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绘画是一个人的旅行》读后感10篇
日期:2018-06-10 20:32: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绘画是一个人的旅行》读后感10篇

  《绘画是一个人的旅行》是一本由[日]安野光雅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237,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绘画是一个人的旅行》读后感(一):知性艺术家安野光雅的时光

  日本风景画家散文家东山魁夷曾说,“人目短于自见,故错镜以观形”。说的意思是“人应当谦虚地看待自然和风景。为此固然有必要出门旅行,同大自然直接接触,或深入异乡,领略一下当地人们的生活情趣。然而,就是我们住地周围,哪怕是庭院的一木一叶,只要用心观察,有时也能深刻地领略到生命的涵义。” 为绘画而旅行的他,一次次去欧洲,或写生,或考察,接受古典的、现代的各种流派的洗礼。比东山魁夷小18岁的安野光雅有相似爱好和旅行习惯,一次次奔赴欧洲,创作系列精细雅致的《旅之绘本》等。在安野光雅《绘画是一个人的旅行》里,也以细致笔墨风趣语言回顾自己与绘画结缘的往事温情平和

  东山魁夷的家庭环境与绘画无缘,但他却非常喜欢绘画,尽管父亲反对,但因年少的东山体弱多病,还是由他自由发展了。安野光雅远近亲戚家里,也没有一个会画画的。少年调皮捣蛋的他给《少年俱乐部》写过一封信,询问“我想成为一个画家,是不是按讲义(画家讲义)上说的去做就可以了?”编辑部一位名为林田正的漫画回复了一封长长的回信建议他从西洋美术史、东洋美术史、艺术解剖学学起。受到勉励的他,坚持“默默画点自己想画的画”。多年以后,在被问及诸如“您成为画家的契机是什么”时,安野说, “我从小就喜欢画画,在成长过程中一直想要成为一位画家。即使战争期间颜料不易取得,我也向画看板的要油漆使用食用油色素等,想尽办法画图,可说是没有一天不画画的。问问那些成为画家的人,大多从小就喜欢涂涂抹抹,即使不是,许多人也是从小就立志成为画家。光靠契机可成不了画家”。

  因《日本经济新闻-我的履历书》栏目约稿,所以安野光雅以童年趣事为题既书且画,在绘画与人生之旅中找回记忆。童年乐事,在花甲老人的记忆里十分鲜明,那些小时候常玩的地方,下笔时尤为亲切二战全民备战,平民反战的思绪亦是真切又深刻,而这些在东山魁夷的散文回忆里也曾有过类似描述,这大约也是影响了两位画家的重要人生经历。回顾往昔,安野光雅说“想必也有些是自以为是想象,我下笔时常常自问,哪些该写,哪些不该写。毕竟记忆中的这些往事,就像是一个神话般的世界。”

  安野光雅结婚后的一些小趣事:从玉川搬到小金井时,没有什么家当,就只在手提箱里塞满书,拖着去三鹰上班,然后拉到小金井,再拖着空箱子回玉川。大白天拎着手提箱到处晃,结果引来警察的盘问,打开箱子看,发现“什么名堂都没有”。刚结婚那会,家里没有洗衣机电灯,电冰箱和吸尘器,却有一只电熨斗。再后来,借贷买了间十五坪的房子圆了画室的梦想可惜后来台风吹裂了画室玻璃窗,又不得不钉木板报纸,画室结果不像样变成了宽敞走廊

  《绘画是一个人的旅行》前半是个人往昔,后半部是绘本的创作。在问及绘本创作创作素材时,安野说,“当我到达一个地方后,我会遵从自己的感受,如果我看到想画的东西,就会打开随身携带的写生本,坐下来开始画。比如2003年正在创作《旅之绘本》的第六本——丹麦。因为2005年是安徒生诞辰200周年,画这本书其实是为了表示自己的纪念。在这本书里,大家可以一路跟着安徒生的童话故事“旅行”。 在《旅之绘本》里,我总会尝试将每个地方的特定生活展现出来,所以即使是最小的细节也必须真实。”从未经人事的稚拙岁月画风成熟,知性、诗意兼备的绘本大师。安野光雅精心刻画每一处场景,每一个细节,也为我们带来无穷的想象、乐趣感谢安野光雅!

