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知更鸟读后感10篇
日期:2018-06-05 20:12:02 来源:文章吧 阅读:

知更鸟读后感10篇

  《知更鸟》是一本由[挪] 尤·奈斯博著作,湖南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元,页数:471,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知更鸟》读后感(一):叫哈利的不一定波特大

  俗话说,不想组乐队足球运动员不是一个好作家。尤奈斯博便是这样的人。高中时的志向是做一名职业球员,他做到了,加入了挪威的“甲A”球队,而后由于伤病困扰,早早断送了职业生涯。对未来迷茫的他,便去服了兵役,在兵役期对尤奈斯博来说意义重大,期间他主要做了三件事:一、当好一个兵;二、阅读了大量的汉姆生和海明威的书籍;三,重新捡起高中课程。没有解决问题是,以后干点什么好?有句煽动年轻人混蛋鸡汤名言是这么说的,三十岁以前犯的错走的弯路并不算什么,那是在为将来积累经验阅历。谁也想不到,这名经济管理专业的退伍军人后来成了流行摇滚乐队的主唱兼吉他手,这支乐队就是大名鼎鼎的Di Derre,首张专辑一经发布就登上了挪威音乐排行榜的榜首,后来又陆续发行了六张专辑,均有上榜。就在第四张专辑发布之后,尤奈斯博想要给自己放个假,去澳洲放松放松,从奥斯陆到悉尼的飞机要三十个小时,为了打发无聊时光,在飞机上他写出了自己的第一本小说——《蝙蝠》,从此一发不可收拾。

  如今我们读到的这本《知更鸟》,是奥斯陆三部曲的第一部,后面两部是《复仇者》和《恶魔星》,所以别问我XXX精确度三部曲是什么鬼,我也不知道。可能很多人知道尤奈斯博是因为法鲨的那部《雪人》,《雪人》的确很好,但电影很烂,它本可能拍出《白夜追凶》的高度,然而并没有,我很为哈利霍勒系列后续作品能否继续改编电影捏一把汗。截止到去年,哈利霍勒系列已经出了十一本,一路看过来真真儿的应了那句话,一将功成万骨枯,也许此刻只有乔治马丁才会拈花一笑,轻声道,你也如是,我也如是。

  犯罪小说里不死掉个把个人还算什么犯罪小说,当初看雷蒙德钱德勒或是约翰勒卡雷的小说里死那么多我眉毛都不带挑一下,但尤奈斯博的小说却不会,因为这厮人物刻画的太好了,有血有肉性格鲜明,每个人物的优点缺点通过心理描写简单勾勒就活了,真实可信。哪怕只有几页纸就匆匆扑街的小配角,亦是如此。如果单单只是这样,代入感还不够强的话,那不如我们铁汉柔情一把,举个栗子,就拿这本《知更鸟》来说,书中第五部“七日”看完能不动容的我真是没法跟你做朋友了。

  那么本书的主人公哈利霍勒又是怎样的人呢,这很难定性,从辩证唯物主义角度来看,哈利霍勒的人生走势也是波浪式前进,螺旋式上升的一个过程,所以你从《知更鸟》看到的哈利霍勒和《警察》中的完全不是一个人,但如果你能从头到尾的一路看过来,就完全可以理解这种转变了。据说直到《口渴》这本,哈利霍勒也没能水逆退散,尤奈斯博的原话是这么说的,“我总是会回到哈利这里,他就是我的灵魂伴侣,但它是一个黑暗灵魂,所以它一如既往地既是一种让人兴奋的也是让人心力交瘁体验。但是,哈利和这个故事值得一个不眠之夜。”是的,他可能看似无情,甚至叫你离他远点,你不会知道,那些他在乎的人,纷纷死走逃亡离他而去;也许你也分不清他的笑话和呵斥到底哪个是真的,但如今他也已不在乎,只有一件件的案子成为他生活无以为继的意义,他是同事眼中不讨人喜欢工作狂,但没人会否认他是奥斯陆最好的警监。

  如果想系统的看完整部哈利霍勒系列,那这本《知更鸟》无疑是最好的开始(毕竟《蝙蝠》和《蟑螂》还没有中文版么),接着补完奥斯陆三部曲,再来是《救赎者》、《雪人》、《猎豹》、《幽灵》、《警察》、《口渴》,可就眼前来看,三部曲的另外两部还得再等上个把月的。

  不过相信我,这种等待是值得的。

  《知更鸟》读后感(二):爱情善终 “孽”情伊始 友情长存--大家都离人格分裂不远了

  跨越半个世纪线索 感人之处在于真挚的爱情得意善终 感叹之处在于“这也能和萝凯挂上钩且干脆成了凶手女儿?!”儿子参与贩毒老爸人格分裂 所以说问题不在哈利而是在萝凯 俩人半斤八两 怕是只能继续纠缠下去了 当然哈利这个扫把星也没好哪儿去 哈福森躺倒爱伦躺倒莫勒离开 几乎没有善终的(莫勒命没丢家人都不待见了 汤姆表示他是罪有应得只是倒霉催的赶上个哈利所以可以不算在内)

