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蝴蝶杀人事件》读后感精选10篇
日期:2018-06-19 21:43: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

《蝴蝶杀人事件》读后感精选10篇

  《蝴蝶杀人事件》是一本由[日]横沟正史著作,南海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00元,页数:27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蝴蝶杀人事件》读后感(一):氛围大师

  《蝴蝶杀人事件》和《本阵杀人事件》创作于同一时期,是可以代表横沟正史高峰的两部著作。

  横沟正史向来以浪漫诡谲著称,相比较起别的推理小说,横沟更在乎营造氛围。这一点,他比别人做的都棒。从蝴蝶杀人、蜘蛛百合玫瑰郁金香这三个标题中就可见他是如何善于运用浪漫的元素。在本书中,这种氛围被进一步升华到了色彩浓郁华丽中去。简直就是泉镜花和谷崎一郎的合体形成了横沟正史独特的“草双纸”风格

  不仅浪漫,本书中的三个故事还与“现代”完美搭配,至于如何现代,这里不再分析。请大家自己感受横沟正史大师为我们描绘出来的浪漫世界,充满诡谲和神奇,足以让人忽视时代跨度文化差异

  《蝴蝶杀人事件》读后感(二):被横沟正史放弃的蝴蝶

  蝴蝶杀人事件被宣传为和本阵杀人事件齐名的作品,当我读完之后第一感觉是它被高估了。我一直觉得横沟正史那种家族秘史式的推理小说,俨然已是日本推理中不朽的经典,金田一系列中所营造的那种神秘外加惊悚的气氛,让人读来欲罢不能。而当一九四六年本阵和蝴蝶两篇小说同时连载发表时候,也正是日本推理小说一个新的时代的开始,我在做这样的假想,也许作家当时也正纠结于一种选择之中,本阵杀人事件毫无疑问是充满日本特色的,而蝴蝶杀人事件却充满了西方的元素,歌剧西洋乐器,包括向埃勒里奎因致敬的方式。毫无疑问,这是截然不同的两条创作道路。最终,以本阵为发端,金田一成为了日本推理中殿堂级的名侦探,而三津木和由利这对搭档则鲜有人知。

  下面是我个人觉得蝴蝶杀人事件的几点问题。1,风格的混乱,由于是创作初期,作者似乎有太多想尝试东西和想表达观点,这导致全篇缺少那种由情节串联起来的流畅感。过多元素的渗入,使得作品本身的轮廓略显模糊。2,犯案动机相当不靠谱,甚至连作者自己可能不相信,以至于借侦探之口自己说了出来,即便是想走最不可能之人就是凶手套路,那也应该找个相对值得一信的理由。3,侦探毫无特点作为本格推理小说,一个让人提不起精神的侦探毫无疑问是失败的,既缺少个人闪光点,也没有说出让人拍案拜服的论据,我一直有种最后是作家自己看不下去把案子给破了的感觉。

  《蝴蝶杀人事件》读后感(三):心目中横沟正史的代表作

  这部小说给我的感觉是,它与横沟以往的风格有点区别。金田一系列的作品的风格是横沟一贯的“草双纸主义”,气氛阴森、奇诡,充满浪漫神秘的气息,但《蝴蝶杀人事件》并不具有这种特色,而是以“诡计”为中心,像奎因等欧美推理作家一样,向侦探和警察一一调查询问嫌疑人的写法发起了挑战。这是大师早期的作品,看来大师的风格还真是切换自如~

  能如此熟练运用诡计,并将其完全融合在故事当中,不愧是出自推理泰斗之手。案件悬念一波接着一波,都要应接不暇了。虽然大师抛给了我们读者一个有一个难解的谜题,但真相大白时,却又觉得一切都是合理的,只能说大师的想象力确实是大师级别。故事叙述的方式也很新颖,读起来却感觉十分完整,一点也不会混乱。

  在我心目中,这才是横沟正史的代表作!

