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愉悦回路》读后感10篇
日期:2018-06-19 20:36: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愉悦回路》读后感10篇

  《愉悦回路》是一本由[美] 大卫·林登著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6.90元,页数:22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愉悦回路》读后感(一):期望越大,失望越大

  我们的所有快乐发生大脑中一小束神经元上:内侧前脑束--愉悦回路,这束通过调节神经递质或递质受体控制愉悦感。愉悦感不仅作为自我奖赏机制鼓励我们进食,饮水,交配从而繁衍生存。更是我们善恶行为指南针:从性高潮,吸毒,病态赌博到冥想祈祷慈善捐助,获得社会认可,都是在追求激活愉悦回路。

  使用药物酒精,乙醚,尼古丁,海洛因等等)可以直接强烈的激活愉悦回路,乃至产生心理生理症状--成瘾。成瘾发展过程包括耐受性,依赖性和渴望。随着瘾的发生药物产生的欣块感也会逐渐消失。愉悦被欲望取代,喜欢变成了欲望。但这些持久变化与其他脑区用来储存记忆的神经回路(由于经验学习所引起的改变)几乎一样。因此,记忆、快乐和成瘾是密切相关的,成瘾也是一种学习方式

  作为最基础的方式:食物,热恋,性爱对愉悦回路的激活方式和药物是相似的。期望越大,失望越大。这句话从生理上也是正确的,如追求的是更大的食物愉悦,而最后导致的肥胖;追求更大的酒精愉悦,而最后导致的酒瘾。其他强迫症和成瘾行为依然,追求越大的期望带来越大的失望。这才是快乐需要节制,快乐来之不易原因。推迟满足意味心智成熟

  关于赌博,有个非常有意思实验

  《愉悦回路》读后感(二):舌尖上的原始部落

  其实是原始本能

  本文是对《愉悦回路》中“舌尖上的快乐”的阶段总结,之所以选择“原始部落”而非“快乐”或是生涩的“下丘脑内侧基底部”之类的做题目,是想用最原始的人类本能聊聊吃。

  在丹尼尔·戈尔曼《情商:为什么情商比智商重要》中写到这样一段话:

  在最近的1万年中,尽管人类文明迅速发展,人口从500万膨胀到50亿,但这期间在人类情绪生物机制上却几乎没有留下任何痕迹

  并例举了大量例子说明现代人类的很多表现其实是来源于原始时期,诸如:

  人在生气时候血液会流到手部,以方便抓起武器攻击敌人同时心率加快,肾上腺素激增,为强有力行动提供充沛能量驱动

  人在恐惧的时候,血液会流到大块的骨骼肌,比如双腿,以方便逃跑,而且面部会由于血液的流失而发白(因此会有血“变凉”的感觉)。与此同时,也许是因为需要考虑是否应该躲藏,身体有那么一瞬间会呆住不动。

  人在厌恶的时候,面部表情全世界几乎都是一样的,而且传递的是同样的信息:吃到或者闻到让人很难受东西,或者类似这样的经历。厌恶的面部表情——上唇撇向一边,鼻头微微皱起,达尔文认为这是人类的一种本能反应,为了不吸入有害气体而屏住呼吸或者吐出有毒的食物。

  对于吃,我们就更有理由从人类的原始本能去分析

  在原始社会人们每天的涉猎需要消耗大量能量,体重食欲太少,人类在饥荒会面危险,同时如果体重或食欲太多又会影响动力,我们的大脑需要让我们在体重和食欲上维持最佳水平。当时的食物比较匮乏,人类也不需要阅读《 我们为什么会发胖? 》去用“多动多吃、少动少吃”之类的原理控制饮食

  为什么会是这样,让我们看看当时人类的饮食。

  当时演义

  当时食物匮乏,食物得抢,大家遇到能吃的就赶紧吃了,没法等到水果成熟做成甜品。想吃到甜的,当然也可以从当时生猛的蜜蜂那里得到蜂蜜,当然可以想象代价也很高。肉类更是奢侈品,需要弱肉强食的方式才能得到,当时所有长腿的都在为了生命而奔跑,即使打到了猎也主要是精瘦肉,很少有饱含水分又有油脂的食物让人快速下肚。人类的饮食主要以蔬菜为主,脂肪很少,糖分很少。人类的饮食范围所在地域限定,内陆生活的人甚至没有吃过咸食。人类一碰到含脂肪、糖分的高热量食物,就会拼命填饱肚子积累脂肪以便撑过饥荒。

