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祈祷落幕时》是一本由(日)东野圭吾著作,南海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9.50元,页数:296,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祈祷落幕时》读后感(一):看过的44部东野著作评分。
先说点其他的吧,我自从去年净网行动后开始由豆瓣的推荐榜单上得知了《嫌疑人x的献身》一作,便由此入了日系推理坑和东野坑,自此差不多每周三部的节奏阅读日系推理作品,东野著作也前前后后看了44部,其中有些因为实在不喜欢或者阅读起来感觉很滞碍所以放弃拜读,像《白马山庄》、《天空之蜂》、《劫持白银》等等,也有后期实在对这一类作品感到什么疲劳而放弃如《美丽的凶器》、《鸟人计划》、《梦幻花》等作,至于短篇小说,因为实在不喜欢短篇,所以只坚持了《名侦探的诅咒》。对于东野小说,乃至推理小说,由东野笔下的汤川系列神作《嫌疑人x的献身》入坑,再到加贺系列的最新作出坑,也算是一个完整的过程吧。对于读过的44部东野小说,我个人心中的评分如下:
x:9.2
白夜:7.7
恶意:7.8
放学后:7.5
宿命:7.1
圣女的救济:7.7
变身:7.0
分身:7.0
盛夏的方程式:7.2
秘密:8.2
毕业前:6.6
湖边凶杀案:6.9
单恋:7.0
沉睡:6.6
时生:7.3
杀人之门:7.9
谁杀了她:7.6
学生街杀人:7.0
我杀了他:7.4
十一字杀人:6.7
魔球:6.8
以眨眼干杯:6.5
名侦探的诅咒:6.6
十字屋的小丑:5.5
信:7.3
幻夜:7.1
布鲁斯特的心脏:6.6
彷徨之刃:7.7
假面山庄:7.1
从前我死去的家:7.5
红手指:7.2
回廊亭杀人:6.2
使命与魂的尽头:6.0
雪地杀机:6.9
黎明之街:7.6
同级生:6.0
濒死之眼:5.5
平行世界:6.0
流星之畔:6.8
新参者:7.1
解忧杂货店:6.0
麒麟之翼:6.9
祈祷落幕时:7.0
——————————————————————————————
再说说本作吧,在看过了44部东野作品和全部加贺系列后,只能说只有结尾处稍微戳中了我。其他的地方,无论哪一方面,多少都有点模式化的感觉吧。
五项全能:
情节&节奏 75
诡计&解答 75
推理&线索 70
总分 380
结论:准一流
刚拿到《祈祷落幕时》这本书时,仅凭书名对这本书将会讲述怎样一个故事完全没有概念。待到看完整本书后再回过头来看书名,才发现这个名字取得非常贴切,完美地贴合了故事本身。
自能登半岛与父亲分别后,浅居博美就一直生活在父亲的祈祷和庇佑下,再凭借自身的努力,她一步步地实现了自己的梦想。如果没有父亲的巨大牺牲,很难想象出她的人生将是怎样一番场景。虽然杀人事件发生时她年纪尚小,只有14岁,不到法定的追责年龄,杀人动机也可归于正当防卫之列,但可能遭受的惩戒以及舆论的影响力都无法预料将会怎样改变她的人生 。
每当外界的不利因素出现,可能破坏女儿的生活时,都是父亲出手解决。除了第一次的横山一俊,后来的苗村老师,再到最后的初中同学押谷道子,无不是如此。女儿过五关斩六将之后,终于到达了人生的巅峰。此时,情况却发生了变化。勒死押谷道子之后,父亲决定烧死自己来保全女儿,这时女儿不解地问父亲为何不用同样的办法掩饰罪行,父亲回答说自己已经对这种几十年东躲西藏的生活感到厌倦,想要解脱,甚至说出了:“博美,放过我吧”这样决绝的话。虽然父亲对至今为止的人生从未感到过后悔,但毕竟作为一个人的承受力是有限的,父亲太疲惫了,孤苦一人的生活、时刻绷紧的神经,再加上良心的折磨都慢慢地磨灭了他生存的意志。对父亲而言,最爱的女儿已经取得了成功,他人生的意义也得到了实现,最后要做的就是不被人发现他的身份,永远消失,才不会给女儿带来更多的危险。