  《蝴蝶杀人事件》读后感(四):玫瑰与沙子的三种用法

  ==============================有关键情节泄露==============================

  ==============================有关键情节泄露==============================

  ==============================有关键情节泄露==============================

  ==============================有关键情节泄露==============================

  ==============================有关键情节泄露==============================

  ==============================有关键情节泄露==============================

  《蝴蝶》的主诡计说穿了有点老套,是通过转移/伪造案发现场,制造不在场证明

  凶手在A地杀人,设法运尸到B地。运尸的方法不外乎那几种,但存在一个古老的问题,就是要如何自然地将B地伪造成案发地?仅仅一丢了事的话,是比较低级设计

  一种方法是通过某种醒目的物证,将尸体与B地陈尸处建立联系

  例如说(随便想的例子),死者在B地某展览馆被一件中世纪兵器刺死,但附近明明就有更加趁手的刀具。于是警察只顾考虑为什么一定要使用兵器杀人,潜意识中就通过兵器这一媒介将尸体与展览馆建立了联系,从而不容易想到其实展览馆并非真正的案发地。鲇川哲也特别爱用这一性质的设计,在他的短篇中用过不止一次。

  在《蝴蝶》中,显然是使用沙子作为这一媒介,但是它的作用又不止于此。整个诡计分三步走,每一步中都以不同的方式使用到了沙子。

  1.凶手为了制造尸体曾从东京被运往大阪的假象需要托运一个装有重物的箱子。这种重物必须容易处理,且不会在箱中留下痕迹(或者就算留下痕迹也没关系)。于是使用沙子达到这一效果,沙子运到大阪后可以分装入现场附近的沙袋中。

  2.于是在箱中自然地残留有沙子,在东京假现场也预先放置沙子。伪造死者曾被沙袋击打的假象,通过沙子这一媒介很容易地就建立起尸体与东京、尸体与箱子的联系,这个“联系”的用法不醒目,但是合情合理

  3.最后在大阪现场,在沙袋破裂的时间上制造易被发现的矛盾。警察在发现大阪沙袋破裂的时间晚于死亡时间后,更加确信真正的案发现场在东京。同样的物证被以不同的方式反复强调,不断加深警方错误的潜意识,同时这样物证在案件中的角色显得越来越自然。之后直到解谜之前再没有人提起为什么要使用沙袋这种容易破裂的东西去击打死者。

  一般人可能只会想到在2上做文章。但在《蝴蝶》这样一部写作技法还十分不成熟的作品中,横沟已经可以设计出以1、3的步骤串联整个诡计,其构思确实有过人之处的。

  《蝴蝶杀人事件》读后感(五):蝴蝶杀人事件

  ==============================有关键情节泄露==============================

  ==============================有关键情节泄露==============================

  ==============================有关键情节泄露==============================

  ==============================有关键情节泄露==============================

  这本书里其实一共是3个案件,算是1个中篇+2个短篇的结构

  蝴蝶杀人时间(4星):案件的核心诡计应该算作叙诡了,因为其中很多的诡计(诸如地点、时间等)在揭开了其中叙述日记本人就是凶手之后,便迎刃而解了。在这里要说的是,这本身并没有什么不公平的,而这本书在看到挑战读者的时候我已经很怀疑凶手就是经纪人了。在之后看到沙袋的那里的时候我确定了凶手就是经纪人。这里要说一下这个挑战读者感觉还是有些不公平,如果没有后面的证据还是无法去确定凶手的,个人感觉。整个故事依照年代来看,还是有些新意的。而且横沟正史在讲故事上做的很好。

  蜘蛛与百合(3星):基本就只有故事性,没什么推理了。短篇的推理小说就会存在这个问题,故事性和推理很难完美的融合到一起,感觉能写好短篇的人水平确实都不低。

  玫瑰和郁金香(3星):和上一篇一样的问题,基本没什么推理。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蝴蝶杀人事件》读后感精选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