  现如今

  当时人类祖先的饮食习惯导致今天的我们天生就喜欢某种口味的食物,最显著的就是甜、咸、脂肪。我们不再需要每天为了生命而奔跑,但我们仍然热衷于高热量的食物。如今的食物已经不再那么简单,为了能更好地出售,人们尽一切方法通过色、香、味让食物更诱人,同时让食物更软、更方便吃。如果不加以认知,我们大脑的可以说时时刻刻在中圈套

  压力与吃

  再说说压力与吃。在当时,当有外来动物入侵时,食物竞争激烈,会给人们带来压力,此时人们会增加高热量食物的摄入量以备没有食物。现如今也是一样的,虽然不涉及到抢夺食物,但人们面适当压力时,会吃和更多,甚至有时会暴饮暴食注意,这里说的还是适当压力,我们一方面接受,一方面更理智对待吃。如果我们面临诸如失去挚爱程度巨大的事时又会怎样呢?我们会减少饭量,甚至什么都不想吃。这也很好解释。在原始社会,人们为了生存得更好是要四处探索的,但当人们面临诸如猛兽围攻、丧失伙伴等涉及生命危险的情景时,人们会停下手中的事赶紧往部落跑,当然也就顾不上吃了。所以现如今,也许管住嘴更好的方式是减压。

  :本文是我结合以往的学习再加上一些个人想象演义得出的,目的是让书本生动。如有严重误导,欢迎大家指正。

  《愉悦回路》读后感(三):愉悦的指向

  y/渔歌

  中世纪的西方世界强调禁欲,人们生活在宗教的压制之下。相比之下,处在东方的中国,自南宋以后,也逐渐对欲望尤其是性欲战战兢兢。到了清代,封建社会伦理纲常更是进一步的强调修身节制。

  与之相反,古希腊的众神从未停止过对欲望的追求和满足。以至于赫拉难免防着宙斯“找外遇”,美人海伦招来数年的倾城战役。众神的纷争部分由不克制而造成。博尔赫兹在《洛丽塔》当中,把欲望看成狮子。狮子是攻击性强的动物,是动物之王。但是,对于其他动物来说,一旦狮子发起进攻,就会造成毁灭性的灾难

  欲望——知识美食、性等等。人类在追求欲望满足的同时获取快乐。但是过度或许欲望的满足会导致极坏的后果。于是,禁欲的制度便产生了。但是欲望是人类天生便有的,又怎能阻止人没有欲望?

  中国人的智慧强调修身养性,这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们过多地追求欲望满足而伤及自身和他人。现代社会的突飞猛进建立在人类欲望的大解放的基础上的。人们对知识的追求、对美好舒适生活的向往促使一系列产品、新文化的产生。与此同时,也产生了压力,毒品的屡戒屡败,肥胖、酗酒等等一系列的自身问题。似乎人类在满足自身的同时稍不留神就毁了自己。林登博士研究好说明了这一点,人是理性动物,但是缺乏一套完整的、功能强的防御快乐上瘾的身体机制。在大脑学科角度上看,人类很难阻止自己拒绝欲望满足,这就给人的生活和医疗带来的困难,更成了人类进化与进步过程当中的悖论

  《愉悦回路》读后感(四):大脑中的快乐按钮

  有没有想过,吃货们对美食的眷恋与宅男对电子游戏的着迷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藏书爱好者,狂刷微博年轻人,与那些药物成瘾患者其实也都差不多。因为,这一切都与我们脑中的“愉悦回路”有关

  有这样一个实验早已广为人知:大鼠为了获得电极刺激所带来的兴奋感,可以废寝忘食一连24小时不停地按压压杆。当所有人都惊异于如此强大魔力时,脑科学家开始着手解开人类追求刺激、享乐与上瘾的秘密。《愉悦回路》便是这样一个尝试。本书作者大卫·林登是美国著名神经学家,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神经科学教授,曾写过畅销科普书《进化的大脑》。