  《绘画是一个人的旅行》读后感(二):距离心中那面旗帜还有多远呢

  “通往幸福道路,并非只有一条”,但是安野先生仍多次认真表达一句话:“但是现在,我仍然觉得自己距离那面心中的旗,还有太远的距离。”

  还有太远的“距离”,可能是包含了很多很多遗憾:比如战乱时代少年的自己没能好好读书,比如没能和父亲好好下一盘棋、比如母亲去世时被困在国外没能及时赶回、比如身边的朋友逐渐逝去……比如,自己还有好多好多想法和生活的感触,都没能“画下来。

  安野先生书里说,他讨厌把绘画明确转变为非用文字解释不可的东西。喜欢涂几笔的人都会有一本自己的“积累本”的吧,比如《在那世界的一隅》中主人公すず,她喜欢画画,一只短铅笔和小本子就能涂满她生活中的幸福和想留下的记忆,小时候是自由的画画,嫁人后就更像一本手帐了,丈夫面孔、楠公饭等食谱都绘在本子上,真是一本幸福的本子啊。すず心目中的旗帜并不遥远,她能够好好地活下去并且用画笔记录下来,就是幸福的具象化了。

  《火花》中的主人公德永也有自己的本子,一年一本的速度记录着师傅言行举止、自己的思考和生活。再别人看来这可真是了不起的记录了,但这不是德永的终点,距离他的旗帜还很遥远。漫才舞台上的成功,才是德永的追求的旗帜。

  那么绘画也是。安野先生说,绘画像一个人的旅行,就算得不到认同也不抱怨,画家不能因此停下脚步,云中的孤雁偶尔长啸一声,傲然展现自己的身姿,却终究不过徒劳——徒劳这个词,我觉得更多是针对自身吧,再怎么纠结于画画的表达,还是舍弃不了绘画,心中的旗帜哪怕越来越远,都停不下奔波追赶的脚步。

  绘画是生活表达的一种形式。生活中的记录,是一个人的旅行。我们希望自己的“本子”越来越厚,文字图画细腻精美,但又惧怕中途的思虑过度劳累伤神;很想和すず一样不假思索的提笔就画,越练越精,却总是在提笔的瞬间犹豫意义有多大?”

  《绘画是一个人的旅行》读后感(三):绘画是一个人的旅行

  安野光雅是备受世界瞩目的绘本大师,他的创作极富传奇性,设计的绘本在促进东西方艺术交流与相互了解方面扮演着日益重要的角色。获得过包括国际童书界最高荣誉“安徒生奖”在内的多项大奖,被誉为“具有惊人才华的知性艺术家”。

  安野光雅不仅画作深受世界读者的喜爱,在文学领域也有颇深的造诣。《绘画是一个人的旅行》是他唯一的人生随笔,走过日本的昭和、平成两个时代,经历过战争的苦难和战后的艰辛,他依旧对生命充满感恩。他以温柔而不乏幽默的笔调书写了自己过往岁月的宝贵回忆,并亲自为每篇故事绘制插画。本书完整记录了他对绘画的喜爱、对梦想的坚持和对人生的深刻洞察,是他对自己八十余年人生历程的温情回顾。

  安野光雅一九二六年出生于日本岛根县津和野町,毕业于山口师范学校研究科,当过美术老师,后从事绘本创作、童书设计。他擅长精细入微的水彩画法,于淡雅色调中营造出端庄稳重温馨平和的氛围。他还广泛涉猎科学人文建筑学科,将艺术与科学融为幽默的视觉游戏,构筑出兼具知性与诗意、充满童趣的“安野风格”。安野光雅不仅是备受世界瞩目的绘本大师,他在小品文、风景画、文学作品插画和图书设计领域也有颇深造诣。西瓜影院 www.ycbdt.com

  《绘画是一个人的旅行》读后感(四):图画并不是说明

  最近因工作需要搜索一些图片作为内容编辑,搜索有意思的图并不难,难的是配相应的标题和文字,总有种“爱你心难开”的纠结,我看到的,未看到的,已懂的,未懂的,如何转化成文字?