父亲给予了30年的庇护,如今这把破旧不堪的大伞终于支撑不下去了,就好似舞台的大幕缓缓落下一般。父亲没有想到的是,即便他精心筹划了这一切,最终还是被警方识破。也许,失去了父亲的祈祷,女儿是无法独自行走在这冷漠而残酷的世界上的。
《祈祷落幕时》读后感(三):《祈祷落幕时》
结局是平静的温暖。 喜欢加贺的心境,在不怎么顺利的家庭中依然心怀爱意地成长,成为一名正直的警察。 对于他的母亲百合子,不是同情,这个看起来柔弱得女人,在承受那么多心里折磨的过程中,选择反思自己而不是抱怨别人,对于儿子、丈夫以及帮助过她的人,仍然感恩地生活着。有时候人不是因为坚毅而强大,而是因为柔软而强大。但是只一味地从自身找错误又变成了一种懦弱。 登纪子,虽然小说里对于她的描述不多,但感觉的到,她是一个平凡但很美好的人。 绵部俊一,一个命运的受害者。其实越长大越能明白爸爸之前跟我的人有很多时候是身不由己的。就像绵部俊一,一个憨厚老实的善良人,由于妻子而迎来了自己的悲惨人生,我想过如果我是他,会不会也做出同样的选择,在迫不得已的人生里,为了守护挚爱的人而一步又一步的走向无底的深渊,或许我们都该学着怎么在最糟糕的境遇中做出最明智的选择,这不仅需要智慧更是需要道德。 浅居博美,身上有太多的放不下,承受了母亲强加的痛苦,真正的痛苦都是十四岁那个决定带来的。 突然想到一句话,高中老师说过的,你现在欠下的债以后都是要还的。 其实人生从宏观上看真的很简单,就是得失相偿,用美好能换来美好,邪恶也只能换来邪恶。但有趣的是,我们要经历的不是宏观的框架式的豁然开朗,而是每一个饱含感情的微观当下。但心怀美好而又坚定地走好自己的路,是不变的真理,应该也是理想的人生。 喜欢最后结尾的一段话 "加贺也在。他站在道场的一隅,默默的挥着手中的竹刀。他目光集中于一点,脸上没有丝毫犹豫。现在的他,恐怕什么也听不见吧。 如果把他的心比作水面,登纪子觉得那里应该总是如同镜子般平静,无论怎样的狂风肆虐都不会轻易掀起波澜。正因为有如此顽强的内心,他才能经受住如此多的试炼。"
合上这本书眼泪就流下来了,父亲上年末去世,没遇到这种亲情的东西都会抑制不住自己。自己所在的家庭都是比较内向不善于表达的,所以亲情的表现方式就很低调,每每想到最后一句和父亲说的话是“过几天来看你”,我在楼下向上望,他把身子从七楼的窗户里探出来向下和我招手,这一幕恐怕要回忆一辈子了。
我相信浅居博美也会永远记住最后与父亲诀别那一幕,加贺也会记住母亲离开之前的情景,这些亲情很短暂,确会在我们内心留下永久的伤痕。东野奎吾的书只看过几本,每一本给我的感觉都是平淡中带着震撼人心的情感。不像其他的悬疑侦探系列,东野奎吾都是淡淡的,一步步踏踏实实的走,刑侦需要天赋但也是要经过大量的重复性工作锻炼出来的,也需要耐心毅力很坚持。这是我从东野作品中感受到的。
加贺为了自己的母亲,浅居为了自己的父亲,都是以亲情开始,以亲情结束。我认为浅居的父亲真的很伟大,但可不可以换一种方式会更好呢,第一个人是误杀,但第一第二个就太过于极端了,就像黑镜中的鳄鱼一集,因为一个谎言,而接二连三的伤害知道的人。父亲最后以死亡的方式得到自己的救赎,而浅居要以受刑的方式解脱,本来他们都是受害人,都是生活的受压迫者,到最后还要以这种方式结束,真是残酷,也是顺其自然。加贺的母亲为什么要逃走,这个问题我还是无法理解,时间过去那么久知道了孩子的近况为什么又忍着不去见面呢,这种亲情很隐忍,也很自私,我是这么觉得的。认为自己不够资格,认为自己怎样怎样,但都没询问过身边人的想法,不知道他们是伤心还是高兴,就毅然决然的离开再也不回来,我觉得也是一种不负责任。日本的文化就是这种表现方式吗?不了解,就像我不了解田岛百合子。加贺的工作状态很令人敬佩,看他工作的方式才让我知道,侦探不仅需要天赋,需要外在的执行力,还需要能够沉下心来做着重复性、无聊的工作。这点确实是我第一次认识到,以前真是白读那些侦探小说了。
我喜欢东野奎吾,他的小说也要一步步的踏踏实实读完。期待后续!