  在《愉悦回路》这本书中,大卫·林登具体阐述了愉悦回路的全貌,简单来说,愉悦回路主要是指大脑中的腹侧被盖区与伏隔核、纹状体、海马、杏仁核、前额叶等其他脑区之间的神经通路。腹侧被盖区与这些区域通过轴突互相连接,当人产生愉悦或兴奋感的时候,也就是腹侧被盖区将多巴胺传递到这些区域的时候。腹侧被盖区在传递多巴胺的同时,也可以接收来自其他脑区传过来的谷氨酸等兴奋性神经递质,这些神经递质也会刺激腹侧被盖区多巴胺的释放。大鼠在实验中被电极刺激的位置,就是这条回路中的某个位点。

  大卫·林登在《愉悦回路》中开创性的列举出了七种激活大脑愉悦回路的方式,其中既有进食、性爱这类自然行为,也有赌博、电子游戏、运动、慈善捐助和信息这类非自然行为。这些行为中的每一种都可以激活我们脑中的愉悦回路,或是让我们感觉良好,或是引起行为方面的强化,从而让我们总是想要去做这些事情值得一提的是,运动、信息、慈善捐助竟也可以激发多巴胺的释放,这就解释了生活中的很多令人迷惑现象,比如多年的跑步爱好者如果停跑一段时间,就会浑身不适,这种现象对应于“运动上瘾”;以前人们多是从道德角度去分析乐善好施者的行为,那么现在我们也可以从生理角度去理解评价了;还有就是,文章开始提到的藏书爱好者,他们可被归为信息成瘾一族,当然,不只是藏书、囤书这一种现象,我们经常能在网上看到的那种动辄收藏了好几GB甚至好几TB的“资源达人”们,也都是如此。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前些日子闹的沸沸扬扬明星吸毒事件,因为毒品成瘾与愉悦回路之间的关系也非常紧密。愉悦回路可以带来奖励,强化行为,这对人类的生存是有好处的。而赌博、毒品、网瘾、药物成瘾,甚至性瘾等,则属于不正常的强化,这类不正常的强化也和愉悦回路有关。大卫·林登给出了成瘾行为最简洁有力定义:面对与日俱增的负面生活后果,仍然持续强迫的继续该种行为。成瘾一旦形成,愉悦会被抑制,而欲望会占上风。此时的愉悦回路就不再让人“愉悦”了,在这种情况下,对某件事物极度渴望时,也许根本就谈不上愉快。比如成瘾者更多的是想要吸毒,而不是喜欢吸毒。所以每当那些成瘾患者达到目的之后,感受到的不是放松和快乐,而是极度的懊悔。

  需要注意的是,愉悦回路只是一个介绍性、概括性的名词,其目的是为了让大众直观地理解其主要特点事实上大脑中的这条回路,功能并不简单。迄今为止,尽管人类大脑皮层已划分出了视觉皮层、听觉皮层等,但人类的大脑运作从来不是分区且独立的,在执行某一功能时,大脑内部更多的是协同合作,各个区域之间依靠大量的神经通路进行迅速且密集反馈。被划分好的大脑区块其实也并不只具备一种功能,我们不仅因享受美食而吃饭,也因生理需要而吃饭,这是两种不同的动因,而这两种动因都与大脑中的愉悦回路有关。

