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月光落在左手上: 余秀華詩選》读后感10篇
日期:2018-06-08 21:53:03 来源:文章吧 阅读:

《月光落在左手上: 余秀華詩選》读后感10篇

  《月光落在左手上: 余秀華詩選》是一本由余秀華著作,INK印刻文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NT$320,页数:280,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月光落在左手上: 余秀華詩選》读后感(一):余秀华的兔子

  余秀华的兔子

  诗人拎着她的兔子,

  她的因为访客太多

  而接踵死去的兔子。

  兔子的薄耳朵青白,

  她难过面带微笑

  我知道兔子曾经在她诗里

  与那些在路上报她微笑的人并列,

  我也知道兔子必然生命短促——

  因为我们和兔子都曾经属于农村

  都曾经守着农村,

  在华丽的呵气之间变成猎场。

  这是余秀华的兔子,

  我还知道李娟的兔子

  饿一个冬天去掏挖通往屋外的洞穴

  尽管它所嗅到的春天是更贫瘠的春天,

  最后迎接它的依然是

  铅笔和泥刀一样的死亡、

  满载罂粟的锅。

  尽管如此

  我们还是再生如仪,

  在渐暗的小路上打着手电走下去,

  和那些手拎松果、

  纸人或者王冠的小孩交换礼物

  2015.1.18.

  《月光落在左手上: 余秀華詩選》读后感(二):在这样的夜里不明去向

  冬日裂着冻疮的胖手在地里刨,夏天顶着辣眼的光翻挑着麦浪,若不是靠它生养,谁肯多一眼照料。

  在外面觅食的娃娃说它是生养的爹娘,这话也就是听听,生了儿的身也生不了儿的心。走出去的乡音,就是另一番模样

  存窖里的红薯要拉到集市上卖了钱,好过年,不懂事的娃娃摸黑睡在架子车上就到了灯火热闹地方,为了占一个好位置,一个比一个来的早,卖红薯的也得四下转转,商量个统一行情

  10块钱2斤说定了,天开始满满亮,有人有了进账,也有抄着手蹲着打盹的,清晨格外长,有人按捺不住10块钱3斤买了,初生的牛犊着急了,喊了一嗓子10块钱4斤,吓得边上乱了手脚,直骂娘。

  路边雪堆里点点的炮灰,是三五孩童没有分寸的玩闹,教养不过是鞭子抽的响还是不响,抽出了下一个搓麻将的好手,抽出了庄稼奴隶,抽出看样学样越学越不像。

  打野兔的网撤了,纺布的机子蹲在了城里的食堂农人越来越迷茫,只是惊喜收割机的能量,却不知瘫痪的机器到底该吃什么药。

  固执是否是固执的人的性格,还是村野间飘荡的体面无知空洞

  庙一座座,坟一桩桩,头发指甲都是老人口里讳莫如深的加持物。晚归的人儿,要在门口跨火堆,给路过的送点钱花。

  鬼鬼子,狗娃子,都是爱越深越贱叫,巧姐也是多亏了刘姥姥

  门对门,背靠背,东长西短跟随庄稼,长了收,收了种,没有尽头,抱着娃娃的90后新力量坐在大马石上也晒起了太阳

  《月光落在左手上: 余秀華詩選》读后感(三):成都的朋友 如果你是 一个对余秀华的经历诗歌有所耳闻的人; 一个曾追寻真爱,经历过或正在经历婚姻女性; 一个诗歌、文学爱好者; 一个不屈从于命运的人; 一个纪录电影艺术电影爱好者…… 欢迎和我

  成都的朋友

  如果你是

  一个对余秀华的经历和诗歌有所耳闻的人;

  一个曾追寻过真爱,经历过或正在经历婚姻的女性;

  一个诗歌、文学爱好者;

  一个不屈从于命运的人;

  一个纪录电影、艺术电影爱好者……

  欢迎和我一起点映电影《摇摇晃晃的人间

  http://wechat.elemeet.com/#/fund/apply?fundId=2821

  《月光落在左手上: 余秀華詩選》读后感(四):《致敬余秀华》

  如果我们要做爱

  不要触碰也不要语言

  我们最好隔着千山万水

  同时死去

  做清晨的水

  在初生里死去

  做夏天的影子

  在另一片影子里死去

  做最后一滴酒

  在醉者的渴望里死去

  做你的情人

  在你的语词里死去

  做我自己

  在我的心里死去

  ——山鬼

  朋友说,“如果我是她,我可能没有这样的勇气。”