  是因为自己欣赏能力有限吧,所以道不出个一二。

  我相信遇见力量,于是我遇到了安野光雅先生的《绘画是一个人的旅行》。他说图画并不是说明,要配合文字说明才能欣赏绘画或音乐,是太或于依赖语言的坏习惯。

  这并不是为自己找借口,我明白我不懂的有太多,只是,当看到这段话时,会突然觉得,一位老先生是这么想的呢,所以这是绘画的一部分,对不对?李商隐的《无题》,这无题的题目,或许讲的是同一个思绪。

  “绘画也像是一个人的旅行,有人认可,有人并不看好,画家却不能因此停下脚步。“安野光雅先生说,他的绘画里一个逃狱犯连续出现了好几次,还有他特别的新年贺卡,来自一个监狱犯的反省感觉安野光雅先生对”逃狱犯“有点钟情,那是因为绘画也是需要对日常生活一点逃离的态度么?当然,我仅是猜测,只是这么一想, 这位”逃狱犯“还真有点性格呢。

  《绘画是一个人的旅行》读后感(五):不念过去,何以畏将来

  小时候,喜欢画画,拿着妈妈衣服的线粉在墙上涂了一墙鸦。后来,喜欢讲故事写小说兴致来了画画小说里的人物情节。现在做了编辑,于是梦想等我老了,或许能把生命中重要的故事写下来,自己画上插图,装订成册,坐着摇椅欣赏它安静站在书架上的样子

  安野光雅《绘画是一个人的旅行》,是我梦想中那本书的样子。

  《绘画是一个人的旅行》是安野先生的人生回忆录,以小故事小叙事的形式详载了他从年幼时光到垂老迟暮的荏苒光阴。书中关于绘画的内容并不多,大部分是对似水流年追忆,却为每个故事精心配置了插图;语言并不精美,却最为平淡朴实。也许正是这种不苛求华丽叙述方式让我感动。读着书,仿佛能看着胡须斑白的爷爷坐在下午三四点的阳光下面,靠着摇椅,抽着旱烟,絮絮对扎着稀疏小辫儿的小孙女,讲着遥远往事,目光里充满着对逝去的峥嵘岁月的不舍,对生命的留恋

  我像你这么大的时候,还寄宿在宇部呢,那儿住着很多有趣的人。

  一年级班里有位女生叫津惠子,她的父亲在铜矿的一次爆破事故中失明了,后来成了一名琵琶法师

  大学毕业后我被分到了矿山,成了爆破员,忙到不可开交,竟有将近二十名讲外文的战俘也被送来干活,没人知道他们是哪国兵。

  后来战争爆发了,防空演习根本就不凑效。我家门上挂起了“出征士兵之家”的牌子

  曼珠沙华遍地怒放。我退役了,分到一点大米——一只袜子就能装下。

  我相亲认识了一位弹钢琴美女老师,我对她一见钟情。后来我们结婚了。

  一九六四年,美元解禁。我攒着在冲绳赚的四十美元演讲费,又东拼西凑出大概八百美元,带着这笔钱去了欧洲。

  我被推进手术室,桃原哲也医生为我主刀。

  接受心绞痛手术大概半年后,我的肺部发现阴影。医生看了一会儿我的X光片,说:“我觉得是癌。”

  ……

  每个人的一生,到老时说到底也就是一本回忆录,这种感觉在我看余华先生的《活着》的时候尤为强烈,只是安野先生不仅用文字记录了下来,还以轻彩淡墨勾绘出记忆中的蓝绿红紫,也算一幅幅“印象派”佳作了。