  《愉悦回路》读后感(五):快乐是行为的驱动力

  追求快乐是人类与生俱来的一种本能! 追求快乐的生物学基础:大脑愉悦回路,两个主要单位:(1)内侧前脑束(一束神经元) (2)多巴胺(一种神经递质,主要与高兴有关,起奖赏功能) 人为激活愉悦回路的两种方式:(1)植入电极操控(对正常人没有应用,道德上不太允许) (2)精神性药物控制(好像很多不在国家法律允许范围内(不过还是有的:烟:尼古丁,酒:乙醇),容易上瘾,上瘾不是件好事特别是毒瘾,难戒)。 即此两种寻求快乐的方式与一般人很远,可以不用深入理解。 所以过度追求愉悦的感觉,容易导致成瘾行为(需要非常小心,追求快乐是有限制的,过度了就会导致大脑愉悦回路发生长时间的改变,不能很容易得到满足(颇有点: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便成了路的味道,不过这条路是方便了还是不方便了就不得而知了)) 下面说一下我们平时是怎样追求快乐的吧! 追求快乐(激活愉悦回路)的10种常见方式(书中说的): 1饮和食: 享受美食可带来快乐,但不能为了追求愉悦而暴饮暴食。 但是暴饮暴食有时是不可避免的: (1)压力可能会导致暴饮暴食(适当的会这样,但过度的会是相反效果,如失恋) (2)环境因素导致我们可能吃的比较多(很多时候是不知不觉的) (3)基因决定的(这个没办法,研究显示80%的体重变异取决于基因)(不过也为自己是个吃货找了借口,其实我也不想这样的,不是吗?要怪就怪基因!) 然而,以上三点可能会直接导致一个很严重问题:肥胖! 这个时候就该减肥了! 怎么减? 没什么好办法,根据我从这本书里总结的经验:

  (1)从根源解决问题,用减肥药控制(它们是有一定科学 依据的所以可以认准啦)

  (2)少吃点,多运动(不过挺难坚持的) (3)最可执行的方法:换个注意力, 还有很多种可以刺激愉悦回路的方式呢(看看你更喜欢什么) 应用: (1)餐饮招揽顾客的科学方法 根据:a.人类饮食倾向:糖分、脂肪、盐 b.饮和食(主要是味道好)会激活人类的大脑愉悦回路,带来快乐,快乐是会让人上瘾的,上瘾之后会成为常客(可以想想你平时常去的吃饭地点,愉悦感很重要,所以说吃的更多的是感觉) 生活例证:自己可以发现一下,看看那些有名的快餐,饭店是如何吸引顾客的(吃起来很便捷也会让人产生愉悦感) 2性和爱: 热恋和性爱都可以激活大脑愉悦回路:所以有些人可以有爱无性,有些人可以有性无爱(经验可能也这么告诉我们) 这里插一则广告: 我不要纯粹的肉体关系, 我只希望那个人能和我精神做爱。 (不要误会,不是我的征婚广告,好像是1979年《洛杉矶周刊》上的征婚广告) 注意(科普一下了): (1)最初的热恋激情一般(不排除不一般的情况)只能维持9到2年左右。 (2)性高潮发生在大脑内,而不是在下半身(所以说男人是下半身思考的动物这句话被科学给推翻了,这是这是脑子里的想法) (根据1、2两点:得到了“食、色性也”在科学上的依据) (3)性会成瘾: 成瘾的具体表现:耐受性、戒断、渴求、复发(成瘾后就很难在体会到愉悦感觉了,由一开始的喜欢,变成 了后来的需要) (所以凡事过犹不及,维持一种合理的平衡态) (咳咳,纯粹科普,不要胡思乱想,好吧,可以给大家制造点愉悦,参见最后一点) 3赌博(小赌怡情,大赌伤身): 人类的大脑天生就喜欢追求不确定的愉悦感,特别是可以以小博大时(“免费的午餐”非常让人有满足感,注意很多大着免费广告的幌子,可能就是激活了你的大脑愉悦回路),还有就是“差一点就赢”和身临其境(即直接参与,不信你买个彩票试试,你要第一次买就中了10块钱,你会见好就收?我们肯定会觉得自己运气很好,再来一次)很容易让人上瘾。 所以还是记住小赌怡情,大赌伤身。 4游戏: 激活愉悦回路的机制:奖赏高效,虽然快乐的时刻很短暂,但是见效快,还能不断重复。 (这个就不多说了,去玩几把游戏再说,激活一下自己的愉悦回路!) 5购物(经常逛淘宝可能是一种上瘾的表现) 肆意买东西能不开心吗?远离都是激活了愉悦回路,应用的话,当然依据第一点了。 接收体验更好的体验无非视觉、听觉、触觉等等嘛,如果自己开网店要采用营销方法都可以从让人获得快乐这一点出发(祝你好运!) 6运动 运动也可以让人上瘾,这是一种好的上瘾方式,不过我不知道运动是怎样激活自己的愉悦回路的(运动太少,可以多去试试,比以上几种带来快乐的方式好多了,既有短期效益,又有长期效益) 据说这种体验叫:"跑者的愉悦感",指剧烈运动后经历短暂却强烈的兴奋感(怎么有种不可描述的感觉!)(有人体验过的话,可以告诉我啊) 运动的好处多多: 改善心血管、肺部、内分泌的功能;长期改善心智功能;抗衰老;抗抑郁等等等等 (是要多运动了,不过坚持不下去啊) 7痛苦 痛苦也会让人感到愉悦(你没有看错!!!) 所有短暂的痛苦刺激都会结束,当结束时,我们就会感到轻松。(你可以想一想:过山车啊、吃辣椒啊、蹦极啊……)(有人就喜欢受虐,特别是看那种电影、电视,你想到没有?) 不过,长期持续的痛苦,你生个病就知道了!这感觉可不爽! 8冥想 这是一门技术活!有兴趣的话可以试试,和自我催眠、打坐、禅定类似!(具体参考:没有) 9奉献 说几个名言吧(大家自己体会): 助人为乐! 赠人玫瑰,手留余香! 路见不平,拔刀相助。——元·马致远《陈情高卧》 只有付出你才能拥有更多。 当你学会了,尝试去教人;当你获得了,尝试去给予。 除了“爱”以外,世界上最美丽的动词是“帮助”。 世界上能为别人减轻负担的都不是庸庸碌碌之徒。——狄更斯 10信息(掌握更有意义、更有意思的信息) 信息能愉悦身心,应该不需要多说了,我们每天都在接触信息! 有些是休闲消遣的,有些是学习求知的,有些事交流互助的,有些事分享感动的! 最后,就这么多了! 对有益身心的事上瘾是件好事,不过仅是满足大脑神经元的愉悦感还是尽量控制一下自己吧!追求快乐的方式多着呢! 再最后, 理论指导实践,科学指导行为(原理只有一个,但应用是千变万化的)。现在我们用科学的方法去审视我们的日常行为,看看怎么可以让我们得到优化的快乐,毕竟追求幸福快乐是人类永久的话题。 以上仅是我根据此书总结的一点点自己的看法!

