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吧手机版
《三国大军师》读后感10篇
日期:2018-06-04 20:04:01 来源:文章吧 阅读:

《三国大军师》读后感10篇

  《三国大军师》是一本由赵丹阳著作,九州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5.00,页数:272,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读后感希望大家能有帮助

  《三国大军师》读后感(一):同为三国军师 是非自有公论

  《三国大军师》是赵丹阳的一本讲述评论分析三国时期各国军师是非论断之书,纵观全书分析了几乎所有的三国军师以及谋士的代表性事迹,对于他们在历史上的作用政治意义进行区分,评判他们的功过是非,并且通过典型代表事例讲述他们自己谋略之道,通过分析其谋略之道,判断军师才能专攻。

  本书的作者赵丹阳,是一位青年作家同时也是新学社创始人。作者自幼就喜欢文学创作,对于武侠军事题材非常感兴趣,写过多部优秀作品。同时还喜欢评论,策论,近些年来对于三国题材更是情有独钟,作者对于三国深入研究,研读各种关于三国著作,作者观察视角别具一格,让人耳目一新。作者的《三国大军师》是经过长期的调研,分析取材,不断的佐证,终于功成圆满,本书是由九州出版社出版,由于题材新颖,立意独特,取材客观,分析合理到位受到读者的好评

  书中作者通过五大章节大致划分了几乎所有的三国军师人才,并通过他们的丰功伟业,谋断立异等进行品评,让我们对于那些熟悉和不熟悉的三国军师们有了一个客观的了解,给他们一个公正的历史地位。在这些评论的军师中,有我们比较熟悉的军师,他们的事迹就连小朋友通过各种途径的获知也是耳熟能详。还有一些比较有才能却中道蹦殂之辈,虽然有惊天伟地之才,奈何上天不作美,留下些许遗憾。还有一些碌碌无为之流,背着一个军师的名号,却没有什么用武之地。这些人物在书中都有或多或少的讲述,让我们读后,也不仅感叹是非曲直,自有公断。

  众所周知三国是我国的一个特殊时期,是上承东汉下启西晋的一段历史时期,分为曹魏、蜀汉、东吴三个政权。虽然不足百年,可是由于特殊性却是被大家所熟知,其中的桃园三结义的情深义重在每个人心中烙下痕迹。曹操的奸诈虚伪也是被人诟病,三国五虎上将也是将人深深折服。但是还有一群人,他们在三国中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他们就是军师,也就是谋士。三国的魅力经久不衰,其核心正在于谋略,而谋略则出于军师。众人常说,老不看三国,也就是说明了三国中,谋略可畏。虽然三国时间很短,但是也出现了非常多的优秀人才,这些人才由于时间,年龄身体状况原因,也许没有见面交手的机会,无法比较谁的计谋更加出色,但是都不影响后人对于他们的评断。作者根据军师的事迹和影响力给予他们比较公正的历史地位和学术代表,这是对于军师们极高的肯定,也是对于军师们的公正评论。书中最先提到的荀彧,对于他的评论是历史铁律与百年之谋,由此可见作者对他可谓是推崇之致。荀彧的治国安邦才能是三国中首屈一指的,只是天嫉英才一代英才过早的消亡。后来的诸葛亮,作者也是给予极高评价,智圣之道,这也是对于孔明的尊重。其他的军师作者也是根据他们的事迹给予相应的评断,都是比较中肯的。

  《三国大军师》是一次对于三国时期军师人才的大检阅,形形色色的军事人才在书中先后粉墨登场,这些三国中的精英们为那个时代增添了浓重的一笔,也是他们使得三国故事精彩纷呈。作者在书中采用事例具体分析,笔触细腻幽默风趣,对于军师们的分析论断也是比较客观中肯的。

  《三国大军师》读后感(二):三国的智慧都在这里

  《三国大军师》这本书是写三国时期所有智谋军师的全书,话说乱世英雄著名的隆中对,三分天下,都是出于了不起的智谋。那么让我就翻开这本书读起来。

  首先应该首先提到的,就是诸葛亮。在刘备集团东奔西走力量弱小,不成气候情况下,军师诸葛亮能够恰如其分地分析敌、我、友的实力对比,预见鼎足三分的可能性,并提出相应的战略,这是多么锐利深刻的战略目光啊!我们不能不钦佩这位年仅二十七岁的战略家。后来刘备集团基本上执行了诸葛亮的既定方针实现了“隆中对”预定的战略目标充分证明了诸葛亮的远见卓识。他的“隆中对”是天才的预见

  诸葛亮简直就是民族智慧的化身鞠躬尽瘁典范。他一生运筹帷幄出神入化,决胜千里。他神机妙算,奇策泉涌,智谋纵横,出神入化。如隆中妙对,巧借东风,赤壁之战,巧取四郡,奇袭荆州,六出祁山,七擒孟获等脍炙人口的故事,无不闪耀其智慧的光芒