  她经历太多了,没有余力去在意别人的说辞了。

  为自己活

  为自己的感情

  为自己的欲望

  都不算罪孽

  又不伤人

  《月光落在左手上: 余秀華詩選》读后感(五):月光落在左手上

  认识余秀华其人是经于其惊涛骇浪般的经历以及那首著名得惊风雨泣鬼神的《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继而有了阅读余秀华诗集契机。然而忘了是谁说过,诗歌于人其实就是一千首里有那么一首惊鸿一瞥的作品,尽管如此也依然期待着新的感人诗句。姑且把喜欢的残句抄在此处。

  风把她的裙子吹得很高,像一朵年华

  随时倾塌

  《向天空挥手的人》

  真的

  我已经忘记了人生摇曳之态

  《烛光

  只是她穿过灯火辉煌街道

  身体里的凉仿佛

  恰到好处

  《蛤蟆

  每次都是这样,她被她的男人打得遍体鳞伤

  她就躲进树洞,画一幅画

  《平原上》

  做不做诗人我都得吃饭,睡觉

  被欺负就会叫

  我不得不相信:哪怕做一个泼妇

  也比那些虚伪的人强

  《请原谅,我还在写诗》

  我的深夜里只有两种声音

  冤鬼的嘶吼

  余秀华的悲鸣

  我爱着的只有两个男人

  一个已经离去

  一个不曾到来

  我的清晨有两段光明

  一段照我书写

  一段照我洗浴

  《深夜的两种声音》

  以及最真实的声音来自余秀华本人的后序,我相信她说的话:于我而言,只有在写诗歌的时候,我才是完整的,安静的,快乐的。其实我一直不是一个安静的人,我不甘心这样的命运,我也做不到逆来顺受,但是我所有的抗争都落空,我会泼妇骂街,当然我本身就是一个农妇,我没有理由完全脱离她的劣根性。但是我根本不会想到诗歌是一种武器,即使是,我也不会用,因为太爱,因为舍不得。即使我被这个社会污染得没有一处干净的地方,而回到诗歌,我又干净起来。诗歌一直在清洁我,悲悯我。

  《月光落在左手上: 余秀華詩選》读后感(六):她是成名的诗人,还是成名的脑瘫患者

  4月25日,余秀华获得了2014年度诗人奖,她说,在我潦草一生里,我真怀疑,这是梦境。最初她为人熟识,是缘于那一首《穿过大半个中国去睡你》在微信微博传播,放佛一夜间,余秀华像一颗炸弹一样炸开了花,到处是诸如“脑瘫女诗人爆红网络”这样的消息

  问你一个问题,你关注她,到底是因为她是一个诗人,还是她是一名脑瘫患者?

  一开始很多人关注她,是因为她复杂身份背景,一个普通的湖北农妇,一位脑瘫患者。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很容易把脑瘫与“呆滞”、“同情”、“农活”、“不正常”……这样的词汇联系在一起,然而余秀华却和“诗歌”、“诗人”这样看似与脑瘫毫不沾边的词捆绑在一起出现人们视野中,于是人们看到消息后第一时间就去搜索她的身份背景,以确信真的有这样一个脑瘫农妇在写诗,然后在心中默默惊叹,原来患有脑瘫也可以有这样的创造力

  人类是从什么时候有的这种思维方式,认为成功理应和健康挂钩的呢?

  当身体残缺的人获得了成功时,我们会由衷地感叹,而这种感叹却是来自潜意识里的不相信。换句话说,大多数人认为,生理上有残缺的人获得成功,从某种意义上讲是一种非正常的现象。从表现上来看,与正常人获得同等的成就相比,他们会获得更高的关注度。这是一个平等尊重话题,在这其中,媒体扮演了及其重要角色。最初媒体在放大这件事时,为了迎合满足网民的猎奇心理,在把关上,就已经给她贴上了脑瘫诗人的标签,而不是将她作为一个能够独立思考的正常女诗人放到公众的视野中。或许从一开始,在报道相似事件时,媒体就十分乐于将事件中人物的社会身份放大,当他们的身份和成就组合起来时,仿佛更有价值的是他们带有一定残缺的身份,而不是成就本身。慢慢的,整个社会中的人就会感觉到这些人身上贴着一张张明晃晃的标签,而这标签可能却是他们最不乐于放大的那一面

