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过自己想要的生活》是一本由沈嘉柯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页数:233,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辗转多个城市,换过多份工作,人生体验丰富,随时都可以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这样的生活,你向往吗?在青年作家沈嘉柯笔下,他用自己的视角展示了洒脱幸福的生活状态。这种游离于理想与现实的怡然心态,令人佩服,更令人向往。
当生活厌倦时,他会遵从内心对自由的召唤,做自己愿意做的事,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对未来的生活会有充分考虑,与同龄人相比,他的经济独立更早。毕竟,只有物质条件具备了,才能享受“自由”生活。为了追寻自由快乐的理想生活,他也为之奋斗了很久。洒脱文字的背后,又有谁会看到逆境时的辛苦?呈现在朋友面前的,自然好状态会多一些,尽管也有对生活的妥协,但在关键时刻,他比普通人高明的地方,就在于他会选择放弃一些旁人竞相追寻的东西。
很多时候,我们没有足够的勇气和毅力作出选择。因为选择就意味着放弃,举棋不定、瞻前顾后映射的是内心深处的不安分状态。可世上,又怎会有两全其美的好事?当你犹豫不决的时候,更需要的是沉寂之后的思考。究竟怎样的生活是我们想要的。未必大家趋之若鹜的,就是我们想要的。社会节奏快,生存压力大,稍不留神,我们就把当初的梦想遗忘了。即使未忘初心,也只是将其置于一个角落里,不去招惹罢了。这个时候,读一些纯净的文字,对于舒缓压力,找回自然状态,大有裨益。
《去过自己想要的生活》读后感(二):另一种赤子之心
文/刘一霖
登于南方教育时报 原文链接 http://szjy.sznews.com/html/2015-01/23/content_3131421.htm
《去过自己想要的生活》这本散文集所谈内容甚广,文学、心理学、逸闻、爱情、历史,还有身边人的故事,都在其中,视角却与众不同,有一种特别的趣味。
谈到环境变化,现代人的城市病,作者的态度是,孤独是不可消灭的。世界宽阔,人超越万物而有灵,要和孤独时光和平共处,这是一种心理学意义的接纳。说及人生中的烦恼和慰藉,作者接着柴静对电影《桃姐》的话说下去,我们历尽苦难,就是为了更好地安抚他人。
书中谈到自恋,从冯唐李碧华一路梳理到韩寒巴金,最后发现作家都自恋,但又分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冯唐给李银河写序,三成夸李银河,七成自己吹牛夸自己。还有一种是李碧华,出书只出自己一个人的专著,连自己的文章被人收入多人合集都不高兴。作者说这两位堪称自恋宗师,这样的犀利调侃,好玩有趣。
但书里文笔一转,也关注细小物品和人生的寄情。在物质艰难年代,作者写他的父辈利用一切杂物改造成生活用品。“装过麦乳精和水果的罐头,各色瓶瓶罐罐,但凡有点姿色的玻璃陶瓷材质,都逃不过担当花盆菜缸的宿命。自有一种意境。”这就是木心所说的,每次浩劫和动乱初歇,家家户户忙于栽花种草。
在《面目全非的故乡》那一篇里,作者哀悼了自己消失的家乡,低沉而哀伤。我们大多数人都是异乡客,离开小城镇小城市,在大城市求学结婚生子落户定居,一回头,故乡也在改变,甚至面目全非。乡愁何处安放?作者选择“旧时的邻居说过的话,师友们的短暂交流,从前的一草一木,一条路,一栋房子,一道月光,我梳理为记忆,逐个内化进我的心中,随身携带着,不离不弃。”这样的文字,令我唏嘘不已。