  小的时候,我们总以为生命无限长,还有很多光阴可以任我们挥霍,我们理想无限大,觉得一辈子能做出足可以震天撼地的大事;越长大越强烈地感受到力不从心无奈想象力创造力逐渐退化,曾经憧憬和冲劲也慢慢磨蚀,变成从前最嗤之以鼻庸人;到老的一天,记忆力衰退,回顾一生,经多年的沉淀后也就那么几件事,那么几个人,还深深刻在心上。难得安野先生在“八十年弹指一挥间”,抽出些心思来整理一遍过往。

  安野先生的文字

  安野先生的文字,没有浮夸的修饰,没有拿腔拿势的矫作,和他的水彩一样,有一种宁静和淡雅。这种沉静气质或许只有到暮年时才能修成吧。从昭和走到平成,历经战争的苦难和战后的艰辛,在经历过人生的起起伏伏之后,终于一步步沉稳下来,文字自然也随心境一起归于平静。像一位街坊邻居波澜不惊地叙说着国家大事、人生跌宕,却不拖泥带水、反复罗嗦,十分朴实,十分难得。

  安野先生的画

  “我从小就喜欢画画,在成长的过程中一直想要成为一位画家。即使战争期间颜料不易取得,我也向画看板的要油漆或使用食用油色素等,想尽办法画图,可以说是没有一天不画画的。

  哪怕只能在车站前卖画,我也要当个画画的。”

  正是由于这份挚爱,由于对画画的沉迷与执着,让安野先生成为享誉世界的绘本大师,并获得国际童书界最高荣誉“安徒生奖”。

  《绘画是一个人的旅行》中安野先生为每篇小散文都画了插图,大多为铅笔勾线,水彩上色,少部分用了蜡笔,色泽鲜丽却不浓艳,令人赏心悦目,配合着文章内容,装点着想象。

  书中唯一详述其绘画的一篇是《ABC之书》。《ABC之书》是以26个英文字母主题的无字书绘本,是安野光雅最满意的作品。绘制而成的26个英文字母类似木纹的效果,每一张图周围的装饰图里都隐藏着以同一英文字母开头的动植物,充满了观察和寻找的乐趣。在《绘画是一个人的旅行》中,安野先生记述了在《ABC之书》创作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困难与轶事,实为难得。

  另一套影响深远的《旅之绘本》在此书中则鲜有提及。虽然如此,我还是十分喜欢此书,并任性地在此稍作介绍。《旅之绘本》延续了安野先生一贯的密实线条加淡雅水彩的风格,为我们展示了一个生机盎然、宁静无争的“世界”,如后记所说,“道路无限延伸。越过山丘、跨过河川、穿过漫无边际的青青草地,恣意伸展……从一个村落到另一个村落,从一个小国到另一个小国,一边迷着路,一边开始一个遥远的旅程。”绘本取材于安野先生多年在欧美国家旅行的所见所闻,以纯粹细腻的图画展现西方世界的人文风光,巧妙地融入了文学作品、世界名画、电影桥段、杰出建筑等元素,体现出丰富的艺术趣味,同时也融入了安野先生对自然的思考,对生命的感悟。

  安野先生的人生哲学

  生于1926年的安野先生上个月刚达89岁高龄,是一位“具有惊人才华的知性艺术家”。他一生未停止过对画画的追求,对人文、数学、建筑等领域也颇具造诣,更为难得的是,始终保持着丰富的想象力、强烈的好奇心,将科学、数学、人文、建筑等融入到细腻的线条和淡淡的水彩之中,既幽默又充满童趣。

  从《绘画是一个人的旅行》中,或可领悟到安野先生的绘画哲学乃至人生哲学:“精准的观察力、缜密的逻辑思考和无限的想象空间,构筑出‘安野风格’的最大特色。”三者其实是紧密相连的。