  我们换位思考一下,倘若你是一名盲人设计师,当你获得大家的关注时,他们首先想到的是你失明的双眼,而非你精良的作品,那么你认为自己在公众的心中,是一位成功的盲人,还是一位成功的设计师?这不是在批评媒体,这是全世界媒体环境通病,是整个人社会存在的一个问题。

  在热爱诗歌的人眼中,余秀华首先是一位富有创造力的诗人。比起她的社会地位,他们更关注诗歌本身。她的诗粗糙猛烈,像是由暴雨天气里呛人的泥土味道情欲分明狂热汗水混合而成,从她因残疾行动不便的左手食指尖爆发出来。《诗刊》的编辑刘年说,“她的诗,放在中国女诗人的诗歌中,就像把杀人犯放在大家闺秀中一样醒目。”然而,可能只有少部分真正关注诗歌的人,才透过她她残缺的躯干看到她内心汹涌灵感和锁不住的创造力。

  “如果你们在读我诗歌的时候,忘记我所有的身份,我必将尊重你”这是余秀华的话。倘若除去她脑瘫农妇的社会身份,还会有多少人能够聚精会神地关注她一段时间?而作为一个诗人,没有比自己的诗歌本身受人关注与肯定更为欣慰的事了。在她颠簸而漫长的39年的生活中,她从未想过自己会被如此广泛的关注,面对这一切,她说,我的孤独,一如从前。

  倘若这世界做不到绝对的平等,是否能够给相互尊重少加一些砝码?

  不知要等多少年,我们的对于残疾的认知才能够只在生理的层面,也不知要等多少年,下一个余秀华出现的时候,先出现的,是直击灵魂的诗歌。

  而现在,如果非要给她加上一个标签,那么她希望那个标签唯一的名字叫做“诗人”。

  搜索微信公众号“E视界”或Eworld2015

  哦这是个文青聚集地

  有更多的精彩评论

  《月光落在左手上: 余秀華詩選》读后感(七):疼痛是可触摸、可品咂

  只贴一首最爱的诗

  茧

  埋你,也埋你手上的茧

  这茧你要留着,黄泉路又长又冷,你可以拨弄来玩

  如果你想回头,我也好认得

  爸爸作茧自缚,你是知道的

  但是你从来不说出

  对生活,不管是鄙夷或敬重你都不便说出来

  作为儿女,你可以不选择

  作为儿女,我一辈子的苦难也不敢找你偿还

  埋你的时候,我手上有茧

  作为一根草,我曾经多少次想给你

  一个春天

  不赞你以伟大,但愿你以平安

  不会再见了,爸爸,再见

  一路,你不要留下任何标志

  不要让今生一路跟来

  《月光落在左手上: 余秀華詩選》读后感(八):摇曳多姿的生活,摇摇晃晃的人间

  今天恰是正清明脑海中不知为何想起余秀华写的一首诗,名为《茧》—— 埋你,也埋你手上的茧 这茧你要留着,黄泉路又长又冷,你可以拨弄来玩 如果你想回头,我也好认得 爸爸,作茧自缚,你是知道的 但是你从来不说出 对生活,不管是鄙夷或敬重你都不便说出来 作为儿女,你可以不选择 作为儿女,我一辈子的苦难也不敢找你偿还 埋你的时候,我手上有茧 作为一根草,我曾经多少次想给你 一个春天 不赞你以伟大,但愿你以平安 不会再见了,爸爸,再见 一路,你不要留下任何标志 不要让今生一路跟来

  我的一位朋友失去了他的爸爸,当时我把这首电子截图给他看的时候,他哭了。他说:都怪你,一早上就让我哭,让我想起了我的爸爸。我想他。然后总结一句对我迁怒道:你好讨厌! 而我读完这首诗,心里也有块地方也莫名被撞了一下。今生父女父子一场,不求来世再相遇,只愿今生各安好。

  余秀华写了很多很多诗,那句“穿越大半个中国来睡你”这句瞩目的话一度成为她的标签, 余秀华写了很多很多诗,那句“穿越大半个中国来睡你”这句瞩目的话一度成为她的标签,事实上那只是她的一小部分。 湖北的横店村:月色河水狗狗小巫,清晨,暮色,灯盏,村庄给了她颇多的灵感。她的文字跳动的,自然气息浓厚扑鼻的,情感浪漫动人的,自然生灵一样的产物,就像是一人走夜路害怕而必须得走下去时,遇到了一簇萤火虫团,跳动摇晃地把你吸过去,你的心头温暖一阵,被光团洗刷得清澈感动

