种族。
“接着,我们向高空升去,俯瞰着青翠欲滴的草地和迷人的森林,这是我们新的游乐场,我们的古老世界……我们的新世界……我们的第一个世界,未来的世界,也是最好的世界。”
《安迪密恩的觉醒》读后感(十):宏大的叙事
都觉的好像觉醒和密恩不如前两部,虽然安迪密恩这个人物为什么要这样做的目的感觉一直解释不清,没有强烈的必须完成的动机。但阅读时更容易代入,像是普通人被选中的感觉一样。反而让我觉的更有可读性。
后两部的关于宗教的讨论很深,佛教基督教交叉出现,作者更倾向于“禅”。也契合永恒的主题,进化。将机器人解释为寄生,给人印象好似包含了很大的隐喻,感觉像是宗教改良主义。呵呵。从四部曲里,黑客帝国、月球、木星上行、等等科幻电影里都能找到些受其影响的影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