沈嘉柯的文字有一股透视的机巧,但不失天真温热的情怀,时时抱有警醒自省。当然,人年纪渐渐增加,油滑粗糙在所难免,也会渗透在文字态度中。但正如他在书中说:“人生是不容易的,但至少我们要醒悟这一点,初心走形不是天经地义无可厚非的,是应该厚非的。”
何谓自己想要的生活,恐怕就是吾心安处是故乡,心平气和是本质。亦如钱钟书所言,人生里的美食旅行读书快乐诸如此类,都是因为心无挂碍,便得专注享受当下的滋味。这是经过思索后的人生,呵护留存的另一种赤子之心。
《去过自己想要的生活》读后感(三):生活不止在别处
对于有些人来说,理想的生活是开奥迪穿迪奥,而对于有些人来说,理想的生活不过是追求自己的内心,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过自己想要的生活。荷尔德林说诗意栖息,但诗意生活不止在路上,在别处,更在于日常的态度当中。
沈嘉柯明显是后者,这本《去过自己想要的生活》笔调细致而柔软,意义却坚实而深刻。从对面楼栋夏日随意的练琴声,想到了事物本来存在的意义就是好玩,不用打上刻意获取名利的标签。
从米开朗琪罗这样的艺术大师一边对生活绝望,一边继续雕塑的事件,重谈罗曼罗兰提出的一年一度的顶礼,我们别被生活彻底打败,人生不是用来比惨的。
从自己之前讨厌跑步到现在爱上跑步想到要在有限的生命里,为改变自己做出有限的努力。
从李安和林太的温情故事里找到爱情的真谛是温暖携手,彼此扶持……在这本书里,关于人生关于梦想关于成长关于爱,那些看起来闪闪发光的词语,在作者的笔下,焕发出千百种温情,使我们暗藏在心底里最柔软最隐秘的部分瞬间苏醒,开始找寻字里行间里赋予我们的勇气和信心。
重要的是,你选择了做什么样的自己。“书不会等人,人也不会等书。看书这件事,时过境迁,也会像秋刀鱼一样,过期了,失去意义。”
“人生很多事是无法掌控的,年岁愈增,愈知道生命的有限性。有限性就在那里。无法消弭,但辨明了局限性,也就找到了自己的疆域。降低妄想,坦然面对幻想,建立真实可行的理想,然后,去做就是了。”
是啊,去做就是了。正如沈嘉柯自己正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自由写作,出书、记录、跑步、养猫、当吃货或是玩微博,他用自己本身诠释着坚持自己的意义,温暖着正穿行在孤独迷茫旅途中的每一个年轻人的心。
这些直面内心故事使得我们渐渐明白,在世界上遵从自己的意愿生活是最重要的事。不把伤害太当一回事,而要消化,警醒,放下。不要害怕自己的笨拙,质朴之心更加持久。一如远离喧嚣的朴树所说:“必须坚强,必须按自己的想法生活,我很庆幸,我的思想至今还很干净,坏的东西还没能侵蚀我,还不能左右我。”
沈嘉柯工作多年以后选择了放弃,开始睡到自然醒,忙时写作,闲时逗猫,每周必然看一场电影,像风一样自由的穿梭在城市里,做着自己喜欢的事,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他说:“脚在哪里,哪里就是你想去的世界。”而这一切的前提是,他为这样的生活,努力准备了十年。
想见朋友,现在就出门去;想去远方,现在就去订机票;想去爱的人,现在就去拥抱。去做自己想做的事,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去过自己想要的生活》读后感(四):倾听自己的声音
拟出这个题目自己也小小的自责了一把,即将而立之年的我们好像早已过了小感慨的年纪。但每天在物欲横流的人潮中,我们为了房子、票子、车子而行色匆匆,我们为了孩子、父母、家庭而奔波劳碌,是否也想过暂时逃离,是否也有过抱怨,是否会挤出一些时间来倾听一下自己的声音?