  我看过她的采访,摇摇晃晃地走路,却走进了一片摇曳多姿天地。这片土地就是诗歌灌溉的世界,光怪陆离五彩缤纷。她说:诗在很大程度上给了她很大的安慰。她的生活不能没有诗,每次在电脑思索写诗的时候也是她最平静和快乐的时候。(大意

  人有了思想就会升腾起平静生活下的暗涌,继而痛苦挣扎茫然不安苦楚的放大加剧了对残酷生命的认识,爱恨交加的复杂裹挟于理想现实之间。

  于是《我以疼痛取悦这个人世》——

  我注意到我身体的时候,它已经老了,无力回天了 许多部位交换着疼:胃,胳膊,腿,手指 我怀疑我在这个世界作恶多端 对开过的花朵恶语相向。我怀疑我钟情于黑夜 轻视了清晨 还好,一些疼痛是可以省略的:被遗弃,被孤独 被长久的荒凉收留 这些,我羞于启齿: 我真的对他们爱得不够

  文字在她内心折射出一股“野”性子味,热烈,就像是打谷场里的她正在晒麦子,打谷子的味道,自然的芳香,浓厚的余香。

  哪怕知道爱情和生活是什么样,向往的是什么,离别离去是什么滋味,看懂看透世间却依旧看不破尘世,心间的火无论热烈还是残留,何曾熄灭。“失眠是最深的梦寐,相思是更遥远的离别。人事辽阔。相聚如一只跷跷板,今生在一头,来世在一头。”。

  “那些苦难恰到气氛,春天构成的蜜恰到其份,我是说身外的苦难和不平越来越多,交出痛苦让我羞愧,保持冷静也让我羞愧,我直立和弯曲,结果一样,你看到的部分也会一样,如果我在一条河里去向不明,我希望你保持沉默,在预定的时间里掏出黎明。”

  诗人,凡人,诗人是凡人,凡人亦可成为诗人。

  诗人以诗构筑诗意的世界,凡人以平凡度日面对生活。

  那么,今夜,就不要再说苦难和荒芜了,因为生命的本质谈的真是够多的了。 我所希望的是装饰本质生命的门面,配以美好点滴和小小确幸。

  《月光落在左手上: 余秀華詩選》读后感(九):几句话

  余秀华之风已吹至宝岛,印刻一下子连出了两本,装帧、排版、纸张是极其之好,清淡、雅素,让人真想舍点银子买下来。于是这些日子索性系统读了一遍余秀华,总体而言她诗的质量的确是相当好,尤其是前半部,有几首还相当惊艳。这个足不出户的湖北农妇已然从她师法的中西大师中间习得了一套相当成熟的抒情技艺,而她成功的地方还在于她在移植和转嫁的过程中以一种最小裂隙的紧凑感得以使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想象方式以最小的代价不违和地呈现,这在乡土书写千篇一律的父亲母亲中间确实是不一样的风景。“她应该读过XXX吧,或者XXX”,这是在读她的诗中反复会出现的一种好奇,但又无法给这似曾相识的笔法套上一个明确师法的对象。混杂而成为一个有力的抒情整体正是余秀华的天才之处,她从阅读中学习来的东西最后真正变成了她的,她的确如人所说,“聪颖过人”。她太明白自己要做什么,也知道该怎样好好使用“一夜成名”的机会来向这个一贯沾沾自喜的诗坛倾吐自己纯洁的野心。佩索阿说,我足不出户,却畅游我想象中的第八大洲,余秀华要做的或许不是来一次真正地理意义上的长途旅行,她需要读得更多,交些朋友。她其实已经很懂“社会”——或许所有从乡土里来的、写乡土的、还没有自杀的诗人都已经非常懂这个“社会”,比城市里的诗人还要懂,只是不说,狡黠得很——所以让我们来安静地想象在大城市的咖啡馆里,她如何郑重其事地与郑小琼女士对坐,相当宏观地谈诗——或许这是会到来的一天。

  另,台湾版本里所收录的诗作似更全,共有五辑,选目与广西师大版也稍有出入。当然,写序的人都同样不靠谱。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月光落在左手上: 余秀華詩選》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