  通篇涉及的案件比较多 案件线索也比较多 关键线索或者一些伏笔都在叙述过程中有所推进 加上优秀笔触描述 所以一如既往的保持了高质量恰到好处节奏 从辛德对于尤尔的有些过于详细和不合逻辑的描述 到哈利接到尤尔家电话时候可以基本推断出凶手了 但是还是满怀期待看完通篇 因为自从爱伦死了 通篇的看点于我来讲已经转向关注是否能否抓到背后的王子 爱伦死后哈利给她电话那篇是含泪读完了 电话留言方式完成哈利对爱伦深深怀念和愧对之情的描述完美至极 单就那一片就值得五分好评 相比救赎者 各有千秋 但这篇的内容宏大细腻 个人更喜欢

  《知更鸟》读后感(三):宽恕遗忘

  没想过这么快再看奈斯博的,但忍不住入手又忍不住看完了。

  有精彩绝伦的《猎豹》,名声大燥的《雪人》珠玉在前,这本可以说SOSO了。很明显做为奈斯博早期的作品,功力确实不如后面的几部。历史与现代两条叙事线,侦探与复仇两条情绪路径结构想法是宏大的,但实际达成的结果远不如只踏踏实实的围绕着哈利这个人物转来的更真实。

  看这个故事有种感觉,当年二战带给欧洲人民冲击,其深远影响不比亚洲人民的苦难更浅。书中的人物有着人格分裂的病史,但这何尝不是当年挪威分裂所造成的呐,奈斯博剑指自己国家说不定。历史永远都是现实镜子。宽恕与遗忘简直是一种修养,尤其作为有着切身深沉经历的人来说。

  《知更鸟》读后感(四):想和写《知更鸟》时的尤奈斯博谈恋爱

  老实说《知更鸟》的开头没有《雪人》和《猎豹》引人入胜。《雪人》的开头,是一场紧张刺激的被偷窥床戏,而《猎豹》的开头,是一次紧张的死亡之地求生。

  但正可由此看到尤奈斯博的写作状态文学野心。他不疾不徐地铺陈一次美国总统到访挪威时的保护行动,他和好搭档爱伦的默契配合,还有那场关于知更鸟的对话。故事的一切伏笔都一一埋好。

  从奈斯博这部较年轻时的作品,最强烈感受是他感情的丰沛,以及此时的哈利仍然保有乐观和希望的心态

  ————————————————以下有剧透————————————————————————

  1. 爱伦

  爱伦的部分大概cover了友情,和一点点暧昧。没有看过《蝙蝠》和《蟑螂》,但猜想爱伦的这个人设大概是出于神勇男警探和直觉女警探的搭配设置的。在小说里,哈利总是启发爱伦摒弃一切先入为主去重新整理想法,而爱伦也总是能直觉地给出最接近案件真相思路。在《知更鸟》里,哈利遇见了萝凯,而爱伦也有她的男朋友,但我依然认为他们是最棒的男女关系。而在爱伦因为知悉了“王子”的秘密凄惨遇害之后,备受打击的哈利一个月闭门不出,接手了爱伦的猫头鹰黑格,每日喝得醉茫茫,然后就往爱伦的座机打电话。

  “喂,爱伦吗?是我……”

  “嘿,又是我。黑格好像不太好……”

  “早点跟我联络吧,爱伦。”

  哈利一直打,一直打,直到有一天:

  “挪威电信通告,你拨打的电话已暂停使用”……

  这短短的十几页纸承包了我全部的哭点。当你关爱的那个人突然离去,你除了拒绝接受这个现实,除了努力抓住与她的最后一点联系,还能做什么?(作为读者,唯一能期待的就是哈利在后面的《复仇女神》或《魔鬼之星》里帮爱伦报仇雪恨了)

  2. 乌利亚和海伦娜

  乌利亚和海伦娜应该可以上榜文学作品中最令人向往的爱情了。

  他们在战地医院里初相遇,他很迷人,也神秘,但丝毫不能阻止她的心向他靠近。他讲述战争故事里没有压抑绝望,只有趣味和生命力;他道的早安令她宛如置身天堂;他发出的波尔卡舞邀请让她心花怒放

  家庭环境、过去,几乎每样东西都在尽力将他们分开,唯一能维系他们的只有爱。但这爱情真是太强烈、太浪漫、太美好

  读下去,你会看到一场无比动人但注定会失败的私奔。查证件列车员每说一句话,他们的心就往下沉一分。发现如果想要活命,只能折返。

  “我怎么会这么天真!”