  《愉悦回路》读后感(六):我们被谁控制?《愉悦回路》

  我们被谁控制?《愉悦回路》

  这是一本讲述大脑工作的科普书,说是科普,里面的术语挺多的。无论是动物还是人类都渴望快乐,这是人类的本性,一旦获得了快乐,那么就想要长久的保持下去,这就是成瘾。

  能够让人类成瘾的很多,比如酗酒,吸毒,比如电子游戏,比如老饕,比如性,还有的运动上瘾,有的买衣服上瘾,甚至可以说,任何东西都有人上瘾。

  那么为什么会上瘾呢?上瘾是怎么回事呢?这就是这本书里面要探讨的主题。原来大脑中有一个快乐的按钮,只要掀动按钮我们就会获得快乐,在动物实验中,在小白鼠的大脑中连接一个电极,然后设计一个按钮,只要触碰按钮小白鼠就会获得快感,小白鼠一旦发现了这一点,就会无限次的去按动这个开关,甚至忘记吃饭。这不就是吸毒吗?

  是的,我们可以获得快乐,但是要付出代价,吸毒就是,吸毒可以达到多快乐呢?有人说是性高潮的1000倍,还有的说更多,的确那肯定是极致的快乐,可是我们为什么有对这种快乐避之不及呢?这种快乐的后果是什么呢?那就是在你吸食以后,会形成依赖,不过依赖和成瘾都不是最重要的,成瘾了就努力赚钱去买啊,重要的是人会形成耐受力,就是说你从毒品中获得的快感会迅速降低,想要达到原来的快乐,就必须加大剂量,加大纯度,最后就是把人彻底摧毁了。

  毒品最可怕的就是,它给我们带来的快乐,超出了我们能够控制的能力,使得快乐变成了恶魔。书里面提到了鸦片,大麻,吗啡,冰毒,可卡因,还有乙醚,乙醚都可以成为毒品,呵呵,还不太容易上瘾,只是你呼出或者排出的气体如果遇到火,那你可就引火烧身了。