  另外一位是东吴崛起不可或缺的人物,对,就是鲁肃。《三国演义》有一个憨厚仁义的人物,他就是鲁肃鲁子敬。鲁肃为人善良,也很正直,都说好人有好报,但是鲁肃活得岁数也不大,就英年早逝了,评价鲁肃是忠厚仁者,鲁肃的善良以及心胸宽广在书中就让我们看出来了,鲁肃胸怀大志眼光远大大智大勇,鲁肃的平凡,正是鲁肃的伟大!鲁肃的大志是吴国有朝一日,平定天下。然而,鲁肃当权的年代,魏国势力强大,曹操更是个才华盖世的领导人,面对这么一个强大的对手鲁肃也没有办法。比起鲁肃来诸葛亮的道德实在是太个人化了,他的智慧也太微观了,所以我觉得三国的第一大军师应该是鲁肃,而不是诸葛亮。

  一代谋士荀彧,他是曹操谋士集团中颇具重要地位的谋士,在追随曹操二十多年的过程中,他忠心耿耿尽心尽力为其出谋划策,帮助其统一北方,并最终将曹操推向一代枭雄的霸主地位。但正当曹操欲晋爵国公、加封九锡时,荀或却落得个"以忧薨"的悲剧命运。正是由于荀彧智能全面细致,所以我们看到他不仅能提出正确的战略战术、给予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的正确政治方针,还能分拨粮草、举荐贤能,可谓样样皆通,样样皆精。因此善于用人的曹操往往让他做后方的总调度官,成为自己在外出征强大的后盾。他的得意之作:“官渡之战”,平灭吕布。

  曹操是个爱才的人,他提倡唯才是举,凡是有本领的人,曹操都希望为我所用。曹操很赏识那些忠贞之士。比如关羽,曹操觉得此人忠义,便格外器重,尽管关云长还是千里走单骑,可天下人对曹操的赞誉却始终如一。曹操手下好多谋士,都是从敌对势力投诚过来的,比如徐晃、张辽,甚至得力谋士郭嘉、贾诩、许攸等,可见曹操的人格魅力。不过对于坚决不投降的人,曹操如果认为他是个人才,便极力的邀请,实在不愿意为我所用,曹操深感惋惜

  读这本书可以增加智慧,学习人的智慧临危不惧,为主公出谋划策,实现自己的理想志愿。通过读这本书就可以读懂三国,所以说这是一本不可多得好书,我是推荐朋友读的。

  《三国大军师》读后感(三):论谋略的重要性及政治的作用

  自古妙计安天下,原本小说家的写法,其实人无完人,如果说是军师左右了战争以及天下的形势,那不过是一厢情愿事情,这是我在读《三国大军师》之前的先入为主。但自从这本书摆在我的案前,我认真地翻阅,从那些文白相间的文字中,发现了人的智慧真的不可斗量,自不说那近妖的诸葛亮和近神的周瑜,就拿我们不太熟悉的刘晔、薛综之类的,也是智商超过了120。只不过,在那个兵马荒乱的年代,聪明的人总是短命,令人唏虚不已。 书中开篇提及了曹操的大军师,名叫荀文若,被誉为曹魏十大参赞之一,曹操对其的评价极高,显光日月、用披浮云,一个人能够达到呼风唤雨地步,那几乎是无人敌的,书中提及其“不事暗主”深层次的意义是“良臣择主而事”,不像有些人虽然聪明但反而聪明误,过早地终结了自己的政治生涯!其二,谈及吕布的计破,这可是三国时代的重头戏,吕布空有一身武艺,但由于术业有专攻,头脑过于简单,加上其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道理,让他如流星一般活跃在这个草莽之上,可是在荀文若的妙计下,很快就陷入了“虚者虚之、疑中生疑,刚柔之际,奇而复奇”的境地,这让吕布的大脑因缺氧而早早地进入了坟墓!如果说破吕布还是运气的话,那么大败袁绍则是实力的像征,那一场官渡之战不管是虚张声势,还是硬碰硬,都让荀文若大晒袁绍麾下的十名重要参谋,这又更加衬托出“择明君而事”的重要性!离间计用得巧妙,就是不着痕迹,而袁绍幸而没有识破,不然历史真的为几位谋士的阴谋所改写。其四,谈到了举贤不避亲的道理,叔侄二人分主内外,一言一行都能影响曹操及献帝的决策,这种显要的地位,如果用好了,则可以成就盛世,用错了,则可以让天下涂炭!由此看来,没有德,只有才,是更加危险的,只有德才兼备,才可以被人民群众所记住,成为推动历史的那双巧手。其五写的是荀文若的殒落,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只是我们更多的人,几乎占有百分之七八十的人,只是时间的过客,而不是时间的碑注。即使是殒落,荀文若还是给我们很多教训,就是如果阻塞言路,政治一定黑暗,水所起到的作用更多地是覆舟。 有人的地方就有政治,曹操得天下英才而育之的梦想,初步实现了,甚至比诸葛孔明更加高净,因为后者过分地看重了德的成份,所以让一些有才之人不被笼络,所以出现了蜀中无大将,廖化作先锋笑话,如此而言,我们在呼唤人才的同时,更应该注重领导艺术提升,只有高明的领导,才能驾驭复杂局面,才能集众人之力成万世之基业。