  “别哭”,他说,伸出手臂环住她的肩膀,“我应该想到需要证明文件的……我早该知道这件事好到不可能成真。我和海伦娜护士竟然要去巴黎生活?不对,我很快就会从医院病床上醒来,心想这场梦真是不得了,然后期盼着你送早餐来……”

  她抬起布满泪痕的脸,仰望着他:“吻我,乌利亚。”

  还有一幕堪称全书的华彩乐章。他带她在战时的维也纳去吃一顿真正的约会大餐。她心中知道这是两人的最后一次相聚,是一顿告别晚餐

  势利服务员不让他们坐上等桌位,他点不起招牌菜小公鸡,喝不起好红酒,可是这一切尴尬都被她巧妙化解。只要两个人能在一起,就是开心美好的。

  但美妙的一切还没开始。空袭警报突然拉响,炮弹声震耳欲聋天花板石灰飞落,水晶摇摇欲坠,客人们仓促逃窜。只有他,牵起她的手,相视一笑,说:我们的上等桌位空出来了。

  他们从别桌端来完全没动过的小公鸡,从后厨找来上好红酒,在水晶灯相互碰撞的叮当声中,吃完了这顿最棒的晚餐。随后他们在混乱的街头,缓步走着看星星

  和你在一起,生命算什么?如果不能和你在一起,死也没什么可怕

  读到这一段的时候,毫不夸张地说,真是让人心动神摇。有句话说,好的爱人一定是能给你留下电影般恋爱画面的人。而海伦娜一生都不会忘记那顿在头顶水晶灯叮当声中吃完的晚餐。

  “我爱你胜过一切。现在我要走进黑夜了。”

  ——————————————————剧透分割线————————————————————

  非常喜欢这本《知更鸟》,读完内心饱满、激荡,被各种感情充满。读一个作家久了,就能从他的文字中看到他当时的状态。了解他对爱情的感受,相信他完全胜任一个有趣的爱人。其实《知更鸟》是奈斯博父亲想写的故事,在悬疑和爱情的深处也是对战争与人性反思,但作为读者感受最深的,还是这个时期哈利的年轻气,以及奈斯博作为一个完美爱人的可能性~

  《知更鸟》读后感(五):慈悲与复仇

  《知更鸟》是“哈利·霍勒警探”系列的第三作,也是“奥斯陆三部曲“的第一部。

  哈利·霍勒这个角色毫无疑问应当归属于“硬汉侦探”,“硬汉侦探”小说是欧美侦探小说黄金时期后发展出来的新流派,重点表达社会黑暗,警界腐败情况下一个孤身侦探的抗争。哈利不擅于钻营,厌烦繁文缛节玩世不恭,沉迷于酗酒,与“优雅”这个词毫无联系,但正与他诸多的“硬汉”同行相仿,哈利自有一股正义盈胸,而这,正是哈利的魅力所在

  《知更鸟》在结构上,分为上下两部,上部交叉讲述了一九四二年挪威志愿军在列宁格勒的战争、一九四四年某个人在维也纳医院的经历与二〇〇〇年也就是剧情正在发生时刻的故事,以第五部为分界线,下部则是哈利连同搭档追查案件。在本作中,“哈利·霍勒系列”的系列女主角萝凯第一次出场,书中详细解释了她的身世,与欧雷克的来历

  《知更鸟》延续了奈斯博一贯的语言风格,将信息量隐藏在写出的文字中,不必将所有的事情巨细靡遗地写出来,在关键的时刻留白,既能够留下悬念吸引读者继续看下去,又能使小说的韵味更加地绵长,留下了更多回味地方。其次,奈斯博极具画面感的描写,使小说更加生动,无论是六十多年前的二战战场还是二十世纪初年的挪威,奈斯博克制又冷静的描写都能让人身临其境

  当然,本书也并非没有缺点。一般而言,在小说中引入“人格分裂”的设定需要较为完备的背景铺垫,而在本书里,由男主人公哈利突然提出了“人格分裂”的概念,这个推理过程并不十分明晰,男主人公彷佛灵光乍现,忽然就想到了凶手是人格分裂,这样的写法,多少削弱了推理小说这一文体带来的阅读趣味,不得不说,是略有遗憾的。

  在对于二战这个历史事件的反思中,作者并未遵循一贯的同盟国胜利是正义必胜协约国失败是邪恶必败的二元对立的历史认知。在正义与邪恶之间,凶手这样的人生活在历史的缝隙中,胜利方必将惩罚他,而他也再没有退路。与他自认为的“拯救挪威”的行为相比,在战时逃亡伦敦的王储无疑才是背叛者,然而现实却是背叛者风光回国,再为自己加冕胜利的“王冠”,他与他的队友,就要被处刑,这样粗暴处理显然对消泯仇恨无助益,这才使凶手以耄耋之年,悍然变身复仇者,在奥斯陆投下过去的阴影。

  奈斯博虽然文笔克制,但是第五部的电话录音仍旧让人眼眶泛泪。哈利并不是善于表达感情的人,在警局里跟他关系最好的女同事突遭不测,哈利更在电话录音中提到要再去喝酒,足见二人友情之深,相比之下,与女主角萝凯的感情描写就稍逊一筹了。

  奈斯博结合了北欧独特的地理环境描写与硬汉侦探小说的风格,“哈利·霍勒系列”在好看之外更引入了对社会、对历史的思考,再加上哈利这个人物日渐丰满的魅力,这才是这个系列的吸引人的地方吧。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知更鸟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