当我看到《去过自己想要的生活》这本书时觉得心里某个地方暖暖的,封面一只小船飘荡在海面,船头仰面躺着一个少年,蓝天大海融为一样的蓝色,阳光毫不吝啬的泼洒下来,很舒服的感觉。。。
这是悦读纪推出的慢时光系列中的一本,80后新生代作家沈嘉柯被誉为温暖大叔,这部作品也的确称得上是成长过程中治愈疗伤的良药。六章的内容,从爱情到事业,从梦想到生活,散文的形式,有故事,有经历,有探索,有思考,暖心的基调却不失深刻的揭露,很多观点直达人心。比如“心灵短暂的逃离,还得接着过兵荒马乱的生活”,正因如此,我们更要有勇气去面对,正所谓“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就是选择为之付出的代价”,的确如此,生活中本就没有那么多对对错错,与其抱怨,不如接受,跟随自己内心的声音做选择,然后准备好承担后果,想想,其实也挺简单。
就是这样一部作品,让我们有更多勇气去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虽然路上也许会恐惧,但迫使我们去做更多的努力,然后有准备的去承担可能发生的意外,书里的蓝字和黑体字大家可以重点去看看,也许某一句就会让你茅塞顿开,也许某一句便会让你身心放松,正所谓“你若美好,世界便美好”。
《去过自己想要的生活》读后感(五):用心生活,生活便会美好
沈嘉柯的新书《去过自己想要的生活》,书中用一个个身边的小故事给人以启迪。书的题目对于当下追求自我的青年很有吸引力,看完总会觉得,作者说的好有道理啊!感慨自己怎么没有那些七窍玲珑之心,去洞悉身边的一切,去感受生活中的周遭,然后泡上一壶茶,慢慢在日记本中书写自己的想法。大概很多人都会羡慕那些心思细腻的人吧!
不过,在你还没有修得那份细腻的心思之前,不如,借助作者的眼睛来好好审视一下周遭。在职场中,在家中,其实这些都是每个人都日复一日的经历的场所,但是也是我们遗漏生活细节最多的场所。你的父母,你的好友,你的爱人,你的同事,这些都是我们每日都要面对的人们。有些人会觉得枯燥而麻木,那是其实每日面对他们,在生活固有的场所中,你每日以什么样的心态面对,就会得到什么样的心情。看到别人文章的时候总会想着,我也遇到过啊,但是很多人仅仅是遇到过而已,不会去过后仔细想想,静下心来。走在路上,累了不妨坐下来,回头看看想想。
沈嘉柯在序言中就写道“你可以拥有自己想要的生活,前提是,你真心为自己去活。”在网络上流行的一绝话“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激荡起很多人萌动的旅行之心。但是,去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并不是去抛弃一切,为自己活的精彩。人是生活在社会中,在个人小社会中有很多人需要我们去顾虑。并不是盲目追寻自己生活就是成功,在你成功的时候你“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而此时伴随而来的便是孤单。你行动之前一定要想好:我想要什么样的生活?不是被各种铺天盖地的旅行、美食诱惑,而应该认清现实,认真思索。绝对不要在没有任何物质基础的时候学习别人放下工作说走就走,看似追求自己的梦想,但是这样不计后果的行为往往不会得到自己期待的绝处逢生,幸运儿就那么几个,我一直不相信自己是其中之一。脚踏实地的用心生活,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综合考虑之后,就上路吧!