  《绘画是一个人的旅行》中处处展现了安野先生的观察力,比如《花儿,鸽子和豆子》中,中年的安野先生和朋友因为小学思修课本上的一幅插图起了争执,后来证明他没有记错,甚至还记得语文课本里有一幅画着一群去救火的人物剪影的图,可见其曾仔细观察,并记忆深刻。《宇部的少年时光》里,很有条理地将小时候周围的街坊邻居写了个遍,哪家旁边是哪家,对面住着谁,家里有哪些人,什么性格特点,发生了什么趣事……就是如今叫我写老家的格局,也记不大清了,可见我小时候的确不怎么善于观察。

  正因有了观察、记忆,才能深入思考,培养出缜密的逻辑思维,发挥出巨大的想象力与创造力。这不仅适用于绘画,在我们生活的各个领域同样适用,对于人生亦是如此。

  如今,八十九高龄的老先生以一个旅者的目光与态度,回顾自己漫长而短暂的旅程,内心充满怀念,又因老朋友一个个离去而对死亡充满敬畏。我想,等我老了的时候,也会以同样的心情来面对我看似波澜不惊的一生吧。

  愿你我在这平凡的人生中,也能童心不灭,想象不止。

  《绘画是一个人的旅行》读后感(六):世事沧桑没有浑浊他的双眼

  记得我四五岁时,总听外公碎碎念他的小时候:学校里碰到个严厉的美国教官,要求学生们打篮球时也得说英语;放学路上要小心翼翼地经过日本人的部队,偷看他们在夕阳下列队;胆战心惊地代替自己大哥考大学,居然还考上了……外公的年少时光是中国最动乱的十几年,但是在他的叙述里,日子是那么的平常。

  如今看绘本大师安野光雅的《绘画是一个人的旅行》,我仿佛看到了外公的少年时代,两位老人年纪正相仿,他们都经历了同一段战火纷飞的岁月,虽然处在势不两立的双方,但是回溯那一段时光的口吻竟也有些相似。

  曾经翻看过安野的绘本,如《走进奇妙的数学世界》和《旅之绘本》,惊叹于他细腻的画工,一幅图里面往往包罗万象,需要拿着放大镜细细观察。而今读到这本回忆录性质的随笔,也不禁要感慨他对生活细节的关注,尤其是对小时候的事情,或许是人越老,儿时的记忆反倒越清晰。

  这部书前一半讲述了安野的少年和青年时期,儿时的课本、战争时期的防空演习、同桌的津惠子等等小故事,不同人读来定会有不同的共鸣。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姐姐和刺青善一》一节,大概我们周围总是有着一些说不上是好是坏、让人又爱又恨的人物,安野的姐夫善一就是这样一位:“表面上很懂人情世故”,实际上是个“半吊子”似的人物,但是为人又非常的“重情重义”,所以总做出一些让人哭笑不得的事情,比如非要塞给坐火车的安野一只鸡,还嘱咐他藏好别让乘务员发现了,结果车到站时,鸡也死了。至于为何叫他“刺青善一”,是因为他身上确乎刺了个“没眼睛的金太郎”,可也是个半成品,无怪乎姐姐只感慨“这一辈子啊,那时候就注定了”。

  我之所以对这篇印象深刻,正在于安野的笔调非常诙谐。善一的性格在几个缀连而成的片段中逐渐凸显,最后终结于姐姐的一声叹息。谁人不有英雄的梦想,但是最终多是“半吊子”的结局,虽然令人唏嘘,却在多年以后成了让人会心一笑的回忆。这样看来,“刺青善一”的种种也透着股子可爱劲儿,让人读来忍俊不禁。

  这也是我很佩服安野的一点,虽然都是些过往的细碎,但是作为一个“过来人”,世事沧桑没有浑浊他的双眼,反让他对这些过往看得特别透彻,态度也很淡然,不论对人,还是对事。就好比他谈起自己婚姻的三座堡垒(《结婚》),正是在一些小事中建立夫妻之间的信任与耐心。