这本不似《解忧杂货铺》那样特别能触及现代人的心灵,引起大众样的内心共鸣,但是还有有许多人性的东西在里面,每一个嫌疑人背后都有故事,都有无奈,而且这些都隐藏的很深,是通过主人公的睿智的眼镜一点点在众多无用的线索中挖掘出来的,总体来说比较严谨,在后半部分的真相揭晓中,许多东西都与前面的伏笔相呼应,几乎看不出BUG,只是百合子的故事前后似乎串的欠自然,一直以为她是主角,其实不是,只是通过她将绵部俊一、加贺恭一郎等人联系起来,本来一直以为她身上的故事与案件有关联,实际并没有,多少有些失望,不过总的来说,从推理的角度讲,本书比《解忧杂货铺》更值得一看。
《祈祷落幕时》读后感(六):温情和悬疑结合得恰到好处
东野的书读的不是很多,《红手指》《悖论13》《使命与魂的尽头》和这本《祈祷落幕时》。
每一本都有一个温暖的结局,让人感叹一下自己的生活。能从书中得到一些道理。因为题材虽远,但是道理相近。
一开始有好几条线,有点像《1Q84》那样,在某一个点几条线相杂交织在一起。一般这种时候我都很佩服作者的编织能力。几个人,每个人都有独立的生存空间和人生故事,却在某一个点命运交织在了一起。而且这一交织就是几十年,有的人声名显赫,有的人隐姓埋名,有的人背负罪责……明线与暗线把所有事和所有人都编织在一张大网里,这次连同加贺恭一郎也牵连其中。真真的佩服作者的构思和处理手法。一旦写不好,几条线就可能会胡乱缠绕在一起,无法出现美感,逻辑也会产生混乱。
内容上讲,真的是一本很温暖的书。父母对子女的爱,就是一种隐忍和牺牲,看到最后那封信的时候不禁鼻头一酸。
好好爱自己的父母,不管他们是否在过去的某个时间点伤害过你,原谅他们,好好过自己的生活,这将是对他们最大的报答。
《祈祷落幕时》读后感(七):不管怎样的故事终归会落幕
我们在上帝视角看故事,主角以他的视角讲故事,故事中的人物以她们的经历在塑造故事,但故事终归落幕。
加贺追随线索把破碎的各个部分串联,把博美的故事推导出来,我们都在看加贺的推理,我更愿意去同情博美一家的故事,大的故事里有着她的部分,也是不可或缺的部分,她与加贺的母亲都逃离了家庭,却让两个家庭,或者说两个人物的人生有着不一样的走向,博美一家的痛苦,或许真正的根源也就是她母亲的离开,一切的开始似乎就是从那时开始,因为她的离开并非因为爱,她未曾顾虑过家庭,出于自己的私欲,一切有因也有果,因果报应最后也在她自己的身上实现,但却把痛苦带给了她的女儿与丈夫,这是我真正同情的地方,无辜的人却连带受伤害,我可以很偏激的想,如果没有这些行为,这些事就不会发生。
这个案件的落幕是一段,真正落幕的是博美与她父亲的痛苦,也许,也就是解脱
《祈祷落幕时》读后感(八):祈祷落幕无悔时
一连买了四本东野圭吾,这是第三本,还有一本《白夜行》没看,经典留到最后。
东野的《嫌疑人X的献身》震撼于爱,《解忧杂货店》则治愈温情,但两部共同之处就在于作者的才气纵横,极尽构思之巧思维之顶峰,读过不得不俯首朝拜,加之东野将自己对人性的思考掺入其中,深沉不绝欲罢不能。
想必天王只需消耗一点能量便可构思一部常人难以企及的佳作,这就是天才的能力。我可以想象东野在写过密麻的推理之后,突然出一部构思精巧治愈温情的《解忧杂货店》后读者们的惊喜,然后读者就盼着他在写作上的突破与求变。不过,这部最近的《祈祷落幕时》好像并不能满足读者对东野日益挑剔的要求。个人感觉这部还是中规中矩了一点,更接近正常推理的套路,不断的寻访调查和每每陷入瓶颈就会出现的偶然线索推动着行文,稍微削弱了对人性思考的份量。