作者在《无论你多么爱一个人,都不要去寄生》中写道:
是的,一个人一辈子多多少少,都会遇到一些黯然神伤的事情。那些事情,对于我们来说都是漫长的辗转而沉默的夜。在少年的时期无所畏惧地去爱,然后被伤害之后,我们退回去,一直退到内心最狭窄的地方,封闭自己,并且贴上标签,说,我不想在被伤害了。也许因此,好多日子我们不想说话,不想去爱,不想好好生活,也不想去寻欢作乐。
但是我们可能从来没有想到,那所有的难过,其实不过是因为,我们对于爱是如此的幼稚而生疏。
因为有了伤痛,我们才会在暗夜里不断辗转和反思。而那又算得了什么呢?失去了爱,但我们没有失去爱的能力。当我说。我爱你,那意味着我并不是必须爱你,而是我选择了爱你。“我爱你”,不是其他任何什么,而是我自由的选择。”
我相当的喜欢这段话,人都是独立的个体,独立的自我,常怀对他人的感恩之心,但是也不能所有事全然依靠他人。想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多能依靠的应该是自己。无论是在感情中,还是在生活中都是一样的。
看完这本书,总觉得“去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应该先思考:你想要过的生活是样子的?然后,综合考虑自己目前的状况制定出合理的计划,去实行。在你计划实行的过程中,因为你怀抱对未来的美好希冀,并在脚踏实地的一部部赶去,内心想必也是平静而美好的吧!而你也会感受到朋友对你兄弟(姐妹)之情,在你想倾诉的时候用心倾听。你也会感受到来自父母深深的关切,你的病痛无援的时候最后的始终的依靠。你也会感受到,在工作中获得成功的快乐,与同事在团队中共同奋斗的快乐。
我自己的终极生活理想便是在退休后,开一间小小的书吧!为什么是退休后呢?朋友总问我:你不是说要开书店嘛?什么时候?我总会回答:在我赔得起的时候。经过奋斗,有了一定的积蓄,有了房子,不用付房租,还有充足的时间去打来它,去感受它。在达到这一目的之前,我认真的工作,旅行中拜访各地的独立书店,看书磨练自己,下班锻炼身体,每日过的充实而快乐。
无论你现在过着什么样的什么?用心去感受周遭,你也会发现生活中的美好。放松心情,读一读本书,看看作者是怎样去感受生活的!
《去过自己想要的生活》读后感(六):去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有一段时间很流行的一句话:谈一场奋不顾生的爱情,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这样的生活无疑成为当时所谓的理想生活,于是看到很多报道,辞职去旅游的白领,拿学费退学旅游的学生。所有的人都想听从自己的心,说走就走,奋不顾身,但是旅游回来怎么办?不是还得面对兵荒马乱的生活吗?
作者沈嘉柯在这本书用自己的身体力行给出了最好的答案,为了获得靠谱的自由,为了过自己想要的生活,用了八年的时间来准备。工作、储蓄、买房、投资,在辞职后仍有收入来源,随时都可以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这才是真正的理想生活,心甘情愿付出了代价,然后收获。
做自己,也是一件需要持续发展的事情,可惜很多人只看到眼前。沈嘉柯通过69个故事告诉你,真心为自己而活,成为自己故事里的勇者,就能过上自己想要的生活。
《去过自己想要的生活》读后感(七):最美不过如此
最美好的事,就是过自己想要的生活。本以为这是女子写的书,可是出乎我意料的是,这本书中出自一位男士的手。温暖但不罗嗦。
翻开书,我就被前面那几幅小资味的小品摄影作品吸引了。此小品非娱乐节目嘻嘻哈哈之小品,而是精小的富有艺术气息的作品。一台老的录音机、窗台上的一盆花、门前的一只猫……都击中了我偏好小资的心灵。我就想说,我也想过自己想要的生活,这可能也正是我想要的生活。
一本书,吸引我,就在于它有我所欣赏的文字亦或是图片。《去过自己想要的生活》恰巧做到了。