  读安野光雅的这本书,我会不自觉地想起周作人《故乡的野菜》、小津安二郎的《秋刀鱼之味》,虽然从艺术层面来讲,没有后两者精当,但是况味却有很多相似之处。更重要的是,他的文字让我重新审视了对逝去亲人的记忆,温暖之感替代了之前萦绕心田的哀伤,能有这种力量的文字,自然很值得一读。

  《绘画是一个人的旅行》读后感(七):绘画是内心世界的呈现

  知道安野光雅是因为他的绘本,《旅之绘本》《走进奇妙的数学世界》,等等。据说《旅之绘本》场景中经常出现的那个写生的人便是他自己。

  这本书是他回顾人生经历写下的,幼年、青年,亲人、故友,以及走上教书、创作之路的一些机缘巧合,甚至还有相亲结婚的经过。文字就像他的画一样,没有浓墨重彩,偶尔穿插一些小机智和小幽默(可能有点冷,但对于一八十多的老爷爷来说,也够幽默了),细读起来挺有趣。比如写到战后初期,他去给人画画,竟然被要求画不动明王,后来还被当作保佑生意兴隆的护符卖掉了(特好奇他画的不动明王什么样)。以及他去卖镰刀,身后被一大筐镰刀,走村串巷,紧接着便来了一幅身背镰刀的图。也许是读多了他的图,觉得如果没有图画,这本书读起来要大打折扣,配上画面,情境便立刻出来了。

  说实话,不是很喜欢《绘画是一个人的旅行》这个书名(感觉有点往名句上凑的味道),觉得更像带读者去安野光雅的国度去旅行。绘画是内心世界的呈现。《旅之绘本》那么特别,因为那不是任何一个现实中的世界,而是现实投射于安野光雅内心的那个世界。

  《绘画是一个人的旅行》读后感(八):一本给心情上水彩的画家手记

  打开《绘画是一个人的旅行》,几乎停不下来地想要阅读下去。恕我无知,完全不知道作家是谁,全凭着对封面的直觉之爱选中了它。满以为是哪一位雅好儿童画风的青壮派,读了几页觉得此人气度实在不凡,全无青年人的戾气,往事、情绪都在清水里洗了才落纸成文一般。每个字都清浅、明净,拂过心头却结下了重量。安野光雅乃是日本乃至全世界大师级的画家、绘本作家,散文隽永如此,实在不意外。像,神似汪曾祺、丰子恺、废名这样童心不老、诗画兼修的大家。一边阅读,一边似乎正款步走进由这些老顽童结成的心灵场,你的内心也舒展、活泼,不意间借来一些观世的通达。安野光雅真是我最喜欢的一类画家,他的《旅之绘本》是水彩画,清淡又明丽的颜色,满纸都是漫不经心的细腻和非常怡人的小幽默。清水彩正如他的文字和人格,都万事万物看得透、对付起来毫不较真,全是通融。幽默呢,也像他的文和人,正因为是这样顽皮地活着,才像水一样那么自然地托载起前一种修炼吧。

  这样的画家不是随随便便就养成的。首先是辛苦,看《南方人物周刊》借“天以百凶成就一词人”写学者叶嘉莹,觉得很贴切。大画家、大作家也一样,不一定非要遭遇百凶,但少壮期的辛苦是不能缺课的。安野年轻时做过很多事,下矿挖煤、入伍当兵、画招牌画,当乡村老师,有趣的是,在辛苦的工作,安野似乎也只记得其中最有人情味,或透一点诗画意的细节。像一起挖煤的青年送给他的糖块,像当兵服役的王跃村淡淡的苹果香……真是老者回头张望的优雅的态度。

  还有文人式的聪明。关于教育,他推崇日本作家宫泽贤治的态度,给孩子们安排什么都不做的“空想时间”,让人想起带着小学生在山里疯跑的乡村教师和哲学家维特根斯坦。安野说“如果我现在还当老师,大概会对孩子们这么说:现在赛跑不是教你们去争第一,而是要让你们懂得:长大后得了第一名不能骄傲,得了最后一名野不必沮丧,尊严是最重要的。”