  书里面说成瘾就是在大脑中形成了愉悦回路,这回路可以是来自我们自己的身体,也可以通过化学方式来制造出来,那就是各种神经类药物和毒品了。如果这种回路被切断了会怎么样呢?呵呵,那就是帕金森氏综合症,可能就是我们说的老年痴呆了吧。看来快乐,多了也不行,少了也不可以,还是刚刚好,最好。

  书里面还从毒品,减肥,性与爱,赌博,高尚的快乐等几个方面来讲述这种愉悦回路的形成,也许有一天我们能够控制住毒品的副作用,就好像控制住原子弹,来发明核电厂造福人类。其实这也并不遥远,前两天就见朋友拿了点抗抑郁的药,说是吃了就会感觉世界变得特别美好,呵呵,那里面一定有毒品的成分。但是总是感觉用药物来控制我们的快乐,有点不太对头。

  《愉悦回路》读后感(七):从脑部发掘快乐的根源

  坦白讲,我没有看懂这本所谓的科普书在讲些什么,一如读不懂休谟的《人性论》或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所以读后最大的感受,反而在书外,那就是丫的湛庐文化太会营销了,封面上宣传的“我们为什么会感到快乐?为什么戒酒、戒毒、戒赌这么难?为什么有些人抵抗不了性的诱惑?为什么慈善也上瘾,运动会叫人欲罢不能?”“ 从可卡因到大麻、从冥想到自慰、从红酒到牛排,林登博士以超有趣的方式科学地解读善与恶,以及人类如何从日常的饮食、学习、娱乐、运动中寻求快乐。”这些挑逗人心的问题,确实可以上一个人有阅读一下本书获得解答的欲望。而且,宣传语中挑逗的许诺:“人们沉溺于罪恶,也追寻美德。脑神经科学家为你解析,愉悦回路如何重塑人生。”可惜啊,你读后就知道其实根本就是妄想,作者是絮絮叨叨从什么脑部神经给你解答了,但是,问题是,你看的懂吗?我感觉读这本书至少要生物学的本科生才能看懂,如果换做其他出版社,估计这就是一本冷教材参考书,但偏偏让湛卢文化给营销成科普书了,但其实根本就不是,建议文科白痴不要读这本书了。

  但并不是说这本书不好,因为书的作者是奇人也是有趣的人,既有丰富的生活经历,又有对脑神经科学的执着热爱,他就是大卫·林登博士,美国著名神经学家,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神经科学系教授,《神经生理学杂志》总编,畅销书《进化的大脑》作者,号称“他对于人脑的理解已经超出了科学工作者的范畴,很大程度上改变了人们对脑神经细胞的固有认识,走向了真正的大师水平”。如此成就的大师,才有可能做到深入浅出,如果他还不能讲明白,就说明这门学科太超凡脱俗了,偏偏脑神经科学就是这样一门学科。

  不过,如果是有一定生物学或者医学基础的读者,可能会从这本书中发掘很多东西,因为作者讲解的非常详细,大脑的哪个区负责什么,愉悦回路如何在大脑中的某个部位形成,等等诸如此类,对于外行而言,真的是听天书;对于内行而言,则或许可以听出天书的乐趣。所以,因人而异吧,但我不愿意给这本书打太高的分数。

  《愉悦回路》读后感(八):神奇的多巴胺

  弓不可能永远弯曲,如果没有合法的娱乐,人性或人性的弱点将难以生存。---《堂吉诃德》1605年

  《愉悦回路》的作者林登教授是位很“神奇”的作者:原本从小立志成为海洋生物学家的他在大二面临海洋生物学和神经科学之间作出职业选择的时候,两相对比,无从选择,居然选择了辍学。直到几年后,意识到神经科学可以让他“不停地寻找、求证问题”,他决定重返大学,经过多年再学习,最终成为一名神经学家。而这时,也选择大脑的记忆存储机制作为研究方向。本书《愉悦回路》是他对脑神经中的成年神经元的最经研究成果,并将这项研究成果应用于治疗成瘾、癫痫和其他与记忆相关的疾病中。