  《三国大军师》读后感(四):成大事——明主遇到好帮手

  三国时期是一个较为动乱的时期,三足鼎立,魏蜀吴的纷争等等这些从电视剧中了解到的知识仅仅是历史的一个缩影,每个国家强盛或者衰败都有其原因,但是历史中不可磨灭的是每个国家中,都有这样一群人,他们的职责是辅佐君主,一生都在为君主献计献策,只为君主雄霸一方,这些人就是军师。常常提及的诸葛亮、周瑜、荀彧等等,都是各为其主的著名军事谋士,然而还有很多我们不曾知晓的谋士们,也在三国时期各显神通发挥着各自的才能,点亮了历史进程中的明灯

  《三国大军师》是一本汇集三国军师、谋士代表性事迹的书,作者赵丹阳,青年作家,新学社创始人。该书评述了诸葛亮、周瑜、荀彧、郭嘉、贾诩等几位耳熟能详的三国军师,也讲述了荀攸、步骘、刘晔、薛综等大家不是很了解的三国军师。文中以现代人的视角分析了三国时期的谋略之道,萃取其中的智慧亮点,让读到它的人能够走进三国、读懂三国、最终还会运用三国时期的谋略。三国时期的精彩,七成在于军师;军师的精彩,九成在于谋略。三国的魅力之所以能够经久不衰,其核心正在于谋略,而谋略则出于军师,谋略有大有小,有成有败,有远有近,有得有失。大谋者左右时局发展,影响历史走势;小谋者则寻求进阶之道,以期安身立命,两者均缺一不可。我觉得要想成大事,有一位或多位好帮手是必需的。《三国大军师》正是一部谋略之道的实践教科书,也是一部教当代人如何处世为人的法则宝典。三国时期的谋略流传千年,至今仍被津津乐道,是因为它已经融入了国人文化基因,无时无刻不影响着中国人的思维。学习研究三国军师,对普通人为人处世、经营事业有很强的指导意义。时代会变,人会变,知识会变,国家日新月异社会瞬息万变,唯有智慧,永远不会变。三国军师提供给我们的,正是“智慧”这种永世不变的、值得学习的东西

  同时,我在读过本书后还有一种理解,就是即便谋士才华横溢,也需要伯乐君主的赏识与信任,如若不然,则是枉费了一番心血,最终也将落得一败涂地下场,也许历史的发展就是如此吧!成大事,就是明主遇到了好帮手!

  《三国大军师》读后感(五):换个视角看军师

  刚开始读《三国大军师》这本书,就被作者赵丹阳别具一格的写作风格吸引了,作者用风趣幽默的方式描写了一代三国名人,荀彧、诸葛亮、周瑜、曹操等等。文中大量引用了古文古语,但是又以现代化的语言将各人生平性情做了有特点的评价,或褒或贬,并不拘泥于简单的三国演义版本传说观点,让人眼前一亮。

  平日里看过书本电视剧的三国演义,难免因为剧情中所表现的人物和情节而使观众对三国时代的名人都形成了一种固定模式印象。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一说到诸葛亮,无论老小对他的第一评价不外乎都是足智多谋、鞠躬尽瘁的军师谋士。确实,在《三国大军师》中赵丹阳对诸葛亮赋予的标题便是“智圣之道”,这是作者首先对诸葛亮智者形象认可,不过文中首句却是一段出人意料的评价和质疑,或许有人看到这里会不禁皱眉,但是紧接着作者便进行了客观分析。“谤满天下,誉满天下”,不仅仅是对诸葛亮而言,自古以来但凡是名人,必然招致各种流言有褒有贬,书中作者认为诸葛亮即使泉下有知也会一笑了之,看到这里,我也会心一笑。

  在这里,我不想专门点评书中所写的某一个或几个军师,这在相关的三国著作中已经有很多内容,本书也以独特的方式进行了描写。我只想评论的是关于本书独特的叙述方式,这本《三国大军师》最聪明的写作方式就在于,作者善用别人的观点对谋士进行剖析。就如,借用《三国志》里陈寿对诸葛亮曾有过的十六个字评价,以及傅玄对他的评价来进行对比,从诸葛亮治国理政到行军打仗,再到直接对评价者陈寿进行考察分析,最后得出的结论让人不禁觉得,确实言之有理啊。如果有人对诸葛亮此人的某项性格缺陷提出各种例子,作者便会逐条分析,列史实,打比方,或者换位思考,或赞同或反驳,作者的写作方式带给了读者更多的想象空间和思考方向。

  读过此书,我所获得的更多的收获并非对于三国时期那批卓越人物评析结论,而是如作者那般在书中评论每个人时的态度,置身于不同的位置或许并非如此,如果换做是你你会怎么做,承认历史但是换一个角度思考的话。。。。。。从不同的角度提出不同的观点,让我们看到一个有血肉有思想,会骄傲会困惑,智者见智仁者见仁的三国。从古代看现在,学习三国中的智慧,而非仅仅只会惊叹古人的才华,了解思考不一样的三国,而非人云亦云坐听评论。

评价:中立好评差评
【已有2位读者发表了评论】

┃ 《三国大军师》读后感10篇的相关文章

┃ 每日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