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诗一般》是一本由方文山著作,作家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224,文章吧小编精心整理的一些读者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如诗一般》读后感(一):随笔
:二十多岁的人了,还是会在图书馆一屁股坐在地上看起来,还是喜欢抚琴念诗玩弄文字,我大概永远也长不大了。 最近听陈泓宇,听谢春花,所以对诗词有些敏感,觉得填词是件有意思的事,或许从小就这么认为。
方文山说,诗人写诗是为自己服务,词人写词是为他人服务。所以大多数诗孤寂冷寞,而大多数歌词却传唱千里。之前有个朋友跟我说,他想做设计师,这样就可以不用跟任何人交流只做自己的事情。我想他大概只是喜欢类似于诗的孤寂,我对他说,你说的应该是艺术家,艺术不是为大多数人服务的。而设计师做设计,需要考虑大多数人的舒适性,实用性需求,就像词人写词,需要考虑到大多数人会遇到的“情感状态” 如三角关系,背叛劈腿,情感暧昧,缠绵热恋,即使自己并非亲身经历。可惜诗人不及词人受捧,今日也没什么人敢自称艺术家。
1.我从不说恶言,不是不敢
今日可以刺伤你,明日也可伤我
大概是七八年前,方文山出了一本叫《亲爱的,我们活在最好的年代》的书。现在已经买不到这本书了,而我的这句话正是出自这本书。
书刚出来的时候,我买了一本送给我那可爱美丽的表妹,那时候她快到上大学的年纪,世界还很单纯,这本书带着一些暧昧,一些正能量。我估计会喜欢看,再说,那时候谁不爱周杰伦呢?除了这些,我已经忘记了书里讲过些什么。
第一次遇见方文山是在一本《读者》还是《意林》杂志上,那时候,我们淹没在高考的洪荒之中,如果还有什么值得怀念的话,就是那也是一段喜欢伤春悲秋、晓风残月的青春时光。而就在那个燥热的夏天,燥热的黄昏,我读到了方文山的一首诗——《说不出口之后》,直到现在,我随手就可以背诵。
没办法,第一次遇到这样杂糅着暧昧、青春而文艺的句子,正好撞上了那个年纪,透过文字,都能嗅到初恋的味道。不信,现在回过头来看,依然会怀念,那个落日黄昏,斯人远去。
说不出口之后
等月圆的时候,夜行的蝙蝠,决定举起手
窗外的防风林,也还来不及咀嚼,受寒的哆嗦
我盛了一碗梦之后,心中暗下决定,决定牵你的手
当然,后来我在很多地方抄过这首诗,渐渐的,我也会模仿着写一些这样的句子,那时候,我觉得自己像个诗人了。或者说,我也可以写歌词。只不过,后来我把这些放进了一个我现在已经不记得的新浪博客里。
幸好一切都找不到了,它就像是一把锁,锁住了我那些矫情而伤春悲秋的日子和年岁,不然,我现在都会为那时候的梦想或者文字羞愧不已。
其实,那只是我疯狂爱上方文山的开端,再后来,我开始搜集一整本笔记本,不断的抄方文山写得歌词。那时候正值中国风风靡校园的时候,人人都在听《菊花台》、《东风破》、《青花瓷》……而我一直念念不忘的是《七里香》,有个抱着吉他的老师,他说他最爱的就是那一句“窗外的麻雀,在电线杆上多嘴你说这就一句很有夏天的感觉。”你突然会发现,夏天原来这般有味道和诗意。
从此,和方文山有关的歌词,我都一首首拿来抄。从同学的MP4里,从网吧的电脑里拷贝而来,不过,很久之后,我才知道那首让我魂牵梦绕的小诗,就是方文山所说的“素颜韵脚诗”,咋听起来,蛮有味道。素颜不加标点,不加修饰,用一字一句浇筑汉字的美感,韵脚,一押韵,朗朗上口,仿佛诗歌里的秘密,突然被一语道破天机。
后来,我开始疯狂的抄写“素颜韵脚诗”,当然也慢慢对方文山有了解,开始被他的励志故事所围绕,干过电工,如何一步步被吴宗宪发现,进而和周杰伦成为黄金搭档。他的故事,在我这里成了最励志,最直接的精神动力,那时候,我认为这就是偶像。
没过多久,方文山开始出书,开始将那些素颜韵脚诗、那些藏在歌词的秘密一本本写在书里——《关于方文山的素颜韵脚诗》、《青花瓷:隐藏在釉色里的文字秘密》,后来又出了纪念版,每一次新版我都会买来翻一翻,就当做是一种怀念吧。
重新翻翻那些文字,那些或暧昧、或小清新、或充满古风味道的诗歌,短短数行,一翻而过,其实还有些余韵悠长的感觉,难怪,从小老师就跟我们说“诗言有尽,而意无穷。”我想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后来,中国风如一阵旋风火过之后,可能大部分歌手已经不再沉溺于中国风歌词的创作,除了那个一直还在写自己的歌词的才子许嵩,偶尔还来一些充满古风味道的专辑,《山水之间》、《惊鸿一面》,突然有些逃离尘世的味道,飘然世外,又是另外一番境界。当大多数人不再沉溺与此,依然我行我素的可能只有他了。一首惊艳的《昆明湖》之后的后弦已经不知去向,其他的人就更不用说了。