尽管如此,东野还是在这本书里提供了对亲情思考的窗口。不管是田岛百合子选择离开丈夫和儿子,还是浅居忠雄用尽手法守护女儿,父母将责任归于自己,这一重又一重重压之下的祈祷护佑着可以尽力挥洒人生的儿女。如此,祈祷落幕时,他们含无悔的泪到达世界的彼岸,娇艳的亲情依然可以照耀自我,即使那已成了“我们”永远只能观望而无法触摸的一抹。
背负守望,生当幸福。
《祈祷落幕时》读后感(九):祈祷落幕时,看完泪奔
看完真的是泪奔,圭叔的作品每次都能戳中泪点。“听我的话,幸福地活下去。守望你的成长和成功是我一生的全部意义,而你越成长越成功,就越是对我命运的诅咒。”“渴望幸福的祈祷一重又一重,终有落幕之时。”这是一部将父爱写到极致的作品。我们陷入了一个过度颂扬母爱的死胡同,很少有关于父爱的作品,这是文学作品的畸形发展。«祈祷落幕时»的成功,很大一部分原因源于此,没有被社会的潮流冲昏头脑,而是另辟新路。
很奇怪的是,父亲虽然作为杀人犯,本该遭人唾弃,但却让我喜欢得不得了。没有对杀人犯的痛恨,更多的是对他的同情与敬佩。他是施害人,但同时他也是受害人,是地痞流氓这等社会败类将他逼上了绝路。他只是一个普通的父亲,当女儿受到威胁时,他本能地选择保护她,哪怕是过上地狱般躲藏的生活。女儿越来越成功,他很高兴欣慰,但同时又担惊受怕,因为这同时意味着从此以后与女儿见面的机会更少了。思女成癖的他终忍受不了,来到了女儿表演的观众席坐下......故事在这也落下了帷幕。
写犯罪小说不是圭叔的本意,他是想通过小说这一个载体,向读者,向世人传递一个个信息,它或许感人,或许为了反映一个社会现象。«祈祷落幕时»塑造了一个有血有肉的父亲形象,它不仅感人至深,还让我们思考,如何让德治与法治更好的结合,让法律更好地造福人类?我想这不仅是国家的事,更需要我们每一个出谋划策,共同参与。
《祈祷落幕时》读后感(十):用我一生的晦暗换你的梦想成真
如同东野圭吾的其他作品,谁是凶手,似乎从来不是一件重要的事情,例如这本《祈祷落幕时》,以及另一本《圣女的救济》,那个警方在一开始就怀疑的对象,就是凶手,甚至在他的经典作品《嫌疑犯x的献身》、《恶意》里面,作者在开篇就告诉你凶手是谁。
但是,这并不影响这个故事的吸引力。
随着警方调查的深入,各种零星的证据逐渐出现,人物关系逐步建立,于是,一个被掩盖着的巨大真相浮出水面,而在这个让人震惊的事实背后,人性的晦暗和事态的无常愈发使人感慨。
而这就是东野圭吾最擅长的部分——作案动机。每次读东野圭吾的作品,看到最后都会发现,虽然最终的真相诡谲异常,但在前面不经意的人物描写上,作者早就埋下了伏笔,事情发展合情合理,而那些零散的线索,如同散落的珠子,在故事的最后牵起那条线,你才惊奇的发现它们竟然一直连在一起。
东野的每部作品,最终往往都归于一种朴素的情感,每个读者都能从故事中找到共鸣。这些我们习以为常、淹没在日常琐碎中的情感,在主人公曲折的境遇中被放大,让人感慨它竟然可以强烈到这样的地步。
当然,有时为了戏剧效果,有些作品中的人设不免有些偏执,甚至癫狂。对于无法接受这种动机的读者,就成了作品的硬伤。比如《圣女的救济》中那个主妇,实在是让我毛骨悚然,无法产生共鸣。
在《祈祷落幕时》,东野聊的是父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