  关于生活,他也有足够的智慧。新婚之时,分给他的那套房子有两个房间和三张榻榻米大小的木板间,“洗衣机、冰箱、电视、吸尘器,电话之类的自然也通通没有,只有个巴掌大的小院”,但作者笔锋一转,说“我们在院子里种了茄子和葱——这已经足以让人开心了”,这是《养运寺》一篇的结尾,读来真是足以让人开心。不过这远非惊艳,读到他为了经营好自己的家庭必须建起可以遮风避雨的堡垒论,真想拍案叫好,三座堡垒大体是,第一座,相信“男人离家一步,七敌挡路”的道理,妻子足以信赖丈夫;我想大概反之亦然。第二座是安野作为画家的个人操守:拒接任何商业广告。第三座“守护着我家的最坚不可摧的堡垒,就是我们的儿女”。但我想首先得有夫妻二人已经搭建好的幸福生活,“不管书信还是存折,别人的东西他决不会看,我的书稿她也很少乱翻。……就这样,生活就是生活,工作就是工作,我们每天拿牛奶取报纸,垃圾按规定扔,有宗教团体来宣教,我们也全然不放在心上,是个再平凡不过的家庭。”三个堡垒,绝非安野声张得那么平凡,想想看,夫妻互信、不受利诱、儿女美满,这样的金汤城池,起止是用来遮风避雨的,大概是天下人家的通用愿景吧。

  再说说他的好玩。把花花草草当做严肃事儿来讨论,是中国京派作家常见的癖好。安野也是,和花朵较起真来,他也是一副痴相。“我也曾在小金井公园看到过正在慢慢变成花瓣的樱花雄蕊。它就那么想当花瓣吗?以至于遗忘了自我——真没出息”。他遇到一个以“空想”为兴趣爱好的小女孩儿,大呼找到了病友。最让人喜欢的,是他的监狱贺卡。新年他想象正身陷囹圄,并以这样的处境给朋友们编造了一份贺卡,声称“过去一年给大家添了不少麻烦,新的一年,我要重新做人,勤奋工作,还请各位多多包涵”,落款是子虚乌有的“小金井监狱”,真是顽皮至极、可爱至极。这封招来了同情、关心、厌恶、生气等花式反馈的贺年卡事件,带给安野深的思索,“作者写书,不能要求每个人都能完全理解。广播、电视节目,以至于两个人的日常对话,都不见得能原原本本表达心意,发生误会双方都有责任。而且,误会往往是多数。”及时误会,他也不肯改正,因为“空想癖却从未痊愈过”。

  一个老头子仍然如此,难道不是人世的幸运。有安野的绘本,图画,辅以这本小书,大概也是如此吧。

  《绘画是一个人的旅行》读后感(九):不加油的人生

  人生需要一些开心的空想和白日梦,特别是在画画这件事上,“加油”或“奋斗”这种口号词反倒会显得苍白无力。

  看这本随笔集的时候顺手翻出了老人家的绘本一起看,与文字相似的画风,轻松愉悦随心随意,大概正是这份轻松让老人家的画无论什么时候看都透露着“我是真心喜欢这件事情呢”的幸福感。很多时候,我们太习惯于去用力活着,用力争取,用力拼搏,似乎不用力不加油就对不起自己的人生。可很多事情,忽略了最重要的部分,那个部分住在你心里最柔软的地方,那个部分叫“热爱”。

  真的不需要加油,不需要用力,你只需要爱你所做的事情,然后去认真做好它。这是安野光雅透过这本书传递给我的信息。

  想想自己,画画这件事情,是什么时候开始从有趣好玩慢慢变成了不得不做,做不到完美就会觉得压力的存在?“画的不够好就是因为你不努力啊!”这样的内心os在每次看见自己的画时总会响起,为什么要把自己喜欢的事情和自己一起逼到绝境,是我没有真的在爱自己画的东西吧,只是带着强迫症般的心情去完成它。