方文山似乎在中国风之后,沉寂一时。不过可能很多人并不知道,沉寂的那时候,他口述过一本小说,或者说剧本,取名叫《将军烈》,讲述了一个关于汉文化的故事,具体的我印象并不深刻,可能那时固执在方文山记忆中的汉文化的执迷追求,才会有那样一个剧本。
现在看来,并不惊艳,倒有些老套。然而对汉文化的痴迷,却着实如是。他曾经建了一个微型的长安城,他书中的插图,曾经用过哪些长安城内的图景。后来,他拍了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电影作品《听见下雨的声音》,当时海选女主角,徐若瑄、释小龙纷纷加盟,邀来侯佩岑做主持,林志炫唱《烟花易冷》。可惜成片却并不受好评,犹如一场烟花,易冷。
这样一个类似MV电影,唯美的画面可圈可点,还有就是方文山强烈的个人偏好:中国书法、服饰、中国风元素,悉数杂糅在里面,成了一个四不像作品,好在还有几首不错的歌曲留了下来。
当然,其实关注方文山的歌迷,可能会知道,在此之前方文山已经当过几次导演了,还记得那首《珊瑚海》吗?海鸟跟鱼相爱,只是一场意外,导演和男主角都是方文山。不过除了当导演,她还开了一个网店,台湾的艺人似乎热衷于开店。
后来方文山还是继续他的素颜韵脚诗的写作,又出了一本诗集《如诗一般》,后来出了一本精装本。跟第一本其实并没有多大区别,文字的调调,甚至很多重复的意象、词语都是一致的。似乎也并不没有多少新意。
民谣来了,宋冬野、马頔,一首《董小姐》、《南山南》成了街头巷尾的曲调,人们渐渐开始遗忘方文山这个人,甚至忘了中国风这回事儿,没有人在创作中国风歌曲了。
直到前几天,周杰伦出新歌,这个陪伴无数八零后、九零后一起走过青春的天王、偶像出了新歌。网友们开始怀念以前的周杰伦,开始怀念那个中国风里的周杰伦。
开始怀念,那个连歌词都可以写得美丽不可方物,连恋爱都能写得这般暧昧甜糯的方文山。这时的方文山很忙,只不过不再忙于写歌词,忙着做网剧网游和知识付费。
那个方文山再也回不去了,一如那些手写歌词,日夜背诵素颜韵脚诗的日子,再也回不去了。
其实,并不应该觉得奇怪,故事的结局总会写在开头。那本《亲爱的,我们活在最好的年代》已经做了注脚,请演好自己的偶像剧,看,那时候的方文山,就试图在文字里做一个偶像,做一个导演!
《如诗一般》读后感(三):我只是太喜欢你的句子
关于方文山的素颜韵脚诗
他的诗句有倒着读的另一种故事与结局
第一次见有人在自己诗集背后写一篇谢谢的自评或对读者的谢意
仿佛手里是薄如蝉翼的震翅美丽
(●'◡'●)ノ♥
遇见你也是一场大欢喜
《如诗一般》读后感(四):写歌词和写诗还是不一样的
“用白纸黑字形容花开 这一封冬天等你来拆”
“我那些说出去的话 是再也 白不回来”
“我真的害怕来不及累积 爱你之外的舍去”
整本下来,其实能让我想要记下来的也就这三句了。
押韵、押韵、押韵,给我的印象就是这些诗为了押韵而选词,百分之八十的好都是来自于押韵。
能押韵是一件好事啊,但是写诗的意义不是为了押韵。“面朝大海,春暖花开。”传达着内心的力量和思想,涌动着情感。说真的,如果只读到一首有内容的好诗,也比读完一本“押韵诗集”有意义的多。方文山的名声,如果仅仅使用这样一般的技巧来支撑,那还真是让人失望。
也许是这本诗集里收的都是口水货,也许方老师还是写歌词才有用,我不知道。我想了一下, 写歌词和写诗还是不一样的,歌词能被歌曲和声线所包围,但诗是单打独斗的。如果一个文字士兵的唯一战斗技能是押韵,那冰、席慕容、顾城等老将军会觉得你很好笑吧。
之前偶然发现了一个叫作韩今谅的现代诗人,然后就感觉在中国很难找到同年代的诗人,反而是在ins上看到国外有很多网络诗人,他们通过ins平台收获人气继而出版诗集。看看人家网红都在干啥。哎。
怎么说呢,希望中国能有一些年轻诗人诞生吧。青黄不接,断流了。
年轻诗人们也多琢磨琢磨押韵之外的事。
《如诗一般》读后感(五):脱离之作?
读现代诗不多。
完整的诗集只看过席慕容林徽因徐志摩汪国真的吧,还可以算上木心的。于是印象里的现代诗也就是那种感觉了,中心明确意象巧妙而经典。就算是木心的碎碎念大白话也给人感觉不错,因为你能明确感受到:是个小老头在掏心窝子给你听,没有矫揉造作,不过想的七零八碎罢了。
而方文山的这本诗集,读来吃力。韵脚压得是好,篇篇必韵;但总觉得少了些情感的真挚和文人的随性,多了些刻意与炫技。
我不知道他在写完每篇的时候——促使他提笔的感觉还在不在。
我总觉得,诗这种东西,最懂的无非是诗人自己——作为读者一头雾水,无可厚非。
但,一本出版的诗集,则必然要为读者考虑,像林徐汪席。不,应该这样说:这种诗人只把自己当作是像同读者一样的常人,于是读者读来也就更加轻松,同情更易。
这可能也就是为什么,读者喜欢。
因为我领会了你的感情。
小心翼翼地觉得,方文山,可能就是站在高处俯瞰众生的一位吧。高出于世,想追求一些新的东西巧的东西。只是因此就站离了大众。