  分明是比较前端科学、比较理论化的研究,但将之应用于普遍又大众化的“追求快乐”这样的超体验话题上时,这个被称为“愉悦回路”的理念经就非常有意思了。作者阐述:人类大多数的超验体验,不管是违法的不道德行为,还是社会认可的习俗和活动,如运动、冥想、祷告、公益活动等都受大脑愉悦回路的控制。这些可能会成瘾的行为,都激活了大脑中“内侧前脑束愉悦回路”。所以,人类一切追求快乐的行为与生殖器官、嘴巴、声带无关,一切都是大脑中这束神经元的作用。

  英国浪漫主义代表作家托马斯-德-昆西曾有部著名的作品《一个英国吸食鸦片者的自白》以自白的形式展示了鸦片成瘾的梦幻感受。在北佛罗里达大学历史学教授戴维•考特莱特的《上瘾五百年》里介绍了精神瘾品(酒精、烟草、咖啡因、鸦片、大麻、古柯叶)等的文化史。

  从真人体验到史学分析,再到《愉悦回路》这样的科学分析,让我们从表象到肌理,看到人类行为学上的各式“奇葩”表现以及让人类的心智自发寻找快乐,激活快乐,塑造愉悦的可能。当然社会某种情境之下(如医学治疗、宗教仪式、消遣、自我标榜等),也会有一些成瘾药物控制的身影,这也是必须注意的地方。比如古罗马时期用于消遣品的安眠酮、亚马逊盆地的死藤水用于祛病,也用于宗教仪式等。

  而这类似的“成瘾”行为,不仅人类独有,动物们也会“嗑药”。鸟类、大象、猴子会狂热寻找含酒精的水果或浆果,山羊会津津有味享受野生咖啡果,驯鹿喜欢吞食至幻的毒蝇伞蘑菇等等。天性追求狂喜的极致体验,无差别的地球生物特性。

  成瘾治疗方面,则是通过改变神经元结构或密度,从而改变愉悦回路,即通过逆转、抵消成瘾过程中神经元的重新连接。目前这种还处于理论应用的阶段,完美的替代方案还在进一步研究之中。临床常见的治疗方法也只是简单的用一种成瘾物质代替另一种。像戒烟糖,戒酒硫等。但可以想象,如果神经科学家能够完全解秘大脑神经元的奥秘,那些科幻小说中的故事情节都有可能真实发生。

  《愉悦回路》读后感(九):启动快乐的几个按钮

  先说说封面

  直到读完,我都以为封面画的是小脑突触或是蛇头什么的抽象画。放大图片,才发现是一圈大腿和颜色近似的几个关键词。不知道为什么不使用原版封面,几个关键词清楚明了。所以大家不用依据封面判断本书。

  如何阅读

  本文是对《愉悦回路》的目录总结,也许每一个下一本书都有一定的缘分,在开启本书的阅读时,我很庆幸有近期参加的两个知乎Live打底。如果大家在阅读本书前,也参加过这两个Live,我相信会有更好的阅读体会。这两个Live分别是:

  动机在杭州的患了「努力焦虑症」,怎么办?

  酷炫脑的如何正确地「上瘾」

  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会接触到一些专业术语和实验案例。面对专业术语,看得懂的我就多思考划线,不太明白的我就信息浏览。面对实验案例,有的在“如何正确地「上瘾」”接触过,我就当成进一步印证,有的案例也许记不住,我就总结成一句话:“这本书是有依据的”。使用这样的阅读方法,我在过程中以及读完后是愉悦的。

  作者

  本书作者是戴维·J·林登(David J. Linden)是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教授、神经科学家,对小脑突触可塑性有专门的研究。我浏览他了的个人主页、维基主页、大学简介主页,足可以相信这本书是货真价实的。

  几个按钮

  在“如何正确地「上瘾」”中解读了爱情、 赌博、 药物等多种成瘾现象,这本书通过各类实验做了进一步证实及分析。如果说平时我们的快乐按钮被商家或其他人有意无意地按动,读了这本书,我们可以认知到这几个按钮,并像按下游戏手柄按键一样,自己选择按下自己的快乐按钮。这几个按钮分别是:

  Fatty Foods

  Orgasm

  Exercise

  Marijuana

  Generosity

  Vodka

  Learning

  Gambling

  读这本书,对于我来说,记住这几个词就足够了。具体中文翻译,可以看该书豆瓣或其他网站目录。之所以不写中文,担心哪天刮风,关键词把本文屏蔽了。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愉悦回路》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