  而看着安野光雅谈论着他的人生,学画的经历,创作的过程,没有任何一篇在对着读者喊话“你们要加油啊,画画是一条艰辛的路!”。口号性质的话我们从小已经太过习惯,习惯到顺手埋葬了自己的梦想。

  这些梦想的浇灌需要的是你不带乐趣的埋头苦干吗?,它需要的只是你的热爱,想到这些,我心里渐渐变得轻松。

  -224

  也许,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宏大的梦想。

  少年时我也有过“一心追随那面旗帜”的激情,那个梦想至今没有变过。起初我曾想,哪怕只能在车站前卖画,我也要当个画画的,如今津和野车站前当真修起了一座安野光雅美术馆,我当年的愿望,算是成真了吧。

  但是现在,我仍然觉得自己距离那面心中的旗,还有太远的距离。

  -231

  云中,有一只孤雁。虽然离了雁群,却仍在飞翔。不知是否每位画家都有同感。

  《绘画是一个人的旅行》读后感(十):一个画家的时间旅行记录

  提起安野光雅,我最先想到的就是他的《旅之绘本》。《三联生活周刊》今年第15期绘本专题里引用了《魔戒》的作者托尔金的话。托尔金说,上帝创造“第一世界”,童话奇景就是人类创造的“第二世界”。这个第二世界是第一世界的反映,但作为艺术形式而言,是一种更高级的,而且几乎是最纯粹和最强大的形式。从这个角度看,安野光雅的《旅之绘本》就是第一世界和第二世界完美融合的一种视觉呈现。在这份多达数本书的画卷里,不仅有自然风光、真实的人物、生活场景、名画名人还有童话文学艺术中的种种人物。画家自己也说:“大家住在同一个地球上,因为国籍不同,人种不同,便觉得自己与别人的生活不同。这让我有了创作《旅之绘本》的想法,用这套书描绘千人千样的生活。”

  安野光雅的画,单看一个局部,单看一幅,并没有惊艳的感觉,反而是有点笨拙、幼稚、淡淡的安静的气息。但是当画面延绵万里跨越大洲大洋,其中的味道就展现出来。就像樱花,一朵很平常,可是千树万树满山绽放时就会流光溢彩,令人感到惊心动魄的美。安野光雅找到了属于自己的绘画语言,绘画风格,并用它表达,和世界交流。

  人们常说“字如其人”,就安野光雅来说,是“画如其人”。人们常说功夫在画外,功夫在诗外。说的就是诗或画是一种表达,要有内容有方式,不只是单纯的技法问题。作者经历了什么看到了什么记住了什么都影响到他的作品,画作基本上就是这个人的综合展示,越到后期越如此。《绘画是一个人的旅行》这本随笔集就是画家的时间旅行记录,是画家思想的文字呈现,和他的画作互相呼应。书中既有童年青少年时期生活的回忆,也有创作过程的记录,还有关于师友的深切怀念,密密麻麻交织成篇,看似东游西荡,贵在情真意切。文中一幅幅小的插画更是为内容点睛,是精彩而不乏幽默感的景象再现。

  安野光雅小时候并不是聪明的小孩,运动会总跑最后一名,玩捉鬼游戏反应慢。直到后来做了老师才明白原来自己在班里是年龄最小的孩子。年轻时候,他还经常去拜访前辈画家,“不管对方是谁我都会去拜访”,对画画的喜爱和强烈的求学愿望可见一斑。

  画家平时对普通人来说是个比较神秘的群体,不过安野光雅老爷爷的这份记录点点滴滴平平淡淡,大人能从中读到历史,小孩也能从中听懂生活,作为大人读给小孩听的读物也非常合适,小孩子也许边听边看忽然发现“原来这些情景都可以入画呀”,抛弃了呆板的卡通小人开始自己动手动脑画,一个新的画家萌芽就此诞生。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绘画是一个人的旅行》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