全书共六章67篇文,再加一篇序言,以及序言前面的那些图配文。内容千姿百态,主题无拘无束,谈人生观、世界观,也聊爱情、工作,生活的种种都仿佛是有故事的,就连手工,这位男士都能写出赏心悦目的文字。对于心存小资情怀的女子来说,读一读其中那篇《手工背后的热爱》,真就又生出想动手制作的冲动,也想拿竹子编个笼屉、拿布料做个枕套了。《快乐是自找的》,读过而深得启发。每篇文不长,但是正在这精短的文字里,读者可以找到自己存在的意义,做自己。这些微小的生活细节,在这里放大了给我们看,我们可以从中品读到自己想表说但是表达不出来的那种情愫,读完以后,就想说:嗯,就是这样的,我要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去过自己想要的生活》读后感(八):世界上拥有的温热与美好,哪怕它们再微小
有人说,读心理学的人,对人对生活的洞悉都会很精细。我想,在沈嘉柯的故事中,所有的人物看起来的形形色色,你却能在他们之中找到他人甚至是自己缩影。
书里有六个章节,每个章节都是一个独立的思想。
从“一路匆忙向前,别忘记回头看看最初的你”,到“把伤害太当一回事的人,都活得不好”,接着的“就这样笨拙地慢慢长大”,再到“再不好好地用心爱,我们就在时光里变老了”,“梦想和生活,都应该更接地气”,到最后的“生命中那些温暖的人,让我们走再远也不会累”。
六个章节,68个故事,每个故事里,你总能发现与自己生活里正在经历的相似的东西。那些形形色色的故事主角,或许你并不认识,但是通过这本书,我们就像交了更多的朋友,从他们平凡,正直,善良,坚强或者勇敢里,找到了共鸣,找到了继续在生活里摸爬滚打的莫大的勇气。
我们遇见谁,认识谁,了解谁,都是在日积月累中慢慢沉淀的。纵使我们都明白,其实陪伴在身边的人其实只是生命中的匆匆过客,可为了这一点,我们就该更加珍惜遇见的每一个人,因为遇见一个人是几十万分之一的概率,用这个概率换一个大的胜率,有何不好。
这个世界上,拥有着温热与美好。这些光与热,是我们身边的亲人,我们遇见的不同的同学,朋友,恋人与爱人身上散发出来的,他们给予我们的感受,给予我们的爱与感动,甚至某些伤害,哪怕它们再微小,都能清清楚楚的感受到。生而为人的觉悟,就是用自己的感官去更好的体悟这个世界。不为其他,只为你自己。如果你钝化了自己,那么我更加希望你能找回自己,找到最初的自己,找到那个时时刻刻面对生活依旧美好微笑,认真,用心的自己。
沈嘉柯在书里写:“我们活这么一辈子,并没有太多时间真正用给自己。尽管我们有不少时间是一个人度过。当我们孤单一人却一点也不享受,觉得寂寞觉得孤独,只因为这样独自一人时,我们丢不开其实次要的事物工作,我们心里惦记着根本不属于自己的人,没能把生命赐给自己一点点。”
这段话,用心读起来,是在告诫我们把自己过得更像是“自己”,花更多的时间在自己的身上。如果我们连自己都不爱,那么哪里来的力气去爱上别人,并且爱得持久。对自己好一点,例如看一本自己喜欢的书,看一场想看已久的电影,去见你心中想见却总是不敢去见的人,甚至,选一个安静的午间,美美地睡上一觉,好好的做上一个奇幻的梦。“如果这世界真有神,那爱玩的人才配神的眷顾,才有资格身心健全,做神的孩子。”嗯,我们活得就该像个孩子。活得最像自己时,你才会发现,其实神就是你自己。我们身上拥有的温热与美好,即使再微小,只要细心,你必定可以发现。
去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如果你在某些时间段里发现,你手头正在做着的事情总是不顺利,发生的一切都不如意,那么不要沮丧。相反地,恭喜你,说明你此时正在走向上坡路。
我曾经在沈嘉柯的微博底下留言:你出书的速度,比我买书看书快得多太多。
现在,《去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已经读完,才发现,任何一本好书都值得被尊重与品味。它该像爱不释手的宝物,“贪婪”地占有。
写故事的人拥有莫大的幸福。因为世界上拥有的温热与美好,哪怕它们再微小,写故事的人都能把他们收集起来然后慢慢拼接,沈嘉柯做到了。他在用自己的力量告诉我们敢于去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即使每个人付诸实践的方式都不会相同,但是心还在,并且还在剧烈跳动,足以指引我们去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最后,谢谢沈嘉柯蜀黍的书,问候你家的猫哟~
2015年1月26日 21:14
《去过自己想要的生活》读后感(九):生活不止在别处
文/ 张鲟
对于有些人来说,理想的生活是开奥迪穿迪奥,而对于有些人来说,理想的生活不过是追求自己的内心,按照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过自己想要的生活。荷尔德林说诗意栖息,但诗意生活不止在路上,在别处,更在于日常的态度当中。
沈嘉柯明显是后者,这本《去过自己想要的生活》笔调细致而柔软,意义却坚实而深刻。
从对面楼栋夏日随意的练琴声,想到了事物本来存在的意义就是好玩,不用打上刻意获取名利的标签。
从米开朗基罗这样的艺术大师一边对生活绝望,一边继续雕塑的事件,重谈罗曼·罗兰提出的一年一度的顶礼,我们别被生活彻底打败,人生不是用来比惨的。
从自己之前讨厌跑步到现在爱上跑步想到要在有限的生命里,为改变自己做出有限的努力。
从李安和林太的温情故事里找到爱情的真谛是温暖携手,彼此扶持……
在这本书里,关于人生关于梦想关于成长关于爱,那些看起来闪闪发光的词语,在作者的笔下,焕发出千百种温情,使我们暗藏在心底里最柔软最隐秘的部分瞬间苏醒,开始找寻字里行间赋予我们的勇气和信心。
重要的是,你选择了做什么样的自己。“书不会等人,人也不会等书。看书这件事,时过境迁,也会像秋刀鱼一样,过期了,失去意义。”
“人生很多事是无法掌控的,年岁愈增,愈知道生命的有限性。有限性就在那里,无法消弭。但辨明了局限性,也就找到了自己的疆域。降低妄想,坦然面对幻想,建立真实可行的理想,然后,去做就是了。”
是啊,去做就是了。正如沈嘉柯自己正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自由写作,出书、记录、跑步、养猫、当吃货或是玩微博,他用自己本身诠释着坚持自己的意义,温暖着正穿行在孤独迷茫旅途中的每一个年轻人的心。
这些直面内心的故事使得我们渐渐明白,在世界上遵从自己的意愿生活是最重要的事。不把伤害太当一回事,而要消化,警醒,放下。不要害怕自己的笨拙,质朴之心更加持久。
沈嘉柯工作多年以后选择了放弃,开始睡到自然醒,忙时写作,闲时逗猫,每周必然看一场电影,像风一样自由地穿梭在城市里,做着自己喜欢的事,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他说:“脚在哪里,哪里就是你想去的世界。”而这一切的前提是,他为这样的生活,努力准备了十年。
是啊朋友,想吃烧烤,现在就出门去;想去远方,现在就去订机票;想相爱的人,现在就去拥抱。去做自己想做的事,过自己想要的生活。
《去过自己想要的生活》读后感(十):倾听自己的声音
拟出这个题目自己也小小的自责了一把,即将而立之年的我们好像早已过了小感慨的年纪。但每天在物欲横流的人潮中,我们为了房子、票子、车子而行色匆匆,我们为了孩子、父母、家庭而奔波劳碌,是否也想过暂时逃离,是否也有过抱怨,是否会挤出一些时间来倾听一下自己的声音?
当我看到《去过自己想要的生活》这本书时觉得心里某个地方暖暖的,封面一只小船飘荡在海面,船头仰面躺着一个少年,蓝天大海融为一样的蓝色,阳光毫不吝啬的泼洒下来,很舒服的感觉。。。
这是悦读纪推出的慢时光系列中的一本,80后新生代作家沈嘉柯被誉为温暖大叔,这部作品也的确称得上是成长过程中治愈疗伤的良药。六章的内容,从爱情到事业,从梦想到生活,散文的形式,有故事,有经历,有探索,有思考,暖心的基调却不失深刻的揭露,很多观点直达人心。比如“心灵短暂的逃离,还得接着过兵荒马乱的生活”,正因如此,我们更要有勇气去面对,正所谓“选择了一种生活方式,就是选择为之付出的代价”,的确如此,生活中本就没有那么多对对错错,与其抱怨,不如接受,跟随自己内心的声音做选择,然后准备好承担后果,想想,其实也挺简单。
就是这样一部作品,让我们有更多勇气去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虽然路上也许会恐惧,但迫使我们去做更多的努力,然后有准备的去承担可能发生的意外,书里的蓝字和黑体字大家可以重点去看看,也许某一句就会让你茅塞顿开,也许某一句便会让你身心放松,正所谓“你若美好,世界便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